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手术视频后伤口到冬天为什么会痛

【截肢术后护理】_截肢_怎么护理_什么方法_怎么调养-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截肢术后护理方法
由于各种意外或者是其他原因,有一些患者必须要做截肢手术,虽然说这对患者而言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为了身体健康,这种手术也是逼不得已的,所以最关键在于截肢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因为截肢手术之后不注重护理,很可能会导致感染或者是其他的并发问题,下面就去了解一下,截肢手术之后的护理。
1.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纪录,准备好各种抢救设施,便于及时救治。
2.术前做好患者对截肢不理解的思想工作,以取得配合,以免延误治疗。术后要以同情关怀的态度安慰病人,使病人正视现实,树立起战胜伤残的信心。
4.床头备止血带,预防继发性大出血。
5.及时建立输血,输液静脉通路,保证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
6.保持截肢残端清洁、干燥、无压迫、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
7.确保病人体位的正确摆放,预防残端挛缩。
8.指导病人及时进行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残存肌力。预防各种并发症。
9.帮助患者扶拐行走,加强残肢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做好安装义肢前的准备。
10.做好饮食调护,增加营养,提高病人。
了解了截肢手术后的护理,需要注重的各项问题之后,希望每个朋友对这些,应该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如果家里,也要注意给这些患者更多的耐心,因为只有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再加上精心的护理,才可以更快的恢复。
4037阅读3391阅读3758阅读3910阅读3513阅读4792阅读4574阅读
4441阅读4047阅读3770阅读3209阅读4496阅读3738阅读3989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曾纪洲大夫本人发表
截肢术后疼痛难忍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疼痛是正常么多久可以缓解哪种止痛药好点,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所就诊医院科室:
999急救中心 骨科
建议行膝盖回弯处血管彩超检查,看看此处血管情况。仅供参考。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腰疼&&
希望得到的帮助:为什么会疼
病情描述:自从疼到现在有一个月了,早上到下午还能忍受,到十点以后就受不了了。
疾病名称:膝盖疼,小腿酸胀疼&&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该怎么办?
病情描述:12月2号早晨步行8公里(三小时走完)回家坐了会开始膝盖疼(以前从来没有过)不严重 吃完饭去亲戚家一趟(上下六楼 在公交车上站着)晚上回来时疼的没法站直(强忍疼回来)第二天早上起床关节用...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曾纪洲大夫的信息
骨关节疾病(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快速步态康复)、运动医学疾病(关节损伤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成人髋关...
曾纪洲,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农工党北京市通州区工委委员。医学核心期刊第一...
曾纪洲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骨科可通话专家
郑大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请问做完截肢手术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请问做完截肢手术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爸爸在放鞭炮的时候不小心炸到手了,后来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请问现在要注意哪些问题啊,谢谢
一、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
3、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
4、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5、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
7、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8、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二、护理观察
1、一般项目 如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
2、外固定情况 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是否适宜、牵引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落地等。
3、肢端血液循环。
4、疼痛 ①了解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 的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5、体位 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
6、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7、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
8、功能锻炼后的反应 锻炼时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质,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
三、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 感染等并发症。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生命体征异常改变
严重创伤引起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多脏器损伤时会影响生命体征改变,严重骨折后并发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护理措施:
(1)危重病人应尽快转送ICU病房,如果条件不具备,亦应动用各类监护设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2)熟悉各种严重创伤、创伤并发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能早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3)监护由专人负责,制定严密的护理观察计划及护理方案,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保证输血输液及抢救用药。
(5)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病人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贫血征象、尿量、尿质、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用药、吸氧情况及反应等均做出详尽的记录。
护理问题2:疼痛
除创伤、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也会引起
疼痛。由于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质也不同。
护理措施:
(1)加强临床观察,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l一3日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创伤、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复固定后明显减轻,并随着肿胀消退而日趋缓解;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多发生在创伤2-4天后,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感染处皮肤红、肿、热,伤口可有脓液渗出或臭味,形成脓肿时可出现波动;缺血性疼痛为外固定物包扎过紧或思肢严重肿胀所致,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缺血范围较大或较严重者可表现出被动伸指(趾)时疼痛加剧。
