水库里过度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会出现什么现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第一篇:造成水污染的原因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方面因素. 一般所说的水 污染是指人为污染。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未经处理 而大量排入水体所造成的污染。1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水体主要污染源,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质多、组 成复杂。有的毒性大,处理困难,如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 轻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常排出大量废水,而且这些废水中的有机 质,在降解时消耗大量溶解氧,易引起水质发黑变臭等现象。此外还 常含有大量悬浮物、硫化物、重金属等。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的总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易造成腐败。此外,因在厌 氧细菌条件下,易产生恶臭物质,如硫化氢、硫醇等。生活污水中含 合成洗涤剂量大时,对人体有害。家庭污水一般很浑浊,生化需氧量 为100-700mg/L。3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是指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水污染源。如降水所形成 的径流和渗流把土壤中的氮、磷和农药带入水体;由牧场、养殖场、 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排入水体,他们都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 造成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污染。
第一篇: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合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系 别 姓 名 学 号 课程名称
计科系 黄哲夫 王仲阳 华实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一、 摘要 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近年来,其污染防治问题 备受人们关注。“十五”期间,巢湖污染治理效果显著,东半湖多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富 营养状态呈逐年减轻的趋势,水质明显好转。正值“十一五” ,国家政府对环境问题依旧密切 关注,临近祖国六十华诞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团队实地调研。关键词:巢湖;富营养状态;防治对策。
二、 正文 (一) 巢湖地理环境 、 1、 概述 巢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境内,湖区横跨合肥、巢湖两市,属长江下游 左岸水系,水域面积约 820 平方千米,流域面积 13310 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了巢湖市、合肥 市、肥西县、肥东县、无为县、庐江县、舒城县、和县等辖区。巢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 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杭埠河、南淝河、丰乐河、白山石河、派河、裕溪河等 35 条河流,出 湖河流仅有裕溪河与长江相连。在 60 年代,兆河闸、巢湖闸和裕溪闸相继建成,巢湖逐渐变 成了一个半封闭的湖泊。巢湖是流域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同时也是沿岸 工农业排水和生活的主要纳污水体。每年都有大量含有氮、磷的废水排入巢湖,加上农业的 面源污染,致使氮、磷等营养性物质在湖中富集。到 80 年代,巢湖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典型 的富营养化湖泊。至“十一五”初,巢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 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巢湖水质的严重污染已给巢湖流域区域带来了巨大的障 碍,严重地影响了流域地区的人居环境,制约了该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 巢湖流域水污染状况 、 总体上了解巢湖,了解它的形成、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等等。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其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巢湖流域总面积 13350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927 万亩,跨合肥、巢湖、六安等十一个市、县,其主要入 湖河流为杭埠河、南淝河、丰乐河、等七条,经裕溪河与长江相连(裕溪河是唯一的出湖河 道) ,湖口距长江 60.4 公里。其上海口水位 8.3 米,湖面积达 700 多平方公里,湖容积为 20 亿立方米左右,平均水深 2.9 米,最大水深 6.8 米。1960 年前巢湖没有水闸,之后于 60 年 代建成巢湖闸、 裕溪闸, 使巢湖由过水性河流型浅水吞吐湖变为人工控制水位的水库型湖泊。巢湖是省会合肥市、巢湖市及沿湖各乡镇的主要饮用水源,具有蓄洪、灌溉、航运、渔业、 城市供水及旅游观光等多方面功能,是沿湖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目前我国的水质状况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 鱼虾类产 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 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 V 类 不适合饮用,基本丧失其功能性。
