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于宁静淡泊的素材的土地为题的作文素材

关于土地的作文-海达范文网
关于土地的作文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
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
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一)
曾经有这样一方净土(来自: 海达范文网:关于土地的作文)让我留恋,让我痴迷,更让我陶醉。到处绿草如茵,鲜花成群。幽幽芳香徐徐飘来,引来了无数蜂围蝶舞,鸟语花香,更引来了我的思绪。
好一处绝美的仙境!碧水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地在白云中穿梭,湛蓝的天空下雄鹰在清水中尽情翱翔。和煦的阳光闪耀着青铜的光辉,穿透繁密的树叶洒落一地,碎了一地金黄。看,顽皮的小淘气们在风儿的吹拂下快乐地嬉戏着。婆娑的树影荡漾在翠绿的草叶中,弄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也就是这唯一的一方净土没有受到污秽的玷污。在欲望的蛊惑下,有些可怜虫竟昧着良心破坏者美丽而恬静的天堂。绿油油的田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盛气凌人的高楼大厦。朵朵芳花成为了庸俗的盆景,没有了以前的五彩斑斓,没有了以前的质朴淡雅,留下的只有谄媚和堕落。馥郁的芳馨 已成了人们记忆中匆匆的过客,只剩下刺鼻的恶臭束缚着人们。
天不再蓝,水不再清,心灵不再纯洁。可悲的人们每天生活在机器无休止的呻吟中。众星拱月的美景在城市灯光的驱赶下也渐渐隐没了。可怜的人们整天生活在不夜城中。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这样的一方净土。和风细雨飘落在心灵最深处,干涸的心田再一次生机盎然起来。微波荡漾着,污浊的湖水再一次焕发出无限生机 ,再次纯洁了起来,活泼起来。
这是心灵的净土。纯洁无瑕的灵魂容不得一丝污垢的沾染,也容不得一点浮华与喧嚣的侵占,更容不得任何力量的破坏与摧残。
生命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升华,潜能在这里才能得到激发,情感在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抒发——也只有这里,只能是这里,将美丽与素雅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的朋友,珍爱这仅有的一方净土吧!千万不要让无尽的黑暗摧毁它!因为她具有净化心灵的力量,能使灵魂得到解脱,使思想得到张扬 。
不要犹豫了,不要再有片刻迟疑了。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这一片唯美的净土吧!这里可是心灵的归宿呀!
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二)
对于我们这些百姓来说,没有地,就如同没有了生命的支柱,无法存活。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可是,没有地,怎么会有食?地是农民们的“命根”,如果我们不去保护耕地,而是去肆意滥用土地,那它所造成的损失,是没有人能赔偿得起的。
这不,前不久,在我的身边发生了一件“非法滥用土地”的事。
那天下午,我随着家人去了自家的田野里摘菜。家人们认认真真地摘着,而我却在田野上奔跑,正当我玩得起劲时,无意中看到了一片种满杂草的土地,当时我就纳闷了,心想:咦?真奇怪!别人的土地上都是生机勃勃的蔬菜,这土地怎么长满丑陋并且一无是处的杂草,我得去探个究竟!我随心所欲的性格和强大的好奇心驱使我迈出一步又一步,由于这是别人的地盘,我生怕其他人看见会误以为我会去偷菜,于是,我只能鬼鬼祟祟地向那片地“溜”去,只能怪我自己不留神,被一个瓶装物品给绊了个“狗啃泥”,我毫不犹豫的站起来,用手轻轻地拍去身上的“脏东西”。我看了看地上那个令我险些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糗的瓶状物品,这个瓶子上写着一堆我不认识的字,我傻站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瓶子看,自言自语道:“是农药吗?不,应该不是,算了,先
不管它是什么东西了,搞清这片土地变成这样的原因再说!”我漫不经心地将瓶子扔在一边,无意中砸到了一株野菊花,谁料瓶子中的液体流出,滴在了这株野菊花的茎上,野菊花瞬间变成枯黄色,干巴巴的,难看极了!莫非,这就是表姐口中的化学用品,天呀!原来这片土地如此丑陋的原因是它——化学用品。
是谁把它丢在这儿的呢?这是讨厌!我环顾了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间不正规的废品收购站,我立马明白了为什么化学用品会出现在这儿,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卖废品的那些人运送废品时,一不小心掉下来的,可是,村长不是说过不让建设这种不正规的废品收购站吗?他们怎么又建起了呢?真是可惜了那片土地,那些人的环保意识实在是太弱了!
