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程序原理问题,包括定时器、plc与变频器通讯程序等

PLC定时器工作原理
PLC定时器工作原理
  来源:网络或本站原创
基本定时器为减1计数,当程序进入运行状态后,定时控制逻辑行接通的瞬间定时器开始工作。工作过程是(以例题4-16为例说明)先将设定值寄存器SV5中的内容装入经过值寄存器EV5中。然后每经过一个定时时钟0.1s(例题是TMX5所以定时时钟是0.1s)EV5中的内容做减1计数,直至EV5中内容为0,该定时器对应的常开触点T5闭合,常闭触点T5断开。此后若定时器控制逻辑行一直保持接通状态,则其触点动作保持,直至控制逻辑行断开,各触点复位。若控制逻辑行接通时间未达到定时器设定时间就断开,定时器触点不动作,EV5复位直至控制逻辑行再次接通,重新开始计时。定时器工作过程顺序如图4-33所示。后续课程学习了高级指令后可利用高级指令修改SV5中的数据,从而改变定时器的设定时间。也可以调出EV5中的数据进行其它操作。
定时器工作过程顺序示意图
注:FP1型PLC的定时器默认设置是掉点非保护,若想在断电或工作方式从“RUN”
切换到“PROG”时保持其状态,可应用系统寄存器NO.6来设置。  摘要: 本文旨在实现接通延时定时器、断开延时定时器、多谐震荡器的时序图及PLC程序设计。   Abstract"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定时器的PLC程序设计
2014年1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本文旨在实现接通延时定时器、断开延时定时器、多谐震荡器的时序图及PLC程序设计。 中国论文网 /7/view-5726438.htm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realize to the timing diagram of On-delay, Off-delay and Self-hold and program design of PLC.   关键词: 定时器;工作原理;编程方法;时序图;PLC程序设计   Key words: timer;working principle;programming method;timing diagram;PLC progra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2   0 引言   在PLC中,定时器(Timer)用来提供计时操作。   根据定时器的最小计时单位,定时器可分为高速定时器和低速定时器两种。一般情况下,高速定时器的最小计时单位为0.01秒(10ms),可供用户使用的数量较少,而低速定时器的最小计时单位为0.1秒(100ms),可供用户使用的数量较多。在PLC程序设计中,我们应针对被控制对象对计时的不同要求来合理选择使用。   从功能上来看,定时器有可以分为接通延时(On-delay)定时器、断开延时(Off-delay)定时器、自保持(Self-hold)定时器和累积定时器(Integrating Timer)等。其中,接通延时定时器是所有PLC都具备的。   定时器的计时编程设定值一般都是以一个整数的形式给出,这个整数乘以该定时器的最小计时单位才是最终的计时时间值。定时器的最小计时单位越小,则计时精度越高。   1 接通延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PLC程序的编程方法   接通延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为:当输入变量的状态为“1”时,定时器的线圈接通,并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达到编程设定值时,定时器的接点动作(即常开接点闭合,常闭接点断开)。无论何时,只要当输入变量的状态变为“0”,定时器的线圈就断开,其接点则立即复位(即常开接点断开,常闭接点闭合),并且时间值也被赋为零(或者是被赋为编程设定值),为下一次定时器线圈接通时重新计时做准备。   接通延时定时器的PLC程序的编程方法如图1所示,图中X1为输入变量,其状态决定了定时器T1的线圈是否接通。接通延时的计时编程设定值为Kn1,它表示是以十进制整数n1来赋值的,接通延时时间t=n1×T1的最小计时单位。   接通延时定时器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图中T为输入变量X1保持状态为“1”的时间,当X1=0或者是T?燮t时,T1的接点都不会发生动作,即T1都没有输出。   2 断开延时定时器的PLC程序设计   断开延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为:当输入变量的状态为“1”时,定时器的线圈接通,其接点随即动作(即常开接点闭合,常闭接点断开)。当输入变量的状态变为“0”时,定时器的线圈断开,并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达到编程设定值时,定时器的接点随即复位(即常开接点断开,常闭接点闭合)。