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主机硬件内部硬件有哪些

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认识电脑主机内部配件
&  要想学会组装电脑,首先就要先认识主机内部的配件,并且要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并对当下主流配件有个大概的了解。随着硬件不断升级,更多的消费者缺少对当今硬件信息的了解,导致在购买电脑的时候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对电脑配件一无所知的也不在少数,而这类消费者也是最容易在购买时被&忽悠&的一类群体。
  1、认识CPU
  (1)什么是CPU
  CPU是大家最常听到的一个电脑名词,它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的缩写,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不过经常被人们直接称为处理器(processor).它是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内部有几千万个到几亿个晶体管元件组成的十分复杂的电路,其中包括运算器、寄存器、控制器和总线(包括数据、控制、地址总线)等。它通过指令来进行运算和控制系统,是整个的核心元件。通俗来说CPU就是电脑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大脑对于人一样,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电脑内部的所有数据,所以一台电脑所使用的CPU基本决定了这台电脑的性能和档次。
  (2)CPU的分类
  目前桌面处理器主要分为两大派系:AMD和Intel。早期的CPU系列型号并没有明显的高低端之分,例如Intel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Pentium和PentiumMMX以及面向高端服务器生产的PentiumPAMD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场的K5、K6、K6-2和K(5-m以及面向移动市场的K6-2+和K6-III+等。随着CPU技术和IT市场的发展,Intel和AMD两大CPU生产厂商出于细分市场的目的,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旗下的CPU产品细分为高低端,从而以性能高低来细分市场。而高低端CPU系列型号之间的区别无非就在于二级缓存存量(低端产品一般只具有高端产品的四分之一)、外频、前端总线频率、支持的指令集以及支持的特殊技术等几个重要方面,基本上可以认为低端CPU产品就是高端CPU产品的缩水版。
  (3)CPU的架构
  说到CPU的架构,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和准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CPU核心的设计方案。目前的CPU可以大致分为X86、IA64、RISC等多种架构,而个人电脑上的CPU架构,全部都是基于X86架构设计的,全称为X86下的微架构,常常被简称为CPU架构。更新CPU的架构可以有效地提高CPU的执行效率,但也同样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因此CPU厂商大概每两三年才进行一次更新。近年来比较著名的X8(3微架构有Intel的Netburst(Pentium4/PentiumD系列)、Core(Core2系列)、Nehalem(Corei7/i5/i3系列),以及AMD的K8(Athlon64系列)、K10(Plienom系列)、K10.5(Athlonn/Phenomn系列)。自2006年发布了Core2系列后,Intel方面便以&Tlck-Tock&钟摆模式更新CPU,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年改进CPU工艺,第二年更新CPU微架构,这样交替进行。目前Intel正进行&Tick&阶段,即改进CPU的制造工艺,如最新的Westmere架构其实就是Nehalem架构的工艺改进版,下一代SandyBridge架构将是全新架构。AMD方面则没有一个固定的更新架构周期,从K7到K8再到K10,大概是三四年更新一次。
  (4)CPU的制造工艺
  我们常说的CPU制造工艺其实是指的生产CPU的技术水平,改进制造工艺就是通过缩短CPU内部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同一面积的晶圆上可实现更多功能或更强性能。制造工艺以纳米(nm)为单位,目前的CPU主流制作工艺是45imi和32nm。对于广大普通用户来说,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能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超频潜力。
  (5)64位和32位CPU
  64位和32位是指CPU的位宽,更大的CPU位宽能带来两大好处:一次可以处理更大范围的数据运算和支持更大容量的内存。对于前者,普通用户暂时没法体验到其优势,但对于后者,很多用户都碰到过,一般情况下32位CPU只能支持4GB以内的内存,更大容量的内存无法被系统识别。于是就有了64位CPU,然后就有了64位操作系统与软件。目前所有主流CPU均支持X86-64技术,但要发挥其64位优势,必须搭配64位操作系统和64位软件。遗憾的是目前主流的软件和游戏均是基于32位开发的,用64位系统难免会有一些兼容性问题,而直接用64位开发的风险轮高,这也是64位在过去几年一直不能苷及的原因,但未来64位一定会取代32位成为主流的。
  (6)CPU的性能参数
  相比而言,大家最关心的还是CPU的性能,而我们通常说的性能就是CPU的主频,它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在单核时代它是决定CPU性能的最重要指标,一般以MHz和GHz为单位。说到CPU主频,就不得不提外频和倍频,由于CPU发展速度远远超出内存、硬盘等配件的速度,于是便提出外频和倍频的概念,它们的关系是:主频=外频*倍频。此外缓存Cache也是决定CPU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苜先是从硬盘执行程序,存放到内存,再给CPU运算与执行。由于与内存和硬盘的速度相比,CPU实在快太多了,每执行一个程序CPU都要等待内存和硬盘,缓存技术便是为了解决此矛盾,缓存与CPU速度一致,CPU从缓存读取数据比CPU在内存上读取快得多,从而提升系统性能。当然,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等原因,缓存都很小。目前主流级CPU都有一级和二级缓存,高端的甚至有三级缓存。
  (7)CPU的核心数和线程数
