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秀韩文我爱你怎么写怎么写

文昌琼剧历史有曾经的辉煌,有谁还记得那些名伶……可否赐教?【首页推荐】
刚刚去看了一场曹秋菊的演出!
@璐璐文 21楼
01:07:00刚刚去看了一场曹秋菊的演出!-----------------------------在哪?
http://www.hainan.net/首页推荐成功提示
我只对陈育明有印象,因为他当时的《刁蛮公主》、《三看御妹》实在是太喜欢了,现在还记得《刁蛮公主》的一些片段,哈哈
琼剧名编吴发凤 (),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人。曾为琼崖优伶界工会主席,后创办琼崖土戏改良社改革琼剧,使琼剧成为反封建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吴发凤把一生献给琼剧事业,一生共创作、改编、移植的古装、时装(文明戏)剧本、演唱剧本计121册,其中时装戏剧本74册,是琼剧史上唯一的多产剧作家。琼剧名家韩文华(),文昌市公坡镇东坑村人。初赴曼谷求业,1934年返琼。他戏路广,工冠生,巾生,穷生,尤以表现巾生儒雅清新风格最为擅长,古装,时装戏,现代戏皆能演。表演纯朴自然,潇洒大方,做工传神,唱腔清脆悦耳,韵味醇厚,行腔悠扬婉转,亢坠自如,层次鲜明,有“文华腔”之誉。琼剧名旦林道修(),男,文昌市潭牛镇人,田汉称他为“海南的梅兰芳”。曾任广东省琼剧院二团团长。代表剧目有:《苦凤莺怜》、《糟糠之妻》、《牛郎织女》、《秦香莲》等。1924年生于泰国,18岁加入业余戏班,他戏路宽广,艺兼多行,工闺门、武旦、青衣,尤以青衣戏最为突出。琼剧名家陈育明,1937年出生于文昌市东郊镇桥头村。原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经过五十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育明腔”;他音色明亮、音质甜美,被誉为琼剧的“金嗓子”;他是琼剧史上第一个出版个人演唱专辑的艺术家;他荣获中国第三届“金唱片奖”,是琼剧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不看海南戏的路过
琼剧早年唱片(MP3)资料目录二南新剧团灌制的德国璧梨阜安唱片(共94个188面 时长共9小时27分)光盘1:(380元)(1)《玉华情泪》 双面,苦叹板,演唱者:陈永乐、符致明。李奇梅、江祥顺;(2)《三娘教子》 双面,诉苦板腔,演唱者:符致明、王德玉;(3)《雪芳晚悔》 双面,急叹板,演唱者:陈永乐、许声乐;(4)《花园吟咏》 双面,平板,演唱者:陈永乐、符致明;(5)《负义郎》 双面,平板,演唱者:符致明、陈永乐;(6)《负义郎》 双面,叹板,演唱者:符致明;(7)《卓文君》 平板,演唱者:符致明、陈永乐;(8)《卓文君》 叠板,演唱者:符致明、陈永乐;(9)《素秋别六郎》 叹板、白板,演唱者:陈永乐、符致明;(10)《梦兰怨情郎》 哭板、叠板,演唱者:符致明、李奇梅:(11)《英台吊山伯》流水叹板,演唱者:符致明;(12)《美侬泪愁城》苦叹板,演唱者:陈永乐、符致明。(13) 二南新剧团乐队演奏的乐曲《南港春晓》、《萌芽》。演奏者:林酞和、林明东符致大、符国荣、沈子炎、韩明光、符开献、蔡时兴。光盘2:(380元)(1)《一赛花追夫》(六) 演唱者:陈承娥、叶逢英;(2)《血手印》(一二三四五六) 演唱者:甘当晓、郭剑华;(3)《王士魁与陈伯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演唱者:杨昌治、叶逢英、陈月娥;(4)《柳毅传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演唱者:林诗彬、吴超霞;(5)《乌鸦戏凤》(一二三四) 演唱者:吴裕光。