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宝宝上驯鹿幼儿园课程引导

孩子从个体活动过度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往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会对幼儿园产生排斥情绪,不想被束缚。面对喜欢玩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孩子,妈妈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去幼儿园呢?
  方法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
  人们常说&玩物丧志&,爱玩在成人眼里似乎不是一件好事,但在孩子的世界里&玩&却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考、合作、语言等多种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而且,玩是孩子最初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妈妈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耍。
  经典事例
  事例1:
  每天早饭后妈妈都会带两岁半的羽筝到小区的花园去散步、玩耍。遇到小区的其他孩子时,妈妈就会向她介绍说:&羽筝,这个小姐姐叫梅梅,快叫姐姐。&&这个小哥哥叫小松。&在妈妈的介绍下,羽筝渐渐认识了许多小朋友。不但如此,妈妈还鼓励羽筝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认识了这么多的小朋友,羽筝总会玩得很开心。
  事例2:
  &妈妈,妈妈,撞球&&&每天吃过晚饭,都是妈妈和3岁的虎虎玩耍的时候。
  &撞球&是妈妈为虎虎发明的小游戏,就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上将球丢向对面的可乐瓶,看谁能把可乐瓶撞到,类似于打保龄球。
  每当玩起这个游戏,虎虎都十分认真,全神贯注地瞄准对面的可乐瓶,使劲把球丢出去。每撞倒可乐瓶一次,虎虎都兴奋地拍起小手欢呼:&噢!倒了,倒了!&妈妈也总是不失时机地夸奖虎虎说:&宝贝儿真厉害!再来一次!&
  事例3:
  棉棉4岁了,为了让她学到更多的知识,妈妈把她转到了一家双语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比较多,为了棉棉能专心学习,老师还特地拜托老师对她要严加管教,防止棉棉贪玩。
  不久后,棉棉不开心地和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这所幼儿园。&&为什么呢?&妈妈问。棉棉说:&老师总是爱提问我,而且上课也多,玩得不开心。&妈妈说:&看来老师比较重视你啊!&棉棉不高兴地说:&哼!我一点也不喜欢她,还是原来幼儿园的老师好。&
  教育感悟
  孩子是不是越早学习文化知识越好?贪玩的孩子长大后就没有出息吗?事实证明,很多小时候非常聪明的&神童&,在长大后也渐渐成为了普通人;而许多小时候贪玩淘气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所作为。
  由此可见,孩子的人生是否成功与他学习文化知识的年龄并无太大关系,而且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才值得学习,从孩子初生以来,他牙牙学语、学习行走,每一步的成长都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
  孩子之所以爱玩,是因为他喜欢用看、听、说、触摸等多种方式去了解自己周围的一切,不习惯于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他喜欢随手在纸上乱画、乱写,写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文字。在游戏中,他锻炼了思考,懂得了规则,还感到很快乐。可以说,玩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奇妙的学习方式,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同时,也会快乐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妈妈妙招
  1.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玩。
  很多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看到很多小朋友反而会不适应,大哭起来,这是因为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少的缘故。
  妈妈平时要多带孩子到小区内玩耍,并鼓励他和小区内的孩子交朋友,注重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如事例1中羽筝的妈妈,不但带孩子出去玩,还主动为孩子介绍其他小朋友。当孩子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后,再送他去幼儿园,他就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并能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
  2.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
  和煦的阳光、绿色的草地,在晴朗美丽的天气里妈妈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呼吸室外新鲜的空气。例如,事例1中羽筝的妈妈,就会常带她到小区的花园内散步。阳光的照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体质,增加他的抵抗力。户外的空间较大,孩子的心情也会比较舒畅,在户外跑跑跳跳,做做运动,可以锻炼他的身体,让他变得更健壮。
  3.妈妈要多陪孩子一起玩耍。
