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心灵鸡汤 精神鸦片,精神两三天,接下来又蔫了

心灵鸡汤真的是精神毒药吗?
说到“鸡汤”,让人马上就联想到女性在特殊的日子把乌鸡和党参、当归、枸杞、百合等一堆中药扔在砂锅里煲的“十全大补乌鸡汤”。而当女性的心灵遭遇特殊的日子时,喝上几口“情感的心灵鸡汤”似乎也可以达到“十全大补”的效果。
  但是,自从心灵鸡汤流行以来,关于“鸡汤”疗效的争论就相伴而生,甚至有人说心灵鸡汤是精神毒药。这是危言耸听吗?如果“鸡汤”真的有毒,我们会不会得“爱情禽流感”呢?
  微博成了最大的“鸡汤砂锅”
  《读者》杂志可以称得上是最早流行的心灵鸡汤了,而在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策划创作的畅销书《心灵鸡汤》登陆以后,一个小故事加一段故作深沉的解读,这种“鸡汤型”的表达方式得以确定,一大批“鸡汤书”纷纷问世。
  微博问世,心灵鸡汤迎来了黄金时代。微博140字的特定局限,使心灵鸡汤的叙述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省略了故事的铺陈,貌似真理的精华部分直接端上桌面。就好像一锅煲好的鸡汤,鸡骨头、鸡肉和药渣滓全部扔掉,端上桌的已是纯纯粹粹的鸡汤了。早期《读者》杂志呈现的美文式鸡汤已不多见,畅销书《心灵鸡汤》带来的故事型鸡汤也退场了,微博时代已经是段子式鸡汤的天下。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鸡汤段子在微博上“出锅”,微博变成了最大的“鸡汤砂锅”。
  谁是心灵鸡汤的“煲汤婆”
  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主要的微博平台上都有一批“情感分析师”“情感写手”“爱情专家”或“情感时尚”等等以情感、爱情命名的微博,从数万到百万粉丝不等。而草根微博涉及情感和爱情话题的更是不计其数。随机在新浪微博搜索上输入“情感”两个字,显示的搜索结果为1亿多条,输入“爱情”两个字,显示搜索结果为近10亿条。关于情感、爱情、婚姻的感慨、体会、吐槽在微博上俯拾即是。大多数博主既是心灵鸡汤的炮制者,又是心灵鸡汤的享用者,呈现出“全民煲汤,全民喝汤”的磅礴之势。
  如果是亲友圈的自娱自乐也就罢了,遭遇情感问题,写个微博吐槽,舒解心中块垒,朋友们转发评论一番,自己也释然。但那些粉丝数以万计的大V们却不同,每一个鸡汤段子都有巨大的阅读量,再经评论转发扩散,影响不可小觑。他们就是专业或半专业的“煲汤婆”。
  心灵鸡汤背后的营销之手
  人生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情感问题,尤其以女性为最。所以,针对女性的情感类心灵鸡汤最为畅销。这一类的微博也吸引了大量的女性粉丝。不过,真的有那么多情感专家在微博上不吝赐教吗?
  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一些贩卖心灵鸡汤的微博背后,隐藏着营销之手。他们会把女性最常用的化妆品、服装、饰物、减肥等广告穿插其间。这本身并无不可,也许这就是微博营销的商业模式。但是,一个专事营销的账号,披着情感专家的外衣,他能够煲出真正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吗?就如同现在很多城市街头散发的一种杂志,有大众明星的封面,看上去像是健康、婚姻的期刊,实际上却是某妇科医院或男科医院的广告,那些看似很吸引眼球的内容,其实只是东抄西摘,用来掩饰广告的伪装物,甚至还有编造的病例。
  鸡汤并非有益无害
  鸡汤历来被人们当成是营养佳品,但营养专家说,鸡汤的主要成分其实是水,只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胆固醇,还有极其微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并不高,对一些心血管病和痛风病人来说,鸡汤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那么心灵鸡汤呢?