光盘3::(380元)(1)《窦娥冤&)弃家应举(四)念父忆夫(一二)演唱者:郑中和、冯爱莲;(2)《广东开科》倒插金钗 (一二三四五六) 演唱者:新长和、符玉清、王劳卿:(3)《鸳鸯泪》花园会(一二三四)葬花(五六)林明充、陈淑珍、蛛蝶演唱;《鸳鸯泪》寄琵琶(七八)(4)《薛平贵与王宝911》 击掌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别窑(一二)演唱者:许安耀、冯爱莲、郭剑华;(5)《三姐下凡》(一二三)演唱者:符玉蝶、罗月莲、王英蓉、陈育明。光盘4::(380元)(上):(1)《三姐下凡》(四五六)演唱者:王英蓉、陈育明;(2)《朱元光休妻》(一二三四)演唱者:陈丽梅、陈乐春;(3)《七星梅》(一二三四)演唱者:陈丽梅;(4)《雪夫恨》“灵前迫嫁”(一二三四)演唱者:王蝶,(下):(1)《雪夫恨》“报仇”(.五六)演唱者:王蝶;(2)《双金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演唱者:邓成居、陈宏义;(3)《赛花追夫》(一二三四五六)演唱者:陈承娥、叶逢英。光盘(5):(380元)时长:77分钟,光碟一张,格式mp3 (上):(1)《双自由花》(一二) 演唱:者黄奇生;(2)《何素贞怨恨》(一二) 演唱者:吴雪梅;(3)《恶新娘》(一二三四) 演唱者:林熙畴、吴雪梅、赛琼花、陈玉双;(4)《学馆争风》(一二三四) 演唱者:同上;(5)《争双美郎》(一二) 演唱者:同上。(下):(1)《双美争郎》(三四) 演唱者:同上;(2)《约妹同游》(一二) 演唱者:吴雪梅、林熙畴;(3)《千里寻妻》(一二) 演唱者:同上;(4)《莺戏凤》(一二) 演唱者:同上;(5)《鹊鸟架桥》(一二) 演唱者:吴秋菊;(6)《兄弟情》(一二) 演唱者:陈玉双、林熙畴;(7)((芙蓉争夫》(一二) 演唱者:吴雪梅。光盘(5):(380元)时长:77分钟,光碟一张,格式mp3 (上):(1)《同年审同年》(四) 演唱者:吴秋娥;(2)《姑缘嫂劫》(一二三四) 演唱者:卢江波、吴秋娥;(3) 音乐《连环坛》演奏者集新琼剧团乐队;(4) 音乐《万花灯》 演奏者集新琼剧团乐队;(5)《林攀桂与杨桂英》(一二) 演唱者:韩文华、林道修;(6)《龙滚江救嫂》(一二三四) 演唱者:陈育明、吴桂喜;(7)《焦光普卖酒》(一二)演唱者:林诗彬、吕海珠。(下):(1)《焦光普卖酒》(三四五六)演唱者:林诗彬、吕海珠;(2)《穆桂英审杨宗保》(一二……八)演唱者:叶逢英、陈月娥、符学光;(3)《窦娥冤“离家应举” 》(一二三四)演唱者:郑中和、冯爱莲。光盘7(上):(380元)(1)《孤莺得双凤》(一二三四)演唱者:雪梅、琼花、秋菊、陈玉双;(2)《订约佳人》(一二)演唱者:雪梅、熙畴;(3) 音乐《薄幸郎》、《夜怨秋思》(5)《蔡伯偕怀情》演唱者:王涛;(6)《赵运清自叹》演唱者:王涛;(7)《黄志钧回家》演唱者:陈美莲、王涛。(下):(1)《孔雀东南飞“出家”) 演唱者:吴秋娥、王涛、余光熊;(2)《梨娘》演唱者吴秋娥;(3)《糟糠之妻“探子” 》 演唱者:吴秋娥、王涛、庞少雅;(4)《可怜糟糠妻》 演唱者:吴秋娥;(5)《林香兰弄嫂》 演唱者:王涛;(6)《蝴蝶梦》 演唱者:王涛;(7)《奴主同科》 演唱者:卢江波;(8)《同年审同年》(一二三四)演唱者:吴秋娥。QQ:
@康森20 3楼
10:50:00里面没有陈育明。-----------------------------上面说的那些应该是老老一辈的了。哈哈,还有人记得林尤金呀,是咱室棋伯父,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和剧照,超帅的!
(5)《三姐下凡》(一二三)演唱者:符玉蝶、罗月莲、王英蓉、陈育明。光盘4::(380元)(上):(1)《三姐下凡》(四五六)演唱者:王英蓉、陈育明;
@壮行艺苑 27楼
15:31:00琼剧早年唱片(MP3)资料目录二南新剧团灌制的德国璧梨阜安唱片(共94个188面 时长共9小时27分)光盘1:(380元)(1)《玉华情泪》 双面,苦叹板,演唱者:陈永乐、符致明。李奇梅、江祥顺;(2)《三娘教子》 双面,诉苦板腔,演唱者:符致明、王德玉;(3)《雪芳晚悔》 双面,急叹板,演唱者:陈永乐、许声乐;(4)《花园吟咏》 双面,平板,演唱者:陈永乐、符致明;(5)《负义郎》 双面......-----------------------------能提供这些老唱片吗?多少钱!
