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场使光线偏转和弱引力透镜镜一样吗

探讨相对论系列论文
光在太阳旁的偏折不证明弯曲空间[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9:08
&&&&&&&&点击:1609次
第十一章& 光在太阳旁的偏折不证明弯曲空间摘要: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多年,仍然是争议不断,他于1911年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按广义相对论弯曲空间的方程计算,光线经过太阳表面附近应当偏转1.75&P。在1919年日食时,爱丁顿的观察结果与爱因斯坦的计算结果相符,因此相对论名声大振。当时,爱因斯坦9岁的儿子问:&爸爸,你到底为什么这样出名?&爱因斯坦笑了起来回答:&你看见没有,当瞎眼的甲虫沿着球面爬行的时候,它没发现它爬过的路径是弯曲的,而我有幸地发现了这一点。& 也许当时爱因斯坦还不知道太阳有大气层,如果知道太阳有大气层,是不应当忽略大气层的折射的。1&& 光线在太阳旁偏折的观测结果&&&&&&&&&&&&&&&&&&&&&&&&&&&&&&&&&&& ]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07&[][][]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引力透镜的出处与演化-疾风资料库
引力透镜的出处与演化
标签: &&&&发布时间: 08:11&&&&发布人: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引力透镜是什么东东?用一句话说就是光线在引力场中发生偏折,就像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一样,玻璃能用来做透镜使物体成像,引力场也一样。太简单了,反而不明白了,是不是?那就稍微再多说几句吧。
  说到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你可能马上会想到那个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著名检验:英国的天文大牛爱丁顿(就是那个当记者提及世界上只有两个半人懂广义相对论时在想谁是那半个人的人,钱德拉塞卡的老师)在 1919 年日全食时观测太阳引力场引起的光线偏折导致背景恒星的视位置发生轻微变化(最大只有 1.8 角秒,也就是 1 度的两千分之一)。其实在牛顿力学的框架下也能导出光线在引力作用下的偏折,只不过结果呢正好是广义相对论结果的一半。
  好像有点太罗唆了?好,言归正传。为了方便,我先拿点源作个例子。一个点源比如恒星作为待成像天体,你是观测者。在你和恒星之间有个作为透镜的天体(可能也是恒星)。如果按光学透镜来类比的话,你可以认为在包围点引力源(透镜天体)的空间充满介质,介质的折射率随离引力源的距离改变:越近越大,越远越小,在无穷远处趋向于 1(真空的折射率)。所以这么说来这个引力透镜就类似一个折射率随到中心的距离变化的巨大无比的玻璃球了。从恒星发出的光经过“透镜”被偏折,只有那些恰好被偏折到冲着你的方向的光线才能被观测到,那就是一个像了。和我们通常用的玻璃透镜不同的是,在作透镜的天体是点源的情况下,你一般能观测到两个像,分别处在透镜天体的两侧,不过一个靠近透镜天体一点,一个远一点,这两个像在切向被拉长了。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被成像的恒星,作为透镜的天体,还有你,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话,这两个像就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个圈圈,这个圈圈被称为爱因斯坦环。你要是给 PPMM 成个这样的引力透镜像,那你看到的就是乾坤大挪移了。
  引力透镜原理
  通过引力透镜成的这两个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合起来要比没有透镜情况下的天体要亮,具体亮几倍,取决于你和透镜及待成像天体的相对位置,三者越接近共线像就越亮。如果作为透镜的天体不是点源,而是有一定的质量分布,比如是个双星系统或者星系、星系团什么的,那情况就稍复杂点了,你可能会观测到多个像。在星系或星系团情况下,你还可以观测到引力透镜弧。
  说到这儿,你已经了解了引力透镜的基本知识。下面谈谈在天文中的实际应用吧。先说说微引力透镜。当透镜天体是个恒星量级的东东(包括正常恒星、白矮星、中子星、恒星以及黑洞什么的),在合理的距离尺度上,前面提到的两个像一般是分辨不出来的,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之间的角距离只有千分之一角秒的量级(哈勃望远镜在光学波段的极限分辨率也才百分之五角秒左右)。所以呢,这两个像在你看来就是一个点(一颗星)。
  那怎么办?别忘了,前面说过,这两个像合起来的亮度比没有透镜天体时要高。你可能又说:&那又怎么样,我怎么知道原来有多亮,你还是没理由说你看到的就是引力透镜现象呀!&你是对的,要是你和透镜及待成像天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确实没办法说。但是生命在于运动,天体也不例外,比如在银河系里,恒星的运动速度大概在 200km/s 这个量级上,这样一来,你和透镜以及成像天体的相对位置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引力透镜―黑洞