  事例2中的妈妈每天都会留出一段亲子互动的时间,就是陪虎虎玩撞球。和孩子一起玩耍能让他充分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因此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会变得更为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妈妈在和孩子一起玩耍时,要放下成人的架子。要记得自己是和孩子一起玩,而不是指导孩子如何玩,这样才会让孩子获得更大的乐趣。例如,妈妈可以和他一起趴在地板上玩拼图,一起在床上打滚,一起蹲下观察小蚂蚁搬家&&这时,妈妈不要把自己当做成人,而是要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乐,妈妈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
  4.不过早地强迫孩子去学习知识。
  事例3中的妈妈为了让棉棉尽早掌握知识,不但给她转了幼儿园,还请老师对她严加管教。由于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孩子不但不会乐于学习知识,还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和老师。
  过早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不仅不能起到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还往往会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玩耍才应该是他生活的主题,而不是学习,所以妈妈不要过早地强迫孩子去学习知识
方法二:引导孩子喜欢幼儿园老师
  孩子越小对老师的选择性就越强,只有他喜欢自己的老师时,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就会对老师的课感到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快乐地学习知识、是否玩得开心,与他是否喜欢老师紧密相关。妈妈要引导孩子去喜欢老师,帮他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典事例
  事例1:
  4岁的朋朋活泼好动,在家里一刻也不肯闲着。他一会儿爬到沙发上使劲踩,一会儿又拿小番茄瞄准电视使劲投,常把家里折腾得乱七八糟,妈妈怎么说他也不肯听。
  妈妈生气了就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交给老师,让老师把你关起来。&朋朋立即不敢淘气了。妈妈发现这一招很管用,于是就经常用老师来吓唬朋朋:&不吃饭就让老师打你屁股!&&你不乖,我就告诉老师让她批评你。&
  渐渐地,朋朋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而且一见到老师就紧张,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
  事例2:
  纯纯刚入园的时候,妈妈常问她:&老师喜欢谁呀?&纯纯总会扬起小脑袋不假思索地说:&我!&但最近,妈妈发现纯纯的情绪有一些变化。这天,妈妈问:&纯纯,你喜欢老师吗?&&不喜欢!&纯纯说。
  看来女儿和老师闹别扭了,妈妈没有急于问女儿为什么不喜欢老师,而是说:&纯纯,记不记得你第一次在幼儿园尿裤子,是老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还把你尿湿的裤子洗干净了?&&嗯,记得。&纯纯说。妈妈说:&老师其实很爱你的,可是小孩子就像刚刚开始成长的小树,有时会长歪了,需要有人扶一扶。老师若是批评你,就像是在把小树扶正,为的是让你健康成长。你说老师好不好?&
  &哦,是这样啊。原来老师批评我也是为我好啊!&纯纯说。&是啊!那你喜不喜欢老师?&&喜欢!&
  事例3:
  有一天真真的妈妈有事没能及时去幼儿园接她,看着小朋友都陆续回家了,自己的妈妈却还不来,4岁的真真开始着急了。
  老师看出真真着急了,就牵着她的手说:&真真,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故事妈妈也许就来了。&然后,老师就给真真讲起了童话故事,讲完故事妈妈还没来,老师又陪她玩起了跷跷板。
  天快黑时妈妈才来到幼儿园,真真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老师给我讲故事了。&妈妈说:&宝贝儿,妈妈来晚了。老师陪你等这么久,还给你讲故事,你是不是应该谢谢老师啊?&真真跑过去抱抱老师说:&老师真好,谢谢老师。&
  教育感悟
  孩子在入园以前,妈妈在他的心里很具有权威性,但入园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老师在孩子心里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妈妈常听孩子说:&老师让我这样做。&&我们老师说&&&老师的话在孩子看来就像尚方宝剑。当孩子受到老师的好评和鼓励时,就会非常高兴,而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就会十分难过。
  如果孩子不能从感情上去接受自己的老师、喜欢老师,可想而知他在幼儿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非常重要。要知道,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直到其大学毕业,其中大概有20年的时间会和老师有密切的接触,可以说,老师伴随着孩子成长,从孩子幼小时教他去喜欢自己的老师、并尊敬老师,对他今后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妈妈妙招
  1.不要用老师威胁孩子听话。
  让孩子喜欢老师,就要让他感觉到老师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十分亲切。即使孩子不乖的时候,也不可以像事例1中的妈妈一样,用&你再不听话,就把你交给老师,让老师把你关起来&、&你不乖就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你&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威胁孩子。这会在无形中增添了孩子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并有可能导致他不喜欢去幼儿园。
  2.让孩子记住老师对自己的爱。
  当孩子做错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年幼的他难免因为不理解而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所以,妈妈要经常提醒孩子老师曾经如何关心和爱护他,这样孩子即使受到批评也会记得老师是爱自己的。
