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如何赌博输钱后走出困境职业倦怠的困境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
  摘要: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他们在长期枯竭的状态下,会出现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丧失、情感疏离和冷漠的现象,这对其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包含教师教育程度、所授科目、成就感低、课业负担过重、评价机制单一、收入不高以及职业束缚。
  关键词:农村教育 职业倦怠 农村中小学教师
  1974年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概念,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自身造成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还涉及到学生、学校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农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所以,减轻或杜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十分迫切。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1教育程度
  教师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中专师范毕业生,直接分配到学校,教龄比较长,二是教师招聘考试,分别有大专生和本科及以上。教师学历的不同,也会对他们的教学生涯造成不同的影响。研究证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在人际关系上显著高于大专学历教师,这会对大专学历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但同时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成就感没有中专学历教师高,可能中专学历教师在工作中比较容易满足,较少出现情绪焦虑,成就感不高的教师会对教学逐渐失去信心,形成职业倦怠。
  1.2所授科目
  教师长年累月教同一门学科,所教授的科目一教就是很多年,教材内容变化也不是很大,使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他们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钻研教材,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倦、消极的情绪,对所教科目缺少新鲜感。如今新课改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重新审视和重组自身的知识结构,除了要不断加深和更新自身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强化、拓展教育教学类的实践知识,当然,还需具备相应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教师必须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1.3职业成就感
  在现实中,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集体领导者,还是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农村中小学教师往往要应付更多的人际交往关系,可能会引起多方面的角色转换冲突。同时,教师在老实的农村人的期望中变成&神&一般的存在,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时,一些农村家长就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随便上访告状,如今互联网十分强大,一句话一张图片也会引起好事者的纷争,令教师身心疲惫不堪,再加上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多,孩子也成为家长的&心头肉&,由于独生子女的个性缺陷,教师长期看不到教学效果,容易降低成就感。
  1.4课业负担过重
  市里所执行的初中、小学生与教师配编按照政策依据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中小学一般都难以达到这个比例,跨年级任教、跨学科任教、多班级任教的现象十分普遍。任课教师数量相对于学生人数来说偏少,教师工作时间长,批改作业多,职业压力大。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班主任除了大量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生的人身安全,所要承担的责任自然更大更多,责任太重则会造成身心疲惫。而且农村小学教师一周课时达到20节左右,平均算下来一天要上3-4节课,教师每天如同机器人一样重复上课,经过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出故障也就在所难免了。
  1.5教师评价机制单一
  在我国,即使是农村,上大学也是很多家长的最终期望。而家长认为考上高中才是迈进大学的第一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成正比,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承载为学生升学打好基础的重要使命,而考试分数的高低和升学率往往也就成了评价教师业绩的唯一指标,过于单一。
  1.6教师收入不高
  在我国,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如今整个国家,从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届都特别重视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已经成为几乎整个社会的共识。然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保障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存在问题,这也严重削弱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长期发展下去,容易产生倦怠感。
  1.7教师职业束缚
  职业束缚表现为三点:一是流动性小,很多教师一旦走上农村教师的岗位,除非继续通过市里招聘考试才能换岗位,不然会一直待在农村,几乎也没有其他选择的勇气和机会了;二是换学科难,农村中小学教师往往以一门学科为专长,招聘考试也是专业对口,这样很难教授其他学科。三是工作强度大,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本职工作,还必须要认真参加校级、年级组、学科组各项活动,还要随时准备上教研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同时还要写留守儿童记录、班主任工作手册、备课笔记、班级日志、听课记录本以及每年的工作计划等,心理压力自然大。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个人:第一要学会交流沟通,教师们任务繁忙,所拥有的角色多变又复杂,应当与家人、同事、领导适时地交流,合理宣泄,寻求理解,走出心理困惑;第二要正确认识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接纳自我,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努力加强个性修养,增强理智感和自制力,增强自信心,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健康、平衡的心态,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达到心理平衡,从而减轻职业压力;第三应该学会与时俱进,满足对新课改的需要,改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接受新的知识、理念,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学校:第一要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形式化的评比和繁琐重复的各项检查,从任务数量上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第二应该努力营造出良好、轻松和积极的教学氛围,为教师建立必要的支持系统,让他们有委屈时有地方倾诉,可以及时得到有效帮助;第三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评教评学、个人自评、同行互评、学校领导综合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教育科研等方面来考察教师能力,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第四要加强学校教学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及时更新图书材料,为教师备课、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五,学校组织和上级领导要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减少教师因机械重复教学而带来的情绪衰竭和心理疲劳。
  (3)国家:第一要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对教育事业发展有清晰思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定地投入教育经费,对各级政府有一定的政治要求;第二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和职业威望,积极宣传农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第三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教师晋升机会比较少,工作满意感较低,应该在加强政府投入与引导的前提下,要积极建设教师专业团队,这样为为教师提供更多获得社会认可和相应社会地位的机会如建立区域性的教师组织。
  (4)社会:第一要肯定农村教师的价值及重要性,尊重农村教师的人格;第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教师才会感到光荣和自豪,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第三社会各界应该拥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正确看待教师行业,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良性的社会支持网络。
  当然,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教师个人成长、教育和谐发展,它形成时间长、存在范围广,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倘若整个社会可以给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供一个更宽容、更温馨的环境,那么教师的心理压力就会降低,职业倦怠问题就会减少很多。这必将有利于整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需要从事教师行业自身不断思考、长期探索、科学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倦怠,全身心投入工作,创建美好的教育未来。
  [1] Freudenberger,Hr.J..Staff Burnout.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
  [2] 苏红.生理疲乏: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J].教师发展与管理,2003,(1):45-46.
