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二孩政策策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转的体系。要确保其持续高效,应当符合统筹化、预警化、动态化和高效化的基本要求。...
如若试图走近他们,会发现除了丧失子女的孤苦外,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是横在失独家庭面前亟待关注解决的难题。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国家从社会保障方面...
点击排行榜&&&&&&&&&&&&&
二孩政策放开对劳动力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日 08: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曾晨雨
内容摘要:二孩政策放开对劳动力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政策;影响;产生;人口红利
作者简介:
  全面二孩时代已经开启。  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将实行普遍二孩政策。这不仅仅将会对中国家庭结构带来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政策调整将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如何延续,成为最近几年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2015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认为,“放开了生育政策,效果尚需观察。”由于经济减速和人口拐点的到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供需双降”的情况。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需要尽快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取代数量。  劳动力市场“供需双降”  根据《报告》,今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双降”。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长劳动力有15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人,另外还有中专、技校和初中高中毕业生。而在总量需求方面,2015年中国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差大约500万人。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今年1至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同比减少20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同比和环比均小幅下降。  按照惯例,春节之后的3个月是招工高峰,但根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报的数据,一季度进行招聘的企业数以及企业招聘的工人数都出现了下降。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主要城市的监测显示,2015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69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人数减少了91.9万人,下降了15.7%;求职人数减少了78.6万人,下降了15.1%。  根据上述《报告》,新增就业同比减少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降”为近年来一季度用工旺季少见的情况,显示出经济下行压力正向就业端传导。  “当前劳动力市场总体是好的,企业用人端和就业端都没有出现剧烈波动,但是,自2012年开始到2014年,劳动力人口是逐年减少的。”赖德胜说。  我国劳动力人口自从2012年出现拐点后,总量持续下降。2014年,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这已是第三年连续下降。  “人口红利指的是一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态势。”赖德胜说,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抑制作用,我国人口增长率快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在近些年出现了拐点。这表明,维持了多年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衰减。  衡量人口红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总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非劳动年龄人口包含了少儿和老人。  社会总抚养比的数值越大,意味着抚养压力越大,劳动力结构越差,人口红利越低。如果社会总抚养比是50%,意味着平均两个劳动者养一个不能劳动的人。如果是100%,则意味着1个劳动者抚养一个不能劳动的人。目前,我国少儿抚养比是22.5%,老年抚养比13.7%,社会总抚养比36.2%。  赖德胜告诉记者,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我国少儿抚养比高,老年抚养比很低。  据已有的统计数据记载,1982年,中国社会总抚养比是62%,少儿抚养比是54%,老年人口抚养比8%,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3年以后,少儿抚养比下降,老人抚养比开始上升。  也不是所有观点都认为中国现在的人口红利消失了。有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社会总抚养比甚至比中国还高,比如,英国54%,德国52%,法国56%,美国50%,日本61%,韩国37%。这样的对比显示,我国还处在人口红利时期。  全面二孩政策能新增多少劳动力  毫无疑问,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另一方面,老龄化加快带来养老问题。  赖德胜说,90后比80后少了几千万人,00后比80后少了1亿人。再过10年,20岁年龄档人口比40岁年龄档人口少了1亿人。“10年少1亿人,很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此前表示,据预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放开二胎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中国商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放开二胎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核心提示:
放开二胎政策对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总人口规模、老年抚养比和总劳动力规模都将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来看,随着放开二胎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收益。
中国会在十三五期间放开二胎政策么?2013年底中国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对生育率影响不大,远低于之前卫计委预计。中国目前妇女总和生育率仅1.43,距离国际公认的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1.3)一步之遥,我们估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出台已经箭在弦上。
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中国的人口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据我们估算,中国如果全面放开二胎,仅育一孩妇女将在未来4年内将最多新生育5212万婴儿,保守计也在4000万-5000万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将有效提高,在长期内趋于1.8,即大体可以成功逃离低生育陷阱;人口规模将出现一定攀升,并在2045年左右达到作为峰值的16.3亿,随后缓慢下降;老年抚养比峰值将从不放开二胎时的45%下降到40%,并在2040年后逐步下降。
全面放开二胎对经济增速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人口结构稳定的34个国家作为分析样本,建立了人口年龄中位数-经济增速相关模型来测算人口红利。根据这一模型测算,如果中国2016年起放开二胎,放开后的前5年(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将小幅度上升0.06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的一轮人口红利形成,其对中国GDP潜在增速的贡献将逐渐上升,其中在年、年、年、年和年GDP潜在增速将分别平均提高0.44%、1.09%、1.54%、1.69%和1.72%,随后这一脉冲逐步减弱。
全面放开二胎将会带来哪些产业受益?
