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酶促反应初速度需占有直径约50NM的空间,每个核糖体直10-20NM. 核糖体上进行酶促反应初速度吗?

当前位置: >>
核糖体的研究历程――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自然杂志31卷6期诺贝尔奖简介核糖体的研究历程――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凌志洋①刘望夷②①硕士研究生,②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 关键词 核糖体X射线衍射晶体学 核糖体RNA抗生素 核糖体失活
蛋白2009年lO月7日。美国科学家V?拉马克里希南、T?施泰茨以及以色列女科学家A?尤纳特因为对核糖体结 构和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分别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以高分辨率解析了核糖体的原子 结构并且研究了核糖体功能。F?克里克(Francis Crick)于1958年提出分子生物 学的中心法则。可以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皆是围绕中 心法则展开的[1]。中心法则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生物(Wayne Hendrickson)在接受Science杂志采访时说: “这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工作,一段时间以来,这 一领域里每个人的工作都是这样值得赞许。而今天对的遗传信息以DNA序列的形式储存在基因组里,DNA信息转录形成信使RNA(mRNA),mRNA翻译成组成生 物体蛋白的多种多样的氨基酸序列,而由这些蛋白承担 了绝大部分的生物学功能。其标准流程可以这样描述: DNA转录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 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DNA自我复制,或者更简单地表 示为“DNA―RNA一蛋白质”(见图I)。通常需要其他 很多蛋白及核酸的协助才能够将mRNA携带的遗传信 息翻译出来,而翻译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就是核糖体。核糖体工作的奖励也标志诺贝尔奖委员会完成了对中心法则的赞许。”以此次诺贝尔化学奖为契机,我们来了 解一下核糖体本身的特点以及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 的曲折历程。1核糖体核糖体是一个较大的核糖核蛋白体,专职负责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原核细胞的核糖体较小,沉降 系数为70S,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103 kDa,由50S 和30S两个大小不同亚基组成。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 可以以游离形式存在,也可以与mRNA结合形成串状nA马州A‰蝴 U图1中心法则的多核糖体,平均每个细胞约有2万个核糖体。真核细 胞的核糖体体积较大,沉降系数是80S,相对分子质量为(3.9~4.5)×103 kDa,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和途径,是20世纪生物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有30多 位科学家因为对阐明中心法则有关问题的杰出贡献而 获得诺贝尔奖。有代表性的是:1962年.因解读出DNA 的原子模型,J?沃森(James Watson)、F?克里克、 M?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既可游离存在,也可以与细胞内质 网结合,形成粗面内质网。真核细胞所含的核糖体数目比原核细胞要多得多,为106~107个。其他细胞器如 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核内也都有自己的核糖体。理学或医学奖;2006年,因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R?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而在2009年,V?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 makrishnan)、T?施泰茨(Thomas A.Steitz)和A?尤 纳特(Ada E.Yonath)三位科学家因为对核糖体结构和 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X射线晶体学家w?瀚瑞森1.1核糖体的结构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亚基组成的,近似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13.5 nm×20 nm×40 rim)的细胞器。当M92+浓度为10 mmol/L时,大小亚 基聚合,M92+浓度下降到0.1 mmol/L时,又解聚。大 亚基略呈半圆形,直径约为23 nm,在一侧伸出三个凸?337?万方数据   Brief Introduction of Nobel PrizeChineseJournal of NatureV01.31No.6起,中央为一凹陷;小亚基呈长条形,大小约为23 amx质这一理论,所以核糖体中包含蛋白质并没有让任何人 感到惊奇。人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核糖体蛋白是催化 合成蛋白质的酶。核糖体中包含RNA却曾经让人感到 迷惑不解。它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在很长的时间 内,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一直没 有实质的进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H?诺勒(Har.ry12 nm.在约1/3长度处有一个细的裂缝,将小亚基分为大小两个区域;大小亚基结合形成完整核糖体的时候, 凹陷部分彼此对应形成隧道,mRNA将从此穿过。此 外,在大亚基上也有一条垂直于mRNA通道的隧道。