  [3] 杨德雄.浅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1(1):93-94.
  [4] 赵玉芳,毕增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0-83.
  [5] Maslach.C,Schaufeli.W.B,Leiter.M.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of Psyhcoloygy,Annual 2001(52):397-422.
  [6] 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7):81-84.
  [7] 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62-267.
  [8] 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5-197.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相关推荐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10478" data-title="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 data-image="">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杨柳中学秦翔
当教师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心理的不平衡,让教师群体产生职业倦怠。他们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得过且过;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害怕竞争;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不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引发教育质量的下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让教师告别职业倦怠,脱离身心俱疲的心理困境,重新焕发工作热情,需要细究成因,解决问题。
引言:今年暑假,湖北省教育厅出台了省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加剧教师间的矛盾,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进一步加剧,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想说几句。
当教师时间长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如意、心理的不平衡,往往让教师群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我们学校看,约有10%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50%的教师表现一定的职业倦怠症状。他们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得过且过;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害怕竞争;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不喜欢上课;对学生不闻不问,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也变得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几句。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引发教育质量的下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要让教师告别职业倦怠,脱离身心俱疲的心理困境,重新焕发工作热情,需要细究成因,积极应对。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涉及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面:
(一)社会方面
1.期望过高,不堪重负。教师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寄厚望于教师。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要求下,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
2.投入不足,待遇偏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已经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经济待遇还是偏低。同时,由于一些部门受错误政绩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少数地方教育经费挪作他用,这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工资,也影响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更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新闻媒体的报道。教师日常工作的压力本来就读大,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背负更多的压力。就连批评教育学生都搞得教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的教师连一些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都不敢开展。教育的教师人多,不可能保证每个教师都不犯错误,媒体对绝大多数教师大爱真情的宣传明显乏力,对个别教师恶行劣迹的报道趋之若鹜。教育责任的不合理分担导致教师心理压力过重。
4.社会成功认同不足。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教师处于知识的优势地位。但是,随着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单薄和有限,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甚至不及学生,传统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社会定格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收入。现在,没有多少青年愿意从事农村地区教师工作。
(二)政府方面
1.政策制定调研不够。政府制定某些政策时,在工作调研上,我个人认为是对基层教育情况调研不够,或者是没有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如省骨干教师的评定,很难调动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到教师积极性。
2.教育规律尊重不够。每学期,涉及到对学校的考核和教师的考查不少,有些工作与教育、教师关系不大,要求教师参与。非教育性事务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理想化教育观。教育情系千家万户,牵动社会“神经”。又因为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师的付出艰辛并不一定能换来令人满意的成绩,而行政领导却认为是教师工作不认真造成的。在大会上还时不时地找教师“兴师问罪”,伤害到教师积极性。
4.教师职称的不对称性。高档次教师职称评聘,农村学校教师不敢问津。这样身在农村教师哪有积极性与成就感。教育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这样农村学校才能留得住优秀教师。
(三)教师职业特点方面
1.工作压力大。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导致学校内部竞争激烈。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2.工作时间长。中学教师的工作既要耗费体力又要耗费脑力,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工作。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耐心细致地做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等,晚上还要上自习。这些耗费了教师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3.工作空间无边界性。教师工作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创新、探索的工作。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要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精心设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教师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特征,使教师长期处于工作的压力状态。
4.工作性质无挑战性。教师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样的工作,职称的升降、工资的调整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往往和工作业绩无多大联系。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像行政、企业等行业的优秀人才那样,经常有升迁或得高薪的机会,这使有些教师觉得教师职业是一个“无阶梯”的生涯,缺乏挑战性。
(四)学校管理方面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等特点。而现在不少学校的管理就是把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集中到升学率上。在这种管理环境下,教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必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的下降和教师责任感、归属感减弱。
1.不民主管理。有的学校,管理者专制作风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
2.不公平待遇
①福利不公平。城乡与农村教师福利的差别、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教师福利的差别。
