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艺术,热爱天鼓雷音唐卡艺术中心,但前提是我先要考大学

媒体关注正文
我的艺术是依着我的感情走的
摘要:访第十一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获得者杨先让
晚归杨先让
老巷杨先让
伴着昏黄的灯光,记者走近我国著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杨先让老先生,在他的家中听他讲述那些人生往事和他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杨先让生于1930年,选择美术的最初原因似乎夹杂着几分偶然,用他的话讲,&那时由于我是资产阶级出身,…
  访第十一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获得者杨先让  晚归 杨先让  老巷 杨先让  伴着昏黄的灯光,记者走近我国著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杨先让老先生,在他的家中听他讲述那些人生往事和他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杨先让生于1930年,选择美术的最初原因似乎夹杂着几分偶然,用他的话讲,&那时由于我是资产阶级出身,新中国成立前是个小少爷,不愁吃穿,喜欢念书,爱好艺术,虽然也喜欢美术,但本来并不想考艺专,而是希望考剧专,去学戏剧。当时我在学校很活跃,组织剧团、当导演排演《雷雨》、饰演剧中的二少爷等。后来因为受进步同学的影响,同学就介绍我来到了北京。&  &虽然我的台词总是背不过来,但感觉还是应该考剧专,到北京后遇到同学,却被拉着一块考了艺专美术系,糊里糊涂考上了。&于是,杨先让就这样学起了美术,他认为既然学就要好好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做过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也担任过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主任、版画系教师等职。杨先让在美术领域涉猎广泛,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是他在版画和民间美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此,他认为:&我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很乱,民间美术是我自己愿意干的,版画也是我自己&上钩&的,在画版画前,还画过不少宣传画,也都还可以。&&有的人就是愿意当大画家,目标很明确,我也遇到过一些朋友,就想当齐白石、毕加索,但我感觉我没有这个东西,糊里糊涂的,没有一个了不起的目标,我是一个依着自己感情走的人。&对于艺术的看法,他如是说。  版画创作 &&  &我原来搞油画,自己也很喜欢。后来由于出版社工作到南方去,遇到李焕民,他动员我搞版画,当时我说坚决不搞版画,我还是喜欢色彩。但第二年出去写生回来,完成组画任务,其中有一张很适合版画,于是就找起了木板。艺术有时候是一通百通的,所以这只是个工具的问题。当时也没人教我,我就刻了、印了,而且作为独幅画发表,展览时还得了奖。&杨先让幽默地说道:&我冉冉变成个版画家了。&后来就又有了第二张、第三张&&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客观条件有关,在出版社当编辑,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空间上都对油画创作有所制约,所以杨先让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搞起了木刻,&那时刻得也不会太大,不干了就放在抽屉里,干的话就刻一刻,很方便&。  杨先让创作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版画作品,对整体氛围和人物精神气质的表现十分精到。对于版画,他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是《纪念周总理》&&一张木刻版画作品被大家排着队争相购买,并印刷出版了3种开本,这在现在看来也着实难得。谈起另一件作品《会师大庆》,老先生依旧难掩激动:&那么大的一幅作品,我是一口气不到10天就完成了,充满了感情,我这个人比较感性,不喜欢的时候你逼着我,我也不会画,因为我不喜欢的我没法画,但感动我的,你不用逼我,我就画。如梁漱溟、弘一法师等,我感觉不画不行,因为我喜欢这些人。&&回想我搞版画这么多年,感觉有些成绩,能站得住。&对于其口中&已经洗手不干&的版画,老先生坦然说道。  民间探索 &&  对于民间美术,杨先让可谓付出良多,谈起这又一次转型,老先生回忆道:&那时中央美院院长江丰把我从版画系调到当时的年画连环画系,一开始也不愿意干,感觉没意思,但一干就干了十几年。&自喻为&赶鸭子上架&的杨先让说,刚开始自己虽然认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东西丰富,但也只知道多,对于怎么个多法儿又是糊里糊涂的,却也抱定了&即便干了,我就想干好&的想法。所以,他拉着队伍去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美术,并著有影响深远的《黄河十四走》等,学生、教员有时上课不能深入下去,他却坚持一直走到底,就这样走了将近4年,8个省全走下来了。&虽然考察是蜻蜓点水式的,但是很有必要。我一下子就开窍了,像捅破了窗户纸一样,民间美术的来龙去脉通了,复杂而又重复的事儿就全弄清楚了。因为我的目的是教学,我要吸收,于是平面的、立体的、色彩的,我给它归类了,而其中的哲学我也懂了,老百姓的思想是万物有灵、阴阳观,朴素极了,历代就是这样。太有意思了。&他动情地说道。  曾经有一个擅长剪纸技艺的河南小姑娘被邀请来做表演,她说:&你们的艺术都是讲理的艺术,俺的艺术不讲理。&这句话,杨先让念念不忘,&特别好,&不讲理的艺术&说得真棒。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完全是意念造型,我爱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由得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原始艺术都是一个路子,都是随心所欲&。杨先让说:&民间艺术是原始艺术,中国所有的艺术都是从它派生出来的。如年画就好似是压轴戏,包罗民间艺术的万象,创造出这种造型的艺术。这些需要慢慢去了解,所以《黄河十四走》最后的部分是我的一个总结。没有这个的话,光走又有什么意思呢。&  出版《黄河十四走》后,有记者采访杨先让,说您和黄永玉先生当年都是一块的,现在您总往下边跑,不感觉亏么?对于这个意外的问题,他想了想后回答:&我从来没认为我亏了,因为我又懂了民间美术这个行当。&说起老友黄永玉,老先生说,黄老曾埋怨过他,&先让,大家都在画画,你整天在人家地里头跑,你自己的地都荒了。你都多大年岁了。&国外的朋友到中国来找他,结果发现他到农村去考察了,对此他们一百个不理解:&什么年头儿了,现在人都到月亮上去了,他怎么跑那儿去了?