  如事例2中的妈妈,在孩子对老师不满时,帮孩子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这时孩子就能理解老师对自己的爱,就不会因受到批评而不喜欢老师了。
  3.教孩子学会感恩老师。
  妈妈带一个孩子都常常会感到疲惫,幼儿园的老师同时照顾许多孩子,其实需要付出更大的爱心和耐心。老师需要时常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感受,关注每个孩子的需要,所以当妈妈知道老师是如何爱护自己的孩子时,要及时地教孩子学会感恩老师。
  如事例3中的妈妈,不失时机地让孩子对老师说谢谢。这样不仅让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会因此而更加喜欢老师,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妈妈的通情达理而更喜欢这个孩子。
本文关键字:幼儿园,孩子
方法三: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快乐的地方
  有的孩子十分喜欢去幼儿园,因为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而有的孩子却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觉得那里充满了约束。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充满了快乐,还是会让他觉得有压力呢?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决定了他是否喜欢去幼儿园。所以,妈妈要尽量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经典事例
  事例1:
  菲菲的妈妈晚上喜欢熬夜看电视剧,4岁的菲菲也常跟着妈妈一起熬夜。可是到了早晨该上幼儿园的时候,菲菲却睡不醒。
  每天早晨起床,对妈妈和菲菲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常常是妈妈叫了许多遍,菲菲还是不肯起,好不容易把她从床上拽起来,菲菲就因为没睡醒而哼哼唧唧,吵着不想去幼儿园。眼看快要迟到了,妈妈匆忙帮菲菲穿好衣服,让她匆匆吃点早餐赶紧把她送走了。到了幼儿园,菲菲还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事例2:
  欣欣的父母都很忙,他们常在早晨为谁送欣欣去幼儿园的问题互相推托。
  一天,眼看上班时间快到了,妈妈急匆匆地送欣欣去幼儿园。一路上,妈妈不停地抱怨:&你爸爸从来都说忙,我明明要迟到了,还非让我来送你。你说,你爸爸送过你几次啊?又去幼儿园接过你几次?&妈妈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欣欣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的话,但看见妈妈不高兴的样子,她也低下头不敢说话了。
  事例3:
  妈妈每天在送4岁的美琪去幼儿园的路上,常会边走边问:&美琪昨天在幼儿园学的什么呀?&&你在幼儿园听不听话?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美琪在幼儿园要遵守纪律啊,唱歌的时候声音要大,不要不好意思。&
  面对妈妈左一个要求,右一个意见,美琪只是呐呐地说:&知道了。&&好的。&&嗯。&然后,听着听着就到了幼儿园门口,妈妈还会嘱咐一遍:&妈妈说的话都记住了吧,乖啊!&
  教育感悟
  妈妈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因为自己无暇照顾孩子,让幼儿园代为监管?还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多的规则,或是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许这些因素都包含在内,但前提是孩子要喜欢上幼儿园,并且能够觉得那是个快乐的地方。
  如果天天都要去幼儿园的孩子,却不认为上幼儿园是件快乐的事,那他的上幼儿园的压力和感受便可想而知。为了让孩子尽快喜欢幼儿园,妈妈要尽量向孩子传递&上幼儿园很好&的信息,并尽量让他每天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幼儿园。
  妈妈妙招
  1.让孩子愉快地起床。
  事例1中菲菲的妈妈由于喜欢看电视,导致孩子跟着一起熬夜。但是,早晨孩子却因为睡不醒被妈妈强迫起床而情绪变坏,变得爱发脾气。孩子会觉得睡不醒,还得去幼儿园是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不喜欢去幼儿园。
  为了让孩子每天都能自然醒来,妈妈应该给他一个好的睡眠环境,让他早点入睡,避免孩子因睡不醒不能愉快地起床而不愿意去幼儿园。
  2.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
  一天之计在于晨,如果每天早晨孩子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幼儿园,他一天在幼儿园的状态也会非常好。
  但事例2中的妈妈却在孩子上学的路上将自己对丈夫的不满说给年幼的孩子听,孩子也许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但在妈妈的抱怨中被送去幼儿园,孩子却很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说,妈妈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前,要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3.别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
  有的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迫切地希望孩子能表现地很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喜欢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有没有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了吗?&并对孩子提出要懂礼貌、多学习等多种要求,如事例3中美琪的妈妈就是如此。
