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10四个数学字添上括号算运算符号吗和括号怎样才能等于2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0 9 8 7怎么添运算符号等于24+ - * / 随便添也可以添()能得24就行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lg10*9+8+7=24我只能想出这个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0/(9-7)*8=24
1*0+9+8+7=24
9\(10-7)*8
扫描下载二维码10个趣味数学题
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在下面的4个数字之间添上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结果等于24 用 9,3,7,2,
血刺熊猫橏u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9+7)/2)*3=(16/2)*3=8*3=2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在下列五个5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是=1,2,3,4,5,6,7,8,9,1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5-(5*5-5)/5=1(5+5-5+5)/5=2(5*5-5-5)/5=3(5+5+5+5)/5=45+5-5+5-5=55/5+5-5+5=65/5+5/5+5=75+5-(5+5)/5=85+(5*5-5)/5=95+5+(5-5)*5=10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可能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5+5)/5-(5/5)=1(5+5)/5+5-5=2(5+5)/5+(5/5)=35+5-5-(5/5)=45+5-5+5-5=55+5-5+(5/5)=65+(5/5)+(5/5)=75+(5+5+5)/5=8((5+5)*5-5)/5=95*5-5-5-5=10应该没有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定义一种运算符号 【范文十篇】
定义一种运算符号
范文一:定义新运算是指用一个符号和已知运算表达式表示一种新的运算。
定义新运算
如:当a≥b=b时 ab=bxb 当a<b=a时 ab=a
当x=2时,求 (1x)-(3x)的值
3△2=3+2+6=11
5△5=5+5+25=35
设a*b=﹙a+b﹚÷3
6*﹙5*4﹚=3
编辑本段注意
(1)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顺序,将数值代入算式中,再把它转化为一般的四则运算,然后进行计算。
(2)我们还要知道,这是一种人为的运算形式。它是使用特殊的运算符号,如:*、▲、★、◎、、Δ、?、■等来表示的一种运算。
(3)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编辑本段例题
定义新运算可以作为一类数学问题,如:
例1、x,y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x*y=mx+ny,x△y=kxy,其中 m,n,k均为自然数,已知 1*2=5,(2*3)△4=64,求(1△2)*3的值.
分析我们采用分析法,从要求的问题入手,题目要求(1△2)*3的值,首先我们要计算1△2,根据"△"的定义:1△2=k×1×2=2k,由于k的值不知道,所以首先要计算出k的值.k值求出后,1△2的值也就计算出来了,我们设1△2=a.
(1△2)*3=a*3,按"*"的定义: a*3=ma+3n,在只有求出m,n时,我们才能计算a*3的值.因此要计算(1△2)* 3的值,我们就要先求出 k,m,n的值.通过1*2 =5可以求出m,n的值,通过(2*3)△4=64求出 k的值.
解因为1*2=m×1+n×2=m+2n,所以有m+2n
=5.又因为m,n均为自然数,所以解出:
①当m=1,n=2时:
(2*3)△4=(1×2+2×3)△4
=8△4=k×8×4=32k
有32k=64,解出k=2.
②当m=3,n=1时:
(2*3)△4=(3×2+1×3)△4
=9△4=k×9×4=36k
所以m=l,n=2,k=2.
(1△2)*3=(2×1×2)*3
=1×4+2×3
例2、假设a ★ b = ( a + b )÷ b 。求 8 ★ 5 。
分析与解:该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 a ★ b等于两数之和除以后一个数的商。这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和,再算后面的商。这里a代表数字8,b代表数字5。
8 ★ 5 = (8 + 5)÷ 5 = 2.6
例3、如果a◎b=a×b-(a+b)。求6◎(9◎2)。
分析与解:根据定义,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里的符号“◎”就是一种新的运算符号。
6◎(9◎2)
=6◎[9×2-(9+2)]
=6×7-(6+7)
例4、如果1Δ3=1+11+111;2Δ5=2+22+222+;8Δ2=8+88。
分析与解:仔细观察发现“Δ”前面的数字是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而加数分别是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Δ”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有几个加数。因此可以按照这个规律进行解答。
6Δ5=6+66+666+=74070
例5.设p,q是两个数,规定:pΔq=3×p-[p+q]÷ 2,求7Δ[2Δ4]。
分析与解:根据定义,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里的符号“Δ”就是一种新的运算符号。 7 Δ 【 2 Δ 4 】
=7 Δ【2×3-[2+4]÷2】
=3×7-[7+3]÷2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范文二:500多年以前,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威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去掉的意思。于是,加号“+”和减号“-”就产生了。但是它们被大家公认,作为运算符号,是从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荷伊克正式应用开始。
“=”是15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列科尔德引入的。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倡议把“=”作为等号。
