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学生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均

 > 发展新闻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来源:   |  作者: 教育部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问题 对策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四点分析:
(一)政府履职仍有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未能按照国家总体战略做好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规划和部署,政策和组织保障不力。二是忽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没有形成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自查整改责任没落实,效果不明显,达标评估放松标准、把关不严,达标后缺少巩固提高、监测复查的措施,部分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出现指标下滑。三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没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上,而是热衷于办好少数学校,导致县域内校际差距进一步加大。四是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没有严格按照备忘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稳步推进,工作进展缓慢。
针对上述问题,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一要加强统筹,做好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研究情况,仔细查找不足,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发展任务。二要完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新路径、完善新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完善持续推进机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未达标的地方要及早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以评促建要求;已经达标的地方要加大巩固提高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均衡发展水平。三要强化责任,调动积极性。按照国家和地方提出的任务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存在问题,早日实现既定目标。既要克服盲目追赶进度,不重实际效果的做法,也要反对不思进取,工作不力的消极思想。
(二)资源配置仍有薄弱点,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投入保障不力、资源配置不均、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不强等问题。一是一些县(市、区)近三年教育附加、土地出让金计提教育经费没有足额征收。二是学校建设缺少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带来的入学需求变化,一些学校在占地面积、班额、校舍面积、运动场地面积等指标方面达标率相对较低,大校额、大班额、学位不足等问题相对突出。此外,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校舍、仪器设备差。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学校生师比失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短缺,校际间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不平衡。四是校际差距在一些地方依然偏大。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值、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差异系数仍然偏高。
针对上述问题,一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坚持“雪中送炭”,重点向倾斜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补齐硬件短板的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专项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二要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顺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做好城乡学校生源预测、布局规划和学校建设,特别要做好人口导入区的增容、老城区学校规模的紧缩、班容量的控制以及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改扩建,努力解决校舍、运动场面积不达标问题。始终把薄弱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弟学校、村小、教学点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努力确保区域内中小学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三要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根据各省(区、市)实际,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育编制标准,统筹综合考虑教师管理、职称聘任、职务晋升、工资待遇、培训培养、交流轮岗、专业建设等方面,推进教师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全面实行校长和教师的全员流动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继续围绕课程改革和联盟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广名师工作室、教研协作体等好的做法,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注重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素质教育仍有不落实,需要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质量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有质量的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一些地方在内涵发展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应试教育倾向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少数尖子学生的学习。三是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适应教育教学。四是阳光锻炼一小时、生命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和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引导学校主动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素质教育。二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创新教学和考试方式,适当降低课程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培养兴趣和发掘潜能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将教育和文化很好地结合,创造条件开设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课程,保证配齐师资,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三要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四要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要实施研究出台学校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交通等部门在保护学生安全方面的职责,理清学校、教师和家长等主体在学生安全问题的责任边界,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为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推进机制仍有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一是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健全。在教师交流、招生入学、办学管理等方面,缺少落实国家总体要求的配套措施,不能保证各项政策有效执行。有的地方教师交流中对教师专业发展、职称待遇、人文关怀的政策尚不完善,有的地方存在多层级办学并存现象,同一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无法获得同样资源。二是部分省份的教育督导体制没有理顺,部分地区督导机构未能独立行使职能,督政力度不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结果运用不够,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健全健全。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办学积极性不高,获得扶持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一要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提高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建立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通过整合、重组、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二要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在宏观上对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如实行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调配机制,完善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县管校用”管理模式,加强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的跨校、跨片任职。三要按照管、办、评相对分离的原则,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强化教育督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障督导经费,健全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制度,落实教育监测和复查制度、奖励与问责制度,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督促各级政府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目标。(据教育部网站)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板报网! 今天是:
黑板报手抄报素材第一站!
