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看 有事吗?

【教你怎么看小便化验单】
来源:未知&&&&编辑:刘逸霄&&&&发布时间: 08:21
  1.爱迪氏计数(addis count):
  :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白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管型(透明)&5000个/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2.本--周氏蛋白(B-Jpro):
  化验介绍: 浆细胞病如多发生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
  参考值: 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从尿B-J蛋白。
  3.酚红排泄试验:
  化验介绍:酚红(PSP)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
  参考值: 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反而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泌量增加。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化验介绍: 内生肌酐为体内肌酸代谢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值: 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以在正常范围,而CCr已下降正常值的80%以下。
  (2)对肾功能估价。肾功能轻度损害,CCr在70-51 ml/中度损害,CCr在50-31ml/重度损害, CCr在30ml/min以下。早期肾功不全,CCr在 20-11ml/晚期肾功不全,CCr低于10-6ml/终末期肾功不全,CCr低于5ml/min。
  5.尿&2-微球蛋白(&2-M):
  化验介绍: 尿&2-M是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很恒定,平均值为1.8mg/L,尿液中含量极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小于370&g/24小时。
  参考值: 酶免疫法:30-347&g/L 放免法:正常人&320&g/L
  临床意义:
  (1)各种原因(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时,&2-M 的回吸收减少,尿液中&2-M增高。
  (2)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 可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2-M明显增高。
  (3)急、慢性肾孟肾炎时,肾小管受损害,尿&2-M 增高,而单纯膀胱炎、尿道炎时尿&2-M正常。测定尿&2-M含量,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6.尿比重(SG):
  化验介绍: 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重与尿液的溶质成正比,受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参考值: 称重法:1.003-1.030。 小儿尿比重偏低:1-5岁1.010-1.014, 5-8岁 1.010-1.019;8-14岁 1.010-1.025。
  临床意义:
  (1)比重升高: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心力衰竭时尿比重可以升高。
  (2)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孟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少尿、多尿期)、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尿比重可以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 0.003,形成等渗尿。
  7.尿沉渣(OS,Mi):
  化验介绍: 尿沉渣是指新鲜尿液(约10ml左右),在离心器内经一定时间离心,然后取出来去掉上清液,留下约0.2ml的沉渣,显微镜下检查。尿沉渣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偶见&2个/HP 白细胞:5个/HP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细胞。 管型:除透明管型偶见外,其他管型皆无。 结晶体:是指尿液中的盐类结晶体,沉见到的有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类等,一般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或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增多:超过5个/HP,称为镜下脓尿。急性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多。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尿中可看到多量白细胞。
  (3)上皮细胞增多: a.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尿路浅层粘膜的炎症、妇女阴道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中时可见到。 b.大量圆形上皮细胞:尿路较深层的粘膜炎症时多见。 c.大量尾状上皮细胞:肾孟肾炎多见。 d.大量肾上皮细胞:急性肾炎时最多见,如果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
  (4)管型: a.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孟肾炎、心功能不全、发热、剧烈运动后可以见到。 b.颗粒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如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动脉硬化可以见到。 c.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慢性肾炎时可见到。 d.蜡样管型:慢性肾功衰竭、肾淀粉样变、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可见到。 e.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可见到。 f.白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可见到。 g.上皮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高热、子痫、金属中毒时可见到
  8.尿胆红素(Bil):
  化验介绍: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因衰老或其他原因破坏后,释放出胆红素,首先它们在血液中形成间接胆红素,因分子量大,不能经肾小球滤过。然后在肝细胞内形成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到肠腔内。这部分胆红素因分子量小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
  参考值: 一般检测方法:阴性
  临床意义: 肝细胞黄疸(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肝癌)、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时,尿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尿色变深,尿胆红素出现阳性反应。