  虽然提高频率能有效提高CPU性能,但受限于制作工艺等物理因素,早在2004年,提尚频率便遇到了瓶颈,于是Intel和AMD只能另辟途径来提升CPU性能,双核、多核CPU便应运而生。目前主流CPU有双核、三核和四核,六核也将在今年发布。其实增加核心数目就是为了增加线程数,因为操作系统是通过线程来执行任务的,一般情况下它们是1:1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四核CPU&般拥有四个线程。但Intel引入超线程技术后,使核心数与线程数形成1:2的关系,如四核Corei7支持八线程(或叫作八个逻辑核心),大幅提升了其多任务、多线程性能。
  2.认识内存
  (1)什么是内存
  内存这样一个小小的硬件,却是PC系统中最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内存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通俗地说内存就是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设备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
  (2)内存的频率
  内存和CPU&样也有主频,在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以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800MHz的DDR2内存,以及一些内存频率更高的DDR3内存。由于电脑的时钟速度是以频率来衡量的,晶体振荡器控制着时钟速度,在石英晶片上加上电压,其就以正弦波的形式震动起来,这一震动可以通过晶片的形变和大小记录下来。而内存本身并不具备晶体振荡器,因此内存工作时的时钟信号是由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或直接由主板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的,也就是说内存无法决定自身的工作频率,其实际工作频率其实是由主板来决定的。
  3.认识各类板卡
  (1)主板插槽的作用
  主板上除了有CPU插槽外,一般还会提供数条PCI-E和PCI插槽,现在的主板上一般会提供三到五种扩展插槽,PCI-EX16、PCI-Ex8、PCI-Ex4、PCI-Exl和PCI插槽。前面四种都是属于新的PCIExpress标准。PCIExpress作为目前的主流,用了点对点的串行连接方式,相比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根据总线位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l、x4、x8以及xl6(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较短的PCI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Express插槽中使用。目前PCIExpress已经升级至2.0规范,这是PCIExpress总线家族中的第二代版本。在1.0版本基础上将接口速率提升到了5GHz,传输性能也翻了一番。主板的这些插槽主要用来添加显卡、声卡、网卡等扩展设备,但自从主板集成了声卡和网卡以后,独立的声卡和网卡产品就越来越少,除了部分板载芯片损坏的用户和一些对板载性能不满足的用户外,很少会有人关心独立声卡和网卡了。不过显卡依然是大多数用户的首选,虽然目前集成显卡的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游戏和视频对显卡的需求也很大。
  (2)认识显卡
  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Videocard,Graphicscard),又称为显示适配器(Videoadapter)、显示器配置卡,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显卡的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显卡在分类上可以分为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两种类别,集成显卡顾名思义就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集成在主板上,与主板融为一体,集成显卡的显示芯片有单独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独立显卡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扩展插槽。在技术上也较集成显卡先进得多,比集成显卡具备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性能。
  4.认识硬盘与光驱
  (1)硬盘的分类
  目前大部分的硬盘都用了SATA串口设计,SATA的全称是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SATA由于具备更高的传输速度渐渐替代PATA成为当前的主流。
  PATA标准规范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使用80排线作为数据线把数据并列传输和成列(串)传输,所以PATA硬盘也叫做并行ATA硬盘。目前主流的ATA-100和ATA-133,均使用了80排线作为数据线。在传输速度方面,ATA-100的速度是100MB/S,那么ATA-133的速度便是133MB/S。随着SATA的逐渐普及,目前的主板上PATA接口也逐渐减少,基本上大多数主板都仅提供了一个PATA接口。
  (2)光驱的分类
  光驱作为最常见的电脑配件之一是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台式机诸多配件中已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常见的光驱种类可以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刻录光驱三种。CD-ROM光驱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DVD光驱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有很好的支持。刻录光驱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
& & & &文章来源于系统之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们一直在努力!┆ 软件字母分类电脑主机内部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脑主机内部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主机硬件组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