都什么年代了,精美的琼剧光盘市场上难觅其踪,海南文化出版部门和单位都干什么吃的?!买得到的都是低质超劣的盗版地摊货,质量太差了!
本人收集了一些早期的琼剧录音带封面图……
原海南广播电台录音资料原琼剧院琼剧录音1、《张文秀》(全)2、《彩楼招亲》(全)3、《王桐香告御状》(选场) 4、《梁山伯与祝英台》(选场)5、《辕门斩子》(选场)王黄文、陈华.红梅6、《孔雀东南飞》(选场)7、《狗衔金钗》(选场)8、《红叶题诗》(选场)9、《秦香莲》(选场)10、《十五贯》(选场)11、《搜书院》(选场)王黄文、陈华.红梅(选场)12、《荔枝换红桃》(选场)13、《游龟山》 14、《卖胭脂》(选场) 陈华.红梅文昌县团琼剧录音:1、《爱河潮》、2、《白云塔》、3、《红泪影》、4、《龙江颂》、5、《唐知县审诰命》、6、《终身大事》、7、《雷雨》、8、《爱情的审判》、9、《大义灭亲》、10、《一撞钟情》、11、《糟糠之妻》澄迈县团琼剧录音:1、《哑女告状》、2、《才女奇传》、3、《谁是新娘》、4、《审巡按》、5、《血溅乌纱》、6、《曲判记》、7、《三堂会审》定安县团琼剧录音:1、《家庭公案》(全剧)2、《孟程骂君》(全剧)3、《公主与皇帝》(选场)4、《桃花梦》(选场)5、《女知府》(选场)6、《两代风流》(选场)7、《斩皇子》(选场)8、《龟山起祸》(选场)9、《吴汉三杀》(选场)10、《花烛泪》(选场)11、《恨锁唐宫》(选场)原琼海县团琼剧录音1、《喜脉案》(全剧)2、《御河情》(全剧)3、《金花女》(全剧)4、《穷人布施》(选场)5、《逼上梁山》(选场)6、《金殿赐婚》(选场)7、《姐夫嫁姨》(选场)8、《十一郎》(选场)9、《打铜锣》(小琼剧)原万宁县团琼剧录音1、《波荡红莲》(全剧)2、《稽文龙》(全剧)3、《情海长恨》(全剧)4、《梁山伯与祝英台》(全剧)5、《三凤求凰》(选场)
原海口琼剧团1、《三看御妹》(选场)2、《刁蛮公主》(全) 3、《白云塔》(全)
1、《爱河潮》 2、《白云塔》 3、《红泪影》是成经典,录音留存已不多见.遗憾!
谁能重造文昌琼剧团昨天的辉煌?
好帖!怎么现在才发现?(⊙_⊙?)
最早的时候有部琼剧黑白电影《红叶题诗》,王英蓉、陈华等人演的琼剧电影。
琼剧爱好者顶!
大家还在看张文秀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张文秀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d2f3fad_e4fce7f',userId:,blogListLength:30};剧在海南和东南亚广大人民群众中影响广泛,每逢节日或"公期",某村某镇如能"绑"来一台大戏,是对一镇一村群众最好的节日犒赏,也是足以夸耀自身、羡煞邻村的举措。
&&&&令人眼花缭乱的剧目中,《张文秀》、《红叶题诗》、《搜书院》、《秦香莲》等,数百年来不知滋润了多少戏迷。走进琼剧大观园,接触的史料愈多,从老艺人口中记录的"古"越多,便愈发对梨园琼花心生景仰。&&&&每逢周六周日,在海口市人民公园一角,总有半专业半业余的琼剧演员们,在铺着一张旧布的"舞台"上演绎着《春水浇桃花》、《刁蛮公主》、《张文秀》、《梁祝》......