蛋白质合成时,新合成的肽链由此隧道中穿出,可保护新生肽链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 单个核糖体上有6个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活性位 点(图2),在蛋白质合成中各司其职:①mRNA结合位 点;②A位点(aminoacyl.tRNA site):即氨酰基-tRNA 位点,是新参入的氨酰_tRNA结合位点;③P位点(pep.tidyl―tRNA site):即肽酰基_tRNA位点,为延伸中的肽Noller)等证明大肠杆菌的23S rRNA能够催化肽键的形成,才确认rRNA是一种酶[2|。在20世纪末21世 纪初的几年,核糖体大、小亚基及其复合物高分辨率晶 体结构在一些科学家(以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为代表)的不懈努力下得到解析。科学家们终于可以根 据这些结构得以全面地评价RNA在核糖体中的作用。 在小亚基的16S rRNA中.RNA螺旋之间相巨作用 决定了30S小亚基的形状,核糖体蛋白结合在外表,没 有完全埋在RNA中的蛋白质,30S和50S亚基的界面处 也极少有蛋白质。通过小亚基的晶体结构分析显示出 结合tRNA的A,P,E部位,这些部位虽然有蛋白质,但 似乎除去蛋白质并不会改变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功 能。这些事实表明解码是小亚基rRNA的功能。同样, 位于大亚基上的肽酰基转移酶中心,只有RNA,并无蛋 白质,也就更加清楚证明肽键的形成是由大亚基的23S rRNA所催化。现在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核糖体的蛋白 质组分只是作为结构框架,而r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均起到催化作用,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 的核酶(ribozyme)。 目前虽已测出很多rRNA分子的一级结构,并且也 预测了很多二级结构(图3)。随着核糖体原子分辨率晶 体结构的解析,对于rRNA三级结构及其功能已经有了 较深入的研究。酰一tRNA结合位点;④E位点(exit site):即释放位点,为 肽酰转移后即将释放的空载tRNA结合位点;⑤肽酰基 转移酶的催化位点:可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键,这是蛋 白质合成中的关键反应;⑥GTP酶的结合位点:为延伸 因子EF.G的结合位点,可催化肽酰tRNA从A位点转 移到P位点,促进肽链延伸。 核糖体大小亚基相互配合,相互分工。大亚基有肽 酰基转移酶中心(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re),催化肽酰转 移反应;小亚基为解码中心(decoding centre),涉及tRNA 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中密码子间的匹配,小亚基还具 有复杂的校正机制.使翻译发生的错误减少到最小程度。图2核糖体结构示意图1.2核糖体RNA(rRNA)原核细胞核糖体30S亚基含有21种蛋白质和一分 子16S核糖体RNA(rRNA);50S大亚基中含有34种蛋 白质以及5S,23S rRNA各一分子。真核细胞核糖体的 40S小亚基中有30多种蛋白质以及一分子18S rRNA; 60S大亚基中有50多种蛋白质及5S,5.8s和28S rRNA各一分子。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多的一类RNA,约占细胞 总RNA的8()%,也是3类RNA(tRNA,mRNA, rRNA)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一类,它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核糖体。20世纪5()年代,人们普遍相信酶即是蛋白?338?图3嗜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 结构示意图23SrRNA二级1.3核糖体蛋白 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均被测定:30S万方数据   自然杂志31卷6期诺贝尔奖简介长与成键原子之间的距离(1~2 A附近)可比,因此x射 线可用于研究各类分子的结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不亚基含s1~¥2l共21种蛋白质.50S亚基含L1~L34共34种蛋白质,分子量为5~60 kDa。除s6,L7,L12 之外全是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10b12之间。这种性质 有利于蛋白质与rRNA结合。能用x射线对单个分子成像,因为没有X射线透镜可以 聚焦X射线,而且x射线对单个分子的衍射能力非常弱,无法被探测。晶体(一般为单晶)中含有数量巨大的2核糖体研究的前期历史蛋白质合成过程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 而核糖体作为这个过程的承担者,对它的研究则是了解 这一过程细节的钥匙。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核糖体结构 以及蛋白质合成过程已经比较清楚了。这是无数科学家 执着追求,经过艰辛而曲折研究历程才得到的结果。在 这里,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早期核糖体研究的一些情况。 1953年,K?罗伯逊(K?W?Robinson)在利用电子 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了一种颗粒状结构,后来知方位相同的分子,x射线对这些分子的衍射叠加在一起 就能够产生足以被探测的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晶体 就是一个X射线的信号放大器。“X射线衍射技术”与“晶体学”联系在一起形成“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X.ray crystallography)”,可以对各类晶体,特别是蛋白质晶体结 构进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J?沃森和F?克里克在X射线衍射技术的帮助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尽管这项技术当时还非常原始。60年代,当时卡文迪什实验室的M?佩鲁茨(M.Perutz)和J?