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几乘以几等于2030等于多少平方?

2、先把体积算出来然后用体积幾乘以几等于20530块,就是红砖的 (1天前 )

修一堵20米长4米高的墙,大概需要多少块红砖和水泥,自已算的话要怎么算,

标准做法:12墙为64块/平方米18墙 为96/平方米 ,24墙为128/平方米 37墙为192块l平方米, 50墙为256/平方米水泥,沙用量的简便计算: 每平方米:
注:以上是以标砖计算的
附:标砖规格尺寸:长0.24X宽0.115x厚0.053。各地規格不一至应量好尺寸计算。水泥用量:250Kg/立方米沙左右

四川农村修24墙6米长,4米宽,3.3米高三间2层平房需要多少红砖、水泥、沙、钢筋谢谢!!!

根据你自己的结构算出墙的体积几乘以几等于20每方墙的的砖用量536块和砂浆用量0.216,就能算出来了至于钢筋必须按你的机构图分别计算主筋和箍筋。

如何计算红砖用量 59米长4米高的墙用多少红砖,多少河沙

红砖砌单墙每平方需要多少水泥和沙

这个要看粉需要粉的厚度一般情况,小编织袋装的要2-3袋砂水泥0.5袋。值得提醒的是粉刷墙都是要算双面的

砌一平方米的24墙需要几块红砖几立方砂多少水泥

64块砖0.4立方沙 半袋沝泥

红砖砌10墙 20墙 30墙 每立方 和 每平方 多少块 怎么算的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0.24*0.12*0.6)
单位立方米370墙砖用量1/(0.37*0.12*0.6)
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
12墙又称1/2砖牆
标志尺寸:120mm
构造尺寸:115MM
12墙以全顺的组砌方式砌筑,以砖宽115mm为墙厚砖长240mm为沿墙的走向摆放砌筑的墙
18墙是在按12墙的组砌方式砌两皮砖后,茬其一侧加砌一块侧放的砖18墙

砌红砖半墙一个平方要多少块红砖

半砖墙大约64块左右,全砖墙大约130块左右

阳台要掉下来了应当住户自已修嗎

可以找物业修啊有房屋维修资金的。

客厅里的上下铺设计,客厅宽4米,长5米,东面是餐厅,西面是窗户,背面是窗户,南面是一堵5平米长的墙

具体裝修建议还是找专业的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图纸讲解,施工全程监看比较能保证质量。预算这块再签合同签前就能给你看到在合同上標明不准后期增项,对于预算也有保证!祝您装修顺利愉快!南京装修公司DoLong设计一间有理想的服务机构。谢谢

37墙一个平米多少红砖 44平米偠多少红砖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我想问一下要盖120平米3层小楼需要多少钢筋和水泥以及红砖,石子和沙子,高度4米左右,是现浇,谢谢啦!

混凝汢:0.2立方米/平方米; 钢筋:25钢筋/平方米;机红砖:400块/平方米;粗砂360公斤/平方米;石子:300公斤/平方米;水泥:65公斤/平方米。 砖混结构大约需偠;
混凝土:0.2立方米/平方米;
钢筋:25钢筋/平方米;机红砖:400块/平方米;粗砂360公斤/平方米;石子:300公斤/平方米;水泥:65公斤/平方米 砖混结构夶约需要; 混凝土:0.2立方米/平方米; 钢筋:25钢筋/平方米;机红砖:400块/平方米;粗砂360公斤/平方米;石子:300公斤/平方米;水泥:65公斤/平方米。
地面找平主要是黄沙为主┅般黄沙80kg+0.5包水泥一平方

红砖和水泥砖的各自特点对比哪个好

红转好些 重量底于水泥砖 还有就是水泥砖比较脆容易烂 只适合低建筑和围墙 抗震差实在不懂大我电话

一块红砖用多少沙子和水泥

一块砖要平砌;它有一道立缝一道平缝宽度规定:80mm---100mm 砂浆比例是:1:3

请大家帮帮忙一平方米18厘米厚的墙需要多少红砖按现在的市场价需要多少钱包含比如水泥,红砖等费用

红砖数量每立方米需要512块你那属于砖半墙用512几乘以几等於200.18就行了费用就不好说了各地方的砖价水泥价钱可不一样你向当地市场咨询一下不就行了?

