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30岁就有糖尿病g了多少岁

赵四小姐为何感谢蒋介石囚禁张学良 太花心90岁还搞外遇|张学良|赵四小姐|蒋介石_新浪军事_新浪网
赵四小姐为何感谢蒋介石囚禁张学良 太花心90岁还搞外遇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关于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本名赵一荻)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都具有传奇色彩,一个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而她 只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才女;一个是当时威震一方的军阀,而她只是他身边的机要秘书;一个是历史上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而她只是他其中有名无实中的一个而 已。但是就是这样两个人,却演绎了令世人叹服的爱情故事。而他们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经典,根本缘于80年前1936年发生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 “西安事变”中的两大核心人物之一的张学良(另一位是杨虎城将军)从此受到蒋介石超过半个世纪的囚禁,从而开始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一段令世人惊叹的爱情 故事。
  可以说因为有了“西安事变”,有了蒋介石囚禁张学良半个世纪,才成就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传奇,这也是赵四小姐由衷感谢蒋介石的根本原因。今日,丁丁在翻阅《张学良口述历史》时看到了赵四小姐对蒋介石的感谢之语:“他被蒋关起来了,否则我同他也维持不下去。”
  赵四小姐为何要感谢蒋介石囚禁张学良呢?仔细翻阅张学良的历史,我们才知道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爱得有多深,也才知道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爱情传奇是多么的曲折离奇和因为历史的巧合。可以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传奇并非是张学良对赵四小姐多么深受,完全只是历史的无奈。
  年 轻时期的张学良到底有多风流,一般人或许想象不到,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虽然有妻妾六人,但那是当时成功男人都如此,而且他也算负责任的男人,而张学良对女 人采取的政策是“用完就扔”,有部下为了当官升职将自己的姐姐妹妹同时献上,有部下甚至将自己的妻子也献上,有部下还将自己的女儿也献上,当然,他们最终 在职务上是如愿以偿,而当时奉天省的省长翟文选的妹妹被张学良强奸之后,翟文选愤怒的出家当了和尚。而且张学良竟然还与墨索尼里的小女儿还有一段露水情 缘,特别是他与宋美龄也传出有绯闻,张学良之所以最终没有走杨虎城的下场,皆因宋美龄的功劳。
  而赵四小姐相比这些人物, 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美貌,其实都不会超过他们,他父亲也只不过是东三省的外交顾问,最终也只不过是交通次长。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俘虏了如此风流的 张学良,两人于1927年相遇于天津舞会上,当时赵四小姐才16岁,就与大11岁的张学良瞬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而且还引来其父赵庆华发表声明,对女儿私 奔感到愤怒,断绝父女关系,从此引退江湖。从此,赵四小姐就这样有名无份的和张学良开始了爱情传奇,对外宣称私人秘书,对内被原配于凤至称作小妹,也算是 得到了承认。
  从此,从1931年的9.18事变,随张学良从沈阳到西安。随后张学良与杨虎城于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一致对外抗日,然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而这每一个瞬间,都有赵四小姐陪在身边,并 且在囚禁期间还生下了他们共同的爱情结晶张闾林(后来成为美国太空总署工程师)。直到1964年,他们才在台湾宣布结婚,赵四小姐终于有了最后的名份。这 一过程,讲述起来虽然只有几句话,但试想其中的艰辛,受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受了多少折磨,或许只有赵四小姐内心才清楚,但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没有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他们会终成正果吗?应该从赵四小姐在纽约要感谢蒋介石来看,赵四小姐最终成为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没有这段囚禁的经历,赵四小姐只有可 能是张学良红尘中的一个而已,绝非不是最后一个。因为后来又有事实得到证明。