&&&&场地、布景、化妆都是简陋的,但台上的悲伤与逗乐,总能让台下以老头老太为主的观众同染悲喜。
&&&&百米之外,车来车往,商铺林立。方言古调的琼剧,似乎和都市繁华搭不上界。但它就这样年复一年顽强地在现代都市的一隅回响。
&&&&而只要你有兴趣,你还可以到海口大致坡镇,去感受数十家民营戏班竞争演出市场的壮观景象,去感受独特的方言古调,听才子佳人、看楼台池苑。
&&&&300多年前,或许,更早以前,海岛上的祖先们和外来的商贾移民们,也曾倾听过类似的方言土语南腔古调......
一部琼剧的形成史,几乎就是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史
&&&&海南开始出现曲艺形式的活动,《中国戏曲志?海南卷》认为是在元代。而琼剧的产生,实际根植于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沃土中。
&&&&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立珠崖、儋耳二郡开始,所谓"南荒"的海南,开始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南迁者,这些人要么倾心于海南岛丰富的珍珠、玳瑁,从事经商贸易活动;要么是为了避难或谋生而南迁。
&&&&明代海南大才子丘浚在《南海奇甸赋?序》中写道:"......魏晋以后,中原多故,衣冠之族,或官或商,或迁或戍,纷纷日来,繁庐托处,薰染进化,岁异而月不同;世变风移,久假而客反为主......"真实记载了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景象。
&&&&中原移民入琼,在传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同时,也传播了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中原文化,促使海南的文化教育、歌舞娱乐勃兴。至北宋时,歌舞活动已盛行,苏东坡就常听到"夷声彻夜不息",看到"溪边自有舞雩风"。
&&&&当时,在海南岛东部、北部,人们喜欢"习琴弦箫笙,为茶余酒后消遣",椰子树下槟榔丛中的自娱自乐,最终演变成为人们熟知的海南八音(由弦、琴、笛、管、箫、鼓、锣、钹等八件乐器演奏而得名)。
&&&&据《中国戏曲志?海南卷》载,到元代,由大陆被派遣来琼的军政人员,随军带来原在元朝大都(今北京)勾栏里演唱的歌伎,在官府、兵营演出曲艺,供大家消遣。木偶戏也从潮州传入海南。歌舞和各种乐器的流行与发展,使得生长在海岛上操着多种乡音的人们,有了更多愉悦身心的选择。
&&&&此时的海南,口音繁杂的人群中,流播着山歌、民舞、斋乐斋舞(唐宋时期佛、道士表演的伴奏音乐和驱鬼舞蹈)、杖头傀儡戏(木偶戏)、勾栏歌伎演唱等诸多表演和活动形式,为土戏的诞生作了必要的艺术铺垫。
杂糅闽广潮诸剧腔调,以海南方言土语演唱,渐成琼剧
&&&&明朝初年,杂剧随洪武军传入。军队实行卫所制,士兵称为军弁,官衙兵营内演戏,由军弁扮演,故俗称为"军戏"。闽、广戏其后也随客商传入。遇有节日、祭祀等活动,离乡万里的客商们便会集资聘请家乡戏班前来演出,往往通宵达旦。
&&&&早期传入海南的闽剧班社,有事迹可考的是明天启至崇祯年间()来琼的"老三春班"。该班初住海口,后到各市县旅演,部分艺人留居海南。随着闽、广剧的传入,教戏活动渐兴。明万历以后,我国戏曲出现大变迁,北杂剧日渐衰微,而南戏发展迅速。到明嘉靖年间,南戏声腔空前发展。
&&&&因为闽南语和海南话有许多发音近似,在闽、广剧的流播过程中,逐渐有演员、戏迷交错使用海南方言演唱,这实际上有点类似于今天有人在卡拉OK厅里用海南方言演唱普通话歌曲。艺人们在演出实践中又吸收了一些民歌杂调、歌舞八音、道乐佛曲,借鉴了木偶戏的一些表现形式,终于在明末清初发展成为海南地方土戏。
&&&&民国学者陈铭枢著《海南岛志》上描述:"清康乾间,土剧班最盛行,浸淫全岛。妇孺老少,几无不识唱土戏。......至其腔调,初唯用潮音。其后,代有变易,杂以闽广歌曲,表演唱工。"老艺人们则说,土戏的远祖是宗教戏,近祖是闽、广、潮剧混合种。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本土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没有外来剧种的呼啸而至,就绝难诞生土戏。说它是本土文化和外来剧种杂糅的产物,似不为过。
&&&&在历史发展中,"土戏"有了许多名称,比如海口、琼山一带习惯称"斋",清末民初又称"海南戏"。因为其形成于古称琼州的琼山,一些华侨称之为"琼州戏"或"琼音"。解放前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渐有人称它为"琼剧",但真正定名,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如今琼剧戏迷遍及东南亚,许多人难以理解。其实早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琼剧班社就已经赴越南西贡演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大量琼剧艺人频频出访演出,琼剧的种子,从此深埋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等地琼籍华裔心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清末民初,琼剧唱腔和行当日趋丰富成熟,岛内出现大量戏班
&&&&从来没有人否认琼剧唱腔的丰富多变。它的中板、迭板、数字板、苦叹板、曲牌,有人说源自弋阳腔,同梨园戏、潮剧、正音戏有渊源关系;有人说其中有"师傅公斋"(道坛戏)的影子;有人说它的主要唱腔中板有民间歌谣的味道;甚至有早期木偶戏唱腔的影响......