  过高、过多的要求和禁令,会让孩子感到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因此不喜欢去幼儿园。
  4.不要用带有负面倾向的问话去误导孩子。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有的妈妈会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分东西的时候有没有偏心?&很显然,这样的问话方式很不恰当,妈妈的本意也许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却在潜意识中向孩子传达了一些负面信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有时会欺负人,幼儿园里的老师是偏心的,幼儿园是不好的。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问多了以后,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他会觉得那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地方,老师和小朋友都&心怀叵测&。所以,妈妈在与孩子聊天时只要简单地聊一聊幼儿园里的事,说说那里的小朋友就足够了,千万不要用带有负面倾向的问题去问孩子。
本文关键字:幼儿园,孩子
方法四:鼓励孩子说说幼儿园的乐事
  孩子在幼儿园都学些什么?饮食是否习惯?玩得是否开心?妈妈非常关心这些问题。如何才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真实情况,并让他感觉上幼儿园是件快乐的事情呢?妈妈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励他说说幼儿园里的乐事,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在孩子重复这些乐事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觉得幼儿园真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天,妈妈在接5岁的苗苗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问:&苗苗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呀?&苗苗说:&午饭后,老师给我们发毛豆吃了。&&哦?是吗?毛豆很好吃吧?&妈妈问。
  &嗯,很好吃,还很好玩。&苗苗说。&很好玩?能和妈妈说说吗?&妈妈好奇地问。
  &吃毛豆的时候,老师说要先把皮剥下来。可是吃的时候,小超问:&老师,这些豆是谁装进去的,吃的时候还得剥。&大家都笑了。&苗苗乐呵呵地说。
  &哈哈,你们班的小朋友太可爱了。&妈妈不禁大笑。&是啊,真有趣。&苗苗说。
  事例2:
  3岁的强强入园已经两个月了,可每当妈妈问起:&强强今天在幼儿园都玩什么好玩的游戏了?&强强总是哼哼半天说不上来,最后就说:&我不知道了。&但是过一会儿,妈妈没问的时候,他却会突然说起幼儿园里的事。
  事例3:
  爸爸有时会和妈妈一起去幼儿园接4岁的小雪,每当这时妈妈总会让爸爸先带着小雪在旁边玩一会儿,自己去和老师了解一下小雪近期的表现。
  回到家后,妈妈会和小雪重复老师说的事,如她画画很认真、跳舞很有节奏感等。每当说起这些,小雪就会兴奋说起自己是如何画画的,都画了些什么;还和妈妈说自己最近学了哪些舞蹈,有时说着说着就跳了起来。每当小雪高兴地手舞足蹈的时候,妈妈也轻轻地拍掌为女儿打着节拍,受到妈妈的鼓励,小雪就更加喜欢跳舞了。
  教育感悟
  幼儿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快乐游戏的场所。很多妈妈喜欢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都学了些什么?做什么游戏了?&&中午吃得什么饭?都有哪些菜啊?&类似于这样直接的提问,年幼的孩子往往无法像成人一样理清思路,然后将答案一一告诉妈妈。
  但妈妈如果能换种方式去问,多和孩子聊聊天,鼓励他说说幼儿园里好玩的事情,在孩子的描述中,便能了解他在幼儿园里玩耍和学习的情况。在孩子描述事情的同时,也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并且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妈妈和孩子的感情更为亲密。
  妈妈妙招
  1.感受孩子的快乐,让他乐于与妈妈分享自己的乐事。
  当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说起幼儿园里开心的事,妈妈也要随着孩子的描述去想象当时快乐的情景,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在幼儿园里的乐事。如事例1中的妈妈,在听完苗苗的描述后,不但和孩子一起开心地笑,还说苗苗的同学很可爱。
  当孩子发现妈妈真的在用心听自己所说的&乐事&,他就会乐于向妈妈描述自己在幼儿园中开心的事情。但也许有的时候,在孩子看来很好笑的事,在成人看来却很没意思。即使如此,妈妈也不要说&这有什么好笑的&,而是应该耐心地听孩子说完,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乐。如果妈妈认为不好笑的事就不喜欢听,会挫伤孩子向妈妈讲述的积极性,也许孩子会因此不再喜欢向妈妈讲述自己的乐事。
  2.孩子不肯说的时候不强迫他说。
  很多妈妈会发现,当自己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时,孩子却说不上来或干脆不说。如事例3中的妈妈,在问强强在幼儿园玩什么游戏时,他却说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必过多追问,要知道3岁左右的孩子,其社交特点以独来独往、自娱自乐为主。当老师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时,他也许会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妈妈问起时他说不上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时候,孩子过一会儿后会主动说,就像强强一样。这一点,妈妈也要理解。
  3.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里的生活。