  9.尿胆素(URN):
  化验介绍: 无
  参考值: 改良Schlesingen氏法: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时意义与尿胆原阳性相同。
  10.尿胆原(UBG):
  化验介绍:直接胆红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成尿胆原,其中一部分随血流经肾脏,被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尿胆原经氧化转为尿胆素后变成黄色,所以尿液为黄色。
  参考值:改良Ehrhich氏法:&1:20,常规检查:弱阳性
  临床意义:
  (1)溶血性黄疸(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尿胆原、尿胆红素为阳性。
  (2)肝细胞性黄疸:尿液中尿胆原变化不定,可以正常、轻中度增加、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多为阳性。
  (3)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11.尿蛋白(Pro):
  化验介绍: 人体肾小球滤膜有许多微小孔隙,它可以阻止血液中大分子量的蛋白滤过到尿液中,而小分子蛋白虽然可经肾小球滤过,但绝大多数可在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不含或仅含有微量蛋白。
  参考值: 0-150mg/24h(小时); 定性检查: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肾脏本身无病变,但因发热、剧烈运动、受寒、体位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增高,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定量不应超过500mg/24小时。诱因去除后,尿蛋白转为阴性(-)。
  (2)病理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持续阳性。急性肾炎时,蛋白常常(+)~(++),定量检查一般不超过3g/24小时。隐匿性肾炎,尿蛋白为(+-)~(+),定量检查常在200mg/24小时,一般不超过1.0g/24小时。肾盂肾炎病人尿蛋白多为(+)~(++),同时尿中白细胞较多。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数量不定,可波动在(+)~(++++)。肾病综合症尿蛋白可达(+++)~ (++++),尿蛋白定量&3.5g/24h(小时)。
  12.尿淀粉酶:
  化验介绍: 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成许多小分子的多糖、双糖或单糖(葡萄糖)。人体胰腺分泌胰淀粉酶帮助食物消化。正常情况下,可以有少量的淀粉酶吸收入血,并随尿排出。
  参考值: Winslow法:8-32U Somogyi法:8-300U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以及任何原因造成胰管阻塞,如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都可以使血、尿淀粉酶升高。胃溃疡穿孔、酒精中毒、流行性腮腺炎等,尿淀粉酶也可以一过性升高。
  (2)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重度烫伤时,尿淀粉酶降低。
  (3)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正常。
  13.尿钙:
  化验介绍: 肾脏是排泄钙的重要器官,钙经肾小球滤过后约99%被重新吸收,仅1%随尿液排出。钙为尿液中无机物成份之一。
  参考值: OCPC法:0.1-0.3g/24h(小时) [2.5-7.5mmol/24h(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钙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维生素D缺乏症、骨软化症、慢性肾功不全、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搐搦症时尿钙减少。
  14.尿肌酸(Ucre):
  化验介绍: 血液中的肌酸,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尿肌酸。
  参考值: M(男):0-40mg/24h尿(0-304&mol/24h尿) F(女):0-60mg/24h尿(0-456&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肌营养不良、皮肌炎、饥饿、发热、肝病、甲亢等尿肌酸可以增高。
  (2)降低:肾功能不全时尿肌酸降低,血肌酸升高。
  15.尿肌酐(Ucr):
  化验介绍: 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
  参考值: 0.7-1.5g/24h(小时),男比女稍多
  临床意义:
  (1)增多: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消耗性疾病时尿肌酐可以升高。
  (2)降低:肾功不全、白血病、老年人以及肌肉萎缩时可以降低。
  16.尿钾:
  化验介绍: 钾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钾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 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 1.0-4.0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使用排钾利尿药(如利尿酸钠、速尿、醋氮酰胺等)、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地松)、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原发性醛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等)、肾小球旁细胞增生(Bartter综合症)、急性肾功衰竭多尿期、肾小管酸中毒、Liddle综合症。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氏病)、慢性肾功衰竭、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上腺危象、双侧肾上腺切除。使用某些药物(如安体舒通、氨苯喋淀、开搏通等)。
  17.尿磷:
  化验介绍:磷通过肾脏排泄,为尿液中的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 钼蓝法:1.1-1.7g/24h(小时) [1.3-19mmol/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磷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慢性肾功不全时尿磷排出减少。
  18.尿氯化钠:
  化验介绍: 氯化物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一般以氯化钠计算。
  参考值: 电位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 600-900mg/24h(小时),(170-25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磷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慢性肾功不全时尿磷排出减少。
  19.尿钠:
