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多久出结果切片好着,但发烧是啥原因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孙洁大夫本人发表
急性白血病M6患者诊后咨询:骨髓穿刺
问题:
状态:就诊后
门诊/住院患者报到
找孙洁大夫就诊的1***患者,成功报到医生诊断疾病:急性白血病M6门诊或住院患者:门诊最近一次就诊时大夫给的处置方案:检查及事项:骨髓穿刺
副主任医师
孙洁大夫通知通知:各位,我院网络门诊已经开通,您可以下载“掌上浙一”app,进入主页面后就可以看到预约连接。网络门诊可以远距离就诊,解答疑难,还可以配药,非常方便。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白血病&&颅压高&&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急性白血病m4eo,染色体显示inv16号倒位,在当地化疗了7个疗程,4次大剂量阿糖胞苷,3次常规剂量,现在查融合基因也是阴性,请 主任您评估一下这种情况需要移植吗?谢谢。
疾病名称:急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急性白血病分型很难吗?还是说我的是误诊?
病情描述:男,26岁。自己什么都不懂化疗药打了四次,第一次到第三次连续三天打完,第四次不记得停了几天打了
疾病名称:急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康复的可能性多少,
病情描述:女,48岁。今年四月份发现是白血病,现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现在是第七个疗程,这次入院骨穿结果显示有复发现象,前面几次疗程结果都还是好的,请问是什么原因,如何治疗,
疾病名称:急性白血病,m4&&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急性白血病m4可以治疗吗?
病情描述:女,49岁。检查出来是急性白血病,m4,现在在做化疗
疾病名称:急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1希望了解此病原因 2.69岁身体素质良好的老人能承受治疗吗
病情描述:因血小板低,做了穿刺检查,医生说是急性白血病。并无相关症状发生。
疾病名称:急性白血病高烧不退持续20天医生救救我&&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予治疗建议
病情描述:日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与12月2日入住西安高新医院,化疗期间持续高烧15天左右,最好体温40.3,现在高新没有办法治疗,结果只能让我们出院在家修养,从...
疾病名称:急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底去哪里治疗?
病情描述:男,2岁。孩子晚上睡觉时说不舒服,问他他说胸口这里痛,然后我们就去医院就诊查出来急性白血病
疾病名称:骨髓纤维化转急性白血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药物能够缓解我爸的情况
病情描述:骨髓纤维化转急性白血病。近期持续发烧,气急,乏力,高血压,有腹水,肝肿大
孙洁大夫的信息
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孙洁,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
孙洁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血液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急性白血病知识介绍
血液内科好评科室
血液内科分类问答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骨髓检查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临床上常用的容易普及而且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分和两种。
骨髓检查简介
骨髓检查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如对的鉴别诊断、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和血小板增加或减少性疾病的诊断; 骨髓检查还可用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时的骨髓培养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的阳性率,在疟原虫和黑热病原虫感染时,通过骨髓检查有助于发现原虫并明确诊断; 某些恶性肿瘤时,通过骨髓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骨髓转移,因为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肺癌、、胃癌、时易发生骨髓转移,可在骨髓检查中发现相应的肿瘤细胞。用于骨髓干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检查、免疫学分型试验等。
骨髓检查分类
骨髓检查骨髓活检
骨髓术简称,就是用一个特制的穿刺针取一小块大约0.5~1厘米长的圆柱形骨髓组织来作病理学检查。操作方法与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骨髓穿刺的不足。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
,是抽取少量骨髓进行检查。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骼松质网眼内,分和两种。红骨髓有,黄骨髓有大量。随年龄增长,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代替。红骨髓保留于、、、、、、颅骨及股骨和肱骨上端的松质内,是人体的主要,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
骨髓检查穿刺目的
骨髓液检查目的,主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其次是和细菌学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心理指导
⒈向病人说明骨穿诊断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组织。诊断血液病常需做。如是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常规的抽血化验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出造血系统的变化。抽取骨髓液作检查,既能诊断白血病又能区分其类型,为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
