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解释璀璨怎么解释

秀美的风光 璀璨的人文(组图)
紫霞岩九嶷山观景台 周全力 摄历史天空宁远文庙龙凤石柱三分石雄姿周全力 摄十里画廊周全力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宁远县委宣传部提供)  彭小兵 欧阳友忠 欧阳悬 骆力军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一首《七律·答友人》的豪迈诗篇,揽尽了九嶷山的神奇秀美和博大精深。
  九嶷山,逶迤绵延,群峰竞秀。舜葬九嶷的历史故事与二妃寻夫的动人传说至今在这里传诵。
  有人说,张家界是一幅画,永州是一本书。有人说,宁远既是一幅画,又是一本书。
  如今,九嶷山下的宁远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存和区位交通优势,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做活九嶷山、舜帝陵文章,打造舜文化旅游品牌,助力经济社会起跑腾飞,宁远正在崛起成为三湘大地一颗璀璨的旅游文化明珠,九嶷山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今年9月24日,乙未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将在此隆重举行,九嶷山将再次升温,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踏着省祭大典越来越近的脚步,顶着盛夏的炎炎烈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方山水绿地、人文圣地、旅游福地、投资“洼地”,去领略她的绰约风姿与无穷魅力。
  风光秀美 景色迷人
  宁远地处湘南,自秦汉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名宁远,取“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之意,又寓意“宁静致远”。全县总面积251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4个街道、12个社区、687个行政村,总人口86万。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唐代元结《九疑山图记》云:“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九嶷山因此得名。九嶷山距离宁远县城南约30公里外,南接罗浮,北压衡岳,连两广、控荆湘,面积225平方公里。
  九嶷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南省首批风景名胜区。境内溪流弯曲,峰林峻峭,山高谷深,岩洞遍布,林木繁茂,怪石嶙峋。素有“山奇、水秀、洞异、林幽”之说。山奇——九嶷群峰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朝向舜源峰,自古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说。水秀——九嶷山是湘江源头之一,水流清澈,飞瀑流泉,湖光山色,水峙山流。“灌溪仙境”、“潇水涵青”、“高峡平湖”犹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洞异——九嶷山属喀斯特地貌,奇岩异洞甚多,紫霞岩、玉琯岩、桃花岩、凤凰岩等八大溶洞,天设地造,鬼斧神工,气象万千;林幽——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次生林,有生物物种344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生物4种,二级保护生物41种,树木葱茏、林海莽莽、花团锦簇,争奇斗妍,江河、溪流、深潭点缀其间。空气质量、地表水和饮用水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森林蓄积量达425万立方米。九嶷山的石枞、香杉、斑竹被誉为“九嶷三宝”,尤以斑竹堪称世界一绝。刚刚建成开园的三分石景区,空山鸟语,斑竹婆娑,蝉声阵阵,流水潺潺,成为旅游新宠,被誉为“绿色的海洋、天然的氧吧、避暑的胜地”。
  目前,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正朝着全国5A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的目标冲刺!
