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分离时候,甾醇和醇类我们要在一起不分离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植物甾醇分析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_郑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脂质包含脂肪 固醇 磷脂那胆固醇是脂质吗?为什么.和固醇有什么关系
哒啉love260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脂质的元素组成
脂质的元素组成
范文一:1.碳和氢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R均逐渐减少.2.氮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煤中的NR通常约为0.8~1.8%,但也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R普遍较低.3.氧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三、煤中的氧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四、煤中的氮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五、煤中的硫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 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训平原环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层或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较高,且大部分为有机硫。 根据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一般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分。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7S8)、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硫酸盐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为主,也有少量的绿矾(FeSO4·7H 20 )等。原文地址:1.碳和氢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碳含量(Cr)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泥炭的Cr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丝质组的Cr最高,镜质组次之,稳定组最低.氢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腐泥煤的氢含量(HR)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达11%,这是由于形成腐泥煤的低等生物富含氢.在腐植煤中,稳定组的HR最高,镜质组次之,丝质组最低.随煤化程度升高,它们的HR均逐渐减少.2.氮煤中的氮,主要是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们认为煤中的氮通常都是有机氮,其中有一些是杂环形的.煤中的NR通常约为0.8~1.8%,但也随煤化程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我国弱粘结煤和不粘结烟煤的NR多低于1%,可能是在泥炭化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氧化分解,故NR普遍较低.3.氧氧是煤中主要元素之一,氧在煤中存在的总量和形态直接影响着煤的性质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三、煤中的氧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四、煤中的氮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五、煤中的硫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 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训平原环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层或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较高,且大部分为有机硫。 根据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一般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分。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7S8)、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硫酸盐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为主,也有少量的绿矾(FeSO4·7H 20 )等。
范文二:煤的元素组成,是研究煤的变质程度,计算煤的发热量,估算煤的干馏产物的重要指标,也是工业中以煤作燃料时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煤中除无机矿物质和水分以外,其余都是有机质。由于组成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碳为骨架得多聚芳香环系统,在芳香环周围有碳、氢、氧及少量的氮和硫等原子组成的侧链和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说明了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硫等元素组成。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其结构单元不同,元素组成也不同。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氢、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氮、硫与变质程度则无关系(但硫含量与成煤的古地质环境和条件有关)。见表30-11。1、煤质分析化验项目名称的符号,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符号表示。属于化学元素分析项目采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属于化学元素分析项目采用化学元素 符号表示,见表30-8。示该分析化验制表符号的右下角,见表30-9。3、煤质分析化验指标不同基准的符号表示,也用英文字母标在表示该分析化验制表符号的右下角。如果某分析化验指标既要表明其存在形态或操作条件,又要标明其基准,其符号表示方法是,在该分析化验制表符号右下角先标明其形态或条件,后标明其基准,中间用“,”断开。煤质分析化验指标不同基准的符号表示见表30-10。符号表示举例:分析基水分 Mad收到基水分 Mar分析基挥发分Vad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分析基全硫 St,adt,d弹筒发热量 Qb高位发热量 Qgr低位发热量Qnet收到基高位发热量 Qgr,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分析基高位发热量Qgr,ad分析基低位发热量Qnet,ad4、煤质分析化验的基准1.煤质分析化验基准的概念在煤质分析化验中,不同的煤样其化验结果是不同的。同一煤样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测试结果也是不同的。如一个煤样的水分,经过空气干燥后的测试值比空气干燥前的测试值要小。所以,任何一个分析化验结果,必须标明其进行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否则,该分析见表31-11.现分叙如下:分析基(a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空气干燥状态。
干燥基(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无水分状态。
收到基(ar):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干燥无灰基(da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在煤质分析化验中,根据需要换算出的无水、无灰状态。无水无矿物质基(dmm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也是不存在的,也是换算出的无水、无矿质状态。恒湿无灰基(maf):煤样的这种状态也是换算出来的。恒湿的含义是指温度在30c,相对湿度为96%时测得煤样的水分(或叫最高内在水分);2.煤质分析化验基准的示意图煤质分析化严重,有些基准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根据需要换算出来的;有些基准在实际存在,但为了方便,有时不进行测试,而是根据已知基准的分析化验结果进行换算,这样就简单多了。化验室中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使用的煤样为分析煤样。分析煤样是经过一次次破碎和缩分得到的,它所处的状态为空气干燥状态。所以,化验室中用分析煤样进行分析化验时,其基准为分析基(又称为空气干燥基)。分析煤样分析基化验结果,是化验室中直接测到的,是最基础的化验结果,是换算其它基准的分析化验结果的基础。各种基准间的换算公式:干基的换算:
Xd=100Xad/(100-Mad)%式中:
Xad——分析基的化验结果;
Mad——分析基水分;
Xd——换算干燥基的化验结果。收到基的换算:
Xaf=(100-Mar)/(100-Mad)%式中:
Mar——收到基水分;
Xar——换算为收到基的化验结果。 无水无灰基的换算:
Xdaf=100Xad/(100-Mad-Aad)%式中:
Aad——分析基灰分;
Xdaf——换算为干燥无灰基的化验结果。当煤中碳酸盐含量大于2%时,上式的分母中还要减去碳酸盐中CO2含量。(十一)年轻煤的透光率年轻煤的透光率(Pm),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标准中用以区分褐煤和长焰煤的主要指标。年轻煤的透光率,即年轻煤与混合酸(硝酸:磷酸:水=1:1:9),在规定条件下生成的溶液,对一定波长的透光率,即透光率(%)。实际中,透光率是根据年轻煤与混合酸反应生成的溶液由黄到红的颜色,用目视比色法测试的。褐煤透光率低,溶液通常成棕色;长焰煤透光率高,溶液成浅黄色。混合酸中的磷酸主要起隐蔽三价铁对比色液颜色的干扰。年轻煤透光率测试结果和允许误差:透光率测试结果小于16%时,报出结果写Pm同一化验室平行测试的允许差为2%;不同化验室用同一煤样测试结果的允许差为4%。[煤的分类]煤的类别,又称为煤的牌号,是基础标准。二十世纪以来,各国对煤的分类研究进展迅速,除普遍采用挥发分为主要分类指标外,还采用结焦性或粘结指数作为分类的另一个主要指标外。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采用的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本书着重介绍硬煤的国际分类和我国煤的现行分类。1、硬煤国际分类1956年3月作了修订。方案中首先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将各种硬煤分成0~5、6~9共十个类别,其中,Vdaf〉33%的6~9类的年轻煤再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作为分类指标。各类别的具体划分见表30-12。硬煤分成上述十大类后,在以煤的年结性质书(自由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分成0~3共四个组别。组别划分见表30-13。亚组划分见表30-14。2、我国煤的分类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是日起实施的。该分类标准按照煤的煤化度和粘结性的不同划分为14大类,即无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和褐煤。详见附录2(有关国标、行业标准)《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 (于1956年3月日内瓦国际煤炭分类会议中修订)
