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不能集中注意力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该怎么办呢?
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该怎么办呢?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请问学习时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是不是缺少微量元素或维生素导致的呢?在学习时发现注意力很集中,很容易分心,被其他事情吸引,是不是缺少些什么维生素,身体缺少微量元素导致的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你有可能患有抑郁症,你的上述症状都是抑郁和强迫的症状.指导意见:我建议你到当地正规心理医院咨询,做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确诊后在服用药物或心理疏导.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和知心的朋友多聊天.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全科
你好,你是由于脑力劳动过度而患上了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已成为现在脑力劳动者的通病,在学生和白领中发病率相当高,神经衰弱对身体造不成太大危害,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我们有必要调整一下,建议你注意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时常散散步,做做深呼吸,保证8小时睡眠,时常听听音乐,总之能让你的大脑放放松,休息一下,你的症状就会好转,还有,不必担心和刻意控制,那样会加重大脑的兴奋,顺其自然,该干什么干什么就是了,可配点谷维素,维生素b1,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与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别名:忧郁症)(别名:忧郁症)  抑郁症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  抑郁症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口变差、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张国荣、卓别林、“憨豆先生”、崔永元、范晓萱等都患有抑郁症。就诊科室: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成人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心理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北京同仁医院&&&五官科_耳鼻喉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十万名医在线答疑,千万网友问诊经验分享
5分钟回复,10万医生,免费在线咨询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20 00:21
查看: 1561
儿子开学四年级了,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学期,在班上都还算拔尖,爱阅读,作文很好,数学英语什么的都数一数二,平时比较好动,上课还算坐得住,每天自己也能安排好学习,所以我们从二年级开始也不怎么过问他的学习.三下开始,班主任生孩子了,其他科目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都换了,偏偏班主任的接替者又不固定,一个月换了好几个,越来越差,后来两个还都是农村代课老师,班上可以说乱了学期,就在这期间我发现了好多问题,首先是儿子作业质量差了,书写也很潦草,不象以前质量高了,错题越来越多;其次发现他写作业开始拖拉,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东西,就是不能专心写;后来又发现他上课开始讲话走神,一直到期末考试,语文英语还好,数学直接从学期的满分掉到了80分!我看了试卷,基本都是计算错误!
& && & 暑假快结束了,我都快急死了,昨晚儿子还跟我谈心,说他感觉自己要成差生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认真没毅力,他说自己好几次发誓要努力,但是已经管不住自己了,就是想玩,不想做作业,不想学习,他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
& && &&&跟他爸爸商量办法,他爸爸根本不以为然,说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好也是天生的,让不要管孩子,可是我不这么想,如果什么都不用管,那要父母干什么!我分析过,一定是在换老师前就有苗头了,只不过他成绩好掩盖了.平时儿子物质条件较好,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家里对他也很放心,过早地放手了,以至他养成了一定的散漫和没有耐力的性子,请大家帮帮我,该怎么办?看他拖拉散漫的样子,真心想爆发,可又怕从此他更加放弃自己,该怎么办啊?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20 01:26
【真人访谈】我是怎么把6个孩子都送到哈佛、耶鲁的
全惠星是一位在美国和韩国都享有盛誉的母亲:她的六名子女皆毕业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其中两个儿子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被《华尔街日报》誉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他们还是美国教育部选择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先来看看她的6个子女的情况: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最高学位——MFA(艺术硕士)。
再来看下这位韩国首席妈妈的家教心得:
1、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
2、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3、创造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环境
4、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5、打开孩子心灵的方法
6、与孩子沟通的诀窍
7、让孩子不用督促也会主动学习
下面是对上述7点的阐述,非常亲切、感人,而且分享了很多有用的方法,没时间的话可以先收藏、分享,回头再慢慢看~!