  紫霞岩位于景区舜帝陵南1公里山腰,是喀斯特地貌的地下岩溶风景。又名重华岩。雨过天晴时阳光照射岩壁,有紫色霞光显现,所以后人称紫霞岩。此地作为风景名胜已有千年历史,分为内岩和外岩。岩内有可感、可视、可听的风洞、雨洞、雷洞、八音堂,雄壮的瀑布流水声,而且石乳以巨大、精美著称。内有一溪九曲流经全洞,宛如九曲黄河地下流。紫霞岩是我国溶洞游览史中开发很早的地下溶洞,洞内石壁留有唐宋以来的题刻、题墨。游道全长1550米,洞内空间十分庞大,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地势平坦,气温适宜。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将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首。唐朝诗人韩愈曾赋诗《九嶷好》表达自己对九嶷山的心驰神往之情:吾闻九嶷好,夙志今欲伸。斑竹啼舜妇,清湘沉楚臣。
  人文璀璨 底蕴厚重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九嶷山因此成为舜帝崩葬之地,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一代伟人毛泽东深情吟咏,享有“德孝之源、福地九嶷”之美誉。
  宁远自古人杰地灵,县内有名冠江南的宁远文庙、舜帝陵古遗址等6处“国保”、8处“省保”及100多处文物古迹。建于宋朝乾德年间的宁远文庙,是集孔庙、学堂为一体的神圣殿堂,飞檐斗拱,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气势恢弘,保存完好,被誉为“江南第一孔庙”、“千年学宫”。宁远文庙占地10282平方米,建筑物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依次排列。其中的石雕壁画艺术,寓意深刻,闻名遐迩,是湖湘之最。20根整体高5米的高镂空浮雕龙凤石柱,刻工精到,精美绝伦,叹为观止,堪称一绝。
  舜帝陵是舜帝的陵寝,也是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祖朝拜的圣地,位于九嶷山舜源峰下,内有汉碑“舜帝有虞氏之陵”。陵庙共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组成,庄严肃穆。熠熠生辉。经几次大规模扩修,新建成的舜帝陵公园达到600余亩,新增景点10余个。九嶷山 舜帝陵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陵”,历代君王祭祀不断,香火鼎盛,弘扬传统文化、万世文明。
  古舜帝庙遗址位于玉琯岩,2004年考古出土了大量汉代、宋代文物、遗存,现已建成13万平方米的古舜帝庙遗址公园。
  永福寺位于古舜庙和玉琯岩的西北侧,原是南齐时(479年)为护卫舜祠而建,原名无为寺。宋朝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现名。永福寺在原址基础上重建,建筑风格以宋式为主,融合部分清式及现代生态园林风格,遵循了九嶷山山势,一半建在平地,一半建在山坡,有山有水,山水相映。
  沐嶷山之灵气,承舜帝之教化。宁远人文蔚起,孕育了唐代湖广第一状元李郃和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及84名进士。千百年来,历代名人骚客或登临九嶷,或寻宗访古,或祭礼舜帝,留下了大量歌咏九嶷山和赞颂舜帝的瑰丽诗文,仅九嶷山舜帝陵就有历朝历代留下的祭舜碑刻34方。散发历史醇香和现代气息的舜帝陵祭文碑林正在建设之中,不久即可呈现在世人面前。
  民风淳朴 风情独具
  县内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至今保存完好,随处可见,云龙牌坊、翰林祠已列为“国保”,牛亚岭瑶寨、黄家大屋等古民居,独具匠心,自成风格。吊脚楼依山而筑,瑶家民风古朴淳厚,民族服饰奇异艳丽,瑶家男女喜歌善舞,瓜箪酒醇美溢香。千百年来,宁远已经形成了自成体系、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瑶族婚嫁”、“板凳龙”、“扎故事”、“坐歌堂”、“长鼓舞”、“耍龙灯”、“踩高脚”等民间文化焕发异彩,绽放奇葩。舜帝祭典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祭舜帝大典成为湖湘保留举办的节庆活动。宁远美食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品而难忘,炒血鸭、酿豆腐、拖缸酒、打粑粑皆为待客珍品。宁远人民质朴豁达,热情好客,逢喜而歌,逢丧不悲,每遇婚嫁节庆,必配以锣鼓唢呐,琴瑟丝竹,或以茶敬客、以歌敬客、以舞敬客,表达乐观向上、谦恭友善的喜乐之情。
  节假日的九嶷山,“竹竿舞”、“上刀梯”、“穿同心鞋”、“对山歌”等民俗表演尽情演绎,游客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交通便利 出行快捷
  宁远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素称“三省通衢”之地。二广、厦蓉两条高速穿境而过,距长沙、广州均在四个小时车程之内,可“朝发午至”,距永州高铁站、郴州高铁站100公里,距桂林180公里,是“大湘南”宜商、宜居、宜游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创新创业的投资“洼地”。
  近年来,县里斥巨资拉通了九嶷大道、厦蓉至九嶷山连接线、九嶷山旅游循环公路。推出了“舜帝陵祭祖”、“三分石探幽”、“仙子山观云”、“牛头江漂流”等旅游项目和精品线路,形成了祭舜帝陵、拜永福寺、登状元楼、游紫霞岩、漂九嶷河、登三分石、踏原始林、探古村落、赏瑶家风情、览千年学宫的生态旅游圈。
  如今,九嶷山文化旅游已是声名远播,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5%。
  奇山秀水看九嶷!
