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内含子序列是无用的DNA序列吗

如何在NCBI上找到基因外显子或内含子的序列
大小:191.0 KB需要消耗0个丁当
已有77285位站友通过上传文件赚到了2776812个丁当
相关推荐文档
(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dingxiangwang 或点此扫一扫)
该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问题请查看
丁香园文件上传协议
丁香文档是供丁香园网友在线分享文章、书籍、课件、图片、视频、软件等资源的开放平台,为网友提供的信息存储空间。平台上所累积的文档均来自热心用户的积极上传。丁香园未经授权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对于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之真实性引发的全部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丁香文档的用户不能侵犯包括他人的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一旦由于用户上传的文档、书籍、视频等发生权利纠纷或侵犯了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其责任由用户本人承担,因此给丁香园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全额赔偿。
丁香文档用户不得侵犯包括他人的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如果由于用户上传的文档、视频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全部或部分复制,修改,改编,翻译,汇编等,有可能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权时,不得把相关内容上传发布到丁香文档。
丁香文档的用户可以为介绍、评论、研究等目的,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应当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及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用户需承诺其所上传的所有文档、视频等内容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如用户违反前述保证,丁香文档有权删除相关文档内容,并可以暂停或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对于用户上传到丁香文档上的任何内容,用户同意丁香园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免费的、永久的、不可撤销的、非排他性的使用和再许可的权利。丁香园享有修改、复制、发行、展览、信息网络传播、改编、翻译、汇编等权利。同时,对于用户上传到丁香文档内容的侵权行为,用户授权丁香园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维权。
如因丁香文档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了第三方的合法权利,第三方向丁香园提出异议,丁香文档有权删除相关的内容。
用户从丁香文档中获得的信息,未经事先许可,用户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自己或提供给第三方进行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条件的除外)。否则,一切法律后果由该用户或第三方自负,与丁香园无关。
未经丁香园公司事先许可,禁止使用任何机器人、蜘蛛、其他自动设备,或手动程序来监视或复制丁香文档网页或其所包含的任何内容。否则,丁香园有权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协议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协议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网站之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丁香园网站所有。丁香园有权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条款。任何未尽事宜,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dingxiangwang 或点此扫一扫
请选择举报原因
资源侵权(该资源侵犯我个人或公司的权益)
病毒资源(该资源有病毒)
名不副实(该资源标题与实际文件不相符)
广告(文件中有大量广告链接)
其他,请输入
关于丁香园剪切后内含子与相应mRNA的相互作用分析--《内蒙古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剪切后内含子与相应mRNA的相互作用分析
【摘要】: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的实施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又迈入了一个新纪元。它提出人类基因组蓝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单个基因、调控元件以及与编码蛋白无关的DNA序列以交叠的方式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人类的生理活动,而不是由孤立的基因和大量的"junk DNA'’简单组成。随着ENCODE计划的逐步深入,基因组复杂的散在调控序列,大量的非编码RNA基因以及非编码区域的保守元件浮出水面。Gerstein等认为“基因”就是一个基因组上编码潜在相关联的一系列功能元件的“联合体”。人类基因组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无用的非编码序列实际上非常少。蛋白质编码基因只不过是众多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序列元件中的一种。ENCODE计划还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93%的DNA都会转录成RNA,众多转录本是非编码RNA。这些转录本会发生相互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含子是一类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载体,内含子的获得和缺失能影响到mRNA许多阶段的代谢过程,包括基因转录起始,mRNA前体编辑,mRNA出核,翻译和降解。