  化验介绍: 肾脏是钠盐排泄的重要器官,钠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 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 3.0-6.0mg/dL[130-260mmol/24h(小时)尿] _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服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等。
  (2)降低:长期禁吃钠盐、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病人体内钠潴留,尿钠可以降低。
  20.尿潜血(BLD):
  化验介绍:正常血液中的少量血红蛋白,与触珠蛋白结合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滤过;当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在血中浓度增高,超过了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这部分没有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便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使尿色变为茶色或酱油色,称为血红蛋白尿。此时尿中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为阳性(+)反应。
  参考值: 还原酚酞法、试纸法、罗斯法:阴性
  临床意义: 蚕豆病、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毒蕈及化学药物中毒时尿潜血可出现阳性反应。
  21.尿妊娠试验(PGT):
  化验介绍: 孕妇尿液中含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加入抗HCG血清后,抗原抗体结合。 此后再加入HCG抗原,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参考值: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胶乳凝集仰制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怀孕后35-40天,妊娠试验出现阳性反应:60-7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可到98%;怀孕120天后转为阴性。 (2)完全性流产、死胎时,可由阳性转为阴性。不完全性流产,试验仍然可以呈阳性。 (3)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和睾丸畸胎瘤,常为强阳性反应,可做稀释试验鉴别。正常妊娠,稀释50倍后为阴性反应,而葡萄胎、绒癌,稀释200倍以上仍然为阳性。 (4)宫外孕时妊娠试验阳性率低,仅为6%左右。
  22.尿三杯试验:
  化验介绍: 此项检查用于粗略地判断血尿产生的部分。方法是让血尿的病人在一次排尿时,按前、中、后三个时间顺序把尿液分别留在三个杯子中,然后根据哪一个杯子出现血尿来判断出血部分。
  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1)三个杯子全为血尿,并且均匀一致,称为全程血尿,出血部位来自肾脏本身。
  (2)仅第一杯出现血尿,说明出血部位来自尿道。
  (3)仅最后一杯有血尿,考虑出血部位在膀胱。
  23.尿色:
  化验介绍: 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放置一定时间后可出现混浊。冬季气温低,尿液中磷酸盐沉淀后尿色可变成灰白色。
  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1)尿色混浊: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肾炎时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新鲜尿液可出现混浊。
  (2)茶色或酱油色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疟疾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可以使尿色出现上述改变,此时尿内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称为血红蛋白尿。
  (3)乳白色尿:血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破裂后淋巴液进入尿中,可使尿液变为乳白色,称乳糜尿。
  (4)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急、慢性肾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常可引起血尿。尿色为淡红色支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块。
  24.尿素氮(Uun):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尿素氮,是非蛋白氮物质中的一种,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它可以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即为尿素氮。
  参考值: 尿素酶靛酚法:10-15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人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如高热、甲亢、大面积烧伤、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尿素氮形成增加,尿液中排泄增多。
  (2)降低:肝脏病变时,体内尿素氮生成减少排泄降低,肾功能不全,尿素氮经肾小球滤过减少,尿液中浓度降低,此时血浓度升高。
  25.尿酸碱度(PH):
  化验介绍: 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受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吃水果、蔬菜过多时,尿液多为碱性反应; 吃肉食及蛋白质过多时,尿液多为酸性反应。
  参考值: 尿液pH值:4.5-8.0(平均为6.0)
  临床意义:
  (1)酸度增高:发热、糖尿病、酸中毒、痛风、白血病、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尿液大多为酸性反应。
  (2)碱度增高:严重呕吐、碱中毒、输血后、膀胱炎、服用碳酸氢钠等药物,尿液大多为碱性反应。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毒,可以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26.尿糖(Glu):
  化验介绍:人体血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70-100mg/dL)。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葡萄糖,一般化验检查不出来。但当血糖浓度增高(&160mg/dL)时,肾小管就不能把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 此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阳性。
  参考值: 酶法、试纸法、班氏法:尿糖定性阴性 班氏定法:100-900mg/24h(小时) 正常尿糖浓度&0.02%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过多吃入含糖高的食物后,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可以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3)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征等都可因白糖升高,尿糖呈阳性。