1、 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
自我发展,就是在个人的职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妈妈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开发自我。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亲的能力。母亲对一个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女性来说,事业和家庭就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只有力量均衡才能展翅高飞。女性如果不能把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结合在一起,不能积极愉快地生活,那么,她的整个家庭,包括丈夫和孩子都会受到影响。
母亲应该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个均衡点。是否进入职场工作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能否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有无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后顺序,并解决家庭和事业相互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
记得在我的孩子即将进入高中的时候,我也面临过继续工作还是照顾家庭的选择。当时为了从财团那里争取到更多的研究经费,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工作,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在孩子面临升学问题,需要对话和勉励时,我仍然选择了孩子们。社会学学会的活动刚好订在孩子正式开学的前夕,在我的专业领域里,这是非常重要的聚会,但是我几乎没有去参加过。
2、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心情很焦虑。我日思夜想怎样做个好父母,怎么才算好父母,加上当时又没有别人的指导,连相关的书籍也找不到。我陷在这样的焦虑中,不能自拔。后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回忆起他们对我的教育过程,瞬间,不只是育儿问题,就连人生问题也好像是重新聚焦了一样,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影响到了很多人,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从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教导为起点,重新回顾了我的人生。这真是一次漫长而获益匪浅的过程。在回忆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如同养分重新滋养了我的内心。对我来说,怀孕不仅是做母亲的开始,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重新考虑今后的路、该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等问题的宝贵契机。
一般怀孕的母亲都是如此,在欣喜的同时会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好母亲。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一定要听从自己的感觉,有了担心的情绪,不要逃避,不要视而不见,要多考虑如何解决和疏导自己的担心。这时如果想不清楚的话,以后就可能受到影响,偏离好父母的标准。
那么,如何成为好父母呢?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想成为最好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目标,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日积月累,始终进步,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能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感到敬佩,那么,孩子们自然不会向他们学习,即使他们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
仅仅有能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引导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合格和优秀的父母。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即使为人父母了,也要继续努力。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断。做到这点,反而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但是,这才是真正爱孩子,也爱自己的父母要选择的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想想,现在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出于真正的爱?我是否被一定要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这种价值观所包围,执着于孩子,而忽视了让自己成为被孩子所尊敬和爱戴的父母?我是否将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代理人?父母生育了孩子,但并不能拥有孩子。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爱孩子,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努力做自己。
最好的家长都是孩子的引导者,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3、创造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环境
无论在家里的哪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氛围。这一切都是我先生所营造出来的。不用强求他们去学,孩子们的眼里只能看到书桌和正在学习的家人,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要想将学习习惯化,就要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刚结婚的时候,在我们租住的公寓里只有一张书桌。我和先生都是喜欢学习的人,对我们来说,一张书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说我可以先在茶几上学习。但先生马上反对,说那样的小茶几怎么能用来学习呢。
然而,我们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允许我们购买更多的书桌。所以,我先生只要有时间就去二手市场,希望能给我找到一个合适的二手书桌。终于有一天,他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回来了一张看起来不大却很别致的高档书桌。
在我们家,书桌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家具,而是用于学习的特别家具。先生费心为我准备书桌,是因为他不但将我看做他的妻子,更将我视为一名学者,所以这张书桌才显得更加珍贵。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后,我就坐在书桌前学习;哄着孩子们睡觉之后,我也会坐在书桌前继续学习。看到母亲努力学习的样子,孩子们自然而然将学习当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只要让孩子们懂得学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为孩子做了一切有关学习的事情了。如果父母能够自然地坐在书桌前,孩子也会跟书桌亲近起来的。比起说“你学习吧”,更有用的是说“我们学习吧”。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我先生无论到谁家里,都会先观察那家的书桌。如果人家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他总是会无法容忍地说上几句。
因为有这样的先生,我们家里到处都是书桌。到我们家里做客的人都会问:“你们家里的书桌为什么这么多?”六个兄弟姐妹加上我们夫妻,每人有一个书桌,这样就是八个了。但是我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在房东设计好的地下游乐室里摆上了一圈书桌,把房间布置成了一个图书馆。这下,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两个书桌了。为了让孩子们的朋友来我家时也能够学习,就又多准备了两张。在不太大的家里,光书桌就有19个,再加上餐桌和茶几有时也充当了书桌的作用,算起来就更多了。
