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绝对理性困境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吗

人人文库美如初恋!
页面加载中... ... 广告 0 秒后退出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绝对理性批判论文关键词绝对理性偶然荒谬思维本能程序机械式反应信号加工处理系统不可完全论文摘要该文首次讨论了理性与思维关系,尤其是发现和证明了思维不能代表理性以及人与机器都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式反应的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这一重要结论。同时本文论述了宇宙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是可知的,并由此得出了重要结论正是因为世界有一部分是可知的,我们的一切探索和实验才有了意义。这个俨然的世界背后,是否有样东西或某种力量在推动呢作为表象的世界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否就是我们所谓的理性呢一切事情看似都是有意而为之,这就为我们用理性来解释这个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用理性来解释,则每一件不太合理的事件发生的背后就都有一种巧合,也就是偶然。这既是理性的世界,于是人们就掌握了理性来使这些事情不断地趋于偶然。偶然,偶然地有根据巧合,巧合的有理由。至此我们也就发现,这些的偶然和巧合,也都是符合理性的了。用物理定理和数学法则来看待问题,那么,这些偶然的问题的最终获得解决,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是并且只是这样一种运动方式而不是其他一种运动方式,是并且只是这样一种法则而不是其他一种的法则,这似乎不是什么意外。匪特不是什么意外,竟然也几乎是必然的了。混沌蝴蝶效应所以混沌,似乎也仅仅是因为,我们现有的科学图景无法提供这样一种高度逼近自然真实状态的复杂的、高精度的模型或者模型群。对初始条件的敏感和高度依赖,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确定性当然,前提是模型的高精度以及,算法的合法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算的对了,但是这并不完全)。是的,我们的理性,似乎已经战胜了巧合和偶然。然而,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意外。比如,我今天中午走出书店,撞到了好几年不见的小学同学你在回学校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女生,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初恋女友再比如,她对保送的一流大学还看不上,高考考坏了于是选择了复读却又考坏了,只好怏怏地离开家乡去读一所二流大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曾预料到的,然而它们却都发生了。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原因吗我看似乎没有。我反复地思索也没有找到答案我是那么的认真,认真得简直显得有些煞有介事了。然而,这个世界很顽皮,这个世界很淘气,它不时地给我们开些玩笑它每天都让一些理性之外的意外发生意外让这个给理性统治与管理的整整齐齐的世界添加了戏剧性的润滑剂。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唯理性主义者们的荒唐可笑吧。他们宁愿相信,世界从来都是有根据有理由的他们宁愿相信,凡是有结果就一定有原因。简言之,他们拒绝不确定的偶然性(而这种不相信,正好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佛教与禅宗的宗教哲学基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相循,因果必报)他们讨厌玩笑,他们反感幻想,他们拒绝神话。殊不知,我们和我们的民族,正是从神话里走出来的。今天世界上哪一个独立的民族没有自己的神话呢华夏有共工和女娲,欧美有亚当和夏娃我更宁愿称亚当和夏娃为神话人物而罗马则有古希腊的众神庇佑它们的职责是,捍卫民族的想象力然而当我们的这个理性的世界被层层概念富于逻辑地构建起来,严密无隙、滴水不漏了之后,又怎么会出现什么超越于想象力的意外呢今天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由理性的概念、定理和方程形成的巨大无比的旋涡,这个旋涡最终将凝固成一个坚实难摧的固体,在这个固体里,理性的力量扼杀了一切不确定的因素的活动,使所有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你我,按部就班地极富次序地固定了下来,然后整个世界最终都不再发生意外了。一切都有了秩序,一切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维护这僵死的秩序。更加神奇的是,这僵死的秩序竟然像盛夏暴雨过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肥厚的腐殖质上冒出的蘑菇一样自发地产生了新的规则和貌似灵动的新的秩序。也就是说,这样秩序,似乎是能够像生命体一样自我更新。然而,通过理性,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呢理性的背后是,欲望。欲望在驱使着理性,不加节制的欲望,会使理性突破其自身的限制而落入荒谬,把人变成魔鬼。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绝对理性绝对荒谬然而,我们到底是落入了理性的汪洋大海之中。于是跟柏拉图一样,统治者也反对非理性的存在平民也一样。