&而杨先让却觉得有滋有味,一趟趟风尘仆仆、不辞辛苦地奔波,由于经费很少,只能雇个摩托三轮,或坐公共汽车、挤火车,但他也挺高兴,因为感觉有收获。&没想过财富这些,就是愿意,也是一种责任感。《黄河十四走》黄永玉看了,我从国外回来,他见了我说,&我一定要写你&,他出版了《比我老的老头儿》,就把那篇写我的文章放了进去&,老先生笑着补充道,&其实他比我大&。  彩绘新作 &&  民间美术对于杨先让来讲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更多地还有其所承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还发动家人一起来从事弘扬民间美术的工作。在此次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上表示&多少年来不论教学还是创作,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没有闲着&的杨先让,退休后在美国待了16年,而他到国外去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交流,去宣传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中国的艺术。杨先让谈道:&我去的时候和我太太说,这次咱们到美国去,绝对不教学,不赚这笔钱。就是该讲学讲学,该办画展办画展,宣传民间美术。&出版文集、办展览、讲学,这些年,杨先让在国外依旧忙碌着,其中讲学是他最喜爱、最愿意做的事儿,而有一次他到美国东海岸讲学,还被当地记者喻为&从休斯敦刮来一阵民间美术的旋风&。  2000年,70岁的杨先让在休斯敦展出了自己挑选的70幅版画作品,广受好评和赞誉。而今,老先生又开始了一条富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彩绘作品创作之路,其不仅吸收了西洋绘画,还吸收了版画的特点,再用中国的笔墨来表现。杨先让表示,这些作品未来会慢慢拿出来给大家展示,等到将来准备有六七十幅时,还会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些尺幅不大的作品,无论是费城街景、四合院、城楼,还是金色的池塘、胡同、南方的庭院、小巷,无疑都在诉说着一位艺术家的心曲,在他的创作中,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民间美术的养分,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我热爱艺术,热爱唐卡,但前提是我先要考大学_百度知道
我热爱艺术,热爱唐卡,但前提是我先要考大学
我热爱艺术,热爱唐卡,但前提是我先要考大学我是甘肃省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极乐之境――四川省首届唐卡艺术精品展”成都启幕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极乐之境――四川省首届唐卡艺术精品展”成都启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极乐之境――四川省首届唐卡艺术精品展”成都启幕   中新网成都12月26日电(岳依桐)细腻
原标题:“极乐之境――四川省首届唐卡艺术精品展”成都启幕
  成都12月26日电(岳依桐)细腻的勾线、绚丽的色彩、深刻的寓意……26日,“极乐之境――四川省首届唐卡艺术精品展”(简称唐卡展,下同)在成都正式启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两地的唐卡画家们精心创作的108幅唐卡作品,其中包括《十世班禅》、《雪山儿女》、《雪域长青图》、《吉祥路》等经典作品。
图为展厅。 岳依桐 摄
  四川省美术协会副主席李青稞介绍,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卡所描绘的内容多为西藏的宗教、文明及历史等,寄托了藏族人民对雪域家乡的热爱。此次展览的举行,为广大唐卡艺术家和唐卡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由于以前藏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文化交流,所以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唐卡流派。”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画研究院院长洛松向秋介绍,唐卡的三大主流画派分别为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通过文化交流,现在的唐卡艺术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很多创新的风格。”
图为展品之一。 岳依桐 摄
  四川大学教授、著名藏族美术理论家康?格桑益西认为,唐卡可以被称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藏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绘画是百姓们接触最多且最清晰易懂的艺术形式。很多知识内容都是通过唐卡来进行传播的。
  “唐卡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文化。”康?格桑益西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研究多年的唐卡艺术,他认为,正是因为唐卡的这种特殊性质,所以在传承唐卡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节奏的作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唐卡的市场空间得以开拓,市场对唐卡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许多老百姓通过这项传统文化实现了增收。”
  “我从15岁开始学习唐卡,到现在为止已经有6年时间了。”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年轻唐卡画家泽让当周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他绘制一幅唐卡需耗费20天左右,而一幅唐卡能够为他的家庭带来约1500元人民币的收入。“画唐卡是一个考验人耐心的过程。”泽仁当周表示,无法将自己心中的构想通过画笔描绘出来,是自己在学习唐卡绘画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够逐步克服这个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唐卡画家。”
  据悉,本次“极乐之境――四川省首届唐卡艺术精品展”将于12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四川省美术馆进行免费展出。(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网财经
