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氯离子减少,为什么会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毒

页面功能【
  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式是食盐。氯在人体含量平均为1.17g/kg,总量约为82~100g,占体重的0.15%,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以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
  一、生理功能与缺乏
  (一)生理功能
  1.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氯离子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二者约占总离子数的80%,调节与控制着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
  2.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氯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当氯离子变化时,细胞外液中的hco3-的浓度也随之变化,以维持阴阳离子的平衡,反之,当hco3-浓度改变时,cl-相随变化,以维持细胞外液的平衡。供应过量氯离子可以校正由疾病或利尿剂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3.参与血液co2运输:当co2进入红细胞后,即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参与下,与水结合成碳酸,再离解为h+与hco3-,被移出红细胞进入血浆,但正离子不能同样扩散出红细胞,血浆中的氯离子即等当量进入红细胞内,以保持正负离子平衡。反之,红细胞内的hco3-浓度低于血浆时,氯离子由红细胞移入血浆,hco3-转入红细胞,而使血液中大量的co2得以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4.其他氯离子还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胃酸促进b12和的吸收;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二)缺乏
  由于氯来源广泛,特别是食盐,摄入量往往大于正常需要水平。因此,由饮食引起的氯缺乏很少见。但不合理配方膳(含氯量1~2mmol/l)的应用、患先天性腹泻(再吸收障碍)的婴儿,可致氯缺乏。
  大量出汗、腹泻、呕吐、或肾病肾功能改变、或使用利尿剂等引起的氯的大量丢失,均可造成氯的缺乏。氯的缺乏常伴有钠缺乏,此时,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能受损,且可影响生长发育。
  二、吸收与代谢
  饮食中的氯多以氯化钠形式被摄入,并在胃肠道被吸收。胃肠道中有多种机制促进氯的吸收。胃黏膜处吸收受hco3-浓度和ph 值影响,空肠中色氨酸刺激cl-的分布,增加单向氯离子的流量,回肠中有&氯泵&参与正常膳食中氯的吸收及胃液中氯的重吸收。  吸收的氯离子经血液和淋巴液运输至各种组织中。
  氯化物主要从肾脏排出,但经肾小球滤过的氯,约有80%在肾近曲小管被重吸收,10%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经尿排出体外,并在肾小管以铵换钠,将钠重新吸收。
  氯和钠除主要从肾排出体外,也从皮肤排出,在高温、剧烈运动、汗液大量排出时,也相应促使了氯化钠的排出。
  利尿剂的应用使钠的重吸收减少。腹泻时,食物及消化液中氯可随粪便排出。
  三、过量危害与毒性
  人体摄入氯过多引起对机体的危害作用并不多见。仅见于严重失水、持续摄入高氯化钠(如食盐)或过多氯化铵;临床上可见于输尿管一肠吻合术、肾功能衰竭、尿溶质负荷过多、尿崩症以及肠对氯的吸收增强等,以上均可引起氯过多而致高氯血症。此外,敏感个体尚可致血压升高。
  四、需要量与膳食参考摄入量
  在一般情况下,膳食中的氯总比钠多,但氯化物从食物中的摄入和从身体内的丢失大多与钠平行,因此,除婴儿外所有年龄的氯需要量基本上与钠相同。由于人乳中所含的氯化物(1lmmol)高于钠浓度,美国儿科学会(aap)因此建议,氯在类似浓度10.4mmol 时,其na+k+与cl-比例为1.5~2.0,可维持婴儿体内的正常酸碱平衡调节水平。
  目前尚缺乏氯的需要量的研究资料,难于制订ear 和rni,结合钠的ai 值,中国营养学会(2000 年)提出的中国成人膳食氯适宜摄入量(ai)为2800mg/d。
  五、食物来源
  膳食氯几乎完全来源于氯化钠,仅少量来自氯化钾。因此食盐及其加工食品酱油,盐渍、腌制食品,酱咸菜以及咸味食品等都富含氯化物。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天然水中也几乎都含有氯,估计日常从饮水中提供40mg/d 左右,与从食盐来源的氯的量(约6g)相比并不重要。
文章原创版权源于:__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相关推荐:
热荐文章TOP5
猜您喜欢的文章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不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情况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低血钾C.氯离子大量丢失D.严重持续呕吐E.大量持续性使用中、强效利尿药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划分血脂水平高低应用“合适水平”“边缘水平”和“危险水平”B.划分血脂水平高低应用“正常值”“理想水平”和“最适水平”C.血脂检查内容常包括TC、TG、HDL-C和LDL-C测定D.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检测LDL-C是最有意义的目标值之一E.低脂蛋白血症多见于继发性如:甲亢、重症肝病等2A.ALBB.HpC.AATD.TRPE.CRP3A.上午10~12时B.早晨8时C.下午2~4时D.下午任何时间E.夜间时间4A.血红蛋白形式B.肌红蛋白形式C.高铁血红蛋白形式D.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E.转铁蛋白形式5A.血管性假血友病B.心绞痛C.脑血管疾病D.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心肌梗死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第四节 碱中毒一、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的特征是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
