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医学硕士院校2020年毕业,到时候到诊所或医馆工作需要规培证吗?新西兰中医学硕士院校

关注今日:2 | 主题:102419
微信扫一扫
卫计委就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答网友问
页码直达:
丁香园荣誉版主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15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导语:2月2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举行第9期在线访谈,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接受网友提问。先将现场实录转发如下。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的第9期在线访谈。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各地扎实稳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升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政策出台之后,很多医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医生对政策都还有一些问题。为此,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医学教育协会贾明艳会长、北大医院李海潮副院长两位专家,详细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有关情况,欢迎两位。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贾明艳会长就政策的情况为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贾明艳:大家好!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上海召开了关于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这个会议是我们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也对推动当前医改的深入发展,提高医疗水平,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贾明艳:临床医师的培养实际上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一个是院校医学教育,一个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一个是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范畴,我国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从协和医学院开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这样的培训使得我们培养出来一大批、一代又一代的临床医学的专家和名医,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个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国家制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样的话就造成了我们临床医生培训的质量和医疗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为了能够整体上提高临床人才的医疗水平,所以国家出台了这项制度。  贾明艳:这个制度就要求从2015年起全国各地都要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2020年能够初步建立起我们国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也就是说,从这个制度出台以后我们所有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准备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都要接受规范的、系统的住院医规范化师培训。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而且我们也为他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专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医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不仅是自己业务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惠及广大的老百姓,使我们的人民能够享受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这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贾明艳:这项制度的出台,因为是经过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国家七个部委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一个制度的话需要财政、教育、人事、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因此这个制度出台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因为刚刚起步,我想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家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因此非常高兴在这里我们跟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我们的文件,共同使这项制度更好的落实到位。  主持人:李院长还有什么补充吗?  李海潮:贾会长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因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制度,因为在上上个世纪初德国就已经开始在全世界范围里面率先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后传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大概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了,所以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李海潮:刚才贾会长已经强调了我们的医学教育分为几个阶段,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要作为一个合格医生光完成院校医学教育是不够的,因为以前院校医学教育已经做得不错了。当然现在还在进一步改革。但是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培训,我们必须要在院校医学教育之后有住院医师的培训,而且这个培训应该是一个规范化的培训,就意味着培训出来的大夫职业能力是近似的,这样一个保证质量的培训可以给我们的整个医疗服务行业提供非常有利的保障,这就是出台的前因后果。而且现在国家正在做医疗卫生的改革,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我们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什么样的大夫决定了什么样的服务质量,所以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要去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在这个里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特别重要的一环,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的话讲是“治本之策”,所以一定是要着力推行的,这不仅关系到培训本身,还关系到国家的医改。  主持人:谢谢两位专家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的提问。网友“徐勤光”问,各个省份的规培证能否通用?  贾明艳:应该说凡是在认定的培训基地经过培训,并且培训合格,经过考核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他的证书是全国各省通用的。但是前提是这个必须是在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里进行培训。  主持人:我们来看下一位网友的问题,网友“小西”有两个问题,首先他问住院医师培训如何保证培训质量,而不仅仅是在医院做实习生的工作?第二个问题,住院医师的待遇如何保证,是否有政策明确规定,会有最低补助标准吗?  贾明艳:我来接着说第一个问题,关于住院医师的培训基地,这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当中跟以往很大的不同就是必须在认定的培训基地里去接受培训,而不是随便一个医院就可以承担培训任务的。而这个培训基地是根据国家所制订的培训标准,就是能够满足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培训条件,包括他的病例、病种、所需要的师资条件、教学设施,以及整个的医疗的规模等等来决定的。因此在认定当中,也有严格的认定的程序,经过认定程序之后就能够对我们住院医师实现培训目的是有保证的。如果不能够满足我们培训标准提出的各项条件,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培训基地,因此也就不具备接收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资质。这个问题也是这样的,即使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各级的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对认定的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的管理,随时来督促他严格的按照培训标准实施培训。  李海潮:我补充一下,因为在文件里面还有一个提法,就是培训基地原则上都是由三级甲等医院来承担。在这里面医学院校的附属教学院校是主力军,因为有很好的师资和教学传统,这样把很好的师资和优质资源利用起来去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在一些西部地区因为师资条件的限制可能会适当放宽,但是基地的高标准是需要保障的。刚才贾老师也说了对于基地有严格的要求,有动态管理。另外是我们会制订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这个标准就代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涵,这个内涵实际上是很丰富的,包括培训内容包含什么,师资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培训任务,怎么样把我们的住院医师培训好。还有我们有什么样的机制来监督培训和评价培训过程,所以既有基地的标准又有培训的标准,也有监管和评估的制度,相信这样严格的环节培养出的住院医师的水平应该是有保障的。而且最后我们还有统一的考核来确保质量。  贾明艳: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既是接受培训的学员,同时承担临床医疗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工作都有专门指导带教师资来指导如何进行临床的实践工作,因此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实习医生的职责。  主持人:请李院长回答一下住院医师的待遇如何保障,有最低标准吗?李海潮:这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谈到培训好像我们住院医师又变成学生了,学生往往是不挣钱的。可是我们说的住院医师主体仍然是住院医师,意味着是一个职业人了,在这个单位一个身份是培训的学员,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临床大夫,所以要通过工作获得相应的收入。因为这样一个培训是国家的政策,我们知道要把它做好了可能需要投入,这次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制度的指导意见,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七部委的联合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财政的支持,因为文件有明确规定我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投入。