②荣誉不公平。高档荣誉先进优先给重点中学,然后是城区学校,再分配到乡下中学与小学。这样层层截流,流到农村教师身上所剩无几,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
3.政策不公平。许多政策出台都是有利于城乡学校。就工作量而言,农村或山区教师,他们的工作量与城乡学校的教师教一门学科工作量相比,谁轻谁重,可想而知。
4.考核不合理。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制度,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5.职业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里。随着“末位淘汰”、“竞争上岗”、“低职高聘、高职低就”等制度的推行,从前教师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
(五)教师个人方面
1.个人心理素质差异。教师之间由于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同,所以心理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教师由于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暇充实自己,因此变得性格内向而不愿与人交流。当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解的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时,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生活态度差异。精神状态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生活经历差异。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
4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5.繁重的工作。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社会给予教师太多的角色责任,已经模糊了教师工作和休息时间的界限。调查数据表明,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近八成教师身体出现亚健康状况,产生职业倦怠。
(六)家庭方面
1.家庭缺乏成就感。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家长、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增加,家庭成员对教师关心支持不够,使很多教师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这种情况导致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令人满意的变化,也不能有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产生较强的无助感。工作失去动力和信心,缺乏成就感。
2.家庭缺乏安全感。当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不均衡。教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待遇不高,生活清苦,职业压力大。教师的吃、住、病、恋爱、婚姻,子女升学、就业等诸多生活问题难以合理解决,导致家庭争吵甚至破裂,缺乏安全感。
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社会方面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的吸引力。加大财政投人,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优,是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力措施。
其次,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要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以平常心对待,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给教师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学校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人文化和民主化的缺失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缺乏人文关怀和民主平等,给教师带来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和压抑。因此,校领导要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生活环境。如学校应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让教师参与决策,倾听他们的诉求,分享他们的成功和经验,积极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焕发了其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有效监督。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减少职业倦怠。
2.公平处事,公正待人。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提高组织公平程度,要增大透明度,避免管理者的人为化和各种不公平现象,从而增强教师的满意度,降低和减少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3.完善评价机制,用人所长。学校要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评价方式,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积极创设让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强化发展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4.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为教职工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教改的能力,从而消除教师工作的职业枯竭感。在学校内部,要为教师搭建如从教学新秀、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名牌教师到首席教师的成长阶梯,并在精神与物质方面予以鼓励。
5.沟通理解,关心生活。
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清苦,职业压力大。 学校要认可教师艰苦劳动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学校管理者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教师的吃、住、病、恋爱、婚姻,子女升学、就业等诸多生活问题要特别关心,学校要尽可能的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劳动价值和人生意义,产生一种对领导的亲切感,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意向,从而诱发工作的动力。&&
(三)教师个人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充实自己。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教师就应该热爱本职工作,以唤起自己的工作热情,开阔视野。不断为自己进行专业知识“充电”,努力创新,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保持平和心态,劳逸结合。
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应该承认自己是个平凡的个体,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真实的人。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幽默的心态,劳逸结合,淡化或消解工作中的倦怠感。
3.注重社会交流,品味业余生活。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的形式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社交圈普遍狭窄,人际关系互动非常有限,导致与社会强烈的隔离感。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将自己融入到社会、朋友之中,体味生活的乐趣,教师要学会品味生活,放松自己,平时多参与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营造一个身心愉快、健康充实的业余生活。
4.合理宣泄,增强幸福感。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或听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在工作中不断鼓舞自己受,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家庭中多沟通,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幸福生活。
总之,只有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适时有效地消除其职业倦怠行为,学校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目录:
1.&&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
3.&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
4.&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校长》。
5.&李明高《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
6.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
7. 2011年7月《教师博览(科技版)》
主办:英山县教育局 合作单位:湖北同想科技
站长统计 投稿邮箱:&& 网站热线:& &QQ:
鄂ICP备号-1&& 英山教育信息网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信让我走出困境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