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可以为贫困人北师大专硕不提供住宿宿

保障贫困地区女童的人身安全&青春期住宿女孩、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急需健康教育,性教育
保障贫困地区女童的人身安全
青春期住宿女孩、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急需健康教育,性教育
青春期女孩是指10-19岁期间的女孩,在这期间她们的生理、心理和人际关系都发生重要的改变。青春期女孩生理、心理的健康影响到她们将来在社会上的适应、工作机会、经济等,同时直接影响到她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994年联合国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人口和发展大会,提出青春期的儿童面临着以下的风险:
2. 通过性行为传染疾病,艾滋病、性病等;
3. 异性关系;
4.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被性侵犯;
5. 被强迫、引诱从事性工作;
6. 交友方面关系的处理。
这些风险是世界性的,在急速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青春期儿童面对的风险程度越来越加快。
我从1988年开始参与滋根基金会在中国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特别是支持女童上学,到现在已经26年了。滋根所支持的项目遍布中国贵州,云南、广西、河南、湖北、四川、河北和山西的一些最偏远的贫困乡村,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除了汉族,有苗族、侗族,回族、傈僳族、满族等等。多年来,我和长期扎根农村的滋根工作人员跋山涉水,拜访了很多学校和村寨的学生、家长与老师。了解到许多女孩到了小学五六年级以及初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社会、人际关系,都起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是她们极度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她们在这重要的成长阶段,经历着许多困难和风险。
缺乏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意识,造成青春期女童感觉迷惑、恐惧、自卑
女孩在10岁到12岁进入初青春期,身体开始变化,月经开始。我所访问的许多女孩,大多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也没有人给予指导。
2013年滋根开始“青春期女童健康教育,性教育培训计划”,在计划开始前,做了大量的事先调研工作。
青春期女孩在月经开始时,由于没有相关的知识,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以至感到羞耻、恐惧和自卑。在云南调查的几个女孩写的信:
“我发现了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以后,我不明白为什么,甚至都不敢出门,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云南山区女童A,2014)
“我们女生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如:乳房发育、月经来临……以前在胸部发生变化时我们总觉得很害羞,都不敢直起来走路,甚至还会用纱布把胸部裹得紧紧的,害怕被男生看见了而笑话我们。然后到月经第一次来时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觉得很是烦恼。”(云南女童B,2014)
家长,老师们对于“性”的主题,多是避而不谈,有的甚至对“性”感到羞耻、避讳,有意识的不去面对。孩子找不到帮助,更感觉迷惑、自卑、恐惧。
早婚、早恋、早怀孕,使一些未成年女孩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多年访问滋根支持项目的村寨,青春期儿童吸毒,由于性行为而传染到性病的还很少,但在一些民族地区,早婚、早恋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贵州和云南调查女童不上学的原因,除了经济,和学校距离、课程设置、早婚、早恋也是导因。有的女孩子十四五岁就开始谈恋爱,初中没有毕业就缀学,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现在读书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多为十五六岁就结了婚,十七八就生了孩子(在云南农村一个完小遇到一对四年级12岁的双胞胎姐妹她们的外婆才43岁,问一些六年级的男生女生,他们几乎每个人身边都能从自己身边举出来一两个十四五、十五六就结婚的例子,有的甚至还是自己的同学或校友,另一个五年级的女孩母亲是才30岁……),自己还是娃娃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带娃娃,照顾家庭的知识、技能比较缺乏,对家庭也没有足够的责任感。据中心校和老师描述,去年当地民政局统计,登记结婚的有120对,登记离婚的就有60对。(张焕,2013)
早婚、早恋、早怀孕,以致初中没有毕业就退学,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也阻碍了她们以后继续学习到新的技能,适应生活能力的机会。不到成年就有孩子,不善于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也不会带孩子,影响了她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过早的恋爱、结婚,也造成高的离婚。