⒉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2g,而人体正常骨髓量平均约为2600g。身体内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细胞,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⒊骨穿操作简单,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后将穿刺针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间稍有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术前指导
⒈穿刺前做普鲁卡因皮试。
⒉骨穿部位:骨髓存在于人体扁骨内,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髂前上棘,其优点是骨面较平,易行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此外还可取髂后上棘、、腰椎棘突。根据穿刺部位选择适当体位,如仰卧、坐位或。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术后指导
⒈穿刺点覆盖的敷料勿浸湿,以防感染,3天后右取下。
⒉穿刺点如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骨髓检查骨髓活检目的
检查在大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但是如果遇到了“”现象,即抽不出骨髓液时,就无法诊断。这种情况见于骨髓硬化症、骨髓纤维化症(原发性和继发性),尤其是恶性肿瘤(像、肺癌、、胃癌等)的骨髓转移所致骨髓纤维化以及某些(例如)、淋巴瘤患者的常不能成功。采用术就能够弥补骨髓穿刺术的不足,而且活检取材大,不但能了解骨髓内的细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结构,恶性细胞较易认识,便于。还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了解骨髓组织结构,比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就需要骨髓病理学检查。骨髓活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多少的了解有一定意义;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的原始细胞分布异常(ALIP)现象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另外,活检对骨髓坏死或脂肪髓的判断也有意义。
骨髓活检可以取代骨髓穿刺吗?
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骨髓活检比骨髓涂片能更准确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以及发现骨髓浸润,而骨髓涂片能很好地反映细胞形态,二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见骨髓涂片和各具优缺点,互为补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对多系减少诊断的准确性。
骨髓活检在诊断的意义如何?
涂片仅仅是穿刺一个点,会受到穿刺技术和抽吸力量过大而可能混血,影响正确的判断。而活检则是一块小组织,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骨髓病态特点。骨髓病理检查一般都有可能使增生程度增加,骨髓腔的红髓显著增加,骨小梁变狭。在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的病例,骨髓呈灰红色或黄绿色的脓样色泽。白血病细胞呈弥漫一片,且多属于同一类型白细胞,其分化有不同程度的阻滞。也可见骨髓增生低下,脂肪化,甚至衰竭,或有纤维化,甚至坏死,可见疾病本身表现或治疗后的变化。的病理检查可弥补术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时的变化
骨髓检查骨髓活检适应证
⒈多次抽吸取材失败;
⒉为正确判定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及其病因;
⒊可疑罹患骨髓纤维化、、、、恶性淋巴瘤、、淀粉样变性、肉芽肿病、转移瘤和的患者;
⒋对急性粒细胞的诊断以及化疗是否达到真正完全缓解的判断有意义。凡涂片已达完全缓解,但一步法双标本取材之活检切片内仍可检出白血性原始细胞簇,就应继续给予巩固化疗,只至切片内此种异常定位的白血性原始细胞簇消失为止;
⒌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化疗及长期无病生存期间,应定期作骨髓一步法双标本取材,倘若涂片细胞计数未达复发标准,而切片内出现了异常原始细胞簇,提示已进入早期复发,应及时作在诱导处理;
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应常规作骨髓活检,以测定患者属何种组织学亚型;
⒎未正确判断骨髓铁贮存,尤其疑为贮铁降低或缺铁时,在切片上作铁染色较涂片为优;
⒏对骨病本身和某些骨髓疾患,例如囊状纤维性骨炎、骨纤维发育异常症、变应性骨炎(Paget病)、骨软化症、骨髓疏松症和骨髓腔真菌感染等的诊断,骨髓活检也能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骨髓检查骨髓活检禁忌
除外,目前尚无绝对的禁忌症,即使在和其他许多出血性疾患时,进行此项操作也比较安全,患者一般均能乐意接收。
骨髓检查方法
骨髓检查需要抽取骨髓标本,这听起来令人紧张,但大可不必害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执行的特殊穿刺检查,穿刺前会为病人进行认真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术前会给病人注射麻药做局部麻醉,以减轻痛苦。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进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病人需要侧身卧床,医生会在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选取适当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极少量的骨髓。这不会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显减少,也不会影响病人的骨髓。抽取的骨髓标本一般需要立即做涂片处理或抗凝处理,以便进行各种化验检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怀疑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能要多次检查,用于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此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正常骨髓报告单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系、粒细胞系、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
