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民搬迁农户搬迁意愿调查问卷不去政府昨办

&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成功的易地扶贫模式 --来自德江移民搬迁地的报告
雷开慧 曾凡勤 敬振伦
&|&新闻热线:96677&|&
我省是国家西部地区4个易地扶贫开发试点省之一,67个县参与试点。德江县运用“置换式”在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上走出新路,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置换式”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农村中现居住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相对富裕的农户(置换户),自愿将土地承包权、房屋所有权“置换”(卖)给政府,政府再将这些土地、房屋调整给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农户(搬迁农户)使用。其特点是“搬穷挪富”或“扶贫促富”。有两种具体做法:一是房屋和土地同时置换;二是只置换土地,不置换房屋,搬迁农户的住房由政府通过新建解决。“置换户”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外出打工型,因长期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并拥有新的技术,具有从事非农生产的条件,将不再回乡耕种土地;二是子女就业型,部分农户的子女因上学、参军后分配到城镇工作定居,只有两个老人在农村,因年老体弱不能从事农活,拥有较多高质量耕地,有意迁入子女所在城镇定居;三是半农半工型,这部分农家已将城镇作为生活定居点,从事二三产业,有意脱离农业生产;四是人少地多型,这部分农家随着婚丧嫁娶,人口减少,原承包土地面积不变,且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户,房屋和耕地成了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闲置的房屋想卖高价无人买,价不合适又不卖,在当地农村很难转让出去;有的农户将闲置耕地转包,收取一点租金。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减少,一些耕地出现闲置,有的已撂荒,利用率明显下降。这些农户也有意将闲置房和土地承包权转让,这一点恰好同当前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搬迁相吻合。德江县委、县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开展易地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搬迁。具体做法是:搬迁农户享受各级党委、政府的优惠政策,免收一切手续费、管理费,农户迁入新住地接受调整的耕地,按照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有关政策办理土地承包证,并享有其他村民享受的同等权利,生产、生活有了根本保障。对“置换户”,优先解决他们的城镇户口,从事二三产业和开发性生产的,优先享受贷款、减免税费,安排建设用地,并免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针对部分贫困农户对今后生产、生活存在的种种顾虑,县项目指挥部组织搬迁农户,到迁入地实地了解今后的住房和耕种的土地,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情况,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搬出来,不回迁,能发展。“置换式”易地扶贫搬迁投资省、见效快,节省了房屋修建和耕地整治费用,搬迁农户一到新家,即可耕种农田解决温饱。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确定的136户搬迁户中,已有10户搬进了新居,种上了庄稼,开始了新的生活。德江县置换的耕地质量较高,搬迁农户通过农业生产可在一两年内越过温饱线而不返贫,还可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享受到相对较好的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电讯等基础设施服务,农民具有进一步走向富裕的发展潜力。我省耕地资源不丰富,农业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用置换的方式将农村中的富人、能人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推进城镇,把置换户和搬迁户在各自位置上向前挪动一步的做法,符合农村人口合理流动的趋势,既解决了生态环境移民,又盘活现有耕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意义深远。
雷开慧 曾凡勤 敬振伦
多彩贵州微信二维码
多彩贵州微博二维码
耕云贵州新闻客户端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贫困农户自发移民是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最好形式_社会学论文_范文先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贫困农户自发移民是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最好形式
时间:栏目:
云南省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始于1996年。 日,原国家计委正式把云南列为全国4个国债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试点省区之一,计划搬迁出100万人,占全国需要搬迁扶贫共800万人的12.5%。截止2003年底,云南已搬迁移民19.1万人。目前云南省与全国一样,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组织形式,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政府机关组织;二是扶贫企业承包;三是贫困农户自发搬迁移民。我们在对云南省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状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上述三种形式中,自发移民的效果最好,无一例失败与返迁,而且搬迁户在迁入地全部安心生产生活,有问题自己解决,从来不找政府,真正做到了“迁得出,住得下”。那么,贫困农户自发移民的效果,为什么比政府机关组织、扶贫企业承包的形式要好呢?