缺乏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大遭遇性侵犯的风险
在访问贵州以及山西农村学校,当地某人向我反映,某女孩住校时受到老师的性侵犯,但当我问到任何细节时,对方不愿意多說。向我反映信息的人曾经想到省城里去告,但是不知道如何进行。
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们
,对于女孩在学校可能会受到性侵犯,多认为不可能。一位老师说“绝对没有可能,我们都是尊师重道”;问到家长也说,“我们孩子在学校里边,很安全”。
吴治平,2009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留守女童被人强奸造成怀孕等严重后果的案件屡见不鲜,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留守女孩在受到性侵害后没有及时向家长或社会求助,主要是家人担心一旦张扬出去,将会给女儿名声及家人带来耻辱和巨大的压力,大多数受害者家庭大都采取“私了”,还有的由于受害人年龄小,案件一般都是事隔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发现,有关证据灭失,给案件侦破审理带来极大困难,罪犯不容易受到应有的惩罚(吴治平,2009)
85%以上的儿童性侵犯发生在邻居、学校、朋友、亲戚、甚至是父母等熟人当中,性骚扰主要是认识的人,并不只是陌生人,不容易去证明。父母们通常认为陌生人对孩子的威胁最大,实际上大多数侵犯者都认识受害者。这些人一般看上去不像坏人,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受欢迎的老师,也有可能是我们熟悉的人。(&法制日报,)
从2013年以来,性侵儿童恶性案件的连续多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焦虑。而如何从源头预防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中国青年报,2014)
女孩受到性骚扰对终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女儿被拐卖,许多农村母亲的担心
1988年,在贵州的苗族地区访问,了解到一些偏远村寨,适龄女童入学率只有27%,小学一、二年级有一两个女学生,到了高年级,一个女孩都没有。
针对女童不上学的原因,我和贵州社科院的张晓等在雷山县最贫困的10个村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当时女童不上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免费教育,上学的费用太高,其次是学校离家距离太远,课程跟生活不结合,缺乏女老师,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等,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女童入学率低的共同原因。
好几个家长表示,送女孩上学一个强烈的原因是女孩上学能认字,能写信,被拐卖了能写信回家。女孩子到县城卖她们种的农作物,会算账才不会被骗,分得清男厕所和女厕所。但是母亲们最担心的,还是女儿会被拐卖。
在90年代,滋根支持的两个女学生,早上出门采茶,就再也没有回来。滋根的工作人员曾经到派出所报警,当地警察建议到省城报警,到省城报警他们说要到原地,后来,到北京报警。过了半年,北京的警察通知,人已找到了,一个女孩子已经结婚有了孩子,无颜回家了。
2008年,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一些离校大龄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
在我多年的访问中,不时地会听到女孩子被拐卖,报纸也时有报道,但是到底女孩和妇女被拐卖的现象有多普遍、什么原因、怎么防止急需要深入的调查。
偏远贫困农村的学校普片缺少女教师,老师年龄偏高
在我访问的许多偏远农村学校,大多数是男老师,女老师很少,老师们常常反映“女孩子到了高年级月经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敢说”。一个男老师说,“我一个学生在教室埋着头哭,问她怎么会回事,她始终摇头不肯说话,经过再三地追问,这个女孩才说‘下面在流血’。我作为一个男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开口,心理很着急”(贵州贫困农村小学教师A,2013)。在我访问中很多女孩子更是对我说,“杨老师,你可不可以帮我们请一些女老师,我有好多好多心里的事,我不知道能够跟谁去说,经常觉得害怕和担心。”
在访问云南B县两乡8个完全小学中也了解到,男老师普遍多于女老师,虽然这些年新招聘了一些年轻女老师,但是男老师的数量仍然是女老师数量的1.45倍。
表1:云南B县两乡教师性别分布情况
男女老师比例
滋根“青春期女童健康教育,性教育培训计划”(杨贵平、张焕, 2013)
这些乡村完小普遍师资比较缺乏,年纪大的老师退休后,年轻老师上不来,这几年县里开始公开招聘一些新老师。学校3和学校5都在2013年都新招到了3名以上的新老师。以学校5为例,全校12位老师(男5,女7),其中2013年新招到的年轻老师有6位,女老师就占了5位,她们平均年龄只有24岁。
“目前大多数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偏高,中学基本在35岁到40岁之间,有的小学甚至是50岁左右。老师年龄结构老化,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就越多,越不容易开展女童健康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张焕,2013)。