范文三: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种类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果糖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都能提供能量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储存能量多糖
(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储存能量调节血糖储存能量
动物的肝脏中
肌糖原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分布及功能: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内脂)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3固醇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 →
成千上万原子形成 →
生物大分子
范文四:营养学报2009年第31卷第3期
281桑蚕蛹的脂质营养组成孟祥河,潘秋月1,何晋浙,孙培龙1(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 310014,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杭州310018)【摘 要】目的 分析桑蚕蛹脂类营养组成,综合评价其营养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GC、TLC、HPLC法分析氯仿/甲醇萃取的蚕蛹脂质脂肪酸、生育酚、甾醇、磷脂含量及组成。 结果 蚕蛹的总脂质含量32.79%,蚕蛹油中最主要的脂肪酸有α-亚麻酸、油酸、棕榈酸、其次为亚油酸和硬脂酸。甾醇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为β-谷甾醇,分别占总甾醇的67.35%、19.21%。菜油甾醇、菜籽甾醇含量甚微。蚕蛹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486 mg/kg,其中α-, γ(+β)及δ-生育酚分别占总甾醇的44.85%、44.57%和10.85%. 蚕蛹磷脂种类丰富,总磷脂水平为1.17 mg/g oil,其中磷酯酰胆碱含量最高(41.8%)。结论 蚕蛹油含有丰富的功能因子,尤其富含α-亚麻酸、α-生育酚、β-谷甾醇及卵磷脂,是潜在的高营养:281-284] 价值的食用油。[营养学报,)关键词:
桑蚕蛹; α-亚麻酸; β-谷甾醇; 磷脂; 维生素 E中图分类号: 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4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LIPIDS IN SILKWORM CHRYSALISMENG Xiang-he,PAN Qiu-yue1,HE Jin-zhe,SUN Pei-long1(College of Biolog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Department of Application & Engineering, Zhejiang Economic & Trade Polytechnic, Hangzhou, 31001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lipids in silkworm chrysalis (Bombyx mori L.). Method Crude lipids were extracted by chloroform/methanol, and fatty acid, tocopherol, sterol and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 in silkworm chrysalis were determined by GC, HPLC and TLC methods. Results Silkworm chrysalis was rich in lipid (32.79%) in which the most abundant fatty acids were C18:3 (32.79%), C18:1 (32.53%), C16:0 (22.42%), but C18:2 (4.37%), C18:0 (5.73%) and C16:1 (0.57%) were relatively less. The sterols included cholesterol (67.35%), β-sitosterol (19.21%), and trace amount of campesterol (0.28%) and brassicasterol (0.30%). Total tocopherols detected were at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486 mg/kg, including α-tocopherol (44.85%), γ(+β)-tocopherol (44.57%), and δ-tocopherol (10.85%). The phospholipid content was about 1.17mg/g, among which, phosphorylcholine about 41.8%. Conclusion
Silkworm chrystalis (Bombyx mori L.) could be a good source of nutritional edible oil rich 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 phospholipids, phytosterols and tocopherols, particularly α-linolenic acid, β-sistosterol and α-tocopherol. [ACTA NUTRIMENTA SINICA, ):281-284]Key words:
phospholipids; VE桑蚕(Bombyx mori L.)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油脂和矿物质,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利用的宝贵食物资源。在中国、日本、泰国和其它亚太国家,蚕蛹作为膳食成分被广泛食然而,当前蚕蛹资源的实际利用不足28%,用。虽然也有一部分用于增值利用,如分离蚕蛹蛋白[3,4]作为蛋白营养补充剂或用于生产混合氨基酸,但仍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的利用上,对其脂质研究[1,2]收稿日期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No.) 作者简介
孟祥河(1974-),男,博士,副教授,E-mail:mengxh@;通讯作者:孙培龙,E-mail:Sun_pl@282
很少。本研究系统分析蚕蛹脂质的成分,为开发及其增值利用提供基础数据。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料与仪器1.1.1 材料:桑蚕蛹B.mori(L.)chrysalis (worm) 浙江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α-, γ-, δ-生育酚标准品(美国Matreya 公司);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固醇,麦角固醇,油酸(C18:1),亚油酸(C18:2),α-亚麻酸(C18:3)标准品(美国Sigma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公司)。1.1.2 仪器:Agilent 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6890 GC 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P-5键合硅胶柱(30 m×0.32 mm×0.25 um, 5% 苯甲基硅氧烷,美国安捷伦公司);SP-2340 fused silica column(60 m×0.32 mm, i.d. 0.2 um美国Supelco公司);ODS填充色谱柱(4.6 cm× 150 mm×5 um,美国ZORBAX公司) 1.2方法1.2.1 脂质萃取及分析:新鲜蚕蛹作为原料, 经真空干燥后(70℃, 13.33 kPa, 2h),使含水量小于8%,再用正己烷或氯仿/甲醇2:1作萃取溶剂,采用索氏法提取,然后用0.88%氯化钠水洗制得实验用油。 1.2.2 蚕蛹脂质成分的TLC分离:蚕蛹脂质中游离脂肪酸、甾醇酯、磷脂及中性甘油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采用硅胶G薄层色谱分离,展开液为正己烷/乙醚/甲酸(80:20:1),碘蒸汽显色定位。 1.2.3 脂肪酸组成的GC法分析:样品从薄板上刮下后,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二酯(DAG)组分与甘油三酯(TAG)组分合并作为中性脂质(NL)。各组分采用BF3/甲醇法甲脂化。甲脂分析采用安捷仑6890系列GC/FID检测,SP-2340键合硅胶柱180℃恒温30 min。进样口及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20℃和245℃,载气N2 1 ml/min,分流比1:30,各脂肪酸的含量采用归一化法。每个样品独立重复3次。1.2.4 生育酚的分析:取0.5 g 蚕蛹油,1 ml 1%(w/v) NaCl 溶液,10 ml 3%(w/v)联苯三酚乙醇溶液,2 ml 60%氢氧化钠溶液,70℃皂化30 min,加22 ml 1%(w/v) NaCl 溶液,然后用15 ml正己烷/乙酸乙酯(9:1)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后溶于正己烷中。分析采用安捷伦1100系列HPLC,ZORBAX ODS填充色谱柱 (4.6 cm×150 mm× 5 um)。洗脱程序:流动相95% 甲醇水溶液,流速1.0 ml/min,柱温25℃,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92 nm,进样量20 ul。对照标准品鉴定样品组分。