当前位置: →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别的同学还喜欢: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精彩评论:(8条)
CNBANBAO网友116.114.229.*发表于 18:25:35
真特妈难看
CNBANBAO网友59.63.28.*发表于 10:24:07
好丑!!!!!!![怒][吐]
CNBANBAO网友183.202.55.*发表于 11:45:44
zxdccfdhgjhkhsysh[怒][偷笑][坏笑]
CNBANBAO网友182.244.21.*发表于 12:58:46
[手机用户]14.215.172.*发表于 20:31:56
…………………………好丑
[手机用户]182.43.50.*发表于 20:06:35
CNBANBAO网友101.73.109.*发表于 13:18:09
zhenniankan
其他人还看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文章摘要:在编制发展规划、制订相关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收费行为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一)努力推进区域均衡为了解决中西部农村学校生活设施严重不足,住宿学生“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也是现阶段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编制“十五”、“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推动.目前正在研究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已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未来5年民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中始终将义务教育摆在“优先支持”的位置,在编制发展规划、制订相关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收费行为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一)努力推进区域均衡为了解决中西部农村学校生活设施严重不足,住宿学生“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2007年,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截至2010年5月,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2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和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县改造农村初中学校,在6600多所农村初中新建了1300多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显著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切实缩小了边远贫困地区部分农村学校与东部地区学校的差距.(二)加快推进城乡均衡城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是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2004年~2007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西部‘两基’攻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支持当时尚未“普九”的372个县和38个团场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这项工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施以来,新建、改扩建8363所寄宿制学校,新增校舍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满足了200多万新增学生的入学需求,同时,改善了边远山区220多万农村学生寄宿条件,为这些地区实现“两基”奠定了基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此,2003年~2007年,国家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计安排专项资金54亿元,为农村中小学配置远程教育设施,开发传送城市名师优质课件资源.该工程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初步构建了惠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推动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三)着力推进校际均衡学校之间实际存在的办学质量差距,是造成择校问题的直接原因.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按国务院要求,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在排查鉴定、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地震高烈度地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截至2010年,已安排资金90亿元支持工程实施.四川“汶川”地震后,有关部门研究明确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的最高和最低标准,要求各地把投入重点放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上面,不得集中财力打造重点校和示范校,要保证区域内新建或改造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均衡.同时,也要求灾区援建项目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做到建设标准大体一致.(四)切实推进群体均衡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特教学校数量不足、条件落后的问题非常突出.建设特教学校,加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此,2008年起,国家实施了“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7亿元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160所,使地级市城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教学校.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是促进民族和谐、实现共同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措施.从1985年开始,国家在内地部分城市中学举办“西藏班”,2000年开始举办“新疆高中班”,安排专项投资10.3亿元,支持承担培养任务的内地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养能力.国家还实施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特殊政策培养少数民族本科以上高级专门人才.针对新疆、西藏农牧区“双语”教育发展滞后问题,从2008年开始,启动实施了“新疆‘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计划安排专项资金22.3亿元,支持新疆建设2350所“双语”幼儿园.今后几年,国家还将支持西藏及四川、甘肃、青海和云南四省藏区的“双语”教育工作.(五)推进就学机会均衡教育乱收费一度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每年组织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据统计,2003年~2009年间,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的数量和违规金额平均每年均下降12%.教育乱收费举报案件也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教育收费秩序已逐步好转.在专项检查过程中,特别是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以来,要求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行为进行清理、查处,包括收取“择校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违规收费、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行为等.2003年~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加强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等价格管理工作,以降低中小学教材教辅价格,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贵”等问题,有效保证了城乡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机会均等.另外,国家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需要.一是优先安排农村学校饮水安全设施改造.2006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计划5年内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项工程覆盖了30个省区市的乡镇、村庄、学校、国有农场和林场队.在工程实施中,要求确保项目区域内农村所有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得到解决.二是优先调整城乡中小学校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政策.2006年6月,在调整各地销售电价时,将全国中小学校教学用电由执行“非居民照明电价”全部改为执行“居民生活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19元.初步统计,仅此一项,城乡中小学校每年减轻负担约20.6亿元.三是优先建设农村中小学体育健身场地.针对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比较差,大部分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没有达到国家规定配置标准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时,要求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建设要与中小学布局相匹配.2006年,在国家支持建设的2500个试点项目中,有1/3的农民健身场地建在农村学校中或学校附近,促进了中小学体育条件的改善.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问题初步分析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各地积极探索,先后涌现出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成都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扶持薄弱学校的“铜陵模式”,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沈阳模式”,实施优质校与薄弱校结盟的“邯郸模式”等典型.