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800mm的平直钢管 最大 跨度支模架每平方能承受多少重量

导读:三、高支模施工方案...............................,五、高支模施工方法...............................,2.施工顺序..................................,六、高支模的施工管理..............................,超高大跨度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⑴《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
录 ....................................................................................................... 1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高支模施工方案 ................................................................................... 2
1.支模采用的主要材料 ............................................................................... 2
2.西向门厅楼板模板 ................................................................................... 2
3.西向门厅梁模板 ....................................................................................... 3
四 、高支模计算 ......................................................................................... 3
㈠门厅楼板支模计算书 ............................................................................... 3
㈡大梁模板设计(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 12
五、高支模施工方法 ................................................................................. 34
1.材料 ......................................................................................................... 34
2.施工顺序 ................................................................................................. 34
3.安装支撑系统 ......................................................................................... 35
4.梁、板模板的安装 ................................................................................. 36
5.支顶、梁板模板的拆除 ......................................................................... 36
6.技术安全措施 ......................................................................................... 36
7.预防坍塌事故的技术措施 ..................................................................... 37
8.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 38
9.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 39
六 、高支模的施工管理 ........................................................................... 39
七 、监测措施 ........................................................................................... 40
八 、应急预案 ........................................................................................... 41
超高大跨度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
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
⑷《钢结构设计规范》(GB );
⑸《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⑹《王府邦瑞大酒店新建项目(一期工程)工程结构施工图纸》;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西向门厅为超高大跨度采光雨篷
王府邦瑞国际大酒店门厅一层楼面标高为-0.3米,屋面梁板结构标高为10.55米,该区域模板支架高度为10.85米,梁截面尺寸南北向为350××××800,东西向梁截面尺寸均为300×1100,最大跨度为21米。结构板厚为130㎜;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
根据设计图纸梁WKL1截面为650*2000(+650),
为本工程楼面模板支撑系统主要和最薄弱环节。 跨度为21米。
二、高支模施工方案
1.支模采用的主要材料
(1)钢管:Ф48×3.0mm;
(2)木方:50mm×100mm×2000mm、50mm×100mm×4000mm;
(3)胶合板:915mm×1830mm×18
(4)用脚手架配套底托,垫板尺寸为100×100×18mm。
2.西向门厅楼板模板
⑴、楼板底模采用18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50×100mm的木枋、扣件式脚手架。
⑵、所有楼板支撑体系均采用脚手架跨距@800mm,排距为@800m,最上层木枋为
50×100mm@250,高度1000 mm以上大梁跨距为400 mm,排距为800 mm,脚手架水平拉杆沿高度设置,第一道水平拉杆离柱脚200~300mm处,以后每隔1.5m设一道。
3. 西向门厅梁模板
⑴、梁底模和侧模采用18mm厚夹板,梁底支撑系统采用50×100mm的木枋、扣件式脚手架。
⑵、高度不大于1100㎜梁模板垂直支撑的脚手架沿梁纵向方向布置,间距是800㎜,在梁中加一根立管,梁截面为0.65×2米垂直支撑的脚手架沿梁纵向方向布置,间距是400㎜,在梁中加二根立管;立管距梁边均为250㎜,根据层高及梁高来考虑,并通过调整底座及顶托的螺栓来满足支模的高度要求。每隔1.5米纵横水平拉杆各一道,以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⑶、采用50×100mm木枋作为梁的水平支撑。上层木枋(直接承托梁底模板的木枋)为50×100mm,间距150mm;侧模加竖向100mm(宽)×50(高),间距250mm的木方。
⑷、跨度L&4m的肋承梁,应按施工规范起拱,起拱高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三、高支模计算
㈠门厅楼板支模计算
1.计算的已知条件
梁侧、梁底、和楼面模板均采用18mm厚夹板,承托梁底模板的木枋采用50×100mm木枋,间距150mm,楼面模板的楞木也采用50×100mm木枋,木枋间距为250mm。门厅梁底脚手架跨距是400mm;楼板模板架支撑跨距是800mm,间距800mm。
(一)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80;纵距(m):0.8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10.73;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
4.楼板参数
楼板的计算厚度(mm):130.00;
导读:(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二、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80×1.82/6=43.2cm3;I=80×1.83/12=38.88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面板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80×1.82/6 = 43.2 cm3;
I = 80×1.83/12 = 38.88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3×0.8+0.35×0.8 = 2.88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0.8= 2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2.88+1.4×2= 6.256kN/m
最大弯矩 M=0.1×6.256× 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 0.905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905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 =q1=2.88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 0.677×2.88×××104)=0.021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250/ 250=1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21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5×10×10/6 = 83.33 cm3;
I=b×h3/12=5×10×10×10/12 = 416.67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0.25×0.13+0.35×0.25 = 0.9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5×0.25 = 0.625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1.2 × q1 + 1.4 ×q2 = 1.2×0.9+1.4×0.625 = 1.955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1.955×0.82 = 0.125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125×106/83333.33 = 1.501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501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955×0.8 = 0.938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0.938×103/(2 ×50×100) = 0.282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282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q = q1 = 0.9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0.9×8004 /(100×6.667)= 0.067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800/ 250=3.2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67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3.2 mm,满足要求!