没有更多了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346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99
播放数:5808920洛扎民间手工艺慈善机构唐卡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洛扎民间手工艺慈善机构唐卡教案
&&洛扎民间手工艺慈善机构唐卡教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藏传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工笔画色彩之比较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ARTSEXPLORATION , JOURNALOF GUANGXIARTSCOLLEGE*+,$ #&&% -./$#& 0.$)藏传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工笔画色彩之比较廖方容 1 (!&#$四川大学 傅嘉芹 2 成都 艺术学院, 四川%!&&%’)[摘要 ] 藏族的唐卡绘画与汉地 的 传 统 工 笔 画 分 属 我 国 绘 画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支系 。 二 者 在 线 条 及 色 彩 的 运 用 方 面 都 相当的讲究, 工整细致、 精美动人。画面中都呈现出很强的 装饰性特点。他们具有在某种处理上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 唐卡及传统工笔画在颜色的使用上, 都充分运用了红、 黄、 蓝、 白、 黑五类主色体系。但是颜色的使用在这两类绘画中, 却有着迥异的文化内涵和精 神 气 质 ,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本文即试从色彩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差异性 , 并探寻这种差异性存在的文化根源, 使 我 们 对 这 两 类 画 种 的 审 美 意 象 有 更 为清晰、 深刻的认识。[关键词 ] 唐卡;工笔画;色彩;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 209 [文献标识码 ] A 03-00 27-0 3 [文章编号 ] 1003-3653( 2006) [收稿时间 ] 2006-0 6-1 1 [作者简介 ] 廖方容,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藏族的唐卡艺术 是 雪 域 高 原 上 广 为 流 传 的 一 种 绘 画 形 式。它以深邃的佛教哲理教 义 、 工整细丽的画面形式著称, 并以其独立的姿态普传 于 广 袤 的 藏 区 , 成 为 高 原 上 一 枝 绚 烂的艺术奇葩。唐卡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中的第一幅 唐卡始于公元七世纪上 半 叶 , 为 藏 王 松 赞 干 布 用 自 己 的 鼻 血画的一幅白拉姆女神 像 , 此 后 唐 卡 艺 术 始 流 行 于 广 袤 的 藏区, 并于明清达到发展的顶盛时期。 汉地的传统工笔画是我国绘画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画 体。 它细腻精致, 古朴优雅, 为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 笔画的起源较早,战国 楚 墓 出 土 的 帛 画 已 显 示 出 其 技 巧 雏 形。从魏晋以来卷轴画 得 到 发 展 , 工 笔 画 技 法 不 断 得 到 丰 富。至唐宋, 工笔画达到其发展的繁荣时期。后随着文人画 的兴起, 工笔画其势渐微, 遂成潜流在民间有着相当程度的 承续。到了明清工笔画技法又空前的得到整理与总结。 色彩既是绘画艺 术 的 重 要 造 型 手 段 , 也 是 传 达 审 美 及 情感的重要媒介。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 色彩在画面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藏传唐卡 绘 画 和 传 统 工 笔 画 都 视 红 、 黄、 蓝、 白、 黑为主要的色彩体系, 二者的画面中都呈现出很强 的装饰性特点。但是它 们 的 装 饰 性 却 给 人 以 完 全 不 同 的 审 美及心理感受,以下即 简 述 藏 传 唐 卡 绘 画 及 传 统 工 笔 画 色 彩上存在的差异性, 并力求探寻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一、 原色与渐色使用的差异 唐卡的画面中往 往 呈 现 出 色 彩 艳 丽 , 金 碧 辉 煌 的 视 觉 效果。这与其独特的赋色原则是分不开的。唐卡绘画中, 偏 好于对饱和原色的直接使用。原色(也称第一次色), 即红、 黄、 蓝三种颜色, 是不能由其它色彩调和出来的, 认为是最 纯净和最鲜艳的颜色。在唐卡绘画中, 三原色的使用较为普 遍 , 画面中经常使用对比强烈的红 、 黄、 蓝等颜色, 给观者一 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 是 与 藏 族 人 民 世 代 所 赖 以 生 存 的 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 青藏 高 原 是 我 国 著 名 的 高 海 拔 地 区 ,空气稀薄而透明, 日照强, 高原的雪山、 大川、 草原在阳光的 直射下显示了高纯度 的 色 彩 。 藏 族 人 民 世 代 接 受 这 样 的 熏 陶, 产生了对鲜艳色彩的偏好。画面中鲜亮的色彩也与颜料 的独特处理方法相关。在唐卡颜料中, 一般加入了动物胶或 牛胆汁等, 使得画面的色彩年久不变。藏民族多用亮丽绚烂 的色彩来美化装点他 们 的 生 活 , 这 种 对 艳 丽 色 彩 的 喜 爱 和 使用不仅仅体现在绘 画 中 , 在 服 饰 及 其 生 活 用 品 上 也 有 充 分的体现。 唐卡艺术追求鲜亮 的 色 彩 , 与之相反, 传统工笔画的赋 色则趋向于典雅沉着、 清新朴素。在传统工笔画中, 使用的 较多的是经两种原色 调 和 而 成 的 间 色 。 间 色 因 为 两 种 原 色 的调制而减小了色彩的对比度, 从而显示出温和、 淡雅、 清 新的特点。传统工笔画视设色为绘画语言的符号之一, 非常 注重对色彩的运用, 整 个 画 面 追 求 的 是 一 种 和 谐 而 富 有 美 感的理想化装饰意趣 。 色 彩 与 色 彩 之 间 的 块 面 对 比 较 为 自 然清新, 形成统一的色调。这是汉地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处理 方法, 画家在设色时注重色彩的格调, 追求古厚沉着、 雅致 明快的效果。 二、 金色与墨色使用的差异 唐卡绘画与传 统 工 笔 画 中 应 该 说 都 有 金 色 和 墨 色 的 使 用, 如在绘制唐卡过程中, 在碳条起稿绘出大体形象以后, 画师一般会用墨色勾线, 勾画出图象细致的轮廓, 然后再在 此基础上赋色。