&&&&不管怎样,伴随着大清帝国的江山稳固,康乾盛世的歌舞升平,土戏的演出活动日渐频繁。清康熙二十六年,海口市北门外的江张二公祠就已建起戏台。《琼山县志》(乾隆二十年&1755&续修本)载:"正月下浣,乡民竞抬本境之神,以与邻村所祀者相会,l羊击豕,聚会饮酒,唱演土戏。"这与今日之春节前后琼剧演出场景相较,几无二致。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土戏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琵琶记》、《白兔记》、《浣纱记》、《双钉记》等文戏,《窦娥冤》、《玉堂春》、《苏秦辱嫂》等传统戏,及《秦琼卖马》、《三英战吕布》等武戏。文戏脚本,多由闽南、粤东一带艺人带入,并由其手抄传授;武戏干脆就没有脚本,只有提纲,由演员"自由发挥"。
&&&&曾任广东琼剧院(省琼剧院前身)副院长的钟少彪说,解放前的土戏,有许多就是"提纲戏"。有些艺人在唱戏时为了押韵,甚至编出逻辑混乱的唱词,比如"兄妹双双游江河,见人划船那边坡"。坡上岂能划船?
&&&&清咸丰至民国初年,琼剧在唱腔上继续吸取兄弟剧种的营养,行当也日趋丰富与成熟。早期琼剧行当以生、旦、净、丑为主,末脚由生或净赶场兼演,后末脚从生、净行中脱离而自立门户。
&&&&琼剧惯见幽默诙谐戏文、插科打诨场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花生"(恶少、纨绔子弟一类)和"杂脚",《张文秀》、《乌鸦戏凤》等戏,都有"花生"、"杂脚"的精彩表演。
&&&&演出的逐渐增多,促使琼剧戏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较出名的如咸丰、同治年间的嘉乐班、泰昌班、庆寿堂班,光绪至民国初年的福堂班、东安利班、万年春班。在海口、琼山、定安、琼海等地,还出现了大量的"科班教练馆",其功能等同于琼剧学校。咸丰至光绪年间,府城"鼓城楼木刻承印社"刻印了大量的土戏剧本出售,并远销东南亚各地。《张文秀》、《红叶题诗》、《搜书院》等名戏,此时均已演出。
&&&&宣统年间,琼剧名伶郭庆生将文戏改演提纲戏后,艺人竞相争演新戏,各个戏班都配备了"开戏师爷",新剧目层出不穷。为抢新戏上演,艺人争相猎奇,滥编滥演提纲戏成风,有些唱词粗俗不堪,为知识界人士所不齿。提纲戏的盛行,也使一些文戏脚本从此失传。
&&&&"提纲戏"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解放后。不过,上世纪初期,也有艺人逆提纲戏潮流,致力于琼剧剧本编写。人称"写戏祖师爷"的吴发凤,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也是"文明戏"开创者之一。直到现在,都有人感到不可思议:出身文昌乡野,只受过私塾教育的吴发凤,在那样时局动荡、生计不稳的岁月,以什么样的意志,完成了121台戏的创作、移植和改编?