  鸡汤段子那时不时就会撞击一下心灵的温情话语,像一只柔软的手在你失意时轻拂了一下脸颊,顿感些许宽慰。但也许这只是一针麻醉剂,使心灵麻木,暂时失去痛的感觉,当药力过去之后,更大的痛感会让你伤得更重。还有一些“警句”,似乎对人生深有感触,给迷途中的你指点迷津,但是若按这样的指引走下去,可能会在迷途上走得更远而难寻归路。
  真正能给人以启迪的人生感悟是经过生活的积累和沉淀而产生的,没有人能量产批发。但有些博主,一天发出的鸡汤段子多达几十条,TA真的有那么多人生体会和感慨吗?高产鸡汤中多是无病呻吟的空话或断章取义的摘抄。无病呻吟只能带给人更多的空虚,断章取义则会歪曲原著的本意。
】【】【】&|&&|&&|&&&&&&&
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2017的头一个月转眼就快过完了,就连2016最后的小尾巴我们也抓不住了,此刻小捧子只想问问大家:是什么让你支撑到今天?是那浓浓的心灵鸡汤,还是呛醒做梦中的你的“毒砒霜”?反正小编今年是被这些毒砒霜毒的快死了。2016年最火的50句砒霜,小编我先喝为敬:1你我本无缘 全靠我花钱2没有看不到的消息,只有不想回的人3去年的愿望是希望今年存折五万,刚刚算了算,还差七万4我警告你 我生气的时候,不要跟我嬉皮笑脸 你一笑,我就会跟着笑 这样会显得我很没面子!5内心美才是真的美。长得不漂亮谁管你内心美不美6你全力做到最好,可能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7所谓鸡汤不过是人们为了麻痹自己而延伸出来的包装纸罢了~果然还是毒鸡汤好~8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是我搞不砸的。9如果你失败了99次,那就再努力一次好凑个整。10岁月是把杀猪刀,是针对那些好看的人, 它对长得丑的人一点办法都没有。11有喜欢的人就勇敢的撩吧,说不定你还可以知道你是他几号女友12都说毁三观,搞得好像有过三观似得13你以为的你以为其实只是你以为而已14想要梦想成真,那你的先从梦里醒来15不要哭,别忘了你的睫毛膏不防水16都说有失必有得 其实妥协只会让你不断的失去17道理都懂 却还是活成了这副模样。1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意思是,把知己所有的性格都了解透了反而会伤害知己,女人总是换男人说明越来越难以取悦。19你的判断题就两个选项啊,不也是错了?20不努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失败的时候有多惨21我以为他们不喜欢我做的事情,其实他们只是不喜欢我22你没能力还没钱长得还不美23永远不要想着从你的小茅屋里得到什么好东西,好东西都是别人的24吃的苦中苦 心里会更堵25化了妆你也是心灵美的一个人26好心没用,你得好看。内在美?那是在一个人长得好看的基础上的附加值,如果长得跟个猪头似得,谁特么来正眼看你呀?除非,那个人,一样长得丑。 n还有,有些姑凉总是那么天真,每天都哭着喊着要减肥,就好像她们真的减下来了就能变成天仙儿,就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她似得。27等忙完这阵子,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子了,想想都激动。28心灵鸡汤很好喝吗?那都是成功的人吃完心灵鸡腿剩的。29你以为甩了一个你觉得不好的对象就幸福了?下一个是报应啊我的天老爷30你把热脸凑到冷屁股跟前,人家还挑挑捡捡嫌你烫.31善良没用,你得漂亮32不努力怎么会有收获 努力了起码还能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无能3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剩下的一二 是特别不如意34别人不是你改变了就能超越的,更何况你难以改变35喝酒麻痹,吸烟麻痹,不过想忘记,不过想逃避36你不努力,现实不会给你好看。 你不坚持,现实不会给你好过37他说你脑子有病,你还真信? 你难道有脑子?38转角不一定会遇到爱,但一定会遇到乞丐。39觉得自己糟糕的人生没有那么糟,因为我只是做到了上面的几点而已!40有些事照照镜子就明白了。41物以类聚,人以穷分42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来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43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它父母本来就是白天鹅。44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憋尿。45生活不止远方的苟且,还有前任的请帖。46有些事情做不完,就留到明天做吧。运气好的话,明天死了就不用做了。47长得丑就是病,不然整形医院为什么叫医院48书山有路勤为径,不如生得富贵命49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你一张丑的脸,一定会给你个没钱的家50人生四大悲剧:穷得没钱做坏事,熟得没法做情侣,饿得不知吃什么,困得就是睡不着!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左边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Relevant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为什么读了鸡汤,精神两三天,接下来又蔫了?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读了鸡汤,精神两三天,接下来又蔫了?