“>”和“<”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是17世纪的哈里奥特首创的。
表示计算方法的符号叫做运算符号。如四则计算中的+、-、×、÷等。
加号“+”是加法符号,表示相加。
减号“-”是减法符号,表示相减。
“+”与“-”这两个符号是德国数学家威特曼在1489年他的著作《简算与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赫克作为代数运算符号,后又经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获得大家的公认。
四则运算符号的由来
四则运算符号: “+、-、×、÷、=”,发明于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可它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发明的。他在工作中发现用横线加一竖可以表示增加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加号。而从“+”号中拿去“-”竖,就可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把“-”作为减号。
“×”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他觉得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不同,于是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
“÷” 号是瑞士学者哈纳发明的。他在算帐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就发明了 “÷”号。
“=”号发明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十六世纪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创造的。他认为用两条线平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相同,是最合适的。于是他把“=”取名为等号。
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把两个数字写得分开一些来表示减法。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逐渐发达。一些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o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两个符号才开始普及,到1603年终于获得大家的公认。
×、÷符号的使用,不过300多年。据说,英国人威廉o奥特来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后人沿用至今。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学相当发达,大数学家阿尔o花拉子米曾用“3/4”来表示3被4除。许多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即来源于此。直到1630年,在英国人约翰o比尔的著作中才出现了“÷”号,据推测他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出版物中,都用+、-来表示加与减。
×、÷却没有普遍使用,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国和德国的出版物中一般用“:”来代替“÷”。
那么=这个符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巴比伦和埃及曾用过各种记号来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号却是在中世纪时,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说之所以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它们再相等不过了。但是 = 号直到18世纪才普及。
范文三:运算符号的由来
四则运算的种种符号是从15世纪才开始逐渐使用的。公元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创加号“+”、减号“-”。他把一条横线与一条竖线合并在一起来表示合并(增加)的意思,而从加号“+”中去掉一竖,就表示拿去(减少)的意思。
乘号“×”是在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欧德莱把加号斜过来写以表示乘。
除号“÷”是在17世纪由瑞士人拉恩创造的。他用一道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
等号“=”是在16世纪由一位英国皇家法庭的医生罗伯特·雷科达首创的。他认为最能表示相等的是一对平行线,即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如“=”。
大于号“>”和“<”,是17世纪哈利阿创造的。
范文四:C语言运算级符号及含义
[] 下标运算符
-> 指向结构体成员运算符
. 结构体成员运算符
! 逻辑非运算符
~ 按位取反运算符
++ 自增运算符
-- 自减运算符
- 负号运算符
(类型) 类型转换运算符
* 指针运算符
& 地址与运算符
sizeof 长度运算符
* 乘法运算符
/ 除法运算符
% 取余运算符
+ 加法运算符
- 减法运算符
<< 左移运算符
>> 右移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等于运算符
!= 不等于运算符
& 按位与运算符
^ 按位或运算符
10级优先级
| 按位异或运算符
11级优先级
&& 逻辑与运算符
12级优先级
|| 逻辑或运算符
13级优先级
? : 条件运算符
14级优先级
=、+=、-=、*=、/=、%=>、
>=、<、<=、&、=、^=、|=
以上几个为赋值运算符
15级优先级
, 逗号运算符
异或:相同为0,不同为1 同或:相同为1,不同为0
范文五:凤凰初中数学配套教学软件_知识拓展
运算符号的由来
表示计算方法的符号叫做运算符号, 如四则计算中的 “+” 、 “—” 、 “×” 、 “÷”等. 加号“+”是加法符号,表示相加.减号“—”是减法符号,表示相减. “+”与“—”这两个符号是德国数学家威特曼在1489年他的著作《简算与 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赫克作为代数运算符号,后又 经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获得大家的公认. 乘号“×”是乘法符号,表示相乘.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特轩特提出用符 号“×”表示相乘.乘法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所以把“+”号斜过来.另 一个乘法符号“·”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首先使用的. 除号“÷”是除法符号,表示相除.用这个符号表示除法,首先出现在瑞士 学者雷恩于1656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文,才逐渐被 人们认识和接受.(选自《跨世纪知识城——谈数学》)
