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心理征文文收集上来的征文应该怎样筛选有什么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 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请以“健康 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陶行知认为“健康先健心”。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请以“健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1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俯而学与仰而思》,完成第下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④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给加粗字注音。
编撰(  ) 真知灼见(  )
2.请按照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常用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实际的方法
[甲]处应填: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
3.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初中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
地震可以预报吗
  ①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一个不平静的星球。它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500万次,即平均每分钟就有10次左右的大小地震。尽管大陆地震仅占全球地震灾害总数的15%,(  )大陆是人类的居住地,因此它所造成的灾害却占全球地震灾害总量的85%。仅20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的总人数就有110万之巨。面对恐怖的地震,人们多么希望科学家能提供准确的预报!
  ②可是,满怀殷殷期望的人们,听到的却是完全令人失望的回答:“地震,是无法预报的!”“地震预报,十次预报九不准。”
  ③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呢?
  ④若说不能,国内外有过许多预报成功的例子。
  ⑤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7.3级地震,大大减轻了地震造成的损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入史册。1997年4月新疆伽师6级以上地震,我国地震系统事前也发出了比较准确的短期临震预报。美国人艾伦·林德则在1988年预报了次年的洛马曾利特大地震。
  ⑥若说能,下面的这些事实又不能(回答 回避)。
  ⑦为什么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7.2级)、1997年伊朗霍拉桑大地震(7.1级)都没有短期临震预报?
  ⑧显然,这个问题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回答的。
  ⑨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不同的是,前者发生在天上,而地震则发生在地下。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表层的地壳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导致地壳不同层次块体之间发生多种形式的相互运动、挤压和作用,正是这种强烈的运动、挤压和作用才产生了地震。频繁的地震,给预报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科学家把地震预报分成4种:长期预报(几年至几十年预报);中期预报(几个月至几年预报);短期预报(几个月以内的预报);临震预报(震前几天之内的预报)。人们最关注的,是短期、临震预报。而科学家最感困难和棘手的,也是短期、临震预报。
  ⑩人们都有一个感觉,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道理很简单,有云才有雨,卫星云图使气象专家有了一个好帮手。地震预报与天气预报有很多相似之处。地下应力场分布图,便是地震专家期盼的地震“云图”。有云才有雨,有应力才会有地震。哪里应力最大,哪里最有可能发生大地震。目前最常用并被公认为最有效的预报方法是通过观测地壳变形的所谓力学方法来预报地震,其方法是,利用卫星激光测距,定时测量地面某点与空间卫星之间的特定距离,若距离改变,说明地壳正在变形或发生相对运动。但这只是地表应力的变化,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种技术,能把地下应力的分布也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地震专家对地下10千米、20千米、30千米乃至更深处应力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预报地震也许就简单多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天文学家看到了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发生的事,可是人类对自己地球的了解却十分肤浅,在地表以下10千米、20千米深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更是茫然不知。在这个不平静的星球上,设有地下地震观测网的只有日本的东京,而且这些地下探测器仅仅处于地下3千米的位置。地震预报难,难就难在没有地震“云图”。
  预报地震,在尚没有地震“云图”的今天,大多是靠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的。诸如地表应力的变化、地磁场异常、大气中的次声波、地热异常及地光、大地的微小震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异常、鸡飞狗跳等动物异常……地震预报的困难就在于,科学家无法仅凭这些经验式的地震记录,就作出何时何地发生地震的推断,即使根据现有的理论也难以找到一种能预示地震发生的特征性信号。
  人们期待着地震预报不断走向成熟。当然,这种成熟需要时间。
1.第一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  )。第二段括号里应该选择的词是(  )。
2.第③段“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呢?”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用提出问题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能够测量的是哪一种应力?采用什么方法?(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展到什么程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第三章&&写作中的客体因素
&&&&&&&&&&&&&&&&&&&&&&&&&&&&&&
第三章& 写作中的客体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写作客体的含义。
2.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3.掌握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4.本章所要解决的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困惑,重点是写作客体的“过程与
方式”以及“材料的生成”和“感受的积累”。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1、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2、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3、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1、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2、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3、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第三节&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1、“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2、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一、写作客体的一般属性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
&关于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客观世界”是如何转化为写作材料的?