&&&&海南岛解放,琼剧的春天来临。
1962年,电影《红叶题诗》书写琼剧巅峰一页
&&&&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琼剧艺人们迎来了新的生活。尽管他们依旧在别人编织的故事里,流淌着自己的泪水,但新社会的主人翁地位,让旧社会饱受轻视的艺人们洋溢着创作和表演的冲动。
&&&&1953年,海南开展改戏、改人、改制运动,废除班主制,努力革除"提纲戏"陋习,进行职业剧团登记。1956年,广东琼剧团在广州成立。1959年改组扩建成广东琼剧院,同时进行全区剧团整编,成立各市县琼剧团。1960年初创办海南艺术学校(后改名海南琼剧学校,今省艺校),琼剧舞台面目为之一新。艺人们一方面积极排演中央推荐的优秀剧目;另一方面挖掘整理演出优秀传统剧目。《张文秀》、《红叶题诗》、《搜书院》、《狗衔金钗》、《乌鸦戏凤》等经典剧目,均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剧本。&&&&日晚,参加广东潮、琼、汉赴京汇报演出的琼剧代表队,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张文秀》选段"偷包袱",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0年1月,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来琼视察工作,观看了《红叶题诗》和《搜书院》。当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红叶题诗》剧组赴京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演出。1962年5月,著名剧作家田汉和夫人在琼期间,为琼剧《红叶题诗》脚本修改润色。
&&&&1962年6月,琼剧史上第一部电影《红叶题诗》开拍,经田汉润色加工的剧本,如今看来,其艺术成就依然是最高的。该片主演王英蓉透露了一个细节,电影拍摄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海南区党委甚至动用过飞机,为剧组空运食品。
&&&&然而,琼剧的春天来临不久,"文革"风暴就悄然而至,所有古装戏、"文明戏"一律停演,许多剧本、道具被焚毁,许多艺人被下放海南枫木"五七干校",从事喂牛种田砍树劳动,仍在戏院的一些艺人,多半只能栖身"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躲避政治风暴。尽管后来琼剧也移植了"八个革命样板戏",但总的来说,琼剧舞台依旧花木凋零。
&&&&"文革"结束后,琼剧演出复苏。老艺人王英蓉、梁家呕辜堑茫蹦昊指囱莩觥墩盼男恪罚?谙吩毫20场爆满;下乡到昌江石碌演出《张文秀》,也是连演15场,最多时观众达上万人。各剧团演出空前繁荣,赴东南亚演出活动也开始恢复。
&&&&从解放前夕到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琼剧界名家辈出。艺人包括:郑长和、谭歧彩、王凤梅、韩文华、陈乐元、郭远志、王广花、王黄文、李长城、林道修、陈华、红梅、陈育明、梁家拧⑼跤⑷亍⑻贩煞伞⒗罟鹎俚龋槐嗑缬惺肌⒏晏⒊潞淄さ龋坏佳萦蟹度士 ⒍偶医艿龋灰衾钟欣钣朗⒑蚊频取
&&&&如今这些艺人虽然多半作古,但看过他们戏的广大戏迷,又有谁能忘得了陈华演绎的张文秀、文东和,红梅演绎的祝英台、紫莺,"海南梅兰芳"林道修演绎的秦香莲?
&&&&1986年后,歌舞厅、"卡拉OK"、电子游戏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电视逐步普及,看电影也不是难事。娱乐的多元化,致使琼剧日渐被观众(特别是城市观众)疏远。1987年,广东琼剧院三个演出团演出不足百场,屯昌、昌江、文昌等县剧团先后解散。古老的琼剧面临着重重危机。
&&&&建省后,琼剧演出得以缓慢复苏,但演出市场仍不景气。包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在内的历任省领导,曾多次赴省琼剧院调研,对琼剧的发展倾注了高度的热情。建省至今,琼剧诞生的代表剧目包括《青梅记》、《苏东坡在海南》、《鉴真大和尚传奇》等,其中《苏东坡在海南》获文华新剧目奖。
&&&&2003年,面对民营剧团的包围,省琼剧院请来话剧导演阿丁,排演无场次现代琼剧《找不着北》,尝试在表现形式上积极创新。2004年初,阿丁执导《鉴真大和尚传奇》,并尝试进行市场化运作。
&&&&日,记者到省琼剧院采访时,院长梁振东拉着记者,看了即将竣工的"海南戏院"和大排练厅,聆听了即将成立的省民族乐团的演奏,一脸高兴。这些都是省琼剧院盼了多年的事。这似乎预示着琼剧这株梨园古树,将迸出一些新绿……(陈成智)
(责任编辑:
 精彩图片                              
 频道精选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网海南频道 办公电话:6万物皆有归宿处(组图)
一九五七年四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排中)先生在京与琼剧名艺人红梅(一排右一)、陈华(二排左)、王英蓉(一排左一)、范仁俊(二排右)合影。王英蓉、李桂琴主演的名剧《秦香莲后传》在1987年访问新加坡时的剧照在省琼剧院的资料库里,王英蓉(右)找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扮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女主角的剧照,她感叹万千。  文\海南日报记者 蔡 葩
  没有哀乐,只有琼剧经典唱段《张文秀》在静谧的大厅里回荡。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追悼会。7月7日上午,海南文艺界在海口殡仪馆告别著名琼剧演员王英蓉
  金乌欲坠隐西山/留余晖/映纱窗/景虽好/叹夕阳/倦鸟知还相呼唤/并翅投林影双双/愁满怀/空自怨/含珠泪/细思量/万物皆有归宿处/游子何故不还乡?