肯德鲁(J.Ken. drew)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解析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 白这两个球蛋白的结构[6]6。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应 用,使我们可以在晶体水平研究大分子的结构,在分子原 子基础上解释大分子结构。迄今为止,该技术已发展为 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 20世纪初,布喇格父子因首创x射线衍射法测定 氯化钠的晶体结构并提出“布喇格定律”而获得1915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氯化钠分子才包含几个原子。 时至今天,技术手段的逐步提高使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解 析分子量高达几万道尔顿(Da)的蛋白质结构。但是技 术进步也不是水到渠成的,解析像核糖体这样分子量上 百万道尔顿的蛋白一RNA复合体结构被科学界普遍认 为难度极高:分子量越大,其分子间的相对差异就会越 多,在空间的有序堆积就会越困难,而且核糖体结构与道该颗粒就是核糖体。1955年,一直致力于细胞结构研究的细胞生物学家G?帕拉德(George Palade)使用电子 显微镜,在动物细胞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结构[31。另外, P?扎幔斯尼克(Paul Zamecnik)于1955年用¨C标记的 氨基酸进行实验证明,蛋白质就是在含RNA的被称作 微粒体(microsome)的细胞器上合成的,放射性氨基酸 首先短暂地与细胞器结合,然后才出现在游离的蛋白质 当中[引。后来知道,微粒体是在破碎细胞时产生的附有 核糖体颗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al,RNP)的内质网 碎片。核糖体(ribosome)的正式名称则是在1958年由 美国科学家R?罗伯茨(Richard Roberts)提出的,它是 专职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糖核蛋白体颗粒[5]5。3X一射线晶体衍射法研究核糖体三维 结构:关键问题一一化解从20世纪中叶发现核糖体以来,许多科学家致力另外一类蛋白质核酸复合体――病毒相比又不具有高度的空间对称性。正因为如此,完成对分子量如此之大的核糖体的结构分析并解释其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使三位科学家摘取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于核糖体结构的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三类:一是化学 的方法,如蛋白质和RNA的酶解碎片分析、化学标记和总的说来,利用X射线衍射晶体学研究蛋白质结构有以下几个步骤:获得高纯度蛋白或蛋白复合体,晶体 的生长,衍射数据的收集、分析,晶体结构解析。 试图对核糖体结构进行解析的前提,无疑首先要获 得核糖体晶体。由于核糖体太大、太复杂,所以直至20交联剂反应等;二是电子显微镜和后来的冷冻电镜(cryoelectronmicroscope)观察;三是X射线晶体学测定。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核糖体结构的研究 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尽管如此,X射线衍射法仍然 是研究核糖体三维结构最为有力的方法,也是最有希望世纪70年代,许多结晶学家对核糖体能否被结晶仍表 示怀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 的女科学家A?尤纳特在70年代后期开始了极其艰难的核糖体的结晶研究,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首先, 她摸索了不同的溶液条件和不同的结晶程序对核糖体 晶体形成的影响,并首次得到了一种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核糖体50S亚基的晶体[71。她?339?破解其结构的方法。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是指利用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 作用,可以获得晶体中电子密度的分布情况,再从中分析 获得原子位置的信息,即晶体结构。由于所有的原子都 含有电子,并且x射线的波长范围为0.01~100 A,其波万方数据   Brief Introduction of Nobel PrizeChineseJournal of NatureV01.31 No.6对另一种嗜热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50S亚基X射 线衍射图的分辨率可以达到6 A,这已经可以识别结构中 几乎所有原子[8]8。遗憾的是。由于核糖体晶体不够稳定, 无法得到足够的X射线衍射数据来解析其结构;但是,尤 纳特并没有放弃她钟爱的核糖体研究。她领导的研究组 接下来采用一种在死海中发现的古细菌(Haloarcula marismortui)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细菌在极端条件下生 长,它的核糖体可能会更加的稳定。同时,她在液氮温度 下对核糖体进行结晶,以使晶体能在x射线下更加稳定。 1991年,尤纳特研究组报道了在3 A分辨率下对H. marismortui核糖体50S亚基结构的尝试性初步分析的结 果[9]9。这是核糖体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但困扰科学家们几十年的相位问题的完全解决是 由T?施泰茨研究组完成的。1998年,他们用核糖体的 低温电镜结构计算出低分辨率相位,结合MIRAS相位 信息。得到了H.marismortui核糖体50S亚基的9 A 分辨率电子密度图(图4),这个密度图显示了可辨认的 RNA密度特征,这表明他们的实验方法可以最终解析核糖体的结构[10]。一年以后,T.施泰茨研究组又得到 了H.marismortui核糖体50s亚基5A分辨率的衍射图 象(图4)。1999年,V?拉马克里希南研究组和A?尤 纳特研究组也分别独立报道了T.thermophilus核糖体 30S亚基的5.5 A和4.5 A分辨率的结构[…I12j。2000年,一系列高分辨率核糖体晶体结构发表在 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学术杂志上。T?施泰茨 研究组报道了H.marismortui核糖体50S亚基2.4 A 分辨率的结构(图4)[13],V?拉马克里希南研究组报道 了T.thermophilus核糖体30S亚基的3.0 A分辨率的 结构[14],A?