客观世界是文章写作的本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写作客体与哲学上的“客体”有联系也有区别。哲学的客体与主体相对应,是“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写作客体,则是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愿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
(联系: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区别,前者纯客观性,后者则打上了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的铬印。)
其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客体)&&&&&&
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写作主体的关照对象。
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
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的关系
1、两个概念的属性不同。
写作客体是写作者所面对的对象,而材料则是从认识的对象里筛选、提炼出来的。客体是基础,材料是结果。写作客体在前,写作材料在后。写作客体内容广博,写作材料精粹并存在写作客体之中。
2、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不同。
&其一,写作客体在前,写作材料在后。其二,写作客体是对写作的认识而言,写作材料则是对写作的表现而言。
3、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客体存在的方式是原始状态尚未加工改造纯客观性的。而写作材料则是经过加工改造已经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综上所述,写作客体的含义
写作客体是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
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写作主体的关照对象。
没有写作欲望的人,即使面对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不能称之为写作客体。目的不同,对客体的认识价值不同。不同的身份,怀着不同的目的,其客体的属性也不同。(有人为了写作,有人为了锻炼身体,如旅游。如石头,有人为了盖房,有人为了修道,做磨石,有人为了写文章《丑石》)。
其次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
认知的客体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或不能成为描述的对象,不能成为写作的客体。能够写和可以写是有区别的。
总之,社会生活要成为写作客体,主体是否“指向”它,改造它,其客体本身是否能满足主体的写作要求。
这里要强调的是,社会生活占有越多越充分越好,今天不写并不意味着明天 、后天不写。
(二)写作客体的属性
客观性&&&&&&&&&&
对象性&&&&&&&&&&
合旨(指)
动态性&&&&&&&&&&
新颖&&&&&&&
历史性&&&&&&&&&&
不依赖写作主体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经过主体客观主体化后仍不会丧失。写作主体对它的同化,只是顺应中的同化。违背规律的同化,终究要受到嘲弄。
&2、对象性
认识的客体想要成为写作客体,前提是必须成为写作主体& 指象的描述“对象”。(恋爱中的对象)
&& 对象总是与目的联系在一起。
(1)随时代的发展写作主体认识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写作客体的认识也在不断扩大,主体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范围,就会有相应的客观世界的物质和现象成为主体活动对象性的客体。
(2)新的写作客体不断涌现。如“虚拟世界”人文与科技的结合。
(1)写作客体(包括经写作主体加工改造过的写作对象)不可避免地
带有自然和社会的痕迹。
(2)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互为前提。写作客体被主体观照且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其主体总是要受制于社会历史条件。
写作客体对材料的制约作用
写作客体的客观性,决定了写作材料是写作活动的物质基础,决定了选材要真实、确凿;写作材料的对象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选择要与写作目的相一致;写作客体的动态性,决定了选材要新颖、典型,要有时代气息;写作客体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选材要注意完整性,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客观性&&&&&&&&&&
对象性&&&&&&&&&&
合旨(指向:目的)
动态性&&&&&&&&&&
时代感&&&&&&
历史性&&&&&&&&&&
完整 (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二、写作客体的类型的多样化
(一)、写作客体的类型可从不同角度划分:
1、从表现和认知的角度,可分为形象化客体和抽象化客体。形象化可
感知,抽象化可判断,推论。
2、从存在的角度,实体客体和虚拟客体。(网络虚拟)
3、从写作本体状态的角度,自然客体(人工自然)、社会客体(社会存在)、精神客体(精神活动:思维、意识、心理)
(二)、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卡尔·波普尔将写作客体分为——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1、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类写作客体
&&&是写作活动的本源。写作材料中的直接材料多由此获取。
2、对象化的精神产品。不同介质中所负载的精神文化成果(书籍、报刊杂志、网络、光盘等)认知、评
介、利用和表述的对象。这类经过了人工优化处理,由此获得的材料称之曰“间接材料”。
3、对象化的作者自身。就是写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作为认知的描述
对象。这类产生于前两种写作客体的
刺激(如走进黑夜害怕,看小说时的情绪波动)。观念形态上的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间接材料——&&
观念形态上的直接材料
卡尔·波普尔(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原籍奥地利,父母都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逃避纳粹迫害移居英国,入了英国籍。波普研究的范围甚广,涉及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社会哲学、逻辑学等。他1934年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逻辑》一书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他的另一部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是其社会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哲学界和政治学界。1950年,他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时,结识了爱因斯坦,并深得爱因斯坦的赞扬。
