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正在利用Annagnps模型,想请问一下对土壤侵蚀最大的是性K值采用国际制单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进展土壤侵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三峡库区秭归县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三峡库区秭归县生态服务价值
摘 要:利用三峡库区秭归县统计和调查资料,并基于AnnAGNPS模型获取秭归县、年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等数据,客观计量秭归县年际生态服务物质量,进而估算各年际生态服务价
【题 名】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三峡库区秭归县生态服务价值
【作 者】田耀武 黄志霖 肖文发
【机 构】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河南洛阳4710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 第12期 页 共5页
【关键词】AnnAGNPS模型 生态服务价值 秭归县
【文 摘】利用三峡库区秭归县统计和调查资料,并基于AnnAGNPS模型获取秭归县、年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等数据,客观计量秭归县年际生态服务物质量,进而估算各年际生态服务价值量.结果表明,年,秭归县生态服务物质量均发生r变化.2000年径流、泥沙、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年输出量最高,分别为473mm、68.6t/km2、133kg/km2、33kg/km2和684kg/km2,而2007年上述指标最低,分别为419mm、40.6t/km2、112kg/km2、20kg/km2和445kg/km2,分别下降了12.8%、68.9%、18.7%、65.4%和53.5%;年秭归县生态服务价值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最低,为45.1亿元,2007年最高,为54.2亿元,增加了20.1%.利用调查统计和模型输出的方法进行生态服务价值量的计量较为客观准确,避免了一些计算上的不确定性,但该方法所需数据量庞大,可能会限定其他地区的应用.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AnnAGNPS模型,生态服务价值,秭归县
上一篇:暂无AnnAGNPS模型土壤气象数据库建立方法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09期
AnnAGNPS模型土壤气象数据库建立方法研究
【摘要】:针对AnnAGNPS模型在国内推广应用中因相关数据缺失,数据库建立困难的现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为研究示范区,探讨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如何建立AnnAGNPS模型中土壤和气象这2类重要数据库,重点研究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露点温度、太阳辐射、土壤质地转换、水文土壤组划分、土壤侵蚀因子K等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以期为An-nAGNPS模型数据库的建立研究提供借鉴,并为模型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830【正文快照】:
许多研究已证实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测难度大,无法准确追踪污染物产生过程和负荷大小,基于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研究手段。随着3S技术的发展,SWAT、AnnAGNPS等与GIS相结合的大型连续分布式参数模型相继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惠阳,张晓华,陈珠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贾宁凤;李旭霖;陈焕伟;段建南;李保国;郭青霞;;[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马建;鲁彩艳;赵倩;陈欣;史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王飞儿,吕唤春,陈英旭,王栋;[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左大康,王懿贤,陈建绥;[J];气象学报;1963年01期
陆亚秋;刘庄;李杨;张永春;赵军;;[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2期
刘建立,徐绍辉,刘慧;[J];水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王欢;韩霜;邓红兵;肖寒;吴钢;;[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崔玉洁;刘德富;宋林旭;肖尚斌;陈玲;;[J];水文;2011年06期
刘梅梅;马启敏;;[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桂红;[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俊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高银超;[D];西南大学;2011年
王文韬;[D];吉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红霞;戴天兴;崔保龙;吴小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赵征宇;蔡葵;赵明;;[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李祥云;宋朝玉;王瑞英;王圣健;高峻岭;朱丕生;;[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赵明;王文娇;蔡葵;赵征宇;于秋华;;[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张英鹏;李彦;张玉凤;董亮;孙明;;[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黄艳;蔡敏;;[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刘克锋;王红利;邹荣松;石爱平;戴智勇;;[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宋照亮;单胜道;康凯;陈蓉;;[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浩;马万里;吴永胜;吕桂芬;卢萍;;[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余云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瑞利;[D];南开大学;2010年
谯华;[D];浙江大学;2011年
赵科理;[D];浙江大学;2010年
鲁洪娟;[D];浙江大学;2010年
沈晔娜;[D];浙江大学;2010年
郑顺安;[D];浙江大学;2010年
于明革;[D];浙江大学;2010年
曾和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静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莹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雪;[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闫鸿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夏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通乐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任立研;[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马永力;[D];郑州大学;2010年