内含子的剪接区域突变能够诱导很多疾病,还发现内含子中间的碱基变异尽管不影响剪切也能诱导疾病。众所周知siRNA通过完全互补的方式与目标基因结合,导致目标基因表达沉默;miRNA通过不完全但高度互补的方式与目标基因结合,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内含子作为一类非编码RNA与mRNA一起转录,许多间接证据暗示,剪接后的内含子和相应mRNA序列应该存在相互作用,并承担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基于这一思路,本文主要研究了内含子与其相应编码序列或mRNA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对其机制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酵母,线虫和果蝇核糖核蛋白基因内含子与相应编码序列之间的最佳匹配区域在内含子序列上的分布。结果发现,内含子中部非保守区域与编码序列有较高的匹配频率而两端剪接区域与编码序列的匹配程度较低;短内含子与编码序列有一个最佳匹配区域而长内含子有两个最佳匹配区域;第一内含子、中间内含子和最后内含子组的最佳匹配频率分布是存在差异的。长内含子前一个最佳匹配区域序列的D2值最大,甚至超过了编码序列,后一个区域序列的D2值最小。短内含子最佳匹配区域序列的D2值与编码序列的相似。结果表明内含子中部非保守序列是一类有组织的序列,也揭示了内含子与其编码序列是存在相互作用的。
2.分析了酵母,线虫和果蝇核糖核蛋白基因内含子与相应编码序列的最佳匹配频率在编码序列上的分布。结果发现,在编码序列上有多个最佳匹配区域和禁配区域。与组分约束下的随机序列和匹配频率的平均值相比,这些最佳匹配区域和禁配区域的特征非常显著。坐落在编码序列长度的约10%和80%处的两个禁配区域是非常保守的。我们认为这些禁配区域是一些蛋白因子的特异结合区域,值得深入研究。
3.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了人类等9个模式生物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内含子与其相应mRNA的最佳匹配频率分布。发现,mRNA序列上最佳匹配频率分布在这9个模式生物中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或普适性。mRNA非翻译区域(UTR)出现峰值分布,在3’UTR中尤为明显,编码序列(CDS)中的匹配频率相对较低。表明内含子与mRNA的UTR区域有最强的相互作用偏好,尤其是3’UTR。仔细分析了一些功能位点附近的匹配频率分布,发现翻译起始位点和翻译终止位点附近序列上以功能位点为界匹配频率发生显著的改变;外显子连接处的匹配频率相对较低。分别分析了九个模式生物中编码序列、3'UTR、5'UTR和内含子序列上的最佳匹配片段GC含量分布。不同序列GC含量的分布中心不同,但最佳匹配片段的GC含量表现出特殊的分布形式。首先GC含量的分布中心均低于其它三类,其次GC含量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其它序列的分布。表明内含子与mR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以弱键为主,即AT匹配,但还兼顾了高GC的匹配。
4.分析了所有内含子中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发现9个物种中的最佳匹配片段的配对率分布高度一致,主要分布在60%-80%之间。最佳匹配片段长度分布的最可几值在低等真核生物中约为20bp,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约为30bp。这些结论与在核糖核蛋白基因中的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在配对率分布中出现的一些峰值对所有生物是保守的,揭示了最佳匹配片段构成的内在机制。
总之,各种分析结论均支持内含子与mR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论点。mRNA序列上最佳匹配频率分布和最佳匹配片段的配对率分布呈现高度的保守性和普适性。这说明了内含子中部序列存在丰富的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与mRNA中的各类序列存在结构上的协同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Q75【目录】:
摘要4-6Abstract6-12第一章 绪论12-23 1.1 研究背景12-13 1.2 真核基因的内含子特征13-15
1.2.1 AG-GT型内含子的特征14
1.2.2 AT-AC型内含子的特征14-15 1.3 内含子的进化15-17
1.3.1 内含子的起源15
1.3.2 内含子的获得与丢失15-17 1.4 内含子的功能17-20
1.4.1 内含子与mRNA转录17-18
1.4.2 内含子与mRNA编辑18-19
1.4.3 内含子与mRNA出核19
1.4.4 内含子与mRNA翻译19-20
1.4.5 内含子与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20 1.5 ncRNA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20-22
1.5.1 siRNA20-21
1.5.2 miRNA21
1.5.3 剪切后的内含子21-22 1.6 论文结构22-23第二章 研究方法23-32 2.1 全局比对24 2.2 mRNA折叠24-26 2.3 局域比对26-27 2.4 最佳匹配频率分布27-28 2.5 序列长度的标准化28-30 2.6 信息熵分析30 2.7 分布偏好检验30-32第三章 线虫核糖核蛋白基因内含子与其相应编码序列的相互作用32-41 3.1 数据集32 3.2 分析过程32-33 3.3 结果33-38
3.3.1 三类内含子序列上与编码序列的最佳匹配频数分布33-34
3.3.2 三类内含子上与相应外显子序列的最佳匹配频数分布34-35
3.3.3 长短内含子上的最佳匹配频数分布35-36
3.3.4 编码序列上与相应内含子的最佳匹配频数分布36-38
3.3.5 长短内含子的序列特征38 3.4 讨论38-41第四章 低等真核生物核糖核蛋白基因内含子与相应编码序列的相互作用41-55 4.1 数据集41-42 4.2 分析过程42 4.3 结果42-51
4.3.1 内含子上的最佳匹配频率分布42-46
4.3.2 编码序列上的最佳匹配频率分布46-49
4.3.3 外显子连接处的最佳匹配频率分布49-51 4.4 序列特征分析51-53
4.4.1 内含子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51-52
4.4.2 内含子上最佳匹配区域的序列特征52-53 4.5 讨论53-55
4.5.1 剪接后内含子在基因表达中可能的功能53-54