本章所介绍的三个世界来自于卡尔·波普《客观世界》一书。
(三) 认识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的理论意义
1、明确写作材料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写作客体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表达内容的多样化。
2、充分认识到写作主体在与客体发生对应关系时存在着多样化的复杂联系。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发生多样化的复杂联系,可同时面对不同的客体,必须在联系中认识多样化的世界。
3、应该尊重客体自身的特质和规律。不同的写作客体都有自身的特质,都要尊重其特质与规律,不要把作者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客体。认识客体的单一、狭窄,必然造成写作中的无话可说,或内容单薄、思想贫乏。
三、写作客体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
1、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
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中的基础要素。写作系统要素: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简称写作四体)。存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
2、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
认识、表达、传播是写作活动的三个基本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没有认识,就不可能表达,不表达(写出来)就不可能传播。没有家哪有你,就是这个道理。
3、写作客体是写作传播的信息源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欣赏,传播。写作客体是基本的信息源,没有这信息源,就会成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二)、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
1、触发写作动机 (为写作奠定基础)
刺激——反映。由写作客体所诱发。“人之所动,物使然也”。《礼记 乐记》。
恩格斯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1)、动机的萌发是写作活动的基本环节。写作动机的萌发常常是偶然的、微妙的、复杂的。这种复杂包括几种性质不同的动机在内。其复杂性启示:摆脱世俗的物欲,个人利害、低级趣味和实用主义的束缚,突破“小我”。
(2)、写作动机具有潜隐性,存在于无意识的潜在动机。还表现通过人的大脑,长期储存在记忆之中。
(附)写作动机产生的条件
&& 需要是人写作的内在动力。
& &写作能力
& &写作环境
& &写作对象
2、规定取材的质量
狭隘的、单一的的、低级趣味的写作客体必然导致文本的浮浅。&&
3、激活运思
运思是介于材料采集和文字表述之间的重要环节。
对材料内孕,对表述“预构”。
写作运思三阶段:萌发期、模糊期、明朗期。
(再体验、再调查、再核实)都是对写作格体的再认知。
4、检验写作成品
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其判断的主要对象是读者。
其检验的方法与标准是多样的。但主要是看它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
社会意识形态或社会时尚左右其判断。但一定要明白:客体属性中的社会历史性是人们认识、评介写作产品的重要标志。作家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被一时的表象所迷惑,守卫一方净土。
&&&&&&&&&&&&&&&&&&&&&&&&&&
第二节 认识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一、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写作客体到写作内容要经过两次转型:一是从写作客体中获取写作材料(由自然状态转变为准备状态);一是从写作客体中提取题材(由物质状态转变为观念形态)。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写作材料,就是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列的事实和事理,根据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事实性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书本文章提供的具体事实,包括人物、事件、数据等;二是观念性材料,即来源于实践,并从中得到应证的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义,民间流传、谚语、格言、警句等。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拥有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显得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
材料内容四大要素: 标准很高,条件很差,付出很多,成果很大。
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等。狭义的题材,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在叙事性作品中,题材包括人物情节、环境。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题材是由客观社会生活的事物和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构成的,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3、如何区分材料与题材:
可以这么说,在写作中,那些可能、可以或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之“材料”。那些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题材”。
二、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一 )、聚材的方式与途径
写作时,有的总为找不到材料而发愁,要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就要“聚材”。
(1)、有意识采集
&不是首先确定观点、主旨,然后“按图索驥”
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不是理解为用所收集的材料去印证其观点。要撷取多种材料,为选择留下空间。
(2)、无意识储备
无意识储备是指在没有明确写作意图之前进行获取材料的过程。
聚材的方式——观察、调查、阅读(检索)
材料来自生活。材料来自阅读。&材料来自书本。&材料来自媒,(材料来自想象)。
(二)、积累中的分类与归类
在聚材意义上认识积累,其基本方式观察、调查、阅读(检索)。
从积累行为的单义行为角度讲,积累是在观察、调查、阅读的同时进行的精神劳动。