  魅力宁远等您来!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82888条
评论200136条
评论166140条
评论138668条
评论130164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内容简介/《中国人文传统与中西人文精神讲演录》
《》内容简介: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拓展,商品经济大潮涌动,古老的中华大地经历着一场深度与广度均属空前的社会转型,其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其一,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这一过程自19世纪中叶已经开始,时下又赢得加速度),这种经济形态的变化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其二,从国家统制式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化,这种经济体制的改轨与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同时并进,正是现代转型的“中国特色”所在;其三,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化,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这一转变所诱发出的问题,有全球化趋势,当下中国也不可回避地面临此类问题,诸如环境问题、人的意义危机问题、诸文明间的冲突问题,等等,这又增添了转型的普世性内容和现代性品格。
作者简介/《中国人文传统与中西人文精神讲演录》
冯天瑜,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出版有《中华文化史》、《》、《明清文化史散论》、《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专著,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近年来着力探讨中华文化近代转型、历史语义学诸问题,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图书目录/《中国人文传统与中西人文精神讲演录》
  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中国人文传统五题   弁言   中国人文传统(一)——“人文”与“天道”契合   中国人文传统(二)——虚置彼岸执著此岸   中国人文传统(三)——伦理中心与经世取向   中国人文传统(四)——一体两翼的“民本”与“尊君   中国人文传统(五)——“敬祖”与“重史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   东方智慧与“现代病”疗治、   一一从池田大作“依正不二”观说开去   “五伦”说与和谐文化   民主理念内在根源考辨   ——以《明夷待访录》为例   晚清近代化方略论析   ——以张之洞《劝学篇》及何启、胡礼垣《(劝学篇)书后》为例   历史文化语义学简议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封建”概念的再认识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反封建”命题论析   中国近代政治话语的建立   ——以“革命”、“共和”为例   汉译佛教词语刍议   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      对于时下清历史观的评析   草根性、人文精神与文化创新   社会心理与历史进程   中日关系的文化解读   三画册昭显人文精神   璀璨的人文星座——陈立言《历代文星图赞》   返本开新追寻大美——周韶华《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墨画集》   国学与人文教育   清廉——人文精神的题中之义   近世鄂东人文兴盛原因探略   中国文化人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53:07
贡献光荣榜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寿县十大文明
& & 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的寿县,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是楚文明的故乡,中国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1986年12月,国务院命名寿县为国家历史文明名城。1995年9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寿县并怅然题词:“文明古名城,江淮新明珠”。 &&& 作为安徽省四座国家级历史文明名城之一,寿县正以其独特的文明魅力,吸引着海内外宾客的热情关注。近期,寿县县委、政府用全新的目光审视寿县26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提炼出涵盖寿县人文精华的“十大文明”,即:楚汉文明、治水文明、廉政文明、和平文明、城墙文明、豆腐文明、宗教文明、红色文明、民俗文明、佳肴文明。博大精深的楚汉文明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寿春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明的中心。