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举例怎么样树立批判性思维举例精神和创新意识?QDU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要树立创新精神,就必须() ①具有批判性思维 ②敢于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推翻一切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敢于寻找新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创新。要树立创新精神,就必须(&) ①具有批判性思维 ②敢于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推翻一切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难度评价:
做题心得:
学优网-成就我的梦想。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各举例说明 注例子越多越好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任何事情都有反面.即使是你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也有他的不是处.比如民主,人权,自由,道德.之类的东东.所以这世上有什么不可以革命性批判的?2,既然事情都有反面,不那么绝对,当然就会多了很多选择,有选择就会带来创新,比如民主不止美国那一种,有些国家搞独裁也未必不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 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4 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58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4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5.辩证法的知识要点梳理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3)发展的实质和途径。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矫正训练]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是因为人们思维方式转变,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根据事物属性的多样性而进行的,④符合题意;②错在“根本途径”,③错在“取决于”。故选C项。 答案:C 1.[2014·福州八中质检]3D打印参照的是打印机技术原理,能够将计算机设计出的物体直接打印出实物。3D打印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能够制造出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拓展了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这印证了(  ) ①意识能直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的 ④创新推动着生产力和思维的进步 A.①②
解析:D 3D打印能够制造出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们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对事物加以创新,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的,创新推动着生产力和思维的进步,选D。①错误,意识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②与题意无关。 2.[2014·徐州期中]“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在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这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解析:C 抓住题干关键词“制度创新”这体现了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故C项正确;A、B、D项和题干的主旨意思不符。 3.[2014·云南省玉溪一中月考]乔布斯一生的目标是对改变世界的极致追求,他颠覆了自己以往的产品和业绩。iPhone的推出直接影响了iPod的市场潜力。乔布斯的成功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②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自我 ④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解析:C ①③选项观点错误,破除一切传统观念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规律不能突破,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乔布斯的创新推动着事业的发展,启示我们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②④入选。 4.武建东被国际业界誉为智能能源学说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以及新能源结构架构的设计者,这项原始创新成果标志着人类从电力智能化到能源体系智能化的更高端认识。由此也推动中国在能源建设领域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中国应该享有在这个领域重要知识产权的收益。这表明(  ) ①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
 ②理论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③理论的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权威即是永恒的真理 A.①④
解析:C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决定”错误;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①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永恒的真理”错误。该题选C。 5.[2014·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 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了(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解析:D 黑格尔的观点承认矛盾,杜林的观点否认矛盾,二人的对立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故D项正确。A、B、C和题意不符,舍去。
命题点 创新的作用 [典例]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抗虫棉属于新技术,抗虫棉的推广应用使农民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即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D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2011·福建高考]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解析:A 题干信息“‘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符合题意;B、C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科学实验属于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D不选。 2.[2010·海南高考]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该公司的成功表明(  )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 ②技术创新是实现事物价值的重要途径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前提 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D.③④ 解析:B ①说法错误,观念创新只是把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出来,观念不能创造新价值。④说法错误,该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含①或④的观点。小小的绣花鞋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远销国外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3.[2010·课标全国卷Ⅰ]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C 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实现了秋叶和陶罐关系的改变,从而促使其价值发生了改变,故①正确。②错误,应该是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从而创造了新价值。观念创新是主观的,秋叶和陶罐的价值是客观的,故③有主观决定客观之意,错误。④正确揭示了哲学上价值的科学内涵。 4.[2010·浙江高考]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D.③④ 解析:B 中国能形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铁技术体系得益于创新,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将创新理解为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性的肯定是错误的,①应排除,②应选;中国高铁技术的创新使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并正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选③,④与题意不符。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答案:(1)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2)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团活动,提高合作能力。 谢谢观看! 4.[2013·大庆市第三十五中学期末]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但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时还是“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解析: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不选;④说法错误;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体现了创新,①符合题意,应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体现了这一点,③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C。 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 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②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  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解析:C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转变为最终走向灭亡的旧事物。坚持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正是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的表现。由此可见,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事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着否定的因素,只是这一因素尚未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肯定因素。但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地位不是凝固不变的,否定因素必然由弱到强,最终战胜肯定因素,实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由此 而论,当现存事物存在的时候,人们在对它进行肯定的理解时就应该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由此可见,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的发展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故③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并非所有存在都是合理的,故②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3上海卷·28 2013四川卷·11 2013安徽卷·11 …… 本考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题型都存在,高考中主要结合时事材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命题点1 辩证否定观 [典例1] [2013·上海高考]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 (  ) A.一种原始创新 B.对传统种植方式的既克服又保留 C.具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活动