尤纳特研究组也报道了T.thermophilus 核糖体30S亚基的3.3 A分辨率结构[15]。2001年,美 国加州大学的H?诺勒领导的研究组报道了T.ther― mophilus完整核糖体(70S)的5.5 A分辨率结构[163。 同样是H.诺勒研究组,2006年,他们又得到了结合一分 子mRNA和两个tRNAs的T.thermophilus完整核糖 体(70S)的3.7 A分辨率结构[”]。这些高分辨率的晶 体结构为核糖体酶学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图4高分辨率50S核糖体结构解析历程。左:9 A分辨率;中:5 A分辨率;右:2.4 A分辨率 NA核糖体x射线高分辨率解析核糖体晶体结构对于 了解核糖体的基本功能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通过 对DNA双螺旋结构的测定以及对生命的遗传过程的研 究,人们早已认识到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具有非常高的保 真度,但是核糖体又在保证不发生氨基酸替换的前提下 容忍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有“摇摆性”。V?拉马克里希 南研究组对核糖体30S亚基的结构分析揭示了这一重 要性质的结构基础。 自从发现核酶后,科学家一直试图用多种实验验证 核糖体作为核酶催化肽键的生成。在低分辨率的50S 亚基结构中已经可以看出,催化肽键形成的酶活性中心 没有蛋白质,只有RNA。高分辨率核糖体50S亚基结 构的解析为这种核酶假设提供了直接的清晰的证据。 为了确定核糖体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学机制,T?施泰茨 研究组解析了50S亚基与不同底物类似物的复合物结 构。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研究组也进行了很多的突变以 及计算化学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肽酰-tR.?340?3’端的2的H提供主要的催化功能。4解析核糖体结构的意义解析核糖体原子分辨率的晶体结构不仅使我们对 蛋白质合成这个最重要最基础的生命过程有了分子水 平上的了解,同时也将在人类健康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造成了致病菌产生抗药 性,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严重 耐药菌感染病例数不断上升,耐药菌的问题不容小视。 而现在已知的抗生素约有一半是以细菌的核糖体作为 靶标的。高分辨率的细菌核糖体晶体结构的解析使我 们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的认识,可以针对性地 设计新的、高效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从而有效地消灭 耐药菌。三位科学家也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 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 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万方数据   自然杂志31卷6期科技进展fractto另外。施泰茨后来参与创立了纽黑文Rib.X制药公司, 该公司将核糖体研究的成果用于研发和生产药物,用以 治疗由多重耐药性细菌所致的疾病。 还有~类外源蛋白质,命名为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可以作用于真核细6[9]yonBOHLENArJ].J MoJ Biol,1987.193(4):819.822. K,MAKOWSKl I,HANSEN H A,etattemptssubunits from Haloarculaa1.Charac.terization and preliminary largefor derivatization of crystals of marismortui diffractingribosomaIto 3 Aresolutionl J】.J MoIBioI,1991,222(1):11.15. a1.A 9r10]BANN,FREEBORN B.NISSEN P,etAresolutionx.ray crystaIlographicmap of the large ribosomalsubunit[J].B T。et胞核糖体大亚基中大的RNA。其专一性非常高,它在 核糖体大亚基RNA的S/R环中只除去一个保守的腺嘌Cell,1998,93(7):1105.1115.[11]CLEMoNS w M Jr。MAYStructure ofaJL,wIMBERLYata1.bacterial 30Sribosomal subunit5.5A呤碱基就可以使核糖体完全丧失蛋白质合成的活性。但是,这类蛋白质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其毒性决定于这 类蛋白质(双链蛋白质)中B链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没有 这段序列的RIP则不能与细胞膜上专一的受体结合,其 A链就不能进入细胞,当然就不能除去核糖体上那个保 守的腺嘌呤。这类RIP中最著名的就是蓖麻毒蛋白 (Ricin),毒性很强。另一类无毒蛋白的代表则是中国科[133resolu.tion[J].Nature.1999,400(6747):833.840.r12]ToCIL,A,SCHLUNZENsomal subunit from F.JANELL D,et a1.Thesmallribo.Thermusthermophilusaat4.5Aresolution:pattern fittings and Natl Acad Sci U S BANthe identification offunctionalsiteEJ].ProcatomicA,1999,96(25):14252.14257.P,HANsEN J,etN,NlssENtheal,The oDmplete2.4structure oflargeribosomalsubunit atAresolutionrJ].Science,2000,289(5481):905―920.[14]wTMBERLYBT,BRODERsENthe 30SDE,cLEMoNsw M Jr,学家发现和研究最多的辛纳毒蛋白(Cinnamomin)[18],经过化学改造可以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杀死病毒 等。核糖体结构的解析,也有利于对RIP进行有针对性 的改造。 