  那是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再次得到证实张 学良到底有多风流。那是在90年代张学良终于得到自由之后,定居纽约,在其90多岁之后,张学良竟然又传出了绯闻。当时的张学良寄居在贝夫人家中,竟然返 老还童,与70多岁的贝夫人传出了绯闻,令赵四小姐感到苦恼。因为张学良年高耳背,交际不便,所以,他在公私场合,一切都依赖贝夫人的扶助,出双入对,张 学良公开宣称“赵夫人可敬,贝夫人可爱”。还为此作出了一首打油诗:“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非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听到这样的传 闻之后,“可敬”的赵四小姐自然对“可爱”的贝夫人恨之入骨了。
  可见,90岁的张学良都能够如此风流,如果没有蒋介石对其半个世纪的囚禁,那赵四小姐最能和张学良修成正果吗?难怪赵四小姐感叹:“他被蒋关起来了,否则我同他也维持不下去。”看来,赵四小姐真是从内心由衷感谢蒋介石啊。
  注:张学良90岁在纽约的绯闻来自唐德刚先生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代序》。张学良为什么至死没有回大陆
张学良为什么至死没有回大陆
日 10:09:49
本文摘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10期,作者:周海滨,原题:《一生没踩到点子上——张闾蘅讲述大伯张学良的谜样往事》
日,失去自由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和赵一荻,终于离开台湾去美国探亲。
1994年,张学良夫妇离开台湾,在夏威夷定居,从此开始了真正自由的生活。
张闾蘅说:“大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应该是到了夏威夷的时候,我们请他出去吃饭、陪他聊天。以前在台湾,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直到大伯到了夏威夷,这双眼睛才没有了,可以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气氛不一样了,一切都过去了。”
张闾蘅只有一次见大伯流眼泪。那是赵一荻去世时,大伯对她轻声说:“前几天,她(赵一荻)还好好的,怎么人说死就死了呢!你看前几天,我才跟她开玩笑:‘你走了,我就找一个女朋友去。’她跟我说:‘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大伯说着说着眼泪就默默地流了下来。其实他很怀念自己的夫人,大妈对他,真的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他们夫妇把生死看得很开,他们一直相信,他俩都死了,就会在另一个世界再相聚。”
张闾蘅说,做伟大事情的人,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大伯能做到“天塌下来当被子盖”。“大妈去世的时候,他很难过,但是他们这种人,不会表现出七情六欲,我扶他去做礼拜时,他拉着我的手,手都是抖着的。”
在赵一荻去世一年后的2001年,张学良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在张学良最后的日子里,张闾蘅每日陪伴在侧,“大伯虽然身体不适,但依然能讲笑话,思维敏捷。大伯临终时没有嘱托,因为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也不怕死,可以说他是潇洒地离开人间的”。
张学良带着人生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年少时,张学良想学医救人,却从了军;青年时,他说自己不怕死,想亲往前线打外敌,却无法如愿;晚年时,他想回东北看看,终未能实现。
张学良为什么至死没有回大陆说法不一。张闾蘅说,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大伯很多事情都没踩在点子上:当他想回大陆时,政治环境不允许,等环境允许了,又因为大妈的病情回不去。他们一直相依为命,他不可能撇下大妈一个人回大陆。
赵一荻年轻时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叶,而张学良在四十多岁时患了严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视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打麻将全靠手感,一耳全聋,一耳微有听力。多年来,赵一荻就是张学良的眼和耳,但她一大声说话,就喘不过气来,非常痛苦,两人以轮椅代步相依度日。
在许多人眼中,张学良是叱咤当时的风云人物,然而,这位曾经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却因一场“兵谏”而褒贬不一,被改变了的人生轨迹也从此与历史无缘。终其一生虽然始终不乏“前呼后拥”者,但是个中凄凉和孤独,也许只有赵四小姐最为清楚。
张学良曾不止一次对张闾蘅说,国人之所以敬重他,是因为他没有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反对内战,力保国土的完整。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苏频道 电话:(025)张学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
&&&&来源:&&&&