积累有“内储”和“外储”之分。(笔记、卡片、扫描、复印,就是外储)。内储就是潜臧于心。积累不是有货就存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梳理归类或分类。
积累的方法:心记笔记& 贵在有恒
方式:摘录、索引、提纲、摘要、批注、札记、感言
分类的同时也就进行了归类。材料的类别要五花八门。
仅仅分类还是不够的,还要进行细划: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正面材料与负面材料,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个别材料与综合材料,个案与孤证。等。
积累的内容&
主观:独特的情感体验,奇怪的认识、闪念。必须及时地“记”下来,尽量具体些。客观现实生活材料:“心记”+”笔记&
书面材料:有一定的广度,力求准确。
三、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一)选材的依据
&写作题材的选择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写作主体要明确:
&& ——写什么(题材)
——为什么写(目的)
&& ——写给谁(对象)
——表达什么观念(主旨)
——用什么载体(体裁)
1、写作对象与选材的关系
这里主要是要处理好写作对象与客体的关系和写作对象的限定性与可塑性之间的关系。
写作对象就是文章中所表述、描写和表现的事物是所关注所压缩所定格的写作客体。(更集中,更有个性,更有典型性)因而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而客体则比写作对象更宽泛,更分散,更锁碎,更零乱。
选择题材(这里所说的是文本中的材料)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写作对象与写作客体的关系。
写作对象是压缩了的写作客体。要提炼挖掘写作对象所蕴含的意义,还需要“放大”,即把对象放在适当的背景中来处理。否则材料就成为个体行为或局部行为而无典型意义。降低作品的价值。
& 二是写作对象的限定性与可塑性之间的关系
由于写作对象是定格了的写作客体,因而它对题材起着限定作用。写作的人只能在选定好了的对象中寻找题材。如同谈恋的大学生般,只能在你所熟识的人中间去寻找,或只能在你所在的班级中去寻找。但是写作对象不是一个意义群,不止一个向度,写作主体不会总朝一个向度或角度去思考,因为题材是有弹性的。如同恋爱的大学生一般,因而出现了所谓的三维、五维方式。
2、写作目的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目的是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
(1)、写作目的与体式的关系
“草创鸿笔,设情以位体” (刘勰)
要明确这种文体到底需要哪类材料,到底能够接纳哪类材料。如那铁笼(体式),最好装老虎,猴子(材料),装一个美女在里面恐怕不太好。比喻《情书》与《请示》
写作目的是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
(2)、写作目的与题材的对应关系
题材一般是表现和实现目的的材料。如果选取的材料不能为主旨服务,材料就不能转化为题材。材料和题材必须“合目的性”。
题材的合目的性是对写作者需要的满足。
需要有多种多样
需要的概念和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以后,为了延续生命,发展生命而对于统一的和谐的平衡态的追求。
马克思与恩格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弗罗伊德:内在需要与外在需要。提出强有力的“补救”,就是“移置”,代替满足,意象性的发泄途径。兼具这两种功能的途径就是写作。
为什么?写作活动是一种能量消耗系统(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写作可以得到发泄和释放,从而得到平衡。其次可以提供发泄被压抑能量的替代物(对象)。宗福先《于无声处》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追求最高层次的人往往就是写作,这是写作动机的最基本的条件。
3、文章体式与选材的关系
题材的选择要与文章的体式相对接,否则就会不伦不类。如工作总结就不可以叙事描写,证论不可以抒情(蒯大富的证词(公审四人邦)让所有的人都发笑。通知不可以用诗的语言。写情书不可用论文的腔调。有的体式可用这类材料,有的则不可以。一个女人穿裙无可厚非,咱们班上的男孩这样,人们就会说“有病”。因为你的“材料”不一样,女人是水做的,你男生想当女生,你只能是“水货”。
4、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目的要流通,不能不考虑受体(欣赏对象)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山唱什么歌。比喻谈恋爱,第一次见到就大谈论,大发议论,尽力抒情表意。人家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你为人怎么样,你娶她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你的家庭怎样?人家的疑问都没搞清,你就爱啊爱?爱什么爱哦——有病。
(二)、写作题材的形成
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章体式(体载)、读者需求(欣赏)是写作的“四体”(客体、主体、受体、载体)。这四体是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这四个方面要统一在一起,处理好对应关系。
1、根据客观性,确定题材大的范围。
选择题材要划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来自于写作写作的社会生活对象(即客观性),这个客观性的范围是一个大圈,题材则是大圈中的小圈。确定题材(小圈)的范围,对于准确把握所选题材的基本形态有帮助。比喻写小说,写人,只能从人物的行为、动作、话语、性格、外貌特征的形象具体的东西中去觅取。而不能用哲学社会学的定义来描绘。当然,作家知晓这些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乃至建构系统也是有益的。
2、按照写作目的,确立题材的支撑点。
题材的支撑点,就是题材的价值,这价值潜藏在写作客体或写作材料之中,需要作者去挖掘,如果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就意义不大。一个农村青年爱上了上海姑娘,第一次去“过门”。其父母不同意。因一粒饭掉在桌上,青年夹起筷子吃了。如果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深邃的眼光,不去深发挖掘,客体中濽藏的本质就挖掘不出来。比喻,当年写雷锋,发现雷锋喜欢照像,穿皮衣服,就不敢报道。其实,雷锋也是人,也热爱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什么不好。我就搞不懂,为什么不写,为什么不写雷锋恋爱。麦贤得也有人爱,脑袋流脑浆,还在战斗。一个护士爱上了他。这有什么不好。
战争,请女人走开。在老山前线,这些20多岁的女子就是这样照了一张照片,然后就消逝了,(我真希望她们鲜花般地活着,笑着)。
一个强大的泱泱中国就这样压在这些柔弱女子的肩上!
请你低下高贵的头颅吧。这——我们的女人们被越南鬼子奸滛后的尸体。
请你尊重历史,战争是血腥的,并不知道什么叫羞愧。这位17岁女卫生员“棋子”,用自已最美丽的乳房鼓励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身负重伤的战士。“棋子”喊了一天一夜,硬是从死亡线上把我们的战友喊回来了。是啊,我的战友,无论如何你要坚强地活下来,千万不要感到困,只要一睡,就会离开这个世界。我的战友,只要你能够活下来,就能看到女人、乳房。
我们的战友啊!啊!啊!