除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外,核糖体结构解析的 另一个意义是解决了进化领域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 蛋”问题:如果核糖体被用于制造蛋白质,但它本身又是r163et a1.Structure ofribosomal subunit[J].Nature。R.et a1.Struc.at2000,407(6802):327.339.r15]SCHLUENzEN F,TOCIu A,zARIvACHture of functionally activatedsmall ribosomal subunit3.3angstromsresolution[J].Cell。2000.102(5):615-623.M M,YUSUPOVA G z,BAucoMof the A,et J a1.YUSUPOV Crystalstructureribosomeat 5.5AresolutionjJ.Sci.M,etence,2001.292(5518):883―896. S,LAURBERG[17]KOROSTELEV A.TRAKHANOVaI.Crvstalstructureofa 70S蛋白质,那最早的核糖体是怎么来的呢?在核糖体的晶体结构解析出来之后,科学家才得以有确切的证据证 明,起作用的区域是RNA,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蛋 白质只是起辅助性作用。也就是说,核糖体的蛋白合成 的功能是以RNA为基础的,蛋白质是在进化过程中逐 渐加入到核糖体的。这样,又为先有RNA后有蛋白质 的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2009年11月18日收到) [1]CRICKF.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ribosome.tRNA complex revealsfunctionalinteractions andrearrangements[J].Cell,2006,versatile type II ribosome. Sin(Shang-126(6):1065-1077.[18]xuH。LIuw Y.Cinnamomin--a proteinEJ'].ActainactivatingBiochim Biophyshad,2004,36(3):169.176.TheGreatJourneyoftheRibosomeResearch:2009’s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LING Zhi-yang①.LIU Wang-yi② ①Graduate Student,②Professor,Institute ofCellF.A base pair be- Biology.Shanghai Institutesbiology[J].Nature,Biochemistry and1970.227(5258):561.563.fo,Biological Sciences,Chinese A?in Chemistry was awarded to two[2]SAMAHAtween of theR R,GREEN andR.NOLLER HcademyAbstractofScienees,ShanghafThe 2009 scientists200031。ChinatRNA23S rRNA in the 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reNobel Prizeribosome[J-].Nature,1995。377(6547):309.314. [3]PALADE G E.A small particulate component of the plasm[J].J [4]KELLERE Biophys BiochemAmericancyto. and the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Steitz scientist Ada E.Yonath for thei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t of X?ray dif―IsraelfemaleCytol,1955,1(1):59―68.workfractionanalysis of theatheribosome.Theirand allowed theB,ZAMECNIKin theP C,LOFTFIELD R B.The role of amino acids into pro-showedribosome detailedatomicresolution modelof microsomesincorporationconstruction of bacterialthree.dimensionalaof ribosome.Thea large(50S)teins[J].J Histochem Cytochem,1954,2(5):378.386. [5]McQUILLEN K,ROBERTS R B。BRITTEN R J.Synthesisofnascentribosome(70S)consists ofsmalJ(30S)andof 21 distinctsubunit.The molecule30S subunit is composedproteiasandaproteinbyribosomes in EscherichiaCoil[J].Procof 16S rRNA.The 50S subunit is composed of 34 differentNatl Acad Sci U SA,1959,45(9):1437-147. globular proteinsEJ].Compproteins,amolecule ofribosomes23S rRNA andamolecule of5S rRNA.The[6]KENDREW [7]YONATHofJ C.The structure ofeukaryoticarelarger and more complex thanthosein turnarefromcon-Biochem Physiol,1962,4:249―252.prokaryotes.VariousB,etproteinssynthesizedinribosomesribosomesA,MUSSIGJ,TESCHEa1.CrystallizationStearothermophi-troIthe chemistry in allareliving organisms.Ascrucialthe largeribosomal subunits fromBacillusto life,they Keyalsoamajortarget for antibiotics and RIP.lusD].Biochem [8]MAKOWSK 1 1,FROLOW F,SAPER M A,etInt,1980,1:428.435. of large ribosomal particles fromwordsribosome,X-ray crystallography,rRNA,antibiotics.RIPa1.Single crystals dif.Halobacterium marismortui(责任编辑:丁嘉羽)?341?