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就算过去跟他理论也是徒劳的,我只能默默的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那个收购站,看着那片狼藉的土地,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当今社会还有多少人会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呢?大家都只为了个人利益,而让环境遭到破坏,小动物们无家可归,让农民们白费汗水,让地球母亲承受更多的压力。土地养育着我们世间万物,没有土地,我们什么都干不了。让我们手拉手,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花朵,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让我们做一个懂事的好少年,一起珍惜每一片土地吧!
以土地为话题的作文(三)
大地是我们生长的希望,如果我们离开了它,我们将会濒临死亡。
假如我是一片土地。当人们洒下希望的种子,我会用母亲般的温柔让他们在我的呵护下,开花。结果。把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留给人们,把残留败叶融化在自己的怀抱,转化成有机肥。把自己变得肥沃,汪大,永远造福人类。
假如我是一片土地。那我就会把自己造成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公园。公园里的风景美不胜收,空气新鲜,花红柳绿。叽叽喳喳的鸟儿在公园里最繁茂的大树上筑巢。快乐的成长。公园里的清晨总传来清脆的歌声。原来是鸟儿在那高高的枝头上高昂地歌唱着。那歌声真是让人山人海的游客如痴如醉啊——这也成了公园里的一道景色!
假如我是一片土地。那我就会让人类种植更多的大树,给孩子们造纸学习。当那一张张洁白雪亮的纸发到孩子们手上时,不知他们是多么的欢天喜地。我要让人类懂得:要不是他们,就不会有那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而我的身体也会变的干燥枯竭,他们是多么的爱护我啊!
假如,我原本是一片绿树环抱的森林,可被人类肆无忌惮的砍伐后,我瞬间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沙漠,而我只剩下的也只有那一滴滴泪水,所以我是有灵性的!假如我是一片土地。在工程师的魔手下,让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假如我是一片土地。让我变成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给人类一个能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假如我是一片土地。让我变成一栋整洁而又高大的学校,让孩子们在舒适的环境下读书,那是多么美好啊!
土地是圣神的,我相信:如果你们好好的爱护我,那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大大的回报;土地是有灵性的,我就好像有一双眼,能看见你对我有多好。假如,你能细心的呵护我,我一定会给你一片彩虹。土地是有良心的,是无私的。只要你在下一粒种子,给我喝水,施肥。那我一定会给你丰富的果实!
土地是人类无法割舍的,他就和我们骨肉相连一般,他就是我们的生命!篇二:珍惜土地作文
珍惜土地作文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土地,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我们生存在广袤的土地上,理所因当为土地作出贡献,可我们连最基本的保护都做不到,何谈贡献。
她是多么的平凡,而又是多么的伟大啊。她孕育着万物,也哺育着我们的人类。如果没有土地,生物将会暗然失色,如果没有土地,将没有人类的立足之地,由此看来,土地对于我们是何等的重要。然而,我们——却又无情地蹂躏着她:滥砍滥伐,褪去了她美丽的衣裳;水土流失,使她遍体鳞伤;海平线上升,吞噬了她多少兄弟姐妹,使她整天以泪洗面;工业污染,使她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城市扩建,又占据了她多少的身躯;汽车的尾气是我们再也听不到她嘹亮的歌声,再也看不到她笑容满面??