D.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内部联系 解析: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农耕方式作为不同时代的种植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从传统农耕方式向物联网技术迈进,是对传统种植方式的一种辩证否定,而不是理论活动,更不是一种原始创新;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所以A、C、D排除。故答案选B。 答案:B 命题点2 树立创新意识 [典例2] [2012·大纲全国卷]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创新的正确认识。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故①错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促进思维创新,②说法太绝对,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2013·四川高考]“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成为“手雷”, 这启示我们使用手机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矛盾向其对立面转化,同时应辩证的看待手机的功能,看到其利与弊,②③符合题意。①错在“控制社会”,④夸大了科技的作用。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漫画旨在强调个人成长要把握自己的优势,要善于创新,不能盲目一味地模仿和重复别人,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说法均错误,故选择D。 解析:D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漫画的含义。从漫画的标题入手。漫画的标题是《某些成功,常常是因为一次勇敢的放弃》,这里是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体现。所以本题答案选D。A、C项不合题意,B项说法逻辑有问题。 4.[2011·浙江高考]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内容,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田螺遗梦》的创作就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它剔除了原有传说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一次成功的“扬弃”。 5.[2010·山东高考]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答案:①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色”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 6.[2012·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研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先回答出关于“辩证的否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联系材料,从“批判继承”和“实践创新”两个角度做答即可。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考点二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的作用 作用 表现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创新更新了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了人类思维水平;创新实现了人类文化发展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2.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观点 根本 观点 分歧的三 个方面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 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 (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3)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有两种情况:一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静止不动的、永远不变的;一种认为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即量变,而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的区分 类别 基本观点 辩证法 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相对主义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 运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问题不同 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 世界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对立的根源不同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作的不同回答 划分的标准不同 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辩证法;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则属于形而上学 区别 两者的地位不同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能称为哲学的基本派别,它们的对立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的 联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二、提纲挈领 1种精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种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3个作用 创新的三个社会作用 一、考点扫描 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 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二、考情分析 从内容看,重点考查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及创新的社会作用等,从考查方式看,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从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三、考向预测 本考点与热点问题结合较为紧密。要结合我国现阶段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及表现分析说明创新的作用及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意义等 考点一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别提醒] 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 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是指赞成、同意、承认、一定等意思;“否定”是指反对、不同意等意思。这两个词的用法都是人们主观上对某一事物所采取的态度、立场,是从外部对事物的“肯定”和“否定”。
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2)特征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特别提醒] 不要认为扬弃就是抛弃。 (4)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特别提醒] 创新为什么要否定但又不能全盘否定
①创新精神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创新就是要站在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否定。 ③创新要求否定,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收和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特别提醒]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的否定 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 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特别提醒] 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事物的存在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②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就会丧失;③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为什么要创新? (1)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要求创新,创新才能发展。 (2)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原因 (1)从唯物论角度看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从辩证法角度看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②辩证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从认识论角度看 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创新的社会意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用新观点、新办法去解决。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矫正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下图以鸡蛋加工的两种方式为例,类比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比较两图可见,“新加工方式”的新颖独创表现在(  ) A.引起鸡蛋性质的变化
B.全盘否定原有加工方式 C.创造出新的加工程序
D.把握煮熟生鸡蛋的必要条件 解析:鸡蛋加工的两种方式并没有引起鸡蛋性质的变化,A项错误。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新加工方式是对原有加工方式的改造,并不是对原有加工方式的全盘否定,B项错误,C项正确。D项不是其新颖独创性的表现,与题干规定性不符。 答案:C A.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解析:C 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都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简单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坚持辩证否定观,要肯定优秀的成分,否定落后的成分,做到既肯定又否定,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2.[2013·温州模拟]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满足已有成就,打破传统疗法,采取暴露疗法,使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愈率达到96%,高出国外权威报道25个百分点。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②人为的联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形成需要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解析:A 根据题意,不满足已有成就,打破传统疗法,采取暴露疗法,是新旧事物之间发生联系,是事物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扬弃,故①入选。打破传统疗法,采取暴露疗法,是人为联系,是通过医疗小组长期的科学试验即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的结果,故②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实现医疗新的突破,而不是强调主观符合客观,故排除。④选项观点正确,同样不符合题意,题中只是说打破传统,实现提高,认识形成需要多次反复没有涉及,故排除。 3.[2014·南昌大学附中月考]谷子是中国传统作物,但亩均不足100公斤的产量长期困扰谷子生产。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赵治海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认识到套用杂交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杂交谷子,是没有出路的,他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的研究方法,把握谷子特性,采用光(温)敏两系法去试验谷子杂交,终于选育出“张谷”系列良种,亩产最高达到810公斤。这说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不怕失败的精神决定了实践获得成功 A.①②
解析:A 谷子、水稻和高粱有各自的生长规律,研究杂交方法必须从事物的自身规律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正确;他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的研究方法,从谷子的特性出发研究,取得了成功,说明进行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②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③与题意不符;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④说法错误。该题选A。 一、脉络梳理
易错点:辩证否定与形而上学的否定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扬弃;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1.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3.[2011·安徽高考]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易错点:认为观念创新可以直接创造价值
 观念创新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但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福建文综·36
2011北京文综·38
…… 本考点能力性要求较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5.[2010·江苏高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批判意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