四、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877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导读: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Mmax=0.505kN·m;最大变形Vmax=0.974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505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974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6.66 kN ;
最大应力 σ= /4490 = 112.418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2.418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0.974mm 小于 8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6.66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六、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38×10.73 = 1.485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8×0.8 = 0.224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3×0.8×0.8 = 2.08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789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2 ) ×0.8×0.8 = 2.88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8.579 kN;
七、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N/(υA)≤[f]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8.579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下式计算:
l0 = h+2a = 1.5+0.1×2 = 1.7 m;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l0/i = 1700 / 15.9 = 107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537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0.537×424) = 37.678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37.67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1.167×1.023×(1.5+0.1×2) = 2.03 m;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23 ;
Lo/i = 2029.53 / 15.9 = 128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406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0.406×424) = 49.835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49.835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八、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120×1=12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8.579/0.25=34.315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8.579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
p=34.315 ≤ fg=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㈡大梁模板设计(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段:WKL1。
一、参数信息
导读: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5,按《施工手册》,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B(m):0.65;梁截面高度D(m):2.00;混凝土板厚度(mm):13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8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8.70;梁两侧立杆间距(m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65;梁截面高度 D(m):2.00;
混凝土板厚度(mm):13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4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8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8.70;梁两侧立杆间距(m):1.15;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
(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6.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20.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300;主楞竖向根数:4;
穿梁螺栓直径(mm):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6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00mm,500mm,1000mm,15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0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
次楞合并根数:2;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 17.848 kN/m2、18.000 kN/m2,取较小值17.848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187×2×2/6=124.67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max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1.87×17.85=40.051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1.87×4=10.472kN/m;
计算跨度: l = 30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 0.1×40.051×3002 + 0.117 ×10.472×3002 = 4.71×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40.051×0.3+1.2×10.472×0.3=16.987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4.71×105 / 1.25×105=3.8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3.8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40.051N/mm;
l--计算跨度: l = 3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187×2×2×2/12=124.67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40.051×××106) = 0.294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300/250 = 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29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2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16.987/(2.000-0.130)=9.084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2×5×10×10/6 = 166.67cm3;
I = 2×5×10×10×10/12 = 833.33cm4;导读:西向门厅超高大跨度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西向门厅超高大跨度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45
西向门厅超高大跨度支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45导读:E=9000.00N/mm2;计算简图剪力图(kN)弯矩图(kN·m)变形图(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622kN·m,最大支座反力R=6.722kN,最大变形ν=0.593mm(1)次楞强度验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σ=M/W&[f]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6.22×105/1.67×105=3.7N/mm2;次楞的抗弯强度设
E = 9000.00 N/mm2;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622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6.722 kN,最大变形 ν= 0.593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6.22×105/1.67×105 = 3.7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3.7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500/400=1.2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593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25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6.722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2×4.493=8.99cm3;
I = 2×10.783=21.57cm4;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计算剪力图(kN)
主楞计算弯矩图(kN·m)
