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内压强减少,有没有其他干扰因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学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
大理石 稀盐酸 Ca(OH)2溶液 、CaCl2溶液、NaOH溶液、酚酞试液 、试管 、滴管 、矿泉水瓶、 集气瓶、 锥形瓶 各类导管、 烧杯、 单孔橡皮管、 U型管、气球、红墨水、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学生分组实验: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试管、滴管、稀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CaCl2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教学过程:
[创境设疑]
活动与探究:
教师:向充满CO2气体的平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塞上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导管上带有软胶管,胶管上有一只止水夹),振荡,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下端放入烧杯中,杯中装有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
问题1:1、观察到什么现象?2、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该实验能否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
生:烧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大气压将水从烧杯中压入烧瓶形成喷泉,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并板书: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问题2:甲同学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实验中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另一种原因是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使气体的量减少,你认为是哪种原因形成刚才的现象?或是二者都有?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你的猜想?
生:思考,二者因素都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占主导因素,可用对比实验。
生:设计实验,得出方案,取等体积的二氧化碳于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看塑料瓶变瘪程度。
师:演示该实验,并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CO2被消耗的主要因素。
问题3:依据本实验的原理,大家判断如下装置能否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如能,各自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生1:能,图1中U形管中的红墨水被倒吸进集气瓶中。
生2:能,图2是锥形瓶内气球胀大。
生3:能,图3盛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锥形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气压减少,使盛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内气压也减小,空气沿导管被压入广口瓶内。 师:上述实验装置都能成功地证明了CO2能与NaOH反应,那么同学们能归纳出上述装置的设计的原理吗? 生:利用反应中消耗了CO2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外形成了压力差。
[板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方法1:气体+液(固体)→ 不生成气体 → 形成了压强差 → 形成不同的现象。
甲同学经过进一步思考,他设计了与上述实验原理不同的方案,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请你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帮甲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学案:药品与仪器
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瓶,试管、滴管、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报告:
注:方案可以多于3个,也可以少于3个。
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全班交流。
师:评价归纳三种可行的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生: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方法2:检验生成物:
产生沉淀:加Ca(OH)2溶液或CaCl2溶液 产生气体:加盐酸或稀硫酸
拓展练习:
1、小刚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他: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了有白色粉末状物质。小刚认为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做了如下探究活动: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2)想知道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小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我们完成
生:练习,思考。
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知识: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时,设计实验验证可从两方面考虑:(1)气体被消耗容器内外必然产生压强差(2)检验生成物,使生成物转化成气体或沉淀。
过程: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
(2)安全环保 (3)可行性
(4)简约性
方法:对比法
板书: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验证气体与液体或固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方法1:气体+液(固体)→ 不生成气体 → 形成了压强差 → 形成不同的现象。
方法2:检验生成物:
产生沉淀:加Ca(OH)2溶液或CaCl2溶液
产生气体:加盐酸或稀硫酸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79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探究4等内容。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4) 为了进一步证实 CO2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方案三:生 4:CO2 与 NaOH 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 反应,气体减少了,...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二氧化碳和...(如图 4) 图4 【方案五】 神奇的蓝液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入紫色石蕊试液...  【课前知识梳理】一、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3、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4、碳酸钠溶液与氯化...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 马圈子中学 谷春娇 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组三 生 4: 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 CO 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 反应,气体...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再探究教案2_职业规划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方案三: 生 4:co2 与 naoh 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  出现了一些有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考题,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4.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 CO2 与 NaOH (4)为了进一步证实 CO2 ...  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 两同学分别设计了...4.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范文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1、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2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2与反应,还是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
。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
。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第二组同学滴加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①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②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④图乙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 ⑤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参考答案1.(1)