缺少合适的教材,老师不会教,教育部门和学校也不重视
2013年9月,滋根调研人员张焕、海燕在河北A县的调查发现,“近两年本地有统一发的北京某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小学1-6年级都有,但是学校没有专门的课时,老师也不会讲。学生们会挑自己感兴趣的看一下,大多学生都不看,有的直接拿回家当废纸卖掉或者烧火。而且书的内容跟儿童健康教育关系不大,主要是应考策略、心理焦虑调试、好好学习之类,与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相关的只是一笔带过,提到几句并不详细,实用性也不是很强……在小学阶段实施的正式的性教育、健康教育几乎没有”。
2013年10月,张焕在云南B县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今年起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心理健康教育》很薄的册子,第一节就是迎接青春……这是一本还算适用的书,也涉及到了青春期的内容……甚至提到了‘性的变化’,只是通过问学生和与学生分享发现老师不会在正式的课上讲这本册子,平时也不会提,有的学生会自己翻着捡有用的看看,还有很多学生的书还是新的。学生们是有这方面的需要的,没有人引导有教材也是一种浪费。”
2013年,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在贵州、云南、北京、广东、湖北、江苏、山东等省市城乡地区的15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受访的114名小学教师中,45.13%从没有对学生开展过性教育,开展过一次的占17.70%,两次的占13.27%,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3.89%。女童保护项目对235名小学男生、219名小学女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17.58%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60.88%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21.54%的孩子选择“似懂非懂(知道一点点)”。这些受访对象是“省市城乡地区“,在偏远农村,没有开展性教育的比例,会高很多。
2009年,吴治平农村留守女孩性安全教育调查,“从我们走访的几所农村中小学校看,由于条件限制,都没有单独开设青春期教育的课,发给学生们一本《健康教育》读本,学校对读不读也没有做硬性规定,而留守女孩的父母、爷爷奶奶、外祖父母或其他临时监护人都认为女孩的安全有学校管,学校则认为有家长监护,结果两头都没有管,留守女孩的青春期性安全教育几乎趋近于零,甚至成为一个盲区。”
2013年,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编发手册等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但农村学校并不见开设性教育的课程。“意见”到目前也只是停留在“意见”而已。
母亲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和意识,很少和孩子讲健康知识和性知识。
推广青少年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然后是学校和社区。
在偏远贫困地区,家长和女童沟通会更少。我访问时一些五六年及的女童对我说,“下体流血,非常害怕,不敢和母亲说,最后和姐姐说”。我也访问过很多母亲,有没有和女儿谈到月经,交男女朋友等的问题,她们非常害羞,不知道怎么回答。让我了解到在我们支持的很多农村的妇女,总是觉得性是一个非常肮脏的、羞耻的、罪恶的,而不能去谈的。
“孩子到达青春期,家长不给女孩讲青春期知识,也不会讲,因为他们很多也是在没有得到足够的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的情况下过来的……还有一些家长连月经怎么处理都不讲”(张焕,2013)。
2013年下半年,全国妇联“女童保护项目”在8个省市访问的902名小学生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仅占35.92%,回答“没有”的,达64.08%。56.49%的家长从未向孩子讲过预防性侵害的知识。要注意些是“省市”的学生,而在偏远贫困地区,家长对孩子健康,性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对这些人群的现状和需求是被忽略的。
2013年,张焕和张海燕在河北农村学校调查发现,“家庭中父母对女孩从来不谈生理和性的变化,并且非常避讳,觉得是非常羞耻,很多的父母本身就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再加上现在留守儿童很多都是祖父母、亲戚朋友作为监护人照顾,更是缺少这方面的关心”。在访问一个母亲时,“她嘴上频繁地在说‘社会忒乱’、‘风气不好’,至少每说两句话就会有一句是感叹社会的。当问及‘那社会这么乱,风气这么不好,你的女儿有没有受到影响?’,这位母亲低声说‘她不是在学校里边嘛’。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对老师绝对的信任。”
众中之众的高风险群体--贫困农村住宿制学校的女童、留守儿童及城市农民工流动女童。
青春期的女童面临着各种风险,在中国重中之重的群体是:
在贫困地区住校的女童
贫困农村的留守儿童
城市农民工的流动儿童
她们是最被忽略的高风险群体。