1.2.5 甾醇的分析:精确称取50 mg蚕蛹油样品溶于5 ml的1 ml KOH甲醇溶液中,30℃超声波皂化24 h。不皂化物用1 ml水、2 ml正己烷及0.1 ml乙醇萃取,重复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含不皂化物),收集水相,如上操作对水相重复萃取3次。合并不皂化物组分。甾醇分析采用非衍生化毛细管GC–FID法[5]。安捷伦6890NGC,HP-5毛细管色谱柱。升温程序240℃ 保持1 min,然后以7℃/min升至280℃保持10 min。进样温度300℃, 检测器温度310℃,分流比30:1, 进样体积1.0 ul, 载气N2,流速1.0 ml/min。1.2.6 磷脂总量-定磷法:称取0.5g蚕蛹油及1g无磷氧化镁于坩埚中,电炉上炭化至无烟为止,冷却,在(800~900)℃马福炉内灰化2~3 h至白灰,然后用5 ml的6 mol/L硝酸溶液以溶解含镁成分,10 ml钼酸铵水溶液和10 ml钒酸铵酸水溶液,混合显色20 min,于460 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以去离子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为空白。1.2.7 磷脂成分分析—薄层色谱法:蚕蛹磷脂采用水化脱胶法制得。取适量蚕蛹磷脂溶解在一定体积的氯仿/甲醇(2:1,V/V)溶液中,至终浓度约20~50 g/L之间。薄层色谱采用25 cm×25 cm硅胶G板,展开液A:氯仿/甲醇/冰醋酸/丙酮/水(35:25:4:14:2),展开10 cm,展开液B:正己烷/乙醚(4:1),展开6 cm,分段展开。点样量1 ul,碘蒸汽显色定位,茚三酮鉴定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Dragendorf 试剂鉴定磷脂酰胆碱。样品刮下后采用定磷法测各组分含量。2
结 果 与 讨 论2.1蚕蛹油的脂肪酸组成(表1,图1)蚕蛹中总脂质含量占蚕蛹干基的32.79%,与Nadia等的测定结果(34.4%) 相近[6]。蚕蛹油脂肪酸鉴定显示,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占22.42%,硬脂酸占5.73%,此外还含少量肉豆营养学报2009年第31卷第3期
283蔻酸、月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α-亚麻酸 (18:3, ALA)和油酸(18:1)含量相近,分别为32.79%和32.53%,但亚油酸含量明显偏低(4.37%)。该脂肪酸组成与Nadia[6]数据相近,但ALA明显高于后者(24.4%和)。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之一,是体内n-3 不饱和脂肪酸如EPA (20:5n-3)、DHA(22:6n-3)的合成前体。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及膳食试验研究表明ALA对预防冠心病、心率不齐、心源性猝死十分有益,且对于减少血胆固醇、中性甘油三酯及血糖效果明显[7,8]。目前,ALA 主要来源于小宗植物油料,如紫苏油、亚麻籽油及黑加仑籽油。廉价的ALA来源极有限。因此作为丝绸工业副产物,蚕蛹有希望作为功能性ALA的重要来源。由于蚕蛹油中ALA的结构类似物(主要是亚油酸)含量很低,这对于获得高纯度ALA是有利的。 此外,表1的数据还显示蚕蛹油PUFA/MUFA/SFA比率接近1:1:1,而n-6/n-3脂肪酸比率也符合健康饮食中低于4.0的建议,因此蚕蛹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可能作为营养保健食用油应用。Myristic acid 14:0
0.43±0.01 Palmitic acid C16:0 22.42±0.13 Palmitoleic acid C16:1 n-7 0.57±0.08 Stearic acid C18:0
5.73±0.018 Oleic acid C18:1 n-9 32.53±0.16 Linoleic acid C18:2 n-6 4.37±0.09 α-Linolenic acid18:3 n-3 32.79±0.38others 1.16±0.04 %SFA 29.15 %MUFA 33.1 %PUFA 37.16PUFA/ MUFA /SFA 1/ 0.89/ 0.78n-6/n-3 0.13Fig. 1 Fatty acid profile in silkworm oil by GC2.2 生育酚含量(图2)典型的蚕蛹油生育酚HPLC图谱如图2所示。由于该方法不能有效分离β-与γ-生育酚异构体,实验中以γ+(β)表示β-与γ-生育酚的总量。对照标准品可知样品中除了α-、β-、γ-、δ-生育酚以外还含有明显数量的未知成分,很可能是立体异构体或三萜类。总生育酚含量以每克蚕蛹油中所含生育酚微克数表示,不同构型生育酚含量以其占总生育酚的百分含量表示。分析结果表明蚕蛹油总生育酚含量为465 ug/g,明显高于花生油(224.09 ug/g)、葡萄籽油 (121.58 ug/g)和橄榄油(174.58 ug/g)等植物油,但低于菜籽油(506.67 ug/g), 葵花籽油(625.33 ug/g), 玉米油(815.8ug/g)和大豆油(845.97 ug/g)[9]。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生育酚单体的构成。Fig. 2
Tocopherols profile in silkworm oils by HPLC蚕蛹油中α-生育酚含量最高占44.85%,γ(+β)-生育酚其次占44.57%,δ-生育酚比例最少,仅为占10.58%;这明显与传统多数植物油生育酚组成不同。大豆、菜籽油中γ(+β)-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59.62%、59.07%;α-生育酚含量较低分别为18.37%、38.59%。通常认为δ-生育酚抗氧化能力较强,而α-生育酚生理活性最高。尤其近年来α-生育酚(而非混合生育酚)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高含量的α-生育酚赋予蚕蛹油较高生物活性,这也是蚕蛹油在化妆品中应用的原因。 2.3 甾醇分析(表2)蚕蛹油不皂化物采用GC分析很容易分离甾醇及三萜醇类。总甾醇含量为mg/kg284
油,其中各甾醇单体含量见表2。[参 考 文 献][1] Mitsuhashi, J. Insect as traditional foods inJapan[J]. Ecol Food Nutr, 7-199.Table 2 Sterols composition in silkworm oil(±s, n=3)Sterols Content (% of total sterol)[2] 杨冠煌. 中国昆虫资源利用和产业化[M]. 北京:中Campesterol 0.30±0.0021Cholesterol 67.35±0.89国农业出版社, .Brassicasterol 0.28±0.0018 Stigmasterol Not detected [3] Zhang J, He DX. Proximate, amino acid and mi- Clerosterol
0.37±0.002neral composition of pupae of the silkworm An- β-Sitosterol 19.21±0.082?-5- Avenasterol 0.39±0.002 与大多数动物脂肪相似,蚕蛹甾体中胆固醇(占67.35%)含量最高,其次为β-谷甾醇 (占19.21%),二者几乎占了甾醇总量的90%。其它植物油中常见的甾醇如菜油甾醇、菜籽甾醇、?-5-燕麦甾醇在蚕蛹油的含量很少,而豆甾醇没有检出。然而蚕蛹油的高胆固醇含量从饮食健康角度是极为不利的,如果要作为食物原料被消费者接受,清除其中的胆固醇是必要的。蚕蛹油中的重要甾醇—β-谷甾醇是宝贵的功能因子,可作为食品或药物的有效成分用于降低血胆固醇[10]。蚕蛹特殊的甾类组成(β-谷甾醇的结构类似物种类、含量少)对于分离高纯度的β-谷甾醇单体是有利的。此外,试验发现蚕蛹中大部分甾醇、生育酚多存在于肠体中,这为清除胆固醇和富集β-谷甾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4 蚕蛹磷脂含量(表3)Table 3
Phospholipids composition of silkworm oils(±s, n=3)Phospholipids Relative content(%) 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 17.0±1.2 Phosphatidylcholines, PC 41.8±2.8 Phosphatidylinositols, PI 5.4±0.2 Phosphatidic acid, PA 16.0±1.0 Phosphatidylserines, PS 14.2±0.6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PE 5.6±0.1蚕蛹油中磷脂含量也相当丰富,以定磷法计,含量约为1.17 mg/g左右,明显高于大豆毛油(0.733 mg/g)、菜籽毛油(0.529 mg/g)。目前商品磷脂主要来源于大豆,大豆磷脂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酰胆碱(PC),这一点与蚕蛹磷脂相似。但除主要的PC外,蚕蛹其它磷脂种类也很丰富,如含量较高的溶血卵磷脂、磷脂酸和磷脂酰丝氨酸(PS),分别占总磷脂的17.0%、16.0%和14.2%,此外还存在少量脑磷脂(PE)和磷脂酰肌醇(PI)。相对丰富的磷脂种类及较高的含量使蚕蛹油有可能作为磷脂的潜在来源。theraea pernyi in China[J]. J Food Compos Anal,0-853.[4] Mishra N, Hazarika NC, Narain K, et al. Nutri-tive value of non-mulberry and mulberry silk- worm pupae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in Assam, India [J]. Nutr Res, 03-1311. [5] Jekel AA, Vaessen H AMG, Schothorst RC. Capi-llary gas-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determi- ning non-derivatized sterols-some results for duplicate 24 h diet samples collected in 1994 Fresenius[J]. J Anal Chem, :595-600.[6] Nadia R, Pereiraa O, Ferrarese-Filhob MM,etal.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fatty acid profile ofBombyx mori L.chrysalis toast[J]. J Food Compos Anal, 1-457.[7] Ghafoorunissa, Ibrahim A, Natarajan S. Substi-tuting dietary linoleic acid with α-linolenic acid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sucrose fed rats[J]. Biochim Biophys Acta, :67-75.[8] Hye-Kyeong K, Sungwon C, Haymie C. Suppression of hepatic fatty acid synthase by feeding α-linolenic acid rich perilla oil lowersplasma triacylglycerol level in rats[J]. J Nutr Biochem, 5-492.[9] Gliszczyńska-?wiglo A, Sikorska E. Simple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copherols in edible plant oils[J]. J Chromatogr A, :195-198.[10] Miettinen TA, Puska P, Gylling H, et al. Reduc-tion of serum cholesterol with sitostanol ester margarine in a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population[J]. New Engl J Med, :.