(一)原因和机制
1.氢离子丢失过多
(1)胃液丢失:常见于幽门梗阻或高位肠梗阻时的剧烈呕吐,直接丢失胃酸(HCl)。胃腺壁细胞生成HCl,H+是胃腺壁细胞由CO2+H2O→H2CO3→H++HCO3-反应而来,Cl-则来自血浆。壁细胞中有碳酸酐酶促进此反应能迅速进行。H+与Cl-在胃腺腔内形成HCl分泌入胃内。进入小肠后HCl与肠液、胰液、胆汁等碱性消化液中的NaHCO3中和。碱性液的分泌是受H+入肠的剌激引起的。因此,如果HCl因呕吐而丢失,则肠液中NaHCO3分泌减少,体内将有潴留;再者,已分泌入肠的NaHCO3不被HCl中和,势必引起肠液中[HCO3-]升高而使其重吸收增加。这就使血中[HCO3-]上升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胃液大量丢失时可伴有Cl+、K+的丢失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这些因素也与此时的低谢性碱中毒发生有关。低血Cl-时,同符号负离子HCO3-增多以补偿之,低血K+时由于离子转移而H+移入细胞内,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时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多而促进Na+重吸收而促使H+和K+排出,这些均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2)肾脏排H+过多:肾脏排出H+过多主要是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的。醛固酮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出H+及K+,而加强Na+的重吸收。H+排出增多则由于H2COH3→H++HCO3-的反应,HCO3-生成多,与Na+相伴而重吸收也增加,从而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也伴有低钾血症。
醛固酮分泌增加见于下列情况: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②柯兴综合征(Cushint’s Syndrome)—常由垂体分泌ACTH的肿瘤、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等所引起。皮质醇等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增多,皮质醇也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故亦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③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可分为两型,17-羟化酶缺乏型(非男性化)和11-羟化酶缺乏型(男性化)。因为这些酶缺乏而导致皮质醇合成减少,血中皮质醇水平下降反馈地引起垂体分泌过多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泌更多脱氧皮质酮(Deoxycorticorticosterone,DOC)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DOC则具有明显的盐皮质激素活性。④Bartter综合征—这是以近球装置增生而肾素分泌增多为特点的综合征。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病人无高血压是因为其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性降低。由于病人前列腺素分泌增多,故近年也提出交感神经兴奋而使前列腺素增多从而导致肾素分泌增多的机制。例如使用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以降低病人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并使代谢性碱中毒及Na+、K+恢复正常。⑤近球装置肿瘤,其细胞能分泌大量肾素,引起高血压及代谢性碱中毒。⑥甘草及其制剂长期大量使用时,由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具有盐皮质激素活性,故能引起类似醛固酮增多症时的代谢性碱中毒。⑦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时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以加强Na+重吸收而保容量,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常见于速尿、利尿酸等髓袢利尿剂尿时或大量胃液丧失时。此种情况下,细胞外液每减少1升,血浆[HCO3-]约增加1.4mmol/L。速尿和利尿酸除可使细胞外液减少外,其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对Cl-、Na+的重吸收能导致到达远端曲管的Na+增多而使远端曲管排H+换Na+过程加强,这也与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有关。⑧创伤和手术时的应激反应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常伴以代谢性碱中毒。