万方数据   2∞9年蕊谱贝氖葵羲得荦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ln月6日宣布,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钝吼及黄圈科学家威拉德?博伊 尔和乔治-史密斯。表彰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辅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表够{々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台器件(CCD)图像传感器。汹粼囵 {冀i黑团国 翮盆净翼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左)、卡萝尔格雷德(中)和杰兜绍斯±荐克(右)万方数据   核糖体的研究历程――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凌志洋, 刘望夷, LING Zhi-yang, LIU Wang-yi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 自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参考文献(18条) 1.McQUILLEN K;ROBERTS R B;BRITTEN R J Synthesis of nascent protein by ribosomes in Escherichia Coli [期刊论文]-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 .KELLER E B;ZAMECNIK P C;LOFTFIELD R B The role of microsomes in the incorporation of amino acids into proteins[期刊论文]-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 .von BOHLEN K;MAKOWSKI I;HANSEN H A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liminary attempts for derivatization of crystals of large ribosomal subunits from Haloarcula marismortui diffracting to 3 (A) resolution[期 刊论文]-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MAKOWSKI I;FROLOW F;SAPER M A Single crystals of large ribosomal particles from Halobacterium marismortui diffract to 6 (A)[外文期刊] .YONATH A;MUSSIG J;TESCHE B Crystallization of the large ribosomal subunits from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期刊论文]-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1980 6.KENDREW J C The structure of globular proteins[期刊论文]-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962 7.CLEMONS W M Jr;MAY J L;WIMBERLY B T Structure of a bacterial 30S ribosomal subunit at 5.5 (A) resolution[外文期刊] ) 8.BAN N;FREEBORN B;NISSEN P A 9 (A) resolution X-ray crystallographic map of the large ribosomal subunit[期刊论文]-Cell .CRICK F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期刊论文]-Nature ) 10.PALADE G E A small particulate component of the cytoplasm[期刊论文]-Journal of Bio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Cytology .SAMAHA R R;GREEN R;NOLLER H F A base pair between tRNA and 23S rRNA in the 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re of the ribosome[期刊论文]-Nature ) 12.XU H;LIU W Y Cinnamomin-a versatile type I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外文期刊] .KOROSTELEV A;TRAKHANOV S;LAURBERG M Crystal structure of a 70S ribosome-tRNA complex reveals functional interactions and rearrangements[外文期刊] .YUSUPOV M M;YUSUPOVA G Z;BAUCOM A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ribosome at 5.5 (A) resolution[外文期 刊] ) 15.SCHLUENZEN F;TOCILJ A;ZARIVACH R Structure of functionally activated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at 3.3 angstroms resolution[外文期刊] .WIMBERLY B T;BRODERSEN D E;CLEMONS W M Jr Structure of the 30S ribosomal subunit[外文期刊] ) 17.BAN N;NISSEN P;HANSEN J The complet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t 2.4 (A) resolution[外文期刊] ) 18.TOCILJ A;SCHLUNZEN F;JANELL D The small ribosomal subunit from Thermus thermophilus at 4.5 (A) resolution:pattern fitting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functional site[期刊论文]-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 1999(25)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琳.ZHANG Lin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期刊论文]-化学教育) 2. 