  从上面的测算不难看出,放开二胎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中长期对老龄化的缓冲;对于经济趋势的短期影响相对有限。但即便如此,全面放开二胎则相当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找到了一个理论上的均衡解(具体效果要待事后验证),对中国资产在预期上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而且,部分直接关联产业仍将会从婴儿潮中受益。按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粗略估算,二胎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亿。短期内,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中期来看,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房地产等行业也会部分受益。
1.中国目前人口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而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人口红利优势将逐渐消失。同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持续的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和矛盾。过低的生育水平将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减缓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宣布了单独二胎政策。最近,卫计委正在制定全面二胎的相关政策,2016年可能全面放开二胎。&放开二胎&政策被认为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那么,放开二胎对中国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2.二胎放开对中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在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后,中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将发生显著变化。由于中国目前存在规模庞大的仅育一孩的育龄妇女,因此放开二胎后,这部分育龄妇女将是政策调整的目标人群,历史累积的二胎生育能力将由这部分育龄妇女规模和妇女二胎生育意愿共同决定。为了测算出放开二胎后中国每年新出生人口将发生的变化,我们首先需要估算目标人群的规模。
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1%的抽样数据,中国0-30岁独生子女数量为1.58亿。岁独生子女在2014年为9-39岁。同时,以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0-4岁分年龄人口以及2012 年、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对应年份出生人口数为基础,可以推算出 岁分年龄人口数,结合独生子女比例,即可得到岁独生子女数量为4670万。在考虑了死亡因素的影响后(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公布的生命表进行推算),中国在岁的独生子女规模总计为1.97亿,这意味着2014年中国仅育一孩的育龄妇女规模为1.97亿。
考虑到30岁以上独生子女的母亲的年龄绝大多数已经超过50岁(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育年龄在20-24岁左右,且一般女性超过50岁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放开二胎实际影响的人群是岁的独生子女的母亲,她们的年龄在20-49岁间。根据2013年中国女性人口年龄结构分布,20-49岁女性人口规模占女性总人口规模比例为50%,因此可得2014年中国20-49岁且仅育一孩的育龄妇女规模为0.9899亿(1.97乘以50%)。这部分人群将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目标人群。
假定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放开二胎生育,那么出生人口和妇女生育率的变化不仅受到目标人群规模的影响,同时还与妇女的二胎生育意愿密切相关。根据2013 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在20-44 岁育龄妇女中,已育一孩的&单独&夫妇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意愿为61%。从妇女年龄维度看,年龄越小,二胎生育意愿越高,其中20-24 岁妇女的二胎生育意愿达到80%, 25-29 岁达到70% 左右,30-34 岁在60%左右。
根据上表测算,在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下,全国仅育一孩妇女将多生育5212万个孩子(即第二胎)。当然,这种生育能量的释放并不是在二胎政策放开后一年内完成,而是需要在数年内逐步进行。根据2013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已育一孩的妇女计划生育二胎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未来4年内,其中第二年为峰值。为了更加贴合妇女在政策放开后的实际二胎生育行为,假定妇女将在政策放开后的4年内逐步完成二胎生育,且每年进行二胎生育的妇女比例分别为0.2、0.35、0.25、0.2,那么在全面放开二胎后,未来4年内每年多出生的孩子数为分别为1042万、1824万、1303万、1042万。
中国目前每年新出生人口规模在1600万左右,在放开二胎后的4年内,中国每年新出生人口分别增加到2642万、3424万、2903万和2642万。在仅育一孩妇女释放完累积的生育能力后,根据生育二胎意愿,每年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在480万左右,所以在放开二胎后的第5年开始,中国每年新出生人口规模在2080万左右。
放开二胎政策对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总人口规模、老年抚养比和总劳动力规模都将产生显著影响。
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来看,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生育影响,中国目前妇女总和生育率仅达到1.43,低于2,离国际公认的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1.3)一步之遥。如果不放开二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将持续走低,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在放开二胎后,受仅育一孩妇女释放累积生育能力影响,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将在短期达到2.54,随后回落至1.67,最终逐步攀升并稳定在1.84左右,接近正常的生育更替水平。