2、 湖区水质状况 湖区水质状况:巢湖水质受氮、磷营养盐与耗氧有机物的污染,全湖综合水质劣于地 面 V 类水标准,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全湖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合肥市饮用水源所在地 的塘西水域尤为严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巢湖耗氧量为 18mg/L。据悉今年 4 月份巢湖再度爆 发蓝藻,塘西水域是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据该局长介绍,超湖水的循环周期为四个月,年 平均降水量为 1100mm,其中 5~9 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5%,巢湖日排水量 1000 吨, 耗氧量(COD)为 18mg/L。由于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湖内藻类的大量滋生,而藻类生长速 度快,生命周期短。大量藻类死亡后腐烂发臭,并漂浮于湖面,遮挡阳光,是水中藻类的光 合作用减弱,水中含氧量下降,从而造成大量鱼虾死亡,也给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 影响。3、 巢湖入湖河道水质状况 据悉市环境监测部门 4 月份对巢湖区和 9 条主要环湖河流出、 巢湖入湖河道水质状况: 入湖水质进行了监测,其结果显示,在主要环湖河流中,巢湖境内的柘皋河水质优,白石天 河、兆河和裕溪河水质良好。此外,杭埠河水质轻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 河水质污染较重。在巢湖水之中,东半湖区水质中度污染,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 区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杭埠河是巢湖第一大入水河,其入湖水量占 总入湖水量的 55.5%,耗氧量高达 12.8mg/L。南淝河是巢湖第二大如水河,也是入湖河道污 染最为严重的河道之一,非离子氨超地面水 III 类标准 13 倍。4、 巢湖污染的原因 巢湖污染的原因:一是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巢湖,巢湖接废水污水量为五大湖之首,目 前巢湖全市有大中型企业 54 家, 有皖维高新、 巢东股份、 新力药业、 华星化工四家上市公司。特别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巢湖;二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大 部分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巢湖, 沿湖居民每年向巢湖排放生活污水 1 亿多吨; 三 是沿湖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经地面径流带入巢湖,形成面源污染;四是水土流失、湖 岸崩塌带入大量泥沙,每年约沉积 100 余吨,增加了入湖氮、磷。由于泥沙淤积,湖容积逐 渐减小; 五是巢湖水封闭性大,湖水更新循环较慢,导致大量营养性污染物滞留湖内,生态 环境失调,加速了其富营养化进程。突出反映在“迟、断、缺、混”“迟” 。,即先地下后地上 的建设次序未落实,城市污水管网及抽排泵站建设相对滞后。“断” ,主要是不少地片污水干 管未全线贯通,呈现“断头管”“缺” 。,不少地方不是缺失污水干管,就是缺少污水支管。此 外,缺抽排泵站,部分污水无法接入和排走。“混” ,一些小区和单位开发建设时,并未建设 雨水、污水两套管系,往往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干管就近入湖。规划及设计不合理。沿湖地 区过度开发,加大了对洋澜湖排污的压力。莲花山庄等一些低于城市道路的地区,开发建房 后,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干管;滨湖桥污水泵站的出水管为桥下穿湖的倒虹吸管,过水能 力严重不足;城区泵站均未设计一定调节容量的前池。废水治理不达标。由于运行成本高及 收费低,建成的处理设施没有实现满负荷运行,加之工艺落后,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处理不 达标。近几年,环保部门在沿湖地区推广兴建了数十座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但从实际使用 情况看,埋地式治污未达到预期效果。是湖面水体不流动。洋澜湖通江出水口五丈港,长期 以来河道淤塞、杂草丛生,部分沼泽化,严重影响排水能力,使湖水体丧失了流动减污功能 力,成为“死水一潭” 。(三) 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规模化畜禽养殖与农户分散畜禽养殖 目前巢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较快,2004 年养殖量达到 275.26 万头;污水排放量为 4018.84 万吨;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 07.06 和 170.80 吨。这 些污水和污染物大部分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 造成很大的污染, 而农户分散养殖产生的污水、 粪便等就地使用,此类污染物在地表径流、冲洗等作用下,相当多一部分最终流入巢湖,造
成水体污染,因此畜禽养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十一五”期间应引起重视。防治措施:各部门和养殖户一定要建设适当的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装置,对产生的污水和污 染物进行处理、处置,回收利用,变废为宝。(2)非点源污染 巢湖流域 2004 年预计非点源污染中化学需氧量、 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 4214.58、 5777.63 和 746.66 吨,而农业非点源污染占非点源污染的大部分,约在 60~80%左右[1]。非点源污 染相对工业、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难度更大,因此,要合理、有效地治理巢湖,非点源污染也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防治措施:非点源污染主要通过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节水种植、人工湿地、合理施肥、调 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等进行防治和治理。