我们都明白,宇宙的存在和演化是非功利的,谁也无法预测从起点到现在的宇宙曾如何发展以及今后将会怎样演化当前我们的宇宙也依然处在经过了哈勃红移修正过的弗里得曼的动态宇宙模型的临界密度我们无法预测我们自己的未来,除非我们像赌徒和巫师一样同时从正反两方面下注但恰恰是人这种宇宙的智慧生物的绝对理性,破化了这样一个原初的世界。不得不指出这样一个怪圈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运动虽然把人的身体从宗教的十字架上松绑了下来,可是却在精神上又给人套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人在战胜自然的同时,更加坚固地锁紧了自己的内心。外部的自由反而导致了内心的不自由。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的理性是退化的。不仅如此,我甚至要怀疑人,真的有理性吗事实上,人是没有理性的,也就是没有绝对理性。人能思维,但思维就代表理性吗人类思维的本质,无非是一连串有序的(有时候也就是无序的)物质运动形式而已神经纤维膜上(内外)带电的Na、K离子形成的微电流沿着神经纤维运动传导然后转为多巴胺等类似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再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者抑制,如此循环直到引起效应器的效应或者终止老实地说,我实在看不出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过程当中人类的理性究竟起到了怎样哪怕些微的作用恰恰,在这个重要的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是完全类似电脑执行程序式的机械式反应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是这样的。而人类世界,不管是宏观可见的人体物理运动,还是微观难测的细胞生化反应,都正是由这样微电流的传输与细胞的反应累加和组成的是建立在伴随神经细胞内分子代谢和相对完整的反射弧上的。而做到这些,未来的机械,也会。例如,图灵机可以接受符号的输入并对输入的符号进行逻辑判断然后作出决策,产生新的的表达形式,然后贮存或者输出符号。它的工作法则和人脑的工作法则一样,都是信息加工处理原则它的系统和人脑的系统一样,都是信号加工处理系统。正像坎克斯所指明的,人只不过是一种程序,这种程序是由人的经验编制加工的。今天,我还要加上一部分,那就是,控制本能的基因或者说是本能程序,仅此而已。阿西莫夫讲,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做无法写出规则的事情,例如系鞋带。然而,这是一种误解,严重的误解。系鞋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程序,是一连串的多分支(选择性)语句,分支是如此之多以致于当时的人们无法为其写出全部的规则的程序那是一系列跳跃性的、彼此中断的程序。而人脑受益于进化的细胞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能够超然于这些规则之上,以无声的炉火纯青的形式执行这些程序,当时的机器人却无法实现思维上哪怕小小的一点跨步。也就是,人与机器都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式反应的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人是蛋白质与核酸等有机和无机盐与水等无机生命物质按照数学法则以一定的次序和层次联系、结构的系统的机械式反应而机器,则是金属、非金属和电路板如铟嫁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电容等按照数学法则以一定的次序和层次联系、结构的系统的机械式反应。如果非智能和半智能的机器的生命体现在有人操纵上,那么生命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是活的,能够接受体内与体外不同的刺激并通过反射弧(一般)作出一系列的相应反应。是刺激启动了他体内已经编制好了的操作程序。而生命被先天赋予了这样的一整套的操作程序这样甚至为他自己所不知或不尽知的操作程序并且由于这样的操作程序可以改变和更新包括主动和被动的这一点,更像机器的更换部件或芯片旧的操作程序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产生新的操作程序,而所有这一切的程序的本身,都是没有理性的你可曾见过一个本身具有理性的操作程序吗
编号:038844 && 大小:13.76KB && 格式:DOC && 上传时间:
关&键&词: 生活休闲 文化艺术 精品文档 社会其它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资源信息
官方联系方式
客服手机:&&& 1:&&&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 && &&
copyright@
人人文库网网站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5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摘 要]如何制定我国民法典?学者们意见分歧较大,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三种思路即英美式、法国式和德国式。三种思路中的法国式、德国式的主张均强调民法典内部结构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注重法典的形式理性。然而,纵观20世纪以来,各国民法典为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传统的民法典试图将所有的民事法律规范纳入其中的设计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矣,其所倡导的形式理性正在从绝对理性向相对理性转变,社会需要的是一部更多体现实质理性的民法典。