范文六:级别
1级(左结合)
( ) 圆括号;[ ]下标运算符;->指向结构体成员运算符;. 结构体成员运算符。 2级(右结合)
“ ! ”逻辑非运算符;“ ~ ”按位取反运算符;“ ++ ”前缀增量运算符;“ -- ”前缀减量运算符;
“ - ”负号运算符;(类型)类型转换运算符;“ * ”指针运算符;“ & ”地址运算符; “sizeof ” 长度运算符。
3级(左结合)
“ * ” 乘法运算符;“ / ”除法运算符;“ % ” 取余运算符。
4级(左结合)
“ + ”加法运算符;“ - ”减法运算符。
5级(左结合)
<> 右移运算符。
6级(左结合)
<、、>=关系运算符。
7级(左结合)
“ == ”等于运算符;“ != ”不等于运算符。
8级(左结合)
“ & ”按位与运算符。
9级(左结合)
“ ∧ ”按位异或运算符。
10级(左结合)
“ | ”按位或运算符。
11级(左结合)
“&&”逻辑与运算符。
12级(左结合)
“ || ”逻辑或运算符。
13级(右结合)
14级(右结合)
=、 +=、 -=、 *=、 /=、 %=、 &=、 ^=、 |=、 <>=赋值运算符。
15级(左结合)
“,”逗号运算符。 C 语言中,逗号(,)也可以是运算符,称为逗号运算符(Comma Operator)。逗号运算符可以把两个以上(包含两个)的表达式连接成一个表达式,称为逗号表达式。其一般形式为:
子表达式1, 子表达式2, ..., 子表达式n
a + b, c = b, c++
逗号运算符的优先级是所有运算符中级别最低的,通常配合 for 循环使用。逗号表达式最右边的子表达式的值即为逗号表达式的值。上例中,c++ 的值(c 自增之前的值)即为该表达式的值。
逗号运算符保证左边的子表达式运算结束后才进行右边的子表达式的运算。也就是说,逗号运算符是一个序列点,其左边所有副作用都结束后,才对其右边的子表达式进行运算。因此,上例中,c 得到 b 的值后,才进行自增运算。
优先级:C语言中,运算符的运算优先级共分为15 级。1 级最高,15 级最低。 在表达式中,优先级较高的先于优先级较低的进行运算。而在一个运算量两侧的运算符 优先级相同时,则按运算符的结合性所规定的结合方向处理。
结合性:C语言中各运算符的结合性分为两种,即左结合性(自左至右)和右结合性(自右至左)。例如算术运算符的结合性是自左至右,即先左后右。如有表达式x-y+z 则y 应先与“-”号结合,执行x-y 运算,然后再执行+z 的运算。这种自左至右的结合 方向就称为“左结合性”。而自右至左的结合方向称为“右结合性”。最典型的右结合 性运算符是赋值运算符。如x=y=z,由于“=”的右结合性,应先执行y=z 再执行x=(y=z)运算。C语言运算符中有不少为右结合性,应注意区别,以避免理解错误。
优先级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最上面具有最高的优先级,逗号操作符具有最低的优先级。
所有的优先级中,只有三个优先级是从右至左结合的,它们是单目运算符、条件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其它的都是从左至右结合。
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其实并不算是真正的运算符,它们算是一类特殊的操作。()是与函数相关,[]与数组相关,而->及.是取结构成员。
其次是单目运算符,所有的单目运算符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因此在我认为的 真正的运算符中它们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又由于它们都是从右至左结合的,因此*p++与*(p++)等效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在C语言里,没有前置后置之分,因为++ -- 是右结合所以右侧优先运算,表现为 "操作数后置优先级比较高" 的假象,前置和后置的区分是因为运算符重载而后加入C++的
接下来是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当然比+、-高了。
移位运算符紧随其后。
其次的关系运算符中,<
>=要比 == !=高一个级别,不大好理解。
所有的逻辑操作符都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单目运算符除外,!和~)
逻辑位操作符的"与"比"或"高,而"异或"则在它们之间。
跟在其后的&&比||高。
接下来的是条件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逗号运算符。
在C语言中,只有4个运算符规定了运算方向,它们是&&、| |、条件运算符及赋值运算符。
&&、| |都是先计算左边表达式的值,当左边表达式的值能确定整个表达式的值时,就不再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如 a = 0 && &&运算符的左边位0,则右边表达式b就不再判断。
在条件运算符中。如a?b:c;先判断a的值,再根据a的值对b或c之中的一个进行求值。
赋值表达式则规定先对右边的表达式求值,因此使 a = b = c = 6;成为可能。
优先级等级口诀
圆方括号、箭头一句号, 自增自减非反负、针强地址长度,
乘除,加减,再移位,
小等大等、等等不等,
八位与,七位异,六位或,五与,四或,三疑,二赋,一真逗。
其中“,”号为一个等级分段。
优先级等级注释
“圆方括号、箭头一句号”指的是第15级的运算符。其中圆方括号很明显“()、[]”,箭头 指的是指向结构体成员运算符“->”,句号 指的是结构体成员运算符“.” ;
“自增自减非反负、针强地址长度”指的是第14级的运算符。其中 非 指的是逻辑运算符“!”,反 指的是按位取反运算符“~”,负 指的是负号运算符“-”,针 指的是指针运算符“*”,强 指的是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地址 指的是地址运算符“&”,长度 指的是长度运算符“sizeof ”;
“乘除,加减,再移位”移位指的是左移运算符“<>”,其中除法还包括了 取余运算符“%”;
“小等大等、等等不等” 指的是第10级到第9级的运算符:<、和>=,等等指的是等于运算符==,不等指的是不等于运算符!=
“八位与,七位异,六位或”其中 八位与 指的是第8级的 按位与 运算符“&”,七位异 指的是第7级的按位异或运算符“^”,六位或 指的是第6级的按位或运算符“|”;
“五与,四或”指的是第5级、第4级的逻辑与运算符“&&”和逻辑或运算符“||”; “三疑,二赋,一真逗”指的是第3级到第1级的运算符。其中,三疑指的是条件运算符“?:” (三有双重含义:即指优先级别是三,它的运算符类型也是三目,疑也取“?”之意),二赋 指的是赋值运算符=、+=、-=、*=、/=、%=、>>=、<<=、&=、^=和|= ,一真逗 指的是第1级的“,”运算符,真字只是为了语句需要罢了。
由于C语言的运算符优先级与C++的不完全一样(主要是增加了几个运算符),所以这个口诀不能完全实用于C++.但是应该能够兼容,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他们的区别应该就能够很快掌握C++的优先级的!