在着色完 成 后 , 有的墨线会被颜料遮盖, 所 以画面中局部地方会再次勾线, 以使形象完整突出。然而金 色在唐卡绘画中的运用应该来说是更为普遍而富有特色 的。 在唐卡绘画中, 非常注重对金色的运用, 且金色多为真 金。其做法是先把黄金打 成 箔 , 再将箔金研磨成粉末状, 调 入少量牛胶, 以便保存。用时加入适量的牛胶水稀释即可作 画。藏传画师在实践过程中对金的使用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 !&&# 年 第 !& 卷 第 $ 期(总第 %# 期) 层层上色, 以色彩压住墨线, 最后以色线再次勾勒。没骨画 法则为不用墨线勾勒轮廓, 直接用墨和色彩点染, 再勾勒筋 脉。在具体的实践中, 也有以 两 种 方 法 相 结 合 的 , 产生丰富 的效果。唐卡绘画中着色的技法多为平涂加晕染, 表现在传 统工笔画中则更为讲究“ 染 ”。 以 染 烘 托 体 积 , 以染突出结 构与层次, 以染着色。大致可分为分染、 统染、 罩染、 接染、 点 染等诸多技法。分染及统染一般是区分出形象的明暗体积、 浓淡变化, 体现出其深浅层次 的 变 化 。 一 般 分 为 色 笔 上 色 , 再以清水笔往外晕染。罩 染 则 是 在 前 两 者 的 基 础 上 平 铺 一 层厚薄适度的色彩, 多为透明的植物色。接染与点染也较为 常用, 注重色彩的衔接。在染的过程当中非常注意水分的多 少, 水多易使画面形成水迹, 水少则颜色不能自然染开。传 统工笔画中每次赋色一般 都 非 常 的 薄 , 它 是 以 多 次 反 复 的 渲染而取胜的, 从而形成层次丰富多变、 薄中见厚等特点, 色彩富丽而不失典雅。 四、 宗教色彩与礼教色彩的比较 以上从几个方面粗 略 地 谈 及 了 藏 传 唐 卡 绘 画 与 汉 地 传 统工笔画在颜色使用上存在的 差 异 性 , 总体来说, 二者都有 着较强的装饰性特点。唐卡设色艳丽、 富丽堂皇、 光彩绚烂, 传统工笔画设色优雅, 清新朴 素 、 细致典雅。以下试浅谈这 种差异性的存在原因,剖 析 两 种 色 彩 体 系 不 同 的 文 化 内 涵 及美学寓意。 藏传唐卡绘画与传 统 工 笔 画 的 赋 色 原 则 应 属 两 种 不 同 的色彩体系,而支撑这两 种 色 彩 体 系 的 则 是 两 种 不 同 的 文 化。一为神秘深邃的藏文 化 , 一 为 博 大 精 深 的 汉 地 传 统 文 化。两种文化的不同内涵 和 审 美 取 向 导 致 了 这 种 差 异 性 的 存在。 唐卡绘画中, 最富有特点的是它所蕴涵的宗教色彩。生 活在广袤青藏高原上的藏 民 族 是 一 个 几 乎 全 民 信 仰 宗 教 的 民族,在其各门类的艺术 形 式 中 , 都 充 郁 着 浓 厚 的 宗 教 氛 围, 唐卡绘画也不例外。这是由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而 决定的。唐卡所包括的题材极 为 广 泛 , 简略归类, 大致可分 为佛、 菩萨类; 密宗各本尊神类; 观音度母类; 护法神、 明王 三、 技法上的差异性 唐卡绘画与传统工笔画在技法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类; 上师高僧、 大成就者类; 坛城 佛 塔 类 ; 还有其它如生死轮 回图、 须弥山图、 宇宙日月天 体 运 行 图 及 香 巴 拉 图 等 等 。 于 诸多的题材中, 反映宗教这一 主 题 的 尤 为 显 著 , 可达百分之 八十以上。且绘制唐卡被列为五明之一工巧明的内容, 足见 藏族人民对于唐卡的热爱及虔诚的宗教情感。 宗教绘画讲究营造神圣 肃 穆 的 氛 围 , 以突出诸佛、 菩萨 等的庄严气象。故用色也格外考究, 以符合人们的膜拜崇敬 心理。鲜亮而对比强烈的 色 彩 所 带 给 人 的 视 觉 冲 击 力 应 该 是最强的, 也最有直面的精神 上 的 感 染 力 , 使人们的心灵为 之震撼, 沉浸于诸佛、 众神等 的 妙 象 庄 严 之 中 。 唐 卡 绘 画 中 的色彩运用有着严格的仪轨, 须 按 照《 佛 像 造 像 量 度 经 》等 三经一疏的要求严格赋色。在勾画诸佛、 菩萨、 金刚、 明王形 象及装饰都有具体的设色 规 定 。 因 而 各 类 色 彩 都 秉 承 着 相 当程度的规范性。佛学的 色 彩 定 义 均 有 其 不 同 色 相 的 色 彩 标识, 据三经一疏经典, 在佛像类中, 释迦牟尼佛的身色为 肉身色, 毗卢舍那佛身色为白色, 阿闪佛为暗青色, 阿弥陀 传统工笔画则多为勾填法、 勾勒法、 没骨等主要画法。 佛为红色, 宝生佛为金色, 不空成就佛为青绿色。菩萨类中, 文殊菩萨为杏黄, 观音菩萨为白色, 普贤菩萨为红色, 大势 至菩萨为绿色, 虚空藏为蓝色 , 地藏为黄色等。有学者提出创造了金线勾勒、 磨金平涂、 金点饰物等方法。藏传唐卡中 以金线勾勒的地方很多, 如在表现诸 佛 、 菩萨、 度母、 护法等 人物形象的衣纹及装饰, 以及环境中的山石、 花草、 建筑物 等都有金线的勾勒。特别是表现在服饰上的金线, 极为细致 优美。磨金平涂的方法也很常用, 其方法是画面上需要表现 的地方先用金粉平涂, 再用玛瑙 等 宝 石 作 成 的 笔 加 以 磨 制 , 后或用硬器在金板上勾画图 案 纹 样 , 或 以 深 色 渲 染 出 形 体 的立体感及层次。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绘制佛像头冠、 璎 珞、 法器、 建筑物金顶等精彩之处, 使其光彩夺目、 光彩照 人。金点饰物即在画面中需 要 表 现 的 地 方 用 点 的 方 式 来 突 出形象和起到装饰的效果。唐卡绘画中大量纯金的使用, 能 丰富画面的层次, 增加画面的光 感 , 同时也能使高纯度鲜亮 原色的强烈对比得到统一, 使画面统一和谐。 在传统工笔画中, 金色的使用也存在, 如在人物衣纹、 发冠的装饰以及山水环境的 勾 勒 渲 染 上 , 金 色 的 使 用 也 能 使画面装饰性增强。然而在汉地传统绘画中, 墨色的使用更 具有代表性, 可谓统领众彩。墨 色 在 绘 画 里 , 不仅仅是一种 黑色,而是有着丰富变化的 重 要 色 彩 符 号 。 在 传 统 工 笔 画 中, 一般是根据物象固有色的深 浅 先 用 墨 色 勾 线 , 勾画出完 整轮廓, 这一过程称作勾白描。白描因固有色的深浅而呈现 出相应的墨色变化, 体现出物象的质感。接着即用墨或植物 颜料如花青等色分染人物形象、 服饰及花鸟诸物, 烘托出其 体积及转折变化, 再在此基础上深入赋色。墨与色彩的结合 在传统工笔画中有着生动的 体 现 , 二 者 融 合 渗 透 , 互 为 补 充, 协调画面统一色彩关系并稳定画 面 , 使墨、 色相得益彰。 水墨与色彩的结合是我国传 统 绘 画 中 的 独 特 之 处 , 在 工 笔 画中以色彩为主, 以墨为辅, 而在水 墨 画 中 , 则以墨为主, 色 为辅。古人对色彩的运用, 认为: “设色即用笔用墨意, 所以 补笔墨之不足, 显笔墨之妙处。 ” [1] ( P378) “用色与用墨同 要自淡渐浓, 一色之中更变一色 , 方得用色之妙。以色助墨 光, 以墨显色彩, 要之墨中有色, 色中有 墨 。 ”[2] ( P411) 可 见,墨与色彩的合理运用可 使 墨 华 与 色 彩 的 双 重 魅 力 发 挥 得淋漓尽致。性, 这种差异对画面色彩的效果也有着影响。唐卡绘画着色 有着相当程度的规范性, 一般着色有两种方法, 一为重彩, 一为淡彩, 但一般以前者居多, 也常见于彩唐绘画中。其步 骤为: 先根据大体的色调铺好整 个 画 面 的 底 色 , 然后再逐次 绘制画面中的背景, 如天空、 山川、 花草、 云雾等等, 绘制景 物一般是根据各自不同的色 彩 进 行 平 涂 。 