CO2+2NaOH=Na2CO3+H2O(2)或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2.(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2)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③小气球胀大
(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4)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5)有气泡产生(实验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6)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3、(1)A:溶液进入试管内
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
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4.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⑵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5.(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 6.(1)B同学的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原文地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1、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2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2与反应,还是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
。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
。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第二组同学滴加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①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②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④图乙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 ⑤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参考答案1.(1)
CO2+2NaOH=Na2CO3+H2O(2)或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2.(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2)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③小气球胀大
(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4)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5)有气泡产生(实验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6)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3、(1)A:溶液进入试管内
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
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4.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⑵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5.(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 6.(1)B同学的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
范文二:1、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2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上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还是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①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B
。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
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
, B现象为
, 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第二组同学滴加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范文三:要分两种情况来写这个反应 1 ,当碳酸氢铵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中,此时加入初期氢氧化钠过量 反应如下:NH4HCO3 +2NaOH= Na2CO3+NH3+2H2O 当碳酸氢铵继续加入时:由于氢氧化钠的量不足;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2NH4HCO3=2NaHCO3+(NH4)2CO3 2 当氢氧化钠加入碳酸氢铵中,由于初期碳酸氢铵过量 NH4HCO3 + NaOH=NaHCO3+NH4OH(或者成 NH3+H2O) NaHCO3+NaOH= Na2CO3+ H2O (部分) 其实, 无聊哪种加入方式, 最后形成都是一个含有钠、 碳酸根、 铵离子、 碳酸氢根的混合物。 也就是说如果你将溶液蒸干,你得到的将是一个混合物3
范文四:【摘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为了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我增设了此实验。【关键词】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在教材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只是让学生把它与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反应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反应的原理和方程式更是容易弄错,因而成为各类考试的常客。为此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突破难点。【常规实验方案】:常采用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相同材质的塑料瓶,在两个塑料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在实际实验中,有以下不足之处:1、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与本实验相比),座位稍远的学生或观察力差的学生不易独立得出正确的结论。2、比对的量化程度不够,没有在同一平面进行。 基于此,我们设计出如下装置,把两个塑料瓶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照。【装置图及实物图】【实验设计】1、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2、分别向两个瓶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上连接有U型管(装有红墨水)的塞子,震荡,然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与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液面升高。3、解释: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新方案优点】1、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现象更加鲜活,增强了现象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在短时间有效解决疑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率。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气压变小,反应物减少,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科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该装置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属绿色环保。4、仪器易得,都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装置和操作简单,成套装置,可长期使用。5、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迁移运用,凡是有气体体积变化,气压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例如比较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选择木炭和红磷的比较,甚至在做氨分子的扩散运动实验时也可派上用场,体现该装置的绿色环保功能。在实际实验中,多次试验U型管的规格,采用气压计、用玻璃管自制U型管、化学实验室配置的U型管做对比实验,最后选定实验室配置的中型u型管,效果更明显;在设想做氨分子的扩散运动实验时,准备把集气瓶换成试管,减小空间,增强效果,做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物质选择时,使用止水夹,分步进行,有条不紊,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一举多得。