1、赋值运算符:a=5;
第一个赋值语句把5赋给变量a;第二个赋值语句的意思是把0同时赋值给两个变量。这是因为赋值语句是从右向左运算的,也就是说从右端开始计算,先b=0,然后a=b。
2、复合赋值运算符:a=1;a+=3;
上面第二个赋值语句等价于a=a+3;即a=4。
3、算术运算符:Area=Height*Wnum=num1+num2/num3-num4;
第一个赋值语句Height和Width相乘结果赋给变量Area;第二个赋值语句先完成num2与num3的整除运算,然后与num1相加,再减去num4,结果赋给num。运算符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单目正和单目负最先运算。
4、逻辑运算符:a=1,b=1;
因为a=1为真值,所以不管b-1是不是真值,总的表达式一定为真值,这时后面的表达式就不会再计算了。
5、关系运算符:if(a>0)...
如果a>0,则执行if语句中的内容,否则退出。
6、:a=(b>0)?b:-b;
当b>0时,a=b;当b不大于0时,a=-b;其实上面的意思就是把b的绝对值赋值给a。
7、逗号运算符:b=2,c=7,d=5;
a=(++b,c--,d+3);
有三个表达式,用逗号分开,所以最终的值应该是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也就是d+3=8,所以a=8。
8、位逻辑运算符
包括:1。&位与符 2。|位或符 3。^位异或符 4。~位取反符
以操作数12为例。位运算符将数字12视为1100。位运算符将操作数视为位而不是数值。数值
可以是任意进制的:十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位运算符则将操作数转化为二进制,并相应地返回1或0。
位运算符将数字视为二进制值,并按位进行相应运算,运算完成后再重新转换为数字。例如:
表达式10&15表示(1010 & 1111),它将返回表示1010的值10。因为真真得真,或者是11得1,同位全是1结果也是1
表达式10|15表示(1010 | 1111),它将返回表示1111的值15。假假得假。全零得零。
表达式10^15表示(1010 ^ 1111), 它将返回表示0101的值5。此时是同性相斥,相同的就为假。
表达式~10表示(~1010),它将返回表示0101的值 -11。此号好理解,按位取反。
范文七:作者:翟静张良朋小学教学 2014年07期  在各种数学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最为基础,也最为常用,一般将它们统称为四则运算.正因如此,四则运算符号“+、-、×、÷”的写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可谓比比皆是,应用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然而,看似简单的“+、-、×、÷”真正成为数学符号大家庭中的一员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迂回曲折的发展历程,正所谓:“看似平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的由来  虽然人们早早就掌握了加和减这两种运算,但加号、减号却迟迟没有出现.  一开始,数学家们习惯于用文辞方式书写,如5+2写成5加2,5-2写成5减2.这样写表意清楚,但写多了就显得烦琐.  如何让加号、减号的书写变得更加简化和实用呢?这成为许多数学家继续创制加号、减号的最大动力.  公元4世纪左右,代数学的鼻祖丢番图在研究数学时偶尔用一条斜线“/”表示加号,用一条曲线“)”表示减号,但没有传播开来.  公元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伽罗仿效丢番图的“省略式”表示加法,如将2+写成2,这种表达直到今天还可见其痕迹,即整数与分数之和的结果是带分数.至于减法,他采用留空的方法,即把数与数之间离远一点儿来表示,例如将2-写成2
.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数学家,他们在数学的许多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许多数学符号正是由他们最先创制出来的.  有位名叫缪勒的数学家,在1456年的一本数学手稿中使用“et”表示加号,如3+2写成3et2.  法国巴黎大学的许凯在他的论文中创造性地使用了缩写的代数符号体系,如他用表示加号,用表示减号.如7+2写成72,7-2写成72.  意大利热爱数学的修道士帕乔利在其名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集成》一书中把7+2写成7P2,7-2写成7M2,去掉了字母上方的一横.就因为这一微小的变化,帕乔利的符号得到了很多数学家的认可和使用.  最早使用现代加号、减号的是德国人.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其公开出版的《简算与速算》一书里率先使用“+”作加,用“-”作减.不过由于魏德曼名气太小,没有被立刻公认和使用.1544年,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在他的《算数大全》一书中大量使用了“+、-”,且运用自如.后来,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和哈里奥特、德国人克拉维斯、荷兰数学家斯蒂文纷纷使用“+、-”符号.从此,“+、-”真正登上了加减运算的舞台.  从“文辞式”到“缩写式”到最后演变成通用的“+、-”,经历了三四千年.  关于魏德曼如何创制“+、-”,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据说,当时,在运算中需要加号、减号的地方很多,用文字表达过于烦琐.一天,他突然想到了酒店里“剩余”和“不足”的标记.他经常到酒店喝酒,看见卖葡萄酒的人,从坛中倒出葡萄酒后,在坛上画一条横线,表示还剩多少;若把新酒注入坛内,马上将线条勾画成“+”.于是,他一边计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竖,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上拿掉一竖,就表示减少,好!‘-’,你就叫减号吧!”  我国使用“+、-”的历史很晚.直到清末新学堂开办起来后,随着外来数学书籍的增多,才开始在教科书中出现加号“+”、减号“-”.  二、“×、÷”的由来  乘号、除号的产生比加号、减号要晚.  据史料记载,最古老的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中已有表示乘法的记号.