因此,无论在家里的哪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氛围。这一切都是我先生所营造出来的。书桌多了,孩子们就自然地想到去学习。实际上,也确实起到了那样的效果。不用强求他们去学,孩子们的眼里只能看到书桌和正在学习的家人,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们放学回来,首先会马上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去地下图书室,做其他自己喜欢的功课,最后才出去玩。家里书桌比较多,因此在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如果有朋友来玩,就会坐在一旁的书桌上跟着一起写作业或者读书。附近邻居都说,到了我们家,孩子们就会开始学习,甚至有些父母会在每天下午的时候把不愿意学习的孩子们送到我们家里来呢。我们家里的地下图书馆,既是我们家孩子的图书馆,也成了附近孩子们下课后的图书馆。
最近,我还发现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将房间装饰得很漂亮,但是房间里却看不到父母希望孩子们学习的心意。而在我们家,一个房间首先要布置的就是书桌,这样放置其他家具的空间相对缩小了,看上去总会显得很拥挤。此外,先生怕书桌的边角过于锐利会碰伤孩子们,所以全部削下来了。又不是专业的木匠,他的手艺不可能做得好看。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到,还以为好好的家具被弄坏了呢。
老实说,我也不太喜欢房间这样的模样,我也想像其他的主妇一样,将家里装饰得很漂亮。但是,我们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先生对孩子们的心意。现在回想起来,房间里充满家庭亲情的氛围,可能就是最好的装饰吧。
我并不是说让所有的父母都将书桌搬进房间。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想要让孩子们学习,要做出怎样的实践,以及这样的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4、 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夫妻间普遍互相尊重的现象,是东方家庭的一道风景。一说起东方式家庭主义,人们大多会想起家长式作风的弊端,但是,我们的传统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我们发掘和发扬。
有些人认为我和先生的感情会特别好,或者共同点非常多。但其实,我们与其他夫妻没有什么不同。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吵架,只是一开始我们就很了解对方的长短处,所以,遇到分歧,我们更懂得尊敬和认可,而不是粗暴地拌嘴或大吵大闹。
我们之所以尽量避免争吵,而是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想影响到孩子,想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我和先生在学问研究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琐碎的生活上,却有很多分歧。例如,他对什么都很节省,我则不然。虽然我也不是喜欢浪费或奢侈的人,但在具体细节上经常跟先生发生冲突。如果要请客,我喜欢准备很多材料,这个、那个,丰盛而周到。他却看不惯,每次都跟我强调说,不要忘了工读生的身份。我就不同意,我们是在请客,难道不该比平常好一点吗?
“如果要这样,就不要再请客了。”最后,看到说服不了我,他说。
“我再也不请了。”我也赌气。
但是过一天,客人又来了。我想尽我的诚意去招待客人,把菜准备得好一点,用新鲜的材料、上好的食物。我很有兴趣去做这些,虽然这样会非常累。但他竟然一句谢谢都没有,反而责怪我。
我非常难过,但忍着不跟他吵架,并且,我知道我们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客,而是成长环境不同。我的父亲是个企业家,我从小生活优越,而母亲也特别注重饮食;而先生从小离家过寄宿生活,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待客标准。通过与丈夫的不断对话,我们彼此慢慢认同了这种差异。
有时候也觉得正如母亲所说,夫妻之间有差异是好事,这样才会彼此珍惜。
尽管我们尽量避免,但争执还是有的。若被孩子们发现我们在吵嘴,我就会想起母亲曾说过的“一个家庭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唱红脸的”这句话,而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跟他们讲,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夫妻之间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处。当然,在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也是母亲的角色。如果母亲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这样一来,父亲的教导就无法站住脚。反之亦然。在妻子成为母亲的瞬间,丈夫就要开始树立妻子的权威。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认可她的权威,孩子们才会尊敬、跟随母亲。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们也会无视母亲;同样,如果母亲无视丈夫,会使孩子们敌视他们的父亲。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很懂事,但是她告诉我,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不好跟母亲的关系。原来,她的父亲嫌弃妻子没出息,一直跟她说,千万别像你妈妈那样。所以这个女孩从小就跟妈妈疏远,长大后她才意识到这种疏远大大地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自己。但是再想恢复,谈何容易。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在微小的地方产生分歧,但是,决不能过度。特别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被孩子们看到,他们的不安情绪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夫妻双方如果都抱有以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那么,一切的分歧都容易处理。当然,交流并不可能会完全消除分歧,但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而这样一来,夫妻感情就会更加深厚。
你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而感情好的夫妻,肯定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其实,我们夫妇还有其他很多分歧,但好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对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看法相同,因此才能够互相忍耐,互相妥协。
是的,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有了这个共同点,我们的其他问题就很容易沟通和解决。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不可能成长不好。
5、打开孩子心灵的方法
我们家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这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了好时机。无论有什么样的状况,无论有多忙,在家里的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这是我的先生定下的原则。不单单是因为吃早饭对人体的重要性,还因为能够让自己从每天早上开始认知“家庭中的我”。在新婚的时候,我非常厌烦这样的原则,但是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却发现这是非常好的习惯。
早上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和氛围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了,并且能够轻易地提出问题。看到比较忧郁的孩子,母亲就能表示关心了。但是表示关心并不等于直接向他们提出问题。直接问的话,不但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想跟他交流,反而让他觉得被你发现了什么事情。
尤其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厉害,叛逆、烦恼、忧郁……负面情绪一大堆。如果父母不知道问题所在就直接去问,会使孩子反感,追问太多,则只会让孩子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当中。
这时候,我会问跟这个孩子使用同一个房间的其他兄弟姐妹:“他有什么苦恼吗?”