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思路中应选择制定颁布单行法,即形成一部体系开放的实质上的民法典,而非传统民法所倡导的形成一部逻辑性极强,容纳内容有限的形式上的民法典,以符合当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理性主义,绝对理性,形式理性,民事单行法  一、问题的提出  时下,正值我国制定民法典,然依据何种思路制定民法典,争议颇多,有人主张制定由单行法组成且松散、联邦的英美式的民法典;有人主张制定法国式的民法典:还有人主张德国式的思路。[1]三种不同的法典制定思路中,法国式和德国式主张采取严格的逻辑关系,各编之间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只不过,法国式推荐罗马法,旨在提出“人法”的地位,德国式强调尊重我国继受的民法传统,倾向于“由总到分”的法典模式。[2]大多数学者的民法典制定思路亦围绕它们而进行的。但对英美式思路,有学者却认为它实际上不是民法典道路,而是反民法典道路,是主张不要民法典的;[3]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该思路尚未领会法典的真谛,实不可取。[4]故在三种不同的民法典编纂思路中,对其论述的极少,国内的学者对此也鲜有研究。  然而,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就是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相应地就需要法律对其不断的调整。因此,民法典制定之后,社会发展导致的对民法典的补充和修正的法规,在现代社会已远远超过了民法典本身,甚至可以说民法典已沦为补充单行法规之不足的地位。传统民法典的一些内容已经过时,许多内容已经被大量的法规所肢解(或替代),一些基本原则也被补充或扩展。[5]面对此现实,仍依上述法国式或德国式思路所制定的民法典,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是否函盖所有的民事法律规范?也就是说,法典编纂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即便把系统化置于次要地位,那么是一个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法律规则体系主要呢?还是要紧扣人类关系重要呢?[6]由此,有必要反思我们一贯所持的制定民法典的思路,解决众多日益复杂的民事法律规范的归属,从而实现民法的价值功能,达到对人终极关怀的目的。  不可否认,无论法国式思路,还是德国式思路,都不可避免的强调法律规范之间的逻辑严密性与体系的完整性。这种过分地强调民法的形式理性,往往导致的不利后果就是民法的实质理性的弱化,民法典有限的内容与动态的社会的距离拉大。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民法的形式理性的角度出发,诠释笔者对制定民法典的思路,以期弥补制定民法过程中若干理论的不足。  二、理性主义对民法典制定的影响  要准确理解民法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关系就须理解理性主义的兴起及对早期民法典的影响。从历史方面考察,古罗马社会从公元四世纪就开始了法典编纂,只不过此时的法典编纂并非现代民法学界所称的真正的形成逻辑化、体系化的法典,而是指皇帝敕令、法学家的著作、各种学说与法律解答的汇编。无论其真实本质如何,我们都不否认当时的法律已经具有法律形式主义的特征,立法者试图用浅显的理性知识来把握法律规范。以后,法律职业团体的出现以及查士丁尼所编纂的《民法大全》,尤其是《民法大全》组成部分中的《查士丁尼法典》是在以往历代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而形成的;《法学阶梯》则是一种私法教科书,其结构以盖尤士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将私法分为人、物(包括债)、诉讼三篇,这无疑说明罗马法的理性主义的色彩已日渐浓厚,法律形式主义的特性日益明显。另一方面,立法技术方面创造了一套严格的私法法律体系、概念和原则,从而使罗马私法具备了严格的逻辑性、体系化的显著特征。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法随之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中世纪后期,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资本主义处于了萌芽状态,而当时的中世纪法律却不能适应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迫切要求。而后来的罗马法的出现,却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迅速的传播起来。与此同时,西欧发达的国家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始编纂法典,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首创了制定民法典的先例,从而掀起了法典编纂的浪潮。  法国在制定民法典的前夕,产生了思想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用理性主义来建构符合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在法律制度方面,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孟德斯鸠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7]也就是说,他以整个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法律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尽管他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但是也明显地注意到了经验知识的局限性,因此,试图从复杂多变的经验事实中,通过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依赖性,概括出法律的一般原则。