范文五:煤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分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煤的工艺用途,比如炼焦、气化等,主要是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决定的。另外,还含有水、灰等无机质。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5种元素组成。测定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其官能团主要通过测定煤中这这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来确定。有机质的元素组成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组成及煤化程度有关,是煤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计算发热量、产生的化学品等。由于在煤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碳、氢、氧等,所以在了解煤的有机质元素组成及煤的分类时,应以洗选后的精煤,即干燥无水无灰基daf指标为准。7.1 碳碳当然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泥煤:50-60%(质量分数),褐煤:60-77%, 烟煤:74-92%,无烟煤:90-98%。大于98%,超级无烟煤。7.2 氢氢是第二重要的元素。可燃,含量不高,但发热量大。氢含量与成煤物质有关。煤化程度越深,氢含量越低。7.3 氧煤中氧的变化较大,煤化程度越深,氧含量越低。煤中以上三种元素占有机质95以上。7.4 氮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它主要来自成煤物质中的蛋白质,多在质量分数0.8—1.8%的范围内变化。燃烧时会变成N2、NH3、HCN等。7.5 硫煤中的硫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有时有少量元素硫。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硫化物硫即黄铁矿、白铁矿等。当煤中全硫大于1%时,多数情况是硫化物硫,洗选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硫酸盐硫主要存在形式是石膏。我国煤中硫酸盐硫含量较低,大部分小于0.1%。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物质中的蛋白质。组成复杂,主要有硫醚、硫醇、硫酮、噻吩类杂环物等组成。有机硫与有机质紧密结合,分布均匀,很难清除。一般在低硫煤中,往往以有机硫为主,经过洗选后,精煤的全硫含量反而增高。在评价煤种时,必须测定全硫St含量,并以干燥基(分析基)ad表示,为St,ad。如果煤中硫含量太高(1.5—2.0%),则要测定硫的形态以便根据不同的硫形式确定不同脱硫方法。煤炭硫分分级标准(G B/T 15224.2 -94)
范文六: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 课题 学科 化学 班级 初三 开课学校 时间 年 月 日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 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1、知识与技能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 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 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2、过程与方法1.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 3.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与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1. 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会正确掌握 27 种元素符号。 2. 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1. 元素概念的理解。 2. 27 种元素符号的记忆。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 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 素” ,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 学生分析 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 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 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资源 1、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 2、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1、自主学习 活动方式 2、合作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原文地址:教学方法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 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 念(强调“一类” ,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 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 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 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分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导出课题】[商标情 导出课题】 【活动一】 活动一】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 景 导 入 ] 展 示 一 些 食 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 品的商标,让学生找 (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如铁元素、钙元素 等) ,问:你知道什么 是元素吗?引入课题 ——辨别物质元素的 组成。 【 讲述】 这四种物质 讲述 】 的分子中,相同的原 子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 8, 凡是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是 8 的原子都为同一 类,称为氧元素,即 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氧元素。 讲解并板书]1. ]1.元素 [ 讲解并板书 ]1. 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元 素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 [活动二]: 活动二] 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 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 共 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 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 荷数是多少? 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 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 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 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 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 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 学。 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 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 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 法。学过程活动三] [活动三]: 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原文地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巡视、辅导与评价 板书]2. [ 板书 ]2. 地壳中各元素 的质量分数(前四位) : 氧、硅、铝、铁。 ]3.元素符 [ 讲解并板书 ]3. 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 主意事项: ①只有一个字 母的,字母要大写。如碳 —C、 氢—H、 氧—O 等等。 ②有两个字母的, 第一个 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 如铜—Cu、锰—Mn、镁— Mg 等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 活动六】 【活动六】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阅读] 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 [阅读] 课文第 85-86 页,了解元 一个硫原子。 (3)第 84 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完成 85 页的 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 “讨论与交流” 和元素符号。【活动四】 】 [阅读]课文第 82 页内容了解 阅读] 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 量分数。 阅读] ,了解生物 [阅读]“知识视窗” 赖以生存的元素。 阅读] [阅读]课文第 84 页,了解元素 符号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五】 【活动五】 下课后, 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 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 力。同学间相互考问,有 助于学生对元素名称 及元素符号的记忆。培养学生阅读、观察 能力,达到了解元素 周期表及其结构、加 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 符号的理解的目的。【活动七】 活动七】 讨论] 结论] 元素种类 [ 讨论 ] 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 [结论]不同点: 的多少不同, 第一组仅一 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氩气(Ar) 、 种, 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 第一组 :氧气(O2) 碳(C) 、铁(Fe) 、汞(Hg) 多种。