  前面还提到过,两个像增亮的程度是和这个相对位置有关系的,你耐心地观测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你就会发现那颗星变亮又变暗,微引力透镜导致的光变曲线有其特有的形状,而且在各个波段上观测都一样,所以很容易和其他的光变现象(比如变星)区分开来。然而,天体和观测者接近共线的几率非常非常小,所以想观测到微引力透镜事件还不是很容易。可是天文学家很有耐心,就是要守株待兔,不过呢,要选择兔子多的地方等待――几率小没关系,我们可以同时去观测成千万上亿的星。现在世界上有好几个小组,它们把望远镜分别对准银河系的两个卫星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还有我们的近邻姐妹――仙女座星系,以及银河系的核球区域。这些望远镜每天就对着这些区域拍呀拍,生命不息,拍照不止。这些区域的共同特点就是有众多的恒星,要是凑巧在其中一颗恒星和我们之间有一个天体闲逛过来不知不觉充当了透镜的角色,那么那颗星就由暗变亮又变暗,望远镜就把这些全记录下来。其实,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每天都很快处理出来,和以前的对比,一旦发现有光变的苗头,马上会提高观测频率,还会通知兄弟望远镜协助观测以期将一个引力透镜事件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来。到目前为止,大概发现了几百个微引力透镜事件,其中有三十来个是双星系统充当的透镜。
  那这种微引力透镜的观测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引力透镜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放大背景天体的作用,所以呢,我们就能更好地研究背景天体的性质。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种观测能非常有效地探测我们看不到的天体。通过研究银河系的动力学和恒星的计数,人们知道有大部份质量是看不见的。这些不可见物质可能是低质量恒星,致密天体,原初黑洞,或一些怪异的暗物质组成的东西。如果在银河系晕里有这些东西(得了个名字叫 MACHO,Massive Astrophysical Compact Halo Object),那它们就有可能充当透镜使前面说的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里的恒星亮度发生变化。从而通过微引力透镜事件的观测,我们能捕捉到这些不可见天体的蛛丝马迹,诸如得到它们的质量分布和数量。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天体的身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微引力透镜的用途还很多,其中一个潜在的用途是探测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如果一个有行星的恒星充当了透镜天体,对背景的一颗恒星成像,那么由于行星的存在,背景恒星的光变曲线会有一些小的起伏,通过分析这些小起伏,我们就可以定出这个地外行星系统的一些参数。目前探测地外行星的主要方法是视向速度法(恒星绕恒星行星的质心转动导致谱线有周期的多普勒变化),这种方法对离恒星比较近而且质量比较大(比如类似木星)的行星的探测比较有效。而通过微引力透镜效应,我们却有可能发现小质量的行星,比如类似我们地球的行星。不过用微引力透镜探测行星系统现在还没任何结果。
  下面再简略地说说更大尺度上(大到宇宙学尺度)的引力透镜现象和应用吧。
  引力透镜可以增亮背景天体,这一点对我们探测非常遥远的天体和事件非常有利,包括高红移的星系、类星体、伽玛射线暴什么的。它们发出的光线在穿越时空到达我们之前的漫漫长旅中,可能会在中间遇到星系或星系团,星系或星系团作为透镜使得背景天体成了像。在这种情况下像可以有多个,有些像是增亮了,为我们研究背景天体和上百亿年前的宇宙提供了机会。属于不同像的光线偏折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实际走过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背景天体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光变,几个像之间的光变就有早有晚,通过分析这些像和时间延迟,我们还能得到对宇宙学的一些参数(比如哈勃常数)的限制。
  背景天体可以被增亮,从另一方面说,背景天体也可以起个手电筒的作用把中间天体给&照亮&。大家可能有概念,星系和星系团的质量大部分是暗物质提供的,暗物质虽然不发光,但它的引力作用和我们常见的物质是一样的,所以通过分析引力透镜(尤其是引力透镜弧)我们就能探知所有物质的质量分布,并非常准确地测量星系团等的质量。这种测量质量的方法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必做太多假设就能把所有物质的质量全包括进来。
  前面提到的都算比较强的引力透镜现象了,实际上还有一种叫弱引力透镜现象。弱的意思就是表现不出前面说的好几个像,背景天体也基本上没被增亮多少,就像是在没引力场的情况下加了一点扰动。但是背景天体的形状被稍稍拉长了一点点(专业术语叫切变),比如一个原本投影是圆的星系被稍微拉扁了一点儿。由于这种效应实在是太小了,而且星系本身也有圆有扁,所以我们要从大量的数据中做统计分析。这种分析能告诉我们星系里物质(包括暗物质)是怎么分布的,宇宙中物质分布起伏如何等等,还能对一些宇宙学参数给出限制。这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密度的扰动谱和结构形成很有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历史上的今天