在不放开二胎时,中国人口规模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14.7亿,随后逐年减少,最终降至13亿左右。受二胎放开影响,中国人口规模在短期将出现一个较大的攀升,并在2045年左右达到峰值16.3亿,随后缓慢下降。受放开二胎影响,中国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的峰值将从不放开二胎时的45%下降到40%,而在2040年后,中国老年抚养比将逐步下降,老年人抚养压力开始减轻。在不放开二胎时,受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劳动力规模将逐渐下降,最终仅能维持在7亿左右。放开二胎后,中国劳动力规模将稳步上升,受二胎婴儿潮影响,劳动力规模将在2060年左右达到峰值9.3亿左右。
3.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人口红利一直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人口年龄结构越年轻,经济增长潜力越高。
世界经济发展至今,大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掣肘,典型的是日本和韩国。比如,在1970年后,随着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总和生育率从高峰值5左右迅速下降到2以下)和长寿化的缓慢进程,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至今依然没有走出低增长周期。韩国人口相对年轻,在2000年前,人口年龄中位数不到30岁,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8%上下,而在2000年后,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迅速上升,经济增长速度加速下降。
与日本和韩国相反,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印度25岁以下的年轻人规模接近6.1亿(印度总人口的一半),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27岁。巨大的人口红利是印度经济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IMF和WorldBank分别预计印度GDP年均增速将在2016年和2017年全面超过中国。
此外,美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虽然目前达到36岁左右,但美国在过去长时期内一直保持着平均3%左右的经济增长。考虑到美国GDP的存量规模,美国的经济增长表现无疑非常优异。从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来看,在1970年至2010年的40年间,年龄中位数仅从28岁上升到36岁(同期日本从28岁上升到45岁),美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较为缓慢,经济增长速度得以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巨大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在过去长时期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中国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这对中国经济增长是个新的挑战。放开二胎对中国是个巨大的利好,从我们估计的结果来看,在放开二胎后,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40岁,并长期稳定在40岁上下。而如果依然坚持一胎化政策,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迅速上升,并在2060年达到峰值47岁,人口红利将完全消失。
那么,放开二胎对中国经济增长到底有多大影响?我们选择了人口结构稳定的34个国家作为分析样本,并选取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年龄结构数据,估算出了人口年龄中位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年龄中位数每增加1岁,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0.185%。
放开二胎后,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比不放开二胎时最多低9岁,平均低6岁。根据上述估计结果,在放开二胎后的前5年(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将小幅度上升0.066%;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GDP潜在增速开始提高,其中在年、年、年、年和年GDP潜在增速将分别平均提高0.44%、1.09%、1.54%、1.69%和1.72%,随后逐步回落。以目前中国经济增速7%来看,放开二胎对经济增长的拉伸作用显然巨大。
4.放开二胎对具体行业的影响。从我们测算的数据来看,在放开二胎后,未来4年内将最多新增加5212万左右个新生婴儿。而自第5年开始,每年新增新生婴儿数量为480万左右。我们以万左右的保守数字作为假设,按16岁成年前城市农村平均抚养成本20万粗略估算,二胎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亿。
在短期内,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拉动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SUV和MPV)、教育行业等行业的发展。
中长期来看,二胎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老龄化速度。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的需求。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胎,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胎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收益。
当然,长期来看,随着放开二胎后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收益。
(原标题:放开二胎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雄安新区 未来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