主楞计算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907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14.956 kN,最大变形 ν = 0.486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9.07×105/8.99×103 = 101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101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486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600/400=1.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486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200×20×20/6 = 1.33×104mm3;
200×20×20×20/12 = 1.33×105mm4;导读: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1.抗弯强度验算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σ=M/W&[f]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q1=1.2×[(24.00+1.50)×2.00+0.30]×0.20=12.312kN/m;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q2=1.4×(2.00+1.50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1.2×[(24.00+1.50)×2.00+0.30]×0.20=12.312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1.4×(2.00+1.50)×0.20=0.980kN/m;
q=12.312+0.980=13.292kN/m;
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l2+0.117q2l2=
0.1×12.312×216.×0.98×216.×104N·mm;
RA=RD=0.4q1l+0.45q2l=0.4×12.312×0.217+0.45×0.98×0.217=1.163kN
RB=RC=1.1q1l+1.2q2l=1.1×12.312×0.217+1.2×0.98×0.217=3.189kN
σ =Mmax/W=6.32×104/1.33×104=4.7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4.7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1.2=10.260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16.67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216.67/250 = 0.86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2.312×216.74/(100××105)=0.2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23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0.867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钢管。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梁底支撑小楞的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3.189/0.2=15.946kN/m
2.钢管的支撑力验算
钢管计算简图
钢管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钢管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I=10.78cm4
钢管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 =0.1ql2= 0.1×15.946×0.22 = 0.064 kN·m;
σ= M / W = 0.064×106/4490 = 14.2 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4.2 N/mm2 小于 钢管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钢管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2V/A≤fv
其中最大剪力: V =0.6×13.787×0.2 = 1.913 kN;
钢管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2×1.913× = 9.026 N/mm2;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20 N/mm2;
钢管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9.026 N/mm2 小于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 120 N/mm2,满足要求!
钢管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 = 0.677ql4/(100EI)≤[ν]=l/250
钢管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5.946×2004 /(100×.78×104)=0.008mm; 钢管的最大允许挠度 [ν]=0.200×.800 mm;
钢管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008 mm 小于 钢管的最大允许挠度 [ν]=0.8 mm,满足要求!
3.支撑小横杆的强度验算
梁底模板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1=RA=1.163kN
梁底模板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2=RB=3.189kN
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
P3=(1.150-0.650)/4×0.200×(1.2×0.130×24.000+1.4×1.500)+1.2×2×0.200×(2.000-0.130)×0.300=0.415kN
简图(kN·m)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导读:变形图(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力:N1=N4=0.555kN;N2=N3=4.211kN;最大弯矩Mmax=0.139kN·m;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099mm;最大应力σ=0.139×106/N/mm2;支撑抗弯设计强度[f]=205N/mm2;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30.9N/mm2小于支撑小横杆的抗弯设计强度205
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N1=N4=0.555 kN;
N2=N3=4.211 kN;
最大弯矩 Mmax=0.139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0.099 mm;
最大应力 σ=0.139×106/ N/mm2;
支撑抗弯设计强度 [f]=205 N/mm2;
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30.9 N/mm2 小于 支撑小横杆的抗弯设计强度205 N/mm2,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作用于梁跨度方向钢管的集中荷载为梁底支撑钢管的支座反力。
钢管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4.49 cm3;
I=10.78 cm4;
E= 206000 N/mm2;
1.梁两侧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0.555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最大弯矩 Mmax = 0.039 kN·m ;
最大变形 νmax = 0.018 mm ;
最大支座力 Rmax = 1.193 kN ;
最大应力 σ =M/W= 0.039×106 /(4.49×103 )=8.7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8.7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νmax=0.018mm小于4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2.梁底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 4.212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28导读:5、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科计委等相关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审查备案,6、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相关单位,在此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等重大事故,当施工发生事故,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图,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5、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科计委等相关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审查备案
5、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科计委等相关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审查备案。
6、高大模板施工过程中,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监测,每次检测结果必须由监测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签字,提供给施工、监理、设计及业主等相关单位。
7、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及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评述。
8、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应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同时须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建设科技委办公室、市建筑业管理处报告。
9、本分项工程监测项目包括: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10、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图纸情况,该部位雨篷的最大截面梁为650×2000mm故观测点需尽量选择在受力最大位置,即最南端圆弧梁的跨中,每个监测坡面布设不少于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如下图)。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按上表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11、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七、应急预案