一 次 只 能 上 一 种 颜色, 一般是先上深色后浅色。接着是绘制画面当中的主体 人物形象, 如诸佛、 菩萨等。多 采 用 平 涂 与 晕 染 相 结 合 的 方 法,由此表现出形象的体积 及 较 大 程 度 上 保 持 了 色 块 的 原 有鲜亮色彩。唐卡的赋色表现在有底色的唐卡如黑底唐卡、 蓝底唐卡、 红底唐卡中, 就更显精到别致。如在黑底唐卡中, 一般仅以鲜亮的色彩点染画 面 中 的 精 要 部 分 , 整 个 色 调 统 一于画面的底色,从而使得 点 染 的 色 彩 有 着 画 龙 点 睛 的 神 妙。 勾填法即先用墨线勾出形象的轮 廓 , 再紧挨着墨线染色, 着 色深浅与墨色深浅一致。勾勒法即先用淡墨勾勒轮廓, 然后 藏传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工笔画色彩之比较 / 廖方容 藏传佛画的色彩是一种“被不断予以强调和把持, 成为一种 与藏民族宗教心理结构相契合的样态” ( P69)。 [3] 在唐卡绘画中, 象征性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如在藏族 人们的色彩观中, 金色代表光明, 白色代表纯洁, 黄色代表 智慧, 红色代表热情, 蓝色代表勇敢, 黑色则代表着威严。 红、 黄、 蓝、 白、 黑主要五彩体系也是与 其 创 世 说 中 的 地 、 水、 火、 风、 空这五大生命本原物质 相 联 系 的 。 不 同 的 颜 色 分 别 象征着不同的物质。在唐卡绘画中, 诸佛、 菩萨、 众神等的主 色相及其各类装饰物都具有象征意义。它揭示了藏传佛教, 尤其是密教的深奥的义理。 其 象 征 性 还 表 现 在 色 彩 的 方 位 观方面。早在佛教传入以前的苯教时期, 就有以色彩代表方 向的观念。苯教认为世界分为上中下三界,天上的为 “赞 界” (也称“天界”), 地上的为“年界”, 地下的为“鲁界”。 在 其 色 彩 定 义 上 把“ 赞 界 ”定 为 白 色 , “ 年 界 ”定 为 红 色 , “鲁界”设为蓝色。白色、 红色 和 蓝 色 就 代 表 着 整 个 宇 宙 世 界。这种独特的宇宙空间概 念 对 藏 传 佛 教 的 宇 宙 方 位 的 色 彩认识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在藏传佛教密宗中, 其密宗五部 的内容就有着很严谨的方位色彩表征。其“五智五方佛”多 用红、 黄、 蓝、 绿、 白五种色相来表示。如来部方位居中, 部尊 为 大 日 如 来( 亦 即 毗 卢 遮 那 佛 ), 色相为白, 表征为法界体 智性; 金刚部方位居东, 部尊为阿闷 佛 , 色相为青, 表征是为 大圆镜智;宝生部方位居南,部尊为宝生佛,色相为黄 ( 金 ), 表征是平等智性; 莲花部方位居西, 部尊为无量佛 (或称阿弥陀佛), 色相为红, 表征属妙观智察; 业部方位居 北, 部尊为成就佛(亦叫不空佛 ), 色相为绿, 其表征是成作 所智。 五部之佛的方位用五 种 不 同 的 色 相 予 以 表 示 , 且 不 同 的方位意味着佛学对宇宙万 物 的 理 解 方 式 , 反 映 出 一 种 深 邃的佛教宇宙结构学模式。 汉地传统绘画的色彩 体 系 是 与 其 博 大 深 厚 的 传 统 文 化 分不开的, 它内在的受到汉族宗教、 哲学、 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特定文化结构和深沉的文 化 内 涵 入 手 , 我 们 无 疑 可 以 看 到阴阳学说、 儒家思想、 老庄哲学、 禅宗等对中国画色彩的 影响。但就汉地工笔画的色彩来说,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 说在它的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些。 在孔子的言说中涉及到色彩的有: “绘事后素” (《 论 语?八佾篇》) “君子不以绀 j 饰, 红紫不以为亵服。” (《论 语?乡党篇》) “恶紫之夺朱也,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论 语?阳 货 篇 》)先 秦 的 孔 子 学 说 中“ 礼 ”是 其 伦 理 思 想 的 核 心,对礼的恪守成为礼乐制 度 的 社 会 中 一 项 极 为 重 要 的 规 定。工笔绘画的色彩也同样是围绕着礼来进行的。对“绘事 后 素 ”一 句 的 理 解 有 多 种 , 但从孔子的伦理思想出发来看, 它表明了孔子对色彩标准的重视 , “ 素 ”主 要 是 指 色 标 。 此 句应该理解为: 要懂得绘事必须 在 先 懂 得 色 彩 的 标 准 之 后 。 ( P26) “君子不以绀 j 饰, 红紫不以为 亵 服 。 ”一 句 讲 的 [4] 是君子不用深青透红和黑中 透 红 的 布 做 衣 服 的 装 饰 , 红 色 和紫色的布不用来做平时在 家 穿 的 便 服 。 这 也 符 合 礼 教 对 色彩规定的精神。 “恶紫夺朱”句同样也应该理解为对礼的 维护, 朱为红色, 是古代的正色, 紫为间色, 紫之夺朱, 无异 于僭礼。这种以礼为伦理思 想 核 心 的 儒 学 在 中 国 影 响 至 为 深远, 对中国绘画无疑有着很深 的 影 响 , 而绘画中的色彩选 择有着对礼的顾及, 因为色彩代 表 了 一 定 的 社 会 地 位 , 有着 严格的等级规定。在现实意义上, 绘画长期以来成为“明劝参考文献:傅嘉芹!&戒, 著升沉“(谢赫《 古 画 品 录 》)”成 教 化 , 助 人 伦“( 张 彦 远《 历 代 名 画 记 》)的 政 教 工 具 , 色彩必然要为维护礼的规 定而选择,这是儒家学说 自 先 秦 创 立 以 来 并 在 以 后 成 为 意 识形态里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所必然要求的。这样, 我们就不 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绘画 色 彩 不 会 像 西 方 色 彩 体 系 一 样 走 向客观摹仿写实的方向发 展 , 而 是 向 着 一 种 象 征 的 方 向 发 展,这里有着儒家思想以 及 礼 教 社 会 的 一 些 严 格 规 定 。 这 样, 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到了 明 朝 的 戴 进 , 画了幅着红袍的 垂钓人, 因此受谗逐出宫廷, 就 因 为“ 红 , 品官服色也, 用以 钓鱼, 失大体矣。”此事可见何乔远的《名山藏》。 与对礼的维护相适应的是儒家把红、 黄、 青、 白、 黑定为 “正 色” “上色” 。 而五行说是 “中国绘画色彩的始原性资源”[5] (P85) 。“五彩” 与 “五行” 相对应, 它来源于五行说。根据五 行思想原则,古代的哲人们将色彩归类为五种基本原素, 即 青、 赤、 黄、 白、 黑五色。约在汉代时补入 《周礼 ?冬官》的 《考 工记》 云: “画缋之事, 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 南方谓之赤, 西方 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 天谓之玄, 地谓之黄” 。 五行思想是中国 文化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学说之 一 , 对后世影响极大, 不仅深 入宫廷, 也深入民间。