在这方面,指导意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所获得的整个待遇是要参照基地住院医师的标准来制订的,所以这样就给大家在待遇方面有非常好的保障,可以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这个是出台政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大家可以不用顾虑,国家下决心会做这个投入的。  主持人:谢谢!网友“小北”问住院医师的工作时间有没有明确规定?培训结束住院医师再就业是否有政策支持?请李院长回答。  李海潮:咱们国家的住院医师工作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出来以后可以解读一下,因为是两个身份,既从事临床工作,又是培训学员。所以你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接受培训的,所以既要工作,还要培训,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举一个参考,像美国现在规定住院医师培训的时候每周的时间是80个小时以内,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每天要十几个小时,而且这还是在前几年有一个调研以后做的变动,以前的时间更长。住院医师培训整个过程是比较辛苦的,因为必须要保证培训的强度,只有有了这个强度以后质量才能保证,所以大家要珍惜这段时间去努力、去付出。当然会根据相关的一些规定按照医疗的要求去合理的制订一个工作时间。  李海潮:关于就业的政策支持,请贾老师说。  贾明艳:关于就业的政策支持,现在制度文件出台的进程表,到2020年所有新毕业医学生里从事临床工作的人,都要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果你没有经过这个培训,医疗单位是不能够录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是不是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不是培训合格了,是他能够进入医疗单位的一个前提条件。因为是毕业先参加培训,然后再说就业问题,因此不是再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对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很有力的政策支持。  主持人:网友“培训生”问,如何能确保培训制度健康良好的运行,是否已经有具体的工作安排了?  贾明艳:关于培训制度健康良好的运行,应该说这是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来保证的。一个是我们培训体系的建设,我们培训体系其中就有一个要建立能够满足培训需求的培训基地,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在培训基地建设当中,我们既有培训的必备条件,还有培训的设施,还有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等等。  贾明艳:另外一个就是组织管理,在这次培训制度出台的时候,不光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一方面,还需要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编办等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还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通过这种多部门的协调机制来保证政策能够有效的衔接,我们的经费能够及时到位,我们的培训能够按照培训的要求顺利进行。因此这些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有了安排,而且相信我们各省也会按照整个总体安排具体来制定实施性的计划,来保证这项工作按照我们文件要求的进程来顺利展开。  主持人: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网友“奇奇”问,对比世界各国,我国医生待遇较差的情况是否有了改善,是否有了安排?  李海潮:这个我来回答,因为咱们国家十八大有一个精神,在未来的薪酬制度要和整个行业的人才特点相适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我们知道作为临床医师现在培训里面可能会有社会人的身份,就是一个社会人,怎么给工作的薪酬制订一个标准,这是需要有依据的。出台规范化培训制度,我们对整个培训资质、培训的强度,以及所花的成本会有一些相对明确的测算和设计。这样培训出来以后就可以结合上面这些内容,对他的薪酬做一个比较准确的确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如果做得很好的话,对于改变目前整个医生队伍薪酬相对偏低的情况是有很大帮助的。  李海潮:而且现在出台的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后还会有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以一个医生可以进一步地去发展,这样随着培训强度的不断增加,所能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加,薪酬也会有所变化的。所以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薪酬制度,也是跟十八大精神相符合的,所以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住院医师,包括对于医生整个行业的待遇改善是有所帮助的,是符合公平原则的。  主持人:网友“洋洋”问,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是否有政策保证医生在治病救人时的人身安全保证?  贾明艳: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因为是新手,可能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范围内风险就更大。我们为了避免这个,既能够保证住院医师培训,更要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所以在这里面有几点是必须要做的。  贾明艳:一,我们这里必须要求整个行医过程是在上级指导医生的指导之下来进行的,而不是自己来独立行医的。二,我觉得在这里面,我们在培训内容当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住院医师的人文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如果住院医师在人文素质、人文关怀方面有所提高,也就能够大大提高我们患者的满意度,缓解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三,进一步讲,无论是为了医院或住院医师放心行医,就是原来卫生部曾经有过文件,应该给我们的医生上医疗责任险,通过医疗责任险这样的制度万一有风险,能够给他们在这方面予以解决。  李海潮:我补充几句,因为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真正出台一个政策之后对改善现状有什么帮助,医改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贾会长得非常好,在新的培训制度里面会强调人文的医学教育。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住院医师培训里面有一个理念是岗位胜任力,一个大夫、医生怎么能够胜任岗位,里面的一些能力是要培养的。比如交流、沟通能力,怎么跟别人打交道,职业精神怎么来,了解法律、伦理、跟别人相处基本的原则。在以往的培训体系里面可能更多的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我们觉得这些很重要。但是慢慢发现医学包含着非常浓厚的人文色彩,有了人文关怀以后医生的工作都会发生改变,我觉得病人应该能够感受到医生对他的关爱,这样对缓解医患的紧张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李海潮:另外想特别强调一下,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应该大力宣传,让我们的老百姓知道国家现在有这样的政策,而这个政策大家是把它作为医改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推动的,要让老百姓知道一个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让老百姓能够理解医生这个行业的特点。这样两个人群目标是一样的,都是看好病、提高健康水平,大家会互相彼此的去了解对方。这样对于医患紧张关系的缓和我觉得会在根本上发挥作用,在这个方面我们相关的标准、推行的强度是能够提上去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贾明艳:刚才李院长说的使我想多说一点,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际上是遵循了医学人才成长的规律,因为临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从书本上是学不到为病人看病本领的。我们来制订这个制度就是让他能够以一个医学毕业生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之下,经过临床实践的摸爬滚打积累经验,把我们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这项制度实际上是能够让大家认识到我们一个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培养合格的医生才能够有效的为老百姓服务。因此这个也是能够缓解医疗纠纷的产生,能够缩小地区上医疗服务的差别。李斌主任提出来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所以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个治本之策。  主持人:网友“海鸥”问培训制度对于专业学位的硕士毕业生和学术学位的硕士毕业生在培训时间上会有区别吗?  贾明艳:有区别,因为在我们的研究生当中,这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我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跟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有效衔接。在这个有效衔接里是根据情况有不同的区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都是三年,如果是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因为有一段的临床实践的经历,这个经历可以作为适当减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的依据。减免多长时间是根据在临床实践的时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实际的水平相衔接的,因此并不见得都是减一年或两年。在文件规定当中,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减免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年,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最多不能减免两年,是这样的。如果是科研学位的研究生,应该说因为学的是科研的能力,在临床实践经验这方面基本是没有,因此应该跟住院医师一样一律是三年。  李海潮:我再补充一下,大家知道研究生制度,就是国家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制度,以前我们对研究生的分类有的人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是很重视,现在比较明确了。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还有学术学位的研究生,说得通俗一点专业学位就是学如何当大夫,就是作为职业人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更倾向于科研,在咱们国家以前的研究制度里面实际上对学术学位研究生投入的关注更多,但是我们能明确关注到跟国家的大政方针相适应,包括这些年教育部学位办开始偏向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招生比例有一定的倾斜了,要有一定比例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所以培养一个高端的临床大夫。  李海潮:从这一点出发就会发现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的计划已经发生改变了,以前我们可能还会有比较充足的科研时间,现在的专业学位更多的时候所从事的培训是跟住院医师一样的,就意味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训是慢慢靠拢。怎么靠拢呢?第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的内容、安排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靠拢。另外为了能够靠在一起,我们现在在制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的时候,把时间由原来的36个月变成了33个月。