从楚文明遗存看,政治、军事、文明、商业、交通、城垣、青铜器的冶炼与铸造,乃至衣食住行都带有明显的楚文明特征。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陶器、漆器,都表现出与两湖地区楚文明相反风格而又有改进的文明面貌与特征。 &&&寿春楚文明汇聚了许多精华,如楚寿春城遗址的建筑艺术及其宏大规模;引进水稻的栽培与芍陂的开凿利用,楚金币“郢爰”的铸造与发行;“鄂君启节”的运用,标明楚国商业、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与发达;大量青铜的冶炼与青铜器的铸造,融文字、书法、镶嵌于一炉,如“鄂君启节”等,显示了楚文明的先进和社会消费力的发展。 &&&如果说楚文明是寿春陈旧文明的一座高峰,那么《淮南子》就是另一座举世注目的巅峰之作。秦灭楚后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寿春楚文明的精髓已深深扎根于寿春百姓的心中,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 &&&汉文明以《淮南子》为开山之作。这部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集众家之说而归之于道,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淮南子》写下了许多对宇宙、事物的认识,保存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知识,对地理、地理、物理、仪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和文学诸领域都作出了严重贡献。《地理训》中有关“二十八宿”、“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和“阳燧取火”的记载;《淮南万毕术》中的《炼丹术》,当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化学实验。 &&&《淮南子》在文学上价值非凡。许多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出自它或经由它而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着严重的影响。《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约有1.02万条,《古今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约1.5万条。这两部词典从《淮南子》中摘录的成语粗略统计有120多条,足见《淮南子》在词语海洋中的分量。《淮南子》中收录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有些被改编成戏剧、小说、电影,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伯乐相马》、《西门豹治邺》、《卧薪尝胆》等。 &&&楚汉文明宛若一部皇皇巨著,人们可从新开馆的寿春楚文明博物馆中窥见楚汉文明瑰丽辉煌的一页。 源远流长的治水文明 &&&治水文明贯穿了整个寿春文明史,治水文明研讨以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和建筑遗存为载体,能让我们从中了解丰富的治水文明信息,为今天的人们改造自然,避害趋利提供有益的自创和协助。 治水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有一处烟波浩渺的水库,它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芍陂,即安丰塘。 &&&其兴修者孙叔敖,原为布衣贤士,召拜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后,努力于水利兴民。 &&&安丰塘工程规划合理,上引龙穴山、淠河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对于楚国徙都寿春后经济、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安丰塘仍为淠史杭灌区著名的反调理水库,蓄水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3万亩,发挥着灌溉、旅行、运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曾亲临安丰塘调查,一睹古塘风采。1988年1月13日,安丰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王安石在《安丰张令修芍陂》诗中云: ……自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凭仗寿春周围水系发达稻米丰给,为都达19年之久。汉淮南王刘长、刘安、三国时袁术也以寿春为都,苦心运营,一度成为繁华富饶之地。今之寿春,为因循古都的建制镇名称,为寿县政治经济文明的中心,镇内文物古迹鳞次栉比,古城墙环绕城区周围,古为屯兵御敌之工事,今为防洪阻水之屏障,功不可没。 &&&因水而兴古名镇。与治水文明毫不相关的,还有正阳、瓦埠、隐贤三大古镇的一度兴盛与繁荣。正阳位于寿春东北30公里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因有舟楫之利,正阳开埠较早。明成化元年设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设“淮北督销盐务总局”,促进了商业开发。由于正阳关地处淮河中游关锁,旱路交通发达,万商云集,成为蜚声遐迩的皖东南商业中心。解放后,曾经一度设市,有“小上海”之誉。该镇现为中国历史文明名镇,文物古迹丰富,令游客流连忘返。 &&&寿春、正阳、隐贤、瓦埠均滨水而建,靠水而兴,宛如今天的江浙水乡,商贸发达,盛极一时。 大义凛然的廉政文明 &&&寿县2600多年的文明史上,产生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中有的以清廉传世,有的以不计得失扬名,有的以敢于直言,不畏权势流芳。千百年来浩然邪气,清风惠政,让人们以史为鉴,清正为官,廉洁为人,为廉政文明续写新篇章。 &&&孙叔敖不只是一位杰出的水利家,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相。他曾说:“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录而施愈博,位兹尊而礼愈恭,是以不得罪士民也。”他在任楚相的12年中,施教导民,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孙叔敖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可是他死后,儿子却堕入贫困之中,穷得卖柴为生。 &&“时苗留犊”的掌故,出自《三国志·魏书》:“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少洁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东汉建安时,时苗任寿春令,居官岁馀,牛生一犊。他离开寿春时,把小牛犊留下了。后人感其清廉,把小牛饮水的池塘称为“留犊池”,所在街巷称“留犊祠巷”。 &&&唐人李翰在《蒙求》中,把“时苗留犊”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后来的蒙学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也都载有“时苗留犊”的掌故。许多地方官员和骚人墨客常来留犊池畔瞻仰凭吊,留下了许多称颂时苗的诗篇。明代寿州主事董豫在《留犊池》一诗中写道宋代被世人称为“一门三相”的即吕夷简、吕公著、吕本中,也在史册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吕夷简,宋真宗时举进士,在任职期间,屡次奏事,建议取消农具纳税,减轻伐木民工劳役之苦,真宗皇帝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仁宗亲政后,他仍为宰相,上疏八事:正朝纲,塞邪径,禁贿赂,辨佞夭,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庆历三年(1043年)病故,帝对群臣涕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吕夷简之子吕公著,幼年好学,废寝忘食,善思慎行。《宋史》称吕公著“暑不挥扇,寒不亲火,简重清静,盖无禀然。其积虑深敏,量闳而学粹,遇事善决,不以私利害动其心,与人交,出于至诚,好德至善”。 &&&吕公著之曾孙吕本中,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济阴县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祠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由于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得罪了权奸秦桧,被罢官。其诗已负盛名,自言传“江西诗派”衣钵。 &&&在历史文明名镇正阳关,至今流传着“贤良街”(又名“六尺巷”)的故事。这位叫俞化鹏的正阳关人,是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他进京做官之后,家迁正阳关南大街定居。这年,他家与对街周铁匠家都要盖房子。单方按照原定计划施工,则街巷显得太窄,甚至影响“滴水”,单方互不相让地皮。俞的后人认为本人有权势,派人进京陈述情况,要求压制周家。俞问明来意,向来人声明大义,并修书一封,叫子弟们以大局为重,友善邻里。书信中有诗一首,曰: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书信捎回正阳,俞周两家争相传阅,称道俞扶九的厚道为人。俞家首先提出后让三尺墙,周家也自动让步三尺,结果街宽人心更宽,市民深受感动,便把这条街命名为“贤良街”。 &&&革命家、文物收藏家孙大光,寿县堰口镇人,16岁参加革命,戎马倥偬转战南北。生前,曾任国家交通部部长、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共第十届地方委员、中顾委委员。孙大光博通文史,酷爱文物收藏,尤喜名人字画。建国后,全家节衣缩食,精心收藏了一批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他在古稀之年,偕夫人回乡探亲,分两批将捐赠文物的所得奖金41.2万元和100万元分别捐给堰口小学、寿县一中和堰口、正阳两地兴办教育事业。他的仁风义举,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文韬武略的军事文明 &&&寿县地处八公山之阳,淮河南岸,淝水之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数代王朝的更迭,时势风云的变幻,多在以淮河为界,展开激烈的对垒和争战,为后世沉淀出一页页值得玩味的和平文明。 &&&东汉末期,曹操在北方,以许昌、洛阳为中心,东南据有长淮,淮水中游的寿春,上与许洛相近,有蔡颍诸水相通;下则雄视江淮之间,以合肥为其前哨阵地,经常利用颍涡诸水,向寿县和沿淮进军。 &&&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一页,是导致前秦政权瓦解的淝水之战。公元384年,前秦统治者苻坚一致北方后,亲率80余万大军沿淮水南下,企图一举灭亡东晋。