张庆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颜晓;[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晓雯;李薇;陈庆伟;;[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陈利群;刘昌明;郝芳华;刘九玉;戴东;;[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陈军锋,陈秀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王淑莹,代晋国,李利生,顾华,彭永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牛志明,解明曙,孙阁,Steven G.;[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袁艺,史培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张兴昌,邵明安;[J];草地学报;2000年03期
卓慕宁,吴志峰,王继增,万洪富;[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1期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刘存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唐涛,渠晓东,蔡庆华,刘建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亮;[D];浙江大学;2001年
郭新波;[D];浙江大学;2001年
吕唤春;[D];浙江大学;2002年
张玉珍;[D];厦门大学;2003年
余炜敏;[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贾宁凤;[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高龙华;[D];河海大学;2006年
李海杰;[D];吉林大学;2007年
邹桂红;[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花利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枝茂;[D];浙江大学;2002年
朱松;[D];浙江大学;2004年
王晓辉;[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鲍锦磊;[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邵妍;[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王静;[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陈伟韦;[D];吉林大学;2007年
赵军海;[D];吉林大学;2007年
时秋月;[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王文韬;[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飞儿,吕唤春,陈英旭,王栋;[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朱俊林,郑泽厚,金涛,王宏志,石田,罗泽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4期
王瑞梅;杨伟光;布克巴依尔;郭鸿鹏;;[J];农机化研究;2011年07期
张艺;许文年;方艳芬;张丽萍;郑贵宇;黄应平;;[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李凤清;叶麟;刘瑞秋;曹明;蔡庆华;;[J];生态科学;2007年03期
朱联东;李兆华;陈红兵;熊欣;王钪;黄道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年03期
李家科;李怀恩;李亚娇;胥彦玲;;[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6期
李家科;李怀恩;李亚娇;;[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田耀武;黄志霖;肖文发;;[J];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惠阳,张晓华,陈珠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丽丽;闫峰;李春强;姚树然;安冬;;[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周立佳;刘永禄;;[A];中国航海学会2001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周立佳;刘永禄;;[A];2001航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集[C];2001年
吴文玉;杨太明;何彬方;;[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占睿;;[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李占睿;;[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傅克俭;刘江;胡恒;;[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高华云;;[A];数据库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王文春;张冬峰;董彦芳;杨伟;胡文利;王书治;;[A];数据库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姚燕;李湘;郭萍;郑波;;[A];2011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技年会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气象中心
应显勋;[N];中国气象报;2000年
吴平;[N];中国化工报;2009年
宜环轩 记者
王丽清;[N];三峡日报;2009年
本报通讯员 于红伟
王红 何莹;[N];中国民航报;2009年
汪志祥;张红平;[N];中国气象报;2003年
李飞 通讯员
谭光辉;[N];中国环境报;2011年
谢耕发;[N];科技日报;2001年
陈述彭;[N];人民日报;2003年
黑龙江省气象局局长
陈立亭;[N];中国气象报;2001年
张毅;[N];中国气象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婷婷;[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贾宁凤;[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盛前丽;[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李海杰;[D];吉林大学;2007年
邹桂红;[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孙长安;[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李俊;[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大波;[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刘莹;[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陈伟韦;[D];吉林大学;2007年
