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运用天圆地方说的意象有哪些好处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建筑中的“天圆地方”观
2011年第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天圆地方”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天地的最初认识,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具有一种极具意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这种观念贯穿于建筑的立意布局、建筑构件和样式中。 中国论文网 /7/view-40157.htm  关键词:天圆地方;建筑;方与圆   一、关于“天圆地方”   (一)“天圆地方”的由来和涵义   在古人的意识中,我们脚下的辽阔大地是一片广阔的地理空间,中国人敬仰崇拜的天是一个严密的等级社会,古代先民很早就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头顶的“天”是什么样子?我们脚下的“地”是什么形状?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中国人对其生命空间的总体认知,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的天体论之“盖天说”中,而“盖天说”又来自于古老的“天圆地方说”,这是一种天地结构学说,源自于古人对“天动地静”现象的理性思考,它认为“天像一种斗笠,地像一只复盘”。   早在西汉前,人们对于天地的认识是这样的:“天道日圆,地道曰方。”(《淮南子?天文训》)。“圆出于规,方出于矩,天环矩以为圆,地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周髀算经》)从中就可以看出,“天圆地方”的观念早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根据《辞源》对“天圆地方”的解释:“古人以为天圆地方,亦以圆方作天地的代称。”《周易?说卦传》里说:“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为方。”从以上几种古人对“天圆地方”涵义的理解,说明我国古代对“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探究不少。   二、“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中的运用   (一)“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对方形和圆形的审美崇拜,致使先民移天缩地,将方形和圆形的意象渗透到建筑设计当中。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在建筑布局中很早就有所运用。   1.天坛地坛建筑布局中的“天圆地方”观念   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这是“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布局当中的最好体现。古代帝王为了更好地与天地感应,获取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   天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正好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的主体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是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地坛的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泽”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地坛的整个建筑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传统观念和象征表达构思设计的。   天坛为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为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为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为阴数,以象征“地”为阴,这种方圆布局又与阴阳学说巧妙联系在一起。总之,天坛地坛一方~圆的建筑布局很好地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建筑布局思想。   2.客家围屋布局中的“天圆地方”观念   “天圆地方”的建筑布局思想除了在诸如天坛地坛这样一类皇家建筑中予以运用外,在民居中的运用也常见,客家民居就是一个典型。   客家围屋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在历史上客家人来自中原,信奉儒家思想,“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思想文化的指导下,在相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他们便在中原建筑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出以方圆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的客家围屋。   以围龙屋为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的布局也是方圆结合,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其布局前半部为半圆形的池塘,象征“阴”,后半部为半圆形的围屋,代表“阳”,两个半圆合为一圆代表“天”,两半圆之间的方形代表“地”。