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提问的方法_参考网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提问的方法
唐一红[摘 要]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课堂上过多地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不活跃,想象力不丰富,缺乏创造性,因此教会学生一些常见的质疑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阅读教学;教会;质疑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种现象在城镇乡村普遍存在,迫切需要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教师应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疑可问,善于提问。那么,如何在閱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探究呢?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围绕课题质疑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题着手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记叙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教学时,笔者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呢?前两个问题在浏览课文后就可以迅速找到答案,“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是教学的重点,文中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自己概括,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前提下,教一些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梳理:一、为攒够这70块钱,瑞恩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找出相关语段大声朗读,感受瑞恩的不辞辛劳、坚定执着;二、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社会上更多人的支持,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段,从而明白是瑞恩的爱心感动了许多善良的人,他们一起加入爱心大接力,帮助瑞恩实现梦想,从而感受梦想的力量之大。课文结束时,教师仍然可以回到课题,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学生马上能问到“梦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是文章的重难点,很有探究价值,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组织讨论、拓展延伸之后再小结: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他本人前进,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着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变成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最后激励学生为梦想努力奋斗就水到渠成了。二、抓文章看似矛盾处质疑课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实则是作者精心设计之笔,引导学生解决这一矛盾,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例如,人教版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的结尾句:“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教师指导朗读后,问:“有疑问吗?”“既然鱼钩锈迹斑斑又怎么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呢?”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抓此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结合前文内容:老班长接受任务,尽心尽责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两个感人的细节(老班长用烙红的缝衣针做鱼钩钓到来之不易的鱼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嚼鱼骨头;生命垂危时把可以救命的鱼汤留给病号吃,自己光荣牺牲),感受老班长的崇高品质,明白闪烁着金色光芒的不是指鱼钩本身,而是指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熠熠生辉。三、抓重点词句质疑小学阶段,有些文章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中的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其中“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是贯穿全文主旨的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中心句质疑:“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能找到詹天佑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几件事情,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詹天佑做这些事时分别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相关语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从而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干、炙热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四、抓课文的略写处质疑很多课文都有略写处和空白处,它们往往被读者忽略。殊不知,这些地方如果教师引导得好,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十分有效。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中第六自然段:“我也站了起来,站起来的时候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了。他过来把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此时,老师可欲擒故纵地说:“我认为这个细节可写可不写,你们认为呢?”这个问题学生压根没想过,沉寂了一会儿,有小手渐渐举起,这时候让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预设,正方认为“这一细节既不是写周总理工作劳苦,也不是写他生活简朴,完全可以删掉”;反方认为“转椅上面部分带歪了只是一件小事,周总理也要亲自把它扶正”,说明总理做事认真,也很细心,从而说明总理在审阅文件、处理国家事务上肯定更认真更仔细,这不更衬托了总理劳苦吗?这个细节课文是一笔带过的,学生也往往会忽略,一个看似多余之处被老师一质疑,却可以挖掘出如此丰富的内涵,从另一个侧面表现总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感受总理的人格魅力。五、抓标点符号质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桑娜盼望丈夫回来又害怕丈夫回来,文章用了七个省略号: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写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在反复诵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学生的脑海里自然会产生疑问:“这段话中怎么集中出现这么多的省略号,此时桑娜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后统一认识:这里的省略号是桑娜激动、紧张、担忧等复杂心情的表现。此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激起学生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也为续写《穷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提问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去完善。责任编辑 敖小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教师博览·科研版的其它文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课题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课题案例
发表时间:[ 19:15:52] 作者:[启慧小学 蔡娜娜] 点击:[211] 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或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篇诗歌文字浅显,大部分诗句的意思学生可以自己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只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从整体上感受体会诗歌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由单元主题导入诗歌。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单元——告别童年(板书)。请读课题——有什么感受?请再读课题——轻轻地读;请再读课题——大声地读。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简单谈一谈。
师:是啊,同学们,马上,你们就要挥挥手,告别天真稚嫩的童年;马上,你们就要扬起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老师仿佛看到大路就在你们脚下延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我们上路了(板书)。
让学生说说我们指谁。
师:对,这个“我们”——是你,是你,还是你(指学生)。
二、学习诗歌。
1.指名初读诗歌,要求除读得准确流利外,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
2.学习第一小节。让学生自由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教师指出,这是一种象征的写作方法,在诗歌里运用得非常普遍。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比较难懂,教师可以让已经读懂的学生朗读这句话,启发其他学生。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启发其他同学吗?……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好,看看,通过你的朗读,有几名同学明白了……你又读懂了几个人,有成就感吗?……老师也要读一读,看看老师的本领大不大,能读明白几个人。
最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没有统一答案,合理即可。)
如果学生提出课文中的“不管大人们怎么说”这句话,不知道大人们说什么。
教师点拨:平时爸爸妈妈唠叨吗?都唠叨些什么?你怎么对待?
让两个学生分别当妈妈和孩子,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学了,临走时,妈妈会说些什么?你怎样回答?(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会自己要摆脱束缚、要独立的心情)
让学生接着体会下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了束缚的快乐……)
理解完了诗歌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词语的意思,读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读,让学生点评。
师(总结):记住,他读得好的地方,下次,你也那样读;他读得不够的地方,你要加以改进。
最后齐读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把胸脯挺起来,把威风抖起来,齐读第一小节。(生读)
师:你能不能从诗句找中到一个词语,而这个词语最能体现这小节的意思?(刚刚)
3.教师小节过渡引导学生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师:你们刚刚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心中充满了向往,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吗?
指名读第二小节。了解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如果没有,直接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还不如趴下来做一只狗熊,一只供人观赏的狗熊!”
师:从这句诗,你能联想起我们刚刚学完的一首诗歌中的几句吗?(《人生礼赞》中的:我们不能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我们要做战斗中的闯将!)
师:牛羊、狗熊,你愿意做哪一样?你想做什么?
师: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嘲笑的语气)
学生朗读这句话。
教师再让学生从这小节中找到一个关键词语。(也许)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这个词。
4.教师小节过渡引导学生进入第三小节的学习。
师(深情地):作为过来人,老师告诉你们,人生的道路不总是充满了阳光,充满了鲜花,也许会有很多沟沟坎坎,也许,会磕得鼻青脸肿。这样的路,你们还走下去吗……回答得再坚定一些……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好孩子!
让学生自由读第三小节,遇到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如果学生提出“前面有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这句,教师指出:这句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让学生结合小资料进行理解。
学生充分交流。
师(肯定学生的理解):这些都是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美好的事物。
教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让学生注意语气、面部表情都要配合朗读内容。
如果学生提出最后一句:“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诗歌理解。
师:从这句诗,你又能联想到我们刚刚学完的一首诗歌中的几句吗?(《人生礼赞》中的:当我们离开时,也能将足迹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总结:所谓的真姓名,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不虚度年华,不浪费光阴,是做高尚的事,做有价值的事!
教师让学生从这小节中找到一个关键词语。(走下去)
师:人生之路,你准备怎样走下去?
让学生按照 “……地走下去”的形式说一说。
师(激动):说得真好!说得人心情激荡,说得人斗志昂扬!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体朗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选出几名领诵的学生,全班学生齐诵最后两句。
三、总结全文。
让学生把总结出来的三个词:“刚刚、也许、走下去”串起来,写一句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师总结: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请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文章的中心。
师(激情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诗,希望这句诗伴随着你们走向宽广的人生之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刚刚&& & 也许&&& & 走下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