范文五:摘要:从利用气压法、定量测定法、直接证明法、固体反应法、pH试纸检测法、产物验证法等角度对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系统整理。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实验方案文章编号:(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3.12.03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所以人教版和沪教版化学教材中,均没有涉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关于这一反应的实验创新,现对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系统整理如下:一、利用气压法1. 瓶子变瘪法(1)在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里倒少量浓氢氧化钠,然后盖上盖子,摇晃震荡,瓶子变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变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2)在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里倒入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盖上盖子,摇晃震荡,瓶子变瘪。为了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造成的干扰,可以再做一个加水而不加氢氧化钠的实验作对比。实验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2. 气球法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看到气球鼓起。实验装置如图5。变式装置如图6和图7。3. 喷泉法(1)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2)如图9所示,用手指堵住软塑料瓶的小孔,轻轻的挤压塑料瓶,氢氧化钠溶液就会进入到圆底烧瓶中。然后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就会形成美丽的喷泉。(3)变式实验装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图10中的烧瓶中会形成“淋浴”。在图11中的洗气瓶中会出现“气泡冒出”的现象[1]。4. U形管法(1)准备一个里面有等高水柱的U型管,在一端连接一个密闭的装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容器,震荡,观察水柱是否上升(同样可以设计装水和二氧化碳的对比试验)。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变式装置如图13所示。(2)如图14所示,分别向两个瓶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上连接有U型管(装有红墨水)的塞子。振荡集气瓶,然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与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的液面升高。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5. 玻璃片法在一个干燥的集气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溶液,盖上瓶盖,倒转集气瓶,瓶盖不掉下。实验装置如图15或图16所示。6. 液面上升法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用一个大试管收集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试管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如图17所示。为了增加对比,也可以采用图18所示方法。7. 瓶吞鸡蛋法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的集气瓶内,并迅速用去壳的熟鸡蛋盖住并振荡。结果,瓶吞鸡蛋。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变式装置如图20所示。将如图20所示装置倒置,然后往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鸡蛋又能被推出来。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二、直接证明法1. 原理:CO2 与NaOH 水溶液可反应生成Na2CO3 与水,因生成物Na2CO3 溶于水而无鲜明现象。现改用氢氧化钠的酒精饱和溶液,Na2CO3 不溶于酒精而成结晶析出。准备和操作:称取2g 氢氧化钠放于烧怀,加进60 mL 96%酒精,不断搅拌,使成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贮入试剂瓶备用。取3 mL 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于试管,通入CO2,则产生白色沉淀,这是生成的碳酸钠。将上述生成物分装于两试管,一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沉淀溶解;另一试管中滴加盐酸,产生CO2 气体,用点燃的火柴伸入试管,火焰熄灭来验证[2]。2. 向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溶液中继续添加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在溶液中继续溶解。由此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三、定量测定法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分别量取5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放入如图22装置中,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两个装置中均无明显变化。即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变式装置如图23。四、固体反应方法将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空气中,然后加酸让其产生气体,收集气体可使火条熄灭。这也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了。五、pH试纸检测法在教学中,学生常用酚酞试剂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即: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装置如图24所示。但是,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所以此方案不妥。但是使用pH试纸,却是可以的。配置好氢氧化钠溶液,用pH试纸检测其碱性,然后大量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其pH,从试纸上的变化就可以得知其反应了。六、产物验证法1. 加热法将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碱液后,加热反应后的溶液,若有气泡冒出,说明二氧化碳没和氢氧化钠反应,而是溶解在水中,若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已经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实验过程如图25所示。
  2. 盐酸法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为了排除H2CO3的干扰,应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实验过程如图26所示。说明:实际操作时必须注意到,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有时即使生成Na2CO3,也可能无气泡产生。因为当Na2CO3的质量较多,而盐酸的质量较少时,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此时并没有产生气泡。当盐酸的量比较多时会进一步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如果用盐酸来检验时,一定要注意,所取的盐酸的量必须是过量,否则就不可以确定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3.加碱法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一种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以上的适量溶液后,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这是因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此方案的灵敏度比较高。实验过程如图27所示。说明:如果设计具体的方案来验证CO2与NaOH溶液的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是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可以选取此类碱溶液来验证。因为CO2本身就可以溶于水中,形成H2CO3,H2CO3遇到Ca(OH)2或Ba(OH)2时,会生成白色沉淀,使得溶液变浑浊,因此不能充分说明CO2与NaOH反应了,也可能是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而应该从CO2与NaOH反应产物的角度来验证,可以取通入CO2后液体,通过检验所取液体中是否存在Na2CO3,来确定它们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具体的方案是,向所取液体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适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如果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表明产物中有Na2CO3,说明CO2与NaOH的确反应了,而不是CO2仅仅溶于NaOH溶液中。4.加盐法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在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一种盐溶液,如BaCl2溶液,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后,如果待测溶液中出现了浑浊现象,可以判断待测液中含有Na2CO3,因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过程如图28所示。说明: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检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这种方案不太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后,即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没有反应,也可能会有白色浑浊出现。因为当加入的CaCl2溶液中的Ca2+与NaOH中的OH-的浓度比较大时,也会因为一定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相对比较小,而有部分Ca(OH)2晶体析出,使得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导致判断结果错误。所以关于盐的选择,最好选取BaCl2,不宜用CaCl2[3]。参考资料[1] 陈晓玲.初中化学中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装置设计[J].中学化学,2013,(6):23[2]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生成沉淀吗?http:///HXJS/6.html .[3] 陈金健. 氢氧化钠考点聚焦. http://.cn/czhx/xshzx/tbxxzy/xsjxt/9xiakb/5172.htm.