人类啊,你为什么要如此的残酷无情、恩将仇报呢?土地给予例如你生存的空间,你却怒给她任何喘息的机会,灾难接二连三地降临到她的头上。假如有一天,真的失去了你,小草将没有&温暖的怀抱,花朵将没有往日的娇艳,树木将没有昔日的茂盛,动物将没有昨日的欢声笑语,我们再也看不到黄果树瀑布的的雄伟壮观,试想,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人类将没有存在的余地。试想,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人类啊,快点觉醒吧——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美丽的环境,为了周围的生物,也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望你们如珍惜自己的眼睛般地爱惜她,希望你们如哺育婴儿般地呵护她。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这珍贵的每一寸土地,保护这万物之源、生命之本,力量之根,赶紧保护这平凡而伟大的土地吧!篇三:话题作文“土地”指导与范文
话题作文“土地”指导与范文
【训练文题】
请以“泥土”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泥土,司空见惯,我们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题目不存在审题障碍,学生都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写出一篇上好的文章。
因为熟悉,所以素材往往会陈旧、老套,没有新意。比如,泥土养庄稼,庄稼养人类;比如,下雨天的路,泥泞而容易打滑,摔我无数次跟斗;比如,晴天尘土飞扬,行人难受??这些就会千篇一律,令人生厌。
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泥土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情感、经历等有某些影响或暗示?借助某个载体,泥土做了一次旅行,见证了这个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假如它回到了一两千年前或者来到了一两千年后,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因为人类对泥土的贪婪,泥土国国王命令所有泥土离开地球,你能想象有多么恐怖吗?泥土博大深厚,功高盖世,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会让你想到什么?泥土制成砖、瓷器、手工艺品,它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它遇到了什么事?某天我与泥土成了好朋友,我第一次真正走进了泥土的心灵世界;更绝的是某一天泥土统治了整个世界,它将怎样来报复人类以前对它的践踏和掠夺???
构思不同凡响,文章才可能赢得读者的青睐。然后就是选择你擅长的文体写作,如果你对某一非常规文体很有研究,不要犹豫,就用它。写作中注意语言风格,或优美流畅,或清新自然,或质朴亲切,或幽默诙谐,或磅礴大气,或真切感人,总之要和你的内容完美结合。如果你讲究遣词造句,善于运用修辞,注重描写刻画,深谙段落布局,强调画龙点睛,那一定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写一篇上等作文绝对不是梦想。
【素材链接】
1.泥巴和星星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防在美国中部加州一个靠近大沙漠的陆军军事基地里。营区的生活条件很差,酷热难耐,那里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在45摄氏度以上,风整天吹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
一次,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深处参加大约一个月的军事演习,她一人留在基地的铁皮营房里,周围住的全都是不懂英语的土著印第安人,没有人陪她谈天,更没有丁点好玩的东西。她寂寞难耐,于是写信给父母要求回家。她的父母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只有两句话:“有两个犯人从牢房的铁窗向外望,一个人看到的是荒凉和泥巴,另一个看到的却是那夜空中的星星。”
塞尔玛将这两行字看了又看,她领悟了父母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老是低头看,结果只能看到地上的泥土。我为什么不能抬头看看天呢?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泥土,还是有星星的。她感到羞愧难当。“好吧!我就去找那些星星吧!”塞尔玛暗下决心。
自此,她走向屋外,开始主动和土著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自己如何编织东西和制陶。土著人热情地接纳了她,并把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各种精美工艺品送给她??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沙漠中的日出日落,那些多姿多彩的沙漠植物,在她眼里变得神奇迷人了。沙漠依旧,土著人依旧,只是她的意志在改变。两年之后,塞尔玛成了沙漠专家,并根据这段生活写出了《快乐的城堡》,此书出版后非常畅销,一版再版。