  一生都在唱戏的英蓉,此时静静地躺在鲜花中,再也无法开口歌唱。只有那唱也唱不完的琼剧《张文秀》选段,在大家聚集与她送别的时刻,一遍遍地替她唱着,引人哀肠百结,泪花涌动。想想那些如珠似玉的唱词,似乎就是为英蓉准备:“万物皆有归宿处/游子何故不还乡?”此刻的英蓉,就像叶落归根一样,已经回到了她灵魂的故乡。然而,对于热爱她的人来讲,她的归期还是太早了点。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未竟的梦想还没实现7月3日下午,一代琼剧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代表性传承人王英蓉出人意料地,带着对亲人的万般牵挂、对琼剧艺术的热爱,忽然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
  《张文秀》一举成名
  1939年,英蓉出生在琼海大路镇。那一年日本人踏上海南岛的土地。很少戏迷知道这位善解人意、爽朗大方的俊女子是一位曾经孤苦寡言的独生女,她的父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就过世。在烽火连天的日子,母亲带着她改嫁他人,她就在母亲的家小心翼翼地成长。几岁的时候她就要放牛、砍柴,帮母亲做家务,她真正听到琼剧,是1953年她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琼剧演出占领了海南城乡的主要市场,下乡演出的剧团常常被围得身子都转不过来。英蓉好羡慕台上那些长袖善舞,喜则欢笑、怒则发火、伤心则哭泣的演员,他们的尽情尽性让台下的英蓉心生感动。人们发现,每一次剧团走后,英蓉总是能够将昨日舞台的花旦或者小生的唱腔和甩袖的动作学得惟妙惟肖,她少女的眼神和身段因为唱上琼剧而变得不像她自己了,她像舞台上的那个唱也唱不完的美花旦。
  前来吊唁英蓉的琼剧老作家钟少彪先生说,天生为琼剧而生的英蓉,她唱上琼剧就忘掉了一切。1955年,16岁的英蓉如愿考上了文昌县联合琼剧团,跟随著名的琼剧前辈谭歧彩学艺,幸运的是,她这一去,就学会了谭老师的拿手好戏《张文秀》。这位步入琼剧殿堂不多久的无名女子以其纯美而浑厚的嗓音,传神的表演,将那个三姐演绎得令人心旌摇荡,如醉如痴。当年的《海南日报》即发表评论文章,以少有的热情称其为“后起之秀”,英蓉一夜之间成为戏迷互相传诵的女明星。
  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介绍说,1959年冬,周恩来总理和邓大姐来海南视察工作,英蓉和陈华主演的《红叶题诗》得到周总理的赞赏。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红叶题诗》剧组赴京为全国“两会”代表演出,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王英蓉还扮演了琼剧《红色娘子军》中的朱红(即后来的吴琼花、吴清华),成为在舞台上第一个扮演吴清华的演员。她以《张文秀》和《红叶题诗》与其前辈和同辈艺术家王黄文、陈华、林道修、韩文华、红梅、陈育明、梁家木梁等一代名伶,共同创造了琼剧的辉煌,把发端于草台里巷的琼剧推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在她的身上,浓缩着琼剧几十年的荣辱兴衰,从她的身上可以窥见琼剧发展的脉络。
  一步步看着英蓉成名的琼剧前辈周庆辉先生与记者一起追忆英蓉的往昔。他说,两周前,海南广播电视台一档栏目还专门制作有关英蓉与琼剧的节目,他还为栏目介绍了英蓉的事迹,没想到,节目还在制作中,英蓉还有很多话要说,她却突然离世,给琼剧界留下了太多遗憾。眼圈还在发红的李明玉是琼剧导演。与英蓉共事多年,她们结下了姐妹般的情谊。她说,我们都喜欢把她叫做英蓉姐,她永不变老的心,让你感觉不到岁月曾在她心灵留下的创伤。英蓉从演绎《张文秀》中的王三姐开始,成为琼剧舞台上一颗备受瞩目的明星,而且是在她如花的年龄!从此,王英蓉扮演雍容深沉的姜玉蕊(《红叶题诗》),《宝莲灯》里的三圣母、《春草闯堂》里的春草乃至现代戏中的刘胡兰和朱红等,她以独特的唱腔唱出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塑造了不同时代众多的艺术形象,声名远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