本工程板最高楼层10.55m,位于首层楼面,大梁截面尺寸:650×2000,板厚度是130mm;大梁底支模高度为9.63m,板底支模高度为10.48m;在此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等重大事故。本预案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及物体打击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㈡机构设置
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快速反应、求援,项目部成立应急求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
任组长,负责事故现场指挥,统筹安排等。
1、工程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当施工发生事故,若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不在位时,由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施工现场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图
应急电话:火警—119;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三)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张洪刚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或其他成员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4)项目部指定李裕达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四)救援方法
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1)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2)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3)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1)地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2)报120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伤员。(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
3)急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
4)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
5)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 3、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
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1) 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2) 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
3) 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4) 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任,应迅速送医院拯救。
5) 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如下表:
二0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44导读: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四、高支模施工方法,2.施工顺序,应按《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施工组织设,而另一个方向不变。2.立杆步距的设计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
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四、高支模施工方法
模板:采用915mm×1830mm×18mm(厚)胶合板。
木枋:采用50mm×100mm木枋。
支撑系统:钢管脚手架(υ48×3.0mm)及配件、Φ12对拉螺栓等。
2.施工顺序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梁、板脚手架安装
架设梁底纵横木枋于脚手架顶托上
梁底模板及侧模板安装
架设板底木枋于脚手架顶托上
楼板模板安装
梁、板钢筋铺设、绑扎
梁、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拆下脚手架可调顶托
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
拆除水平拉杆、剪力撑及钢管脚手架
3.安装支撑系统
⑴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模板。
①梁模板支撑的脚手架采用垂直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楼板模板支撑时采用平行于板短向而布置,并根据梁底及板底的高度组合拼装。
②梁和楼板的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必须按上述计算情况布置。
③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安装脚手架后,脚手架立管在同一竖直中心线上。脚手架安装宜排列整齐,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有保证其稳定的支撑系统。脚手架连接部位以及最上层脚手架顶下端纵向设υ48×3.0mm水平钢管拉杆一度,在底部架下端内侧设通长υ48×3.0mm扫地杆;水平加固杆应采用扣件与立杆扣牢。架体必须牢固地支承在已经浇筑好的地台面上,并在立杆底座下铺设木垫板。
⑵考虑到个别梁为斜梁,同时为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能力,在二层①轴梁面上,加设的水平加固杆端部伸至已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柱、梁上,并用扣件把水平加固杆牢固扣在柱或梁上。沿梁方向间距0.8m。梁横杆和立杆交接处立杆加设保险扣。梁模板支架与楼板模板支架综合布置,内外脚手架相互连接、并与中间
框加柱、梁连接,形成整体。
已浇筑混凝土
⑶剪刀撑。竖直方向:纵横双向间距10米左右沿全高每隔六排立杆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纵向约38米中间设三道竖向剪刀撑;横向约20米中间设一道竖向剪刀撑;水平方向:沿全平面在中部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纵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度之间,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度。
⑷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4.梁、板模板的安装
⑴梁模板的安装
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50mm×100mm木枋作托梁。固定托梁木枋后在其上安装梁底横楞,横楞采用50mm×100mm木枋,间距为150mm。横楞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在大于或等于4m时,梁底模应按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当梁高超过700mm时,在梁中纵向设12@500对拉穿梁螺栓。
⑵楼面模板的安装
首先通线,然后调整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50mm×100mm木枋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设横楞(50mm×100mm木枋),横楞间距为250mm,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5.支顶、梁板模板的拆除
⑴大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能拆除支撑架,若强度小于100%拆模应加回头顶。尤其是大梁对应的模板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采取局部拆除加设回头顶的临时加固措施,回头顶与大梁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使支撑架荷载能有效地向下传递直到底板,等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能整体拆除支撑架。
⑵拆除每层楼板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送试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并呈报监理公司审批同意后,才能该层模板的拆除工作。
⑶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脚手架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木枋和模板,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立杆后,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6.技术安全措施
⑴脚手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⑵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⑶搭设在脚手架立杆底座下应铺设垫板。导读: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⒁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根据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脚手架搭设高度要高施工作业面至少1.2m,⑴高支模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方可绑扎钢筋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有针对性地将各类
⑷不配套的钢管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竖直脚手架支撑系统。