(3)内源污染 所谓内源污染是指进入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 底质表层,积累在底泥表层的氮、磷营养物质,一方面可被微生物直接摄入,进入食物链, 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条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 来而重新进入水中,从而形成湖内污染负荷。有关研究表明,巢湖内源污染负荷是外来负荷 的 21%,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域水体污染构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源采取 措施进行治理。防治措施:内源污染主要通过生物调控技术、生态修复、疏挖工程、通过添加 Ca(OH)2 促使 方解石和钙磷化合物沉淀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四) 经过多部门联合深入调查 经过多部门联合深入调查:并经专家考证,巢湖市将计划用 3 年时间,投资 1.8 亿 元,通过“截、清、疏、分、调、建、护、法、控、改”等十项措施, “十管”齐下,综合治 理,解决洋澜湖水体污染问题。第一是污水截流。初步考虑是第一步封堵东塔路及洋澜湖北 岸的八处排污口,在排污口前端适当地点设置溢流井,在城东污水泵站和滨湖桥污水泵站各 新建一座污水池,并对部分地段进行污水干管及支管的配套改造;第二步封堵滨湖西路的六 处排污口,在截流干管与原排水管相交处,设置截污溢流井,官柳南路以南沿湖边建一条两 公里截污干管(方涵) 。截流污水往南流至滨湖南路排污管,通过重力流或升抽排进入城南严 家湾泵站。官柳南路以北,截流后污水往北流向滨湖桥泵站。第二是湖底清淤。这是快速消 除内源污染最有效的办法。重点对排污口附近的淤泥进行疏浚,切实解决洋澜湖淤泥总磷、 总氮严重超标、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时,通过疏浚淤泥,增加湖容量,增强水体自 净化能力。疏浚工程提倡“生态疏浚” ,即以生态恢复为目的,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清 除淤泥中的污染物。第三是疏通管道。由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坚持定期清除城市排水管道和沉 沙井的淤积,保证水畅其流。第四是雨污分流。在新区加大“分流式截污排水系统”工程建 设力度,在城南和城东新区坚决实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重点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 干管系统。第五是生态调水。规划实施五丈港清淤和河床生态修复工程,利用每年汛期前后 的长江丰水、清水季节,通过向湖中注入新鲜水,引江灌湖 2~3 次。适当时候,再实施“江、 湖、港”连通工程。第六是重建湿地。重建洋澜湖部分地域的城市湿地,对于调控雨洪、吸 收和削减城市排污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保持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初步考虑沿洋澜湖东岸和南岸莲花山一带, 环湖 80 米以内以及伸进的湖汊和突出的半岛, 划 入洋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第七是生态保护。根据城中次生湿地的特点,坚持“生态 优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水系修复、生态驳岸、植物配置、 亲水环道、地形塑造、景观控制等措施,把洋澜湖湿地规划建成市民的公园、鸟类的乐园、 学生普及生态湿地知识的校园。第八是依法治污。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 、 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污,依法治湖。工业废水造成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水体,以及医疗废 水造成病毒污染的水体,清淤、换水都无济无事,反而造成二次污染,一定要加大环保执法
力度,依法重罚偷排者,限期整改不达标者。同时严格制订洋澜湖环湖湿地保护规定。坚决 禁止在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进行商品房开发, 坚决拆除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违法建设。第九是规划控制。严格实施水域保护的“蓝线”控制;环湖道路的“红线”控制;环湖绿地 系统的“绿线”控制;湖滨山体的“灰线”控制。严格禁止在环湖四周进行破坏性建设。采 取种种措施确保湖水面积不缩小,环湖半岛面积不减少。(五) 、 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巢湖污染问题就已引起了省 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重视,八届全国人大期间,我省代表曾就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 过议案。国家对巢湖污染之理也十分重视, “九五” 期间就将巢湖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的 “三河、 三湖、两区、一市”之一,并提出了严格要求。历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组织专家考察、 讨论巢湖水污染治理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围绕“湖水变清”这一目标,巢湖市环保局 积极贯彻落实环保基本国策,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近几年,巢湖水质明显改善并呈逐年 好转趋势,虽然巢湖水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巢湖流域污水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该副局长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市环保局针对巢湖水污染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第一:对污染源的处理。