五行色说在民间广泛传布一方面深刻 影响了民间美术; 另一方面被儒学结合成为封建时代的官方 哲学, 深刻影响了战国、 秦、 汉绘画以及后世的青绿山水和工 笔花鸟人物一类的重彩画。 尽管 “五彩” 来源于五行说 (后来 也与阴阳结合成为阴阳五行说) ,但其已经纳入了儒学的内 容, 成为礼的一部分, 也成为工笔绘画的基本的色彩样式。” 中国儒家精神主要从道德 方 向 启 发 了 中 国 古 代 色 彩 趋 向 社 会道德观念下的形式自觉。从先秦至汉唐, 中国古人主要在 儒家推行的礼制性色彩中以‘ 五 彩 彰 施 ’创 造‘ 重 彩 ’为 主 的绘画形式。 ” (P142) 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儒家思想对工 [6] 笔画色彩突出的影响力。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 们 不 难 发 现 , 两 种 绘 画 色 彩 体 系 都 不像西方绘画的色彩那样 追 求 客 观 写 实 性 , 而 是 强 调 色 彩 的象征性。一个是以色彩达到对宗教的诉求, 因而宗教对它 的钳制是极为严格的, 色彩本 身 不 可 能 走 向 自 然 ; 一个是受 礼教的影响极大, “儒家以五色的道德性强调色彩的社会 性, 把 色 彩 推 向 古 代 社 会‘ 礼 ’制 为‘ 仁 ’的 普 遍 性 ”。 [6] ( P143)但儒家思想又毕竟不是一种宗教思想, 对绘画色彩 的规定不像藏地那样的强 烈 , 因 而 在 突 破 既 有 的 礼 教 思 想 的限制之下,汉地工笔画 色 彩 也 能 够 向 一 种 抒 情 达 意 方 向 发展, 而且受着老庄思想、 禅宗的影响, 汉地的工笔绘画色 彩在整个绘画色彩趋向水墨表现的同时趋于更为素雅。( 清 )王 原 祁 . 雨 窗 漫 笔 [A]. 沈 子 丞 . 历 代 论 画 名 著 汇 编 [C], 北京: [1] 文物出版社 ,1982. ( 清 )唐 岱 . 绘 事 发 微?着 色 [A]. 沈 子 丞 . 历 代 论 画 名 著 汇 编 [C], 北 [2] 京: 文物出版社 ,1982. [3]纵瑞彬 . 藏传佛画色彩功能管见 [J]. 西藏艺术研究, 2001(2).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4] 李 一 . 中 国 古 代 美 术 批 评 史 纲 [M]. 哈 尔 滨 : 2000. [5]王文娟 . 五行与五色 [J]. 美术观察, 2005(3).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6]李广元 . 色彩艺术学 [M]. 哈尔滨:(责任编辑、 校对: 闫爱华)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 《 艺术探索》 ( 总第 %# 期) !&&# 年 第 !& 卷 第 $ 期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 How Ed ucation be Possible DONG Feng can New Mode of Fine ArtsAbstracts:Meaning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John Gau translated by YANG Zhenguo[Abstract] The styleand the expression of both emotions and thoughts of the Chinese paintingare certainly important a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 There is , however , anotherimportantaspect being neglected :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 In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this , categorizing of the landscape painting by the theme should be conducted and studied inrelation withthe paintersand users. And thereshould be taken intoconsideration the questionslik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 the occasions these works are dis played and how the artists cope with such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 In thisway we enter a new stateof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tudy ofChinese painting . [Key Words ] landscape painting , meaning ,function , style , classification[Abstract]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ROC isthe starting phase and critical period forChinese cultureand itsedu cationto transform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intothe“ internal ” of emergence of new style mod ern one .The thesisexploresthe possibilityof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 fine arts knowledge” “ ” “ ” and specialization , specialization of artsand crafts , realistic the painting style “ professionalized “ externalneeds ” and artist status” . With the combined forcesof “ internalpossibility ” ,the modeof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experiencedfundamental changes ,thus a new mode offineartseducationbecoming possible . [ Key Words ] lateQing Dynasty EarlyROC ,fineartsedu cation ,transformationTurning from the Focus on Specialized Skillto