住宿女童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撤点并校以后,很多孩子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中心校,他们必须住校。有的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住校,有的地方甚至学前班就开始住校,孩子离开家长途跋涉的到学校住宿,路途就不安全。我在云南和贵州访问的一些学校,小孩子幼儿园就开始住校,孩子小,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被子和衣服都是不干净的,直接影响他们的卫生和健康。许多学校住宿条件非常差,对孩子的安全措施严重欠缺。我访问的一些学校,女生寝室隔壁就是男孩生宿舍,住宿的玻璃常常是破的,门也关不紧,厕所离住宿的地方很远,晚上上厕所,要走在漆黑的田埂,一些厕所的门也是破的,极不安全。许多住宿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管理,管理住宿生成了学校任课老师的责任。很多农村学校男老师为多,他们也必须承担女生住宿的管理。一些住校女学生向我反映,在男老师进她们宿舍时,她们常常感到不自在、害羞、害怕,有困难,不知道怎么开口。
表2:云南B县8所学校住校生年龄分布情况
住校生人数及其年龄分布统计
各年龄学生人数
某年龄住校生占住校生总数的比例
年龄(岁)
住校生总数
住校生比例
住校生年龄分布图
年龄(岁)
滋根“青春期女童健康教育,性教育培训调研计划”(杨贵平,张焕,2013)
注:住校学生指的是除了周末,其他时间住宿在学校的学生
以上8所完小,平均90.71%的学生住校,有两个完小达到了百分百住校,从学前班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全部住校。其中5岁和6岁的孩子占了12.74%,5-9岁的住校生占52.48%,10-18岁的住校生占到47.52%。大量没有成年的孩子住校,而住宿的地方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老师们又要教课又要带孩子,有的孩子到了晚上上厕所都不敢,常常尿床;生了病,家长也不在,学校附近也没有医院(有医院或诊所一般也不敢轻易接受病人),学校里也没有医生,有的老师要骑着摩托车把孩子带到很远的地方去看病。孩子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更妄论被性侵犯的风险。像这样的责任应该是谁来承担?
2013年,张焕在云南B县的调查报道“尤其在撤点并校以后,学生年纪很小,有的幼儿班就开始住校,每周回家两天,来回路上就要走一天,家庭的关照从时间上减少。加之代沟和文化程度的关系,很多父母跟孩子的沟通只限于考试了多少分多少名,钱够不够花,来自心理的照顾和关爱在减少。”
“大多数农村学校撤并后形成的寄宿制学校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师资紧缺问题,孩子们又都住在了学校,必须要有人去管理,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都是采取轮流值日,所有的老师都要参与学生的安全和生活管理,因此男老师检查女生宿舍,女老师检查男生宿舍的情况比较普遍,B县尤为突出。面对男老师检查宿舍、就寝情况,女孩子心里惊慌恐惧也不敢说。有的时候正换衣服就有人推门进来检查,女孩们就赶快拉点东西遮上自己的身体,或者躲进被窝,她们表示不仅是男老师来检查,即使是女老师这样做她们也一样觉得害羞和惊慌”(张焕,2013)
在该县某乡完小,“一名女老师說,附近村子初中辍学的几名男生曾经半夜跑进一楼女生宿舍摸女孩子的身体,后来学校统一把女生搬到了二楼。再加上该乡地处山区,很多学生离家较远,有的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顶着太阳离开学校,顶着月亮回到家”。回家的路上也潜在很多不安全因素,除了个别年纪较小的孩子有家长接送,大多学生都是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回家。虽然是大大小小几个学生一起结伴回家,崎岖的山路上飞石、恶劣天气、野狗、陌生人搭讪等还是会不期而至,这些都是他们不擅长处理的“。(张焕,2013)
2013年,张焕、海燕在河北A县的调查发现,“某小学窗户外边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学生们年纪小也比较调皮,会有安全隐患,有的学校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严禁开窗。
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更是遇到性侵犯的高风险群体。
农村有很多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方面得不到足够照顾,对女孩子身体、人身、性的保护没有意识,使得女孩子受到性骚扰的可能性越大。
留守儿童在生理、心理起变化的时候,祖父母更是缺乏儿童健康,性教育的知识。老师虽然觉得健康教育重要,但是在性教育方面几乎没有意识,女孩子在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更是没有。访问老师和村里的领导人,本村女童有没有会受到性骚扰的可能,他们都说不可能、绝对没有。2013年的5月20日中国媒体就爆出了8起校园性侵案,此次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但这仅仅是被曝光出来的,然而事实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件是被各种力量深深隐藏着的。
2008年,全国妇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父母外出导致对孩子的监管弱化,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