前面半圆形的池塘和后面的围屋使整座围龙屋的外形构成椭圆形,这恰好又能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这一平面布局设计表达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阴阳和德”的传统文化意象。中国古人认为:天属于阳,是圆形的;地属于阴,是方形的。天圆地方构成一种和谐的居住形态。客家人之所以建这样的住宅,是因为中华民族对圆有着非常美好的想象和愿望,这种“天圆地方、阴阳和德”的房屋布局可以使他们有效地抵御外来的干扰、侵犯。这种方圆的心态,方圆的文化,很自然地被客家人融进了他们的家园――围龙屋的建筑中。   (二)“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样式中的体现   “天圆地方”观念不仅在建筑布局中体现得十分充分,而且在各种建筑样式中也有所体现,方与圆的结合,产生了许多样式精美、寓意丰富的建筑样式。   1.亭   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样式,一般来说,亭的体量不大,但是亭的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在亭的整体造型样式中,以亭的屋顶样式为标准来分类,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攒尖式亭,总体归纳为“天圆地方”亭。   (1)单檐攒尖式亭:这种亭的屋顶做成圆顶攒尖式,象征着“天圆”,而“地方”就在基座上发生变化,基座一般做成四方形,以此来呼应象征“天圆”的圆形攒尖顶,这一上一下、一圆一方的空间造型变换,使亭的样式稳定而不失灵动,从而达到一种建筑整体的和谐。扬州寄啸山庄月亭就是这样一种形制,样式极其优美。   (2)重檐攒尖式亭:这种亭子也可以归纳为“天圆地方”亭,即复合式攒尖顶亭,上檐是攒尖式圆顶,重檐一般是方形,这也是中国人对生存的宇宙理解的具体表现。复合亭中造型最有特色的当属故宫御花园中的万春亭。   (3)另外还有一种是在亭与亭之间的组合关系上进行创造的特殊样式,例如北海的五龙亭,这五座亭的组合关系设计得十分巧妙,五亭呈雁阵状对称分布,中间最高的亭是龙泽亭,据说为皇帝的专用的钓鱼亭,屋顶也为两重檐样式,在重檐方顶上又有一个圆形攒尖项,取“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东面两座亭分别为澄祥亭和滋香亭,西面分别是涌瑞亭和浮翠亭,四座亭均为方形攒尖屋顶,其中内侧的两座亭是重檐形制,外侧的两座亭是单檐形制,就单单中间的龙泽亭重檐形制是方顶上加圆形攒尖顶。这种组合亭的样式、布局均能够体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建筑造物思想。五座亭的整体造型简单而有深意,屋顶既统一又有个性,在对称中又显出变化。   2.藻井   谈起藻井,不得不说明清时期的藻井,因为这一时期的藻井相比以前时期的藻井,样式构造显得更为复杂、更为辉煌。以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藻井为例,藻井上圆下方,是一种“天圆地方”样式的典型做法。藻井的结构基本上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为方井,向上第二层是八角井,上部第三层是圆井。方井是最外圈的结构,四周全部有斗拱组成。方井之上,由抹角枋相互分割,使井口由方形变为八角形,然后再由八角形向上层圆形过度,八角的上口收成圆井,其上饰有云龙图案,是装饰的重心。
这种藻井结构形式方圆结合,圆中套方、方中套圆,其结构样式和装饰风格一起体现了宫殿建筑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中国自古的“上天下地”“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   3.日晷   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靠观日影而定时刻的计时器。它的造型很简单,它本身就是一块圆形石盘,上面有指针和刻度,圆盘就斜立在方形的石座上,最多在基座上稍作变化。小小的日晷圆盘与硕大的基座就这样妥帖地结合在一起,一上一下、一圆一方,使得石制的日晷打破了呆板,具有一种灵动性,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协调统一性。这种方圆结合的造型,与传统的“天圆地方”造物观念具有一定的联系。   (三)“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构件中的体现   中国人对方圆的喜爱可以说不止一点点,把对方圆形式美的理解还应用在各种建筑构件中,以下就谈谈“天圆地方”观念在这些建筑构件中是如何体现的。   1.柱础   柱础无论是在皇家宫殿建筑还是在民居园林中都不少见,柱础是垫在房屋柱子下面的石料,它的主要功能一是将柱子所承受的房屋重量通过柱础均匀地传递到地面;二是避免木柱直接接触地面,从而阻隔土地中的潮气直接侵蚀木柱。   柱础就总体造型看,除了标准的圆鼓式和基座式外,大多是上下两层或更多层的组合式,比较常见的就是圆鼓加方座组合而成,就这种形式而言也是多样的,一般在圆鼓下面的方座上做出了些许变化,如上圆鼓下立方体型,上圆雕仰莲下八角形底座、上圆鼓中间圆雕仰莲下呈变体须弥座等等,但其整体的基本形都是上圆下方式的复合式柱础。圆鼓置于方座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人文内涵。   2.抱鼓石   抱鼓石属于门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门重要的装饰构件,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抱鼓石,大多是方形的门枕石和圆形的抱鼓两部分组成,其基座有的是正方体石块,有的是须弥座式或变体须弥座式,基座上再放置圆形石鼓。圆形鼓可与下部方形基座构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一圆一方的上下分布,造型样式颇为灵活,还能够显示主人的尊贵与地位,这与中国人的方圆造物观联系甚密。   