一、政府机关组织移民的效果为什么不理想?(一)政府机关组织的移民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是体制与机制问题所谓政府机关组织,是指迁出地与迁入地政府两个方面的组织。迁出地的地、县、乡政府按照计划,派出干部工作组,组织需要搬迁的农户搬迁到迁入地。一般做法是,政府派出的干部工作组从动员、拆房(有的不拆)、租汽车运输并护送、一直到达迁入地交给迁入地政府派出的工作组,并帮助移民安上家为止;迁入地县、乡政府则按照上级政府批准的计划,预先在移民安置地建盖住房、修通公路、架通电线,有的修建学校、卫生所等,待移民到后划拨土地、供给一定时期(通常为半年)口粮等。纵观这种形式,县、乡政府可以说是包了全过程。目前,云南省内由县、乡政府机关组织是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主要形式。1.政府组织搬迁的特点一是政府可利用强有力的手段。云南省自1997年年底陆续启动了11个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区建设。、2002先后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易地开发扶贫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抓好易地开发扶贫项目验收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县、乡政府机关是当地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责任承担者,全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县、乡政府是我国农村最强大的行政机关,具有运用行政管理优势手段组织移民搬迁的优势。二是政府可利用庞大的行政网络。易地开发扶贫工作涉及部门很多,尤其是计划、财政、金融、建设、土地、水利、公安、交通、科技、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畜牧、民委、民政、文化广播电视、环保等部门,省政府要求各部门把易地开发扶贫工作纳入各部门的议事日程和职责范围,对易地开发扶贫工作给予优先审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各级扶贫办的牵头下,民委、民宗局等部门相互配合,各个部门都动员了起来,形成了覆盖各方方面面的网络。例如,永善县扶贫办对全县贫困乡需要移民搬迁的农户一一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并附上贫困农户全家在宅前的合影照片,其工作量相当大。该县马楠乡1997年元月组织的首次搬迁中,政府动用了公安、交警、卫生、扶贫、民委等职能部门,成立护送工作组,对转移途中的食宿、卫生、安全、交通、信息沟通以及沿途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案。上千名男女老幼在4天的行程中以大客车为家,食宿都在车上,仅后勤供应都是一件难事;移民安全抵达,先遣组先期到达目的地予以接应。如果没有迁入、迁出两地政府的配合以及沿途各政府部门的支持,如此规模的举家搬迁是难以实现的。三是政府可利用舆论工具做宣传动员。地、州、市、县政府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易地开发扶贫工作,从政府官员到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撰写各类文章,拍摄图片,内容涉及易地开发扶贫工作的政策宣传与探讨、事件追踪报道、迁入地信息反馈、经验与教训、扶贫工作实施现状分析等。昭通市扶贫办还与昭通报社联合开办了“易地开发扶贫之路”专栏。主要迁出地马楠乡没有通电,乡政府工作人员去村社放映易地开发扶贫工作录像,不能只带录像带,还要带发电设备、电视机、放像机。曾有工作人员在雪天携设备去村里,不慎连人带电视机滑倒在雪地里,幸而电视机未出问题,由此可见工作条件的艰苦。正是各级官员多次率领工作组进驻马楠乡,通过走村串户、召开群众会议等方式,深入细致地开展对易地开发扶贫的宣传发动工作,把有关政策及时传递到群众中去,全面介绍易地开发扶贫的基本方法、目的意义,转移的性质及转移对象的条件,输入的地点、时限、输出地的基本情况使全乡男女老少对易地开发扶贫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自身的前途也有了基本的把握,全部搬迁户都是自愿申请转移。四是政府投入高,在迁入地已形成了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据规定,省内跨地区移民每人补助费8000元,地区内移民每人补助费5000元,县内移民每人补助费3000元。截止2002年底,云南省在易地开发扶贫项目中累计投入省级以上无偿资金14.94亿元,主要用于迁入地的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利用,开发权属集体土地的每亩补助250元,农田基本建设费用;转移初期贫困人口的住房建设补助和生活费用补助;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费用。此外,投入扶贫信贷资金1.9亿元,主要用于有偿还能力的开发性产业,含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开发性产业。
五是政府组织搬迁规模大。由于政府在组织搬迁工作中投入的人财物数量是其他的组织搬迁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搬迁的农户规模也是最大的。2.政府组织搬迁存在的问题d+KS*&"ud5Z:jCp]q{zXXr ^~y.tk@L_{?k土木工程论文Z#~RF2L?%Olqaoup8Mj#一是返流农户数量相对其他搬迁形式较多。据初步统计,政府组织的移民搬迁的返回户一半在10%左右。由于返回马楠乡的农户较分散,有的人并未回到本社,还有的返回后又复出,全乡准确的数据难以核实。马楠社原有98户人家,搬走70多户,至今返回10余户,社里现有25户,其他人已搬到街上住了。移民返流的原因除自身不适应当地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生活支出相对高等外,还有政策不配套,各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一致,对迁入地移民管理不周的原因。虽然永善县有驻思茅市、江城县办事处和经济实业开发公司,负责处理思茅、江城移民中的问题,但办事处的行政隶属关系在永善县,要解决的问题发生在迁入地,并常常涉及到社区内多方的利益,需多个部门协调解决,如与当地居民的民事纠纷、子女入学、转户口等,因此实际操作中有许多方面是力所不及的。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间缺口大。永善县驻思茅市、江城县办事处的办公费用远远不足,目前办公的基本交通费都没有保证。论文贫困农户自发移民是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最好形式来自免费论文网三是政策措施不配套。