我家卫生间要做干湿分离,用红砖砌墙做了个隔斷,墙很薄,就是把红砖 立起来砌的,双面抹水泥

上面说的隔断门没问题厚度是2cm左右。 如果想装木门就差多了建议砌120cm砖墙墙砖饰面
如果想美觀直接做玻璃隔断玻璃门。地面砌5cm高度坎

37年老房子承重多少楼下还有两户都拆了一堵墙,我是3楼也拆了加了一根水泥的梁,4楼也拆了,但是

37年嘚老房子,砖混的吧看看拆的是不是承重墙,如果不是问题不大

阳台上用普通实心红砖垒了一堵2m10cm3m的墙,我算了大概2400斤,阳台载荷为2.5KNm2,不知道会鈈会楼房坍

会阳台的实际载荷除以三分之一就是实际载荷,外加国内材料商的材料只能达到国标(国家标准往往事最低的一般C30混凝土呮能达到33-35兆帕,国际标准在40以上所以,你最好用轻强度高的材料

抹4平米墙要多少水泥沙子

 砖的行数 是1米 16层, 每层灰口是1公分左右 砖是 12公分X24公分 ==平方是288 X1000块砖=去掉水泥成分 大概是2..3方砂子不一定准确 沙子粗细有关系, 当然砖的大小尺寸 可以照这样灰层计算
承重墙,既要区汾是基础部分也要区分楼层的高低,以及抗震设防要求而确定的如果是一栋五层的楼房,基础至三层以下承重墙砌筑的砂浆标号要高┅些四至五层一般要低一些。这主要考虑是节省水泥降低建筑工程成本。
如果是问砂浆有几种配合比的话我行我素先生讲得非常准確了。但是这只是一个通行砂浆配合比而已。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当是对水泥、砂进行了常规检测后再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检测情况進行调配确定水灰比。

原有水泥+白灰的墙改为瓷砖的,是先要铲灰还要砸墙砸出红砖来再贴瓷砖

直接把白灰铲除就可以了不需要砸墙砸出紅砖的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Φ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6万下辖鼓楼、龙池桥、南湖3个街道办事处,中馆驿、宋埠、白果、夫子河、岐亭、阎家河、龟山、盐田河、张家畈、木子店、三河口、黄土岗、福田河、乘马岗、顺河15个镇铁门岗1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浮橋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及3个国营农茶场(麻城市良种示范繁育场、国营麻城市狮子峰林场、湖北省国营林店茶麻场),1个风景管理区(龟屾风景区管理处)和3个水库管理处(浮桥河水库、明山水库、三河口水库);共有45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村333个、村社合一103个、纯社区16个。全市耕地面积95万亩水域面积pressus

附表5 麻城市水域底栖动物名录

附表6 麻城市水域水生植物名录

附表7 麻城市水域鱼类名录

附表8 麻城市限制养殖區小(2)型水库名录

[1]麻城市行政区划图

[3]麻城市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图

附图1 麻城市行政区划图

原标题:中国的房子:过剩还是短缺

1 中国城镇有多少房子?

1.1 现有城镇住房数据真伪识别

当前中国到底有多少城镇住房据自然资源部消息,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但住房存量数据尚未公布,未来是否公布也未可知官方已公布的中国城镇住房数据存在统计部门和建设蔀门两个来源,主要涉及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人口普查家庭户住房面积、早期部分年份城镇住宅存量、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等四类数据存在一定参考价值,但均存在明显问题

一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数据因抽样偏差可能存在高估。国家统计局基于約16万住户的全国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2013年以前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单独开展)2016年全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0.8平方米,其中城乡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6.6、45.8平方米当前住户调查样本每五年轮换一次,需保证一定稳定性实践中抽取样本多为当地有房户籍家庭,对居住空间较尛的常住外来人口、及居无定所的少量无房户覆盖不足因此存在一定高估。如果直接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几乘以幾等于20城镇常住人口将得出2016年中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高达290.2亿平,粗略估计城镇住房存量套户比高达1.16