范文六:一、实验目的1.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在学习这个性质时认识模糊,很容易出错,并且这个性质往往成为各种考试的热点,增补一个现象明显让人印象深刻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2.增补后的实验能达到以下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药品节约、没有污染。3.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水对此反应的干扰,同时通过控制变量做了水与二氧化碳作用的对照实验。4.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碳酸钠生成,通过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检验一下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很有必要,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药品: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红墨水,雪碧一瓶,稀盐酸。仪器:具支试管(两个),注射器(四个),橡皮塞(两个),自制U形管一个,胶皮管(8cm长两段),长尾夹两个,试管架一个,单孔橡皮塞一个10cm长的胶皮管一段。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一)实验仪器装置图(二)仪器的组装说明1.在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色墨水,用胶皮管把U形管与具支试管连接好,形成一个连通器。2.调节好U形管内左右两端红色液面相等的高度如图1所示,用长尾夹加紧两端的胶皮管。3.用两个橡皮塞塞紧具支试管口、每个橡皮塞上分别插入两个注射器;左端大注射器中装入5ml氢氧化钠溶液;右端大注射器中装入5 ml蒸馏水,左右两端两个小的注射器中均装入1ml稀盐酸。四、实验操作步骤1.通过震荡雪碧瓶排出的二氧化碳让两个具支试管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分别向两个具支试管中用注射器注入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ml蒸馏水,震荡,然后放在试管架上,打开两端的长尾夹。现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的液面升高。结论: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具支试管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3.在继续向两支具支试管中滴加等体积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产生的泡多,而与滴入水的相连的U型管一端产生的泡少,左端升高的U型管的红色液面又下降了。结论: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滴入的稀盐酸反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左端的升高的红色液面又下降了。五、创新的意义1.该实验通过U形管内红色液体流动,动感十足,形成了强烈对比;用注射器加入等体积药品,采用控制变量法做了水与二氧化碳作用的对照实验,有效排除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对此反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清晰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盐酸与生成物作用产生气体也很明显,大量气泡,加深了学生对生成物的认识。装置的灵敏度高,现象明显,直观效果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该装置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绿色环保。仪器易得,装置和操作简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能充分运用,操作简单,适合推广。4.此套装置用途广,凡是有气体体积变化,气压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例如,比较两种气体(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溶解能力的大小;比较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实验等都可用此装置。六、自我反思与评价教材上没有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我创新的实验弥补了教材上的不足。我认为增补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了学生的疑点,突破了难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实验展示了化学的美感,美的化学、环保的化学、绿色的化学能引导学生热爱这门学科,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化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意义尤为重大。编辑 鲁翠红一、实验目的1.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在学习这个性质时认识模糊,很容易出错,并且这个性质往往成为各种考试的热点,增补一个现象明显让人印象深刻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2.增补后的实验能达到以下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药品节约、没有污染。3.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水对此反应的干扰,同时通过控制变量做了水与二氧化碳作用的对照实验。4.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碳酸钠生成,通过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检验一下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很有必要,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药品: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红墨水,雪碧一瓶,稀盐酸。仪器:具支试管(两个),注射器(四个),橡皮塞(两个),自制U形管一个,胶皮管(8cm长两段),长尾夹两个,试管架一个,单孔橡皮塞一个10cm长的胶皮管一段。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一)实验仪器装置图(二)仪器的组装说明1.在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色墨水,用胶皮管把U形管与具支试管连接好,形成一个连通器。2.调节好U形管内左右两端红色液面相等的高度如图1所示,用长尾夹加紧两端的胶皮管。3.用两个橡皮塞塞紧具支试管口、每个橡皮塞上分别插入两个注射器;左端大注射器中装入5ml氢氧化钠溶液;右端大注射器中装入5 ml蒸馏水,左右两端两个小的注射器中均装入1ml稀盐酸。四、实验操作步骤1.通过震荡雪碧瓶排出的二氧化碳让两个具支试管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分别向两个具支试管中用注射器注入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ml蒸馏水,震荡,然后放在试管架上,打开两端的长尾夹。现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的液面升高。结论: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具支试管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3.在继续向两支具支试管中滴加等体积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产生的泡多,而与滴入水的相连的U型管一端产生的泡少,左端升高的U型管的红色液面又下降了。