政策规定定居两年后可落户,但1997年安置在思茅的马楠移民至到2003年才解决户籍问题。无本地户口给农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不利于移民行使其权利和义务,户口与人长期分离,为移民的随意流动提供了借口。有些应兑现的移民补助费也难以落实。四是移民对政府的依赖过高。由于政府在组织搬迁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移民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首先想到找政府解决,而有些问题并非政府职能范围或仅由政府出面就能够解决的,如人群中风俗习惯的认同,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提高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难以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的,如出现政府与参与易地开发扶贫公司间职责不明确,政府各部门间职责分工不明确等现象,有经费和利益时都参与,遇到难题互相推诿。因此在易地开发扶贫工作中也要引入市场机制,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只能行使政府职能,不能包办一切。3.政府组织的制度缺陷政府组织的制度缺陷,主要是政府机关自己制定易地搬迁计划、自发拨款、自己组织贫困户搬迁与安置,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估和监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他们也有自己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与保护。例如,制定计划需要消耗办公用品和工作人员劳动;护送易地搬迁户的工作人员需要领取出差补贴;迁出地政府官员交接手续需要“互相请客”。迁入地修路、盖房、通电等需要聘请承包的建设单位,如此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当然花的是中央和省级政府核定划拨给易地搬迁的款。这就是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补助款的政策公开后,许多易地搬迁农户纷纷质疑他们没有如数得到中央和省级补助款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而就为有的机关、有的工作人员截留、挪用、私分、贪污易地搬迁款,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供给”与“便利”。这也就是政府组织的包括易地搬迁扶贫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与地区,政府机关是不允许直接从事赢利性经济活动的,必须全部交由企业或个人去做。至于理应属于政府职责的公益性经济活动,政府机关在作出计划后,必须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选择最优秀者中标,而政府机关则专门从事监督工作,从而在制度上堵住了政府机关“腐败”的漏洞。我曾经应邀对德国援华德造林项目云南造林区进行过评估,发现德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援助合同后,德国的政府机关并不直接实施,而是把钱拨给德国复兴银行实施,复兴银行则通过全社会公开招投标,选中一个技术咨询公司代德国政府实施[1]&&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当前的位置:
神农架林区移民搬迁模式研究
神农架林区扶贫办主任& 吴海波
  摘要:本文以神农架林区为例,就移民搬迁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近年来,神农架林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下,移民搬迁取得了一定成就,探索出了移民搬迁的几种模式和一些观点、理念及政策建议。
  一、神农架林区基本情况
  神农架林区地处鄂西北边垂,东瞰荆襄,西望巴蜀,南通三峡,北倚武当,1970年建制,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林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片区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生态保护最完好、生态作用最明显的地区。辖5镇3乡67个行政村、一个省级旅游开发区和三个正县级管理局(林业管理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九湖国家湿地管理局)。全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86公倾,占国土面积的1.9%。总人口8.01万人,其中农业村人口4.90万人,占总人口的61%。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640元,比2000年的1241元增长274%,比"十一五"末即2010年的4083元增长13.6%。全区现还有0.98万人居住在高山、远山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和保护区核心区内,这部分农民需要搬迁安置才能稳定脱贫。
  二、移民搬迁的起源和观念形成
  移民搬迁就是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家人"的贫困农户,实行搬迁扶贫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扶贫开发工作。同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事关搬迁户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神农架林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目标,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市场调剂的路子,确保了移民搬迁稳步推进。神农架林区确定四类区域为移民搬迁的重点:一类是环境恶劣,资源贫乏难以稳定解决温饱和持续发展的高寒地区;二类是居住分散,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大,利用率低边远山区;三类是自然灾害频发,已威胁农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区;四类是保护区内核心区的农户。通过实地调查和逐户核实,全区还有人需要搬迁。