最近,不断有读者向我表达这么一个困惑,大意是,为什么读了励志鸡汤,精神两三天,接下来又蔫了?依然迷茫,依然无所适从。那么,我就专门写篇文章,讲讲自己的看法。传道解惑不敢当,但或许可供你参考一二。首先,确定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方向明晰的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点可以略过不看。问题是,这世上有一些人其实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是很多人迷茫的根源,也是读了励志鸡汤依然无效的原因。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脑海中没有一个目标,那么,纵使读完这世间所有的鸡汤,依然没有用,就像你开车奔赴远方,加满了油,不知道远方在哪儿,那你只能踟蹰不前。如何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多多尝试,多多做事,别怕犯错。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中,作家廖一梅提出过一种“试错”的人生观,具体而言就是,当你不明白自己的兴趣点,当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应该怎么走的时候,就多走走,这条路不行,换另外一条,另一条不行,再换一条,到最后,试错试多了,你总会试对的。听起来,这种方法特别笨拙,效率特别低,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每个人都想走捷径都想要“成功宝典”的氛围里,更加行不通。其实不然。怎么说呢,纵使你尝试了十件事,选择了十条路,依然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又怎样?你的尝试,你的选择,归根结底都是一种阅历,在你的人生里沉淀了下来,对日后的生活定将有所裨益,即使没有在具体的事情上帮助到你,对你的精神,对你的意志,都是一种锤炼。再说,找寻自己的兴趣点,远远不需要那么久,或许你做的第一件事,走的第一条路,你就爱上了也说不定。关键是,你要去做事,步子要迈出去。是的,纵使确定自己的兴趣点,也要做个果敢的行动派,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最近大家都在追韩剧《太阳的后裔》,你不打开看一下,永远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将它发展为一种职业,甚至一项事业,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幸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的,这世上再没有比把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更幸福的事了。但或许,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幸运,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就在业余多多培养自己的爱好,有了一种或几种爱好的陶冶,你工作起来也不至那么焦躁,乃至厌恶了。兴趣是最好的鸡汤,找到它,喝下它,滋补你的人生。其次,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做自己喜欢的事。村上春树有句名言,在网络上广为传颂——喜欢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后半句毋庸置疑,至于前半句,我持怀疑态度。喜欢是一回事,坚持是另一回事,喜欢的事,你并不一定能坚持做下去,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这世上多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就像你喜欢跑步,因为工作的原因,因为家庭的原因,因为心情的原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年到头也没有跑过几次,但你内心里还是喜欢跑的,只是没有坚持而已。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至今,每一年都有那么多的获奖者,为什么现在提起代表性作家,大家想起的还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少数的几个?因为他们坚持了下来,笔耕不辍,对于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人,你能否定他们对文学的喜欢吗?不能。所以,喜欢并不能说明什么,喜欢本身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喜欢一件事,还要想想怎么坚持做下去,坚持是需要策略的。这个策略是什么?就是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地往下走。现在很多人不是都喜欢写年度计划么?譬如去西藏旅行一次啊,譬如考取英语四六级啊,譬如出一本书啊,等等。有些人还喜欢写日常安排,条清缕析到一如中学时期的课程表,几点到几点做这个,几点到几点做那个,之类。你可以选择写下来,也可以不写,做到心中有数就够了。只是,有一点你需要明确,不管是年度计划还是日常安排,尤其是后者,不要太过苛求,要学会灵活变通。比如你原计划晚上八点健身,但因为临时有事要推迟到八点半,甚至第二天,你不要因此焦虑,觉得完美的计划被打乱了,从而影响以后的计划。切记,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只能做到尽力。一旦你坚持了一段时间,有人说这个一段时间是21天,我看不一定,也许有人是21天,也许有人是31天,更有人也许91天,总之,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从而使这种坚持变得自然而然,想半途而废都有点难。每到要做事的那个点儿,便会有一种类似生物钟的东西在你心里敲响,你不做就焦虑难安,食不下咽,精神空虚,亟待填补。而你做了呢,就会神清气爽,吃嘛嘛香。喜欢一件事,并能坚持做下去,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再次,找到组织,和战友并肩往前走。