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 、氨气 (NH3) 氯化氨(NH4Cl) 、硫酸(H2SO4) 通过比较、归纳更容 易理解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图 3-26 和 阅读] “长话短说” 归 的概念。 ,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 说” ,引导学生归纳单质 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板书] 1.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 氮气、碳等。 (2)化合物:由不同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化 汞、高锰酸钾等。原文地址:(3)氧化物:由两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氧化 镁、二氧化碳。 [ 问 ] 前面我们学了混合 物, 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 [阅读] 课文第 87-88 页中的“整 阅读] 有什么异同点? 理与归纳” ,理解物质的分类。 [板书]2. 板书]2.物质的分类 ]2. ]1.元素是具有相 [ 小结 ]1. 同核电荷数的 (核内质子 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 一种时为单质, 当组成物 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 时是化合物。 3.什么叫氧化物 4.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 称及其元素符号, 知道元 素符号的意义。 布置作业]1. ]1.习题 3.4 的 [布置作业]1. 第 1、2、3 题。 2.记住元素周期表前 20 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比较、归纳的结果使 学生更容易什么是化 合物,什么是混合物 以及物质的分类。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 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 课题 学科 化学 班级 初三 开课学校 时间 年 月 日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 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1、知识与技能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 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 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2、过程与方法1.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 3.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与价值观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1. 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会正确掌握 27 种元素符号。 2. 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1. 元素概念的理解。 2. 27 种元素符号的记忆。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 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 素” ,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 学生分析 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 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 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资源 1、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 2、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1、自主学习 活动方式 2、合作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阅读详情:教学方法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 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 念(强调“一类” ,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 。 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 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 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分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导出课题】[商标情 导出课题】 【活动一】 活动一】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 景 导 入 ] 展 示 一 些 食 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 品的商标,让学生找 (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出一些成分的含量 (如铁元素、钙元素 等) ,问:你知道什么 是元素吗?引入课题 ——辨别物质元素的 组成。 【 讲述】 这四种物质 讲述 】 的分子中,相同的原 子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 8, 凡是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是 8 的原子都为同一 类,称为氧元素,即 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氧元素。 讲解并板书]1. ]1.元素 [ 讲解并板书 ]1. 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元 素只讲种类不讲个 数。 [活动二]: 活动二] 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 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 共 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 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 荷数是多少? 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 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 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 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 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 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 学。 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 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 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 法。学过程活动三] [活动三]: 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阅读详情: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巡视、辅导与评价 板书]2. [ 板书 ]2. 地壳中各元素 的质量分数(前四位) : 氧、硅、铝、铁。 ]3.元素符 [ 讲解并板书 ]3. 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 主意事项: ①只有一个字 母的,字母要大写。如碳 —C、 氢—H、 氧—O 等等。 ②有两个字母的, 第一个 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 如铜—Cu、锰—Mn、镁— Mg 等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 活动六】 【活动六】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阅读] 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 [阅读] 课文第 85-86 页,了解元 一个硫原子。 (3)第 84 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完成 85 页的 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 “讨论与交流” 和元素符号。【活动四】 】 [阅读]课文第 82 页内容了解 阅读] 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 量分数。 阅读] ,了解生物 [阅读]“知识视窗” 赖以生存的元素。 阅读] [阅读]课文第 84 页,了解元素 符号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五】 【活动五】 下课后, 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 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 力。同学间相互考问,有 助于学生对元素名称 及元素符号的记忆。培养学生阅读、观察 能力,达到了解元素 周期表及其结构、加 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 符号的理解的目的。【活动七】 活动七】 讨论] 结论] 元素种类 [ 讨论 ] 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 [结论]不同点: 的多少不同, 第一组仅一 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氩气(Ar) 、 种, 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 第一组 :氧气(O2) 碳(C) 、铁(Fe) 、汞(Hg) 多种。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 、氨气 (NH3) 氯化氨(NH4Cl) 、硫酸(H2SO4) 通过比较、归纳更容 易理解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图 3-26 和 阅读] “长话短说” 归 的概念。 ,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 说” ,引导学生归纳单质 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板书] 1.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 氮气、碳等。 (2)化合物:由不同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化 汞、高锰酸钾等。阅读详情:(3)氧化物:由两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一 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氧化 镁、二氧化碳。 [ 问 ] 前面我们学了混合 物, 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 [阅读] 课文第 87-88 页中的“整 阅读] 有什么异同点? 理与归纳” ,理解物质的分类。 [板书]2. 板书]2.物质的分类 ]2. ]1.元素是具有相 [ 小结 ]1. 同核电荷数的 (核内质子 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 一种时为单质, 当组成物 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 时是化合物。 3.什么叫氧化物 4.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 称及其元素符号, 知道元 素符号的意义。 布置作业]1. ]1.习题 3.4 的 [布置作业]1. 第 1、2、3 题。 2.记住元素周期表前 20 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比较、归纳的结果使 学生更容易什么是化 合物,什么是混合物 以及物质的分类。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 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范文七: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元素是指具有
的总称。2、元素只讲
。(例如,氧元素、氢元素等)3、决定元素(原子)种类的粒子,或者说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或4、对下列物质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描述:①过氧化氢:宏观
②氢气:宏观
微观③氦气:宏观
微观5、化学用语填空①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两个氢原子
氢气②铁元素
一个铁原子
两个铁原子
铁(单质)③氖元素
一个氖原子
两个氖原子
氖气④碳元素
一个碳原子
两个碳原子
碳(单质)6、指出下列符号的意义:H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O2___________;3O2中2的意思是___________7、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叫做单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合物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
。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太阳上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二、选择题1、医疗上常用的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2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B. 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 H2O2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D. H2O2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2、在二氧化碳(CO2)、二氧化锰(MnO2)、二氧化硫(S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 (
)A. 氧原子
D.氧离子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河水属于(
)A.化合物
D.混合物4、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D.生石灰5、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镁粉、干冰 B.空气、水 C.NaCl、NaCO3
D.液氧、硫酸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O27、一瓶固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固体是 (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三、中考链接1、【10桂林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D.硅2.(10本溪3).某人患甲状腺肿大症,他缺乏的元素主要是 (
)A.铁元素
D.碘元素3、(10天津市3).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D.元素4、(2010.浙江湖州)1.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
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5.(10无锡4)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里指的是(
D.元素6、(10四川甘孜5)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核电荷数不同C.元素符号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7.(2010山东聊城15)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A.3N——3个氮元素
B.O2 ——氧气 C.Al——铝离子
D.P——1个氮原子8、(2010四川自贡5)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
D.元素9.(10邵阳3)邵阳蜜桔汁多、味甜,口感好,含锌、铁、钙、硒等。这里的锌、铁、钙硒是指(
D.离子10. (10内江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11、(10扬州5.)温室气体是指CO2、CH4等痕量气体和氟碳化合物等微量气体。 氟元素符号为(
D. Fr12、(10扬州13).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
)13、(2010·甘肃兰州,26)填空。(1)氩气
。(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4、(2010.浙江湖州)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1)甲图是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代表的一种元素是
(2)小明模仿甲图构建了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乙图),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
范文八:第三章 蛋白质概述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磷,碘,铁,锌等二、蛋白质的作用1. 构成生物体内基本物质,为生长及维持生命所必需2. 部分蛋白质可作为生物催化剂,即酶和激素3 生物的免疫作用所必需的物资4. 有些蛋白质会导致食物过敏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
有不同的AAs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蛋白质→眎→胨→多肽→二肽→氨基酸四.蛋白质的分类1. 化学组成(1).单纯蛋白质:仅含有AAs(2).结合蛋白质:由AAs和其他非蛋白质化合物所组成(3).衍生蛋白质:用化学或酶学方法得到的化合物2. 功能(1).结构蛋白质:角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2).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酶,激素,免疫球蛋白(3).食品蛋白质:凡可供食用,易消化,无毒和可供人类利用的蛋白质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分类一、氨基酸(Amino acids):常见20种1.结构:
至少含有一个碱性的-NH2和酸性的-COOH
|R-C-COOH
α-AAs|H2,分类:R基团的不同 (表4-1)(1)、非极性或疏水性侧链(2)、极性而不带电荷(亲水性)侧链(3)、正电荷侧链的碱性AAs(4)、负电荷酸性AAs二、蛋白质的结构(Protein structures):三、蛋白质的分类(Protein classification)(一)、单纯蛋白质(Simple proteins)(二)、结合蛋白质(Conjugated proteins)(三)、衍生蛋白质(Derived proteins)1. 一级衍生物:酪蛋白2. 二级衍生物:眎(Proteoses) 胨(Peptones)和肽(Peptides)第三节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一、定义:当蛋白质用化学因素(酸,碱,浓盐溶液,有机溶剂)或物理因素(加热及辐射)等处理时,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其构象,这个过程称为变性二、特点:(一)。变性作用仅涉及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变化,并不包括一级结构肽链的破裂。变性时蛋白质中氢键,盐键及疏水键作用等遭受破坏不再呈折叠构象,肽键主链的共价键并未打断(二)。变性时蛋白质性质也发生了变化1. 降低溶解度,改变对水的结合能力。2. 发生凝结,形成不可逆凝胶。3. 易被E水解。4. 丧失生物活性。5. 粘度增加不能形成结晶。(三)。分为可逆变性:当变性因素解除以后,蛋白质可恢复原状,称为复性(温和条件)
不可逆变性:比较强烈条件下(高温,强酸,强碱等)分子量小比分子量大易变性,蛋白质中二硫交联键破坏后不易复性三、引起变性的因素:1. 物理因素:①. 热变性②.低温变性③.机械处理和揉捏或滚动面包或其它面团④.Pro的界面形成⑤.液压⑥.辐射2. 化学因素1 介质PH、、2 金属:过渡金属Cu, Fe, Hg, Ag等作用巯基,Ca2+、Mg2+等为组成部分3 有机溶剂:变性剂4
有机化合物水溶液: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破坏疏水作用,促使蛋白质伸展
还原剂 (半胱氨酸,β-巯基乙醇)还原二硫交联键四、应用第四节 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功能性质定义:是指那些对食品需宜特性有利的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表4-2)分类:1.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的相互作用:水的吸附、保留性、湿润性、膨胀性、粘合性、分散性等2.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控制沉淀、胶凝、蛋白质的面团等3.表面性质: 蛋白质表面张力、乳化性质、起泡特性等这三类性质又是相互关联的一、水合性质(Hydration properties)1.概述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构象主要取决于它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食品是水合固态体系,蛋白质从干燥状态开始逐渐水合顺序:①