  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为了加快扶贫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全面推进全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降低扶贫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决定对在高山、远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和保护区核心区的农户实行有计划的移民搬迁。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全区共搬迁农户人,从交通、通讯、供电、饮水、住房等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在移民搬迁过程中,五种观念的树立和转变为神农架林区的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抓移民搬迁就是抓小城镇建设的观念,确保移民搬迁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在充分尊重搬迁农户自主选择分散搬迁的同时,把新建小区、集中安置,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作为移民搬迁的切入点。如阳日镇建设路移民小区、新华镇龙潭坪移民小区、松柏镇的新坪移民小区、红坪镇的刘家屋场移民小区、木鱼镇龙降坪和茶园坡移民小区六个集中安置区,搬迁农户的房屋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设计,根据各户的情况,视其经济能力,合理布局,从严把关。从科学论证到房屋外形都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操作,小区规划平面图、户型建筑平面图、户立面形象图、施工设计等,实行分户建设,统一管理,从而大大提升了小城镇建设风格和水平。
  (二)树立抓移民搬迁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的观念,确保移民搬迁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把集中安置区选择在城镇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一是资源丰富,易于开发利用外资;二是人口素质较高,有利于通过互相帮助和广泛接触,提高搬迁农民素质,逐步改变其原来固步自封的落后观念;三是基地建设集中,有利于按照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使扶贫项目覆盖到这些搬迁农户,以产业带动脱贫;四是通过集中安置促进富裕劳动力的转移,使搬迁农户经济收入得到稳定增加。
  (三)树立抓移民搬迁就是抓环境保护的观念,确保移民搬迁成为保护与发展和谐推进的亮点
  一是全部拆除原地住房,杜绝一户占用两方地,二是原承包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对原居住地森林资源的索取与破坏;三是对移民住宅新区留足场地,栽植花草,美化环境。
  (四)树立抓移民搬迁就是抓改善环境的观念,确保移民搬迁成为小康建设的亮点
  林区党委、政府采取集中管理,分布实施的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无偿投入资金为移民小区铺设街道、架通输电、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主线路,为搬迁农民构建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还为搬迁农户调剂人平1-2亩土地和山林,解决了搬迁户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
  (五)树立抓移民搬迁就是抓扶贫开发的观念,确保移民搬迁成为农民共同富裕的亮点
  搬迁农户大都是居住条件差、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民。为此,神农架林区采取了"一送二接三保留四定包"的搬迁形式。即:一送(搬迁农户原住地的干部负责与迁入地的干部取得联系,办理有关手续,把搬迁农户送到搬入地);二接(迁入地和迁出地进行对接,将搬迁农户基本情况记录在册,实行跟踪服务);三保留(为缓解搬迁农户无地无山的矛盾,在同一乡镇范围内暂时保留搬迁户原住地的土地山林经营权和使用权);四定包(对困难较多的搬迁农户实行村干部与乡镇干部联系定包,解决日常困难,寻求增收渠道)。这一形式极大的缓解了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也进一步密切了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为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居住在阳日镇建设路移民小区的王由义全家6口人,原居住在阳日镇桃园村五组,是一个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地方,全家一年总收入不超过3000元,属于贫困人口。2003年搬迁到阳日镇建设路移民新区居住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王由义买了一辆大车跑运输,妻子开小卖部,现在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辞别高山与薄田,新盖楼房连成片,宽敞街道通门前,吃穿不愁景色新,美好日子心舒坦,就是进城也不换",这是当地群众对移民搬迁换来好生活的热情赞誉。
  三、移民搬迁的实施方式
  搞好移民搬迁工程,首先必须解决两大难题:一是搬迁资金;二是安置方式。林区党委、政府整合各方力量,筹集搬迁资金。在扶贫资金紧张而脱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要求相关部门把移民搬迁作为扶贫资金和其他相关资金的重要投向,捆绑使用。全区从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多个渠道筹集搬迁资金,对搬迁户每人按3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在安置方式上采取建移民小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方式并举。
  神农架林区先后由政府出资在全区兴建了6个移民小区即:新华镇龙潭坪移民小区;松柏镇新坪移民小区;阳日镇建设路移民小区;红坪镇刘家屋场移民小区;木鱼镇龙降坪移民小区和茶园坡移民小区。另外,在宋洛乡、下谷乡、九湖乡由政府划定区域,政府出资办理一切手续,确保路、电、水、信息配套,由搬迁户自主建房的集中安置区。