住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比我更了解情况,跟这个孩子谈谈,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对症下药,效果往往很好。当然,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这时候,孩子的好朋友可以担当同样的角色。
在跟孩子交流之前,多问问周围的人,做好准备,这样一来,也就不用听孩子们抱怨“妈妈你什么都不懂,还……”的话了。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交流的性质。有的话在全家人都在的时候说比较好,而有的话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才能讲。如果不能区别这一点,会让本来就敏感的孩子感到更加伤心,矛盾也就越来越大了。
另外,要注意引入交流的时机,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说“我们来谈谈吧”。这种单刀直入的形式,会让开始交流之前的氛围变得尴尬又生硬,孩子也很难一下子对你敞开心扉。与孩子一起做他所喜欢的事情,购物啊、看电影啊、看电视啊等,自然地营造一个两人时间,氛围变得轻松自然了,聊天就可以开始了。
此外,与孩子们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我就经常利用给孩子们理发的时间,通过给孩子们理发、抚摸他们、给他们擦粉等自然的碰触,我们的亲密感更加强烈。那时自然地问他们我好奇的事情,孩子们便不会排斥。
有一次,从周围的孩子那里听说有个孩子因为异性朋友问题而苦恼,我就假装不经意地跟孩子提起他关心的话题:
“新学期有没有转学来的同学啊?我小时候有一次班里转来了一个同学,太帅了,我的心一整个学期都‘咚咚’地跳个不停呢。”
这样一来,孩子也能够自然地提出他自己的问题了。
在听孩子说他的故事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作出评价。如果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在分析和评价自己,他就不想再说了。因此,父母可以提出其他问题,或是同意孩子的做法,来继续诱导孩子讲出来。
“妈妈,我参加班长竞选,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样开始讲话的孩子,马上评价说“你为什么只有这水平,那时候应该这么做……”等等,孩子马上就会闭上嘴巴了。
“你参加竞选,其他同学都支持吗?”
以这种形式提出其他问题,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状况,就可以了解关于孩子人脉关系的情报。如果孩子说有其他的竞争者,在班长竞选中觉得比较困难,就不能直接拿他跟那个竞争者做比较。要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让他自己整理好思路。这样一来,他自己就能够分析出竞争者的优缺点,并在日后加以改正。
另外,交流不能像讲课一样事先定好时间,要努力让交流自然地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要给孩子“只要是关于你的事情,母亲什么时候都愿意倾听”的确信,这样,即使母亲没有发觉问题,孩子也会主动开口说出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交流的时候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能给孩子“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要听我的话”之类的暗示,最好表现出相反的态度,让孩子感觉他是在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这样,他会很愉快,也很有成就感。
6、与孩子沟通的诀窍
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隔阂了,什么事情都不爱跟自己说,而他跟同学、朋友却好像无话不谈。
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如果跟父母说说心里话,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话,哪个孩子还愿意跟父母谈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终记住两个词语:聆听,建议。
二儿子东柱在医大做研究员的时候,有个财团提出了研究课题,东柱积极响应,提出了一整套企划,但最后,研究费用却被在他看来比自己的企划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东柱觉得自己的方案非常优秀,心里很不平衡,马上给我打来电话。
“那人提出的企划案跟我的性质相近,但是水准比我的差,结果我的研究申请被拒绝,他的却被选用了。怎么可能这样不公平呢?”