[8]另一位代表人物卢梭则认为,法律只能调整一般的、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且进一步说,法律的对象永远是普遍性的,其意思是指法律只考虑臣民的共同体以及抽象的行为,而绝对不考虑个别的人以及个别的行为。[9]其主张以法的普遍性、抽象性来涵盖所有的具体人或事,所以说,立法机关的任务是要从大处着眼确立法律的一般准则。他必须是确立高度概括的原则,而不是限于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的琐细规定。当然,他们所谓倡导的从实际生活的经验出发,以理性思维的方式制定合适不同主体的法律规范的主张,对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与善于思辩的德国学者相比,唯一的缺憾就是其内部结构的逻辑合理性遭到了后世学者的质疑。[10]这对当时的拿破仑制定法国民法典不无影响。  德国在制定民法典过程中,萨维尼反对当时的德国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他认为,法典作为唯一的法律权威,实际上就是包括对可能出现的每一案件作出的判决,但是,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却是无法限制的。所以,在所有民法典中都放弃了企图取得这种材料完整性的合理构想,同时,他又指出,在新民法典中肯定还存在另外一种完整性,通过此完整性,就可以推算出法典的其他部分,如同三角形都有一定的数据一样,根据这些数据关系,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其他部分,可是,当时的德国法理学却缺乏这种三角形的抽象科学,若在这时候编纂民法典,就会导致下述缺点无法避免:表面上司法要由法典加以规定,事实上是用法典以外的代替真正控制权的东西来加以规定的。[11]相反,处于同一时代的黑格尔则认为否认一个文明民族和它的法学界具有编纂法典的能力,这是对这一民族和它的法学界的莫大耻辱,因为这里的问题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其内容是崭新的法律体系,而是认识即思维的理解现行法律内容的被规定了的普遍性,然后把它适用于特殊事物,法律的范围一方面应该是一个完备而有系统的整体,另一方面它又继续不断地需要新的法律规定。并且又明智的指出,要求一部完备的法典,即看来绝对完整而无须作进一步规定的法典,这种要求是德国人犯的毛病-以法典不可能修订的那么完整为理由,就主张不该让所谓不完整的东西产生,即不该让所谓不完整的东西产生,即不应该让它达到现实,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基于对象私法那样的,有限对象的本性的一种理解,其实,所谓私法的完整性只是永久不断的对完整性的接近而已。[12]实际上,从上述对立的观点可以看出,萨维尼主张的为绝对的理性主义,意欲法的普遍性来涵盖将来所出现的所有的不曾预料的案件,这也说明法律体系在逻辑方面亦是完善无缺的,不可能存在缺陷,当时的德国并具有此特性。这为后来概念法学的创立与兴起奠定了基础,而黑格尔却主张相对的理性主义,认为法的普通性不可能涵盖所有将来不确定的案件,它是动态的发展的,而非静止不变的,亦言之,法律的体系是开放的,总是不断的变动。不可否认,善于抽象思维的的德国的法学家可能会意识到黑格尔的观点更为合理,但终究没有使德国在当时制定出自己的民法典。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德国当时政治、经济、法学研究以及立法条件不成熟而导致的结果,并非萨维尼所主张的绝对理性主义所导致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萨维尼与黑格尔都从理性主义即从普遍性的角度观察,主张用抽象、演绎的方法制定民法典。只不过,萨维尼所持的观点更加绝对而矣。  法、德在制定民法典时深受上述学者所主张的理性主义的影响,对以前各分散庞杂的民事法律进行的整理,抽象出了适合并不同对象的法律概念。另一方面,由于两国的民法学者研究的出发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法典编纂体例。法国民法典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体系,形成了人、财产以及所有权的各种变更、取得财产的各种方式三编的体例。德国民法典则采纳了潘德克顿法学的成果,[13]将民法典分为总则、债权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共五编。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开创性的总则编,它规定了人、物、法律行为、期间、期日、诉讼时效等内容。将人法(或称亲属法)和物法(或称财产法)两部分的所面临共同问题抽象出共同的规则。因此,有人说,总则所牵涉到的问题&,真正说起来,超过这个总则,不单是法的结构,而更多的总则所表现出来的系统化精神与抽象的倾向。[14]受两国民法典编纂体例的影响,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法国民法典的体例,如瑞士、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智利、阿根廷、巴西、秘鲁等拉丁语族的国家,少数大陆法系的国家则采取了德国民法典的体例,如俄罗斯、日本、泰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  可见,从古罗马时期编纂法典开始,到近代各国纷纷制定自己的民法典,民法从神秘、不成文到公开、成文、再到逻辑化、体系化的法典的出现,理性主义的作用功不可没,所以说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15]&也就是说,法、德两国编纂形成的不同的民法典的体系,是受理性主义影响的结果,而且其所首创的严格的逻辑化、体系化的法典特性,从此将民法典的形式理性推向了绝对的地步,使民法典的逻辑结构形成为一个稳定、封闭的体系。  