  幼小的孩子回忆能力有限,所以如果妈妈问他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他常常会想不起来。但如果妈妈能事先向老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在通过提示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描述幼儿园里的事情,这样就能唤醒孩子的记忆库。
12345678910
& & & & & & & &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春节一过,寒假也快结束啦,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一放长假,可能又会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爸爸妈妈是否会有些担心,自己的宝贝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中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最关键的变化当属主要照顾者,宝宝们要去熟悉陌生的阿姨或叔叔,并由他们来照顾自己。除了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入园前后心理上的变化。
  宝宝们不仅会在每天上幼儿园时因为跟爸爸妈妈分离而产生分离焦虑,会想:
  我还能见到爸爸妈妈吗?爸爸妈妈会来接我回家吗?
  此外,他们还可能会担心:
  这个阿姨喜欢我吗?我要是尿裤子了会嫌弃我吗?能照顾好我吗?
  其他的改变还包括环境、作息时间和规则等等。在不熟悉的情景下,宝贝们可能会相比平时睡得不那么踏实,也可能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这里,我们为爸爸妈妈们准备了几条可供参考的建议。
  1. 孩子的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穿衣等。
  2. 生活用品准备
  让孩子一起参与入园生活用品的准备过程,在一些小的范围(比如书包的颜色)给孩子选择。这个过程能帮助孩子好奇和熟悉幼儿园生活,并且有自己的参与时,孩子们能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在准备过程中,告诉孩子这些生活用品的名称与作用。
  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及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
  3. 提前调整作息
  提前向幼儿园作息时间过渡,比如什么时候该吃饭、睡觉和玩耍。
  作息时间和与之对应的情绪起伏规律是孩子生活的关键节奏,对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关键。况且,孩子对时间的体验也是来自于生活节奏,于是更容易在这个框架下被理解「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4. 模拟幼儿园场景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模拟幼儿园可能碰到的情景。
  可以用动物玩偶作为故事主角,穿插一些可能面对的困难问题。注意故事情节多以轻松有趣的气氛为主,免得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更多是困难。
  比如妈妈可以在故事中一群小动物一起玩得很开心时,操控自己手里的「小白兔」走到边上的「小猫咪」身边问:「你好啊!小猫咪,我看你一直一个人,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玩啊?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不开心啊?」然后妈妈跳出角色问孩子:「宝贝,你觉得小猫咪会怎么说啊?」
  这样鼓励孩子去给那个「小猫咪」想台词,其实就容易引出孩子以玩偶的身份说出自己可能担心的困难,可能是「想妈妈了」、「尿裤子了,不知道怎么跟老师说」。于是妈妈就能在故事里面以玩的方式帮助孩子模拟出来,引导解决的方式。
  5. 熟悉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推荐家长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特别是孩子以后主要会生活的区域。
  鼓励孩子碰一碰,摸一摸。就像小狗到处撒尿一样,孩子走一圈,到处触摸一下,能建立跟环境的初步归属感。也可以带孩子认识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看看幼儿园里大型户外运动玩具,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6. 与老师多沟通
  前几次送孩子到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尽量牵着孩子的手,自己先跟孩子的主要照顾老师多愉快地聊聊天,告诉老师一些有帮助的信息,然后再鼓励孩子跟老师说话。
  这样做是因为孩子是对老师缺乏了解的,而在听父母跟老师交谈的过程中,能通过表情、语气、语调来收集一些关于这个老师的初步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父母的态度直观感受到「妈妈跟她好像还蛮熟悉的样子,妈妈好像很信任她,我应该也能信任她」。
  7. 准时接送孩子
  安排好工作,尽量在入园的第一周准时去接孩子。
  不要跟孩子许诺「会第一个来接你」,因为是不是第一个并不真的重要,并且也难以保证做到。要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说话是算数的,到时间肯定有家人来接自己的,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自己最想见到的人来接送。
  8. 稳定孩子情绪
  孩子可能会哭闹,但是尽量避免因为孩子哭闹就临时决定不去上学了。
  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了,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恢复稳定,也可以出于自己的目的而故意放大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一哭就全都听孩子的,这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我哭闹是管用的」。这样还会使整个适应的过程变得更加不规律,反而拖长这个过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难受。