听到这话,我跟他说:
“东柱,不要认为这件事是你跟这个财团的最后一件事,要把它当做这是你们之间合作的开始。毕竟,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定下来,你还有努力的机会。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信心,就接受结果吧。不要在背后不满和抱怨,那样无济于事,别人也不会知道。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你的研究项目为什么被拒绝、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给你研究费用,借此再次有条理地向那个人说明你研究项目的优点吧。”
听了我的话后,东柱特地从波士顿赶到华盛顿去找那个负责人,将自己研究项目的特点向他一一说明。最终,东柱得到了那个美国最大财团的研究费用,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如果东柱当时没有再做尝试,只是一直在那里抱怨的话,肯定就失去了一次推进研究项目的机会。东柱说,我的建议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所以非常感谢我。后来,在他的同事们申请研究费用的时候,他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其实,我学习的是社会学,东柱学习的是医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但是在学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相似的,我也曾用这样的方法去申请过研究费用,好几次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够给孩子实质性的建议。
我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经验,不仅让自己有所收获,同样也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我特别有做父母的成就感。所以,我以我的经验告诉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才能担当起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发愁。
很显然,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我又想起我的大儿子京柱。他上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一件什么事情,他给我打了很长时间的电话。
放下电话后,京柱的室友说:“我非常羡慕你,我都不敢把这样的事情跟我母亲说,你有这样能听你说说心里话的母亲,真是幸福啊!”
我自己也很骄傲,作为母亲,能成为孩子喜欢的倾诉和交流对象。我始终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
?共享教育资源,
?谈教孩子的那些事儿,
?说陪孩子成长的经验,
?传播教育的声音源!
有些家长说,孩子跟自己没话说;也有些家长说,自己不懂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其实,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生活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思想也会跟着不断变化,一天一个想法。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才能走近孩子的内心。 这样,真的聊起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聊的东西有很多。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世界,就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很想给孩子帮助,也找不到方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扇门被关闭了。父母不能为孩子指明方向,长期这样的话,孩子和父母都会有挫折感。孩子按照孩子的想法,父母按照父母的想法,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双方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互相观望。
7、让孩子不用督促也会主动学习
一个人的才华,会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熠熠生辉;而只有当他同时拥有了高洁的品格,他的光辉才会散发和蔓延,才会照耀到他人。才华像是蒲公英的花朵,而品格就是微风,风吹过,蒲公英的小伞才会在空中翩翩起舞,飞到四面八方,把种子播下。
品格的魅力每每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喜,它能让一个人更努力,更开阔,更柔软,也更有力量。这一点我也能常常从我的孙儿们身上感受到。
一次,大儿子京柱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她暑假要去南美,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做点事情,还说她明年要去帮助海啸遇难者家属,为他们盖房子。她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是欣慰。
还有一次,三儿子洪柱的女儿找到我说:“奶奶,我正在筹集艾滋病基金,请您帮忙捐些款吧。”
当时正赶上我事情特别多,每天忙得团团转,很难抽出时间去银行,所以只能告诉她:“奶奶不敢向你保证,但我尽量抽时间,争取在最后期限内给你汇过去吧。”
话虽这么说,但因为孙女是第一次拜托我,又是在做好事,我一定得支持一下。于是第二天就把钱汇了过去。
之后不久,我见到孙女,那孩子兴奋地跟我说:“奶奶,我已经筹集到四万美元了!”
当时,她还只是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学生,能筹集那么多钱,其实很不容易。而当我得知她同时还是这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时,我更是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她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已,没想到她在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发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你看,孩子的才能就是这样一点点锻炼起来的,不是为锻炼而锻炼,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悄悄生长起来的,就像你无心撒下的种子,没有刻意等待,说不定哪天它就发芽了。我知道,这次活动带给孙女的喜悦和成就感,会鼓励她以后投入到更多更大型的公益活动中去,而这些活动也会令她今后的路越来越坚实和开阔,让她和她周围的人都受益。想到这些,我很放心,也很欣慰,心中的骄傲和感动是无以言表的。
这也证明了,比起才华来,品格更能带给他人感动。现在,只要孙儿们参加帮助他人的活动,我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后来,他们果真都陆续做了很多事情,有的为海啸遇难者家属募集资金;有的在法律事务所为那些艾滋病患者代写遗嘱;有的穿越大半个美国,给穷人建房筹集环境基金;还有的帮助那些不能公开遗嘱的人们代书亡后法律事务文书……
孩子们始终有个目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一旦这样的意识在他们内心扎根、生长,慢慢成为一种信念,他们就会获得无限的力量。他们会全心全意去实现这个目标,而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会努力增长自己的体力和才华,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就像他们的父母——我的六个子女——一样。
这也是我的孩子们最终成长为大人物的道路: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式时,我都会这么说:
“不要只培养孩子的才华,更要注重培养他的品格,让他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希望年轻的父母们都能牢记这一点,这就是即使你不督促,孩子也会自发学习的秘诀,也是培养被人们所喜爱和尊重的大人物的秘诀。
古时候,书生们总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这样一来,学习知识就不单单是积累信息,而是在积累智慧,累积德望。
但是,让我痛心的是,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抛弃了这些优良的传统。父母似乎忘记了孩子学习的本意,只是单纯地认为孩子学习知识是为了过上好吃好喝的日子。
所以,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人越来越多,但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有影响力。这难道跟我们父母的教育理念没有关系吗?
