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早产儿头3个月内服用维生素d的预防量应为 iu/d。

> 问题详情
新生儿出生2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剂量为每日A.100IUB.200IUC.300IU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新生儿出生2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剂量为每日A.100IUB.200IUC.300IUD.400IUE.800IU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是A.违拗B.遗尿C.学校恐惧症D.咬指甲E.自杀2健康男婴,年龄3个月,来门诊接受预防接种,他应当接种的是A.卡介苗B.百白破第一次C.脊髓灰质炎第一次D.麻疹第一次E.乙肝第二次36个月小儿进行免疫接种后第二天,接种部位出现直径4cm红肿并伴淋巴结轻度肿大,属于A.局部弱反应B.局部中等反应C.局部强反应D.全身弱反应E.全身中等反应4家长咨询初种麻疹疫苗的年龄,护士的回答应是A.初生B.3个月C.4~6个月D.8个月以上E.12个月以上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维生素D,婴幼儿如何补?
虽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但目前仍然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
其实,关于怎么补充维生素D的建议早些年就有了,但近年来,国内外对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又有了新的不同见解。
如何确定剂量?什么时候开始补?补到什么时候?在这里就再给大家唠叨几句。
一、维生素D定义
维生素D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固醇类衍生物,也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二、维生素D形式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有: 25-羟维生素D3、1, 25-二羟维生素D3、24, 25-二羟维生素D3等,其中以1, 25-二羟维生素D3为主要形式。
三、维生素D来源
人体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维生素D:自身合成、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取或补充维生素制剂。
对于婴儿,还有第三种途径:在妊娠期,胎儿可以从母体中获得一部分维生素D,这也是新生儿储备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
天然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有限,只存在于某些脂肪含量高的鱼类、鱼肝、水生哺乳动物脂肪中,含量相对较高。
阳光照射,自身合成
大多数高等动物的表皮和皮肤组织中都含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或紫外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可转化成维生素D3。
但是通过日照获取维生素D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户外活动时间、肤色深浅、体重、纬度高低、季节、云层厚度、空气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等。因此,想要客观评价婴儿或儿童通过接受紫外线照射获得维生素D的量非常困难。
另外,考虑到紫外线照射具有潜在的导致皮肤致癌的危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6个月龄以内的婴儿,应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同时鼓励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但要注意使用防晒霜和防护衣物。
四、维生素D的功能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
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有利于钙和磷以骨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上促进骨组织钙化。
除了具有调节钙磷代谢,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外,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防控代谢综合征等。
五、婴幼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婴幼儿期自身合成不足
2、维生素D食物和补充剂摄入不足
3、可能在胎儿期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D储备不足
六、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血清25-(OH)D水平是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也是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但对于维生素D水平的分级,国内外研究争议很大,其中:
2011年美国内分泌协会建议以血清25-(OH)D&50nmol/为维生素D缺乏。
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2011年美国医师协会提出的防治建议25-(OH)D&37.5nmol/为维生素缺乏。
2010年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中提出成人25-(OH)D&50nmol/,儿童25-(OH)D&37.5nmol/为维生素D缺乏。
2014年《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认为血清维生素25-(OH)D在50~250nmol/d为维生素D正常水平。
注:新版《建议》由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和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 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拟定。
七、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的预防包以下两个方面:
1、准妈妈方面
新生儿血清的维生素D水平与孕妈妈的维生素D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新版《建议》建议,在妊娠后3个月应该每天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
2、宝宝方面
关于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各研究机构的意见也并不统一:
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将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由200IU/d提高到400IU/d。
2011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婴儿至少200IU/d,一岁以上儿童至少补充600IU/d。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婴儿的补充剂量为400~1000IU/d,1~18岁补充600~1000IU/d。
2007年,中华儿科学会儿保学组及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建议沿用以前的预防剂量400IU/d。
2014年新版《建议》,推荐婴儿自出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400~800IU/d(0~18岁适用),并可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400IU/d或800IU/d。同时,孕晚期妇女维生素D补充剂量建议800~1000IU/d。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双胞胎,出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 D800~1000IU/d,连用3个月后改为400~800IU/d。
八、补充维生素D不会中毒
很多家长担心给孩子长时间补充维生素D会导致中毒,这一认识误区导致很多儿童和青少年不能及时和足量地补充维生素D。其实,维生素D并不像多年来人们认为地那样,补充维生素D不容易过量,没那么容易引起中毒。
国外研究证明,每天摄入10000IU维生素D,持续补充大于5个月,并无不良反应。超过50000IU时血液25-(OH)D超过375nmol/,才能引起维生素D过量的症状 。而且国内的综述材料也表明维生素D易于中毒的观点不成立。