研究生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在以后有可能这两个,包括研究生和住院医师会有进一步的融合,所以那时候会更统一一些。  李海潮:至于学术学位的研究生,因此是以科研为主的,刚才贾会长已经说了,不同地区的培训计划不太一样,可能这个地方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上没有临床实践的时间,等于没有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以培训是从零开始的。但是有些地方有一定时间的临床训练,这个训练时间如果跟我们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内容是相吻合的,这个时间可以算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里面去,就会有适当的减免,所以会有时间上的不同,也会有不同院校之间培训计划的差异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根据制度做实际的测算。  主持人:我们看下一网友的问题,网友“四季如春”和“丁香人生”都问到了,如何保障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贾明艳:在这方面刚才已经说了一部分了,这一块应该是加大监管力度,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各省市制订相应的实施性计划,而且要重在落实、务求实效。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会组织专家到各地进行督导和检查。  李海潮:还有一个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有要求,希望我们整个培训做得比较好的地区专家去指导尚未开展或水平有待提高的地区更好地开展规范化培训,通过全国联动的机制和以强扶弱的机制,会把全国培训水平拉起,这个还需要漫长的路去走,大家要有信心会达到这个目的的。  主持人:网友“潘军”问,他是大专学历,25岁了能否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贾明艳:应该说是可以的,在我们文件的规定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招收对象基本上是两种人,一种是刚毕业的医学院校的本科或者是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第二种人就是已经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并取得执业医师合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你刚才说的人是属于第二种,因此是可以参加培训的。  主持人:网友“大雁”想知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当年毕业的医生吗?县医院的医师都培训吗?我是2008年的毕业生,在县医院工作,我们医院还没有提到这件事?  贾明艳:国家规定2015年启动这项工作,也就是说2015年新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是应该参加培训的,假如说在这之前的就按照刚才我说的第二种人来处理。包括你刚才说的2008年毕业生在县医院工作,如果他们医院认为他需要去进行培训,就可以到培训的行列里来。  李海潮:咱们现在制度刚启动,可能有的地方还没有开展,刚才贾会长说的意思是开展以后就按照这个政策去做,新毕业的都要去参加,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主持人:网友“小跃”问,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后是否需要培训三年呢?  贾明艳:在这一次的文件当中是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专业毕业生,包括这么几个类型,一个是临床医学类,一个是口腔医学类,还有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不包括预防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因此他不用参加我们这次的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据我们现在了解,国家正在着手启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等到启动之后有可能就纳入了。  李海潮: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出来后做的是公卫医师,不属于现在的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是做临床工作的,本科学历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我们知道公卫医师的职业内容跟临床医师不一样的,本身没有处方权,所以是以另外一个系列来管理的。  主持人:网友“海天交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执业医师考试有何关联?  李海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拿到合格证书,必须要得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证书,因为咱们国家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在毕业后第一年考的,刚好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一年,所以最后要拿到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就必须要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证书。  主持人:网友“遥远”问,如果偏远地区医疗条件差,在那里有工作多年的本科生需要培训吗?  贾明艳:应该说是需要培训的,但是因为相当于在政策出台之前,所以能不能参加培训,一个是个人的意愿,一个是单位工作的安排。他如果能够参加培训,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主持人:网友“潘黎明”问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包括哪些?  贾明艳:首先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是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在原卫生部以前有过,这次按照现在的发展又进行了修订,而且很快就会予以公布这个标准。  贾明艳:基地的标准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医院,培训基地是医院,医院里面就包括了医院的级别、医院的资质、医院的规模、医院的床位,整个医院的门诊数、急诊数、病例数,还有一些科室的设置,所以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从总体来说原则上应该设立在三级甲等医院。对于一些地区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的,没有那么多三级甲等医院,提出来可以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作为补充,但是这些三级或二级医院是具有培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这是医院方面。  贾明艳:第二个方面是培训的专业科室。比如要认定一个内科专业培训基地,内科里面就要求必须具备一些主要的科室,像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这三大科室必须具备。最好还有肾内科、内分泌等等科室。对于主要的科室要有一定的床位数、门诊量,病例、病种比较丰富。不然的话如果科室设置不健全,我们的病例、病种是有多有少,这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的好的地方能够接受了较全面培训得到训练,那么有的科室不健全就可能得不到全面的训练。这是对培训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了还有教育的设施、设备、培训的教室、场所、模拟设备等等。  贾明艳: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培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既有临床经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比较认真负责的高年资的医生,能够来指导我们的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有其他的一些要求,比如说医院必须要承诺给住院医师来解决刚才说的待遇问题,要能够有专人进行管理等等,我就不一一再细举了,这是对培训基地的要求。  贾明艳:如果说这一个医院要申报培训基地,它自己对照这些条件认为都具备了还不行,自己认定不行,必须要向他们上级主管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申报,申报之后要进行受理,大概经过这样几道程序。第一个是书面的评审,然后是书面评审之后要进行实地的评审,实地评审以后有专家的反馈意见,通过反馈意见来决定是不是具备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如果认为具备这些条件提出合格的意见之后还要报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之后还有一个程序,就是公示。自己觉得是了,专家认为也是了,那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基本也觉得还可以了,还要经过公示,公示的时候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最后公示没有问题才能予以正式认定是培训基地。这一套培训的程序是相当严格的,并不是你想做就做的。这也就是我们来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主持人:网友“小王子”问,取得规培合格证书后,对就业有什么优势?  贾明艳:我们这个制度出台以后,住院医师经过三年严格、系统、非常艰苦的培训,而且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了过程考核、结业考核,取得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以后,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我们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以后医疗机构才能够聘任、聘用他,也就是说求职就要用到这个证书。  贾明艳:另外,我们有这个证书还有几个优惠条件,如果你能到基层去工作,就可以再提前一年申请晋升中级职称。而且还能够在提前一年之后算做下基层的经历,同时如果还想继续在专科方面进行深造,这个合格证书就是一个入门证。如果你想去的硕士专业学位在取得规培合格证书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即可以申请。因此这个证书应该是有很多的效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效力才能引导住院医师都能够参加住院医师培训。  主持人:最近网上流传的关于医生执业经历的段子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长周期、高成本以及高风险,请问两位专家对此怎么看呢?  贾明艳:像司机取得驾驶执照也是分A、B、C本的。层层都有准入,拿到A本了就业机会就很多,进行驾驶旅游汽车工资就比较高。实际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逐渐要走向专科医师准入的路,我们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先就业,是一个基本合格的医生,像C本。如果要进行心外科,必须进行心外科专业医师培训,拿到专业医师培训证书才能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工作,才能动这方面的手术。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入什么心外科大血管,又要进行大血管的培训,是层层准入的结果,是保证了医生的医疗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患者得到安全高质量的服务。我们说这个制度,为什么是基础性的?就是刚开始,逐渐走向专业医师培训之类,如果没有这个我们的质量很难保证,患者的安全就很难保证。就跟司机驾驶证一样的,大家都显而易见,对于医生行当大家了解可能不太多,所以我把这两个做一个对比。  李海潮:这个短信看了之后能够反应现实意义,现在这些事件不断发生让人很痛心,也很愤怒,这是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向好的方面去看、去努力。现在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在不断健全,包括我们国家十八大以后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有一些改进,这样医患的矛盾可能会慢慢好转,向好的方向去发展,这个过程是需要大家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我觉得大夫要主动承担起责任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对这些是有帮助的。  