骨髓检查配图
(一)骨髓涂片检查
⒈低倍镜检查
⑴ 判断标本是否满意 满意的骨髓涂片应薄厚适宜,细胞分布均匀、有核细胞着色清晰。
⑵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借助骨髓涂片中成熟与有核细胞之比来判断骨髓增生情况,并将其分为五级,见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1:1 、红白血病等。
增生明显活跃 10:1 白血病、。
增生活跃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50:1 低下。
增生严重减低 300:1 典型的。
⑶ 估计巨核细胞系增生情况 于低倍镜下逐一视野浏览计数全部片膜内的巨核细胞数。
⑷ 注意涂片上、下两缘及片尾处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出现的特殊细胞,如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细胞及转移癌细胞等。
⒉油浸镜检查 选有核细胞丰富、分布均匀处,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2 00个有核细胞,同时注意有无质的变化。
⑴ 计算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率,并描述其细胞形态。
⑵ 计算红系细胞总百分率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率,并描述其细胞形态。
⑶ 计算粒、红比值 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与红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之比。
⑷ 分别计算、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的百分率。
⑸ 写出全片所见巨核细胞数。
⑹ 有无寄生虫及特殊细胞。
⑺ 描述成熟形态学。
(二)血涂片观察
⒈低倍镜观察涂血染色是否满意。
⒉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100个白细胞,分别报告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率,描述其形态染色情况及注意有无幼稚细胞出现。
⒊如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红细胞则按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多少个来报告,并注明其属于何阶段。
⒋描述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情况。
⒌估计血小板数量并描述其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
⒍注意有无寄生虫。
(三) 正常骨髓象
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跃。
⒉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 &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助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红比值 正常约为2~4:1。
⒌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
⒍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⒎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⒏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⒐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
⒑成熟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四) 填写报告单及提出诊断意见
根据检验结果,按要求逐项详细填写并加以描述,综合骨髓象、血象所见结合临床资料提出具体意见供临床参考。
⒈作出肯定性诊断 如骨髓、血象细胞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诊断.如各型、、、、骨髓转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诊断 如骨髓、血象改变可以解释临床表现时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见.如支持缺铁性贫血、、等诊断。
⒊作出排除性诊断 如骨髓、血象所见与临床诊断不符时可提出否定性意见以排除某些诊断。
⒋骨髓、血象确有某些改变,但对临床表现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见时,可描述其特点、并尽可能地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供临床参考,必要时迫踪观察。
骨髓、血象报告单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发给临床,另一份随同骨髓检查申请单及检验标本一并存档妥善保存以供复查、总结、研究及教学使用。
骨髓检查临床意义
术不仅取材大,而且可以保持骨髓结构,便于,因此对、恶性肿瘤累及骨髓者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学习资料
常见高热疾病的判断和处理
作者:马剡芳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一、发热的基础知识(一)生理性体温曲线每日昼夜体温波动&1℃属于正常现象。& p=&&&(二)基础体温肛温>口温>腋温。(三)发热程度(以口温为准)1.低热:37.3~38℃(37.4~38.4℃)2.中度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 &&(四)生理性发热&暑热、散热减少、剧烈活动、产热增加。(五)病理性发热&临床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诊断标准为:肛温&37.6℃,或口温&37.3℃,或腋温&37.4℃,或昼夜体温波动&1℃。二、发热的分类(一)感染性发热1.局灶性感染:呼吸道、泌尿道、胆道、盆腔、腹腔感染。2.多系统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出血热、麻疹。(二)非感染性发热1.结缔组织病: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恶性肿瘤:肺癌、肝癌、卵巢癌等。3.血液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4.其他:甲亢、中暑、药物、输液反应。(三)不明原因发热指发热超过3周,体温经常38.3℃以上,住院1周以上仍不能确诊。三、鉴别发热的分析途径(一)常见病和少见病的热型要熟悉1.