③干蛋白质---->通过极性位点结合吸附水分子---->多分子层水吸附---->液态水凝聚
④溶胀━━━━━┻━━━━━┃
∨溶胀的不溶性
溶剂化分散作用 ⑤颗粒或块状物
┃∨溶液水吸收作用,溶胀,润湿性,持水容量,粘附和内聚力都与前4步有关分散性,粘度涉及第5步蛋白质溶解性或速溶性(在前五个步骤中迅速发生)2、受环境因素影响(1).蛋白质的浓度: 总水吸附率随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PH: 影响蛋白质的电离作用和净电荷量。等电点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达到最大缔合,收缩蛋白质表现出最小的水合作用和膨胀力 (图4-1)(3).温度: 蛋白质结合水的能力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降低了氢键的键合力,加热时蛋白质发生变性凝聚(4).时间(5).离子强度: 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水,盐和AAs侧链间竞争性结合低盐浓度时,蛋白质水合作用增加。盐溶高盐浓度时,水盐间相互作用超过水-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脱水。盐析(6).其他成分的存在3.蛋白质吸附和保持水的能力对各种食品的质地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二.溶解度(Solubility)1.蛋白质的溶解度是慢慢达到平衡的,其溶解度大小随最终条件的pH,离子强度,温度和蛋白质浓度而变化2.溶解度特性数据对确定天然来源蛋白质的提取,提纯和蛋白质分部分离最适条件的确定都有用3.不溶解程度可能是评价蛋白质变性和凝集作用的最实用标准4.溶解度也是饮料中用来选择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特征5.大多数蛋白质在加热时溶解度明显地不可逆降低三.粘度(Viscosity)1.影响蛋白质流体粘度特性的主要因素: 分散分子或颗粒的表面直径,依下列参数而变:(1).蛋白质分子的固有特性:摩尔浓度,大小,体积,结构,电荷等(2).蛋白质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膨胀,溶解度,水合作用(3).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决定凝聚体的大小2.剪切稀释(Shear thining): 当大多数亲水性溶液的分散体系(匀浆或悬浊液),乳浊液,糊状物或凝胶(包括蛋白质)的流速增加时,它们的粘度系数降低。原因:朝着流动方向的分子或颗粒的表观直径减小(1).分子朝着流动方向逐渐定向,使得摩擦阻力降低(2).蛋白质的水合球朝着流动方向变形(3).氢键和其它弱键的断裂会使蛋白质的聚集体和网络结构解离弱键的断裂是缓慢发生的。当停止剪切处理,可能(或者不能)重新形成原来的聚集体或网络结构.触变性: 不能如果恢复原来的状态,粘度系数的降低是可逆的3.蛋白质体系的粘度和稠度是流体食品的主要功能性质四.胶凝作用(Gelation)(一). 概述1.概念:蛋白质溶液分散程度的降低(1).蛋白质的缔合(Association): 亚基或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2).聚合(Polymerization)或凝集反应(Aggregation): 较大复合物的形成(3).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由于溶解度全部或部分丧失而引起的一切凝集反应(4).絮凝(Flocculation): 没有变性时的无序凝集反应,因为链间静电排斥力的降低而引起的(5).凝结作用(Coagulation): 在变性无序凝集反应中,当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超过蛋白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时,形成粗糙的凝块(6).胶凝作用: 变性分子凝集形成一种有序的蛋白质网络2.作用: 形成固体粘弹性凝胶。提高吸水性,增稠性,粘着性,乳化性或泡沫稳定性3.胶凝条件:(1).热处理后冷却(2).略为酸化(3).增加盐类,尤其钙离子可提高胶凝速率和强度(4).溶解性不是必需条件但某些蛋白质不加热也可胶凝:酶解,单纯加钙离子,碱化后复回到中性或等电点(二)、凝胶形成的特性和凝胶结构1、 稳定作用力(1) 疏水相互作用(高温时增强)(2) 静电相互作用(与Ca2+或其它二价离子桥接)(3) 氢键键合(因冷却而增强)(4) 二硫键等2、蛋白质网络的形成(1).蛋白质溶液浓度高:更易产生胶凝作用(2).共价二硫交联键的形成: 热不可逆胶凝 β-乳球蛋白约30℃(3).氢键形成: 白明胶 凝结――熔化反复循环3.有些种类不同的蛋白质放在一起加热也可形成凝胶。蛋白质与多糖胶凝剂作用 带正电荷的明胶与带负电荷海藻酸盐或果胶酸盐非专一性离子间相互作用带正电荷酪蛋白胶束存在于卡拉胶的凝胶中4.许多凝胶以一种高度膨胀(敞开)和水合结构的形式存在每g蛋白质约含水10g以上,食品中其他成分可被截留在蛋白质的网络中甚至高达98%5.特点: 凝集作用与变性相比较缓慢(1).聚集作用前,部分伸展的多肽可更好地自身取向,有利于形成有序,均匀,光滑,粘稠,高度膨胀,高度弹性,透明,对脱水收缩渗出保持稳定的凝胶。明胶(2).疏松聚集的蛋白质颗粒形成的凝胶不透明,缺乏弹性,形成对脱水收缩(Shrinking)和渗漏(leaking)很为敏感的不稳定凝胶。卵清蛋白五.织构化(Texturization)(一).作用1.许多食物中蛋白质为构成其结构和质地的基础2.用作肉类的代用品或填充物: 形成具有咀嚼性和良好持水性的薄膜或纤维状3.动物蛋白质'重织构化' (Retexturization)或重整(二).方法:(1).热凝固和薄膜形成:(2).纤维的形成:(3).热塑性挤压:六.面团的形成(Rough form)小麦胚乳中面筋蛋白质: 当有水存在时,在室温下混合和揉捏,能够形成强内聚力和粘弹性糊状物或面团,再通过发酵,焙烤制成面包1.其他成分影响淀粉颗粒,戊聚糖,极性和非极性脂类,可溶性蛋白质2.形成过程: 面筋蛋白质(1).主要成分: 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a.中性水溶液中不易溶解: 可解离AAs含量低b.吸水能力和粘着性质: 含大量(33%以上)谷氨酰胺和羟基AAs,易于形成氢键。极性AAs存在c.内聚-粘合性:蛋白质分子的聚集、脂类,糖脂相结合的疏水作用d.形成大量的二硫交联键(2).过程:面粉+水-->混合,揉捏--->面筋蛋白质定向排列,部分伸展(疏水作用、二硫交联键的形成)立体具粘弹性的三维网络-->截留淀粉颗粒和其它成分面包改良剂: 溴酸盐(氧化剂) 增加韧性和弹性焙烤不会引起面筋蛋白质的再变性,释放出水分被糊化的淀粉粒所吸收含40-50%水,柔软可溶性小麦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焙烤时发生变性和部分胶凝,有利于面包屑的凝结(3)作用:麦醇溶蛋白: 延伸性。过度膨胀易破裂,可渗透面筋膜,不能保留CO2发生塌陷麦谷蛋白: 粘弹性。度粘结,抑制发酵过程被截留CO2气泡膨胀,面团鼓起,面包心中存在空气泡七.乳化性质(Emulsifying properties)蛋白质吸附在分散油滴和连续水相之间的界面上,能使液滴产生耐凝集性的物理和流变性质(稠度,粘度和弹性-刚性)。氨基酸的侧链也可能发生电离,可产生有利于乳状液稳定性的静电排斥力1.蛋白质在食品乳胶体中的稳定作用许多食品属于乳胶体(牛奶,冰激凌,黄油,干酪)天然乳胶体靠脂肪球'膜'来稳定2.影响因素(1).溶解度与乳状液稳定性正相关,不溶解的蛋白质对乳化作用影响很小(2).pH对蛋白质乳化性质因蛋白质有所不同有些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质(明胶,卵清蛋白等)其它蛋白质在非等电点pH时,乳化性质更好(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等)(3).加热通常降低吸附在界面的蛋白质膜的粘度和硬度,会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具有高度水合的界面蛋白质膜的胶凝作用,能提高表面粘度和硬度,并使乳状液稳定(4).添加小分子的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不利降低蛋白质膜的硬度并减弱蛋白质保留在界面上的作用力八.发泡性质(Forming)1.食品泡沫: 气泡在连续的液相或含可溶性表面活性剂的半固相中形成的分散体系,有弹性的薄液体层连续相将气泡分开、液体膜或半固体膜分开。气泡的直径从1μm到几厘米不等 典型泡沫食品: 蛋白酥皮,蛋糕,搅打奶油,冰淇淋,啤酒泡沫等2.要求:(1).含有大量的气体(低密度)(2).在气相和连续液相间有较大的表面积(3).溶质的浓度在表面较高大(4).壁薄能胀大(5).有可反射的光,看起来不透明3.泡沫剂:表面活性剂,配糖体,纤维素的衍生物,蛋白质4.产生泡沫的方法:(1).鼓泡法(2).搅打法(3).气溶法5.影响泡沫稳定性的环境因素:(1).盐类改变发泡性质
Nacl增加膨胀量,降低泡沫稳定性。Ca2+同Pro羧基形成桥接,提高泡沫稳定性(2).蔗糖和其它糖类:抑制泡沫的膨胀,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能够增加体积粘度(3).蛋清中的糖蛋白有助于泡沫体积的稳定性
吸附和保持薄层的水分(4).蛋白质中添加低浓度(6.形成泡沫的条件(1).起始液相中蛋白质浓度2-8%。 >10%气泡变小,泡沫变硬发泡前使蛋白质溶液陈化,有利于泡沫的稳定性(2).搅拌的时间和强度必须适合蛋白质的充分伸展和吸附(3).泡沫产生前适当加热处理提高发泡性热处理增加膨胀量,但泡沫稳定性降低,剧烈热处理损害发泡能力7.某些食品加工中产生不需要的泡沫,可加入10-100mg/kg清泡剂(Antiformagents)九.与风味物质的结合(Binding of flavour compounds):1.某些蛋白质制剂须脱臭: 食品中存在醛,酮,酚和氧化的脂肪酸可产生豆腥味,酸味,酮苦味或涩味2.作为需宜风味的载体: 织构化的植物蛋白产生肉的风味3.挥发性物质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食品的香味是由接近食品表面的低浓度挥发物产生的挥发物的浓度取决于食品和其表层空隙(Headspace)之间的分配平衡风味结合包括食品的表面吸附或经扩散向食品内部渗透固体食品的吸附(1).范德华力引起的可逆物理吸附(2).共价键或静电力的化学吸附:通常不可逆 醛,酮与氨基结合,胺类与羧基结合(3).氢键和疏水作用:非共价键结合 通常可逆4.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水促进极性挥发物的结合,不能影响非极性物质的结合(2).中性或碱性pH比酸性pH,酪蛋白结合更多羰,醇或脂类挥发物质(3).高浓度氧化钠、硫酸盐改变水结构,疏水相互作用减弱,蛋白质伸展,提高与羰基化合物的结合(4).蛋白质水解,降低与挥发性物质的结合,减轻大豆蛋白质豆腥味(5).蛋白质热变性导致与挥发物质的结合(6).冷冻干燥,50%最初结合在蛋白质上的挥发物质释放出来(7).脂类存在可促进各种羰基挥发物的结合与保留(8).酪蛋白对低浓度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十.与其它化合物的结合(Binding of other compounds)除与水分,离子,金属,脂类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外,通过弱的相互作用或共价键与许多其它物质结合: 色素,合成染料,具诱变、敏化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导致毒性增强或具解毒作用,有时会降低蛋白质营养价值.