李海潮:另外想说一些个人的观点,因为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大夫都是很崇高的职业,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对于个人的素质、道德水准都是有要求的。而且工作性质决定了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5+3+3+3是代表医生对自己事业的追求,虽然条件有点苛刻,不是非常的科学,但是这是一个追求。我们会慢慢把它变得更科学一些,这条短信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培训、评价的标准是有问题的,希望高级人才医疗、教学、科研样样都行,实际上这是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一定要分化培养,有的人很愿意做大夫,有的人很愿意做科研,这样可以把大夫评价标准确定好了以后自己可以选择上升通道,这样对人才培养是有利的。另外比如现在要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我们的培训基地很多是三级甲等医院,而且是教学医院。大家知道现在咱们国家的就诊的数量经济改善后医疗需求就释放了,大医院在承担越来越多的病人去救人。在政策方面要做一些改变,在很多很重要的大医院教学和培训工作要占一定的比重,这样才不能够医疗任务过于繁重挤压了做医学教育的空间和投入。如果医疗任务压倒一切把培训都压垮了,过五年、十年谁做新一波的大夫?所以要给具有重要的培训职能、教育职能的医院留够空间,而且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制度去支撑,这是我们国家未来医学发展的希望所在。  李海潮:这个政策的出台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整个落实过程中是需要去克服的。我们一定要这样去想这个问题,要通过不断的培训代表了对专业的执着和追求。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合理的制度建设,使我们的追求能够体现出价值来。一方面个人会有专业、职业方面的成就感,另外通过自己的成就也确实提高了全社会医疗服务的水平。所以成就自己,也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事情。就因为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推进这个制度,不断地去完善,让不合理的地方慢慢消除掉变得更趋向合理,所以这是我们出台这个制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想法。  主持人:网友“野夫”问,看似套用国外的制度,具体到我国的国情这项制度有什么调整?  贾明艳:我们最早的住院医师培训是协和医院1921年建立以后从美国引进的。而且这种引进的结果,就是按照美国的模式培养了像张孝骞、林巧稚、方昕等等一代又一代的临床医学家,证明什么呢?证明住院医师的培训是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是能够把我们的医生培养成一个高水平的合格医生的。现在我们说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没有完全跟国际接轨。比如说我们的外科医生在国外的培养当中,一个普通外科就要经过五年,如果你要再进行心外科还要进行三年,这样就是五年加三年就是八年。如果我们是一个其他的像心内科的医生,起码要经过三年的内科培训,再经过三年心内科的培训,这就是六年。鉴于我们国家医疗资源的短缺,急需大量合格的医生,再加上我们国家各方面的财力、制度和社会认可度的情况,我们现在先是强制性的要求培训三年,这已经跟国外有所区别了。因此我想我们如果能够按部就班走的话,虽然我们是初步的,但是肯定是会有成效的。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专家为医学生说几点寄语。  贾明艳:我们今天跟大家交换了很多的想法和看法,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推行这项制度。应该说这项制度的推行对于广大的年轻医生,特别是本科生来说既是压力,但是也应该是动力。我想在当前医改情况是非常复杂,医疗纠纷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做一个好医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应该坚守我们的职业信念,要做一个好医生,能够为老百姓解除病患。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在我们不断的取得一点点进步的过程中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也能够看到作为医生的价值观,从而坚信你来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信心。  贾明艳:我相信前途肯定是光明的,经过我们这样的培训医患关系会改善,医生待遇也会改善,我们的医生一定能够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医疗卫生岗位将会成为非常好的职业。  李海潮:一个行业发展就是这样的,总是希望有一些优秀的后来者,让这个行业不断进步,让这个行业优秀的精神和文化得到传承。今天也说了很多让人不是很乐观的现状,但是通过刚才的交流也会发现,我们正在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大家在这个时候选择学医,我们也是非常高兴,另外是有后来人了,我们对这个事业又充满新的希望了。  李海潮:结合目前的现状,给医学生有一些启示,在院校教育阶段会有学习方法上的调整,比如以前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在我们要对医学的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就是科学跟人文两种特征都具备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科学属性,还要关注人文属性,毕竟病人是一个载体,不能只关心疾病,病人是既有病也有人,所以病人是都要关心的。这种思考方式的转变,对于理解医学,包括对职业的认识都会进一步深化。也是大家出来后再去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你会主动地去适应这样一个东西,然后向标准去努力,这样出来的标准肯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新一代的优秀医生。我们未来就要靠大家了,希望我们一块努力吧!  主持人:谢谢两位专家接受今天的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里,再见!来源:卫计委官方网站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我国启动"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这样本科医学生学成需要8年,而研究生需要11年,本身中国医生工资不高,而学医成本又增长巨大,未来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吗?  以华西的规培为例,谈谈规培的硬伤和解决方案  目前支持规培的意见集中起来有如下几点:  1.规培不是剥削  2.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3.规培得到了普遍赞同  1.驳“规培不是剥削”  华西的规培是朝七晚五,很多人都觉得很苦很累。规培生没有休假,没有事假,只能任劳任怨的干活,他们的不满早就大于最初的好奇吧。  而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甚至一些中学,都开始弹性的学习制度。具体而言,有必修课有选修课,修够学分就给予毕业。而且,时间很宽松,迟到早退都可以得到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  对比之下,华西的规培却比上学时代还刻薄还严格,比上班时更加的辛苦了。在这个对学生都可以弹性的时代,华西却对成年人却还要如此死板。  我记得规培有量化要求的吧:比如至少完成全麻插管150例,椎管内麻醉150例,神经阻滞50例。比如胸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150例,脑科手术50例,等等。  既然有这些量化要求,为什么不类似学分制,实现弹性的培训化呢?比如完成了一定的数量,即可得到结业,这样基本也就学到住院医生该学到的知识了。如果不是为了剥削,至于这样严格管理,统一安排?  而这其中的原因谁都知道,因为那些本家的医生已经习惯了把琐碎之事交给规培生和进修者了。很多人很多年都没做过接氧气,绑血压计,连心电图,抽药。这些琐事,他们是不屑干的。如果是弹性的培训安排,某些手术没有培训生了,他们要亲自做某些“琐事”了,于是他们觉得“自降身价”了,于是他们“很生气”了,所以,他们万万不会同意弹性的培训制度的,他们不会让你自由选择的。他们要把自己的时间解放出来放松放松,却不知道把培训生的时间也解放出来,让他们也适当的放松。说得底,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更加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形成了这个意识。这些琐事就得小字辈去做,那些“老师”们习惯了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再出场,出场后又马上消失。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培训生和进修者呆在术间从一而终,而本家的医生都在办公室悠闲的品茶,看看大的中心监护仪,再和同事谈天说地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华西这样的大医院,60多名麻醉科医生每年能完成近十万例手术的原因了。因为有大量的无偿劳力的存在啊。这让人想起美国殖民时期的“工头”,以一管多啊。而培训生每打开一个包,每抽一支药,每换一套螺纹管面罩和钠石灰,“工头”是不会考虑给他们回报的!  华西会说:你们不是自愿的吗。  但是,这个“自愿”是以什么为前提?是以制度的要求为前提!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先用制度把农民赶出土地再和你们“自愿的”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怎么的自愿?  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比例,这才是是否剥削的标准吧。而目前规培的分配机制,似乎不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分配了。  2.驳“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现在多数医院都是主治医生负责制,要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更迫切的是要提高主治医生的诊疗水平吧。主治医生是决策者,住院医生是执行者。现在,对主治以上的不规培,却单单对毕业生规培,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论坛里有人说:住院医生水平低,一旦遇到心梗肺梗脑梗,他们就蒙了,手足无措的,所以规培势在必行。  而我想说的是,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有哪一个是由住院医师主导抢救的?即便是一个药物的剂量,住院医生都没有决定权,都要按主治的指示办事,住院医水平的高低是抢救的关键吗?  所以我说,提高主治的水平,才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关键。  对比之下,现在的晋级制度,却没一点一滴的培训要求。这对医疗抢救水平有真正的提高吗?尤其是99年以前自动获得医师资格的那些医师,没参加执考,面对松垮的晋级考试到年份就轻松的晋级了,也不要参加什么培训,那水平真正提高了吗。这些重点却没人注意了。  3.驳“规培得到普遍赞同”  03,04,05年,那时已经华西开始规培了。但哪个时代,规培不是强制,而是自由选择,而当时选择规培的甚少吧。当时华西的规培全面宣传,而上海长海医院的合同制也在招人,据我所知,选择合同工的也比规培的多得多吧!  05-08年少数医院已经开始行政强制了,但是没有普遍推行,此时的华西,规培生有一半人中途退出。(刘教授的数据)  所以:那些年,“规培得到普遍赞同”是不存在的!  转变从09年开始,卫生部门的工作做通了。卫生部下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毕业生没有选择。于是,华西的规培完成率几乎100%,而且每年的招收变得火爆,因为,不去华西规培也被迫要去别的医院规培。  但是,此时的规培仍是充斥着抱怨和不满。这个时候的“普遍赞同”,也不是事实!  毕业生选择去华西规培,并不是对规培的赞同,只是相对看好华西。  我知道的我们医院的年轻医生,对规培100%反对!  规培的硬伤一:规培生整体收入低,所受剥削严重。这也是目前最大的反对原因。  ①美国住院医生的工资一般是每年3-4万美元,而国内的规培工资,能达到3-4万人民币的又能有几家?这几年华西医院的确达到了,但是谁都知道,华西是一家顶级医院,有着充分的资源和条件,其他的规培基地医院呢?医生自己都嫌少,怎么给培训生?国家又不给足够的补助,即使给补助了,也有一部分被医院扣掉,(比如交保险,收培训费的名义扣掉)。卫生部规定规培在二甲以上医院进行,很多二甲医院的医生都达不到每年3-4万人民币,所以我们在站内看到很多医院只给规培生600元一个月也不足为奇。  