  (4)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时尿糖阳性,主要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回吸收功能减退所引起。慢性肾炎、肾孟肾炎、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可出现肾性糖尿。
  (5)假性糖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水杨酸、先锋霉素等,尿糖可以出现阳性反应,此时血糖不高,停药后尿糖转为阴性。
  27.尿酮体(Ket):
  化验介绍:人体内的脂肪酸在肝脏中代谢时,如果氧化不完全,可生成三种物质: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的总称就是酮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脂肪代谢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中酮体过多从尿中排出,称为酮尿。
  参考值: 亚硝酸铁氰化钠法、试纸法:阴性 正常人尿液丙酮含量:20-5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为强阳性反应。 (2)妊娠、子痫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进食、呕吐、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可为阳性至强阳性反应。
  28.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化验介绍: 纤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当泌尿系统有炎症时,泌尿道局部可以渗出少量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产生FDP随尿液排出。
  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阴性(尿液中无FDP)
  临床意义: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血液中FDP增高,尿中也可出现FDP。
  (2)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尿中出现FDP,如果尿FDP进行性升高,说明病变在进展,提示预后不好。
  (3)肾病综合征I型,尿FDP阴性;肾病综合征II型,尿 FDP阳性,可以做为参考。
  (4)肾脏肿瘤时,尿FDP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29.尿液渗量测定(OsP):
  化验介绍: 尿渗量是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量,它反映了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它不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只与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所以尿渗量更能切合实际的反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
  参考值: 晚饭后禁水8小时,清晨送尿检查,尿渗量成人为600-1000mosm/kgH2O。尿液渗量与血浆渗量/的比值为:2-4.5:1。
  临床意义:
  (1)禁水12小时后,尿/血浆渗量比值应大于3;禁水24小时后应大于1;肾浓缩功能障碍时,比值等于或小于1。正常人禁水12小时后,尿渗量应大于800 mosm/kgH2O,低于这个数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2)慢性肾孟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慢性肾炎病变累及到肾不管后,尿渗量可降低。
  30.尿卟啉(PRN):
  化验介绍: 卟啉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某些遗传基因体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卟啉在体内代谢生成尿卟啉和类烘卟啉,经尿液或粪体排出体外。当尿液中出现尿卟啉时,尿变为红色;也有可能是无色,但暴露于阳光下或酸化煮沸半小时后变为红色。
  参考值: 萤光测定法、醋酸沉淀法:阴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0-30&g/24h(小时), 尿卟啉&200&g
  临床意义: 阳性(升高):先天性血卟啉病、急性血卟啉病(发病期),迟发性皮肤型血卟啉病(发病期)。
  31.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计数:
  化验介绍: 患肾盂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细菌。通过中段尿细菌培养可以协助诊断,确定细菌种类,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以及观查疗效。在留取中段尿之前,应该充分清洗阴部、包皮及消毒尿道口。尿液内应无细菌生长。
  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1)尿液内杆菌含量&100000/ml,为真性菌尿,对泌尿系感染有诊断意义。&10000/ml为污染造成,无诊断意义。
  (2)某些球菌(如粪链球菌)在尿液中代谢繁殖慢,细菌计数 &1000/ml已有诊断意义。
  (3)原浆型(L型)细菌在一般培养下为阴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
  详情可登录学看化验单专题。→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健康咨询描述:
前几天去公司安排全体到医院体检,因为有事,我做完了就回来了,同事替我吧血常规化验单拿回来了,我不会看,问问医生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爱分享104号爱心医生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27次
&&&&&&血常规首先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值,如果都是正常的,说明血常规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上述几项有异常,再进一步看分类和具体的数值,分析可能是哪一种血液病。
参考价格:3.8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3.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本品具有提高免疫机能﹑增强体力﹑促进生长发育...
参考价格:¥180
具有提高免疫机能、增强体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骨...
参考价格:¥19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教你如何看血常规报告单
来源:搜狐母婴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常规报告,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0.20 ~0.40 (20%-40%)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9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责任编辑:陈磊)
关于亲子阅读,不仅要读书,还要带着孩子读自然…[]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化化验单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