对尚未建起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禁止再建,对已经存在的污染严 重的“十五小”企业,严格按国务院要求取缔、关闭,对污染较重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整治 或令其搬迁,对一些污染较轻的企业帮助引导其进行污水处理,并监督检测其污水排放,确 保污水达标排放。市环保局将日排污量达 100t 以上、COD 达 30 公斤的企业作为污染源,实 施重点监测。第二:对巢湖各入湖河道的监测。巢湖七条主要入湖河道都流经多个市县进入巢湖,有的污 染严重,直接影响了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工作。目前,巢湖市环保局在所有入湖口都设置了监 测点, 实行 24 小时在线监测达三类水的符合标准, 对未达三类水的要从其上游查找原因尽快 解决,并对沿河污水进行拦截。另据该副局长介绍,目前巢湖共有 12 个监测点位对水质状况 实施随时监测,不久市环保局就要搬迁到新的办公大楼,那时在办公室的显示屏上就能随时 看到个监测点的水质状况,以便于对水质恶化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这将大大提高水污 染防治工作的工作效率。第三:农村问题。对农民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倡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要 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提倡退耕还林,这样既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净化空气。引导农民实行畜禽集中养殖,进行屎、尿分离以便充分利用。例如粪便可以用来 发展沼气,废渣又可用来养鱼。积极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机制等等。第四:治理内源污染。湖底的大量淤泥是巢湖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底泥污染物释放能造成 内源污染,加剧湖水恶化。采用环境疏浚治理湖泊污染仍矗诘岢厝〉昧嗣飨缘某尚В 到了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合肥市、巢湖市饮用水源地附近存在较大面积污染底泥淤 积,底泥清淤对于净化饮用水源、保证饮水健康极为重要。同时注意引清水入湖,加快巢湖 水的循环更新。目前,巢湖流域已经实现每个市县军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的既定目标。据该副局长说现 在除合肥大学城外,巢湖流域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污水处理厂已经基本建成,巢湖的水污染防 治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当我们从丁局长的口中得知大学城是严重污染巢湖水质的区域 ( 之一时,我们都感到非常惊讶!后来我们想一想,丁局长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是材 料化学专业的,经常要做一些实验。但是试验过程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实验废液没 经过处理就倒入到下水道中去了。“十五”期间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获国务院批准,巢 ) 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 49 个,投资 48.7 亿元, “十一五”期间再次投资 20.8 亿元。这 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与决心。
一、 实践总结 (一) 、 实践意义 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能力 的一个阶梯,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 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来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有助于大学生以后更快的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社会是个很 好的大学。了解社会的良机,实践更是我们大学生增长社会经验、提高实验能力、丰富假期 生活的最好方式。(二) 实践认识 、 对每个队员提出了考验,但我们全体队员团结一致、彼此鼓励、协调行动,坚持完成计划活 动。实践中全体队员以“展自我风貌,树安大形象”我理念,时刻注意自身行为,举止文明, 对此次活动认真对待。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现实中的环保知识,也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复 杂性。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锻炼了实践能力,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此次实践让 我们以亲身经历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引导我们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使我们深化了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走出校门,更好 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实践计划的不够周全, 考虑问题不全面,特别是与相关领导的谈话,更让我们感叹自己知识的浅陋,但塞翁失马焉 知祸福,问题的暴露,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这不也是我们实践的目的之一吗?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到社会中去学习,从实践中检验自己,这便是我们暑期实践的成功之处。
第一篇: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第 32卷第 12 期 2007 年 12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 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 EMENT
V ol 32 N o 12 D ec 2007 .