  移民搬迁是一件很难办好的好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矛盾,事与愿违。神农架林区在实施中严把四个重要关口:一是搬迁对象确认关。由于搬迁政策优惠,很多不属于搬迁范围的农户也想千方百计挤进搬迁笼子。林区党委、政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把好审批关;二是生产资源审核关。从搬迁户的长远利益出发,对只找到房屋而没有足够耕地等重要生产资源的申请户不予批准;三是搬迁手续办理关,移民搬迁涉及到搬迁户与政府间的申请、审批和资金补助问题,直接关系到搬迁户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会埋下隐患。移民搬迁实施部门严格依据法律,请法律公证机关进行公证,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核、区审批"的程序进行;四是补助资金兑付关。林区党委、政府按照搬迁一户,由法律公证机关公证一户,兑付一户,并建立搬迁前、后的个人档案。截止到目前,全区搬迁人,没有一户返迁或因工作失误而闹矛盾,搬迁户人心安定,努力发展生产。
  四、移民搬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神农架实施移民搬迁,使全区人的搬迁户从中受益,全部脱贫致富,先后在全区兴建了6个移民新区,使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移民搬迁给农村农户脱贫带来了希望
  林区山大人稀,地方经济相对落后。一些长期居住在农村,尤其是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农户,过着牛耕人种的贫困生活,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一部分原来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社会发展滞后,脱贫致富困难的农户,在实施搬迁后,由于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发展有了门路,搬迁户基本走上致富之路。如松柏镇原高旗村、阳日镇原长青村、新华镇马鹿场村、猫儿观村等地的农户.他们在享受到移民搬迁政策后,从此走出了大山,告别了贫瘠的土地,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原下谷坪乡板桥河村五组村民李元成,全家8口人,搬迁之前住马安子河,离板桥河集镇20公里,不通公路,不通电话,吃水要到离家2公里之外肩挑背驮,单家独户,野兽很多,每年种的粮食仅够全家人基本口粮,经济收入人均不是700元,住房只有3间共25平方米的土坯房,生活极其困难,通过享受移民搬迁政策,2005年1月迁至板桥河集镇,新建砖混结构住房350平方米,有耕地5亩,门面2个,年出栏商品猪2头,家庭月收入5000多元。谈起家庭搬迁后的变化,李元成全家人个个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忆往看今,他的妻子说:"以前没有电,天一黑我们就不敢出门.怕野兽。现在住在集镇上,人多了,胆子大了,心里也亮堂了,买东西再也不用背了,人轻松多子。"
  林区党委、政府还帮助搬迁户解决了交通、用电、通讯、上学、就医等困难,为搬迁户的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移民搬迁不仅让贫困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也改善了贫困户原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这主要是在实施移民搬迁后,农户承包的土地得以退耕,减少了林木砍伐、杜绝了毁林开荒,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如松柏镇原高旗村、红坪镇阴峪河村、宋洛乡的寨扁、二屯岩、新华镇的牛栏头等地实行整体搬迁后,农民承包地全部退耕还林,天然林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二)移民搬迁使移民农户步入了致富的快车道
  一是为搬迁户尽快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一部分有能力、会经营、善思维,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抓住移民搬迁政策机遇,从高山迁到平地、从低山迁到集镇,从神农架迁到相对富裕的外地,谋求发展和致富。二是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一批原来求财无门、致富无望的群众,通过移民搬迁,不仅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添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勇气。三是人文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搬迁户在新的居住地住着舒心,看着顺心,由于新居住地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居住集中,易于交流,极大地提升了移民人文价值。
  现居住在松柏镇新坪移民小区的陈明春,全家5口人,原居住在离公路50公里外的高旗村(这个村已实行整村搬迁),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到集镇买生活物质来回要步行50公里山路,全家全年收入不是1500元,家里经常断盐、断油。2002年享受移民搬迁政策,搬到新坪移民小区后,陈明春在外承包工程,妻子在家开农家乐,目前全年收入达到8万元。2004年原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亲自到他家视察后说:"这就是我省移民搬迁使农民快富的典型。"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记者文梅、梁子亲自到他家采访后,请他于4月22日赴京参加扶贫典型节目谈访。
  (三)移民搬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移民搬迁作为一种导向,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扶贫方针政策的可信度,可依靠度,进一步树立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移民户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也意识到要根治祖祖辈辈的贫穷,必须要紧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依靠政策,思迁思变。
  (四)移民搬迁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
  通过移民搬迁使占林区移民总数五分之一的农户搬进了城镇和集镇,提高了全区城镇人口的比例。通过搬迁使林区城镇人口的比例上升了5个百分点,有力推进了城镇化建设。