3.砖瓦   一块完整意义上的瓦由瓦当和筒瓦两部分组成,瓦当从形制来分,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据资料记载,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秦汉时瓦当由半圆形开始演变为大半圆形和圆形。筒瓦的形制从平面上看是长方形,与圆形或半圆形的瓦头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瓦,这种方与圆的造型组合使得建筑屋面独具匠意。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件――砖和瓦,其形制和纹样发展凝聚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整个建筑就是方与圆的延续。这种方圆形状,使得建筑外柔内刚、曲直互补。   三、分析建筑中“天圆地方”观念所传达的象征表达   建筑作为人生活所需的空间,与人的思想活动息息相关。人们在创造建筑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各种观念、不断积累的建造经验以及对于美的理解都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本身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建筑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精神的载体,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观点,人们将这一观点用在了建筑上,就出现了一些方圆套用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样式。   建筑中的“天圆地方”观,主要表现在方与圆的空间布局和空间造型上,方与圆的空间造型,不仅具有一种空间形式美,而且具有一种追求与宇宙和谐合一的意境美。   方圆空间关系的形式美表现为上圆下方,抑或是内圆外方。圆具有圆满、和谐的特性;方具有宁静、沉稳的特性。建筑布局、构件、样式排斥纯理性几何化的方形或圆形,而是方与圆结合,在方与圆中求变化,追求富于情感的自然造型,赋予建筑更多的形式美,从而达到一种和谐与互补,使得建筑显得温和内敛,体现出中国人注重与天地环境和谐统一的审美心性。   结语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对我国古代造物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人们对方圆空间造型的喜爱,才产生了诸多方圆结合的建筑布局、建筑样式及构件。“天圆地方”的建筑文化被人们日益关注起来,为建筑注入了更多的形式语言和理论源泉,这也再次唤起人们对“天圆地方”建筑文化观的重视,有助于形成中国独特的建筑模式和建筑语言。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建筑方与圆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5页
摘要:“天圆地方”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天地的最初认识,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具有一种极具意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这种观念贯穿于建筑的立意布局、建筑构件和样式中。 关键词:天圆地方;建筑;方与圆 Abstract:“Hemispherical dome” concept originate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world of the origi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later developed into the important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emispherical dome”of the universe has a great meaning schema of form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 this concept throughout the building's conception layout,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styles. Keywords: It makes a place consistent;Building;Method and circle 一、关于“天圆地方” (一)“天圆地方”的由来和涵义 在古人的意识中,我们脚下的辽阔大地是一片广阔的地理空间,中国人敬仰崇拜的天是一个严密的等级社会,古代先民很早就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头顶的“天”是什么样子?我们脚下的“地”是什么形状?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中国人对其生命空间的总体认知,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的天体论之“盖天说”中,而“盖天说”又来自于古老的“天圆地方说”,这是一种天地结构学说,源自于古人对“天动地静”现象的理性思考,它认为“天像一种斗笠,地像一只复盘”。[1] 早在西汉前,人们对于天地的认识是这样的:“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淮南子o天文训》)[2]。“圆出于规,方出于矩,天环矩以为圆,地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周髀算经》)[3]从中就可以看出,“天圆地方”的观念早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根据《辞源》 对“天圆地方”的解释:“古人以为天圆地方,亦以圆方作天地的代称。”