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引进国际赛事或办好体育赛事和体育培训

办好体育赛事 提升文明良好武清形象- Micro Reading
& 中国观察
办好体育赛事 提升文明良好武清形象
   陈 友
  连续第四年举办的天津武清开发区杯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500余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为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武清连续四届办赛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使天津武清国际马拉松赛越来越成熟,其良好的赛事组织为全运会马拉松赛做了很好的预演。
  本届赛事在以往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的基础上,增设了半程马拉松项目,报名参赛人数创下历届之最。筹备工作更加严谨,组织协调更加严密,各部门精诚团结,各环节有效衔接,使赛事获得圆满成功。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越来越多的群众产生兴趣,走上街头,为选手加油,为比赛喝彩,让八方来客感受到武清人的热情和友爱。今年的比赛路线设计更加优化,赛道平坦宽阔,沿线风景优美,让参赛选手和群众在观看马拉松赛的同时,也感受到美丽和谐、宜居宜业新武清的魅力。
  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地方借助体育赛事实现了跨越发展,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毋庸置疑,马拉松赛已在武清取得了成功,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应看到,在赛事筹备组织等一些环节上,还需完善,特别是如何利用好赛事平台,进一步提升武清影响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空间,还有更多工作可做。
  国际马拉松赛连续四年在武清举办,之后还有环中国自行车赛及全运会等相关赛事。要全力办好赛事,深入谋划如何利用好体育平台,推动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真正做到唱响体育戏、打好赛事牌。要抓住承办体育赛事的机遇,大力实施带动战略,把潜在资源和价值有效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借体育盛会造势,借赛事平台发展。要通过筹办好体育赛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利用赛事的影响力,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大力推介武清,借体育盛会扬武清之名;要通过办好赛事,加快发展全区体育事业,争取更多的“溢出”效应,带动旅游、交通、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把办好赛事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人们的修养和礼仪,营造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为加快美丽武清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编辑:小微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
友情链接: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ICP:31萧山“全民办体育产业”满足大众需求
  近年来,随着大众体育和健身需求呈现日益增长且多元化趋势,全民健身之风越刮越猛,也催生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民营体育场馆。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登记注册的各类民营体育场馆91家,主要以健身美体、运动休闲、体育项目培训、户外运动、体育俱乐部为主,不仅提升了我区体育场馆的运营服务能力,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民营资本青睐体育投资
  杭州乐园、雪狼体育中心、蓝堡健身、力度健身……这些在萧山较为有名的民营体育场馆,以“规模较大,品牌较好”著称,在体育爱好者们心中具有一定地位。
  去年3月开放的雪狼体育中心,是由几位本土体育发烧友自筹800万元资金建成的,选址城北的一家旧厂房,改建成为1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室内体育运动场馆。“这几年,我和朋友们越来越看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且萧山具备一定规模的综合性体育场所实在太少……”雪狼体育中心负责人道出了创办缘由。开馆一年多来,中心已设有2400平方米的羽毛球馆、2400平方米的CBA标准室内篮球场馆、1200平方米五人制室内足球场馆以及乒乓球馆、健身馆等;适逢节假日,中心还会举办各年龄层的体育培训活动,满足不同人的运动需求。
  事实上,民营体育场馆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体育产业发展理念和结构的转变,还引进了越来越多的高规格体育赛事,逐步提升了我区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如雪狼体育中心去年成功承办了杭州市首届“市长杯”篮球赛、萧山区十七届运动会的羽毛球赛、篮球赛;明仕棋院则成功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女子围棋队选拔训练基地,并先后承办了全国围棋锦标赛、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专场等国家级赛事,被杭州市体育局评为“支持体育活动突出贡献单位”。
  除了引进民营资本直接投资体育场馆,目前,我区正在推广“国有场馆+民营资本”的合作投资模式。如今年刚建成开放的区体育中心三期场馆,除室内游泳池自行管理外,跆拳道、武术、网球、羽毛球、瑜伽、台球、足球等项目均是与各专业协会、体育俱乐部合作经营的,专业经营团队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带入场馆经营活动中,既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区体育中心三期场馆周边的附属商业设施,也通过“公开拍租”的形式进行租赁,吸引了一些体育运动产品经营店、体育中介服务超市等机构入驻,日益形成了良性业态集聚。
  此外,截至去年底,我区90所学校也面向社会开放了校园运动场(馆),且大多交由具备资质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托管经营,真正为“全民健身”出了一份力。
  政策鼓励各方投资体育产业
  民营体育场馆建设方兴未艾,得益于越来越多投资者对萧山体育产业的青睐,也得益于相关部门的有力扶持。区文广新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加快培育萧山体育产业成为经济新亮点。对照我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尚不够完善,体育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
  为此,我区将加快出台符合地域实际的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指导意见,争取出台《萧山区体育社团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安排设立萧山区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用房等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同时,从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等方面对民营体育场馆进行监管、考核,鼓励争先创优。