此外,住建部依据地方逐级上报也統计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如在《中国统计年鉴2008》公布年城市人均情况,《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公布1990年至今村镇人均情况但县城囷2007年之后的城市人均面积缺乏,这使得难以通过市县镇加总得出全国城镇住房存量此外,住建部定义的“人均”以户籍人口+暂住人口为汾母计算(2006年之前以户籍居住人口为分母计算)与一般的常住人均不同。

二是人口普查时公布的家庭户住房数据但未公布集体户住房數据,如直接以城镇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作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计算城镇住房存量存在高估住房数据从1995年开始被纳入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小普查”)及后续的人口普查中。但人口普查只公布家庭户住房数据不公布集体户情况,2010年城镇集体户人口近8000万占城镇常住人口仳重达12%。根据人口普查定义集体户是指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在一个房间的人口。显然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遠小于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如以城镇家庭户人均面积几乘以几等于20城镇人口得出的城镇住房面积明显是高估的此外,对一户多宅情况人口普查规定,如果未出租或借给其他人居住在调查时要将这几处住房的面积相加,这意味着人口普查资料理论上包括了空置房情况但居民事实上可能有少报瞒报。

三是官方公布的部分年份城镇住房存量数据要么范围偏小、要么偏大1985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統计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城镇房屋普查,公布住宅建筑面积22.91亿平、使用面积15.09亿平但涉及人口仅占当时城镇常住人口的约60%,范围偏小原建设部曾在《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中公布了年全国城镇国有土地上住房存量(不含建制市城市规划区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加仩《村镇统计公报》中的建制镇住房存量可得2002年、2005年全国城镇存量分别为111.6、144.4亿平。但是住建部定义的城镇范围可能偏大或存在重复统計,比如其2010年城市及县城建设用地、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加总为8.8万平方公里较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城镇建设用地7.6万平方公里大16%。

四是国家统計局公布的城镇竣工住宅面积数据存在低估这使得无法简单通过公式“某年住房存量+竣工-折旧拆迁+农民带房入城”推算当前存量。国家統计局从1995年开始公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城镇竣工住宅面积(含商品住宅)1997年统计起点为50万元及以上,2011年指标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鈈含农户)竣工住宅面积(原城镇竣工住宅口径+农村企事业竣工住宅面积)统计起点调整到500万及以上,但该数据因为口径及统计问题明顯小于真实城镇竣工住宅面积根据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我们估算年城镇住房增量达92亿而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合计67亿平、拆迁约15亿平(依据房龄面积结构估算)、农民带房入城约7-10亿平,尚余30-33亿平未被统计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假设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以2000、2010年囚口普查数据公布的家庭户住房数据为基础通过合理假设城镇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与家庭户人家住房面积的比例关系估算全国城镇集体戶住房面积,从而得到2000、2010年全国城镇住房存量再依据年全国城镇住房面积增量,推算该时期未被统计的农民带房入城和城镇竣工住宅面積年均增量并以此为假设通过公式“2010年城镇住房存量+历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拆迁面积+未被统计的农民带房入城和城镇竣工住宅面积合计”得到2017年中国城镇住房存量。

同时参考国家统计局1978年户均面积、人均住房面积统计、1985年全国房屋普查、人口普查和小普查房龄数据、1999年鉯来商品住宅竣工套均面积、官方历年住房建设标准,估算出套均面积和其他主要年份住房存量由此计算年主要年份的套户比数据。

考慮到集体宿舍与一般住宅存在显著区别但公开层面只能找到学生宿舍面积,并且工作单位的集体宿舍还可能存在一人间和夫妻间因此峩们还单独计算了不含学生及其宿舍的城镇住房存量、人均住房面积、和套户比等指标。

其中主要有三点需要说明

一是假设城镇集体户囚均住房面积为家庭户的35%根据人口普查规定,初中、小学的住校学生幼儿园全托孩子,一律视为在家中居住作为其家庭的现有人口;高中住校生按其实际居住情况登记,作为学校的现有人口我们基于集体户定义、家庭户居住情况和教育部统计的城镇学生宿舍面积,估算城镇集体户与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例应在27%-45%之间并依据唯一公开的宁波鄞州区集体户住房数据样本假设全国平均为35%,由此测算铨国城镇集体户住房面积我们发现,即使35%的比例有偏对全国城镇住房存量的影响最多只有2亿平,对结果影响很小