《周易o说卦传》里说:“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为方。”从以上几种古人对“天圆地方”涵义的理解,说明我国古代对“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探究不少。 二、“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中的运用 (一)“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对方形和圆形的审美崇拜,致使先民移天缩地,将方形和圆形的意象渗透到建筑设计当中。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在建筑布局中很早就有所运用。 1.天坛地坛建筑布局中的“天圆地方”观念 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这是“天圆地方”观念在建筑布局当中的最好体现。古代帝王为了更好地与天地感应,获取天地之神的佑护,于是就将天坛建成圆形,将地坛建成方形。 天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正好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的主体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是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地坛的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泽”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地坛的整个建筑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传统观念和象征表达构思设计的。 天坛为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
第1页/共5页
寻找更多 ""软装设计理念:豪宅是一种生活气度的体现,更是一场美学争奇斗艳,设计师打破大便是美的豪宅概念,舍弃过度奢华的堆砌,以材质、
尊华气度浪漫新古典软装配饰
导读:软装配饰理念:推开大门走进玄关,备受礼遇的尊荣气度迎面而来。为了营造轩昂的第一印象,整体设计上穿插「天圆地方」的饱满意象,分别打造如篆刻般精致的双色石材拼花,对应上方内缩多层次的立体圆天花造型,正面端景则以细腻皮革,运用V型导角勾缝技法,绷出几何量体排列的美丽意象,其实这座隔屏具备双面使用机能,不只是屏障进门视线的有机体,也是面向餐厅的雪白精品柜,特别是玄关区整合造型中央背衬茶镜的展示格、端景描边的光带照明以及上方璀璨水晶灯饰的多重光影烘托,缓缓地流露精工雕凿的名家质感,瞬间激发古典与现代美学兼容并蓄的的非凡气度。
设计面积:170平方&&
设计风格:新古典&&
项目性质:元邦明月星辉B栋B型&&
空间格局: 客厅、餐厅、书房、卧室×3、卫浴×3&&
&&&&&&& 理念:推开大门走进玄关,备受礼遇的尊荣气度迎面而来。为了营造轩昂的第一印象,整体设计上穿插「天圆地方」的饱满意象,分别打造如篆刻般精致的双色石材拼花,对应上方内缩多层次的立体圆天花造型,正面端景则以细腻皮革,运用V型导角勾缝技法,绷出几何量体排列的美丽意象,其实这座隔屏具备双面使用机能,不只是屏障进门视线的有机体,也是面向餐厅的雪白精品柜,特别是玄关区整合造型中央背衬茶镜的展示格、端景描边的光带照明以及上方璀璨水晶灯饰的多重光影烘托,缓缓地流露精工雕凿的名家质感,瞬间激发古典与现代美学兼容并蓄的的非凡气度。
&&&&&&& 走过米色石材特制的拱门进入客厅,简化装饰性并大量留白的清雅空间里,强调优雅的意境之美,客厅当然最能观察到设计师对于通透空间概念的具体实践,包括望向玄关、餐厅、书房等处的视野,其中沙发背墙后方若隐若现的书房设计,透过轻透玻璃素材与金属构件的结合,营造穿透的视野并顺带完成区域的界定,这两座玻璃隔间实际上也是书房内的铁件书架,结合反射材质、清玻璃、铁件等时尚元素,共同铺述出连续而通透的开阔尺度。
&&&&&&& 餐厅与客厅斜向相望,同样可以感受到客厅、厨房、走道等数个不同区域当中,彼此串连的空间感及活动性,而餐厅也因为座落多条动线交会处,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因此设计师以白色、规则、低调的横向立体条纹,同步整合餐厅周边的墙面与通往卧室区、客厕门的造型,增加独立空间的紧致性,无形中也将由客厅通往卧房的过道,归入餐厅的活动范围。过道旁嵌入墙面的深色木作餐柜兼精品柜,简洁的水平层架线条还向外伸展成为墙面造型,因为内衬茶镜材质的倒影,整座餐柜背景也越发光影缤纷,绝对是此间引人注目的视觉焦点,而餐厅中央浅浅的圆形天花板,正好对应餐桌中心,以此定位餐厅的中轴线,营造四平八稳的安定感。与厨房相邻的边界,装设连动式玻璃拉门作为餐厅区与厨房间的隔间介质,厨房内装设流明天花板、量身订制一系列白色钢烤厨具、电器设备、丰富的人性化机能等,具体表彰生活质量的优越指数,也让人对于生活的惬意情调,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主卧室的浪漫风情令人印象深刻,整个空间柔和的用色,积极展现出沉稳而大器优雅的内敛气质,尊贵又隐含宫廷华丽的四柱大床,柔滑的丝绸帘幔微微泛着光,藉由立面细腻线条演绎的新古典都会时尚,为完全放松的时光做了完美调味。床尾视听墙两端开口,创造了通往专属更衣间与梳妆区的循环动线。采光绝佳的奢华浴室,独特的半圆形洗手台面呼应古典雕花圆镜,环绕在舒适浴缸前的外推窗景,为室内引进充沛天光,一次含括机能与视觉、情境的交流互动、光影的处理及材质颜色的运用,架构出所谓的空间艺术。雅致的次卧室同样享有全套房式的优越格局,入口处准备小巧的阅读区,桌面衔接衣物高柜,作精确的面积效益分配,床头简洁的线条勾缝,呼应上方极简的天花层次,同时也传承全宅一致的设计符号。
&&&&&&& 本案设计师以精练线条、单纯布色,架构出丰富视觉的最佳题材,现场结合擅长的光氛营造,勾勒各种光源与空间水乳交融的精彩,强调格局应有的开阔调性,简化繁复的装饰题材, 以不带一丝匠气的精湛力道,呈现的浪漫新古典气宇轩昂的内在精神!