&中国公民,请你不要忘记!
&我并不熟悉张三枫,这位曾参加对越自卫战的朋友今天造访于我,给我带来强烈的震撼。我是男人,血管里流着的是男儿的鲜血。我一直有一个思想,战争是我们爷儿们的事。无论天灾地裂,抑或什么人强加给我中华民族的什么战争,均与女人们无关。&&
&一个不能保护自已的女人的民族算什么的民族?一个不能保护自已的女人的男人算什么男人?
女人,我们的母亲和未来的母亲。这是前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是一个男人,如果让你的母亲或未来的母亲上前线,受难,哭泣,流血,死亡。即使保全了你这位男人,让你活着,享受,而让我们的女人们却悄悄地死掉了。男人啊,你活着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战争,请女人们走开.
&&&&&&&&&&&&&&&&&&&&&&&&&&&&&&&&&&&&&&&&&&&&&&&&&&——题记&
&&&&&&&&&&&&&&&
&&&&&&&&&&&&&&&&&
&●羊 羽
假如我出生在那个年代
我就去当一名红军
将革命骑在马背上
跟着一个姓毛的湖南人
&&&&&&&&&可我出生在这和平的环境里
只能做一个诗人
假如我是一位女人,
我就会从骨子里瞧不起那些男人
即使我死了
&也要咒骂男人们的贪生
可我真的出生太晚太晚
没赶上那火热的战争
&&&&&&&&&假如赶上
我会第一个站出来
&为我们的女人
&挡住机枪眼
我并不是什么喷血青年
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因为我是党员
因为我是教授
因为我是男人
&&&&&&&&&&&&&&&&&&&&&&&&&&&&&&&&&&&&&&&&
2012年5月4日晚10时
3、遵从文体规定,明确题材的聚焦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规定,对构成文章的内容的材料有相对稳定的要求。再好的题材,必须能被文章的体式所接纳。
这是筛选题材必须牢牢记住的。
如对材料的要求:
记叙文要具有直观性
说明文要具有解说性
论文要具有论证性
诗歌要具有抒情性
戏剧要具有冲突性 (三一律原则)
电影要具有故事性
应用文要具有事务性
通讯要具有真实性
小说要具有故事性(传统小说)
散文要具有诗意性&
(形散神不散)(有的嗜好平淡、哲理)
所以筛选题材要注意视角,目光要聚汇在“应该写什么”,其那文种能够 装什么,要什么。其文种最喜欢什么。作者心里要明确。
4、考虑欣赏者的需要,寻找题材的共鸣点
文章写出来是要让人看的。作者是“产品”的生产者,读者是产品的“消费者”。尽管作者有自已喜欢的题材,也有选择的文种权力。但读者也有自已选择的权力(阅读和不阅读)。
就文种而言,有的喜欢诗,有的喜欢散文,有的喜欢小说。就题材而言,有的喜欢爱情,有的喜欢战争,有的喜欢庄村,有的喜欢市井。就风格而言,有的喜欢传统,有的喜欢意识流。等等。人上一百,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习惯。
只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诗人们写的诗,是写给诗人们看的。其有的人根本就不懂诗,去在那儿指手划脚,把诗说得一钱不值。有人不喜欢外国的,名字太长。其实,这都不是好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赢合低级趣味,商品性不要太重。不能一味的追求商品性。作家不能失去自已的价值观和审美人格乃至风格。
(三)题材形成的特殊形式
写作题材形成的特殊形式是“主体对象化”。
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已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已当着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完善自已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或通过客观的生活现象来观照自已的认知度。
&& 这种特殊形式见诸文学创作的认知过程。
1、& 内宇宙主体对象化
什么叫宇宙
《文子·自然》:“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二字连用,始见于《庄子·齐物论》曰:“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
在多元化的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等,是无始无终的。&&&&&&&
写作主体将自已的心理活动或思维活动作为对象来认知,使之获得客体的属性。这是“内宇宙”意义上的“主体对象化”。
相对客体外物而言,主体的自我(内宇宙)&
也是写作客体的一部分。在主体对象化中,写作主体采取内省的方式,对自已的主观世界进行认知,从中提取写作材料,其认知的方式是感受、体验、判断。这一认知的重点是在于捕捉和挖掘主体对外界事物反映的“自我判断”。这一认知穿插写作主体的许多主观感受。如梁实秋的《骆驼》就是例证。
2、外宇宙的主观对象化
写作主体将自已融入写作客体之中,使这成为写作客体的组成部分,在观照写作客体的同时也观照自已。这就是“外宇宙”意义上的“主体对象化”。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作者的情、思、意与写作客体合为一体。作者在认知客体的同时也在认知自已。作家在描绘客体的同时,也在描给自已,或者是在暗喻某一类人。
&&&&&&&&&&&
&&&&&&&&&&&&&&&&
● 羊羽&&
鸡在夏天就被它的父母遗弃
是女主人用一个破袄子把它抱回
唐小鸭和白天鹅到舞蹈班上学去了
嚼不动一颗包谷的鸡却在地里捉虫锄草
门前的羊肠小路苦日子般悠长
这家的老房子患了风湿症,里面漏雨
三里远也望得见穷气
石头虽重却压不住上窜的小草
当桃花杏花翻过寺院早晨的钟声
鸡就跳上桑树巅对着太阳吊嗓子