2.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1)碳酸氢盐摄入过多:例如溃疡病人服用过量的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后导致肠内NaHCO3明显升高时,特别是肾功能有障碍的病人由于肾脏调节HCO3-的能力下降可导致碱中毒。此外,在纠正酸中毒时,输入碳酸氢钠过量也同样会导致碱中毒。
(2)乳酸钠摄入过多:经肝脏代谢生成HCO3-。见于纠正酸中毒时输乳酸钠溶液过量。
(3)柠檬酸钠摄入过多:输血时所用液多用柠檬酸钠抗凝。每500毫升血液中有柠檬酸钠16.8mEq,经肝代谢性可生成HCO3-。故大量输血时(例如快速输入毫升)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钾减少,可引起血浆NaHCO3增多而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其机理有①血清K+下降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K+相应减少而排H+增加,换回Na+、HCO3-增加。此时的代谢性碱中毒,不像一般碱中毒时排碱性尿,它却排酸性尿,称为反常酸性尿。②血清钾下降时,由于离子交换,K+移至细胞外以补充细胞外液的K+,而H+则进入细胞内以维持电中性,故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细胞内却是酸中毒,当然细胞内冲物质可以缓冲进入细胞内的H+)。
4.缺氯:由于Cl-是肾小管中唯一的容易与Na+相继重吸收的阴离子,当原尿中[Cl-]降低时,肾小管便加强H+、K+的排出以换回Na+,HCO3-的重吸收增加,从而生成NaHCO3。因此低氯血症时由于失H+、K+而NaHCO3重吸收有增加,故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病人尿Cl-是降低的。另外,前述之速尿及利尿酸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Cl-的主动重吸收从而造成缺Cl-。此时远端曲管加强排H+、K+以换回到达远端曲管过多的Na+。故同样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病人尿Cl-是升高的。
呕吐失去HCl,就是失Cl-,血浆及尿中Cl-下降,通过上述原尿中Cl-降低机制促使代谢性碱中毒发生。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
1.细胞外液缓冲 代谢性碱中毒时体液[H+]降低,[OH-]升高,则OH-+H2CO3→HCO3-+H2O,OH-+HPr-→Pr-+H2O,以缓冲而减弱其碱性。体液中NaHCO3升高可与其它缓冲对起缓冲反应虽可使NaHCO3有所降低,但其它缓冲碱却有所增加。NaHCO3+Hpr→NaPr+H2CO3,NaHCO3+Na2HPO4→Na2HPO4+H2CO3。因而其缓冲效果不明显,因为缓冲碱总量并不能减少,还是要靠肾脏的代偿调节。
2.离子交换 此时细胞内H+向细胞外移动,K+则移向细胞内,故代谢性碱中毒能引起低血钾。
3.呼吸代偿 代谢性碱中毒时,由于细胞外液[HCO3-]升高,[H+]下降,导致呼吸中枢(延髓CO2敏感细胞即中枢化学感受器)及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出现呼吸抑制,肺泡通气减少,从而使血液中H2CO3上升。但这种代偿有其限度,因为通气减少将同时引起缺氧,缺氧对呼吸的剌激将限制此种代偿。
4.肾脏代偿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的代偿是最主要的,它是代偿调节的最终保证。与代谢性酸中毒时的代偿反应正好相反,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产NH3形成NH4+和可滴定酸排出均减少,对HCO3-的重吸收减少而使之排出增多。这是对代谢性碱中毒最为有效的代偿,其它三种代偿均是次要的。
需注意者,代谢性碱中毒一般均为碱性尿。但在低血钾引起的碱中毒却反常酸性尿。此因离子交换机制,H+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换出K+以补充低血钾,小管内[H+]此时是高的。因此排出也多,虽为碱中毒却是酸性尿。
通过代偿调节如能使HCO3-/H2CO3的比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为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否则,称为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其血浆中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变化如下:
pH ↑  CO2C.P.↑
S.B. ↑  B.B. ↑
A.B.↑  B.E.正值增大
(三)对机体的影响
1.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急性代谢性碱中毒病人常有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和手足搐搦症.是血浆[Ca++]下降所致,其机制是血浆pH值升高时血浆结合钙增多而游离钙减少。当代谢性碱中毒导致明显低血钾时,病人可发生肌肉无力或麻痹,腹胀甚至肠麻痹。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人可有烦燥不安、精神错乱及谵妄等症状。其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减少有关。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参与维持中枢兴奋抑制的平衡。当[H+]下降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成便减少;同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增加,使γ-氨基丁酸分解增加。这样就引起抑制的减弱而表现中枢的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
严重代谢性碱中毒也有组织供氧不足的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因pH值升高时氨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解离释氧减少,故病人也有缺氧的表现,症状可有兴奋直至昏迷。