整体而言,800-1600/月的居多,而这个收入,的确不好养活自己。  ②华西如此大的手术量和工作量,3000的月收入和带教老师的收入的确不成比例!以麻醉的规培为例:按每天4-5台手术计算,(超过3个小时的算2个),每月22天,每个学生做的麻醉100台。每月收入为3000元的话,平均一个麻醉获得30元,其实也不多。而这只是白色的收入,灰的红的你不会有,带教老师才有的吧。  ③事实上,美国的住院培训结束以后开始工作,其高薪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中国,在回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规培,让毕业生牺牲了时间和精力,牺牲了经济利益,显然会不得人心。  规培的硬伤二:转型期间,毕业生没有知情同意权,没有选择权,被迫统一多学3年。这是我要反对规培的重要原因。  医疗行业开展“毕业后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全部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我们的晋级考试,进修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等等。  而转型期间的规培,医学生在上学的时候“不知情”,在毕业后“不自愿”,显然不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高考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需要要8年的强制教育才能成为医生。如果他们在高考前就知道当医生的8年强制性教育,他们还会报考医学院吗?肯定会有很多人放弃的!而随着卫生部的一纸令下,他们这批人就是受害者。  各行各业,只有“知情”和“自愿”才会减少矛盾和对立,才会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行业关系。  比如:目前卫生部试行的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我们都不会反对,因为他全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别说是10年,你要搞20年也无所谓,只有有人愿意报名就成。  但是现在,毕业后全部规培3年,你毫无选择。一刀切的规培,让目前医科毕业生成了制度的受害者。  有人会说,既然是转型,你总有人要牺牲,你们这几届倒霉。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在自愿规培的基础上先大量宣传,深入人心?为什么不在华西试点的时候,也大量的在非教学医院也试点,并把试点的结果广而告之?如果你的规培好,可以用优势来吸引毕业生,而不用这样强迫吧?  规培的硬伤三:对于教学医院,资源无法有效分配;对于非教学医院,师资尚未建立就匆匆把规培的全面铺开,其结果是让毕业生规培3年,水平却不会本质的提高,正规化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可以预见的事实。  1.作为教学医院的华西,其规培生让战友羡慕,但是你也看到某华西规培的战友发言:华西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都在为规培生让路。因为最倡导规培的是华西,所以,华西可以押后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的教育,也要把规培做好。但是,其他的教学医院呢?有限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有限的病患队伍,如何有效安排?  2.进华西规培有几个人能争取得到?以麻醉系为例:华西今年招收规培的应届毕业生是35名,而华西自己的麻醉系毕业生是多少?你们都来我华西规培,那我华西的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去北大,交大?那交大和北大的麻醉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都去国外吗?  3.整体来看,医科学校的毕业生远远大于教学医院所能承受的规培生数量。因此,要开拓大量的非教学医院为培训基地。就跟以前毕业了要找工作一样,大量的毕业生只能找那些非教学医院。卫生部把二甲以上的医院当成规培基地。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正规化,规培的目的也是正规化,但是,那些非教学医院自身的医生都没有正规化,如何教出正规化的学生来?不先把正规做法教会老师就匆匆忙忙的让其教学,如何保证质量?提前的工作都没做,就开始全国范围内规培,这样规培不规培有啥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规培3年,跟过去的工作3年,学得有什么不一样?不还是靠个人吗。于是,教学只能停留在口号和空喊上,刮风走过场,流于形式。  4.当然,对于那些志在去二乙和一甲医院的本科生,对于志在去乡镇医院和卫生院的以及去私人医院的本科生,规培可能大有裨益,二甲以上的水平也就比没有规培强啊。但是,目前这样的本科生会有多少?  规培的硬伤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急功近利,没有做“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就率先让毕业生的规培匆匆上马。  “毕业后教育”应该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全面规划,但是,现在只单单对毕业生规培,不能不引起质疑!  我已经说过,目前没有对主治以上的医生培训教育,而且目前的晋级考试很松垮,没有包含培训的内容,所以本身正规化程度就不足,不正规的做法持续存在。  而且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充电,不断知识更新的行业,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比如十年前的麻醉理念和抢救程序,十年前的用药种类和监护仪器,和现在会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卫生部不为“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单单把毕业生拿来规培,把培训集中堆在头3年,能不受到诟病?  比如:可以考虑把住院培训设为一年,以后主治,副高,正高的晋级各培训3-6个月,这样“毕业后教育”连续性强,也更容易得多支持。  而不学习不充电的师资,不与时俱进,又如何带好学生?  规培的硬伤五:变相的研究生博士生教育,让卫生部和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有限的资源难以分配,矛盾无法协调。  事实上,3+2的规培,跟临床型的硕士教育与硕博连读高度重合。  1.据一位现役华西规培生对她同学的原话:想进华西规培的难度不亚于考研的难度。笔试,面试,英语。也就差政治了,但是,规培时候不会缺政治的。  《规培办法》第八条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业务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自学为主。  从目前华西的规培效果来看,华西的“规硕规博”(3年和5年规培后的人才),其临床和科研能力都不亚于其临床型硕士博士,要强于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硕士,临床博士。  现在华西出了配套的规培教材,可以预想,其内容不会和研究生教材差太多。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循证,SCI,英语,政治。  2.对于华西这样的教学医院,既要承担本科的教学,也要承担临床型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还有进修的教学,其医疗资源怎么分配?尤其是3+2的规培模式,其学习时程和教学内容和研究生博士生教学,高度重合。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去向又如何分配?,  有人说,研究生博士生侧重研究。但是,作为临床型的研究生,归根结底是去医院做临床的,而不是去搞科研。  (咨询了有关人士,按政策,目前的研究生毕业后要规培,以后的研究生上学3年顶规培3年,因此毕业后不需要再规培)  3.与此同时,大学五年制的教育计划和规培相重合,怎么办?  比如我上学的时候,大四有生产实习,大五是一整年多的临床实习。麻醉专业的的实习分4份,一院麻,二院麻,心内,呼吸,各自都是3个月。现在,规培计划与之重合,那大五何去何从?  规培的硬伤六:瞒天过海,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开创了不好的先例。  规培本质上类似研究生教育,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医疗行业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等于否定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  其他的行业可以开始跟风:  教育机构开始对师范类毕业生规培,想成为教师,先在各个学校规培3年,拥有教师资格证且合格以后才能成为教师,才可以单独授课和评级晋级。  司法部可以规定,法学院校毕业以后,先在律所规培3年,不能再单独接受委托成为律师。规培合格且由律师资格正才能成为律师。  公安部可以规定:警官学院毕业的学生,先上公检法机关规培3年,规培合格后且考上警官资格证才能成为警cha。  财政部可以规定:财经毕业且有会计合格证的,先规培3年后才能开始工作,去当会计,出纳,审计师。  当这些状况出现后,社会的秩序已经打乱,高等教育变成虚设。虽说目前的规培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的,但是,这些后果很可能存在。  有人说: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有特殊性,所以对医生规培是应该的 。  我要说的是:教师面对的是国人的心灵和灵魂,不一样的特殊吗。  律师要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特殊吗 ?  公安要维持国家机器的稳定,保护社会和谐和人们的安居乐业,不特殊吗?  谁不特殊?  按这样的逻辑,谁都可以脱离整体的高等教育规范,径自再派生出自己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入职门槛,加大对新人的剥削,让两种高等教育并驾齐驱。但愿想多了吧。  我的看法:中国的变革,从来都不是自下而上的,从来都是自上而来,因为我们习惯了权势决定一切,但是,这并不代表底层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权势的慈禧并没有给他们机会。但他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在的规培,既没有年轻医生的支持,也没有对行业发展的益处,只会加剧已经很剧烈的医患矛盾和行业内部矛盾。但是权势的大佬却执意推行,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为医疗的长远发展考虑?  想要通过培训提高医疗水平,不应该是对毕业生的规培,而应该是对所有晋级人员的培训;也不应该是3年的漫长而心酸的劳力,可以是3月-6个月更弹性化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应该废除目前的规范化培训,而是实行晋级前培训。  理论基础: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个级别对应相应的手术权限。所以,牢牢把握晋级的条件,增加对拟晋级人员的培训,显得既可行又有效,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对晋级考试加大难度,严格控制晋级的比例,对于拟参加晋级考试或者晋级考试合格人员,要求3-6个月的培训。培训有对应的量化要求,弹性管理,必须满足量化要求才准予培训结业。有相应级别的培训结业,才能获得相应的晋级资格。  目前的本科毕业生,先有毕业前的实习,再有一年多的考照前的见习,并是不一无所知。考完越来越困难的执业医师考试后,他们基本都25岁以上,应该成为自己养活自己的独立体,而不是要继续的靠父母。规范化培训没有听他们的心声,如何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热情?  抛却私心,晋级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哪个更有效,哪个更得民心?  目前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其根源还是在于医药费用的高昂和医护人员的态度冷漠。  目前的分配机制和劳动强度,的确让很多医护人员心生不满,于是服务态度自然有瑕疵。  现在的规培,只会加剧这种畸形不合理的分配机制。  一方面,华西越来越大,成为了年手术量10万的巨无霸,基层医院自然手术少,没有病源慢慢走向没落。恶性循环下,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的医生都不能维持温饱了,规培生去了并不能阻挡患者离去的步伐。  另一方面,华西的壮大,并不是靠内部职工的勤勉多劳,而是靠更多的无偿劳动力的维持。这样,其本院职工的收入畸形的高,培训生却难以维持温饱。培训生的怨气和不满,终归是存在的吧。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分配机制,提高普通医生的收入,激励医护人员,提高行业幸福感,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来源:知乎,作者匿名  欢迎订阅此账号:康复医学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国启动&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这样本科医学生学成需要8年,而研究生需要11年,本身中国医生工资不高,而学医成本又增长巨大,未来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吗?  