稽留热:多见于大叶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恶性肺结核等。2.驰张热:常见于败血症、恶性症、风湿热、心内膜炎等。&3.间歇热:如间日疟、三日疟等。4.波状热:多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等。5.回归热:可见于回归热、何杰金氏病、鼠咬热等。(二)发热伴随的主要症状要重视要重视发热伴随的症状,如寒颤、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神经症状、精神症状等。(三)询问病史要全面要注意询问居住地(疫区)、出游地(疫水)、 宠物接触史、冶游史、毒物接触史、地方病史等。(四)体格检查要仔细、反复尤其注意有无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五)辅助检查不能缺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片、肝胆胰脾B超、骨髓穿刺、寄生虫、病理切片、眼底、免疫指标等。四、鉴别发热的一般原则1.先常见病后少见病2.先一元论后多元论3.先简单思考后复杂思考4.先疾病以内后疾病以外(药物、治疗)5.先典型表现后不典型表现总之,对发热的鉴别诊断,尤其是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要集思广益多听取不同意见,既重视收集客观证据,又不要过分依赖检查结果,因为任何检查都有其局限性。五、发热的处理原则1.尽早明确发热的性质(如感染性、非感染性、细菌性、病毒性),为治疗提供依据。2.使用抗生素要有指征,条件允许时,要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试验性治疗为3~7天。3.当发热原因不明时,慎用退热药物,尤其是激素。4.对高热病人要积极对症处理,支持疗法(补液)及降温措施(物理、药物)。六、引起发热的常见疾病(一)人禽流感1.病因是由一种高致病性禽甲型病毒(RNA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15 个H亚型(外膜血凝素),9个N亚型(神经氨酸酶),感染人的主要是H5N1、H9N2、H7N7亚型。我国目前为止有禽类禽流感发生,尚未发现人类间传播证据。2. 临床表现12岁以下儿童易感,通过呼吸道传染,潜伏期1~3天。症状:发热(持续39℃以上),流涕、咳嗽、咽痛,部分有腹痛、腹泻、重症有肺炎、呼吸窘迫、胸腔积液、败血症、肾功能衰竭。体征:肺实变。血常规:初期WBC不高或降低。胸片:单侧或双侧肺炎,部分有胸腔积液。(二)非典型肺炎&1.病因SARS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corona virus,CoV)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非典型肺炎指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包括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以及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胸片表现不一致、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一类肺炎。2.临床表现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咽痛、胸痛、胸闷、全身疼痛。血常规:发病初期,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胸片:肺部阴影(100%)。特点:两肺受累比例高、浸润范围广、肺实质、肺间质同时受累、胸膜极少受累。3.处理临床隔离、医学观察、对症、支持疗法。(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定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1887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我国于1896年李涛正式报告,属于呼吸道传染病。2.临床表现轻型“流脑”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或轻度发热等症状。典型的“流脑”则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脑脊液及血培养均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生长。3.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在病程初期可仅压力升高、外观仍清亮,稍后则浑浊似米汤样。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时甚或为零。暴发型败血症者脊液往往清亮,细胞数、蛋白、糖量亦无改变。4.治疗(1)脱水剂的应用(2)亚冬眠疗法(3)呼吸衰竭的处理(四)乙型脑炎1.定义俗称“乙脑”,是我国和亚洲最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脑炎。也是世界范围最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每年患病人数达5万,其中约1万5千人死亡。约1/3乙脑患者死亡,存活者中1/2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2.疾病症状潜伏期 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急救措施(1)高热的处理&(2)惊厥的处理&(3)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4)循环衰竭的处理4.疾病治疗(1)抗病毒治疗(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3)后遗症和康复治疗&(4)其他(五)肺炎1.定义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幼儿性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有轻微咳嗽。细菌性肺炎采用抗生素治疗,7~10天多可治愈。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稍轻,抗生素治疗无效。2.常见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过敏性肺炎、军团菌肺炎、肺孢子菌肺炎、不动杆菌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巴斯德葡肺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变形杆菌肺炎。3.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骤,常有淋雨、受凉、劳累等诱因。约1/3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自然病程7~10天。常见症状有: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其他症状。