它的梦幻是站在中央音乐学院和维也那歌厅
鸡潇洒伟岸,嗓音宏亮、圆润
是天生的帕瓦罗蒂
鸡没被金光大道毕老爷挖掘出来,却让
一个拿着假执照的江湖骗子给阉了
女主人用二元钱就收买了那位陌生人
鸡失去了做男人的资格,成了太监
人们叫它阉鸡
(想要打鸣么,那就阉割你
这样就可以保全你的名声
这样就可以让你不犯男女作风问题)
鸡哭得很伤心,躺在床上想到死
女主人在它的伤口处磨了一把盐
鸡摇身变成了泰国人妖,做了全职保姆
每天带着一群小鸡,举着尾巴走来走去
&尾巴再高高不过蓝天
长江再长长不过思念
一个被阉割的男人不算男人
关于爱恋早已成为远古的话题
就连它的孩子也不知是喊母亲还是父亲
是先有太监还是先有阉鸡呢
是先有华佗还是先有键子呢
据悉踢键子的人已申报非文化遗产
但尚书说,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看来发明阉割手术的士大夫和郎中该剐
谁说华佗死的冤枉
&&&&&&&&&&&&&&&&&&&&&&&&&&&&&&&
&2012年5月13日上午11:40
3、主体对象化的规定性原则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首先进一步讨论什么是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
写作是客观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活动,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任何的写作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因为写作总是在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指导下的写作,这体现了主体,另一方面,任何写作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改造,必然要改变客观事物,这就体现了客体。没有写作实践活动,主体和客体就没有连接的桥梁,因此,写作是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
(卡尔·波普尔将写作客体分为——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说起来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起来。一切客体都是现实的片断,但并非一切现实的片断都是客体。主体概念的内涵广于意识的概念,并不一致,也不存在着主从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写作)关系,并在实践(写作)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
现在回到我们要回答的课题上来,“主体对象化的规定性”必须遵循的原则。
(1)、“主体对象化”是写作主体对写作客体规律性的顺应。
(“主体对象化”要顺应客体规律性。)
&哪些能够成为写作客体,不仅在于作家的选择,还在于客体自身的规定性。比喻男人不能够生孩,公鸡不能够下蛋,这是客体自身的规定。作者不能违背这个规定性。
比喻会议通知这个文本主要要写明时间、地点,事项等。属于事务性的。你不可以在里面去抒情、论証、描写。这等于你没事干,瓜。
(2)、将“自我”当作客体
将自我当作客体,就是将自已的主观精神世界作为对象(客体)来认知,需要从深入挖掘自已的感受入手。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外物刺激的反映。(自已都不能感动怎么去感动读者。)不能割断主观感受与外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已的主观感受来自客体)。人为什么愤怒,是情绪吗?男人为何恋爱女性,既有心理、身理,还有外在的影响。
&& 将“自我”与自然、社会统一起来。
(3)、处理自我与外物的关系
主体的对象化除了作者融入客体,还要处理好自我与外物的关系。
要把握好“自我”与外物之间的度。(自我缺席,充满套话;自我张扬,写作会空泛。)
要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只看得见社会,看不到自我;只看得见自我,却看不到社会。只见个性,看不到共性;只见共性,看不到个性。只见叶,不见木;只见木,不见叶。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整体,不见局部。只见细节,看不到粗象;只有粗象,看不到细节。只有形象,没有抽象;只有抽象,不见形象。
有的学生作文成了名人名言汇集,唯独没有自已。
&&&&&&&&&&&&&&&&&&&&&&&
第三节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写作中我们研究“三个世界”(物理世界、主观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或称之:自然、社会、精神,或称之,物质世界(自然、社会)精神世界。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现在我们要研究网络及其虚拟化的世界。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仍隶属于三个世界的范畴。我们把它单列出来,只是为了强调信息社会网络的重要性。
网络世界是三个世界的延伸与集成
网络世界的概念
网络世界是集物理世界、主观精神和客观知识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客体,同时又是一种取材的工具。
&网络世界有两种形态可作为写作客体:
&一是虚拟的环境(包括网上聊天系统)。虚拟的客体。
&另一种是网上传播的文字资料(包括图片、音响资料)。这隶属于实在的物体。
但是与传统的客体是有区别的。写作采集中应当睁大眼睛判断识别。