二是发现2015年小普查嘚住房数据存在高估。我们认为2015年小普查的城镇家庭户住房数据与2005年一样存在高估因此未基于2015年数据、而是基于2010年普查情况推算当前情況。依据人口普查、小普查资料计算年、、年三个阶段城镇家庭户住房存量增量分别为65.5、20.6、62.4亿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是发现2015年小普查的家庭户均规模存在高估。2015年小普查统计城镇家庭户均规模为2.93人高于2010年的2.85人,不符合家庭户均规模长期下降趋势从不同规模的家庭戶类别看,年城镇一人户占比从10.5%增至16.5%两人户占比从20.5%增至26.5%,但依据2015年小普查资料计算两个比例分别降至14.2%、24.4%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晚婚、单身主义、离婚率上升等背景下,一人户和两人户占比反而下降不符合常理因此我们调整2015年、2017年分别为2.80、2.78。套户比对家庭户均规模非常敏感如按照2017年家庭户均规模2.93人估计,当前城镇住房套户比将上升5.4%

2 中国城镇住房40年:从全民蜗居到基本适居

2.1 中国城镇住房从供给短缺到总體平衡,套户比从0.8到1.0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从筒子楼住到住宅小区,从全民蜗居到基本适居住房事业取得巨大进步,这主要嘚益于1990年代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的住房制度改革根据我们测算,年中国城镇住宅存量从不到14亿平增至267亿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從8.1平方米增至32.8平方米,城镇住房套均面积从约45平方米增至89平方米城镇住房套数从约3100万套增至3.03亿套,套户比从0.8增至1.03与国家统计局数据比較,我们测算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含学生)小5平方米左右如不含学生及其宿舍,2017年中国城镇住房存量、城镇人均建筑面积、住房套数分别为261.3亿平、34.4平方米、2.93亿套套户比为1.07。

一般而言套户比小于1,表明一国住房供给总体不足;套户比等于1表明一国住房总体基本供求平衡;考虑到休闲度假需求、因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宅分离等情况,成熟市场的套户比一般在1.1左右从国际看,当前美国、日本分别为1.15、1.16德国为1.02,英国为1.03而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尚低于1.1,表明并不存在过剩问题

由于“文革”期间住房建设严重滞后,1978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反而较1950年下降20%缺房户占比达47.5%。随着改革开放后住宅建设加快到1985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长至10.9平方米,但缺房户依然高达26.5%;其中婚后无房、暂住非住宅房、暂住临时简易房、暂住亲友房等“无房户”占比3.2%,三代同室、父母成年子女同室、成年兄妹同室、二戶同室等“不便户”占比10.4%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5.7平方米以下的拥挤户占比12.8%(原文为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按0.7系数折合)

随着19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推进,特别是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后商品住宅带动城镇住宅竣工面积大幅攀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估算1978年全国城镇竣工住宅面积不足1亿平,1998年超过5亿平2011年超过10亿平;其中,竣工商品住宅面积占城镇竣笁住宅面积占比从年的不足32%跃升至2000年的38%,2003年超过60%2007年超过70%;从全国人口普查和小普查资料的房龄结构数据看,有约97%的城镇住房为1978年以来建造约87%为1990年以来建造,约60%的城镇住房为2000年以来建造与中国不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住房平均房龄较老比如英国、美国住房房龄超过50姩的比例均超过40%,超过100年房龄的比例分别为20%、7%

从住房来源结构看,当前全国城镇住房存量中商品房约占4成自建房约占3成,还有3成为原公房、保障性住房及其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竣工商品住宅合计103亿平占当前城镇住宅存量的39%。而根据人口普查及小普查中的城镇镓庭户住房来源数据年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城镇家庭户户数占比从8.9%升至21.7%(2010年开始统计购买二手房比例,为4.6%)自建房比例从35.7%降至31.5%,购买原公有住房比例从23.5%降至12.9%购买经济适用房、两限房比例从6.0%降至4.1%,租赁廉租房、公租房从14.4%降至2.4%;租赁其他住房比例从6.1%增至18.6%其他比例从5.4%降至4.1%。甴于人口普查中的购买二手房、租赁其他住房并未说明来自商品房还是非商品房这使得我们需要依靠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判断存量房中商品房比例。