杨熹文有篇文章叫《去接近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说得特别在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容小觑,你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周遭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人,你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别人都很勤奋,只有你一个人懒散,这种懒散就会变成一种耻辱,无形中鞭策着你做出改变。相反,如果你周围都是混吃等死的人,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混吃等死理所当然。同理,说到坚持,你最好能找到组织,和组织里的战友们并肩往前走。如果你喜欢跑步,那不妨加一下小区附近的跑步群,和群里的小伙伴们互相监督,他起迟了,你叫他一下,你晚到了,他给你打一个电话;如果你喜欢苗条的身材,立志减肥,那不妨从身边的朋友、同事,乃至闺蜜中找起,大家一起节食、运动、锻炼,做彼此的榜样。找到组织,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你更好地坚持下去,而且,你还能感受到一种并肩作战的快乐。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明确感应到自己喜欢写作,但十多年过去了,我并未把这个喜欢很好地坚持下来,写作一直断断续续。直到最近被拉进一个写作群,里面驻扎着各种勤奋的大神,各种拼,有的人出了好几本书了,依然坚持每天写作,有的人一边写杂志专栏,一边写公号文章,一天写十个小时写到颈椎疼,还是坚持,耳濡目染,我开始有意识地勤奋起来。因为大家都在坚持,你不坚持,就会成为一种尴尬的存在,那种火烧眉毛的逼迫感,特别强烈。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都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你还不赶紧挖掘?而找到组织,你就找到了一个渠道,找到了一把挖掘的铁锹。最后,每个人的一生,都要自己摸索前行。没有普世的《人生成功法则》,鸡汤只能滋补,不能治病。你之所以读了励志鸡汤,精神两三天,接下来就蔫了,是因为你犯了懒惰这种病。你听过再多道理,自己不去身体力行,就永远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惰性似乎是根深蒂固的。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一天到晚等着老师灌输,步入社会了,父母离得远,老师不在身边,很多朋友也分隔两地,遇上问题开始迷茫了,手足无措了,读点鸡汤就想着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最好化身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目的地,九九八十一难,一难也不想遇上。可是啊,社会很残酷,也很公平,你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努力,你想要看到光明,就要摸索前行。上路吧,你读尽世间所有鸡汤,也不及自己用行动煲一碗鸡汤。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馆藏&4247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励志书是心灵鸡汤还是精神毒药?
字体:[][][]
  励志书籍的热卖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经历了十余年的畅销,目前仍是热力不减。图为广州购书中心的畅销书榜上,励志图书比比皆是。 符超军 摄
  一直以来,各大书店畅销书榜总会有励志图书的身影,“励志阅读”也已经成为当下大众阅读的风气。近日,《中国青年报》一篇名为《有一种毒药叫励志书》的文章,直指励志书像一剂诱人的毒药,在人人渴望成功的现代社会,以“成功学鸡汤”诱惑着年轻读者。
  除此之外,汗牛充栋的励志书籍被批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很多作者的专业性令人怀疑。有读者表示,倾向于挑选几大出版社引进的国外励志类书籍,国内作者写的书会谨慎入手。对此,有人质疑励志书市场精品偏少,读者只能盲目阅读。众多大学教授更是直斥,现在的励志书变成一个暴利市场,出版界把这种图书的“励志”作用无限夸大,完全违背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规律,无限度地炒作‘励志概念’,极度刺激了市场需求,甚至有些“励志”图书有误导之嫌,已变质成名副其实的“精神毒药”。
  对于励志书,一方面质疑声不断,一方面是它的销量一如既往的红火,长盛不衰。非文学作品榜单前三名,总是少不了励志书霸气盘踞。如今,“励志”大行其道,但这股阅读风潮是真的带来精神营养,还是有沦为“精神毒药”的嫌疑,给大众带来更大的困惑?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本地书店、出版社总监和心理学专业的学者,共同挖掘励志图书红火背后的启示和症结。
  【现象】
  励志书席卷非文学类畅销榜
  在即将拉开帷幕的2013上海书展,曾经掀起购买热潮的《正能量2》、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的个人励志之作《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等等都将集结面世,再一次烹制“励志鸡汤”。网上的读者对于这些书籍,普遍有着很高的期待。各大书店销售中心的负责人也都纷纷表示,看好《正能量2》在未来的销售情况,“毋庸置疑,它会再一次创造令人兴奋的销量纪录。”
  记者从广州购书中心畅销书榜发现,在非文学类作品畅销榜单上,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居于榜首超过半年时间,今年长期占据前五位的书籍也都与励志相关,除了《正能量》,还有《洗脑术—怎样有逻辑说服他人》、《淡定(每天学点佛智慧)》、《内心强大是女人最好的优雅》、《幸福要回答》等。购书中心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直到目前为止,《正能量》的销售情况都好得惊人,在书店都能卖出数千册,与其它书籍相比情况好太多了。”