(2)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3)对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吗啡、度冷丁、强痛定等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的痛苦。
(4)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5)如治疗护理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争取一次性完成;
(6)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7)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8)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护理问题3:肿胀
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后伤肢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另外骨折局部内出血、感染、血循环障碍等也会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
护理措施:
(1)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4)如肢端肿胀伴有血循环障碍,应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5)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誓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6)断肢再植术后引起肢体肿胀的原因很多,包括①静脉回流不足;②清创不彻底、反应性肿胀剧烈f②肢体断面巨大血肿;④离断肢体缺血时间过长,造成相应的细胞肿胀和组织间隙水肿;⑤创面感染、体位不当、淋巴回流障碍等。一旦发生,及时通知主管医师,仔细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7)因感染引起的组织肿胀,除通知医师处理局部伤口,拆线、引流、抗生素湿敷外,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护理问题4:患肢血液循环异常
患肢血液循环异常除骨折时合并主要动静脉血管损伤外,止血带应用不合理,包扎固定过紧,肢体自身肿胀严重等都是造成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观察和防止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是护理骨折病人的重要内容,对四肢骨折病人尤为重要。
护理措施:
(1)由于骨折后的固定包扎,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受伤部位血液循环状况,而肢体远端能间接反应患肢血供情况,因此视为观察重点。
(2)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
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3)肢端甲床充血时间延长和脉搏改变,是患被动脉损伤或受压受阻后的临床表现。 但由于动脉压力高,其症状往往迟于静脉受压后的临床表现。因此,此项指标不能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4)肢体局部受压,如夹板的棉压垫、石膏内层皱褶或肢体骨凸处可表现为持久性局限性疼痛。当皮肤组织坏死后,疼痛可缓解。因此对任何异常疼痛应提高警惕,必要时打开外固定物直接观察。
(5)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护理问题5:科学指导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3)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具体方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 2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4)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思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6)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
护理问题6:肢体功能障碍
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肉肌腱损伤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骨折后期各种并发症也会导致功能障碍发生。
护理措施:
(1)创伤后及时正确的急救与治疗是减少日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关键。
(2)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
(3)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对肢体永久性功能丧失(如截瘫、截肢)的病人及时行康复治疗,加强其他肢体的功能代偿训练。
护理问题7:创口感染
伤口感染发生在开放性骨折未得到清创或清创不彻底时,重者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影响骨折愈合,严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威胁病人生命。
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及时正确,避免伤口二次污染及细菌进入深层组织。
(2)争取时间,早期实施清创术。
(3)增强病人体质,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治疗贫血、低蛋白、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5)注意观察伤口,伤口疼痛性质的改变常为最早期征象。此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波动感,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
(6)对伤口污染或感染严重者,应及时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并实施引流,抗生素湿敷等治疗。
护理问题8:缺乏手术治病的知识
部分骨折病人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亦有部分病人取得功能复位后没有手术的必要。因此,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应根据病情、治疗等情况决定。
护理措施:
(1)对经非手术治疗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而已经功能复位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应体谅其恳切手术的心情,并向其解释治疗的意义及目的,并讲清手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安心治疗。
(2)对须手术的病人应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成功病例的宣传,打消病人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3)向病人讲述术前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前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禁烟、禁酒,术前应根据条件做好洗头、擦浴、更换衣服等卫生准备。
(4)向病人介绍术后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后能主动配合,如练习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
(5)根据病人的种种顾虑做相应的解释工作,如耽心麻醉意外、医师技术水平等,解除病人的盲目担忧。
(6)向病人家属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护理问题9:应激的心理反应
因病人的个人性格、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心理表现差异很大。特别是伤势较重,可能会遗留较严重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者,其精神状态势必会受到影响,如忧郁、消沉、悲观失望,过多的考虑到家庭和个人前途等问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创伤骨科& 广西桂林& 541002
【摘& 要】截肢病人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护理工作中的经常面对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疼痛的定义,管理标准及观察的要点,重点介绍了疼痛的相关因素,评估方法和解除疼痛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提供依据,以提高截肢术后疼痛的管理水平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截肢术后;疼痛;评估;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02