东晋大臣谢安派谢玄、谢石率兵八万迎敌,单方隔淝水对峙。苻坚见晋军布阵严整,远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从此有了“草木皆兵”的成语。在东晋军队的追击下,前秦部众崩不成军,苻坚狼狈逃归,前秦政权瓦解。成就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五代十国时,寿春为南唐边陲重镇,以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镇守。后周显德二年和四年,周世宗柴荣两次亲征寿春。作为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亦两次从世宗出征。第二次是在显德四年(957)三月,赵匡胤扎营于城北紫金山下,率军攻山,首破连珠寨,斩唐兵数千人,守寨唐将朱元、朱仁裕率兵万馀投诚。翌日复战,连破数寨,擒南唐应援使陈承昭、大将许文缜、边镐等,使州城完全置于周军包围之中。刘仁赡“闻援军既败,计无所出,但扼腕浩叹而己。”虽然如此,他忠贞不二,拒周劝降,率部坚守城池。 &&&由于寿县位于淮淝之滨,历史上出现多次以淮河为界的南北分垒对峙。特别是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的和平长达百年之久。南宋寿春保卫战中,寿春人发明了在子窠中装上火药发射的子窠枪,后来传到欧洲,成为古代步枪的始祖。在和平的磨炼中,寿春人发明了不易打烂穿透的纸甲,学会了在淮河上架设不易被敌人破坏的浮桥。这些在特殊时期的发明,都极大地丰富了和平文明,值得去发掘和研讨。 饮誉世界的豆腐文明 &&&被人们誉为“营养珍品”的豆腐就诞生在寿县八公山境内。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相传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都寿春,他喜欢神仙黄白之术,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晋昌八公在北山论道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结果不经意间发明了豆腐。 &&&唐朝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豆腐之法传到日本,被称为“唐传豆腐淮南堂制”,以示正宗。 &&&诗词歌赋还有大量歌咏豆腐的篇章,或以物抒情,或借物咏史,不一而足,值得细细品尝。而民间关于豆腐的歇后语、俚语也是豆腐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做人洁白。豆腐掉进青灰里——打不得,拍不得,道出了对某些人和事的无法。看别人吃豆腐,本人牙快,是一种摩拳擦掌的心思。鸡刨豆腐,喻办事马虎。刀子嘴,豆腐心,喻心肠仁慈,讳莫如深。白菜豆腐保平安,是一种随遇而安,淡泊闲适生活的写照…… &&&如今,豆腐文明已成为寿县佳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遭到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 对豆腐文明的弘扬与传播,对豆腐菜品的研发与制造,已演化成为中国豆腐文明节和相关的节庆活动,博得五湖四海的宾客来参观欣赏。 &&&2005年,是“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申报年。安徽省从各地上报的47个项目中,选出32个项目参加全国申报,其中寿县申报的八公山豆腐、正阳关“三阁”(见民俗文明)均在选报项目之列。 慷慨悲歌的红色文明 &&&寿县这片土地上,也是洒满仁人志士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在历次严重的革命活动中,都有许多志士和英烈的名讳,成为后世永远的缅怀和留念。由此构成了凝重悲壮的红色文明。 &&&陈独秀和寿县人柏文蔚、常恒芳等发起的,从事反清秘密活动。孙毓筠、张汇滔等积极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努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武昌起义、淮上军成立,让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载入史册。 &&&1921年1月,曾经留学日本和德国的高语罕编写的《白话书信》出版,是安徽最早最零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本。1922年春小甸集S·Y(英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缩写)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曹蕴真,团员有徐梦周、鲁平阶、胡宏让等,属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 &&&在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中,也有许多英烈的名字值得镌刻在永远的丰碑上,张汇滔、石德宽、柏文蔚、张树侯、曹渊、孙津川、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赵策、霸道舟…… &&&方振武烈士名扬中华,他召集其他抗日武装,成立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北上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28日,在广东中山县境内,不幸遭到国民党间谍暗害。&&&&一门三烈的曹氏家族,曹少修早年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七七事故后,他动员民众机支参加中共抗日武装,不顾年已花甲,为抗日四处奔走。