用户等级:大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338 小时
元宝:4371
金币:100964
<em id="authorposton14-8-20 05:46
孩子过去已经有了好习惯,现在是因为外部的力量,一些潜力释放不出来。其实你家这个情况好办,孩子很有上进心,只是他需要一些助力。
孩子的爸爸既然指望不上,就不要管他,什么好孩子是天生的,就算天生的聪明,没有勤奋努力一样是伤仲永。既然孩子已经有了这份上进心,那么你要和孩子沟通好,妈妈愿意帮你,你要妈妈怎样帮你。
在校内,我们确实使不上力量,但在家庭中,我们完全可以拉孩子一般。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回家学习的时候,需要妈妈怎样帮你,是坐在你旁边,还是在你不小心走神的时候提醒一下,这些东西只有你们自己才能商量出结果来。我觉得你孩子能够有这样的主动性,是一个好孩子。你们现在要做的是,共同定计划并且执行。孩子爸爸帮不上忙就算了,但要给他提一个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拜托你此时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话就不要说了。
想想我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她即抗拒作业,但也知道不写不行。在妈妈督促的情况下,她很烦恼,但也知道,没有妈妈督促肯定不行。有时候我们俩争辩很大声的时候,爸爸过来不识时务说一句,不想学就别学了,那么累干什么,我都没有想到,孩子会喝止爸爸闭嘴,走开不许捣乱。这么小的孩子,哪怕在没有适应这种生活的时候,他们的潜意识已经知道该有怎样的选择了。也许你会在过程中和孩子感受到很多困扰,但我感觉,你儿子就和我女儿一样,他们心中都是明白事理的,但他们需要最亲的人给予他们助力。一定会走过这个坎蓞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20 14:52
非常感谢余老师!昨晚我刚刚连夜把您的贴子读了大半,想不到今天能看到您的回复。真是太有运气了!
& && & 我想是我疏忽了孩子,在他离开我的视线时,他遇到过哪些人哪些问题我都不知道,孩子对于自己身上的变化也清楚并害怕,他一定多次试图改正,在失败后对自己也很失望,所以才会说自己会变成差生,那是他心里在害怕。如果我早发现,支持他并一起想办法,孩子应该对自己不会失去信心。
& && &&&今天我跟儿子聊了,并一起想出了办法,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当我们刚入学吧,好的学习习惯重新培养,你需要妈妈怎么帮你,我们一起来。儿子想出的办法是他会每天给自己订一个目标,请我每天检查签字。如果他又懒散了拖拉了,让我取消他这周的电脑时间。
& && &我也不知道这样能坚持几天,可能几天后又会故态复萌,但这回我一定不会放手了,就算爸爸再说也不理了。(他爸爸一直认为学习是儿子自己的事,能学好的孩子一定能学好,靠家长管教的孩子不可能好,这点我们一直和而不同,差异在于我认为要先扶着孩子走,慢慢再放手,所以一直有矛盾。二年级开始不管孩子一方面是我避免矛盾妥协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我错判了形势,觉得孩子的习惯已经不错了,却忘了他还小各方面还没有稳定)
& && &&&幸好发现得早,否则等孩子问题严重了那更糟糕了。我们慢慢来吧,如果有困惑,再请教余老师,您真是给了我信心啊,非常感谢!
大家经历都差不多,您已经找到了方向,真替您高兴,有问题共同讨论
用户等级:大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338 小时
元宝:4371
金币:100964
<em id="authorposton14-8-20 14:55
shao16118 发表于
非常感谢余老师!昨晚我刚刚连夜把您的贴子读了大半,想不到今天能看到您的回复。真是太有运气了!大家经历都差不多,您已经找到了方向,真替您高兴,有问题共同讨论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27 小时
金币:5341
<em id="authorposton14-8-20 16:41
共同学习,受教了!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8-20 21:10
paul121212 发表于
【真人访谈】我是怎么把6个孩子都送到哈佛、耶鲁的
全惠星是一位在美国和韩国都 ...感谢分享!对我来说,及时雨啊!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9-24 22:13
顶一个,继续!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