原标题:张学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  张学良生涯里,有三个“三六”。一个是“一九三六”,他在这一年发动西安事变,挟蒋抗日,“把天捅了个窟窿”。另一个“三六”,划开他一生两段。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监禁,从浙江奉化开始,先后移监于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的郴州、沅陵,贵州的修文、开阳、桐梓和四川的重庆,辗转流离,终于日被转至台湾,幽禁于新竹县竹东镇井上温泉。   张学良这天日记说:“今日迁移,但余始终不知去向何处。早六点一刻,由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八点四十分抵武昌徐家珊机场加油,十二点一刻抵台北松山机场,余始知是到台湾……下午二点一刻由台北乘汽车动身,约五点半抵新竹,宿于招待所。”   其时,张学良生涯中出现第三个“三六”――伴随他的赵一荻当年三十六岁。贵州之前的张学良,绝对孤寂。从贵州始,著名的赵家四小姐追随到他身边,陪伴寂寞英雄。   张、赵由此开始了他们台湾幽禁阶段的早期生活。《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清泉幽禁岁月》一书中,有两幅相邻的照片。一幅是张学良在窗前读书,另一幅是赵一荻在用缝纫机缝制衣物。这段时间里的记事簿、日记、信函、口述、照片……成为后人研究张学良的珍贵史料。   张学良被幽禁后,读书不辍,并有了研究明史的想法,且兴味日浓,不时托人从外面买书,还列出书单,请毛人凤帮助寻购。据说宋美龄得知张学良的治史兴趣后,专门请了一位明史专家,到张学良的山中居所,行“伴读”之责。宋美龄还曾托信差转送给张学良大量家书。   1955年初,张学良感受到一种入台以后前所未有的寒冷。是年春,赵一荻因咽部出问题,不得不动手术。是年夏,她开始连续尿血,发烧时体温高至39.5摄氏度,四肢冰冷,颤抖,被送到台北中心诊所,检查结论是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赵一荻为此住院两月之久,张学良一人待在井上温泉,开始了“两地书”。   当时的台北和井上之间,未通公路,音问不便。赵一荻托人带回的信,不能及时送达。中秋前后,张学良的一封信断续写了三天。10月15日,赵一荻出院回家,张学良手中积累了她写自医院的近三十封信。张学良的日记里,记录了赵一荻病体逐渐好转的过程。女主人回家了,他们与世隔绝、朝夕相伴的山居岁月继续绵延。   不知何人为张学良和赵一荻留下了他们在书房的多幅照片。自然光,构图工稳,人物闲适,气氛静谧。照片上的赵一荻,背后排列着大量藏书。那是她漫长伴读岁月的证明。其中一幅文字说明是:“赵一荻也老了,看书时也离不开老花眼镜了。”   这类图片数量之多,支撑起“张学良台湾幽禁期间读书影像”专章,给人手不释卷的强烈印象。这一章,是他隐居生活中大量阅读的实况记录。每年元旦,张学良都会启用一个新日记本,写上当年的读书计划,一本本读来。有时在室内,借助桌面一个斜面支架阅读,时常在室外,阳光下,或端坐于石凳、石阶,或仰卧于躺椅,单手持卷,读到入神。   随着时光延伸,当年少帅山中渐老。视力衰退,眼疾困扰,读书越来越不易。从照片看,张学良伏案的姿势越来越低,眼睛离纸面的距离越来越近。是光线原因吗?专题照片里,室外读书的场景多于室内。书上说:“散步时带著书,走累了,坐下看一会儿书。这是张学良的习惯。”   (作者为民盟中央委员) 张冠生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热门推荐:
  内地有不少喜欢和女明星传绯闻的富二代,其中几个年轻帅气的被戏称为“京城四少”。殊不知,民国时期,也有四位公子哥,在京城名震一时,他们就是著名的“民国四公子”。他们除了在历史上作为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为人所知外,他们还热爱收藏和古玩,并且精于鉴赏,能书善画,有的甚至为了收藏一幅画、一件文物而倾家荡产。
  民国四公子,是指民国时期四位有名的世家子弟,关于四人的身份说法不一,不过流传最多的版本还是张学良、袁克文、张伯驹和溥侗这四位。
  游春图
  张学良:莫逆之交缘起一幅“假画”
  在世人眼中,张学良是风流倜傥的民国四公子之一,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少帅”,似乎有点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一介武夫的味道。而实际上,张学良乃一儒将也,他不仅国学功底深厚,精于诗词,更写得一手好字,行书、楷书、隶书、篆书皆有不凡功底。龙飞凤舞的草书、遒劲秀丽的正楷、行云流水的行书、凝重精美的篆体,张学良样样信手拈来。
  张学良不仅自己作诗写字,还善品鉴,喜收藏,广交文人雅士,是民国时期收藏界最负盛名的“四公子”之一。按照张学良自己的说法,“我当年在北方,我算是差不多第二,就不能说第一。我要是第二个,就不算头一个,就这么讲。我从前没有别的嗜好,就是收藏字画,个人渠道也有,拍卖的也有,一种嗜好。”
  电视剧《少帅》,讲述了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一生,也将大家的视野聚焦到了张学良的身上。实际上,张学良不仅是一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少帅”,同时也是一个爱好收藏的文人雅士。
  张学良和张大千
  在历代名家的书画里,张学良尤其喜欢石涛的画作,为了能够买到石涛的真迹,张学良不惜重金,买了很多石涛的“真迹”。然而,这些“真迹”却并非出自石涛本人之手,而是张大千“伪造”的。
  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当时号称“蜀郡大千居士”,仿石涛的画已出神入化,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收藏家都曾被他骗过,这其中就包括张学良。然而,自知“受骗”后的张学良并没有生气,反而借宴请沪上名流之机,邀请张大千赴宴。并且谈笑风生地向众人介绍了张大千。从此,“二张”开启了一段莫逆之交。