古希腊的丢番图把乘数并列表示相乘(可以说是省略乘号).古印度和古希腊有相似之处,乘法没有特殊的记号,通常采取省略乘号的方法.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数学家们仍在努力追求一种更为简单、和谐并为大众所接受的乘号.  德国数学家斯蒂菲尔在1545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里用大写字母M(Multiply的首字母)表示乘号,用大写字母D(Divide的首字母)表示除号,这是一种缩写式的表达.荷兰数学家斯蒂文在1634年出版的书中也采用了这种符号.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1年曾用“in”表示乘数之间的乘号.  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为了摆脱繁杂的数学算式,他创立了很多数学符号,其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日后逐渐流行起来,并沿用至今.现代人一般认为,奥特雷德在发明“×”时,认为乘法是增加的意思,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但又和加法不同,于是他把加号斜过来写,便得到了乘号.  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其名著《方法谈》一书里,用圆点“·”表示乘法.日,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在给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的一封信内也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与大写字母X相混淆.后来,用“·”表示乘号的写法也相当流行.  现今欧洲的德、法、俄罗斯等国规定以“·”作乘号,其他国家则以“×”作乘号.在我国则以“×”或“·”作乘号并存,一般在字母或括号前的乘号可略去不写.  至于除号,它的符号写法比较多,至今也没有完全统一.据记载,阿拉伯人曾经在两数之间加一条线段来表示除法运算,比如:a-b,a/b,.第一种记法已经被淘汰,成为减法的记号,后两种已经成为现代分数的记法.  除号在欧洲的演变,说法不一.现在的除号“÷”称为雷恩符号,它是由瑞士人J.H.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率先引用的.开始此符号在瑞士等欧洲各国都不流行,直至1668年,他这本书的英译版面世,加之英国数学家沃利斯和牛顿的采用,这个符号才真正流行开来.  关于雷恩发明除号的猜测,认为他在做除法运算时,没有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符号,他就用一条短横线(可认为是减号)把两个圆点分开,表示分解的意思,生动地道出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  如下的几种说法常有人提到,但缺乏可靠的材料证明:用“:”表示除号或比号,与莱布尼茨的使用相关;用横线“-”表示除号,与花拉子米的使用相联系;用“/”表示除号,英国的德·摩根是主要推动者.  综上所述,乘号有三种形式,即“×”“·”和省略不写;除号有“÷”“∶”“-”和斜线“/”四种形式.目前各国虽然还没有达成国际统一的规定,但它们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和沟通也不会引起歧义.  回溯四则运算符号发展的历史,印证了我们如下两个观点:1.数学符号只有做到简易、实用,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体现了数学一直奉行的求简精神;2.符号的发明权可能由某个人独享,但它实质上是一代一代的数学家前赴后继、智慧接力的结晶.  【编辑手记】四则运算符号是小学生较早接触到的数学符号,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比喻的方式来解释符号的合理性.实际上,数学符号从发明到广泛使用往往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教师适当涉猎这方面的数学史知识,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数学史设计教学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现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学内容,小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史知识,有待进一步开发.作者介绍:翟静,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张良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范文八:常用集合运算符号
★ 符号名称:和集 [&]
◆ 符号解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称为和集
◆ 使用示例:
双目运算符
(1,2,3)[&](1,3,4)=1 2 3 1 3 4
★ 符号名称:并集 [+]
◆ 符号解释:两个或两个以上集合并在一起并去除其中重复元素的集合,称为并集
◆ 使用示例:
双目运算符
(1,2,3,5,9)[+](1,3,4)=1 2 3 5 9 4
★ 符号名称:差集 [-]
◆ 符号解释:第一个集合减去第二个集合所包含的元素,称为差集!
◆ 使用示例:
1.双目运算符
(1,2,3,5,9)[-](1,3,4)=2 5 9
2.单目运算符(去除数集中重复的元素)
(1,2,3,1,4,2,5)[-]=1 2 3 4 5
★ 符号名称:交集 [*]
◆ 符号解释:两个集合中都含有的元素
◆ 使用示例:
(1,2,3)[*](1,3,4)=1 3
★ 符号名称:补集 [/]
◆ 符号解释:两个集中非共同元素组成的集合(也叫反交集)
◆ 使用示例:
(1,2,3)[/](1,3,4)=2 4
★ 符号名称:逆集 [\]
◆ 符号解释:第二个集合减去第一个集合所包含的元素,称为逆集(也叫反差集)
◆ 使用示例:
(1,2,3)[\](1,3,4)=4
★ 符号名称:平集 [!]
◆ 符号解释:两个集合的和集中,只出现一次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平集
◆ 使用示例:
(1,2,3,2,5,6,2,1,4,3,2)[!](4,5,9,2,3,5,1,7)=6 9 7
★ 符号名称:频集 [!!]