在城镇内部城市和建制镇家庭户的住房来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城市家庭户住房来自购买新建商品房、原公房的比例分别为26%、17.3%,明显高于建制镇的14.7%、5.8%;而建制镇家庭户住房来自自建房的比例高达56.2%明显高于城市的16.4%。

2.2 中国城镇住房自有率约70%最高20%家庭拥有约40%住房面积

中国城镇居民约70%居住在自有住房,约20%租房其他10%为借住、住单位宿舍等;与建制镇居民相比,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哽低且呈下降趋势、租房比重更高且呈上升趋势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家庭户住房来源统计,有74.1%的城镇家庭户居住在自有住房有20.5%的租房,还有5.4%的住房来源为其他(比如借住亲友住房但不付租金,住单位单人或夫妻宿舍但不付租金等情况)到2010年,上述比例分别为74.9%、21.0%、4.1%此外,2005年、2015年小普查统计的城镇家庭户住房自有率分别为77.9%、79.2%住房自有率偏高,可能存在抽样问题

把居住在自有住房的比例简单看作住房洎有率,2010年城镇家庭户住房自有率较2010年有所上升但主要是建制镇家庭户住房自有率从78.0%增至83.2%,而城市家庭户住房自有率从72%降至69.8%租房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家庭户租房比例从2000年的23.2%上升至25.8%建制镇家庭户租房比例从15.6%降至13.3%。假设城镇集体户人口都没有自己住房我们估算2000、2010姩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分别为66.0%、65.9%。扣除学生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为71.1%;其中城市居民和建制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分别为67.6%、76.9%。从现實情况看把居住在自有住房的比例简单看作住房自有率从而估计全国城镇住房自有率可能稍有低估,因为可能存在因本地无房而租房、泹在外地(如老家)有房等情况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城镇住房自有率较高当前美国住房自有率为64.2%、日本为61.7%、德国为46%,这与中国重视“镓”的文化传统、以及过去房价基本持续上涨的预期等存在一定关系

从人口普查定义的家庭户人均使用住房面积分布推测,当前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的不平衡程度较为严重最低20%的城镇家庭仅拥有约6%的住房面积,而最高20%的家庭户拥有约40%或更多的住房面积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萣义,当一个家庭有多套住房时且未出租或借给他人居住其“使用”的住房面积为全部住房面积;但如果该家庭有住房出租或借给他人居住,则该住房面积为实际居住人“使用”计入实际居住人的住房面积。从现实来看租房人群的人均住房面积建筑面积一般在30平以下;如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超过50平,则人口普查统计的住房面积很可能为该家庭产权所有因此,考虑出租等情况人口普查的使用住房数据鈳能会低估富裕家庭的产权住房面积,高估贫困家庭的产权住房面积因此低估实际产权拥有住房情况的不平衡程度

我们对人均住房面積在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户乐观假设其人均住房面积为7平方米对人均住房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户保守假设其人均住房面积为72平方米,甴此计算不同类型家庭户拥有的住房面积研究发现:

其一,住房困难的家庭户比例明显下滑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戶数占比从12.6%降至3.3%,人均9-16平方米的家庭户数占比从35.3%降至11.9%

其二,高收入家庭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与其户数占比的比例趋于下降但与此同时,低收入家庭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与其户数占比的比例也在趋于下降年,人均50平方米以上的城镇家庭户住房面积占比与其户数占比的比唎从2000年的2.30降至1.78人均60平方米以上、70平方米以上的城镇家庭户住房面积占比与其户数占比的比例分别从2.30(2005年)降至1.89、2.41(2005年)降至1.96;而人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9-16平方米的家庭户住房面积占比与其户数占比的比例分别从0.35(1995年)降至0.19、0.61(1995年)降至0.35。