以华西的规培为例,谈谈规培的硬伤和解决方案  目前支持规培的意见集中起来有如下几点:  1.规培不是剥削  2.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3.规培得到了普遍赞同  1.驳“规培不是剥削”  华西的规培是朝七晚五,很多人都觉得很苦很累。规培生没有休假,没有事假,只能任劳任怨的干活,他们的不满早就大于最初的好奇吧。  而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甚至一些中学,都开始弹性的学习制度。具体而言,有必修课有选修课,修够学分就给予毕业。而且,时间很宽松,迟到早退都可以得到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  对比之下,华西的规培却比上学时代还刻薄还严格,比上班时更加的辛苦了。在这个对学生都可以弹性的时代,华西却对成年人却还要如此死板。  我记得规培有量化要求的吧:比如至少完成全麻插管150例,椎管内麻醉150例,神经阻滞50例。比如胸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150例,脑科手术50例,等等。  既然有这些量化要求,为什么不类似学分制,实现弹性的培训化呢?比如完成了一定的数量,即可得到结业,这样基本也就学到住院医生该学到的知识了。如果不是为了剥削,至于这样严格管理,统一安排?  而这其中的原因谁都知道,因为那些本家的医生已经习惯了把琐碎之事交给规培生和进修者了。很多人很多年都没做过接氧气,绑血压计,连心电图,抽药。这些琐事,他们是不屑干的。如果是弹性的培训安排,某些手术没有培训生了,他们要亲自做某些“琐事”了,于是他们觉得“自降身价”了,于是他们“很生气”了,所以,他们万万不会同意弹性的培训制度的,他们不会让你自由选择的。他们要把自己的时间解放出来放松放松,却不知道把培训生的时间也解放出来,让他们也适当的放松。说得底,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更加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形成了这个意识。这些琐事就得小字辈去做,那些“老师”们习惯了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再出场,出场后又马上消失。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培训生和进修者呆在术间从一而终,而本家的医生都在办公室悠闲的品茶,看看大的中心监护仪,再和同事谈天说地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华西这样的大医院,60多名麻醉科医生每年能完成近十万例手术的原因了。因为有大量的无偿劳力的存在啊。这让人想起美国殖民时期的“工头”,以一管多啊。而培训生每打开一个包,每抽一支药,每换一套螺纹管面罩和钠石灰,“工头”是不会考虑给他们回报的!  华西会说:你们不是自愿的吗。  但是,这个“自愿”是以什么为前提?是以制度的要求为前提!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先用制度把农民赶出土地再和你们“自愿的”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怎么的自愿?  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比例,这才是是否剥削的标准吧。而目前规培的分配机制,似乎不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分配了。  2.驳“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现在多数医院都是主治医生负责制,要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更迫切的是要提高主治医生的诊疗水平吧。主治医生是决策者,住院医生是执行者。现在,对主治以上的不规培,却单单对毕业生规培,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论坛里有人说:住院医生水平低,一旦遇到心梗肺梗脑梗,他们就蒙了,手足无措的,所以规培势在必行。  而我想说的是,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有哪一个是由住院医师主导抢救的?即便是一个药物的剂量,住院医生都没有决定权,都要按主治的指示办事,住院医水平的高低是抢救的关键吗?  所以我说,提高主治的水平,才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关键。  对比之下,现在的晋级制度,却没一点一滴的培训要求。这对医疗抢救水平有真正的提高吗?尤其是99年以前自动获得医师资格的那些医师,没参加执考,面对松垮的晋级考试到年份就轻松的晋级了,也不要参加什么培训,那水平真正提高了吗。这些重点却没人注意了。  3.驳“规培得到普遍赞同”  03,04,05年,那时已经华西开始规培了。但哪个时代,规培不是强制,而是自由选择,而当时选择规培的甚少吧。当时华西的规培全面宣传,而上海长海医院的合同制也在招人,据我所知,选择合同工的也比规培的多得多吧!  05-08年少数医院已经开始行政强制了,但是没有普遍推行,此时的华西,规培生有一半人中途退出。(刘教授的数据)  所以:那些年,“规培得到普遍赞同”是不存在的!  转变从09年开始,卫生部门的工作做通了。卫生部下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毕业生没有选择。于是,华西的规培完成率几乎100%,而且每年的招收变得火爆,因为,不去华西规培也被迫要去别的医院规培。  但是,此时的规培仍是充斥着抱怨和不满。这个时候的“普遍赞同”,也不是事实!  毕业生选择去华西规培,并不是对规培的赞同,只是相对看好华西。  我知道的我们医院的年轻医生,对规培100%反对!  规培的硬伤一:规培生整体收入低,所受剥削严重。这也是目前最大的反对原因。  ①美国住院医生的工资一般是每年3-4万美元,而国内的规培工资,能达到3-4万人民币的又能有几家?这几年华西医院的确达到了,但是谁都知道,华西是一家顶级医院,有着充分的资源和条件,其他的规培基地医院呢?医生自己都嫌少,怎么给培训生?国家又不给足够的补助,即使给补助了,也有一部分被医院扣掉,(比如交保险,收培训费的名义扣掉)。卫生部规定规培在二甲以上医院进行,很多二甲医院的医生都达不到每年3-4万人民币,所以我们在站内看到很多医院只给规培生600元一个月也不足为奇。  整体而言,800-1600/月的居多,而这个收入,的确不好养活自己。  ②华西如此大的手术量和工作量,3000的月收入和带教老师的收入的确不成比例!以麻醉的规培为例:按每天4-5台手术计算,(超过3个小时的算2个),每月22天,每个学生做的麻醉100台。每月收入为3000元的话,平均一个麻醉获得30元,其实也不多。而这只是白色的收入,灰的红的你不会有,带教老师才有的吧。  ③事实上,美国的住院培训结束以后开始工作,其高薪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中国,在回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规培,让毕业生牺牲了时间和精力,牺牲了经济利益,显然会不得人心。  规培的硬伤二:转型期间,毕业生没有知情同意权,没有选择权,被迫统一多学3年。这是我要反对规培的重要原因。  医疗行业开展“毕业后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全部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我们的晋级考试,进修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等等。  而转型期间的规培,医学生在上学的时候“不知情”,在毕业后“不自愿”,显然不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高考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需要要8年的强制教育才能成为医生。如果他们在高考前就知道当医生的8年强制性教育,他们还会报考医学院吗?肯定会有很多人放弃的!而随着卫生部的一纸令下,他们这批人就是受害者。  各行各业,只有“知情”和“自愿”才会减少矛盾和对立,才会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行业关系。  比如:目前卫生部试行的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我们都不会反对,因为他全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别说是10年,你要搞20年也无所谓,只有有人愿意报名就成。  但是现在,毕业后全部规培3年,你毫无选择。一刀切的规培,让目前医科毕业生成了制度的受害者。  有人会说,既然是转型,你总有人要牺牲,你们这几届倒霉。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在自愿规培的基础上先大量宣传,深入人心?为什么不在华西试点的时候,也大量的在非教学医院也试点,并把试点的结果广而告之?如果你的规培好,可以用优势来吸引毕业生,而不用这样强迫吧?  规培的硬伤三:对于教学医院,资源无法有效分配;对于非教学医院,师资尚未建立就匆匆把规培的全面铺开,其结果是让毕业生规培3年,水平却不会本质的提高,正规化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可以预见的事实。  1.作为教学医院的华西,其规培生让战友羡慕,但是你也看到某华西规培的战友发言:华西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都在为规培生让路。因为最倡导规培的是华西,所以,华西可以押后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的教育,也要把规培做好。但是,其他的教学医院呢?有限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有限的病患队伍,如何有效安排?  2.进华西规培有几个人能争取得到?以麻醉系为例:华西今年招收规培的应届毕业生是35名,而华西自己的麻醉系毕业生是多少?你们都来我华西规培,那我华西的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去北大,交大?那交大和北大的麻醉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都去国外吗?  3.整体来看,医科学校的毕业生远远大于教学医院所能承受的规培生数量。因此,要开拓大量的非教学医院为培训基地。就跟以前毕业了要找工作一样,大量的毕业生只能找那些非教学医院。卫生部把二甲以上的医院当成规培基地。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正规化,规培的目的也是正规化,但是,那些非教学医院自身的医生都没有正规化,如何教出正规化的学生来?不先把正规做法教会老师就匆匆忙忙的让其教学,如何保证质量?提前的工作都没做,就开始全国范围内规培,这样规培不规培有啥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规培3年,跟过去的工作3年,学得有什么不一样?不还是靠个人吗。于是,教学只能停留在口号和空喊上,刮风走过场,流于形式。  4.当然,对于那些志在去二乙和一甲医院的本科生,对于志在去乡镇医院和卫生院的以及去私人医院的本科生,规培可能大有裨益,二甲以上的水平也就比没有规培强啊。但是,目前这样的本科生会有多少?  规培的硬伤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急功近利,没有做“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就率先让毕业生的规培匆匆上马。  “毕业后教育”应该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全面规划,但是,现在只单单对毕业生规培,不能不引起质疑!  我已经说过,目前没有对主治以上的医生培训教育,而且目前的晋级考试很松垮,没有包含培训的内容,所以本身正规化程度就不足,不正规的做法持续存在。  而且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充电,不断知识更新的行业,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比如十年前的麻醉理念和抢救程序,十年前的用药种类和监护仪器,和现在会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卫生部不为“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单单把毕业生拿来规培,把培训集中堆在头3年,能不受到诟病?  比如:可以考虑把住院培训设为一年,以后主治,副高,正高的晋级各培训3-6个月,这样“毕业后教育”连续性强,也更容易得多支持。  而不学习不充电的师资,不与时俱进,又如何带好学生?  规培的硬伤五:变相的研究生博士生教育,让卫生部和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有限的资源难以分配,矛盾无法协调。  事实上,3+2的规培,跟临床型的硕士教育与硕博连读高度重合。  1.据一位现役华西规培生对她同学的原话:想进华西规培的难度不亚于考研的难度。笔试,面试,英语。也就差政治了,但是,规培时候不会缺政治的。  《规培办法》第八条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业务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自学为主。  