被国民党寿县政府逮捕,就义前他在遗言中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 一大批先烈的名字映红了绚丽的寿县革命史。 &&&今天,小甸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特支成立留念地、一中学兵团遗址、方振武墓园、中共寿县一大会址等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重温红色文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汤巩固的城墙文明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寿县现存的古城墙为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20年)建康都统许俊为御金兵“即旧址”重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灿若群星,寿县城墙则以其特殊的形制构造与功能,被许多专家和学者叹为国内之珍,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开四门:北门曰“靖淮”、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定湖”、南门曰:通淝”,城墙周长7147米,城墙为砖壁石基,城平面略呈方形,四门均设城楼和瓮城。与国内其他古城墙相比,寿县城墙的形制构造特点次要表如今三个部位上:创建石堤、改变城门走向、修筑月坝。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修后,州人孙家鼐曾为之记,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若生铁之熔铸也”。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后,改变东西、北三城门的地位、方向。明初,四处瓮城的内外两门都还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即直通式,而察之城门现状,南门仍为直通式,而地势低洼的东、西、北三处的门向、地位却发生了变化:东门的外门地位北移,偏离中轴线4米,北门的外门向西,西门的外门朝北,既有利于御敌,又便于减轻洪水直接对城门的压力,这是古人在城垣建筑中对力学原理的巧妙运用。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知州杨涧创建东北角和东南角涵洞(水关)月坝,坝上分别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题额。 &&&寿春古城墙的独特防洪design,创造了水利史上的奇观。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其维修加固,1986年经过社会集资恢复重建了东门宾阳城楼,1999年恢复北门靖淮城门,2000年建成仿古式南门通淝楼,2006年恢复建设西城门及城楼,按照原方式恢复瓮城及城墙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经历了1954年、1991年两次洪水围城的考验而安然无恙。 精彩纷呈的民俗文明 &&&寿县地处江淮之间,几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化在衣食住行、文娱劳作等方面的风尚风俗,既与其他地方有共同之处,又有本人独特的一面,可谓特征明显,独树一帜。 &&&风俗包括岁时、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寿诞、农事风俗等。 &&&岁时次要内容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寒食节、端阳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日、除夕。现摘要叙说一二。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岁朝”,建国后定名为“春节”,为一年最浩大的大节,工夫三天。初一早晨,大人小孩均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燃放爆竹,门旁贴财神,迎接新年。 &&&农事风俗中,有试牛、身包饭、扫尘、剃龙头、洗年脚、除夕喂牛饭之俗。如扫尘之俗,是一种讲究卫生的表现,民谚有“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之说,除夕前,民间男性无论老幼都要剃年头,民谚有“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之说,大有辞旧迎新的意思。 &&&在民俗文明中最有目共睹的是节庆期间的民间文艺活动,以寿州锣鼓和正阳关肘阁、抬阁、穿心阁为代表。寿州锣鼓历史悠久。寿州锣鼓队根据沿淮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长流水”等锣鼓乐谱改编,保留节目是《寿阳春》,分为“状元行”、“楚都欢歌”、“龙虎斗”三大部分,分别以寿县历史上发生的严重事情为蓝本,加以创作和归纳,具有浓厚的地方文明特征。如《淝水之战》,经过锣鼓的轻重缓急,表现短兵相接、两军对垒的悲壮激烈,令人荡气回肠。 &&&正阳关肘阁、抬阁、穿心阁,于清道光之前从山西、河南等地传入。它集杂技、彩扎、灯光、音乐为一体,小演员们在道具上表演民间传统节目,配以锣鼓和箫、笛、管伴奏,整个表演高、难、险、美,被誉为“空中芭蕾”。&&&&和谐共荣的宗教文明 &&&寿县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构成了形状万千、特征鲜明的宗教文明。 &&&道教源于古代神道的巫祝史,转而为方士,构成道教。道家文明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对称互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今寿县道教除四顶山奶奶庙外,余多不存。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近年来恢复或新建了八公山道教建筑群,道教出现活力。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四顶山古庙会,吸引着周围县市民众,盛况空前。 &&&寿县佛教始于南朝前期,以报恩寺为最。报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为中国传统寺院的一大建筑群。大雄宝殿内泥塑十八罗汉像,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由九华山安排僧人掌管恢复佛事活动,新建和扩建佛殿,装修佛像,使报恩寺愈加宏伟壮观,吸引了更多游客和信众前来浏览和进香。 伊斯兰教传入寿地,是以回族来居为始,回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始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清真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格局建造。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寺内宋代栽种的5株银杏参天,笼罩庭院。 &&&基督教是清末由美国传教士传入,如今在寿春镇和其家乡镇均设有教堂,供信教群众参加活动。位于寿春镇东大街的基督教堂,俗称福音堂,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出资于1924年兴修的,现为当地教徒活动的场所。建筑结构糅合了中西建筑的风格,包含了大量的中西文明信息,为研讨近古代中西文明和宗教文明在寿县传播提供了实物材料。1928年3月,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这里遂成为中共寿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1994年公布为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六安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采众长的佳肴文明“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寿县由于地处江淮之间,物产富饶,盛产稻米、小麦,畜禽、水产品和蔬菜均为自然绿色、无公害食品,为寿县饮食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寿县饮食属于徽派菜系,色重、味浓、口感偏咸,注重菜肴的色泽和搭配,讲究刀功和火候。城镇和乡间进入农历九、十月份有腌制咸鸡腊鹅等肉食品的风俗,腌制食品可煮可蒸。 豆腐菜肴是当地居民饮食重要组成部分。淮王鱼、瓦埠湖银鱼等当地特产,风味独特,成为海内外消费者的必选佳肴。 &&&寿地民风纯朴,素为礼仪之乡,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以双数居多,喜庆时上圆子,谓之团聚会圆。春节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民间有许多关于吉祥菜的说法:油酥好的鱼嘴中塞进洗净的大葱,谓之充足不足、年年不足;冻豆腐泡,谓之斗福。 &&&寿县城区回族同胞多达上万人,表现回族风味的佳肴也非常红火。早点有牛肉汤、油馍、辣糊汤、油茶等。回民运营的餐馆和熟食摊点中,以牛、羊、鸡、鱼为主打菜,辅以当地产的东园、南园大白菜,风味独特;淡水鹅、卤牛肉、卤羊头肉、羊蹄等熟食也可谓一绝。 &&&目前,在寿县城区餐饮类门市、摊点近200家,其中有较大规模、上档次的餐饮企业近十家。次要以徽菜为主,兼顾湘菜、川菜等其他风味,并且注重了对豆腐菜品的研制。 &&&在婚宴结束时,东家会为客人奉上一种佳肴,谓之“大救驾”。说起“大救驾”,还有一个传说:历时三年的后周围困南唐的寿春之战结束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得胜率部进城时,由于长期苦战,劳累过度,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城内厨师用面粉、白糖、猪油等原料做成糕点献给赵匡胤,赵食之连宣称好。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宋代的开国皇帝后,谈及寿春城内的糕点“救了朕的驾”,“大救驾”便由此而得名。 &&&当地还有一种佳肴是面筋。据载:宋相吕夷简居寿州时,“以麦粉和水洗之,凝结成团,创制面筋,质量精脆,撕缕不断,荤煮素炒,脆利可口。”在《事物记·绀珠篇》中有吕夷简创制面筋的解说。 &&&寿县佳肴文明源远流长。运营者中著名的老字号有聚红盛、小而真、大美兴等。 &&&徜徉寿春街巷,倾听寿州历史上的传说故事,品尝地方佳肴,实乃快事。如今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外地人士休闲、自驾游纷至沓来,一饱口福,方知“走千走万,食在寿县”并非妄语。(各位寿县老乡,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TA的最新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释学与人文科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