3.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经常伴有低钾血症。其机制是离子转移造成的。碱中毒时细胞内H+移向细胞外以平衡细胞外减少的H+,同时K+移向细胞内以维持电中性。此过程同样发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当细胞内K+增加时,肾排K+也就增加。故能引起低钾血症。从前面所介绍的全部情况看,低钾血症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之一,而代谢性碱中毒又能导致低钾血症,二者可以互为因果,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四)防治原则
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发病。
2.纠正低血钾症或低氯血症,如补充KCl,NaCl、CaCl2、NH4Cl等。其中NH4Cl既能纠正碱中毒也能补充Cl-,不过肝功能障碍患者不宜使用,因NH4Cl需经肝代谢。
3.纠正碱中毒 可使用碳酸肝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2CO3的合成,从而减少H+的排出和HCO3-的重吸收。也可使用稀HCl以中和体液中过多的NaHCO3。大约是1mEq的酸可降低血浆[HCO3-]5mEq/L左右。醛固酮拮抗剂可减少H+、K+从肾脏排出,也有一定疗效。
二、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的特征是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
(一)原因和机制
1.精神性过度通气 这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但一般均不严重。严重者可以有头晕、感觉异常,偶尔有搐搦。常见于癔病发作患者。
2.代谢性过程异常 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发热等时,通气可明显增加超过了应排出的CO2量。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但一般也不严重。但都说明通气量并非单单取决于体液中[H+]和Pco2,也与代谢强度和需氧情况有关。此时的通气过度可能是肺血流量增多通过反射性反应引起的。
3.乏氧性缺氧 乏氧性缺氧时的通气过度是对乏氧的代偿,但同时可以造成CO2排出过多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常见于进入高原、高山或高空的人;胸廓及肺病变如肺炎、肺栓塞、气胸、肺淤血等引起胸廓、肺血管或肺组织传入神经受剌激而反射性通气增加的病人;此外,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右至左分流增加而导致低张性低氧血症也能出现过度通气。这些均引起血浆H2CO3下降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4.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及颅脑损伤病人中有的呼吸中枢受到剌激而兴奋,出现通气过度。
5.水杨酸中毒 水杨酸能直接剌激呼吸中枢使其兴奋性升高,对正常剌激的敏感性也升高。因而出现过度通气。
6.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革兰氏阴性杆菌进入血路而繁殖的病人,在体温血压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即可出现明显的通气过度。Pco2有低至17mmHg者。此变化非常有助于诊断。其机理尚不清楚,因为动物实验中未能成功复制此一现象。
7.人工呼吸过度。
8.肝硬化 肝硬化有腹水及血NH3升高者可出现过度通气。可能系NH3对呼吸中枢的剌激作用引起的。当然,腹水上抬横隔也有剌激呼吸的作用,但是非肝硬化的腹水病人却无过度通气的反应。
9.代谢性酸中毒突然被纠正例如使用NaHCO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CO3-]浓度迅速升至正常,但通过血脑浆屏障很慢,约12~24小时,此时脑内仍为代谢性酸中毒,故过度通气仍持续存在。这就造成H2CO3过低的呼吸性碱中毒。
10.妊娠 有中等程度的通气增加,它超过CO2产量,目前认为系黄体酮对呼吸中枢的剌激作用,一些合成的黄体酮制剂也有此作用。妊娠反应期因呕吐、饮食不足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妊娠反应期过后则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有时引起手足搐搦。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
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细胞内外离子交换是H+自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液以补充减少了的H+,而K+及Na+则自细胞外液转移至细胞内液。H++HCO3-→H2CO3,补充细胞外液的HCO3-使之有所升高,而HCO3-则有所降低。
细胞内缓冲是当血浆Pco2降低时,H2CO3下降,HCO3-/H2CO3比值增大,H2CO3-相对增多,它可进入细胞内进行缓冲,以进入红细胞为例其反应如下:
HCO3-自浆向红细胞转移,同时Cl-自红细胞向血浆转移。血浆NaHCO3有所减少以维持pH值不致明显升高。H+可由细胞内缓冲物质如酸性磷酸盐或HPr、HHb提供以补充细胞外液下降了的水平。这种细胞内缓冲大约红细胞担负1/3,其它细胞担负2/3。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Pco2与[HCO3-]二者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HCO3-]=△Pco2×0.2±2.5
例如血浆Pco2迅速下降1.33kPa(10mmHg)(即从正常的5.33kPa(40mmHg)降至4.00kPa(300mmHg)),则[HCO3-]降低2mmol(mEq)/L左右。且[HCO3-]降低也有一定代偿限度,一般急性患者下降不超过6mmol(mEq)/L,即A.B.不低于18mmol(mEq)/L。因此常为失代偿者。