苏晓东.Anders Liljas.SU Xiaodong.LILJAS Anders 核糖体晶体结构的研究历程――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成 果介绍[期刊论文]-科技导报) 3. 梁颖 英美以三国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期刊论文]-生理科学进展) 4. 唐雅婷.刘克文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李炎武.谭卫兵.李赞.邝雷英 绿色荧光蛋白――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期刊论文]-化学世界) 6. 凌志洋.刘望夷 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评介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工厂[期刊论文]-科学(上海) ) 7. 姜琳.殷勤伟.JANG Lin.YIN Qin-wei 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期刊论文]-科技 导报) 8. 陈洪.李雨民.CHEN Hong.LI Yu-min 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机制研究――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评介[期刊论文]-北 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杨品红.王志陶.王志勇 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10. 鲁恒星.华朝阳 揭秘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工厂&――核糖体[期刊论文]-中学生物学)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zrzz.aspx
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姓名及其获奖原因,完成下表。...2009 年 美国科学家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Thomas...奖评选委员会 10 月 7 日介绍说,三位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 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走近2009 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核糖体的工作,就是将 DNA[DNA(脱氧核 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类,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 DNA ...查找
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姓名...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 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 (英)托马斯 石泰茨(美)...(图 2 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 Figure 2:核糖体...thermophilus 核糖体的结晶。1991 年,Yonath 研究组...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 剑桥...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2006 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简介 ...科恩伯格成为第一个成功地将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复制过程捕捉下来的科 学家,...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 “固体表 面化学过程...茨和阿 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_高考_...载体, 立意于能力, 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 的解答过程之...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2页 2下载券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2页 ...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 2000 艾伦黑格 美国...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2页 免费 2009年新诺贝尔化学奖得...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 核糖体的研究历程――20... 暂无评价 8页 免费 2001年至2005年诺贝尔化.....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酶促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