  希望以上八条建议对爸爸妈妈们能有所帮助,让宝宝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内容丰富又充满乐趣的幼儿园生活。
  责任编辑:黄丽佳
  图片来源:.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
  入园或上学后,宝宝遇到各种问题该如何应对?点击「阅读原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详细解答。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国内最大的医学网站丁香园旗下的科普资讯平台.提供可信赖的医...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图)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耍 记者郭尧 摄本报记者 张传笙  每年9月,都有一批宝宝要告别家庭,迎来他们正式进入幼儿园的日子。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很多妈妈的心情也日渐焦虑起来:宝宝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要水喝?上厕所怎么办?万一哭闹起来有人哄吗?被欺负了怎么办?一系列的担忧,让很多妈妈寝食难安。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和幼儿园校长,为家长答疑解惑。看看宝宝入园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家长先要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一想到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就紧张得睡不好觉。”市民张女士表示,为了孩子上学,她做足了功课,足足考察了几十家幼儿园才敲定现在这家学校。尽管对这家幼儿园印象不错,但张女士还是难以自控地担心。不是担心女儿吃不好、睡不好,就是怕女儿被别人欺负。有时候想着想着,她甚至希望孩子不要去上幼儿园了。
  对此,教育专家张玉表示,上幼儿园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作为家长,一定要尽快调整这种焦虑情绪,否则你的紧张情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她建议,要摆脱这种情绪,家长要对学校建立信任感,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孩子。家长可以多与老师沟通,甚至可以将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让老师尽快熟悉孩子。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多与老师电话交流。其次,家长要对孩子充分信任,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根据多年的经验,她发现大多数孩子一周以后就能基本习惯幼儿园的生活了。
  家长要帮宝宝做的准备工作
  专家建议,为了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1.帮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在活动场地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集体游戏的。再带他到教室里转转,让他看看小朋友是怎么上课、玩耍的。这会让他的脑海里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增强对幼儿园的认同感。
  2.帮宝宝做好心理准备。家长可以在聊天时告诉宝宝,宝宝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伙伴之类的话。反之,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拿老师恐吓孩子。比如,孩子在家里不听话时,家长就说这样老师就不喜欢你了,或说我告你老师等等。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教育目的,对日后的教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擦嘴、穿脱衣服、搬椅子、知道自己大名叫什么等等。
  4.培养宝宝规律作息。家长最好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当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群体中,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我们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允许他们哭、闹。但原则问题决不让步,要让孩子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懂得规则意识。
  5.让宝宝学会表达。孩子在家时,一个眼神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求。但孩子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很难让老师和同伴理解。一旦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感觉到委屈。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语言表达。在口渴时,能主动向成人要水喝。身体不舒服时能指出具体的地方。
  6.准备方便穿脱的换洗衣服。孩子第一天来幼儿园,要穿上既舒服又容易脱的衣服和鞋子。家长还要为孩子另外准备一双鞋子、一身好穿脱的衣服、同时可以把孩子平时睡觉时习惯搂抱的小物件带来,并且放在孩子的小床上,以便稳定孩子午睡时的情绪。如奶瓶、毛巾、毛绒玩具等。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引导孩子上幼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