但总体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一是硬件配置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城市学校基本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软件等先进仪器设备,有的还有塑胶操场、人工草坪足球场等:相比之下,一些农村学校依然采取“黑板、粉笔加书本”的传统教学方式,煤渣操场、水泥操场尚不能满足需要.二是经费标准不均.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11.7倍、9.9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有2/3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三是师资水平不均.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城市有人无课教、乡村有课无人教”的现象仍然存在: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和信息技术的教师严重短缺,教师学科结构失衡:农村教师队伍中“知识退化、方法老化”的老师较普遍,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2.5:1.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1或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应当指出,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政策的非均衡导向等因素,都是造成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客观讲,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由农民为主,转向以政府为主:管理由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这种从“自发自主模式转向政府主导模式”,从“重效率”过渡到“重公平”的评价标准,需要时间、资源和行政执行力来调整和支撑.另外,从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到宣布完成普及义务教育,仅用15年的时间(1986年n2000年),这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但类似“运动式”的快速跨越发展,也留下一些遗憾和不足,资源配置不均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现阶段已上升为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二)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受学龄人口减少等因素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变化呈现比较复杂的新特征.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为15916.5万人,比上年减少383.7万人(2.4%);其中,城市在校生增加约65万人,农村在校生减少448万人,且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2010年~1015年,我国16~40岁人口快速减少,从2009年开始每年减少1000万左右,由此将导致青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一是随迁子女问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随迁子女人数达到884.7万人,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小学有677.7万人,增长14.5%,初中有207万人,增长19.2%.东部地区随迁子女占全国的比重最高.但预期未来,随着产业转移和中小城市落户政策的实行,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二是留守儿童问题.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留守儿童人数达到2140万人(占农村在校生总数的16.4%),比上年增长5.1%,其中小学有1398万人,增长2.7%,初中有742万人,增长9.7%.随着“民工荒”引发的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增大和选择余地变宽,务工人员携子女举家外出比例会增加,加之新生代农民工注重子女教育的意识增强,估计留守儿童数量将趋于减少.三是择校学生问题.目前,择校问题在城市和县城都比较突出,大中城市主要表现为向名校名师集中,农村主要表现为向县城和大乡镇集中.2008年全国中小学56人及以上的大班有40万个,占班级总数的14.3%.其中,县镇小学大班额比重达到30.9%,初中大班额比重为50%.这种主观意愿式的选择性流动,加剧了城市“大班额”和农村“空巢学校”并存的矛盾.(三)评价体系不全和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义务教育呈现出的非均衡发展现象,与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思路不清晰、公共财政调控不力、行政监管力度不够有关.新《义务教育法》第2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4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义务教育法》第32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但现实中部分地区拿不出有力度见实效的做法,有畏难情绪甚至敷衍了事,更有甚者政府与优质名校形成利益链,在资源配置上维护优质名校的优先权,致力于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打造本地区重点示范校,忽视薄弱学校建设.由此可见,各级政府统一认识,扎实推动,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保障,是实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12年实现初步均衡”和“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的工作基础.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深化改革.今后,将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工作力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投入保障工作,研究制定措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教育发展模式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已演化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切实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等总体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多管齐下,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和议事日程予以落实.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然要大幅度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必须要与规范管理、完善监督结合起来.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教师待遇一样,政府全额保障支出;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教育督导机构要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报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的地区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三)标准化建设要立足长远“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项目.建议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当地中小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明确硬件、师资、经费保障等基本要求,规范办学行为: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要求地方政府认真研究学龄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减少资源浪费:以标准化建设为龙头,推动各地进行中小学校舍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整合,研究解决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闲置校舍的统筹处置和合理利用问题.(四)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解决新时期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把握“家庭化”流动、近距离就业和中小城市落户趋势,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重点建设寄宿学校适度集中办学,建设教师周转用房改善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设立专项补贴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研究建立学生流动信息统计和经费管理办法,对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流出地政府应给予必要补助经费.(五)支持做强民办学校是重要补充均衡化的义务教育并不排斥多元化选择,解决少数高端人群的高层次教育需要,应当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通过优质民办学校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建议鼓励发展优质民办中小学教育,试点将部分“公办校”转为“民办”,交由社会团体办、企业办或个人办,研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在教师职称评定、退休后待遇、经费补贴等方面,对民办学校一视同仁.
上一篇:依法认真履职尽责,推动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均衡配置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着力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王安顺表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下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问题以及对策》
& 答题内容:目前,辽宁省区域内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择校热在逐步降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但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全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
合作伙伴提供补充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决肤色不均小窍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