the Focus 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LI Puwen , LUO Bing[Abstract] The artseducationinthe stage of seniorcol leges and undergraduate has transferred from elite edu cation ,the goal set formerlyforthe purpose of training artist , to the generaleducation . There existsa big differ ence innature , quality , interests and talents of studentsas wellas the goal and requirementforschool. The teachinggoal of schools isto cultivate student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 So itisnecessary to update our education concept. We must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of teachersthemselves, reform disciplinary teachingand curriculumstructure , adopt the teachingand management mode operated mainly by credit system , studiosystem yet assistedby school year system , reform the teachingmethod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richthe teachingmeans . [ Key Words ] artseduc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specialized skills ,goal,courses, teachingSummary of Studies on the Fine Arts Societiesin China ZHOU Haiyan[Abstract] This thesisorganizes the theoriesabout currentfinearts societiesin China and give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irsituations .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stemming from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 the present studiesinthe Fine ArtsSocieties in China can be classified intofourcategories , namely statistic study, case study, geographicalstudy and theme study. [Key Words ] fineartssocieties ,summary ,ChinaComparative Study of Color between Tibetan Tangkas Painting and Chinese TraditionalMeticulous Painting LIAO Fangrong ,FU Jiaqin[Abstract] Tibettangkas Paintingand Han traditional meticulousPaintingbelong to two different branches ofChinese painting system .Delicateand neat,they both stress application of linesand colors . Strong decorativefeaturesare shown in the picture . They share, to some degrees, same or similar application in some places: Tangkas Paintingand traditional meticulouspainting both fully employ the primarycolorsystem ofred,yellow ,blue,whiteand black;whileapplication of colorsinthem reflect a totally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and spiritual disposi tion . The author intent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rootsof the sparityfrom the angle of the coloremployed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clear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simage out of these two categoriesofpainting . [Key Words ] Tangkas painting , meticulouspainting , color ,differenceThe Exploration on Possibility of the Setup of Academy Chinese Painting and Disciplineof Chinese Painting YU Yongjian[Abstract]of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 traditional artand culture are faced withcontinualchallenge , callings for return and rejuvenationare thereforerepeatedly heard. The setup of the academy of Chinese painting isjustthe em bodiment of the endeavor of Lingnan circle of cultureand ideology . We put forward some possible thoughtson i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Key Wo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academy oftradi tional Chinese painting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s