&&&&&&& 截肢是一种古老的手术,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截肢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同时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反应[1],尤其术后疼痛是截肢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也是困扰医护人员最大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麻醉学和疼痛治疗学的发展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疼痛的危害性认识不断增强,舒适无痛是患者的基本需求[2]。如何有效的止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护士日常工作的经常面对的问题,因此了解疼痛产生的机理,正确认识疼痛的特点,掌握疼痛的评估标准,对做好截肢病人术后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疼痛的定义
&&&&&&& 1986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的定义为:疼痛是各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疼痛包括痛觉和痛反应。痛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其主观体验以及伴随的各种反射和反应,常因周围环境、机体状态、甚至主观愿望、心理活动的不同变化而有显著的差异,病人可表现为痛苦、焦虑;痛反应是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出汗、骨骼肌收缩等。现代的疼痛观则认为:疼痛本身就是一类疾病。因为各种的急慢性疼痛会导致神经系统在分子、细胞、心理及社会多水平发生调节失常[3 4]。
2 疼痛管理的标准
&&&&&&& 美国的医疗机构从日起开始执行&疼痛管理新标准&,这项标准是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在听取了各部门专家及消费者团体的意见并征得美国疼痛学会的同意后制定的,新标准的项目包括:1承认病人对疼痛有适当评估和接受处理的权利;2对所有病人确认有无疼痛,如有疼痛应评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3用简单方法定期再评估和追踪疼痛,并记录评估结果;4判定医护人员评估,控制疼痛的能力,保持熟练程度,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应定向培训,传授评估,控制疼痛方面的知识,5医院内必须建立措施和手续,以利于执行有效止痛药的处方或医嘱;6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效管理疼痛的知识;7对计划出院的病人,探讨控制病人症状的必要性[5]。此外,新标准还明确规定了疼痛病人的权利和责任[6]。
3 影响疼痛的相关因素
&&&&&&& 3.1 心理:精神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大、神经质致疼痛加重。
&&&&&&& 3.2 文化:文化层次高者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加深对疼痛的理解和认识,可缓解疼痛。
&&&&&&& 3.3 性格:外向者往往高估疼痛的程度,扩大疼痛症状,性格内向者承受的能力较强,遇事不喜欢与他人诉说。
&&&&&&& 3.4 年龄:高龄病人诉疼痛次数较多,年轻者耐受性高,疼痛感受轻[7]。
&&&&&&& 3.5 原发病的影响,外伤截肢病人对疼痛反应相对较轻,恶性肿瘤病人由于病程时间较长,身体虚弱,心理负担较重,对疼痛也较敏感。
&&&&&&& 3.6 环境:温馨,安宁的病房,亲人的支持关怀,良好的医患关系,往往能使病人缓解或消除因疾病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的心理,从而促使术后康复[8]。
4 疼痛的观察
&&&&&&& 首先仔细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疼痛的时间(开始时间,有无规律性及间歇性与饮食,服药的关系),疼痛的部位(部位是否明确,固定,有无转移,放射性),疼痛的性质(突发性,阵发性,持续性),疼痛的程度(轻度,中度,中度)以及疼痛的伴随症状(有无发热,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等系统症状),结合疼痛的发病情况和过去史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5 疼痛的评估
&&&&&&& 术后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并且与手术天数,种类,部位等也影响疼痛的强度,因此评估疼痛时,既要评估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时间和强度并记录,针对不同的病人选用合理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准确性,减短疼痛管理过程[9]。减缓疼痛是一项基本人权,从法律!专业及人权的角度讲,评估疼痛且记录评估结果是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视觉摸拟评估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10]);文字描述评估分量表(verbaldescriptorsscale,VDS);数字评估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由病人在10分制的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0级为无疼,1~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10级为重度疼,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11],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改变,用6个不同的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从左到右分别被标为0~5分,表示无痛、极轻微疼痛、稍显著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疼。因其直观理解,较适用于病情较重,语言表达因难的病人;Mcgill疼痛分级,用问答法将疼痛分为5级,即0级无疼;1级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级轻度疼痛,不舒适;3级疼痛,痛苦;4级疼痛较剧,恐惧感;5级剧痛。此法虽较笼统,但能反映较大的疼痛变化[1]。目前临床上还利用生理指标测定法,由于疼痛会引起自主神经的改变,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等,可间接了解其疼痛程度、生理指标对痛觉而言不具有特异性,且干扰因素较多,只能作为辅助方式间接了解病人的疼痛情况。评估疼痛的方法较多,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有效,可行的方法或综合选用几种方法,以便相对准确地评估疼痛程度[12]。&&
6 疼痛的护理管理
&&&&&&& 6.1 寻找疼痛的因素& 截肢术后疼痛主要是残端疼痛及幻肢痛,残端疼痛的原因有神经残端组织再生,形成神经瘤,残端组织挤压,牵拉时引起的疼痛。此外,残端炎症,血肿,骨质增生,死骨残留等;幻肢痛原因不明,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体系形成有关,常被认为是一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手术后病人的切口疼痛也是直接因素之一。
&&&&&&& 6.2 准确及时地评估疼痛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是一种自觉症状,它受病人的风俗习惯、个人价值观和个体疼痛差异的影响,相同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病人所产生的疼痛反应不尽相同,正确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让病人容易表达疼痛程度,帮助病人准确描述疼痛程度。疼痛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给病人采用止痛措施后要及时评估,及时记录,寻找最有效的护理方法,达到病人舒适度增加、情绪稳定和睡眠良好的预期目标[13]
6.3 解除疼痛及幻痛。