  未来,我区还将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体育传统和民间资本优势、消费等特点,进一步拓展体育产业的投资新模式,力争使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举例来说,湘湖是我区最好的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我们将系统规划环湖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骑行赛、元宵冬泳表演赛、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以及山地露营、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户外休闲运动项目;再如浦阳江生态区建设,也将引入体育休闲公园、体育场馆、沿江自行车骑行道、马拉松赛道等项目。”区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我区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实现合作双赢。
编辑:张斯航
关键词:体育产业;我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体育俱乐部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您好, []|
人民日报:办好群众赛事重在吸引更多人健身
时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操作层面,人们总是更愿意举办竞技赛事而冷落群体赛事。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社会关注度与市场号召力的具体差距,承办赛事能否出成绩的现实考量,当是人们亲近竞技体育、冷落群众体育的主要原因。群众体育赛事真的办不好吗?第三届青岛体育大会给出了鼓舞人心的答案:群体赛事不但可以办得好,而且还可以办成受人追捧的赛事。承办群众体育赛事,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办好的。早在10年前,青岛就已经将群体赛事与市场招标紧密结合起来。历经多年实践,办赛单位和赞助企业已经越来越认可双方联手、合作共赢的办赛模式。有了资金保障,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群体赛事中来?第三届青岛体育大会采取的是体育社团、俱乐部自主承办赛事的高招。此举不但拓展了体育社团、俱乐部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赛事推向社会各个层面,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赛事中来。毫无疑问,将赛事办好的关键往往在于是否因地制宜办赛、是否创新思路办赛,而与办的是竞技体育赛事还是群众体育赛事并没有太多关系。单就推动群众体育工作而言,想办法将群体赛事办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办赛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在健身需求越来越强烈、健身活动越来越频密的大背景下,群众体育赛事办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群体工作开展水平。当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不但以承办国际大赛为荣,还以办好群体赛事为骄傲时,或许才算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真正落到了实处。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体育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博客视频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广州体育局党委:发展体育人为本 办好赛事惠百姓
13:50来源: 广州市纪委监察网
蓝天白云,珠江水暖。广州这座城市有竞技水平一流的运动员,有设施齐备的各类体育场馆,有多姿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热爱体育的广州人怡然地分享着体育发展的成果,用各种喜爱的健身活动点缀着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勾画出健康而和谐的风景线。
广州市体育局党委秉承“体育美化生活、健身增进幸福、赛事促进发展”的理念,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为要、服务为基”的宗旨,为构建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为广大市民分享亚运成果和促进体育事业创新发展默默奉献,展现出体育人独有的魅力与精彩。
一、群众体育是根本,满足市民群众最基本的体育需求就是最实在的“以人为本”
关于体育,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江南有过形象的阐释:“体”字由“人”和“本”构成,体育就是“以人为本”的事业。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群众体育是根本”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局党委把构筑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作为谋发展、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是体育为民服务的物质基础。针对老城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情况,广州市体育局党委提出了“城市10分钟体育圈”、“农村10里体育圈”的设想。从2006年起,每年投入体彩公益金2000万元建设基层体育设施(其中每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农民健身工程);引导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超过3亿元,扶持建设了健身路径2400多条、篮球场2450片;至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体育设施达到2万个,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率达到95%以上,行政村标准篮球配置率达到98%。2010年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广州市国民体质整体合格率达96.4%;广州市审计局对2222位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92.35%的市民对健身工程项目印象良好。数字和百分比折射的是便民的广度、为民的力度以及群众的满意度。
越秀区珠光街居民感受尤为深切。珠光街位于老城区珠江北岸,地少人多,辖区健身设施寥寥无几,平常社区居民只能在沿江堤岸上跑跑步、做做操。在了解到珠光街社区居民的健身诉求后,广州市体育局党委高度重视,派专人负责督办此事,与越秀区体育发展中心一起进行了多次考察、反复商讨,决定利用江湾酒店西侧一楼架空层位置来建设健身场地,扶持建成了江湾文体广场,配置了一条由32件运动器械组成的健身路径,并建成了4片篮球场地、3片羽毛球场地。这个文体广场如今成为珠光街辖区最好、受惠人群最广的一个全民健身场所,每天在此锻炼的群众多达2000人次。
开放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突出其公益性、专业性功能,是满足市民群众不同层次健身需求的有效措施。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地处天河商圈核心区的天河体育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中心目前有每人次2元的露天舞场和每人次3元的篮球城等低价开放项目,还有全民健身路径慢跑道、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篮球城已成为闻名全国、颇有口碑的城市“草根球场”,成为全市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切磋球技、开展篮球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受市民群众欢迎。