在了解了断开延时定时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接通延时定时器设计出如图3所示的断开延时定时器的PLC程序。图中X1为的输入变量,断开延时的时间t=n1×T1的最小计时单位,M1是断开延时定时器的等效输出。   M1线圈实际上是一个复位优先的R-S双稳态触发器,它的置位输入变量是X1,复位输入变量是定时器T1的输出。只要X1为“1”的状态能被PLC采样到,M1线圈便保持了该状态。当X1的状态变为“0”后,T1的线圈接通,计时开始。当计时时间达到编程设定值时,T1的常开接点闭合,M1被复位,实现了断开延时的功能。   断开延时定时器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X1保持状态为“1”的时间与断开延时时间t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这种断开延时定时器是用接通延时定时器来等效实现的,所以X1保持状态为“0”的时间必须大于断开延时时间t,否则它的状态一直保持为“1”。   3 多谐振荡器的PLC程序设计   多谐振荡器是无稳态触发器的另一种称谓,下面我们首先来讨论多谐振荡器的PLC程序设计方法。   多谐振荡器在PLC接通电源后,不需外加输入信号,就能够自动地在状态“0”和“1”之间不断地翻转,产生矩形脉冲输出,直到PLC断电。设Ton状态“1”的保持时间(即接通时间),Toff为状态“0”的保持时间(即断开时间),则矩形脉冲的周期T和频率f可表示为:   T=Ton+Toff (1)   f=■ (2)   由此可以看出,多谐振荡器的PLC程序中必须要有两个定时器,一个用来控制接通时间,另一个用来控制断开时间。我们用两个接通延时定时器T0和T1设计的多谐振荡器的PLC程序如图5所示。其中:   Ton=n1×T1的最小计时单位   Toff=n0×T0的最小计时单位   Y0为多谐振荡器的等效输出。   多谐振荡器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个扫描周期,输入映象区中T0、T1的线圈和常开接点的状态都为“0”,Y0的状态也为“0”。因此在程序处理阶段T0的线圈得电,断开时间Toff的计时在不需外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自动开始。当Toff的计时时间到,T0的常开接点闭合,T1的线圈得电,开始接通时间Ton的计时,Y0的状态也由“0”翻转为“1”。当Ton的计时时间到,T1的常开接点闭合,T0的线圈断电,它的常开接点也随之被复位。在紧接的下一个扫描周期,Y0的状态完成了由“1”到“0”的翻转。如此周而复始,直到PLC断电。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图6中的第N扫描周期,T0的线圈虽然断电,它的常开接点也随之被复位,但是这种变化PLC要在第N+1扫描周期才能采集到,这是由PLC自身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由图6我们还可以看出,Y0输出的实际接通时间T■■和断开时间T■■都要在Ton和Toff的基础上再加上PLC的输入/输出响应时间tD,即:   T■■=Ton+tD (3)   T■■=Toff+tD (4)   图中所示的情况刚好是PLC的输入/输出响应时间tD最小的情况,即相当于1个PLC扫描周期的时间。   另外,我们将接通时间Ton与断开时间Toff的比值称作矩形脉冲的占空比,用ka表示,即:   ka=■ (5)   当ka=1,即Ton=Toff时,多谐振荡器的PLC程序可简化为只用一个接通延时定器T0来设计,如图7所示。其中:   t=Ton=Toff=n0×T0的最小计时单位。   图7的时序图如图8所示。图中所示的情况刚好是PLC的输入/输出响应时间tD最大的情况,即相当于2个PLC扫描周期的时间。   本文首先介绍接通延时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编程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定时器引申出断开延时定时器、多谐振荡器在时序处理应用中的PLC程序设计方法,从基本的做起,进一步加深读者对PLC及其程序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缪朝东.PLC程序的设计方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01).   [2]王小增,杨久红.PLC程序设计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4(05).   [3]陈益.双定时多用定时器[P].中国专利:CN92-06-2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PLC的工作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PLC的工作原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菱plc485通讯程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