从目前华西的规培效果来看,华西的“规硕规博”(3年和5年规培后的人才),其临床和科研能力都不亚于其临床型硕士博士,要强于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硕士,临床博士。  现在华西出了配套的规培教材,可以预想,其内容不会和研究生教材差太多。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循证,SCI,英语,政治。  2.对于华西这样的教学医院,既要承担本科的教学,也要承担临床型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还有进修的教学,其医疗资源怎么分配?尤其是3+2的规培模式,其学习时程和教学内容和研究生博士生教学,高度重合。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去向又如何分配?,  有人说,研究生博士生侧重研究。但是,作为临床型的研究生,归根结底是去医院做临床的,而不是去搞科研。  (咨询了有关人士,按政策,目前的研究生毕业后要规培,以后的研究生上学3年顶规培3年,因此毕业后不需要再规培)  3.与此同时,大学五年制的教育计划和规培相重合,怎么办?  比如我上学的时候,大四有生产实习,大五是一整年多的临床实习。麻醉专业的的实习分4份,一院麻,二院麻,心内,呼吸,各自都是3个月。现在,规培计划与之重合,那大五何去何从?  规培的硬伤六:瞒天过海,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开创了不好的先例。  规培本质上类似研究生教育,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医疗行业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等于否定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  其他的行业可以开始跟风:  教育机构开始对师范类毕业生规培,想成为教师,先在各个学校规培3年,拥有教师资格证且合格以后才能成为教师,才可以单独授课和评级晋级。  司法部可以规定,法学院校毕业以后,先在律所规培3年,不能再单独接受委托成为律师。规培合格且由律师资格正才能成为律师。  公安部可以规定:警官学院毕业的学生,先上公检法机关规培3年,规培合格后且考上警官资格证才能成为警cha。  财政部可以规定:财经毕业且有会计合格证的,先规培3年后才能开始工作,去当会计,出纳,审计师。  当这些状况出现后,社会的秩序已经打乱,高等教育变成虚设。虽说目前的规培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的,但是,这些后果很可能存在。  有人说: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有特殊性,所以对医生规培是应该的
。  我要说的是:教师面对的是国人的心灵和灵魂,不一样的特殊吗。  律师要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特殊吗 ?  公安要维持国家机器的稳定,保护社会和谐和人们的安居乐业,不特殊吗?  谁不特殊?  按这样的逻辑,谁都可以脱离整体的高等教育规范,径自再派生出自己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入职门槛,加大对新人的剥削,让两种高等教育并驾齐驱。但愿想多了吧。  我的看法:中国的变革,从来都不是自下而上的,从来都是自上而来,因为我们习惯了权势决定一切,但是,这并不代表底层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权势的慈禧并没有给他们机会。但他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在的规培,既没有年轻医生的支持,也没有对行业发展的益处,只会加剧已经很剧烈的医患矛盾和行业内部矛盾。但是权势的大佬却执意推行,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为医疗的长远发展考虑?  想要通过培训提高医疗水平,不应该是对毕业生的规培,而应该是对所有晋级人员的培训;也不应该是3年的漫长而心酸的劳力,可以是3月-6个月更弹性化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应该废除目前的规范化培训,而是实行晋级前培训。  理论基础: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个级别对应相应的手术权限。所以,牢牢把握晋级的条件,增加对拟晋级人员的培训,显得既可行又有效,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对晋级考试加大难度,严格控制晋级的比例,对于拟参加晋级考试或者晋级考试合格人员,要求3-6个月的培训。培训有对应的量化要求,弹性管理,必须满足量化要求才准予培训结业。有相应级别的培训结业,才能获得相应的晋级资格。  目前的本科毕业生,先有毕业前的实习,再有一年多的考照前的见习,并是不一无所知。考完越来越困难的执业医师考试后,他们基本都25岁以上,应该成为自己养活自己的独立体,而不是要继续的靠父母。规范化培训没有听他们的心声,如何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热情?  抛却私心,晋级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哪个更有效,哪个更得民心?  目前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其根源还是在于医药费用的高昂和医护人员的态度冷漠。  目前的分配机制和劳动强度,的确让很多医护人员心生不满,于是服务态度自然有瑕疵。  现在的规培,只会加剧这种畸形不合理的分配机制。  一方面,华西越来越大,成为了年手术量10万的巨无霸,基层医院自然手术少,没有病源慢慢走向没落。恶性循环下,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的医生都不能维持温饱了,规培生去了并不能阻挡患者离去的步伐。  另一方面,华西的壮大,并不是靠内部职工的勤勉多劳,而是靠更多的无偿劳动力的维持。这样,其本院职工的收入畸形的高,培训生却难以维持温饱。培训生的怨气和不满,终归是存在的吧。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分配机制,提高普通医生的收入,激励医护人员,提高行业幸福感,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来源:知乎,作者匿名  欢迎订阅此账号:康复医学网
我男朋友是被调剂到华中科技大的同济医学院,他知道自己被调剂成学医之后,哭了,他读5年本科加三年硕士,还要读三年博士,他毕业的时候30岁了。男人三十岁才开始赚钱养家。他自己很难过。我没有怪他没有为家庭做贡献,我为他的经历难过。我对这些规培计划感到出离愤怒。有没有有良知的政策制定者?否则我将是推翻你们的一员。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2015级规培生,本院规培,第一个月月薪1362元人民币,另外还扣了一个月的工资,对于这样的待遇,我真的只想呵呵。即使规培结束,待遇也高不到哪里,目前正在考虑辞职转行。真的想抱怨:学医真坑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感谢H版光临及指导!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yuezhang1018 感谢H版光临及指导![图片]哈哈!来串门~ 我是来学习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恕我愚钝,一位会长,一位副院长,出来代表卫计委官方发言
卫计委的官员呢
不舍得露面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inqiaosan 编辑于
看到这个版块很开心,希望以后都有持续更新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lyp7430 编辑于
以同等学历考上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为什么不能规培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2014年山西的住院医规培生,原单位扣发了我们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还要求一个月在原单位上班8天,完成规培在原单位工作十年,不得申请调动和辞职。用部分单位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即使我们回去上班也领不到基本工资。生活拮据,苦不堪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怎么没提待遇问题。。。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感谢党,感谢卫计委!终于看到光明的明天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国启动"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这样本科医学生学成需要8年,而研究生需要11年,本身中国医生工资不高,而学医成本又增长巨大,未来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吗?  以华西的规培为例,谈谈规培的硬伤和解决方案  目前支持规培的意见集中起来有如下几点:  1.规培不是剥削  2.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3.规培得到了普遍赞同  1.驳“规培不是剥削”  华西的规培是朝七晚五,很多人都觉得很苦很累。规培生没有休假,没有事假,只能任劳任怨的干活,他们的不满早就大于最初的好奇吧。  而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甚至一些中学,都开始弹性的学习制度。具体而言,有必修课有选修课,修够学分就给予毕业。而且,时间很宽松,迟到早退都可以得到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  对比之下,华西的规培却比上学时代还刻薄还严格,比上班时更加的辛苦了。在这个对学生都可以弹性的时代,华西却对成年人却还要如此死板。  我记得规培有量化要求的吧:比如至少完成全麻插管150例,椎管内麻醉150例,神经阻滞50例。比如胸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150例,脑科手术50例,等等。  既然有这些量化要求,为什么不类似学分制,实现弹性的培训化呢?比如完成了一定的数量,即可得到结业,这样基本也就学到住院医生该学到的知识了。如果不是为了剥削,至于这样严格管理,统一安排?  而这其中的原因谁都知道,因为那些本家的医生已经习惯了把琐碎之事交给规培生和进修者了。很多人很多年都没做过接氧气,绑血压计,连心电图,抽药。这些琐事,他们是不屑干的。如果是弹性的培训安排,某些手术没有培训生了,他们要亲自做某些“琐事”了,于是他们觉得“自降身价”了,于是他们“很生气”了,所以,他们万万不会同意弹性的培训制度的,他们不会让你自由选择的。他们要把自己的时间解放出来放松放松,却不知道把培训生的时间也解放出来,让他们也适当的放松。说得底,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更加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形成了这个意识。这些琐事就得小字辈去做,那些“老师”们习惯了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再出场,出场后又马上消失。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培训生和进修者呆在术间从一而终,而本家的医生都在办公室悠闲的品茶,看看大的中心监护仪,再和同事谈天说地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华西这样的大医院,60多名麻醉科医生每年能完成近十万例手术的原因了。因为有大量的无偿劳力的存在啊。这让人想起美国殖民时期的“工头”,以一管多啊。而培训生每打开一个包,每抽一支药,每换一套螺纹管面罩和钠石灰,“工头”是不会考虑给他们回报的!  华西会说:你们不是自愿的吗。  但是,这个“自愿”是以什么为前提?是以制度的要求为前提!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先用制度把农民赶出土地再和你们“自愿的”签订劳动合同,这是怎么的自愿?  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比例,这才是是否剥削的标准吧。而目前规培的分配机制,似乎不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权分配了。  2.驳“国内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毕业生规培”  现在多数医院都是主治医生负责制,要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更迫切的是要提高主治医生的诊疗水平吧。主治医生是决策者,住院医生是执行者。现在,对主治以上的不规培,却单单对毕业生规培,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论坛里有人说:住院医生水平低,一旦遇到心梗肺梗脑梗,他们就蒙了,手足无措的,所以规培势在必行。  而我想说的是,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有哪一个是由住院医师主导抢救的?即便是一个药物的剂量,住院医生都没有决定权,都要按主治的指示办事,住院医水平的高低是抢救的关键吗?  