——寄宿制教育需加强和规范。目前寄宿制学校在一些地方还不能满足农村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的需求。部分已建立的寄宿学校由于管理薄弱,资源有限,监护范围、监护现状也达不到要求。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面临困难。以公办中小学和流入地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全面落实。部分流动儿童难以适应城市教育。
——大龄留守女童的性侵害问题值得关注。近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而家庭、学校及社区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
青春期女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影响将来在社会上人的关系和地位,并且直接影响她们的孩子。
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青春期女孩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必须有学校,家长,社区全方位的参与。
1994年联合国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人口和发展大会,提出青春期儿童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服务被长期忽略,社会有责任为他她们提供生殖健康,有关性行为,性活动的知识和意识,使他们能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避免早怀孕,以及通过性行为传染性疾病(HIV,艾滋病)。男孩子应该尊重女孩子的自主性,以及共同对性的行为负责任。
在中国,千千万万贫困农村青春期女孩是最被忽略的风险群体,
她们的人身安全,特别是性安全长期被忽略。为她们提供基本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是必要的和紧急的。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态度和行动措施:
1. 女童,家长,老师,社区 广泛的参与;
2. 以预防为主导 ,发展对不同相关群体有针对性的教材,和培训课程;
3. 培养专业知识的培训者;
建立综合性的机制,通过学校教育,成人教育/非正式教育,以及乡村的卫生机构,全面的介入,为这些未成年、青春期的女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5.要有系统的深入的调研和试点,了解现状,总结试点正反经验,政策传导;
6. 要对当地文化敏感和尊重。
促进贫困地区女童,青春期女孩的基本健康,生殖健康性的知识,意识,态度,技能和行动刻不容缓,愿大家共免之。
杨贵平 张焕,张海燕 调研助理
1、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出去打工6个月以上的
2、流动儿童
由于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其结果是: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这一群体称为“流动儿童”
3、住校学生
与“走读生”相比较。指的是除了周末,其他时间住宿在学校提供的宿舍、在校期间衣食住行基本要依靠自己来解决的学生。
参考资料:
[1] 联合国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年人口与发展开罗文件》即《关于国际人口与发展行动纲领》
[2] 杨贵平,在中国26年的观察和走访
[3] 张焕、张海燕,2013年9月河北A县调研报告
[4] 张焕,月云南B县调研报告
[5] 三位女童,2014年2月写给滋根的信
[6] 吴治平,农村留守女孩性安全教育调查 ( 06:30:55)
.cn/s/blog_4bches.html
[7] 性教育,儿童性侵犯,儿童人际全与教育
/s2009/xingjiaoyubaobao/
[8]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防性侵教育尚止步不前,记者庄庆鸿,《中国青年报》( 日06 版)
[9] 85%儿童性侵犯发生熟人中 家长应关注孩子变化
/2765069.shtml
[10] 教育部 公安部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8号,http://www./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57630.htm
全国妇联发《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新闻网,/xwzx/gnjy/zhbd/t094.htm
[12] 流动儿童,/link?url
中国 滋根:1988
到2014,26年在中国贫困农村支持女童的经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老人为贫困高考生免费提供食宿&自己打地铺
&&&&来源:&&&&