  刚从法国演出回来的著名琼剧演员陈素珍,似乎还没有从悲伤中回神过来。作为戏剧梅花奖得主的陈素珍,尤其感念英蓉做人的无私做事的认真。她说,自己得到王英蓉的教诲太多,她单纯的心灵,对琼剧炽热的情感,让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传递给后辈。她常常不顾自己的体弱,亲自指导年轻演员们,为她们的一点点进步而欣悦。
  《红叶题诗》成经典
  海南大学王春煜教授也在送别英蓉的人群中。作为英蓉的戏迷,王教授为她的离去惋惜不已。他说,回想当年海南,王英蓉的名字是继著名琼剧名角红梅之后最让琼剧迷追逐的偶像,她的名字也传到了南洋。英蓉婉约俏丽、细腻中见真情,音质高亢却清脆明亮的唱腔,为她赢得了不同群体的追捧,尤其在《红叶题诗》中,英蓉一出场,一开腔:“重门深锁幕垂帘……”一个锁在侯门人未知的大家闺秀给人一种凌波仙子的美好想象,英蓉漂亮的扮相立即抓住观众的视线。当年英蓉一出场,台下的欢腾一点不亚于现在的“粉丝”呼叫他们的偶像,只不过那时的观众要含蓄一些,他们将内心里的热爱化做学唱英蓉著名的唱段,将她珍藏在记忆深处,一辈子难以忘怀。
  海南省琼剧院副院长莫清桥说,看过王英蓉舞台表演的人,都难以忘怀她韵味十足、吐字清晰、行腔自如的独特风格,她的声腔空灵而意境悠远,有时典雅大气,有时却又哀婉深情,自由流畅,令人印象深刻。她顾盼有情的眉目加上修长袅娜的身材,创造了琼剧舞台上一代名伶的美好形象。然而,王英蓉决不仅仅是在唱腔上赢得观众,她的唱、做、念、打的功夫也不是一般的演员所能相比的。
  倾心琼剧 死而后已
  在琼剧院目睹王英蓉工作劲头的潘心团,对英蓉艺术与生活的了解颇为详细。他说,退下琼剧舞台以后,英蓉时时刻刻牵挂着琼剧艺术,乐意担任海南省琼剧院艺术指导,只要院里排演新戏或开展有关琼剧艺术活动,她都是热情参加。2007年,王英蓉将海南广播电视台首届“呀喏哒嘀”琼剧大奖赛冠军得主、优秀青年演员林川媚收为弟子,倾其余热尽力扶持后进,林川媚如今是海南省琼剧院一团的主要旦角演员。王英蓉为此和林川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省琼剧院符实先生一直在梳理海南琼剧发展史,他对王英蓉的了解颇具有代表性。他说,王英蓉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人,她一生最好的总结写在她所演绎的众多角色中。而堪称中国地方戏曲经典的《红叶题诗》,不仅成就了王英蓉,也让琼剧达到她历史上的顶峰,此后很长时间,琼剧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还没有超出过《红叶题诗》的。
  此刻,性子有点急的英蓉姐离我们而去了,她依然肤色红润,面容安详。她俏丽多姿、顾盼有情的大幅照片正在注视着与她一一道别的人们,她美目有神,似有百种情思,《红叶题诗》上那个千娇百媚却又刚烈坚韧的姜玉蕊依然可见神采。想起几年前采访英蓉姐时她曾说,《红叶题诗》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可依然还有那么多人记得它,这是做一个演员一生最大的安慰。虽然她对琼剧的感情心绪复杂,她被它成就着,也被它伤害过,但灰冷的心最终还是为它温暖着。她不知道此生除了琼剧能让她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关爱,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如此永久地占据她的心。她对琼剧的现状忧心忡忡,对她那个年代所坚持的精神价值的失落感到迷茫。她不停地说起《红叶题诗》,那是她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她的才情她的爱恨都装在这部戏所有的细节中了。
  今天,躺在鲜花中的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吗?岁月会继续,可堪安慰你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张文秀》的唱段仍在低回,让她一直陪伴你去远方,去故乡……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096436条
评论181120条
评论174129条
评论136346条
评论115847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想你 韩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