三、民法的形式理性相对化  马克思。韦伯认为,欧洲的法律具备逻辑形式理性的特征,实际上此种逻辑形式理性的特征在民法方面的显著表现就是法典化。换言之,即为法律的理性主义及形式主义在民法方面的体现而矣。作为形式理性表现之一的民法典,表达了如下观念:人们应在一部唯一的系统划分的法典中对公民的权利清楚而明白地加以规定,以便每个人可以知道他的权利,并且独立地对权利加以适用。[16]此观念往往导致了各国民法典的产生须遵循一定的结构,各个部分之间达到一定的逻辑化、体系化,概念亦须达到一定的层次性,涵义也必须精确,不易产生歧义。这使法国民法与德国民法均遵循此观念,又由于两国参照不同的罗马法素材,从而形成不同的逻辑体系结构。尤其关注的是德国民法典的逻辑结构采取抽象的、演绎的方法首先规定了适用于其他各编的总则,在总则又依民事法律关系的逻辑结构规定了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消灭的最主要的法律事实。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欲用静止的民法的逻辑结构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把民法典视为数学公式一样,只要套入相应的数字,就可以得出结果。  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相信一个法律制度,如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或要求,而且死抱住上个时代的只具有短暂意义的观念不放,那么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17]可是,尽管各民法典的法律事实上已渐渐扩大差别,对于大多数大陆法系法学家来说,民法仍然是其法律制度的真正核心,在某些国家,它甚至可以说具有准宪法的性质。于是,立法机构常常感到在神圣的民法典范围内难以实行必要的改革,转而求助于法典外法规,后者能够随着利益和权力的转变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更易于修改。[18]在法国,1804年的民法典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总是不断的修改,但是,无论法典被修改多少次,法典的逻辑结构总是不变。无奈,法国只有颁布许多单行的特别法律添补法典原有的不足。生效于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20世纪进行了150多次的修改,但其五编式的逻辑结构仍然岿然不动,为了防止对民法典逻辑结构的破坏,德国议会又颁布许多大量的单行的民事法律对一些特殊的领域进行了调整。例如,《关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法》、《子女抚养法》、《结婚权法》、《男女平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19]日本民法典自1898年实施以来历经了百年沧桑,在这期间,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在民法典中除了亲属法、继承法以外,法典的其他部分没有经过大的修改。为了解决实务中的问题,日本一方面通过判例创设了一些新的民法解释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制定某一方面的特别立法如产品责任法、国家赔偿法、制造物责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借地借家地法等。[20]同时,各国在修订民法典时,为了避免对法典的逻辑结构造成破坏,不增加原来条文数目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修订条文下面的款或项的数量,导致有些条文的款、项大量增加,显得及其臃肿。  值得重视的是,为适应应付社会不断的变化,一些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已经突破了法国民法与德国民法所确立的逻辑结构的禁锢,确立了自己的民法的逻辑结构,试图把一些以往传统民法无法容纳的内容吸收进来,如1942年的《意大利民法典》规定劳动编和权利保障编,将劳动法、公司、合伙、合作社、不动产与动产的登记、证据以及证据的采信等内容纳入其中;1992年《荷兰民法典(草案)》草案中规定了运输法编和智力成果法编,将以往商法典中的海洋、内水、公路、航空等运输的内容和专利、商标、版权、商号的内容纳入新民法典中,试图用一部统一的新法典来代替已有150年历史的现行民法和商法典,这部法典将包含民法、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这些法典之外的私法法规,并把越来越重要的法官法(判例法)编入其中。[21]此外,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民法典、越南民法典在德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的基础上,将以往以特别法存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纳入民法典之中,亦开创了新的民法典的逻辑结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德国民法典的逻辑结构的形成与19世纪德国概念法学的兴起有密切的联系。概念法学主张,国家为制定法的唯一渊源,法律体系具有逻辑自足性,无论社会生活发生什么案件,皆可以依据逻辑方法获得明确的答案,法官为使用法律的机械,只能依照三段论的逻辑操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类社会步入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此时,概念法学所提倡的法典的僵化、封闭的特征,过分地注重法典形式理性的理念,已经远远不适应社会现实对其的需求。于是,逐渐出现了目的法学、利益法学、科学法学等新的法学流派。