文章编号: ( 66- 03
苏州河道水污染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张媛媛, 张维佳
( 苏州科技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江苏 苏州 215011 )
摘 要: 目前苏州河道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尤为突出, 不仅危 及苏州城市 的水乡 形象, 而且还 严重影 响苏州 人民 的生活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文章不仅介绍了苏州水环境, 而且认 为造成苏 州河道 受到严 重污染 的主要 原因 是污染物的大量排入和河道水体缺乏运动而引起的淤积停滞。并由此提出加强河道长效管 理: 消减 排污总量、 改变管理方式; 加强河道持续整治: 转变整治思路、 建泵开闸、 整治河床等治理对策, 从而得出让水流 动起来, 恢 复原本水清流畅的苏州河的结论。关键词: 河道污染; 流动; 清淤;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X 522 文献标识 码: A
A nalysis of the C ourses and the M anage Counterp lans of theW atercourse Pollution in Suzhou
Zhang Yuanyuan Zhang W e ijia ,
( Depart ent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zhou U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11 Ch ina) m , A bstract The environm ental pollution of w atercou rse in Suzhou is outstand ing cu rrently not on ly endangering the w ater : , country m age of city in Su zhou, bu t also still in fluencing the liv ing environm en t and econom ic developm ent of peop le in Suzhou i seriously. The thesis not only in troduces thew ater environm ent in Su zhou, but also regards that the causes of the w atercourse pol lution are the increas ing discharge of pollutan ts and the stagnation of the w ater body caused by lack flow ing And then pu tting for . w ard protective counter easu res such as strengthen ing a long effectm anage en t of the w atercourse decrease to line up the total a m m : m oun t of the d ischarge change the mt and strengthen ing sustained protective coun ter easure of the w ater , m m cou rse change the tra in of though, set up pum ping station s and open the strobes, renovate the river bed, finally A conclus ion of : t . letting the w ater flow and instauration the original w ater of Suzhou . K ey words w at
clear sullage p rotective counter easu re : ; m
千百年来, 江南水乡几乎就是美丽、 灵秀、 富足 的同义词。小桥、 流水、 人家 , 是水乡苏州一幅独 特的水墨风景画。但随着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 苏 州城市河道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加之微乎 其微的上下游水位落差, 让苏州古城之水几乎是静 止的, 这样就缺少了必要 的 运动 , 安静的古城河 道逐渐 发福 淤塞, 河水也因失去了自净能力而发 黑变臭, 曾经 清凌凌 的河 道慢 慢变 成了 黑乎乎 的 龙须沟 。城市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 造成了水乡 苏州进入 水质型缺水 的地区, 面临严峻的水环境 问题。因此, 我们水务工作者要积极加强水研究力 度, 加快整治城市水环境的脚步, 使原本水清流畅的
收稿日期: 2007 - 08- 08 作者简介: 张媛媛 ( 1982- ) , 女, 在 读硕士研 究生, 研究 方向: 水污 染 与控制。
苏州河道再次流动起来。
1 苏州河道的水系特征及水环境
1 1 苏州河道的水系特征 . 苏州市地处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 以平缓的平原地形为主, 全市地势低平, 自西向东缓 慢倾斜, 东南部低洼。苏州城 市河道纵横交 织成 网, 各条河流均属太湖水系, 境内湖泊、 河道众多, 河 湖串通, 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其河网水流流向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既受地形的支配, 又受长 江、 东海及内部闸门人为控制, 因而水流流向顺逆不 定, 水情相当复杂。1 2 苏州河道的水环境 . 历史上的苏州, 河道众多, 岸青水秀, 环境幽雅, 无处不体现着江南水乡的神韵。最初的古城区河道
第 32卷第 12 期 2007 年 12月
苏州河道水污染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V ol 32 N o 12 D ec 2007 .