⑸脚手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从两端向中间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⑹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脚手架的搭设同步进行。 ⑺水平加固杆应设在脚手架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脚手架立杆外侧并连牢。 ⑻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⑼模板支撑和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⑽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⑾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⑿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⒀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⒁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⒂拆除模板脚手架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7.预防坍塌事故的技术措施
⑴模板作业前,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⑵模板作业时,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
⑶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⑷楼面、屋面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⑸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要拿起稳
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⑹安装外围柱模板、梁、板模板,应先搭设脚手架,并挂好安全网,脚手架搭设高度要高施工作业面至少1.2m 。
⑺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8.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⑴高支模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公司技术部及分管技术的副老总审批签字;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需经质安部、技术部等有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绑扎钢筋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堆置,并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⑵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
⑶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施工现场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⑷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⑸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⑹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2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网。
⑺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9.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
⑴大截面梁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不超过500mm。
⑵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支顶有无松动、倾斜、弯曲,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毕。
⑶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五、高支模的施工管理
1.高支模系统管理机构: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
2.高支模施工注意问题:
⑴高支模系统管理机构对本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后,决定采用钢管脚手架方式建立高支模系统。
⑵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⑶支模完毕,经施工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通知公司工程技术部和质保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⑷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上、爬下,应从施工便梯进入工作面。
⑸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⑹混凝土浇筑时,安全员专职负责监测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待排除险情并经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六、监测措施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导读: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十一、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最大弯矩Mmax=0.295kN·m;最大变形νmax=0.14mm;最大支座力Rmax=4.844kN;最大应力σ=M/W=0.295×106/(4.49×103)=65.7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
最大弯矩 Mmax = 0.295 kN·m ;
最大变形 νmax = 0.14 mm ;
最大支座力 Rmax = 4.844 kN ;
最大应力 σ =M/W= 0.295×106 /(4.49×103 )=65.7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65.7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νmax=0.14mm小于4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八、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1.0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6.0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 R=4.844 kN;
R & 16.0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九、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υA)≤[f]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支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4.212 kN ;
纵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2 =4.844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3 = 1.2×0.129×8.7=1.348 kN;
楼板混凝土、模板及钢筋的自重:
N4=1.2×[(0.80/2+(1.15-0.65)/4)×0.40×0.30+(0.80/2+(1.15-0.65)/4)×0.40×0.130×(1.50+24.00)]=0.911 kN;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N5=1.4×(1.500+2.000)×[0.800/2+(1.150-0.650)/4]×0.400=1.029 kN;
N =N1+N2+N3+N4+N5=4.212+4.844+1.348+0.911+1.029=12.343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5,1.5+2×0.1]= 2.976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7 ;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o/i = 2975.85 / 15.9 = 187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2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0.205×424) = 142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42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1 =4.212 kN ;
纵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2 =4.844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3 = 1.2×0.129×(8.7-2)=1.348 kN;
N =N1+N2+N3 =4.212+4.844+1.038=10.094 kN ;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5,1.5+2×0.1]= 2.976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7 ;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o/i = 2975.85 / 15.9 = 187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205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0.205×424) = 116.1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16.1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o= k1k2(h+2a) = 1.167×1.016×(1.5+0.1×2) = 2.016 m;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1.7按照表2取值1.016 ;
/ 15.9 = 127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412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0.412×424) = 57.8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57.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十、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120×1=12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12.343/0.25=49.374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2.343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5 m2 。
p=49.374 ≤ fg=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十一、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管跨度与承重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