他们猛烈批判概念法学,认为成文法绝非如概念法学所谓的完美无缺,不存在漏洞,此法律漏洞应通过判例与特别单行法加以补充;概念法学所主张的“概念数学”的方法,即运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来推算社会中新的问题的需求的法律,已经不符合现代法学的需求&;解释法学,更多地应该关注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需求,制定法律的目的应予以衡量;法律逻辑,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22&]马克思•韦伯亦对概念法学进行了批判,认为以法律的抽象命题来裁剪生活现象,一味强调遵循法律科学阐述的“原理”和只有在法学家想象的天地里才有的公理,就会导致形式的法律与追求经济目的私人之间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同时,由于法律形式的固有缺陷,在学者需要法律成为协调利益冲突的工具的推动下,促使法律从严格地形式主义向反形式主义的方向发展。[23]可见,概念法学的固有缺陷即奉行法典的绝对形式理性的主张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适应能力极强的法典,法典的内容应该是动态而非静止不变的。  同样,在美国,19世纪后期亦兴起了“概念论”或“形式主义”法学,其代表人物兰达尔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创立了美国特有的“判例教学法”而闻名,与德国的概念法学不同,该理论是根据对判例的演绎式研究而发现法律。为了反对此种僵化的、机械的传统法学,美国法学界逐渐地出现了几股法学思潮。其中的实用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姆斯认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逻辑并不是法律发展中起作用的唯一作用,它之所以被夸大,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思想中对确定性和安静的渴望。不过,霍姆斯的一生都表明,他并不是轻视逻辑推理,而是认为逻辑推理的前提是生活的经验,而非人为的和纯粹的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推理。[24]社会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德认为,从各种法律规则的实际制定、发展和适用着眼,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三种发现法律价值的方法,即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观念方法,三种方法中,观念的方法与理性的方法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并且在实际使用时也遇到了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已经从一种社会秩序过渡到另一种社会秩序,在前一种社会秩序中,对它们的公认理想业已形成,它的各种法制假设也众所周知:在另一种社会秩序中,还没有充分发展到能容许制造出一个为所有人都接受的理想,或提出我们可以确信其为有效的法律假设的程度。可见,法律秩序不能停顿下来,法院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实际工作必须继续进行……在这期间,法院必须象过去一样,通过经验来发现并通过理性来发展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各种方式。[25]现实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卢梭在20世纪初期的一篇题为《现实主义的一些现实主义-答庞德院长》的中论述现实主义法学的特征时认为,社会是不断变动的,而且比法律变化的更快,因此要不断审查各部分法律是否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另一位代表人物弗兰克强调认为,法律之所以永远是不确定的,就在于法律所应付的是人类关系的最为复杂的方面,在法律面前的是混乱的,使人感到变化莫测的整个人生,而在我们这个万花筒式的时代,这种情况比以往更甚。即便在一个比较静态的社会中,人们也从来没有创造出能预料到一切可能的纠纷并须预先加以解决的,包罗万象的,永恒不移的规则。在现代,更谈不到这种被冻结的法律制度了。新的生产和交换形式,新的交通和居住方式,新的社会风俗、目标和理想所有这些革新因素,使得制定出以后可以用来解决一切法律问题的固定规则这种希望,只能成为泡影。此外,弗兰克又着重强调认为法律是可以静止或确定的是非理性的观点,是一种神话-基本法律神话。[26]从以上几股反对当时美国传统法学的思潮中,不难发现,他们亦强调法律的内容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变化,法律内容的此种变化往往使人们固守的原有法律形式主义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他们亦从实际社会中出发强调逻辑推理,而非以纯粹的法律概念为出发点,这恰好脱离了原以存在的法律形式主义的束缚。当然,属于判例法系的美国毕竟与属于成文法系的德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社会背景与法律现实却使两国业已存在的严格的法律形式主义面临同样的问题,产生了同样的危机。为了应付此危机,美国的学者们强调法官造法的职能,企图用判例法补充法律的漏洞,在判例达到一定数量且内部矛盾不断的情形下,遂吸引制定法的优点,逐步在各个特定的领域内统一制定了调整该特定领域的单行法,但始终没有制定出一部容纳一切的统一的法典。但在大陆法系的德国,则采取了对即存在的法典进行修补的方法,修补极度困难时又采取了制定单行法的方法加以完善。由此可知,两大法系以往所遵循的法律的形式理性特征,在今天已经逐步地由绝对向相对转变。  实际上,法律的形式理性意味着,法律以其自以为合理的制度形式存在着,但法律本身却不是目的,法律程序和规范,只不过是社会的工具,它们与法律内在目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里,法律的目的就是实质理性。