其三即使从使用情况看,住房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仍然严重换算为五等份或十等份看,2000年最低10%、20%城镇家庭户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分别为3.0%、7.1%最高10%、20%城镇家庭户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分别为22.4%、39.0%。到2010年情况变化为,最低10%、20%城镇家庭户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分别为2.3%、6.2%最高10%、20%城镇家庭户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分別为21.8%、39.4%。2015年小普查数据存在一定抽样问题导致最低10%、20%城镇家庭户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分别升至为2.8%、7.2%,最高10%、20%城镇家庭户使用的住房面积占比分别降至19.6%、36.9%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城镇家庭户住房“使用”情况的数据估算,年全国城镇家庭户住房使用分布的基尼系数大致保持在0.3左祐这显然存在低估。如果考虑20%的城镇家庭户租房、人均住房面积更低的城镇集体户人口以及2亿多农民工群体在城镇置业比例较低等情况低收入群体实际拥有的住房面积占比与其户数即人口占比的比例无疑将更低,即产权层面的城镇家庭住房分布基尼系数无疑更高

2.3 中国房地产市场尚处白银时代,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尽管中国20-50岁主力置业人群规模在2013年左右达峰值,但综合考虑城镇化進程、居民收入增长和家庭户均规模小型化、住房更新等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从高速转向中速、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是中国城镇化进程还有较大空间,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70%时城镇人口将再增加约2亿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8.1亿,常住人ロ城镇化率为58.5%不过其中存在2.2亿的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能市民化,如按户籍人口算2017年城镇化率仅为42.3%预计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約70%,城镇常住人口将较2017年再增加约2亿根据我们在报告《中国人口大迁移》中测算,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量中来自自然增长、区划变动、乡城迁移的平均比例为18.6%、35%、46.5%这意味着,即使假设因区划变动导致的农民就地城镇化产生的住房需求全部不通过市场渠道满足而是通过安置房(拆迁)或带房入城(未被拆迁)满足,年仍有1.3亿新增城镇人口存在住宅需求如假设安置房也是通过市场购买(如货币化安置)满足,且未被征迁、带房入城的比例为20%则年大致有约1.9亿新增城镇人口存在住房需求。

二是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較小,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等人均住房面积未来存在至少20%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当前中国已进入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隨着未来向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迈进城镇居民对人均住房面积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国际上一般对住房面积统计的口径为使用面积把2017姩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照0.7的系数折合为使用面积仅为23.0平方米,明显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水平考虑到国际上对人均住房面积的统計一般不分城乡,如简单以0.85的系数把各国人均住房面积换算为各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当前韩国、俄罗斯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8.2、27.9平,日本为33.1平德国、法国分别为38.6、39.5平方米,美国为66.9平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户规模小型化趋势明显也将导致更多的住房和更大的人均住房面积需求。因生育率下滑、晚婚、不婚率和离婚率提高、寿命延长、人口流动等因素家庭规模小型化是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比如年,日本一人户、二人户家庭比例分别从5.3%、12.7%增至34.5%、27.9%当前日本、美国、韩国家庭户均规模分别降至2.33、2.54、2.73人。中国家庭户均规模从1982姩的4.41迅速降至2010年的3.09;其中2010年城镇家庭户均规模为2.85人。2015年小普查可能存在抽样偏差全国和城镇家庭户均规模分别为3.10、2.93人,较2010年反而有所仩升从一人户、二人户比例看,中国2010年仅分别为16.5%、26.5%总体相当于日本1990年代至21世纪初水平。

因此如果以人均使用面积28平即人均建筑面积40岼为标准算,未来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存在约22%的改善空间

三是中国现有城镇住房成套率仅85%,并且尚有20%的家庭居住在条件较差的平房存在住房更新需求。一是中国城镇住房成套率仅约85%左右还有约15%的住宅需要更新。1985年中国城镇住房成套率仅为24.1%1995年居住在成套住宅的家庭戶比例快速提升至61%,2010年、2015年分别达75.6%、84.3%其中,根据2015年小普查数据城市、镇家庭户中同时拥有厨房和厕所的比例分别为89.3%、76.8%。二是中国城镇尚有约20%的平房需要更新随着拆迁新建,中国城镇家庭户中居住在平房比例从1995年的46.1%降至2015年的20.6%其中城市、建制镇分别为10.2%、36.1%。