&&网络既是一种认识对象,又是一种认识工具。把它当成对象(客体)要注意识别,把它当作工具是强调必须学会利用。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利用这个工具,否则就会落伍,掉队。
一、“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一)、“虚拟实在”作为写作客体
1、虚拟实在的概念:它是通过产生一些虚拟的场景,使得人们难以将其和实在世界区分开来,因面它是人类社会重新组合的一种信息方式。
2、信息在“虚拟实在”中被重新组合的意义:
(1)单一世界变成物理世界、主观精神世界、主观知识世界的集成。形态丰富,信息多层次化。(对写作主体而言)
(2)认知方式由“一对一”而变为“一对多”,交流由“点”对“点”变为“点”对“面”。传承信息几何形增长。
(3)影响人们的写作观念。
(4)延伸了主体的心智。不可认知的事在虚拟的条件下也可认知。
3、虚拟实在的局限性
虚拟实在必须要在一定的计算机设备下才能认知,且这种认知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的倾向方面,它所提供的场景虽“逼真”但并不能等同于真实。比喻虚拟打太级拳,打腰鼓,太空人等。不能把虚拟的认识等同于实际的认识。
&二)网上取材的方式
网络世界是集物理世界、主观精神和客观知识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客体,同时又是一种取材的工具。
1、网上取材方式
&& (1) 搜索
&& (2) 浏览
&& (3) 下载
(5)交流(聊谈)
2、网上取材优势
(1)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合成,故对感观的刺激是综合
的,直观的。
(2)具有超文本链接功能,拓展认知背景。
(3)方便下载,复制和储存文本,大大提高“取材”和“储材”效率。
3、网上取材的弊端
(1)容易养成浮躁的阅读心态和写作心态
&(2)由于缺乏过滤、筛选和鉴别的把门人,泥沙俱下,一时又真假难辨,
影响写作质量。
(3)由于网上文本处在不断的创新和变更的状态下,给获取某些历史性材料带不便。昨天看到的,今天就变了,或者消失了。
4、网上观察的劣势
1)、虽不受时空限制,可放大局部细致了解。但这种观察到的事物,都被人为地程序化了,被人为地设计好了。观察者只能在被设计好了的程序中去寻找。观察者成了“接收器”。
2)、电脑显示器往往将完整的大自然和社会场景切割后置于方寸之中,让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与数字化交流的观察者的身份是看客和局外人。
5、网上交谈的劣势
网上交谈者的身份和真实动机不好确定。
1)网上的信息搜索与普通的资料检索相结合。
2)读网与读书读报读刊相结合
3)网上观察与实际生活中的观察相结合。
4)网上交谈与实际生活中的面谈、座谈、调研相结合,进而分析、判断、鉴别。
&&二、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客体
网络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赛博空间。网络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共享资源、共享记忆、远程显现的超文本客体。
网络空间为我们创作取材提供了方便和特定要求。(便利、快捷、方便;但网络空间与真实的世界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在在区分差异的基础上把握写作客体。具体而言,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1、“在线”与“涉世”的关系
所谓“在线”。是指网上认识;所谓“涉世”,是指深入生活。将网上认知与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结合起来,二者互补,不可偏废。实际生活越丰富,对虚拟客体的认真就越清醒、客观,所写的就越贴进现实。否则,就缺少分量、悬浮,缺乏支撑与印证。
2、“界面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网络提供了“海量”信息库。这海量的信息源头是计算机界面。这是机算机世界(界面)所获取的信息(客体),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且经过界面世界的主体整理和设计放到计算机环境中的人工世界。就取材方便来讲,界面世界占有优势,但与真实的现实生活,不能相提并论。生活的源头在哪儿呢,是界面世界吗?否。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深入生活,发表过很好的意见——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末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在这里,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首先谈谈哲学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1)概念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
(b)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认识辩证运动的钥匙,人的认识过程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它是共性与个性矛盾的展开,不理解这一原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形象地说,整体和部分更像是一个鸡蛋壳,完整的时候是整体,破碎后每个碎片就是部分。而共性与个性,就是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书写绘画工具,都是铅笔,个性是不同颜色。