只有一个泵站, 但城内河道仍清澈见鱼虾, 可供苏州 人家洗衣做饭。在开始城市工业化的前期, 苏州河 道的水体属于地面 水国家水质标 准 类水和 类 水。但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苏州市河道水质急 剧恶化, 虽然近年来采取措施综合整治城市河道, 使 水质有所改善, 但水质比以前差了许多。每年的初 夏和晚秋季节, 由于环境水量不足, 而未经处理的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河道黑臭现象发生频 繁。据统 计, 内 外 城 河 全 年 平 均 有 50 的 黑 臭 % [ 1] 期。苏州河道水的滞流、 河道的淤积, 造成了水体浑 浊甚至时常发出异味, 大量超过水体容量和自净能 力的污染物存在于水体中, 溶解氧浓度降低甚至为 零;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鱼虾等水生物种类锐减 甚至绝迹; 水体原有的功能衰退甚至丧失; 水体的生 态平衡被严重破坏; 水域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受到 威胁。所有的这些都说明苏州水体不容乐观, 恢复 苏州河道水质客不容缓。
垃圾的直接冲刷, 也带了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 致使 河道淤积, 水质恶化。2 2 河道水体接纳的无机、 . 有机颗粒以及水体内生 物的死亡残体和排泄物造成的淤积 流域水体通常会接纳或夹带许多无机、 有机颗 粒类的悬浮物, 它们日久会自然落淤, 造成河道的淤 积停滞。悬浮物主要指浮在水中的污染物质, 包括 无机的泥沙、 炉渣、 铁屑, 以及有机的纸片、 菜叶等。水力冲灰、 洗煤、 冶金、 屠宰、 化肥、 化工、 建筑等工业 废水和生活废水中都含有悬浮状的污染物, 排入水 体后不仅会使水体变得浑浊, 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 作用, 还会吸附有机毒物、 重金属、 农药等, 形成危害 更大的复合污染物沉入水底, 日久会形成淤积。据 了解, 这类淤积一般每年可达到 5至 10厘米。2 3 城市污水管网的不完善以及城市污水处理能 . 力不强造成的淤积 古城区大多采用截流式合流系统, 雨污混流; 有 的区域虽然是雨污分流, 但由于污水管年久失修, 堵 塞、 破损严重; 有的区域虽然已经接入污水管网, 却 没有完全封堵与河道的连接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 城市污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接排入河道或 渗入地下, 使河道淤积, 水质日趋恶化。最初苏州市只建成三家污水处理厂,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 污水的日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但苏 州市污水厂的日处理能力却没有随之提升, 因而未 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道中的污水有明显的增多, 大量污水无法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 积重难返, 从而严重污染了水体, 导致河道黑臭淤积。2 4 河道自身运动造成的淤积 . 当河道内水体中有波浪存在时, 常是波浪与岸 线成一角度入射, 在破碎区内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受 沿岸流的影响, 污染物在向岸离岸方向上输移扩散 的同时, 主要是顺着沿岸流的方向输移, 这种沿岸输 [ 2] 移的趋势是排放点离岸越近越明显。
2 苏州河道水环境缺少 运动 的原因
苏州是个建在江南丰水地区的水城, 两千年前 古城的设计者通过城市入水口处、 出水口处的落差 使苏州城的河网水系自然循环流动。后来, 由于苏 州市区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发展, 苏州城市河道水污 染状况日趋严重。为了防止污染扩散, 入水口被封 掉, 在河道间也广泛设置闸门, 因此而导致苏州河道 水体处于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状态, 具有流 域面积小、 易污染、 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 水体容 易呈现富营养化, 造成水体变黑变臭, 严重影响自然 环境和艺术环境。造成苏州古城河道水污染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 苏州城区河道淤积停滞。2 1 生活污水、 . 生活垃圾等造成的淤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 业的兴起, 流域人口增长, 城市用水量也大幅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两岸工厂、 农业、 生活废水不加处理直 接排入河流湖泊而导致的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趋严 重, 并呈现出以好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 以水体黑 臭为主要特征的污染现象。苏州小企业甚多, 由于 其规模小, 工艺设施简单, 再加上其管理上、 人员配 置上的不严格, 企业的污水日处理能力非常有限, 势 必造成污水的大量排放。虽然现在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以前有所增加, 但 一些沿岸居民为图一时的方便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 和建筑垃圾, 再加之雨水对地表的城市垃圾和建筑
3 苏州河道水环境治理对策
为了让河水保持灵动之美, 改善水环境及人民 居住环境, 体现江南水乡特有的 清水流畅, 杨柳依 依 的美景, 我 们务必要加快实施苏州市的河 道整 治工程。3 1 加强河道长效管理 . [ 3] 3 1 1 消减污染物总量 . . 在河道管理问题上, 关键是要消减进入河道的 污染物总量。要提高居民的素质, 特别是沿岸居民, 严禁他们 67
第 32卷第 12 期 2007 年 12月
苏州河道水污染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V ol 32 N o 12 D ec 2007 .