2.肾脏代偿是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当血液Pco2下降HCO3-减少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碳酸酐酶活性降低,H+的生成和排出下降。NH3→NH4+也因排出的H+下降而减少。与此同时HCO3-重吸收减少而排出增多。
呼吸性碱中毒不能依靠呼吸代偿。当然,如精神性过度通气,当碱中毒发展至Pco2明显降低,[H+]亦随之下降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将受抑制而使呼吸减慢变浅,这是发病环节中的反馈性自我调控,不属代偿。如癔病的发作此时可能就过去了。
在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HCO3-]与Pco2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HCO3-]=△Pco2×0.5±2.5mmol(mEq)/L
例如血浆Pco2每降低1.33kPa(10mmHg),[HCO3-]可下降约5mmol(mEq)/L。这比急性者的代偿反应明显,概因慢性者有较充分的代偿时间。但其代偿也有限度,一般病人血浆[HCO3-]不会低于12mmol(mEq)/L。
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反映血浆酸碱平衡的指标变化如下:
pH ↑   CO2C.P.↓
S.B. 不变(有代偿性减少时可略↓)
B.B.. 不变(有代偿性减少时可略↓)
B.E. 不变(有代偿性减少时可呈负值增大)
此种碱中毒由于Cl-向红细胞外转移增加,故血浆Cl-升高。
(三)对机体的影响: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病人临床表现较为明显,常有诸如窒息感,气促,眩晕,易激动,四肢及口周围感觉异常等。严重者有意识障碍,其机理可能系Pco2↓导致脑血管收缩而缺血,手足搐搦是血浆[Ca++]下降所致。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症状轻。因代偿发挥较好。
呼吸性碱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一样,也能导致低钾血症和组织缺氧。
(四)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降低病人的通气过度,如精神性通气过度可用镇静剂。
3.吸入含5%CO2的混合气体,以提高血浆H2CO3浓度。
4.手足搐搦者可静脉适量补给钙剂以增加血浆[Ca++]。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呼吸性碱中毒中
 来源:&&   |
【提问】在呼吸性碱中毒中cl离子增高,K离子轻度降低
【回答】学员dmessi,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好意思,你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您提问的问题吗?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追问】为什么在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的时候,氯离子会增高,钾离子会降低,说明其增高降低的原因机制,看书了还是不怎么理解
【回答】学员dmessi,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呼吸性的酸碱失衡
主要根据pCO2和pH进行判断。
(1)pCO2:增高>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减少<35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2) pH:与pCO2协同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是否失代偿。
pCO2增高>45mmHg 时:
7.35&pH&7.45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H<7.35 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CO2减少<35mmHg 时:
7.35&pH&7.45 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pH>7.45 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过度换气,CO2排出过多;使血浆PCO2降低,血浆[HCO3-/H2CO3]&20/1,pH有升高的趋势,这一现象即为呼吸性碱中毒。因血液CO2减少,使H2CO3浓度降低,CO2弥散人肾小管细胞量减少,分泌H+离子进入肾小管腔也减少,H+-Na+交换减弱,HCO3-回吸收量减少,导致血浆[HCO3-]水也降低,血浆[HCO3-]/[H2CO3]在低于正常水平下保持20/1,pH仍在正常范围,此时属于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如果,呼吸仍处于过度换气,CO2排出过多,PCO2降低,血浆HCO3-浓度无法与PCO2降低相平衡,超过肾脏的代偿能力,其结果造成失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此时pH&7.45,呼吸性碱中毒血液生化指标为血浆pH&7.45,PCO2明显降低,TCO2减少,Cl-增高,K+轻度降低,AG轻度增高。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问题所属科目:初级(师)考试---(初级)临床化学
卫生资格考试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40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钙镁离子会导致结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