所以区别在于问题的把握不同侧面。
(d) 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
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看做一类事物和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一类事物中少任何一个事物都还是一类事物,但是一个事物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一个整体,一个事物
文学理论中的共性与个性(人的共性与个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说:“一个单独的人代表着整个人类,他是人种的一个范例。他既是‘他’,又是一切;他既具有他所特有的个性,并在这一意义上是独立的个体,又具有人类所有普遍具有的共性,他个人的人格则是由所有人共处的人类生存环境的特点所决定的”。
这段话,埃里希.弗洛姆说得并不完全正确,人具有人类的共性与自身的个性这是正确的;但是,一个人的个性是不能代表所有人的个性存在。即一个人可以代表着所有人的共性存在,但是,他却代表不了所有人的各不相同的个性存在。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代表不了那些性格外向的人,一个思想消极的人代表不了思想积极的人,一个坏人同样代表不了好人的道理一样,更别说人尚存在着千丝万缕与千差万别的微观感情思想世界。
人的这个自我既具有人类相同的共性存在,同时,又具有自我个体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存在。个人虽然具有人普遍的共性,但他本身却又只是一个特殊性存在,因而,他必然是代表不了所有人的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存在的。人这个特殊性表现于把人之共性进行细化了,并拥有一个独特的自我意识的具体个性的整体存在,这又是与人类共性协调了的统一体。即我具有人之共性,包括爱美、勇敢、正直、同情心、理性、自私、冷漠、欲望、懦弱等。但是,我在这些人共性之中又是有所弃扬的存在,即对其中几个共性进行了发扬,如爱美、同情心、正直、理性等;同时对其中的共性因素对进行了压制或抛弃,如自私、懦弱和冷漠等。这样,这个自我必然在人共性的某一些方面是有所增强和发展了,而在另某一些方面又是缩小和退化了。
本章中的共性与个性是指网络中处理好材料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共性:网络空间给我们提供了“共享”资源共享记忆的超文本。同时也带来了“撞车”现象——信息的主干是网上资料的翻版。这就出现了“雷同”,重复,乃至千人一面现象。如果你要想做一名作家,最好你要具有个性,这个个性怎么获得呢,除了你做到“网上”,更重要的是要在“网下”——深入生活。
4、信息的“无限性”与题材的“有限”关系
网上的信息是无限的,海量的。但能写入文章的材料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选入材料。比喻你所面的女性是很多的,但与谈情说爱的是有限的“弱水三千,唯取一瓢足耳!”
&&&&&&&&&&
● 羊羽&
请您平静地向这边望望
哪怕只望一眼
我来自被遗忘的角落
来自收破烂的垃圾堆
来自脏兮兮的地下室
来自捡菜叶的农贸市井
来自那寒风冷眼的桥洞
& 我的小手是一轮贪馋的太阳
我的双眸是一潭怜悯的月光
只要是太阳就会无私地普照
只要是月光就有无限的希望
我举起来的手不是投降的手
我举起来的手不是乞求的手
我举起来的手也决不是表决的手
因为我不是卖火柴的女儿
因为我不是流浪的三毛
因为我还只是九周岁的孩童
我遵循自然法则尽管漏洞百出
我坚守平等然而命运对我如此不公
我的父亲死了&
死在建筑工地
我的母亲走了&
抛下我与三岁的妹妹
我要照顾奶奶和妹妹
还有患癌症的爷爷
只要有一口气我们就要活着
只要有一点办法我就得读书
只要是生命就有希望
只要有嘴巴就会生长
请您平静地向这边望望
哪怕只望一眼
网络世界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但同时也给我们关掉了一扇窗。所以大家一定要处理好虚与实、量与质的关系。到生活中去,到基层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去吸收营养,去熟悉生活,去呼吸空气,去交接朋友,去采风。
1、林可夫《高等师范写作教程》
2、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马克 波斯特《信息方式》
5、张光鉴《相似论》
6、单秀法《现代科学思维引论》
7、张怡、郦全民《虚拟认识论》
思考与练习
P、85 ——87 (1、2、3、4、5、6、7、8、9、)
思考与练习
怎样理解写作客体的“双向并存”关系?(参考答案)
在写作主客体中,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是对象性存在。作为内容,它必须是写作对象的主体化,通过主体摄取的选择,主观化和个性化的改造及文体规范化的格式来实现;写作主体的对象化,则是通过相似点、关键点的选择,移情寓意与生命化以及物我交融等手法,把自已思想、情感、愿望等主观的东西寓寄到写作客体上,使之成为代言表情对象。而网络双向互动的特长,在技术上给这种现象的互联、互动互惠带来更多的方便。
作为对象化的写作客体,永远处于双向关照,对应转化、相互增值的动态过程中。
主客体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存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健康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