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属于公共管理类吗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各专业就业概况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改革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用人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而且把大量过去由政府统管统揽的社会公共事业“转移”或“承包”给社会非营利机构,使这一就业领域社会化。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正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应运而生。&&&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还是一项比较新颖的管理类学科,而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资料表明,近20多年来,美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在政府就职的公职人员中约有10%- 20%获得了公共事业管理或相近专业学位。由此可以看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既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才能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才能办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要求,这已成为高校历史日程上的新课题。本文拟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探讨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目前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专业特色不明显。 随着大批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热情高涨,这个问题就愈加突出。目前广泛存在的问题在于,社会上不知本专业学生能干什么,学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大学几年要学习些什么,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和模式也不明确。这样就造成了三方相互的不了解,教与学脱钩,教学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问题。归根究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没有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具体来讲:一是专业方向设置太多太细,使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差;二是与专业管理的结合程度没有掌握好。因为公共事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涵盖了文教、卫生、市政管理、广告管理、社区管理及社会保障等,如何把握好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程度,而不致产生同质化问题和失去自己的特色,这已经成为本学科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置比较散乱。 目前很多高校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从教学部门自身出发,没有进行规范化设计,由此造成不同的院校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和散乱性。2003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委员在成都开会,提出了一个粗略的课程规范意见,但由于尚需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征求全体委员意见再行修改,因此没有在会上传达。初步的看法是,这个专业是从行政管理学母体中脱胎出来的一个新专业,规范后的专业课程立足于两个学科基础,一是政治学,二是经济学,是这两者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因此,课程设置将突出这一学科定位特点。
(三)招生规模太大,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与人才实际需求脱节。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夸大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学校过于乐观,没有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做认真的预测和分析。从我国的国情看,虽然公共事业管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此外,本专业学生通过考研来提高就业率在考研方向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在教育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只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行政管理,而没有公共事业管理,因此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攻读公共管理研究生时,面临着与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不平等竞争局面,这也是大多数高校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上偏重于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因。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一方面,由于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这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准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或者是新出校门的为多,普遍存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整体的了解,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务经验,而且职称学历结构偏低。总体上看,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师资存在“量少也不精”的问题。
(五)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开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还没有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使得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实现与公共事业接轨,缺乏对公共事业整个大行业的了解。可以想象,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如此“闭门造车”出来的人才是难以达到社会要求的,必将产生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的现象。
二、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对策&& 从我们上面的分析看出,公共事业管理这个学科领域既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总起来讲,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因此,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将主要讨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鉴于此,公共事业管理应建设成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学科。本专业应定位于主要培养在政府国家机关、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各类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从事实际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不同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必须要与本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在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中,如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向,选择其一、二个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力争在这一、二个专业方向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二)课程设置合理化。&& 课程体系是揭示学科内容及其体系的形式,应服从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培养公共事业管理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就是说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逻辑上必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公共事业的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是以公共事业管理课为核心、各门专业管理和其它课程有机配置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并以此来解决以往专业教育的片面性。&&&&此外,要实现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动人才这一目标,还必须强调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与发展,并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战术性和战略性的关系。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要做到微观课程内容要精辟,战术训练要稳固,而宏观课程要廓清,战略训练要有力,讲求构思训练和方法训练。二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既要调整和继承原有课程体系中有意义的成分,摒弃过时的、与现实要求对立的成分,也要发展新的课程设计,建立整体功能优化的培养机制,要与时俱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和热点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不断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是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实践课程的开设,加快相关实验室(如电子政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规划。&& 本专业建设应当遵循“以学科基础指导课程设置,用课程规范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完善学科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政治学、经济学为学科基础,是一门集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学科,各所院校应该根据所办专业特色,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方针,增强学生专业适应性。因此,不宜片面强调建立一支庞大的专职师资队伍,关键要在教师职称学历特别是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上下功夫,要从狠抓科研和加强师资培训等两大方面着手进行。&&&&就师资培养和培训而言,一是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让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及向名牌高校输送国内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达到提高本校师资水平的目的;二是加强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开展相互评课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师资教学水平;三是加强教学科研横向合作。尽快建立起同类高校、省内高校和名校与非名校三个层面的横向合作关系,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高校,还可以通过互派青年教师访问讲学,到公共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办法,兼容并蓄,使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具规范性,专业学科建设日益成熟。此外也可以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或主办专题讲座,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开放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协调,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讲,本着建设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文理渗透,打通专业壁垒。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应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谈化文理界限,加强文理渗透,明确文理课程的比例。&&&&二是抓好核心课程建设,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是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课程不同于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又与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相辅相成。因此,选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核心课应该反映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二是核心课应该较宽泛地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内核,体现宽厚的基础性;三是核心课应该讲求精华,讲求实效,反映出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特点;四是核心课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建设“电子政务实验室”为中心,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增强高校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功能;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从多方面加强与政府、社会公共事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同时,高年级大学生可采取导师制方式,将学生相对固定地与教师联系起来,以指导其专业学习和学年、毕业论文的写作,改善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社会调查、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论文撰写,使大学生社会调查实际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实际科研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和专业建设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这一领域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从以上几个方面(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各专业就业概况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各专业就业概况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已解决&&&&&&&&&&
问题描述咨询者:王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哪大类
管理员解答好评率:100%
您好,属于公共管理类和管理学大类,感谢您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关注!仕通&&|&&&&欢迎您访问!
地方网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否属于公共管理类的
黄洁 问 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否属于公共管理类的,是否可以报考?
国家公务员网:你好,请参考公务员考试最新专业对照表:,目录中未明确分类的请咨询招考单位,感谢你对网的关注。
其他考生也问了以下问题:
您的姓名:
分&&&&&&&&类:
国家公务员
河南公务员
江苏公务员
浙江公务员
山东公务员
广东公务员
四川公务员
福建公务员
安徽公务员
上海公务员
云南公务员
北京公务员
湖北公务员
天津公务员
湖南公务员
黑龙江公务员
甘肃公务员
河北公务员
辽宁公务员
江西公务员
海南公务员
山西公务员
西藏公务员
宁夏公务员
青海公务员
新疆公务员
吉林公务员
广西公务员
陕西公务员
贵州公务员
重庆公务员
内蒙古公务员
邮&&&&&&&&箱:
咨询主题:
咨询内容: *
通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2017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公务员报名时间、公务员报名入口、公务员报名资格、公务员报考政策、公务员考试大纲、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公务员备考教材、公务员考试教材、公务员历年真题资料、在线专家答疑等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
热门公务员考试省份
重点快速入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