范文九:6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主备:李 勤
审核:黄喜松
学号一、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1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能够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4、了解元素的分布重点:1、物质由元素组成。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3、元素的分布。难点:1、元素组成物质及原子构成物质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2、人体中元素的作用。二、自主预习1、同一类原子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可以总称为,我们知道物质由
组成的。2、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和。3、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4、元素的种类:通常人们把元素分为元素和稀有元素属于元 素,110多种元素中,
元素占大多数。5、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由 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6、人体中的元素分布: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其次是元素。7、海水中的元素分布:海水中以水为主,所以海水中的氯化钠为次,所以
元素含量也较高,除此之外海水中还含有金、铀。8、生物中的元素分布:生物中除水之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主要有
三种元素组成。三、合作提升【活动1】请说出下列物质的组成:(1)氯化钠由
元素组成;
(2)水是由
元素组成;(3)二氧化碳由
元素组成;
(4)氧气由
元素组成;(5)铁由
你能将上述五种物质按元素组成的数量分类吗? 分为一类;分为一类(填序号)【活动2】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四、当堂检测1、将序号填入横线上:①清洁的海水;②铁;③氧气;④水;⑤饮料;⑥硫磺;⑦二氧化碳;⑧一氧化碳;⑨纯净的自来水;⑩啤酒10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2、氧气是由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由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由
组成的。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有机物主要由
元素组成。4、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元素和碳元素构成②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③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元素种类相同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A、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①电子数
④核电荷数
)A、①③④
D、③④7、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
)A、同种分子构成
B、同种原子构成
C、同种物质组成
D、同种元素组成8、某矿泉水标鉴上印有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为毫克/升):钙:20,钾:39,镁:3,锌:0.06,氟:0.02等,这里的钙、钾、镁、氟是指(
C、金属离子
D、分子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D、空气10、二氧化碳、水、氧气中都含有(
D、氧元素11、蜡烛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燃烧时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试判断蜡烛的主 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A、碳、氢两种元素
B、只有碳元素C、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氧元素1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性质各异的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这些不同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如氧气和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臭氧则是淡蓝色的气体,有鱼腥味。请你举出其他同素异形体:
。13、经实验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教学反思】
范文十:摘要: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作为中国国粹的武术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武术”的概念梳理,对组成武术的各个元素进行分析论证,从各组成元素上剖析武术,正确看待武术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方向,使得武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武术才能长盛不衰。关键词:武术概念 组成元素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21 武术的概念梳理武术,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已经有很长的岁月,但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尽相同。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武术的概念定义也经历了几次改动。1961年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中是这样定义武术:“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壮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1978年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1988年12月,我国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中将武术的概念界定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009年7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集国内有关学者经过反复讨论、推敲后所做出的武术概念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针对不同时期对武术的不同定义,将武术的概念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即武术是什么?武术包含什么?(见表1)1961年,对武术的概念的主体是民族文化,组成元素可以理解为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而这里的“有关锻炼方法”让人觉得很模糊,1978年武术的主体只剩下各种套路,组成元素也仅仅剩下攻防格斗动作,从1961年到1978年,武术的主体从文化变成套路,组成元素从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到各种攻防动作,从定义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否定了武术的文化属性,二是将武术瘦身,把1961年武术的组成元素之一变成了武术的主体,1988年武术的主体变成传统体育项目,组成元素更加的明确化,可以说把1961年和1978年武术的组成元素合并在了一起,使得武术的组成元素扩大化了,到了2009年,武术的主体变成传统体育,去除了1988年的“项目”二字,使得其在社会外延性上得到扩大,另外,在其组成元素上,重新重视到武术的文化元素,除了将以前的组成元素不变之外,又重新加入中华文化及功法,使得武术的组成元素进一步扩大。38年来,对于武术的概念一直在不停地变动,时至现在,对于武术的概念是不是就到此为止划上句号还不得而知,但是针对武术概念的外部表现形式而言,对武术的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更能解释武术的内涵形成过程及其本质。2 武术的技击元素关于武术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武术最初用于技击,如果说古时人兽相搏时人们从中找到的技击技巧是武术形成的雏形的话,那么,从氏族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搏斗中领悟到的技击技巧便是武术正式形成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这一搏击方法得到不断完善,技击方法也愈来愈成熟,而引领其技术方法不断完善的元素便是“技击”,“技击元素”是武术形成的基石,也是其发展壮大的核心元素,如果摆脱“技击元素”,武术便不成武术,必有一种新的概念取而代之。3 武术的民族元素武术形成以后,要发展,首先要传播,形成之初因地域等原因局限传播的途径基本完全靠口传心授,口传心授这一传播途径有利于将技术方法完整透彻的传授于他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传授过程中,传授者容易附加上自己的个人元素,也就使得武术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具有各种风格的特点,如南拳就因为地域不同,有广州南拳,福建南拳之说,再加上在冷兵器时期,人与人之间的搏斗仅通过徒手及器械,中国地域辽阔,习武人数众多,一代一代人之间的精研与传递,从这个视角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现今仍有流传的近200种拳术的现状,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武术具有各自的地域性特点,也就不难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4 武术的文化元素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很长时间处于封闭保守阶段,也正是这种背景下,中华民族儿女养成了谦虚、含蓄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铸就了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儒家、道家思想的紧密结合,与哲学、医学等交融贯通,使得武术已经超越技能层面,步入文化范畴,比如武德便是对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的一种解读,武术讲究的“天人合一”原则便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结果,太极拳的阴阳准则与哲学思想如出一辙,武术口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便是对医学的真实写照,与西方体育相比,中国武术与之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较之功利主义色彩很浓的西方体育,中国武术更多地表现出人文关怀;较之重结果、重客观的西方体育,中国武术更具有文化内涵;较之注重竞技的西方体育文化,中国武术文化更贴近生活。”5 武术的国际化元素马克思曾说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武术当然也是如此,如今时代已不是以前的交通闭塞,中国也不是以前闭关锁国的当年,武术在国际背景下正在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正是变化的过程,无论是武术申奥所做的改变,还是如今孔子学院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我们看到的是正在改变的武术,亦是积极向上的武术,“文化是民族的,而优秀文化则是国际性的。落后文化不可能超越它的民族性而被其他民族所接受,充其量只能为其他民族提供鉴赏的材料。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中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武术内在精神宣扬,并不断开发武术的健身功效及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国际背景下,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只有认识国际文化、尊重与认同他国文化,才能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6 结论武术概念的变化说明我们在认知武术仍处于进行时,武术的技击元素、民族元素、文化元素、国际化元素是组成武术的重要元素,只有我们正确认知武术的各组成元素,武术的发展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