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的载体,打造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这是广州市体育局为民办体育的一大特色。在广州,每年举办的大型健身活动多达数十个,如元旦万人健步行、龙腾狮跃闹元宵、端午龙舟竞渡、盛夏横渡珠江、金秋万人登山、万人健康跑、全民健身日、“市长杯”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系列赛等传统大型群体活动,推动各行业、各系统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由此,广州获得了“中国传统龙舟名城”等系列荣誉称号,2009年广州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座与纽约、伦敦等同步举办“耐克赛跑全人类活动”、世界行走日、奥林匹克长跑日等国际品牌活动的城市。一个个品牌活动就是一张张靓丽的名片,记载着广州体育文化的符号,向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广州作为亚运主办城市的动感活力和城市文明精神风貌。
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满足市民“在家门口即可观赏高水平赛事”的需求是广州市体育局党委践行体育为民服务的创新之举。广州市民素有热爱体育的传统,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体育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积极参与和享受多姿多彩体育活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而高端体育赛事又是一种稀缺资源。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在积极申办各类高水平赛事的同时,努力促成《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的出台,降低准入门槛,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办赛来广州”的局面,广州已成为南中国体育竞赛表演中心,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十五”期间,广州共举办了60多项国际、全国体育大赛,约为1978年至2001年14年总和的4倍。“十一五”期间,广州共举办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NBA季前赛、英超切尔西等高水平国际赛事114项,全国赛事156项,满足了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新需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政府主导、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办赛模式。
二、民心赛事用心办,举办一届精彩、廉洁亚运就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发挥“申办亚运先行军”和“竞赛组织主力军”的作用,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践行“廉洁办亚运”、“节俭办亚运”的庄严承诺,把花最少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贯穿于亚运筹办工作始终。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冲刺阶段和举办期间,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承担大量的竞赛组织和其他专项工作。市体育局系统共有1105名干部在亚运一线工作,分别担任亚组委副秘书长、部门领导、场馆运行团队主任、经理等,承担了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亚运城体育综合馆、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场馆群15个大项、119个小项的竞赛组织工作,亚运会亚残运会2728名火炬手的选拔、管理、服务、运行工作以及票务、开闭幕式和新闻宣传等专项工作。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实践支持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精神,局党委根据分工,默默坚守亚组委各部门、场馆运动团队等各自阵地,自觉履行着廉洁办亚运的职责,努力实践廉洁办亚运的庄严承诺。
有两个插曲从侧面反映了市体育局党委在“廉洁办亚运”、“节俭办亚运”中依法办事的责任和决心。
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江南身兼亚组委副秘书长,担负着票务工作一线领导的职责。为了防止票务工作谋取私利,刘江南要求票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把票务关,确保每一张分配给代表和来宾的票都在阳光下运行。他说:“亚运票务工作不仅广东老百姓盯着看,全国乃至全亚洲媒体和同行都在注目,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为此,他默默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甚至误解。亚运会开幕前,某领导秘书打电话索要计划外的票,刘江南没有答应为其特殊,而“口子”却开向了另一头:为了扩大亚运影响,让更多的青少年亲临亚运现场、感受亚运激情,按照亚运青少年教育计划,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26个省会城市分发亚运门票近17万张。
另一个插曲则发生在亚运场馆改造的过程中。按照亚组委统一部署,天河体育中心所有场馆均要进行翻新改造。为此,因场馆改造需要搬迁的场馆租赁户达23家,涉及到停业撤场、搬迁补偿等一系列复杂的难题急需解决。起初,天河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租赁户提出了各自的改造补偿要求,汇总起来要求补偿的金额高达1.2亿元。经过与租赁户艰难地谈判、耐心细致地协商,最后落实了对天河体育中心租赁户搬迁补偿费用共计682万元,大幅度降低了原来的总补偿金额,充分体现了“节俭办亚运”的精神。按照改造方案,位于天河体育场内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区域是整个天河体育中心场馆群的安保消防控制中心,赛后仍需保留使用。因此,高尔夫球俱乐部必须永久迁出。对方一直拒绝商谈永迁事宜,并且强硬表态一定要拿到补偿款才撤场。市体育局党委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并协调市财政局及时调拨补偿经费,在对方断然拒绝永迁的情况下启动了法律诉讼程序。经与对方多次沟通协调,此事出现转机。日,在委托中介公司评估高尔夫球俱乐部资产并谈妥补偿费用、签订永久迁离补偿协议后,该俱乐部全部撤离体育场,扫除了亚运场馆改造租赁户中最顽固的一颗“钉子”。在长达两年的搬迁工作中,局党委坚持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帮助租赁户解决切身困难。在整个亚运场馆改造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恶性集体上访事件。
让广州市体育局党委感到特别踏实的是,在广州亚运筹办过程中,由于选派了懂程序、负责任的同志全程跟踪物资(器材)采购立项、合同签订、招投标、采购、物资验收等各个环节,市体育局圆满完成了市属25个竞赛(训练)场馆4754.78万元的器材、物资采购工作,至今没有收到任何举报和投诉。由市体育局主要负责的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亚运城体育综合馆、大学城体育中心等场馆群,全部实现“零失误、零案件、零投诉”的办赛目标。