  五、移民搬迁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移民搬迁是神农架扶贫开发中的一种扶贫方式,它对神农架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神农架林区的扶贫开发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因地制宜、合理科学规划是移民搬迁的前提
  移民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家人"的贫困人口温饱和实施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搬迁条件,严肃执行搬迁政策。一是认真地做好搬迁的对象调查;二是制订好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三是广泛宣传搬迁政策;四是严格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搬迁的准确性;五是坚持统一规划。紧紧围绕"迁得出、留得住、富得快"的目标,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木鱼镇红花坪村蔡家权一家4口,原住在该村的山上.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生产生活条件差,全年家庭经济收入不到2000元,2002年搬迁到该镇集中安置小区内,现在全家经济收入每年在5万元以上。他激动的说:"我现在交通畅通了,出门不湿脚。减轻了体力,信息灵了,只要勤快就能挣钱;学生高兴了,几分钟就能到学校:就医方便了,打个电话医生就能上门;生产生活真正得到了改善"。
  (二)让利于民,切实服务于民,是搞好移民搬迁的关键
  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扶贫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都要以大局为重,想搬迁户所想,急搬迁户所急,全心全意为搬迁户服务。坚持让利于民,多服务,多优惠,多支持,妥善处理好一些具体问题,以实际行动支持搬迁工作,确保各项政策到位。从而,使贫困户搬得顺心,住得安心,脱贫致富有信心。如家住木鱼镇红花坪村高山上的向喜方,因山高路远,信息闭塞.集"边、远、山"为一体,无电、无水,房破力弱,生产生活质量低下。2002年将该户纳入扶贫搬迁对象,可因为极为贫困,扶贫搬迁资金远远不够,实施搬迁极为困难。镇、村干部、土管、电力、交通等部门全力以赴为其出资出力,搞好配套服务,使向喜方一家于2003年顺利搬迁到209国道旁二层楼的新屋里,并将原住处的山坡地退耕还林,现搬迁处的村委会还为其调剂1亩多地茶园、菜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善,现年收人在35000元以上,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切实落实政策,建立健全档案,是搞好移民搬迁的保障
  移民搬迁是党和政府给群众办的最实际、最实在的一件实事、硬事、好事。严格执行扶贫政策,就顺民心、合民意。一是严把程序关,坚持农户自愿申请,村组审查,政府把关;二是以镇村为单位,对搬迁对象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严格要求干部实事求是,秉公办事;四是及时兑现政策补助。实施扶贫搬迁地方大都是欠发达,财政相对困难,政府想尽办法,按时足额兑付补助资金,确保搬迁户的根本利益。同时为搬迁户的申请书、审批文件、审批表、协议书(合同)、资金兑付建立了一整套扶贫搬迁档案,确保搬迁户永久性的利益。
  (四)移民搬迁是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
  贫困山区大都是山高坡陡,土地十分贫瘠,资源特别匮乏,农民居住很分散,种地靠人畜,运输靠肩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就地解决这些农民的脱贫问题很不现实,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农民的居住环境,才能解决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才能使这一部分人能逐步脱贫致富。另一方面通过搬迁,建移民小区,可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五)移民搬迁要做到五个结合
  移民搬迁要以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为前提,以惠民、富民为己任,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做到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减少和消除贫困;与发展生产力相结合.着力改变传统的生存模式;与改变思想观念相结合,树立治穷致富,艰苦创业意识;与"三改一建"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相结合,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移民搬迁实施以来,确实大大改善了搬迁户的生存、生产、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途径。但也还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搬迁补助资金不足,按人平3000元进行搬迁补助,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还是无法完成搬迁工作。二是已搬迁户中特别是集中安置的部分农户缺少山林土地资源。三是一部分搬迁户只注重了居住环境的改善,没有考虑今后的发展,脱贫致富空间难于拓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加强领导,把移民搬迁纳入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搬迁农户生存和发展提供优良环境。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对今后的移民搬迁进行先期论证,全面考察,因地制宜,有序实施搬迁。四是积极开展搬迁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扩大小额贷款额度,并将搬迁户纳入财政贴息贷款范围,为搬迁农户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建立搬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档案,实行跟踪服务,确保生产、生活有人关心,各种权利能得到保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户搬迁意愿调查问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