一念之差,一种心态的选择,就会使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2.飞翔的泥土
土是人类的活命之本,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它,我们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肉食,没有行走的路,没有欢乐的河流,没有跌宕的高山——因此我们看到封建社会君王赐予的往往不是金,不是银,而是土地。哪怕他的封地是荒蛮之野,他的食邑是不毛之地,但他会用生命去捍卫属于自己的土地。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细节:解放后,一位农民分到土地,那晚,他生怕土地会飞,连新婚的老婆都忍心离开,一个人拥着被子睡到地里。天气有些凉,穿着单衣的农民冻得发抖,但他就是不肯离去。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们祖祖辈辈从来没有分过一寸土地,我要紧紧守卫这块土地。到八十年代包产到户,土地再次回到自己手中,他又到地里守卫,这时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我到远方求学时,父亲送我的行李中,就有一小包泥土。父亲说,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家乡的泥土伴随,就会祛病免灾,就会逢凶化吉。当然后来我的生活之路并非如此,但父亲对泥土的崇拜深蕴其间。农人们如此珍惜泥土,为什么土地还是年年在减少,年年在贫瘠?尤其是这十来年,我看到一片片荒芜的土地,我看到城市周围大片大片的良田被占,被毁,心中就有说不出的痛。农民们对土地不如往昔情深了,珍惜了,因为土地的出产让他们富不起来,城市和农村之间,差距越拉越大,人们的心更向往城市,任土地荒芜,任土地贫瘠。我们看到坎垮了无人砌,水冲毁了田地无人防,树砍了无人植,土地在一天天沙化,植被一天天在减少。不是泥土要飞,是人们对泥土的爱心首先飞了。不是土地要离开人们,是人们的心要飞离土地。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了土地,我们还会有什么?我们也无法猜测,离开了土地,人类还能创造出什么?拽住飞翔的泥土,就是握住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握住我们未来的命运。
【佳作展示一】
窗外的泥土
窗外的泥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今夜,又无眠,我心里不知胡乱想些什么。突然,我又莫名其妙地变得缄默。心闷了,闭着眼,深吸一口气,然后走到窗前,像梦游一般,做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轻拉窗帘,推开玻璃,顿时,一种久违的气息融入全身。我喜欢这美妙的感觉,我憧憬这诗情画意,不愿让自己狼藉的心情去打破窗外泥土的宁静。
我很喜欢这里的泥土,它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几年来泥土与我共患难,同享乐,我的泪水曾挥洒在这片泥土中,我的生活也曾因它而绚丽。常与泥土为伴,心随它而动。我想,或许在这么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泥土总是被认为渺小无闻。但是安徒生的丑小鸭都能变成白天鹅呀,那么泥土也就有被人珍视的一天!
一直以来,泥土没有一点异样的感觉,像稻草人一样没人爱,没人疼。泥土,你一言不发,可知爱你的人在担心你?你一声不响,永远只活在个人奋斗的梦想中,很累的!请撕掉你漠然的面具,让你我共同实现乘风破浪的壮志!
窗外的泥土,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中忍受着许多本不该忍受的痛苦,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与爱怜。烈日当头,泥土依旧纹丝不动;暴风雨来临,泥土仍然孤独无助。我为泥土打抱不平,为泥土遭遇的一切而心痛。有的泥土被晒得裂开了缝,可仍微笑着,在险境中乐观,坚信风雨之后会见彩虹。而到秋天满地落叶,一切都显得那么脆弱而令人感伤,唯有泥土,唯有这不被人在乎、没人疼爱的泥土一如既往。萧条的冬季,大地一片光秃秃,泥土的身影就显而易见,才明白泥土总在万物毁灭之后昭示自己的存在。泥土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孤身奋战。我知道,泥土在坚持自己的梦想,泥土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现在,窗外的泥土依然独自生活,依然在老地方为梦想不懈地奋斗。也许茫茫人海中,挂念泥土的人并不多,而我的心,却和泥土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泥土,你知道吗?你不再是稻草人,你不再孤独无助,因为有人深深地爱着你,而且爱你的人就在你身边!