客厅&&&&&&& 简化装饰性并大量留白的清雅空间里,强调优雅的意境之美,释放空间最大的视觉宽度。
沙发背墙&&&&&&& 客厅沙发背墙在留白的画面中穿插简约线条,两侧以铁件、玻璃材质取代实体隔间,增加空间的通透感。
电视墙&&&&&&& 客厅主墙两侧安排轻盈的对称腰柜,腰柜下方设计实用拉抽取代视听台面,并与上下柔和照明相呼应。
玄关&&&&&&& 玄关整体设计上引用「天圆地方」的饱满意象,结合正面瑰丽端景,营造轩昂的第一印象。
展示柜&&&&&&& 玄关造型隔屏其实是实用的两面柜,面向餐厅成为晶亮的精品展示柜
餐厅&&&&&&& 考虑餐厅周边有多条动线交会,因此设计者以白色的横向立体条纹,同步整合餐厅周边的墙面与个别门的造型,增加空间的紧致性。
餐厨区&&&&&&& 餐厅区与厨房间装设连动式玻璃拉门作为隔间介质,厨房内丰富的人性化机能,具体表彰生活质量的优越指数。
书房&&&&&&& 以铁件、玻璃作为书房的部份隔间,整体的视觉更通透,也不影响书房必要的宁静度。
主卧房&&&&&&& 主卧室无论是空间柔和的用色,或是尊贵又隐含宫廷华丽感的四柱大床,整体浪漫风情令人印象深刻。
主卧卫浴&&&&&&& 主卧专属浴室独特的半圆形洗手台面呼应古典雕花圆镜,室内洋溢无限奢华气息。
次卧房&&&&&&& 次卧室入口处准备小巧的阅读区,桌面衔接衣物高柜,作精确的面积效益分配。
小孩房软装设计&&&&&&& 讲究实用性的小孩房采双床、双人阅读桌规划,提供绝佳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列表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人气值9672
1 (1).jpg (319.62 KB, 下载次数: 46)
17:07 上传
项目名称:有巢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地点:中国合肥主要材料:水泥、钢板、圆形竹节、瓦楞项目面积:3000平方米设计公司:合肥许建国建筑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主案设计:许建国设计撰文:谢军空间摄影:金啸文
1 (2).jpg (603.77 KB, 下载次数: 47)
17:07 上传
有巢游客服务中心,卧枕大美巢湖之畔,融于万亩森林之中,是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接待服务区。园依万亩森林而建,保持了公园原有水系形态,保留了原生植物,减少了施工面积和人工雕琢痕迹,采用了环保材料和生态措施,保持了公园原生态。
1 (3).jpg (590.93 KB, 下载次数: 46)
17:07 上传
1 (4).jpg (315 KB, 下载次数: 48)
17:07 上传
1 (5).jpg (360.2 KB, 下载次数: 46)
17:07 上传
基于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及区位优势,有巢游客服务中心B栋紧扣自然生态主题,采用覆土式建筑形式,以弧形设计为主,建筑外观弧形顶面线条流动富有变化,由数根高耸笔直的柱子支撑并与玻璃围合,给人一种柔和却不失庄重、空旷却明亮舒适的感觉。
1 (6).jpg (356.98 KB, 下载次数: 46)
17:07 上传
1 (7).jpg (299.39 KB, 下载次数: 47)
17:07 上传
1 (8).jpg (577.33 KB, 下载次数: 45)
17:07 上传
风格上采用自然主义,以生态环保为前提,打破缺少采光空间的沉闷与呆板,塑造时尚简约又具现代感的服务空间。主入口道路两侧由127块“山”型白色玻璃钢,勾勒出如波浪一般高低起伏、绵延不断的山景。中庭巧妙地设计了巨大的玻璃“天井”,既可以减轻建筑本身的自重,又可以解决室内采光问题。
1 (9).jpg (504.54 KB, 下载次数: 45)
17:07 上传
1 (10).jpg (662.9 KB, 下载次数: 44)
17:07 上传
1 (11).jpg (367.87 KB, 下载次数: 44)
