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工作量计算系数,怎么上才算好

什么是好的体育课?体育教师需要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
什么是好的体育课?体育教师需要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要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在追求乐趣中得到教育,这是判断一节体育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想明白好的体育课是什么,首先得明白体育课的性质,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通过锻炼学生身体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门课程。我个人认为能做好以下就一定是好课了。
1.教会了某个运动技能基本是好课2.教会了“有用”的技能是好课3.有效地锻炼了身体基本是好课4.有针对性地锻炼了身体是好课5.有知识点的课基本是好课6.有与技术学习和锻炼身体道理的是好课 7.学生上完课很愉快的基本是好课8.学生从此喜欢上这个项目的课是好课9.对学生的优缺点指出来的基本是好课
10.纠正了学生普遍的行为和意识的问题
11.在此基础上清除了各种“脏东西”的课是完美的体育课
一节好体育课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到“四熟”、“四活”和“三精”
&&&“四熟”:熟《标准》、熟教材、熟动作、熟学生。熟《标准》是因为《标准》是教学的依据;熟教材是因为要把握一堂课中教材的重点、难点,使重点突出;熟动作是因为要给学生作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整体动作印象起直观作用;熟学生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
&&&“四活”:是指课堂气氛活、授课方法活、学生思维活、处理手段活。课堂气氛活是要求教师教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仪表、姿态要得体、声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应手。授课方法活是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要想有一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把学生的思维搞活是因为动作之间的衔接、难易转化,以及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有矛盾,如果对学生不诱导不启发不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学生就会感到盲目,无所适从。处理手段要活是因为体育课堂多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处理手段,务必给学生一个明确或适当的答复。
&& “三精”: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主干课程设计精、教学语言讲解精。如果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就能够概括全貌、勾勒轮廓、开门见山、故事开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主干课程设计精,是因为主干教材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分散或转移难点;教学讲解精,是以语言的概括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师生语言上的交流,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从“精练”入手,博中求精,才能够达到课堂互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体育课,怎么上才算好
――撬动学校体育的杠杆在哪里(一)
郑轶、李硕
&&&&来源:&&&&
&&&&&&字号
学校体育课质量堪忧,可谓老生常谈。这些年来,为遏止青少年体质下滑的态势,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活动也开展得声势浩大。但遗憾的是,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学校体育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明确改革体育课程设置等提法让人眼前一亮。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如何把这些硬性规定贯彻落实到位?本版今起推出“撬动学校体育的杠杆在哪里”系列报道,瞄准问题找对策,探寻落实《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有效路径。
“今天体育课不上了,改上数学课。”“这节课先列队,然后男、女生分组跑圈。”这是“80后”“90后”小时候听过无数遍的话。随意被挤占的课时、枯燥无趣的内容、严防死守的“危险项目”,是不少人的体育课记忆。
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直接牵动青少年体质的“生命线”,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一生的运动基础和体育价值观。国家之前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文件和政策,但体育课这个最基础的环节,却始终未能做扎实、做到位。纸面与现实的“落差”,摆在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面前。体育课上几次?学什么?怎么上?真正回答好这3个问题,学校体育才能有底气。
开足课时,质量不能“注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成为一条“红线”。
按照有关体育课课时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为4节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节课,高中阶段每周2节课。而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不到70%。“这几年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的体育课,很多仍得不到保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表示。
即便是开足课时的体育课,也可能出现“注水”现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实验小学校长沈斌坦言:“学校教师编制根据的是班师比或师生比,肯定要优先配备主课老师。体育老师人数不足,基本都在超负荷工作,有时只能由班主任或社会招聘老师代课,体育课容易变成活动课。”在他看来,保障体育课的前提,是要按照学校体育实际需要配备体育老师,并给予单独的编制。
体育课的“量”相对容易考核,但“质”却极难统一。出于对安全问题的顾虑,很多体育老师不敢选择有风险、有对抗、有难度的体育项目。2012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调查”显示,调查的学校中达到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运动持续时间,分别平均不足8分钟和5分钟。这样的体育课对促进学生体能而言,效果并不好。
如果以“开足开好”作为体育课的标尺,城市的情况要好于农村。而重要考试前的时段,则是普遍的“重灾区”。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认为,体育课不仅要在制度设计上常态化,关键不能定位成“副课”。“以前的文件力度也很大,为什么作用不明显?主要在于执行不连贯,加大体育课的分量,文化课也得适当做减法。”
(责编:赵倩、翁迪凯)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原创推荐|风情小镇
图说浙江|人民电视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课上的团体小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