  寒林图
  张学良从20多岁起他就开始收藏书画等艺术品,收藏历史长达70多年,藏有高质量的艺术品300余件。“满洲国国务院逆产处理委员会”等编有一份张学良收藏的《书画目录》。共有书画藏品二百四十一种,六百三十三件,其中煊赫名迹有:王献之《舍内帖》、李昭道《海市图》、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图》、宋徽宗《敕书》、米元晖《云山图卷》等,另外还有赵孟\、吴镇、王蒙、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四王吴恽”、石涛、八大山人等人,以及慈禧、光绪的书画和日本近代名画家的作品。可惜此后有一大批藏品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被日伪汉奸洗劫一空,实在是可惜。
  云山图
  溥侗:喜欢唱戏的收藏家
  溥侗生于同治十三年,是贝勒载治第五子,所以有“侗五爷”之称。他也是满清宗室后裔中最有才华的“顽主”,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这位“侗五爷”从小就在上书房学习经史子集,而且他尤其喜欢收藏金石、碑帖,还喜欢唱戏。
  他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
  清末民初之际,每逢春秋佳日,溥侗便会约上朋友到北京西山大觉寺小住,溥侗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使人顿入绝尘脱俗之境。溥侗不仅通晓辞章音律,还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特别之于金石、碑帖可谓大家。
  宋文治 皖山秋意
  作为满清的皇室贵胄,溥侗大小也是个皇族子弟,家里的收藏自然是十分丰富。北魏《马鸣寺碑》、《龙门二十品》、《孔子庙堂碑》、《西安本庙堂碑》等均有收藏。
  溥侗画作
  “信手挥霍,爱之必取”是溥侗的收藏态度,有一次,溥侗相上了言菊朋院子里的一棵树,认为姿态很有画意,想移植在自己的家中,便与言菊朋商量。言菊朋说:“我没打算卖树,您如果十分喜欢这棵树,我就送给您,可是您怎么搬走?要是移到您家种下去不活,那不是白饶吗?”
  溥侗《佛塔心经》(1928年)
  溥侗白描观音&小楷《心经》
  为此,溥侗请来护国寺悦容花厂工匠,在言菊朋家对这棵树养护了五年,运走之时还拆了言菊朋家和自家的一段院墙,才移植成功。然而末代皇孙再厚的家底儿也经不起这样折腾,进入民国之后,溥侗的生活开始走向困顿,后来竟然要靠借钱过日子,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变卖藏品,换成现大洋。溥侗虽未因收藏留名,其“随性而取”的藏家风范却为人所称羡。
  龙门二十品
  袁克文:为收藏曾挪用公款
  袁克文,号寒云,因而人们称之为袁寒云,他是风云人物袁世凯的二儿子。虽然在生活上,袁克文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而且还加入了上海的青帮,混成了“黑社会”。但他同时也精通书法绘画,而且十分喜欢收藏书画、古玩,为了收藏甚至还曾挪用公款。
  袁克文
  作为“洪宪皇帝”袁世凯的次子,袁称帝后,袁克文自然就成了“二皇子”,这时候巴结他的人是趋之若鹜,喜好收藏的袁克文一下子得到了大量的古籍善本,大大充实了自己的收藏。然而,好景不长,袁世凯死后,袁家开始没落,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的袁克文依然习惯于挥金如土的日子,很快袁世凯留下的家产就被他败光了,万般无奈之下,袁克文只能靠卖文卖字度日。
  袁克文书法
  袁克文不仅喜欢收藏,而且文章写的好,军阀张宗昌看中了他的文采,委派他携带3万银元赴上海办报,结果当时的袁克文正好迷上了集邮,他到上海不到一年,就将办报的公款全部买了邮票,这下闹大了,他还因此被张宗昌通缉,无奈之下,袁克文只得离开上海。
  这样一位昔日里挥金如土的“公子哥”,晚景却是十分凄凉。他死的时候,家人没钱安葬,翻箱倒柜之后,才从笔筒里找出二十元钱。
  袁克文书法
  张伯驹:为了收藏倾家荡产
  “民国四公子”中最痴迷于收藏的,首推张伯驹。在近现代的收藏界,没有人不知道张伯驹的,张伯驹是当时的直隶总督张镇芳的侄子,父亲是民国道尹张锦芳。张伯驹从小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衣食无忧,但他却对官场不感兴趣,偏偏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
  7岁那年被过继给当时河南项城张家,最有钱有势的人――张镇芳。张镇芳当时跟同为大户的袁世凯家族,关系可非同一般。这也使得张伯驹有机会跟袁家接触,并且还跟袁家的几个孩子一起在英国人办的书院里读书。
  接受西式教育与父亲的授意,几年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军人,不过书生意气的他哪是当军人的料,而且他打心眼里厌恶军队,对军阀混战更是深恶痛绝。好不容易在军队混了几年,实在熬不下去的他离开军队。三十而立,转投金融界,开始帮父亲打理银行。
  张伯驹与潘素
  名义上是银行的常务董事,其实就是个闲差,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这也使得伯驹长久以来压抑的文人天性,得以彻底的释放。