◆ 符号解释:两个集合的和集中,出现两次以上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频集
◆ 使用示例:
(1,2,3,2,5,6,2,1,4,3,2)[!!](4,5,9,2,3,5,1,7)=1 2 3 5 4
★ 符号名称:求和运算符号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 [++](1,2,3,5,9)=20
2. (1,4,7)[++]=12
★ 符号名称:内积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所有元素的乘积
◆ 使用示例:
[**](2,5;4,2;5,4)=1600
★ 符号名称:算术平均值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并除以元素的个数所得的值
◆ 使用示例:
此运算符是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A. 前置式 [~](1,2,3)=2
B. 后置式 (2.5,3,9)[~]=4.8333
★ 符号名称:标准方差 [~~]
◆ 符号解释: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 (1,5,3;6,8,2;9,1,6)[~~]=2.9627
2. [~~](1,5,3;6,8,2;9,1,6)=2.9627
★ 符号名称:n项移动平均 [~n]
◆ 符号解释:对数集进行n项移动平均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A. 2项移动平均 [~2](1,2,3,2,4,2,5)=1.5 2.5 2.5 3 3 3.5
B. 3项移动平均 (1,2,3,2,4,2,5)[~3]=2 2..7
★ 符号名称:方差 [~^]
◆ 符号解释: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
数叫做样本方差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 (1,5,3;6,8,2;9,1,6)[~^]=8.7778
2. [~^](1,5,3;6,8,2;9,1,6)=8.7778
★ 符号名称:频数表 [^]
◆ 符号解释:列出数集中元素出现的次数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有四种表现形式
1. [^]或[^1] 按出现次数降序排列
2. [^2] 按出现次数升序排列
3. [^3] 按元素从大到小排列
3. [^4] 按元素从小到大排列
★ 符号名称:矩阵求逆 [-1]
◆ 符号解释:N阶方阵A、B,若有AB=1则称B是A的逆矩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5,3;6,8,2;9,1,6)[-1]= 或 [-1](1,5,3;6,8,2;9,1,6)=
-0.6 0.0579
0.8 -0.0661
★ 符号名称:中值 [|]
◆ 符号解释:把集合从小到大排序,处在中间的值称为中值,也叫中间值
◆ 使用示例:
(1,2,3,2,5,6,2,1,4,3,2)[|]=3.5
[|](1,2,3,2,4,2,5)=3
★ 符号名称:众数 [||]
◆ 符号解释:在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也叫典型值
◆ 使用示例:
[||](1,2,3,2,1,3,6,5,2,4,8,5,6,9,5,4,2)=
2 4(出现的次数)
(1,2,3,2,1,3,6,5,2,4,8,5,6,9,5,4,2,5)[||]=
2 4(出现的次数)
5 4(出现的次数)
★ 符号名称:累加数列 [&+]
◆ 符号解释:通过数列间各数据的依个累加得到新的数据与数列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2,5,1,6,4,3)=2 7 8 14 18 21
(2,5,1,6,4,3)[&+]=2 7 8 14 18 21
★ 符号名称:累减数列 [&-]
◆ 符号解释:数列中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组成的新数列(累加数列的逆运算)
◆ 使用示例:
(1,2,3,4,5,6,7,8,9)[&-]=1 1 1 1 1 1 1 1 1
★ 符号名称:倒数数列 [&/]
◆ 符号解释:取得数集所有元素的倒数组成的集合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2,5,1,6,4,3)[&/]=0.5 0.2 1 0. 0.3333
[&/](2,5,1,6,4,3)=0.5 0.2 1 0. 0.3333
★ 符号名称:倒数和 [/+]
◆ 符号解释:数集中所有元素的倒数的总和
◆ 使用示例:
[/+](1,2,3,5,4)=2.2833
★ 符号名称:几何平均值 [*~]
◆ 符号解释:集合的内积的元素个数的倒数次方(也叫级均值)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 (1,4,7)[*~]=3.0366
2. [*~](1,2,3,5,9)=3.0639
★ 符号名称:调和平均值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也叫谐均值)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 (1,4,7)[/~]=2.1538
2. [/~](1,2,3,5,9)=2.3316
★ 符号名称:最小值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最小的数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2,6,4,5)=2