参考意见:
2014版《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以1986年我国佝偻病诊断标准、2007年佝偻病防治建议为基础依据,并以2011年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协会推荐指南、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以及国内文献为主要依据,总体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个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公众号:孕婴营养师赵文萍(yyszwp)
个人微信:bayuedepingguo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5-羟维生素D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2月1日讯(通讯员 荆晓梅)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少部分从食物或补充剂中摄取,又称“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作用有调节钙磷代谢,对骨骼钙的动员,促进肾脏重吸收钙,参与多种细胞的增值、分化和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增强胰岛素的功能。维生素D缺乏可以导致佝偻病的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高发人群为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3—18个月)。如果你的孩子在3—6个月内出现多汗、枕秃、易激惹、夜啼、颅骨软化(乒乓球头)等症状,6个月以上的孩子出现方颅、手足镯、乳牙一岁左右才长出,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就要注意及时带孩子做维生素D检测,X线检查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怎样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并实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钙、磷的食物,如:蛋黄、牛奶、酸奶、深海鱼类等。2、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和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建议有症状体征的每3个月检测一次维生素D,以便及时调整维生素D补充方法及剂量。3、尽早开始晒太阳,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及人工喂养儿或者冬季出生小儿,于出生后数天开始,即应补充维生素D400—800IU/d(20—25ug/d),三个月后改为400IU/d(10ug/d).4、婴儿期预防: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是佝偻病的高发年龄,尽量保证每日户外运动2小时,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400 IU/d)口服,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
&&新闻爆料热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水母论坛·热图
&论坛总置顶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
水母网官网微信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儿童为什么要吃维生素D?预防用维生素D新建议
我是葡萄妈妈。南京儿童医院医生,曾经短暂从事于妇产科。专注科学孕育、母乳喂养、神器推荐、家庭经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葡萄妈妈育儿手记。我的私人微信号:huanshuixi。
育儿群经常有妈妈问维生素D多大开始吃?一直要吃到多大才不用吃了?我是医生,还好,学儿科学的时候学过,大概也会有印象。但是很多不是医学的妈妈就会不明白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D,它有什么作用?下面来梳理梳理这些知识。
维生素D的代谢:(简单写写,让普通人能看懂)
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存在植物中)和维生素D3(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晒太阳转化而来)。D2和D3都没有活性,必须在体内经过两次羟化转化成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由维生素D转化而来的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这玩意儿是个激素,作用于肠、骨、肾而发挥如下作用:
1、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
2、增加肾对钙磷的重吸收,特别是磷,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
3、对骨骼钙的动员:促进骨重吸收,旧骨中钙盐入血;另一方面刺激骨样组织 、成熟和钙盐沉积。
维生素D的来源:
1、从母体-胎儿的转运,早期新生宝宝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2、食物中的维生素D:母乳、天然食物中含量都很少。摄入足够量的配方奶和配方米粉可以获得足够维生素D。
3、皮肤的光照合成: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佝偻病定义及典型表现:
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其典型表现就是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头骨有压乒乓球样感觉、方颅、手足镯、鸡胸等等。
最新的维生素D预防补充建议:
2015年《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针对胎儿期、儿童期和高危人群维生素D的补充同样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胎儿期:于妊娠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d,同时服用钙剂。如有条件,应监测血清25-(OH)D3(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浓度,必要时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使25-(OH)D3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
儿童期:户外活动: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 h/d。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维生素D补充:婴儿出生应该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800 IU/d。
高危人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5斤)、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d 。连用3个月后改为D 400-800 IU/d 。
与上一版指南相比,新的指南对维生素D的补充建议做了如下调整:维生素D的补充时机由出生后2周调整为出生即开始补充,且持续到青春期(儿科学书上定义是10-20岁)。足月新生儿补充剂量由400 IU/d调整为400-800 IU/d,并据地域、季节而调整。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出生后补充剂量由800 IU/d调整为800-1000 IU/d,3月后补充剂量由400 IU/d调整为400-800 IU/d。
结合我国《儿科学》、《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等多重权威推荐:婴幼儿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制剂,1岁以内婴儿推荐剂量为 500 IU,1~3岁幼儿推荐剂量为 700 IU,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需要,以及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文来源于葡萄妈妈育儿手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护本期末总结 复习题儿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佝偻病需要强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