  张伯驹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浪荡的公子哥。从30岁开始,他对中国古代书画产生了兴趣,从此走上了收藏之路。为了收藏,他毫不吝啬钱财,不惜一掷千金,甚至是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张伯驹的藏家地位和影响力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能比,经张伯驹经手的诸如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卷》、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这样艺术史上的杰作,就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
  王蜀宫妓图轴
  其中西晋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最为如雷贯耳,合称双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唯恐《平复帖》流于海外,张伯驹以4万大洋买下不足一尺的《平复帖》,不考虑通胀,仅从字面上折算,就相当于现在的400多万。
  平复帖
  购得《平复帖》十年后,《游春图》出现,张伯驹本来建议故宫出面买下,并表示如果经费不够,自己“愿代周转”,但故宫方面没有回应。
  无奈之下,张伯驹忍痛卖掉占地十余亩的精美宅院,换得220两黄金,再加上夫人潘素变卖首饰换得的20两黄金,才避免了《游春图》流出国外。
  游春图
  然而这使得张伯驹一家变得债台高筑,而且还为他带来杀身之祸。
  重金买下《游春图》的事情被传开,他马上就被汪伪的特务组织绑架,索要300万。
  家里没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变卖字画,但当潘素设法去看了张伯驹一次,丈夫却告诉她:“我死了不要紧,字画一定要留下来,千万不要卖掉字画来赎我”。
  就这样冒着随时被撕票的危险,先前的公子哥硬是和绑匪僵持了8个月,最终绑匪妥协了,把赎金降到了40万,潘素与张家人多方筹借,才将他救了出来。
  重见天日的张伯驹很快离开上海,辗转多地去往西安,并把唯一的女儿托付给自己的友人,此后几年和妻子多次往返北京、西安。
  女儿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几年母亲为了不让这些国宝级字画出意外,把它们小心翼翼地缝在被子里,一路担惊受怕地带出北京。
  1952年,夫妇二人将让他们倾家荡产的《游春图》原价让与故宫,1956年更是将30多年来收藏的《平复帖》《张好好诗》等8件字画精品,无偿捐献。
  张好好诗
  这也成了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张伯驹先生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张伯驹书法
  政府也为此奖励他们20万,不过被张伯驹拒绝了,时任文化部长的的茅盾,为张伯驹颁发了一张褒奖令,这张薄薄的纸片,张家人至今仍仔仔细细保存着。
合作/投稿: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东大校友庆贺张学良老校长百岁华诞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李向军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记者李向军)东北大学海内外100个地区校友会的代表近千人,代表东大毕业的12万莘莘学子,今天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为百岁华诞的张学良老校长庆寿。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出席了祝寿大会。与世纪同行的张学良先生生于1901年。按照中华民族“百岁诞辰九九庆”的传统,东大校友为老校长举行百岁华诞祝寿活动。与会者深情缅怀了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千古功臣”和“民族英雄”的张学良将军于民族危难之际,出于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立下的不朽功绩;对他高瞻远瞩,出巨资在东北兴办教育,亲自担任东大校长达八年之久,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的感人事迹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大家表示,要继续学习和发扬老校长“爱校、爱乡、爱国家、爱人类”的崇高精神,弘扬东北大学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和平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会宣读了给远居海外的老校长的祝寿电。
  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 吕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 杨焕宁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务求实效。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  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要求,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必然要求。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学良抽烟喝酒108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