17:07 上传
1 (12).jpg (299.36 KB, 下载次数: 43)
17:07 上传
弧形的玻璃外墙运用干净、简洁的竹子做装饰,与木材和玻璃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现代而又宁静的气氛。简洁舒适的茶歇室和朴实浑厚的水吧台构成餐饮休闲区,一大特点就是采用钢板与玻璃构建折叠式全封闭的隔断,既避免了墙面单调,也更具导向性。
1 (13).jpg (548.53 KB, 下载次数: 44)
17:07 上传
水吧台外观为不规则矩形,以民国砖为主要材料,内部用旧钢板做了一个连贯的顶面与墙面。水吧台高耸到顶,墙面设计了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方形木质边框的窗,室内的光从窗户透出来,像一个发光的盒子,有较强的视觉引导作用。“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古人圆方互容、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精神巧妙地融入了建筑之中。
多功能会议厅设计为一个圆形空间,取自“天圆地方”之意。内部运用弧形木条搭建成斜顶,构建出老式屋檐瓦顶一段段过渡的层次感。外部中间弧形的电子展示屏,开启时,可以坐在自然生态的移动式原木长凳上,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公园风光;关闭时,电子屏俨然与白色的墙面背景融为一体。
1 (14).jpg (440.37 KB, 下载次数: 44)
17:07 上传
会客厅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设计,运用弧形木条架成顶面,中间设置了一个造型古朴的黑鼎,既有轻松温馨,又不失庄重典雅。会客厅外立面采取墙面直面处理,运用圆形竹节铁管,使墙面整体刚中带柔、刚柔并济,与周边环境更为融洽。其中,一大亮点是,外立面中间采用与墙面背景对比鲜明的不锈钢材料,设计一道犹如滨湖湿地外轮廓的弧形围合图案。
1 (15).jpg (469.33 KB, 下载次数: 44)
17:07 上传
1 (16).jpg (493.39 KB, 下载次数: 44)
17:07 上传
1 (17).jpg (51.79 KB, 下载次数: 25)
17:07 上传
许建国建筑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设计主持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分会员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专业高级讲师全球华人室内设计联盟成员CIID全国50位优秀青年设计师全球华人室内设计联盟成员“中国厨房产业设计联盟”特聘专家
合肥许建国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
的其它作品
全部评论: 4条
签到天数: 541 天[LV.9]以坛为家II
好东西喜欢
签到天数: 52 天[LV.5]常住居民I
该用户从未签到
做点小空间还可以,一做大空间完全是在堆砌,用装置来填充,材质使用也太家装化。。。只是个娱乐设计师
签到天数: 137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不错的设计,非常喜欢,谢谢分享
精品推荐 /1
中国室内设计联盟连续八年出模型,越来越精,越来越专业!对不起,我们只出精品,不拼数量!订购QQ:,电话: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腾讯微博
COPYRIGHT&& &中国室内设计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圆地方面积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