所以我说,提高主治的水平,才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关键。  对比之下,现在的晋级制度,却没一点一滴的培训要求。这对医疗抢救水平有真正的提高吗?尤其是99年以前自动获得医师资格的那些医师,没参加执考,面对松垮的晋级考试到年份就轻松的晋级了,也不要参加什么培训,那水平真正提高了吗。这些重点却没人注意了。  3.驳“规培得到普遍赞同”  03,04,05年,那时已经华西开始规培了。但哪个时代,规培不是强制,而是自由选择,而当时选择规培的甚少吧。当时华西的规培全面宣传,而上海长海医院的合同制也在招人,据我所知,选择合同工的也比规培的多得多吧!  05-08年少数医院已经开始行政强制了,但是没有普遍推行,此时的华西,规培生有一半人中途退出。(刘教授的数据)  所以:那些年,“规培得到普遍赞同”是不存在的!  转变从09年开始,卫生部门的工作做通了。卫生部下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毕业生没有选择。于是,华西的规培完成率几乎100%,而且每年的招收变得火爆,因为,不去华西规培也被迫要去别的医院规培。  但是,此时的规培仍是充斥着抱怨和不满。这个时候的“普遍赞同”,也不是事实!  毕业生选择去华西规培,并不是对规培的赞同,只是相对看好华西。  我知道的我们医院的年轻医生,对规培100%反对!  规培的硬伤一:规培生整体收入低,所受剥削严重。这也是目前最大的反对原因。  ①美国住院医生的工资一般是每年3-4万美元,而国内的规培工资,能达到3-4万人民币的又能有几家?这几年华西医院的确达到了,但是谁都知道,华西是一家顶级医院,有着充分的资源和条件,其他的规培基地医院呢?医生自己都嫌少,怎么给培训生?国家又不给足够的补助,即使给补助了,也有一部分被医院扣掉,(比如交保险,收培训费的名义扣掉)。卫生部规定规培在二甲以上医院进行,很多二甲医院的医生都达不到每年3-4万人民币,所以我们在站内看到很多医院只给规培生600元一个月也不足为奇。  整体而言,800-1600/月的居多,而这个收入,的确不好养活自己。  ②华西如此大的手术量和工作量,3000的月收入和带教老师的收入的确不成比例!以麻醉的规培为例:按每天4-5台手术计算,(超过3个小时的算2个),每月22天,每个学生做的麻醉100台。每月收入为3000元的话,平均一个麻醉获得30元,其实也不多。而这只是白色的收入,灰的红的你不会有,带教老师才有的吧。  ③事实上,美国的住院培训结束以后开始工作,其高薪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中国,在回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规培,让毕业生牺牲了时间和精力,牺牲了经济利益,显然会不得人心。  规培的硬伤二:转型期间,毕业生没有知情同意权,没有选择权,被迫统一多学3年。这是我要反对规培的重要原因。  医疗行业开展“毕业后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全部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我们的晋级考试,进修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等等。  而转型期间的规培,医学生在上学的时候“不知情”,在毕业后“不自愿”,显然不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高考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需要要8年的强制教育才能成为医生。如果他们在高考前就知道当医生的8年强制性教育,他们还会报考医学院吗?肯定会有很多人放弃的!而随着卫生部的一纸令下,他们这批人就是受害者。  各行各业,只有“知情”和“自愿”才会减少矛盾和对立,才会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行业关系。  比如:目前卫生部试行的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全科医生培训计划和乡村医生培训计划,我们都不会反对,因为他全是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比如卓越医生培训计划,别说是10年,你要搞20年也无所谓,只有有人愿意报名就成。  但是现在,毕业后全部规培3年,你毫无选择。一刀切的规培,让目前医科毕业生成了制度的受害者。  有人会说,既然是转型,你总有人要牺牲,你们这几届倒霉。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在自愿规培的基础上先大量宣传,深入人心?为什么不在华西试点的时候,也大量的在非教学医院也试点,并把试点的结果广而告之?如果你的规培好,可以用优势来吸引毕业生,而不用这样强迫吧?  规培的硬伤三:对于教学医院,资源无法有效分配;对于非教学医院,师资尚未建立就匆匆把规培的全面铺开,其结果是让毕业生规培3年,水平却不会本质的提高,正规化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可以预见的事实。  1.作为教学医院的华西,其规培生让战友羡慕,但是你也看到某华西规培的战友发言:华西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都在为规培生让路。因为最倡导规培的是华西,所以,华西可以押后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的教育,也要把规培做好。但是,其他的教学医院呢?有限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有限的病患队伍,如何有效安排?  2.进华西规培有几个人能争取得到?以麻醉系为例:华西今年招收规培的应届毕业生是35名,而华西自己的麻醉系毕业生是多少?你们都来我华西规培,那我华西的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去北大,交大?那交大和北大的麻醉毕业生又去哪儿规培?都去国外吗?  3.整体来看,医科学校的毕业生远远大于教学医院所能承受的规培生数量。因此,要开拓大量的非教学医院为培训基地。就跟以前毕业了要找工作一样,大量的毕业生只能找那些非教学医院。卫生部把二甲以上的医院当成规培基地。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正规化,规培的目的也是正规化,但是,那些非教学医院自身的医生都没有正规化,如何教出正规化的学生来?不先把正规做法教会老师就匆匆忙忙的让其教学,如何保证质量?提前的工作都没做,就开始全国范围内规培,这样规培不规培有啥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规培3年,跟过去的工作3年,学得有什么不一样?不还是靠个人吗。于是,教学只能停留在口号和空喊上,刮风走过场,流于形式。  4.当然,对于那些志在去二乙和一甲医院的本科生,对于志在去乡镇医院和卫生院的以及去私人医院的本科生,规培可能大有裨益,二甲以上的水平也就比没有规培强啊。但是,目前这样的本科生会有多少?  规培的硬伤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急功近利,没有做“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就率先让毕业生的规培匆匆上马。  “毕业后教育”应该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全面规划,但是,现在只单单对毕业生规培,不能不引起质疑!  我已经说过,目前没有对主治以上的医生培训教育,而且目前的晋级考试很松垮,没有包含培训的内容,所以本身正规化程度就不足,不正规的做法持续存在。  而且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充电,不断知识更新的行业,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比如十年前的麻醉理念和抢救程序,十年前的用药种类和监护仪器,和现在会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卫生部不为“毕业后教育”的全面规划,单单把毕业生拿来规培,把培训集中堆在头3年,能不受到诟病?  比如:可以考虑把住院培训设为一年,以后主治,副高,正高的晋级各培训3-6个月,这样“毕业后教育”连续性强,也更容易得多支持。  而不学习不充电的师资,不与时俱进,又如何带好学生?  规培的硬伤五:变相的研究生博士生教育,让卫生部和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有限的资源难以分配,矛盾无法协调。  事实上,3+2的规培,跟临床型的硕士教育与硕博连读高度重合。  1.据一位现役华西规培生对她同学的原话:想进华西规培的难度不亚于考研的难度。笔试,面试,英语。也就差政治了,但是,规培时候不会缺政治的。  《规培办法》第八条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业务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自学为主。  从目前华西的规培效果来看,华西的“规硕规博”(3年和5年规培后的人才),其临床和科研能力都不亚于其临床型硕士博士,要强于很多医学院校的临床硕士,临床博士。  现在华西出了配套的规培教材,可以预想,其内容不会和研究生教材差太多。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循证,SCI,英语,政治。  2.对于华西这样的教学医院,既要承担本科的教学,也要承担临床型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还有进修的教学,其医疗资源怎么分配?尤其是3+2的规培模式,其学习时程和教学内容和研究生博士生教学,高度重合。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去向又如何分配?,  有人说,研究生博士生侧重研究。但是,作为临床型的研究生,归根结底是去医院做临床的,而不是去搞科研。  (咨询了有关人士,按政策,目前的研究生毕业后要规培,以后的研究生上学3年顶规培3年,因此毕业后不需要再规培)  3.与此同时,大学五年制的教育计划和规培相重合,怎么办?  比如我上学的时候,大四有生产实习,大五是一整年多的临床实习。麻醉专业的的实习分4份,一院麻,二院麻,心内,呼吸,各自都是3个月。现在,规培计划与之重合,那大五何去何从?  规培的硬伤六:瞒天过海,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开创了不好的先例。  规培本质上类似研究生教育,变相提高医生的入职门槛。医疗行业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等于否定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  其他的行业可以开始跟风:  教育机构开始对师范类毕业生规培,想成为教师,先在各个学校规培3年,拥有教师资格证且合格以后才能成为教师,才可以单独授课和评级晋级。  司法部可以规定,法学院校毕业以后,先在律所规培3年,不能再单独接受委托成为律师。规培合格且由律师资格正才能成为律师。  公安部可以规定:警官学院毕业的学生,先上公检法机关规培3年,规培合格后且考上警官资格证才能成为警cha。  财政部可以规定:财经毕业且有会计合格证的,先规培3年后才能开始工作,去当会计,出纳,审计师。  当这些状况出现后,社会的秩序已经打乱,高等教育变成虚设。虽说目前的规培是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文的,但是,这些后果很可能存在。  有人说: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有特殊性,所以对医生规培是应该的 。  我要说的是:教师面对的是国人的心灵和灵魂,不一样的特殊吗。  律师要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特殊吗 ?  公安要维持国家机器的稳定,保护社会和谐和人们的安居乐业,不特殊吗?  谁不特殊?  按这样的逻辑,谁都可以脱离整体的高等教育规范,径自再派生出自己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入职门槛,加大对新人的剥削,让两种高等教育并驾齐驱。但愿想多了吧。  我的看法:中国的变革,从来都不是自下而上的,从来都是自上而来,因为我们习惯了权势决定一切,但是,这并不代表底层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权势的慈禧并没有给他们机会。但他还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现在的规培,既没有年轻医生的支持,也没有对行业发展的益处,只会加剧已经很剧烈的医患矛盾和行业内部矛盾。但是权势的大佬却执意推行,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为医疗的长远发展考虑?  想要通过培训提高医疗水平,不应该是对毕业生的规培,而应该是对所有晋级人员的培训;也不应该是3年的漫长而心酸的劳力,可以是3月-6个月更弹性化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应该废除目前的规范化培训,而是实行晋级前培训。  理论基础: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个级别对应相应的手术权限。所以,牢牢把握晋级的条件,增加对拟晋级人员的培训,显得既可行又有效,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对晋级考试加大难度,严格控制晋级的比例,对于拟参加晋级考试或者晋级考试合格人员,要求3-6个月的培训。培训有对应的量化要求,弹性管理,必须满足量化要求才准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学硕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