Chinese Painting WU XiaodongMajors of[Abstract]Inthe teachingofundergraduate major ofChinese painting , it isnecessary to master the main focus on systematicteachingfrom the perspectiveof the general planning and to arrange teaching continuously and corre sponding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results and givefull playtothe roleofteachers . [Key Wo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ystemThe Essence and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 LIU Deqing[Abstract]Meaningof ScholarProceed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 theautho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scholarpaintings and expounds itsessence . Firstly scholarpainting isthe embodi ment of Chinese hermit culture , not in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but in hermits'hearts . Secondly the hermitshipof the scholarly painting depends on a certainindependent spirit . Thirdly inksand brushes are the reflection of scholars'innerworld, through which the author aims toanalyze its contemporary meaning . [Key Words ] Scholar Painting , hermitculture , spirit ofindependence ,inkand brush.Some Thoughts on the Sett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Chinese Painting LU Jianwen[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result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t isnecessary to enhance both students' hori zons and skills so as to fosterthe specialized studentsof relatively high accomplishment .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four years'knowledge accumulated inteaching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some thoughtson courses setting inthisregard. [Key Words ] course setting teaching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 gen eraleducationcourses,Form Study and chromatography KONG Weiqiangmethod of image[Abstract] Form study of image isan analytical activity of structural system based upon the sequence of gradationdifferentiation , with the logicbasis of gradationof colorsbeing the unitacutance decomposition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format at variousunderstandinglevelsinthe work. The authorbringsforwardthe technological neces sityof image gradationin the partof the meaning of chromatography and also exploresand expounds the concept system , ways of thinking and concrete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diverse dimensions in the parts of gradation sequence chromatography unit . [Key Words ] Image ,form study,chromatography ,unit andOnly Simplicityand Plainness Prevail ― ―― Initial study on Huang Gesheng's Hundred Scenes of LijiangRiver ZUO Jianhong[Abstract] Compared with his earlywork the Hundred Miles of the Lijiang River , Huang Gesheng's Hundred Scenes of Lijiang River turnsfrom grandeur to calmness . Itwitnesses the greatchanges and breakthroughs of the painterin ink and brushes, plastic arts , organization and artistic treat ment . The pictureissimple, calm, strong , bold,full ofthe painter's unsophisticated emotions and strongnostalgia .[Key Words ] Huang Gesheng , Hundred Scenes of Lijiang River , primitive simplicity ,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卡艺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