时秋月;[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王文韬;[D];吉林大学;2008年
布克巴依尔;[D];吉林大学;2009年
刘梅梅;[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佟文会;[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郭树宏;[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牟艳彬;[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岔口小流域AnnAGNPS模型验证和坡改梯生态效益分析--《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岔口小流域AnnAGNPS模型验证和坡改梯生态效益分析
【摘要】:岔口小流域是农业区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流域内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措施来治理水土及营养物质流失:比如说退耕还林工程,淤地坝工程,坡改梯工程。这些工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的产生,但从流域出口处的监测数据来看,仍有一定数量的泥沙及营养物质的流失。如何确定及定量研究在建设有淤地坝地区的潜在污染源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下一步迫切任务。坡改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流域治理措施,通过模型分析其作用的大小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为例建立了AnnAGNPS模型基础信息数据库;评价AnnAGNPS模型在大量建有淤地坝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识别面源污染关键源区;分析流域坡改梯工程对场次降雨的总径流、泥沙、氮和磷负荷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深入分析流域内气象、地形、土壤、土地利用、作物和非作物管理数据等相关参数,建立了具有一定精度的适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中等流域尺度的AnnAGNPS模型数据库。
(2)根据流域内实测的2013年7月份的5场暴雨数据确定的径流量、输沙量、氮磷负荷量进行模拟估算,结果表明模型对径流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好的接近,径流模拟偏差为-21.46%-2.26%,确定性系数R2为0.9922,模拟结果可以接受。模型对建有淤地坝的岔口小流域的泥沙模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拟偏差最好的为24.62%,最大达到-98.29%。氮磷的模拟精度受径流及泥沙的影响,也表现出不确定性。模型虽对泥沙、氮和磷模拟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能较好的预测产生趋势,及较好的模拟径流,表明AnnAGNPS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从空间分布上看,非点源污染负荷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土地利用方式、操作管理的不同,土壤类型的不同使得流域内不同均质单元内的污染负荷差别较大。从单位面积上泥沙流失量的概率分布图上看,受人为干扰的坡耕地,沟坝地,沟川地及果园的泥沙流失大于人为干扰较少的荒草地和林地,其中泥沙流失最为严重的是坡耕地。流域氮的流失来源主要有两个:施肥和土壤氮库,而磷流失主要来源是土壤磷库。氮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大多位于主沟道两旁,流失分布与水流失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单位面积年平均磷流失最多的为种植大豆的坡耕地。
(4)随着进行坡改梯的坡耕地的坡度从大到小变化,其场次降雨的总径流量、泥沙量及氮磷负荷量不断降低,且对于降雨量较大的场次降雨影响较大。15°-20°的坡耕地在转变为梯田时单位面积上的径流量减少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坡度的降低对径流的减少呈现减小趋势。对单位面积上泥沙流失量的影响随着坡度降低而减少。氮和磷负荷的减少程度在20°的坡改梯降幅最为明显,在15°-20°坡地转变为梯田时其单位面积氮磷减少量出现转折点,减少程度迅速降低与之后不同坡度的坡改梯对单位面积的氮磷产出量影响相差不大,趋于稳定。从单位面积年平均降雨径流汇集量的图上分析来看,坡改梯对于流水最严重的区域几乎没有影响,因为这些区域并不是坡耕地。泥沙和磷的变化趋势相似,坡改梯使得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块迅速减少,且变化趋势为从流失最严重的等级直接转变成流失最小的等级。坡改梯同样改变了氮流失最大的部分地块,也改变了流失较多的其他流失等级较严重的坡耕地,但其变化趋势是从侵蚀较高的等级降到低一级的侵蚀等级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S157【目录】:
摘要7-91 绪论9-15 1.1 选题依据9-10
1.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
1.1.2 项目支持9-10 1.2 研究综述10-14
1.2.1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10-11
1.2.2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11-14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4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14-15
1.4.1 研究方法14
1.4.2 本文技术路线14-152 模型简介15-16 2.1 AnnAGNPS模型概述15-163 研究区概况16-18 3.1 自然情况16-17
3.1.1 地质地貌16
3.1.2 气象水文16
3.1.3 土壤与植被16-17 3.2 社会经济情况17-18
3.2.1 行政区划及人口情况17
3.2.2 经济现状17
3.2.3 土地利用状况17-184 模型数据库建库18-24 4.1 气象数据库18-19 4.2 地形特征数据库19-20 4.3 土壤数据库20-21 4.4 土地利用特征数据库21-245 模型适宜性评价及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24-41 5.1 模型适宜性评价24-32
5.1.1 模型参数率定24-25
5.1.2 结果与分析25-32 5.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32-41
5.2.1 水流失风险及风险源分析32-34
5.2.2 泥沙流失风险及风险源分析34-38
5.2.3 营养物质流失风险及风险源分析38-416 坡改梯生态效益分析41-50 6.1 坡改梯实验设计41 6.2 坡改梯生态效益分析41-50
6.2.1 保水效益41-44
6.2.2 减沙效益44-46
6.2.3 氮负荷减少效益46-48
6.2.4 磷负荷减少效益48-507 结论与讨论50-52 7.1 结论50-51 7.2 创新点51 7.3 展望51-52参考文献52-55Abstract55-57致谢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雷权;梁引库;傅明星;;[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董文涛;程先富;;[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鲍全盛,王华东;[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高超,朱继业,朱建国,宝川靖和,周娟娟,王登峰,王腊春,窦贻俭;[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范丽丽;沈珍瑶;刘瑞民;;[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0期