从上述几国颁布民法典后立法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法学学派的主张来看,实质理性是通过形式理性而表现出来,形式理性是以实质理性为存在依据的,二者是之间对立统一的,在一部法典中,实质理性总是推动形式理性的不断变化,然而,在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思路中,法国式与德国式都继受了大陆法系民法典的逻辑思维,将二者割裂开来,并且无视社会的现实,将法典的形式理性绝对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对于英美式的思路,他们对指出其不具备形式理性。[27]然而,英美式的思路尽管整体的逻辑结构不太明显,但是各个组成部分的衔接以及组成部分的内部却是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因而,也具备一定的形式理性。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英美式的思路的逻辑结构永远是开放的,而法国式和德国式的逻辑结构却是稳定的、封闭的。与他们相比,这就是说英美式思路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无怪乎有人强调成文法典只是一种有限的合理性,在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近代法典化所成就的那些民法典,它们既不能开放的面对社会生活,又没有能够保持对市民生活的整体性关照。[28]  总之,以往的民法典的制定,过多的关注了逻辑结构,过分地张扬了形式理性,致使所制定的法典违反立法者的初衷即将所有的民事法律规范纳入一部法典的设想。正因为如此,将民事规范融入一部大法,应付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问题的企图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实现过。[29]所以,我们在制定民法典的思路选择中,应以实务的态度重视法典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弱化形式理性的绝对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法典才能真正地普及私法的理念,使民法的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真正的统一起来。  四、我国制定民法的思路选择  前文已述,制定民法典时,我们应重视法典的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弱化法典形式理性的绝对性,在当前的制定民法典三种不同的思路中,我们应如何选择?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放弃法国式和德国式思路,以英美式思路为准,重新整合制定民法典的思路。不过,其理由除了前述以外,还须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其一,所有主要的民法典都是在尤士丁尼《法学阶梯》所浇铸的同一结构范围内处理实体法律的,而且在某些重要方面依然雷同于尤士丁尼的《法学阶梯》规定人身地位的法律,其中包括家庭法、财产法、债法。[30]现行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的民法典虽然皆规定了人法。但对人法的规定仍然以自然人为中心,民法典的其他内容尤其是奉行德国法系的民法典所规定的亲属、继承,也围绕自然人的身份关系而展开的,而对于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支柱作用的的法人及非法人团体仅作了原则的规定,其具体、翔实的内容却以单行法游离于民法典之外,合伙法、公司法、合作社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所谓的单行商事法律即为明证。所以,仔细考察,所谓的民法典其本质上是制定的自然人的法典,传统的民法典正是以自然人为本位而制定的。正是因为受自然人本位观念的影响,才使民法典容纳的内容有限,使其有一个逻辑严密的和内部和谐一致的封闭体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31]前文所述的法国式思路,还是德国式道路,从其逻辑结构方面观察,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民法观念对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既然我国已经选择了民商合一的道路,那么如何在拟制定民法典中把原以存在特别商事法律的内容纳入其中,值得认真的思考。然依德国式思路仅在“总则编”中规定法人,依法国式思路在“人法编”规定法人,然实际上,从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的规定来看,所谓的法人制度只不过为如同法律行为制度一样抽象的规定而矣,实务中具体适用须依据设立人的目的而依据不同的单行立法,就是在废除总则编,设计人法编的意大利民法典,即使规定几种主要法人的具体类型,也无法涵盖所有其他的法人类型,这样就容易导致民法典所规定的内容形同虚设。加之,实务中还有数量众多的非法人团体的存在。  其二、在拟制定的民法典的体系中,如何设计民法典的各个组成部分,目前争议颇大。如关于知识产权是否纳入民法典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应纳入民法典之中,[32]有学者则认为不应纳入民法典,[33]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却都没有否认知识产权不属于民法学。前文已述[1]&&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的理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