将生活垃圾、 粪便等废弃物倒入河里; 严禁他们直接 排放生活污水入河道。要严格控制企业, 特别是餐饮业和宰杀畜禽的 企业, 严禁其将污水排入河道水体中; 此外各类废弃 物以及易燃易爆和含有放射性、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等危险物品也不得堆于河道附近。更重要的是, 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 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 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 进入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达标排放。此外, 在城市建成区、 开发区和镇区范围内的河 道禁止擅自停放船舶; 禁止盗伐、 擅自砍伐护堤、 护 岸林木; 禁止擅自堆放物料或者搭建各类建筑物、 构 筑物; 禁止损毁河道堤防、 护岸、 涵闸、 泵站等水工程 设施以及通讯、 照明、 水文、 水质监测测量等设施, 违 者严惩。3 1 2 改变管理方式 . . 在强化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中, 可以在全市范 围内形成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河道长效管理队伍, 因地制宜地制定河道长效管理办法。河道管理处还可通过招标承包实行合同管理, 签订年度管理合同, 明确所辖标段管理的目标和要 求, 强化责任管理。对合同执行情况严格进行考核, 落实奖惩措施, 通过市场化运作的优胜劣汰作用提 高管理质量, 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通过对枢纽泵闸采用统一管理、 直接调度, 避免了多头管理、 政出多门, 可大幅度提高 管理效 率, 从而在整体上取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这样可以 保证河道的长效管理有章可循, 规范运作, 使全市河 道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据了解, 全市已经建立河 道长效管理机构 1910个, 共有河道保 洁人员 8468 人。3 2 加强河道持续整治 .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环保、 水利、 城市 建设、 城市规划、 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与努力。[ 4] 3 2 1 转变整治思路 . .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 因此在苏州河道的整 治工作上, 我们可以考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走 开发性整治的新策略, 建立 水景 观体系 概念, 从 单纯的治水型整治转变为坚持河道整治与河道的开 发利用相结合, 同时在河道整治工程中还要加大生 态河道的比例, 加强河道生态的修复, 建立水景观体 系, 以体现回归自然、 与人为本的思路。
3 2 2 河道水体整治 . . 除了消减进入河道内的污染物总量外, 还可以通 过河道清淤、 水面保洁等工程, 防止河道水体的恶化, 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水质, 还是要整治河道水体。依据思路, 针对水体主要污染物状况, 选择一些 适生的水生生物, 重建水体生物群落, 并逐步优化水 体生物结构, 将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河流水生生 物的适度生长可对有机污染物起降解作用, 提高水 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水环 境质量。苏州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和河道水体的淤积停滞, 在生态治理的同时, 更要让 水体流动起来。建设泵站, 打开水流域的闸门, 采取 水体置换、 引水配水工程, 必要时采用机械动力进行 引水, 加强河道换水的能力, 彻底的使水体动起来、 活起来, 变 死水 为活水, 并充分利用现 有河道的 滩地、 水面 ( 湿地 ) , 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 提高河流 水体自净能力, 建设生态河道、 景观河道, 达到流水 不腐的效果。3 2 3 河道两岸整治 . . 在河岸整治中, 要因河制宜, 保留河滩和弯道, 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 因为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 物多样性, 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并打 通断头浜, 消灭断头河, 拆坝建桥、 建涵, 清除各类违 章围堰、 堤坝等档水建筑, 拓宽束水段, 理清、 理顺河 网水系, 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我们要通过科学调水配水, 带动河道水网循环, 使河流水体转换加速, 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 水质也 就随之变好, 就可以实现河岸清、 河面清、 河底清的 景观, 也就达到了我们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还体现了 现代化都市的风貌和江南水乡的神韵。参考文献:
[ 1]伍 燕南. 苏州 河 道 水污 染 原因 及 其防 治 对 策分 析 [ J]. 苏州 科 技学 院 学报 (自 然 科学 版 ) , 2006, 23 ( 1): 6670. [ 2]唐军, 邹志 利, 沈永 明, 等. 海 岸带 波浪 破碎 区 污染 物运动的实验研究 [ J] . 水科学进展, ): 542- 547. [ 3]苏州市第 十 三届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 委员 会公 告第 23号 [ S]. 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 2004. [ 4]吴加宁, 董福 平. 浙江省 河 道治 理思 路与 措施 [ J]. 中国水利, 2004( 1): 41- 43.
《》出自:链接地址:/show/EP57u6A0tII6C1gi.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音阁水库水产养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