(9,5,18,2,6)[>]=2
★ 符号名称:最大值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最大的数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2,6,4,5)=6
(9,5,18,2,6)[>]=18
★ 符号名称:从大到小排列 [>>]
◆ 符号解释:把数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2,5,1,6,4,3)[>>]=6 5 4 3 2 1
[>>](2,5,1,6,4,3)=6 5 4 3 2 1
★ 符号名称:从小到大排列 [<<]
◆ 符号解释:把数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使用示例:
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2,5,1,6,4,3)[<<]=1 2 3 4 5 6
[<<](2,5,1,6,4,3)=1 2 3 4 5 6
★ 符号名称:反转 []
◆ 符号解释:把数集所有元素前后倒转
◆ 使用示例:
此运算符是单目运算符, 可放在操作数前,也可放在操作数后面
(1,2,3)[]=3 2 1
[](1,2,3)=3 2 1
★ 符号名称:极差 [><]
◆ 符号解释:集合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最大值减最小值所得的值
◆ 使用示例:
[><](2,5;4,2;5,4)=3
★ 符号名称:转置 [T]
◆ 符号解释:对数列或矩阵转置 (注与反转的区别)
◆ 使用示例:
1.转置数列 (1,2,3)[t]=1;2;3
2.转置矩阵 (1,2;3,4)[t]=
★ 符号名称:数据个数 [N]
◆ 符号解释:获取数集中元素的个数
◆ 使用示例:
(1,2,3,4,5)[n]=5
[N](1,2,3,5,4)=5
★ 符号名称:第n个元素值 [n]
◆ 符号解释:取出数列中第n个元素的值
◆ 使用示例:
(1,2,5,3,6)[3]=5
★ 符号名称:第i行第j列值 [i,j]
◆ 符号解释:取得矩阵中位置(i,j)处的元素值
◆ 使用示例:
(1,5,3;6,8,2;9,1,6)[2,2]=8
★ 符号名称:行数 [R]
◆ 符号解释:取得矩阵的行数
◆ 使用示例:
(1,5,3;6,8,2;9,1,6)[R]=3
★ 符号名称:取出行 [Ri]
◆ 符号解释:取得矩阵中第 i 行
◆ 使用示例:
(4,5;6,7;5,2)[r2]=6 7
★ 符号名称:取出部分行 [Ri,j]
◆ 符号解释:从矩阵第 i 行开始取j行
◆ 使用示例:
(4,5;6,7;5,2)[r2,2]=
★ 符号名称:添加行 [+R]
◆ 符号解释:把第二个矩阵的所有行加到第一个矩阵的后面
◆ 使用示例:
(1,2,3)[+r](4,5,6)=
(1,2,3;7,8,9)[+r](4,5,6)=
★ 符号名称:添加一行 [+Ri]
◆ 符号解释:把第二个矩阵的第i行加到第一个矩阵的后面
◆ 使用示例:
(4,5,6;7,5,2)[+r2](1,1,1;2,2,2)=
★ 符号名称:行交换或替换 [Ri=Rj]
◆ 符号解释:1.第i行与第j行交换 2.第一个矩阵i行替换成第二个矩阵的j 行
◆ 使用示例:
1.行交换(单目运算) (4,5,6;7,5,2)[r1=r2]=
2.行替换(双目运算) (4,5,6;7,5,2)[r1=r1](1,1,1;2,2,2)=
★ 符号名称:列数 [C]
符号解释:取得矩阵的列数
◆ 使用示例:
(1,5,3;6,8,2;9,1,6)[c]=3
★ 符号名称:取出列 [Ci]
◆ 符号解释:取得矩阵中第 i 列
◆ 使用示例:
(4,5,6;7,5,2)[c2]=5;5
★ 符号名称:取出部分列 [Ci,j]
◆ 符号解释:从矩阵第 i 列开始取j列
◆ 使用示例:
(4,5,6;7,5,2)[c2,2]=
★ 符号名称:添加列 [+C]
◆ 符号解释:把第二个矩阵的所有列加到第一个矩阵的后面
◆ 使用示例:
(1;2;3)[+c](4;5;6)= (1;2;3)[+c](4,5;6,7;5,2)=
★ 符号名称:添加一列 [+Ci]
◆ 符号解释:把第二个矩阵的第i列加到第一个矩阵的后面
◆ 使用示例:
(1;2;3)[+c2](4,5;6,7;5,2)=
(1;2;3)[+c1](4,5;6,7;5,2)=
★ 符号名称:列交换或替换 [Ci=Cj]
◆ 符号解释:1.第i列与第j列交换 2.第一个矩阵i列替换成第二个矩阵的j 列
◆ 使用示例:
1.列交换(单目运算) (4,5,6;7,5,2)[c1=c3]=
2.列替换(双目运算) (4,5,6;7,5,2)[c1=c1](1,1;2,2)=
范文九:趣填运算符 
3() 11 9O  9
次 ,使等 式成立。 示 
( 9提 :910
4 1 1)0  
( 91 1=
5)   90 10  (
  1  90 0
题 摘 自( 3) 小 生学界>  世(
1) 7 95 6
180=9
53 7 92 0 =  9
二   、 1一 6 )在算
数 间填 字j 适
96 8 )32 4 6 8 =
四、 请 在
算式 ( 1)— 
求   X”符 号使,等 式立。 要 成
  (3)数字中 ,添 上+ 、 、一 ×、 
填边边口 。算 
()618 6
8= 0 10
i  ÷、 ()
 l  各 次,一 使等式立成 。
 1)( 1 35 ., 2 4 6 6 寻  
( 2 3 5)7 4
6 =9   f   8)43 68 5
7 99 : 
61 0= 2) 8
(  86 3 8 )=6 01O  
 X盆dx 留争 画  yX 
五在 算、式 “ =”两 边数 字 
( 6 -8
64= 0 1 -4 O
上填适 当的运符算号 ,
、三 ( 51
)67÷8 —+X9 1  0 =
1= 帮,7 
      豢6一   寰
2 3 4:
2()24   
35 6÷7+X8—9 = 2 09
(1) 和式(
中 添 字 上相同
的 算 运 号符和 括  
    3)1
3÷4X5 7 4!