原标题:老人为贫困高考生免费提供食宿 自己打地铺  “希望能尽我所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全力赴考,没有后顾之忧。”距离2015年高考越来越近,家住宜宾市翠屏区锦华小区77岁的王应贤老人今日表示,愿意将家中的4张床提供给乡镇来城区参加高考的贫困学生,免费提供食宿,让他们安心备考。   家里打扫干净 等待学生前来入住   今日,记者和王大爷取得联系,并前往其家中探访。当记者见到王应贤老人时,发现王老衣着朴素,身上穿的白色衬衫因为洗过多次已经发黄。王老脸上一直保持笑容,让人感觉很亲切。“这两天,我一有空就收拾房间卫生,把家里打扫干净点,考生住起来要舒服点。”   在王老家里,记者看到,家中所有的4张床都已经收拾得整整齐齐。每个房间内都有电视、书桌和独立的卫生间。“孩子们复习累了,还可以看看电视。我家离高考考点宜宾三中比较近,坐公交车也很方便。而且这里很安静,有利于考生复习。”   家里的四张床全都让给了考生,王老打算自己在客厅打地铺,让老伴到女儿家去住。除了住宿之外,王应贤还为考生提供三餐。   王应贤告诉记者,需要的考生可以通过电话()和他联系。“6月5日考生可以入住到家里备考,高考考完后还能多住两天。好好放松一下,顺便在宜宾玩一玩,看看朋友。”   热心公益 曾资助4名农村学生上大学   王应贤老人今年77岁,出生于宜宾屏山县的农村,大学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师的工作。如今,王老每个月领着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并还在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工程部工作。   王老曾经是小区的义务管理员,为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他自己花钱休整了草地等,还发动小区居民成立了“学雷锋小组”,一起做好事。   2006年开始,王老陆续资助了4名农村贫困学生上大学,给每个人每月寄300块钱的生活费,一直到大学毕业。“现在他们都毕业了,时常还会打电话问候我,让我感觉很开心,觉得做的这些都很值得。”   王老说他的人生有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找其乐。“我喜欢帮助别人,做好事让我自己内心感到快乐。”对王老的举动,家里人都很支持。“孩子们都知道我喜欢做好事,他们没什么意见。”(记者 李春雨 实习记者 宁俭利 赵典)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安徽一高校部分新生住宿困难 183人住5个大教室
原标题:校方:近两百名新生住在教室一间30人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近日,一则“马鞍山最牛宿舍诞生,一个房间超70人”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多名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在网上晒自己的“新宿舍”,并称由于学校今年招生过多,导致宿舍紧张,百名新生被安排在教室里居住,报到这天自己动手搭建临时搭床。还有人称,“学校强迫本地学生退铺,并且让大三同学搬到蒙牛公司的职工宿舍,部分新生还被安排到培正学校入住”。今天,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应称,学校确实存在部分新生住宿困难的问题,现有183名新生,分住在学校教学楼5个大教室,暂时无法安排到原来的宿舍区入住。但每个教室居住人数为30人左右,并非网帖所说的70多人。据该负责人介绍,按照往年的住宿情况,学校的宿舍是足够居住的。一是会有部分大三学生去外地实习,二是临近毕业的本地学生会选择不住在宿舍,两种情况都会产生大量的空铺。但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大三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实习的人数增多,同时,部分正在准备专科升本科考试的学生,也选择留在学校复习。因此,空出的铺位减少,造成了今年住宿的紧张。对于“强迫本地学生退铺”,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存在此情况,并称学校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动员本地同学退铺,但并无强迫之说。另外,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由于食品加工专业的大三学生正在蒙牛工厂实习,蒙牛公司也可以提供条件良好的宿舍,所以该专业的大三学生被安排到蒙牛的职工宿舍入住。据悉,针对今年宿舍不足的情况,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原本已作出预案,准备安排部分新生到马鞍山培正学校入住。但在报到当天,培正学校单方面撕毁合同,因此造成此次新生入住的困难。负责人表示,培正学校拒绝学生入住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面对新生目前住宿困难的情况,学校相关负责人称,校方已制定出“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在9月11日以前,最大程度优化临时住宿区条件,将5个大教室,分隔、改建成20间小宿舍,使每间入住学生少于10人。同时,增设饮水机、洗浴室、洗衣机等设施,并配备24小时保安、宿管,每天安排两名科级以上干部轮流值班,保证学生安全。第二步是待本地走读学生的宿舍陆续空出后,安排一批学生入住。第三步是兴建宿舍楼,并在下学期开学前建成。该负责人还表示,学校将对住在临时宿舍区的同学,免收住宿、水电、网络等相关费用。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李林
责任编辑:NN138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航中转航班提供住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