高超,张桃林;[J];湖泊科学;1999年04期
聂小飞;李恒鹏;李新艳;;[J];湖泊科学;2012年01期
刘陶茂;王克勤;;[J];硅谷;2008年11期
汤爱萍;万金保;李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连彦峰;刘树庆;;[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建国;郭红岩;王晓蓉;;[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玉珍;[D];厦门大学;2003年
彭重华;[D];中南林学院;2005年
冯孝杰;[D];西南大学;2005年
常禹;[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王为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2年
曹林奎;[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邱卫国;[D];河海大学;2007年
纪雄辉;[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陈庆锋;[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李如忠;[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明庆;[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张亚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邓琴;[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朱琼芳;[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范黄非(PHAM HOANG PHI);[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王延青;[D];重庆大学;2011年
张祥云;[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杨囡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陈克亮;[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施加春;[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利顶,傅伯杰,张淑荣,丘君,郭旭东,杨福林;[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张志仁;[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01期
李庆召,覃雪波,朱波;[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惠二青,刘贯群,邱汉学,陈友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杨胜天;程红光;郝芳华;郑玲芳;张建云;毛学文;;[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陈志凡;赵烨;;[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段亮;段增强;夏四清;;[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6期
王雪蕾;杨胜天;智泓;李茜;欧阳威;;[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时秋月;马永胜;;[J];农机化研究;2007年01期
熊丽君;刘凌;徐祖信;黄沈发;;[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谈俊益;邵孝候;吴俊峰;陈丽娜;李圆圆;文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朱建国;郭红岩;王晓蓉;;[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朱娟;;[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王南江;张立争;李卫东;;[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唐从国;刘丛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冷罗生;;[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郑一;;[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朱颜明;;[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陈泓熹;;[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张春玲;;[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耀兵;[N];中国渔业报;2005年
李洁尉;[N];广东科技报;2002年
记者 杨亚非 特约通讯员 李德旺 王孟;[N];人民长江报;2008年
李红梅;[N];中国水利报;2009年
记者 张岩;[N];黄河报;2011年
特约通讯员 秦延安;[N];人民长江报;2011年
杨亚非 李德旺 王孟;[N];中国环境报;2008年
陈云芬;[N];云南日报;2009年
蔡明(西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魏怡兰 通讯员
谭恺昌;[N];惠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Zaheer I[D];河海大学;2003年
胥彦玲;[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庞靖鹏;[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韩成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吕永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永胜;[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高龙华;[D];河海大学;2006年
罗倩;[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沈晔娜;[D];浙江大学;2010年
邹桂红;[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文财;[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谷丰;[D];浙江大学;2005年
张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潘沛;[D];河海大学;2007年
张令能;[D];南昌大学;2012年
徐志勇;[D];天津大学;2011年
熊阅斌;[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庄咏涛;[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林志兰;[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6年
李庆召;[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侵蚀模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