4.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2)痰培养(3)血和胸腔积液培养(4)X线胸片检查(5)CT、MRI检查5.治疗患者除了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吸氧、积极排痰外,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是抗感染。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可将静脉途径改为口服治疗。肺炎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多数患者要7~10天或更长疗程,体温正常48~72小时,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的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状态稳定、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六)局灶性化脓性感染局灶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见于腹腔内脓肿、肾周/肾内脓肿、小网膜脓肿、胰腺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膈下脓肿、腹膜后脓肿、脊椎旁脓肿。有人认为腹腔内感染是发热待查中最常见的病因,尤其以肝脓肿和膈下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盆腔脓肿。如临床上有发热、肝肿大压痛、右横膈活动受限、黄疸等表现,肝脓肿诊断并不困难,但上述常见症状可只出现于疾病的后期,在病程早期,发热可为唯一的症状,肝区疼痛可缺如或晚至发热3个月后才出现,但患者的血清AKP大多升高,血清白、球蛋白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肝CT及MRI等有助于早期诊断。膈下脓肿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疾病的期限和病变的位置。早期可仅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而无局部定位症状,随病程进展始出现肋下疼痛和压痛、胸膜渗出、下叶肺不张、病侧横膈活动受限或消失。肺、肝联合扫描是诊断膈下脓肿较好的方法。盆腔脓肿可无腹部疼痛,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必须强调本病单纯化学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应及早明确诊断,并作外科引流。齿龈脓肿和脑脓肿也可能是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七)伤寒和副伤寒国内伤寒和副伤寒仍是发热待查的重要原因,伤寒在临床上已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不典型者多见,相对缓脉与典型玫瑰疹少见,其耐药株感染者病情重、病程长(华山医院最长热程达101天,平均33.58天)、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且多重耐药,加之早期不规则用药,造成细菌培养阳性率低,致使诊断困难。但本病发病仍有一定的季节性,在诊断中应予重视必须指出的是,已沿用90余年的肥达反应的诊断价值受到了异议,尤其是其假阳性率较高,如肿瘤性疾病(淋巴瘤、各种实体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非伤寒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肺炎、结核病、肝脓肿)、溃疡性结肠炎等可有高效价阳性的肥达反应(八)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近20年来,临床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脏无杂音、血培养阴性的病人也愈来愈多,更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无心脏杂音、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可能是由于事前应用抗生素、病变累及心脏的右侧,以及特殊感染因子如立克次体、真菌等培养方法不当等所造成。持久不明原因发热及复发性栓塞提示本病的可能。近年来认为微需氧、厌氧菌或L型细菌均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对某些病例应作厌氧培养及L型细菌的培养。超声心动图能探测到赘生物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具诊断价值。(九)结核感染是最终明确病因FUO的首要原因,其中肺外结核远较肺内结核为多,病变可波及肝、脾 骨、肾、脑膜、腹膜、心包等。全身性粟粒型结核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时可见到。发热可能是最初唯一的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常阴性。肺部形成粟粒阴影需几周时间,故只有在发热后每2~4周的肺部X线摄片复查时才被发现。有认为多次仔细的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脉络膜的结核结节,有助于粟粒性结核的早期诊断。诊断困难的原因:1.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发病部位隐蔽。2.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形成或结核菌已有耐药性产生时,1~3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病情可无改善,容易据此否定结核病的诊断。3.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患者,结核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极易造成全身性播散,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发展或复发相混淆。肝结核患者中发热占80%~98%,但常因本病无特异症状与体征,或被其他部位结核症状所掩盖,或肝外无结核病灶(1/4~1/3的病例胸片正常)等原因而误诊,常需行肝穿刺活检方能明确。肾结核的诊断亦较困难。尸检确诊为肾结核者中,仅20%生前获得诊断。结核病患者中重症病例,老年人、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结核菌素皮内试验40%以上可呈阴性加大了诊断的困难。本文转载自http://user.//blog/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1:08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髓穿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