&&&&&&& 6.3.1加强心理护理:疼痛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截肢术后幻肢痛更是与精神心理因素紧密相关[14],截肢病人术后因为伤残均有恐惧,抑郁,悲观,绝望,抵触心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解除病人对截肢术后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有效的指导,护士要仪表整洁、和蔼可亲的形象取得病人的信任,主动解答患者的疑问,详细介绍相关情况,指导病人的生活,起居及饮食方面的知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安慰体贴病人,介绍开朗,乐观的病友交流彼此的感受等,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教会病人全身放松疗法,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缓解不良情绪造成的敏感性疼痛[15],使病人较好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提高病人的疼痛阈值。此外,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的休养环境,摆放舒适的体位,妥善安置术后的各种管道,注意保护手术伤口,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动作轻柔及允许家属陪伴给予亲情上的支持等均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
&&&&&&& 6.3.2加强健康教育,护士与病人讨论疼痛,解释疼痛的原因、机制等,这样提高了病人对疼痛的认识,获得对疼痛的知识,另外还应负责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截肢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情况,使病人对术后疼痛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会病人使用疼痛评估表,以利于客观评估,准确用药,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16]。在确定病人疼痛程度及制定方案时要实事求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使病人懂得有效镇痛的重要性,消除部分使用止痛剂会产生成瘾性的担心。
&&&&&&& 6.3.3 应用镇痛药的护理& 对于疼痛剧烈者,可用药物治疗,按药物的种类不同分为: 非鸦片制剂,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膜稳定剂及其他辅助药物。常用有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利多卡因等;鸦片制剂,此类药直接作用于中枢,镇痛效果强,但易产生耐受性。常用的有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另有文献报道,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抗抑郁药阿米替林[17],由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研制生产的神经妥乐平[18]等治疗幻肢痛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给药方式多为口服给药法,肌肉注射给药,经皮下注射给药,神经阻滞,椎管内给药,直肠给药,静脉给药等方法外。高新技术PCA泵的使用如:硬模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外周神经自控镇痛(PCNA)及皮下自控镇痛(PCCA)等,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术后疼痛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19]。对于接受此种治疗的病人,应指导病人对疼痛的自我管理,护士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疼痛评估、给药时机、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及药物止痛作用的特点、 副作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护理人员注意加强无菌操作,预防硬膜外导管感染,同时也应注意用药后的观察。
&&&&&&& 6.3.4非药物性止痛:有研究证明,采用非药物替代疗法能缓解截肢术后疼痛,减轻围手术期焦虑,改善病人的整体感觉,这些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冷敷,热敷,按摩,超短波电疗,磁疗等,这样可使病人肌肉放松,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利于炎症物质的吸收,代谢,从而缓解疼痛。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以音乐活动作为治疗的媒介,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等情绪,以减轻疼痛,增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分散注意力: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注意力分散对疼痛影响的研究:策略是包括与他人交谈,阅读,有趣的电视节目,唱歌,或其他有兴趣的活动等,愉快的心情可以使病人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解除焦虑 。针灸通过内啡肽的释放和干扰受伤的神经搏动来减轻疼痛[20],对幻肢痛的临床效果已被充分肯定。此外,经皮电神经刺激,指导性想象,锻炼,病人教育或病人间的信息交流对疼痛的缓解有一定的帮助。深呼吸,腹式呼吸,打哈欠,伸懒腰等简单的松弛也能达到有效减轻病人疼痛知觉。
&&&&&&& 6.3.5外科处理:周围神经刺激术,脊神经根切断术等对神经残端组织再生形成神经瘤引起顽固性性疼痛,可通过手术切除局部瘢痕组织和神经瘤,使神经断端回缩至正常的肌肉间隙中。
综上所述,疼痛己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重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疼痛,采取准确、及时、可靠、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能显著减轻骨科截肢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病人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理论,技能,以期在疼痛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截肢术后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汤根芬.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J] .当代医学,):96.
[3] 蔡伟萍,黄叶莉.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11-13.
[4] 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633-635.
[5] AceiioB, 张涛.控制疼痛须符合JACHO标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418~419.
[6] 李玉乐,吴新娟.国内外疼痛的管理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22.
[7] 王章琴.骨科病人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
[8] 张英丽,付春燕.术后疼痛护理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77.
[9] 李莉,周玉洁,田淑红,刘春霞.外科术后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733.
[10]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吴英,聂发传,陈金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措施[J].局解手术杂志,):140-141.],
[12] 李玉乐,吴欣娟,谢瑶洁,曹 晶.国内外疼痛的管理现状[J].护 理 管 理 杂 志,):20-21.
[13] 葛学娣.创伤性骨折疼痛患者的护理[J]。东南国防医学,):285.
[14] 王玉杰.减少骨科患者疼痛的特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5] 杜娜.11例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77-78.
[16] 李莉,周玉洁,田淑红,刘春霞.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733.
[17] 汪琴,吴杰凤,冯莉等.截肢后幻肢痛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
[18] 陈述荣,陈昕,陈舜喜。神经妥乐平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43-144.
[19] 李燕飞.术后病人疼痛评估及镇痛的护理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76.
[20] Darey Y.疼痛的相关指南[J].国际护理学杂志,):778-779.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截肢手术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