为办好广州亚运会,广州市体育局党委顾全大局,团结奋战,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党委书记刘江南更是以办好亚运会为已任,甘当亚运宣传员,与班子成员一起深入国内外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甚至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以“广州亚运会的机遇与挑战”、“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运行与管理”、“广州利用亚运会重追‘世界名城’”等为主题,不遗余力地宣扬广州亚运对城市、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唱响亚运主旋律。
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市体育局干部职工有的遭遇丧失亲人之痛,有的伤病旧病复发,有的累垮了身体,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全系统干部职工都努力克服,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谱写了一个个动人事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147名师生和广州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46名专业救生员,每天抬着疲备肿胀的双手,用精湛的技术耐心为中外来宾提供优良的运动康复和游泳救生志愿服务,期间服务对象和时间高达4万人次5.5万小时,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中外媒体以及中外运动员的高度评价。他们同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用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拼搏带给我们同样的感动。
三、人民体育为人民,让体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就是对“执政为民”的最好诠释
追求卓越,永不停步,是现代体育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广州市体育局党委敢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创新的思路与体育为民的理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广州体育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一系列体育发展理念并积极实践,如:“群众体育是根本,竞技体育是标志,体育产业是保障”,科学阐述了体育三大主体的关系;“体育既能强身健体,为国争光,也能为国增利”,强调了体育的多重功能和作用;“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体现了重大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广州看体育”,以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把广州体育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把广州体育与国际体育名城来比较审视,彰显了广州体育敢于叫板国内外先进体育城市的胆略和豪气。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在实践中完善催生新的系列理论,得到了国内外体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好评和认同。在一系列新观念新理论的引领下,广州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体育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育发展成果,让更多市民群众选择科学的健身观和健康的生活观,全民健身成果丰硕。
精彩绝伦的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广州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用好用活亚运赛后场馆,使之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一直是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全力谋划的重点工作之一。早在亚运筹办期间,他们就把眼光投向了后亚运时代广州体育更广阔的舞台上,把眼光放在了广州体育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体育文化生活、为建设幸福广州提供动力和能量的基点上。
在场馆规划阶段,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就已同步启动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方案编制工作,多次邀请国内外体育产业专家授课,举办多期场馆赛后利用专题培训班,夯实了做好场馆赛后利用规划工作的基础。亚运一结束,根据“一场一馆一方案”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型赛事主办城市的成功经验,编制《广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亚运场馆的综合利用已经全面启动。
为让亚运成果惠及更多市民,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在亚运举办期间,广州市体育局党委积极开展亚运惠民项目,组织市、区13个没有亚运任务的公共体育场馆,在一定时段内免费向市民开放,亚运会亚残运会结束后,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又牵头组织11个亚运场馆连续6天供市民免费参观,两项活动累计有55万人次零距离体验亚运体育场馆。各场馆因地制宜,及时恢复或加建全民健身设施,竭力把亚运场馆打造为场地设施先进、服务优质专业、健身氛围浓厚、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全民健身示范站点。
除了为广大市民提供个性、时尚、专业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服务外,各亚运场馆积极引进体育赛事,使之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体育三大中心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天河体育场在2011年成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承接了欧洲豪门球队皇家马德里对阵广州恒大、利物浦对阵日之泉的比赛,谭咏麟演唱会等。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广州亚运场馆将举办国际、全国赛事24项,为市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产品,让广州市民分享更多的体育盛宴。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经过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长达数年的筹办及举办过程的历练,低调务实的广州市体育局党委始终坚守着“人民体育为人民”的信念,只要是符合群众利益的,只要是群众期盼的,都不遗余力地做到最好。
(编辑: sunny)我要评论
一键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州日报大洋网()
随时随地畅享资讯
订制《广州日报》手机报:发送AA到
订制《信息时报》手机报:发送AB到
赞助商链接
大洋廉政在线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馆赛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