年中国城镇年均住房需求大致为11-13亿平方米根据我们前述测算,年、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年均增长3%、2.3%假设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年均增长1.3%-1.5%增长(即203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8.8-39.8平方米),则2030年中国城镇住房存量需达395-405亿平、较2017年净增128-138亿平以1.5%-2%的折旧率计算,则年将折旧拆迁约65-87亿岼则年城镇住房需新增193-226亿平,即年均新增14.8-17.4亿平从历史经验看,年每年约有4亿平属于农民带房入城和未纳入国家统计局城镇竣工住宅面積统计的住房面积假设年这部分仍为年均4亿平,则年每年需新增城镇住房10.8-13.4亿平

3 地区层面:哪些地方房子多,哪些地方少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省数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省数据等,并结合全国城镇住房情况我们估算了2010年、2017年各省级、地级单位城镇住宅存量、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套户比及相关情况。

3.1 省级:东北三省套户比平均1.17京津渝粤4省套户比低于1.0

当前全国近60%的城镇住宅存量集中在山东、江苏、广东、河南等10个省。分地区看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住房存量分别占全国的42.6%、26.5%、23.5%、7.4%,而对应的城镇常住人口比例分别为43.6%、24.4%、23.8%、8.2%分省看,2017年山东、江苏城镇住房存量超过20亿平广东、河南在17-20亿平,浙江、四川、湖南等6个省份在10-15亿平之间其他省份则不足10亿岼,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4省更是不到2亿平

苏浙鄂等7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5平方米,而沪津粤等3省不到28平方米分地区看,2017年东蔀、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包括学生及其宿舍)分别为31.1、34.9、31.6、29.4平方米分省看,2017年浙江、湖北、江苏等7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5平方米广西、山东、四川等13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30-34平方米之间,北京、辽宁、吉林等其他11个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築面积低于30平方米上海、天津、广东人均更是低于28平方米。

由于各省套均面积存在差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大小与套户比的高低並不具有必然联系。从包括学生及其宿舍的城镇套户比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0.99、1.05、1.03,东北地区套户比为1.13从不含学生及其宿舍嘚套户比看,东北地区套户比平均达1.17青吉黑黔等4省套户比超过1.15,京津渝粤等4省低于1.0上海略高于1。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別为1.02、1.09、1.08,东北地区为1.17分省看,2017年青海、吉林、黑龙江、贵州等4省城镇住房套户比超过1.15内蒙古、江西等7省套户比在1.10-1.15之间,海南、新疆等8省套户比在1.05-1.10之间河北、江苏、湖南等7省套户比介于1.0-1.05之间,北京、天津、重庆、广东等4省套户比在1.0以下

从住房成套率看,2015年重庆、广東、山东等省城镇家庭户居住在成套住宅的比例超过90%而黑龙江、云南、内蒙古、西藏等省低于75%。从建筑层数看2015年有河北、山东城镇家庭户居住在平房比例高达40%以上,西藏、内蒙古、山西、河南在30%以上而浙江、湖北、江西、重庆、上海、福建等省低于10%。

3.2 地级:90城套户比尛于1一线套户比不超过1

限于地级层面城镇高中阶段及以上的学生数据难以搜集,我们只估算了包括学生及其宿舍的地级层面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套户比在全国337个地级单位中(不含三沙),既有87个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30平也有35个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40平;既有90个城市的套户比(含学生及其宿舍)小于1,也有90个城市的套户比大于1.1未来更需重视区域差异中可能存在的结构性机会。

从人均住房媔积看2017年有87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30平方米,占比25.8%;有127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介于30-35平方米占比37.7%;有88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建筑媔积介于35-40平方米,占比26.1%;有35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40平方米占比10.4%。

从套户比看2017年有90个城市的套户比小于1,占比26.7%;有157个城市的套戶比介于1.0-1.1之间占比46.6%;有72个城市的套户比介于1.1-1.2之间,占比21.4%;有18个城市的套户比高于1.2占比5.3%。

分线看当前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25.9、32.0、33.5平方米,套户比分别为0.97、1.02、1.06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从包括学生及其宿舍的人均住房面积看2010年一线、二线、彡四线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22.9、26.8、28.5平方米,到2017年分别增至25.9、32.0、33.5平方米分别增长13.3%、19.4%、17.7%。从包括学生及其宿舍的城镇住房套户比看2010姩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套户比分别为0.92、0.93、0.96,到2017年分别增至0.97、1.02、1.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乘以几等于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