结论: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滴入的稀盐酸反应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左端的升高的红色液面又下降了。五、创新的意义1.该实验通过U形管内红色液体流动,动感十足,形成了强烈对比;用注射器加入等体积药品,采用控制变量法做了水与二氧化碳作用的对照实验,有效排除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对此反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清晰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盐酸与生成物作用产生气体也很明显,大量气泡,加深了学生对生成物的认识。装置的灵敏度高,现象明显,直观效果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该装置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绿色环保。仪器易得,装置和操作简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能充分运用,操作简单,适合推广。4.此套装置用途广,凡是有气体体积变化,气压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例如,比较两种气体(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溶解能力的大小;比较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实验等都可用此装置。六、自我反思与评价教材上没有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我创新的实验弥补了教材上的不足。我认为增补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了学生的疑点,突破了难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实验展示了化学的美感,美的化学、环保的化学、绿色的化学能引导学生热爱这门学科,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化学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意义尤为重大。编辑 鲁翠红
范文七: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探究创新题)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3赤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2)氯气(C1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HCl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什么药品(写出一组即可)____.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选项? A、? B、? C、? D、
范文八:《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创新实验设计友仁中学:蒋志明实验目的: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器材及药品: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及药品、塑料瓶、烧杯、氢氧化钠、水、火柴等设计思路:通过对比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水混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不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2NaOH + CO2 ==Na2CO3 + H2O)优点: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作用:通过对比验证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增进学生对氢氧化钠变质原因的理解。实验步骤: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2、准备二氧化碳的制取。3、量取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4、制取二氧化碳并用塑料瓶收集。5、分别向收集二氧化碳的塑料瓶注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6、观察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
范文九: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实验准备大理石 稀盐酸 ca(oh)2溶液 naoh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试管 滴管 矿泉水瓶 集气瓶 锥形瓶 各类导管 烧杯 单孔橡皮管 u型管 铁架台 气球 鸡蛋 红墨水教学设计复习 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演示 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教师提问 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学生回答 鉴别ca(oh)2与naoh。引言 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板书 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提示 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教师活动 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板书 部分同学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展示讨论 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教学设计方案一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我有一个问题: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师: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设计的方案能否成功?我们用实验说明。(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方案二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师:这位同学采用指示剂的方法,大家有异议吗?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师:两位同学产生了分歧,到底谁对?我们也用实验来检验。(老师演示方案二,酚酞没有褪色,方案失败)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
范文十:“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科学角度认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用观察、查阅、归纳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为我所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二)课前准备学生:复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指导;准备实验仪器、药品。(三)教学过程(1)6个实验是否都能提供CO2跟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请逐一简述出现的现象。(2)上述6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CO2可能溶解于NaOH溶液的假设,你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闭气体压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