869 — - 
,等式使 成立。  例
1:3= 9(1+ )X23=9
 31 =92  
2 +1)=9  
 23—4X÷)5     -
4=66 
1)13 5 7 9 2 = 0   4
6 2 80
7() 86 24 2 9 75 3
=2 1 0 0
(2 )3 ÷(4 —6X75 )48   - 
5  ' 3 4( 647—X8)+9 -
1()×1+1 9=91 0
÷ 1 +43
56=÷ 7 
2 8 : 8  。  
 9  2 9X )1+=11O  
  (0 1X9 3)   9+ 11=0
194= 01 4 9  -
9  ( 91=1 0× ) 51 - 4   
六、 ()1(1+
)2 X +3 
誊 (   5×6
X74)X892 = 0  4 
0 )9× (8 4( 7X6 X 5 4
 2          
191X491 0        O
、 1(6】6484   
 O ( 8
) 8+64621=0
  -    O
88 ++6=160    
O ()8X846X46=1
 0      -O 
4)+3X
(  +2)=1 02   07
64(8  6 1=0
)5  84 - -
范文十:带绝对值符号的运算
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因为这一问题看似简单,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它既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还是容易搞错的问题。那么,如何去掉绝对值符号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理解数a的绝对值的定义。在中学数学教科书中,数a的绝对值是这样定义的,“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学习这个定义应让理解,数a的绝对值所表示的是一段距离,那么,不论数a本身是正数还是负数,它的绝对值都应该是一个非负数。
二、要弄清楚怎样去求数a的绝对值。从数a的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肯定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必定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就是零。在这里要让学生重点理解的是,当a是一个负数时,怎样去表示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a”),以及绝对值符号的双重作用(一是非负的作用,二是括号的作用)。
三、掌握初中数学常见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几种题型。
1、对于形如︱a︱的一类问题
只要根据绝对值的3个性质,判断出a的3种情况,便能快速去掉绝对值符号。
当a>0时,︱a︱=a
(性质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
当a=0 时︱a︱=0
(性质 2:0的绝对值是0) ;
当 a<0 时;︱a︱=–a
(性质3: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2、对于形如︱a+b︱的一类问题
首先要把a+b看作是一个整体,再判断a+b的3种情况,根据绝对值的3个性质,便能快速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当a+b>0时,︱a+b︱=(a+b) =a +b
(性质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
当a+b=0 时,︱a+b︱=(a+b) =0
(性质 2:0的绝对值是0);
当 a+b<0 时,︱a+b︱=–(a+b)=–a-b
(性质3: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对于形如︱a-b︱的一类问题
同样,仍然要把a-b看作一个整体,判断出a-b 的3种情况,根据绝对值的3个性质,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但在去括号时最容易出现错误。如何快速去掉绝对值符号,条件非常简单,只要你能判断出a与b的大小即可(不论正负)。因为︱大-小︱=︱小-大︱=大-小,所以当a>b时,
︱a-b︱=(a-b)= a-b,︱b-a︱=(a-b)= a-b 。
口诀:无论是大减小,还是小减大,去掉绝对值,都是大减小。
4、对于数轴型的一类问题,
根据3的口诀来化简,更快捷有效。如︱a-b︱的一类问题,只要判断出a在b的右边(不论正负),便可得到︱a-b︱=(a-b)=a-b,︱b-a︱=(a-b)=a-b 。
5、对于绝对值符号前有正、负号的运算
非常简单,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同时,不要忘记打括号。前面是正号的无所谓,如果是负号,忘记打括号就惨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
去绝对值化简专题练习:
(A) 化简
(B) 的结果是(
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
(6) 已知a、b、c、d满足 且
(提示:可借助数轴完成)
(A) ,则有(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式子
有理数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那么下列四个式子,
中负数的个数是(
设x是实数, 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y没有最小值
(B)有有限多个x使y取到最小值
(C)只有一个x使y取得最小值
(D)有无穷多个x使y取得最小值
(12)、当x??1时,则x?2?x?2?
(13)、已知1≤x?5,化简?x?x?5
(14)、已知x??3,化简3?2??x.
(15)、如果0?m?10并且m≤x≤10,化简x?m?x?10?x?m?10.
(16)、如果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求a?b?a?c?b?c的值.
(17).已知a、b、
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a+c|﹣|1﹣b|+|﹣a﹣b|
(18).有理数a,
b,c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化简:|a﹣b|+|b﹣c|+|a﹣c|.
(19).若|3a+5|=|2a+10|,求a的值.
(20).已知|m﹣n|=n﹣m,且|m|=4,|n|=3,求(m+n)的值.
(21).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a﹣b|﹣|a+b|.
(2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试化简下式:|a﹣c|﹣|a﹣b|﹣|b﹣c|+|2a|.
(23).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化简|a|+|a+b|﹣|1﹣a|﹣|b+1|.
(1)|x+1|+|x﹣2|+|x﹣3|的最小值?
(2)|x+1|+|x﹣2|+|x﹣3|+|x﹣1|的最小值?
(3)|x﹣2|+|x﹣4|+|x﹣6|+,,+|x﹣20|的最小值?
(25).计算:|﹣|+|﹣|+|﹣|+,,+|
(26).试求|x﹣1|+|x﹣3|+,,+|x﹣2003|+|x﹣2005|的最小值.
(27).计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添加运算符号等于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