2月万物渐渐复苏,迎来了最佳的旅游时机。热闹的的春节刚过,选择此时错峰旅游是非常好的旅游时机,也省却了拥挤人潮带来的不便。小编整理了【2月份去哪里旅游最好】,详细介绍了2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2月旅游攻略、2月旅游推荐。
春季百花盛开,正是踏青赏花的大好时节。从2月底开始一直在4月份大家都可以尽情的赏花啦!2017年赏油菜花时间表献给您。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天气网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专题为大家分享雨水气节的一些雨水养生方法、雨水农事、雨水习俗等雨水节气常识。
宇宙探索 &
& 2028年是寻找外星人最佳时机 宇宙引力透镜神助攻
2028年是寻找外星人最佳时机 宇宙引力透镜神助攻
  导语:我们的好奇心总是将我们置于快乐和恐惧之中,外星人好似遥不可及,尽管如此我们也不放弃。欧洲南方天文台预测,2028年将发生一次&引力透镜事件&,这是我们寻觅外星人的最佳时机,我们能观测到距离系最近的恒星系周边的行星。如果我们找到外星人&藏匿&的踪迹,对于探索外星文明是一种进步。不排除只能找到小于等于人类文平的外星生命可能性。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学家对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星(图中橙线)和B星(图中红线)的运动轨迹进行了预测,认为它们到2028年会和红巨星S5排列成一条直线。2028年将是寻找外星人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搜寻其它行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欧洲南方天文台预测,2028年将发生一次&引力透镜事件&,帮助我们看到据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周围的行星。
  而就在不久之前,天文学家刚刚宣布发现了比邻星B。这是一颗与地球相似度很高的行星,上面或许存在外星生命。这一预测是根据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星和B星的运动轨迹做出的。它们位于距地球最近的恒星系中,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双星系统。
  利用最新数据和过往数据,研究人员对该系统接下来34年间的运动轨迹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28年将发生一次引力透镜现象,即遥远天体发出的光线在附近恒星引力场的作用下发生弯折。这无疑是我们观测地外行星的大好机会。
  由于光线的弯折程度由恒星质量所决定,因此我们可以用此次引力透镜效应的偏转程度来判断相关行星的质量。欧洲南方天文台表示:&考虑到我们最近刚刚发现了在同一恒星系中围绕第三颗恒星旋转的比邻星B,这次机会令人格外激动。&
  今年8月,科学家宣布发现了比邻星B。它所围绕的中央恒星是该恒星系中最小的一颗。该行星上可能存在海洋,甚至可能有适宜生命存活的条件。它处于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宜居带中,到地球的距离约为4光年。据估计,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3倍,距中央恒星约750万公里,大约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十分之一。
  小编总结:我是觉得人类技术没到达星际旅行之前不找外星人,找到一个落后的还好说,钥匙找到先进的或是怎么样如何保证人类自己的安全。:也许只能找到小于等于人类文明水平的外星生命,毕竟高于我们的文明也知道规避引力透镜,避免被发现不是...如果不规避,结果就是我们已经被发现,并已经在监视之下。网友对此调侃:那个,找个有低等外星人的星球吧,我想尝尝外星生物的肉,外星菜都什么味道[doge]最好引回地球农场来繁育一下,丰富一下我们的口味。
  推荐阅读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天气网微信(tianqi555),每日城市天气,气温变化,空气质量,生活养生资讯早知道!
关注天气网微信(微信号tianqi555)
上一篇:下一篇:
关于“”“”的消息:
几乎所有北方的城市都下起了大雪,在大家忙着扫雪疏通交通的时候,很...
导语:生命的探索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课题,他们总是夜以继日...
导语:土卫二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1789年被威廉&...
导语:自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我们都深知人类是起源于地球的。而荧荧...
导语:2016全年水星一共有四次逆行。占星学上认为,水逆影响着记...
余姚站站址在浙江省余姚市中心区域。建于1913年。离杭州站123...·····
趣味气象知识推荐
24小时热榜
自然奇观:
天气百科:
科学探索:
天气专题/热门标签
出行工具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引力透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