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一大题目怎么做

高一必修一历史期末大题复习_中华文本库
第2页/共2页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1)《临时约法》对国家的主权和政体形式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由此体现出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规定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2)《临时约法》对防止个人专权有何规定?
规定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三、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2、材料: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美元)
据材料说明日本经济发展呈什么趋势?简述其经济发展的原因。
趋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原因:美国扶持;民主化改革;高度重视科教、制定经济计划。
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讲中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
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概括二战结束以来西欧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西欧从在政治经济上依赖美国变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竞争对手,政治
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变化原因:欧洲共同体建立,促进西欧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概述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及其原因。
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1971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样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地位的增强;美国霸权地位面临苏联的挑战,苏联的霸权主义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第2页/共2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选修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