  励志书籍的热卖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经历了十余年的畅销,目前仍是热力不减。“励志图书一直是畅销书中最稳定的一个版块,7月份我们‘铿锵点书台’的推荐书《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是继《正能量》之后最火爆的励志书。其中,心理励志书类的书籍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也是卖得最好的。”购书中心负责人说。
  中国励志书籍的风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当年一本名为《学习革命》的书点燃了励志阅读的热情,随后励志大师卡耐基进一步掀起“励志热”。到了2001年,《谁动了我的奶酪》将这股风潮推至顶峰,该书在当年创下销售奇迹,总销量达到上百万册。随后《谁动了我的奶酪》青年版、纪念版满天飞,但凡打着“奶酪”旗号的书籍都有人“埋单”。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第一编辑中心副总监潘良说:“《谁动了我的奶酪》直到现在销量都不见颓势,当年更是激发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参与的大讨论,的确是非常经典。”可以说,“奶酪”一度成为精神励志的代名词,令无数读者趋之如鹜。
  当下,“负能量”、“正能量”这些流行语的出现,直接反映出现代人对“情绪病”的关注。当人们低落、疲惫时,更需要精神鼓励,从而采取实际行动改变境遇。当人们为自己的困惑“求医问诊”时,励志书便当仁不让,成为图书作者和出版社联合开出的“精神药方”,提供“情绪按摩”和精神指引。
  潘良告诉记者:“就目前励志类图书市场来看,心灵励志类是最受欢迎的。其中职场成功类、人生哲学类、心灵修习类、心智锤炼类和政商界名流人生体悟类,读者需要量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受众的阅读趋向已经由外向内,更关注精神领域的提升、以及心理学辅导方面的东西。”
  【质疑】
  洋“鸡汤”受捧因质量更可靠?
  目前,励志书除了最传统的“工具励志书”和名人励志传记之外,也开始与时俱进地不断演化。“散文类励志”算是当下非常时髦的类型,《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用典型的美文炖煮“心灵鸡汤”,让人看完之后获得情绪上的抚慰。另外小说故事类的励志书也开始慢慢火热起来,主要通过虚构的故事讲述励志的道理,给予人们以精神激励。
  有人将各种变着花样、层出不穷的励志图书,视为当下网络、微博、微信上热衷分享的“心灵鸡汤”的鼻祖。有网友吐槽说:“一开微博,大量重复的信息都是各式‘心灵鸡汤’,那些冠以‘莫言说’、‘徐志摩谈爱情’的荒诞文字,分明是从励志书里面随手抄来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劣质文字。”
  记者发现,在励志图书长盛不衰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之表示厌恶,原因之一,是这些励志图书背后,开始显现出某种越来越固化的套路—“成功学模式”和“鸡汤式营养”。豆瓣网上,有自称资深励志书读者表示:“励志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糟粕丛生,鲜见精品,作者在成功学道路上越走越远,提供的内容都带有成功学强迫症了”。
  除此之外,作为出版界业内人士,潘良告诉记者,驳杂的励志图书市场的确开始涌现“厚黑学”等精神糟粕。“博集天卷每年大概出版50本左右的励志图书。在我看来,心灵励志畅销书一定是符合当下阅读口味的,但现在的确是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卖得好的书,不全是‘根正苗红’的好书,还包括泥沙俱下的厚黑学、成功学,这就需要消费者进行仔细甄别了。”
  “在宣扬人际相处中的厚黑学,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权谋和算计,通过利用他人谋取自己的成功等,这样教授技巧和攻心计的成功学作品,读者如果选择不当,自然会导致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个人建议多读一些欧美引进的畅销版权书,因为经历了国外榜单和媒体的检验,品质相对有保障些。”潘良说。
  记者发现,无论是出版方还是书店,都更倾向于销售国外译介的励志读物。广州购书中心的负责人表示,《秘密》、《正能量》已经形成一种品牌,很多读者都会信赖,销量与国内同类型书籍相比高出很多,更受读者欢迎。“《正能量》的畅销原因,首先它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能够被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所认可,它也斩获了业内外十余个奖项,而且很多评选都是读者自发投票完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拥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的头衔,他以大量生动的实例和简单易行的方法,传授给普通人如何积聚起内心正能量的诀窍。”
  此外,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原创励志书籍中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的思想泛滥,鱼龙混杂,很多励志读物到最后沦为重复性出版的积压品。国内很多所谓原创的励志书籍,实际上都是“天下一大抄”,东拼西凑而成,最后误导的还是读者。不负责任和不专业的作者、出版商,使“励志”这个本来很激奋人心的好词变得廉价,甚至成了伪科学、精神毒药的代名词。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李雪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下来如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