4.5.2 蛋白因子结合位点54
4.5.3 弱相互作用54-55第五章 基因组上内含子与其相应mRNA序列相互作用的普适性分析55-69 5.1 数据集55-56 5.2 分析过程56 5.3 结果与讨论56-67
5.3.1 mRNA上最佳匹配频率分布56-58
5.3.2 最佳匹配片段的匹配特征58-59
5.3.3 功能位点附近的最佳匹配频率分布59-66
5.3.4 内含子最佳匹配片段的序列特征66-67 5.4 结论67-69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2参考文献72-83附录83-87附表87-88致谢88-89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目录89-9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立煌,胡乃璧,梁志国;[J];遗传学报;1981年03期
兰风华,徐铃,赵雨田;[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2年04期
毛立群,吴乃虎;[J];高科技与产业化;1996年03期
李文雍;陈清轩;;[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年05期
蔡亚非,杜娟,张利军,李莲,刘庆华,周磊,杨媛媛,王根林;[J];动物学报;2005年02期
唐红星;羊小海;王柯敏;谭蔚泓;李伟;;[J];科学通报;2008年17期
林盛国;张嵘;王家庆;;[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梁婧;黄朴;傅文宇;徐立红;;[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6期
郭晓农;;[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巫爱珍,戴仁鸣,沈学仁,孙玉昆;[J];中国科学A辑;198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远;张玲;何金洋;聂广;;[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肝病药物合理应用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罗素菊;彭振辉;郑焱;张路坤;曹振平;王国荣;;[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胡成进;杨道理;舒小双;;[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赵倩;周勇;王奕;高清歌;陈建杨;姜晓艳;;[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胡荣;杨莹;李佳;苗苗;朱珂;杨威;刘卓刚;;[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董红宇;徐连那;;[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张颖丽;姜新朋;李博;;[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王忠伟;杨焕民;郭景茹;王建发;郭爽;臧琳;;[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王修启;曾佩玲;黎相广;王丽娜;姜伟;;[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张春林;王加启;胡小丽;赵圣国;章玉涛;卜登攀;周凌云;;[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何屹;[N];科技日报;2010年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匡远深;[N];中国医药报;2002年
译;[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美国Promega公司北京办事处
戴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沈晓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赵强;杨声瑞;[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本栏目主持人 张亮 毛黎;[N];科技日报;2003年
李静;[N];山西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小庆;[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康丽芳;[D];重庆大学;2012年
董栩;[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宋成义;[D];扬州大学;2010年
王秒;[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唐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樊慧杰;[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李恒;[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孙士鹏;[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姜浩;[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阳阳;[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李江涛;[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范东芬;[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周安韦;[D];西南大学;2010年
李希;[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赖娅莉;[D];泸州医学院;2011年
张成大;[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曹骥;[D];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
刘霞;[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寇晨光;[D];青岛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用dn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