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孔子弟子的故事的弟子

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评赎奴隶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落水救人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实验欹器《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孔子博闻多识,他在鲁桓公庙虽然第一次见到宥坐,却早已知道它的特点,且立即让学生当场实验和讲解施教。这件事不仅反映出孔子知识渊博,同时映了孔子重视实践教育,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故事: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孔子和孔子的五大弟子
前段时间开始重写编写《论语》的工作,按照木易学说的原则,全部按照原文不加训诂和解释,只是改变了篇章的顺序而已,然后顺着这个思路进去,和孔子及其五大弟子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一般人一说孔子的弟子,都是说什么孔门十哲十二哲什么的,其实按照论语原文,真正记录比较多的而且被后世推崇的只有五个人,子贡,子夏,曾子,子路,颜回,而且这五个人本身都是有某一方面的第一
五个人中,子贡子路颜回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的,而曾子和子夏更多是孔子结束周游后再孔子晚期的学生
子贡是弟子中最有钱的,最有权的,最知名的,而且在世的时候就被不少人认为比孔子还牛的人,子贡也是非常聪明的,而且通达之人,对孔子的维护也是很多的,还有儒商始祖的美誉,口才了得
子路是弟子中比较冲动和威武的,也是论语有记载的事情里面能够经常对孔子唱反调的人,经常不听孔子的话,纠正孔子的人,但是也是忠勇出名的,为了实现孔子的以德治国的理想而奋斗终身啊
颜回是弟子中孔子很喜欢的人,也是孔子认为最好学的人,也是历代被推崇成复圣的人,死的时候孔子可是真伤心透了啊
三个人都陪着孔子周游列国过,孔子结束了春秋的编写那年,71岁,颜回死了,72岁的时候,子路死了,73岁的时候,孔子走了。。。。想起在1976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逝世,然后朱德总司令逝世,然后是毛主席逝世,这三个人活着的时候组成一个最稳固的小团队完成了一件奇迹,却相继而去
孔子走的时候,子贡没有在身边,伤心不已,等到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继离开后,子贡接着再来了三年,总共六年的时候,然后奔走各国宣传孔子的思想,鉴于子贡的经济社会地位,其对孔子思想的传播作用是很大的
剩下两个学生子夏和曾子主要是在教学上传承发扬孔子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子夏在孔子走后,回到魏国教书,教出了很多牛人,比如李俚和吴起,不过好像跟儒家道德都怎么接边,一个是法家的变革者,一个是大将军,但是子夏最出名的是传承经典的,大部分经典...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像风一样的女子)
(小弟害虫)
(小弟害虫)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的弟子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