本文语言含蓄、细腻。泥土安安静静、默默无闻、孤身奋战,而“我”用心观察泥土,感悟泥土,为它鸣不平,对它倾注感情。文章语言不冲动,不热烈,不夸张,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如一泓清泉汩汩地流进读者的心田。
【佳作展示二】
没有泥土的兰花
因为有家的期盼,没有泥土的兰花也能开得光彩照人。
我家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它已相伴我们几代人了。画面是一株光彩照人、生机勃勃的兰花,但它的根却全都裸露在外,没有泥土包裹。我很纳闷:泥土是兰花的家,没有家的兰花为什么还开得如此绚丽?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十五岁的我因读书远离了家和父母,独立生活。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一人品尝。但为了学业,我只有痛并坚强着。
想到儿时,在微风拂面恬淡宁静的夜晚,我躺在妈妈怀中,望明月、数星星,听神话、背古诗,心里比泡进蜜缸还高兴。如今,夜晚依旧那么宁静,星空依旧那么璀璨,但我只能独伴台灯苦读。我感到自己就像飘飞的蒲公英,漫无目的,不知道哪儿才是自己的归宿,但我依旧努力飞翔着,寻觅着。冥冥中有一种力量,使我坚强地飘飞!
想到儿时,在生机盎然、清新宜人的早晨,爸爸用宽大的手掌牵着我的小手上学,我天真无邪地蹦跳,唱歌,踢石子,跟爸爸讲学校的新鲜事,幸福得比鸟儿还快活!如今,早晨的空气依旧那么新鲜,万物依旧那么有生气,但我只能孤身一人走向学校,脑中不时浮现出爸爸的脸庞和他宽大的手掌。我感到自己就像石缝中的小草,没有肥沃的泥土,不知哪儿有足够的养分,但我依旧努力吮吸着,抗争着。冥冥中有一种力量,使我坚忍地成长!
想到儿时,在余晖未尽、晚霞撩人的黄昏,放学的铃声犹如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我耳边奏响,我早就想着家里饭桌上令我垂涎三尺的佳肴,电视里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和书房里“流泻轻盈美妙音乐”的钢琴。如今,黄昏依旧那么富有诗意,晚霞依旧那么美丽动人,但放学铃却不再让我心动。我只能独坐夕阳下,手捧书本,倾听凄凉的鸟鸣,承受孤独。我感到自己就像黑夜中行驶的小船,不知道哪儿是自己的彼岸,但我依旧努力航行着,企盼着。冥冥中有一种力量,使我坚定地前行!
这种力量,能让我跋山涉水,不惧风吹雨打,顶住惊涛骇浪。它时时鼓励着我,使我不被孤寂压倒;它永远深埋我心,处处指引我前进!它就是我那温暖可爱的家。
那次妈妈打电话给我,不知怎的,我眼泪“刷”的一下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哽咽着说:“妈妈,我好想您,还想爸爸和小弟。”慈爱的妈妈在电话那头也哭了。
“翠啊,不要怪爸妈心狠。我和你爸离开老家在外打工十多年了,不也挺过来了吗?你小时候经常对着墙上那幅画发呆,你知道吗?泥土是兰花的家,因为有家的期盼,所以兰花才开得那么鲜艳啊!”
仿佛醍醐灌顶,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时豁然开朗!
是啊!因为有家,因为有爱,所以爸妈挺过来了,所以兰花开得光彩照人,所以我应该坚强!
【点评】作者一家在外地打工十多年,她孤身一人在老家读书,孤独、思念、伤感、无助时常令她暗自落泪,但就是这一幅兰花图让她走出了困境,明白了人生的真谛,重拾了生活的信念。“因为有家,因为有爱”“所以我痛并坚强着”,多么真实深刻的感悟啊!文章以题记导入,开篇点题并设置悬念,主体部分运用对比多方铺排点化,结尾释悬并深化主旨,结构精巧,语言精练,内容精美,不失为一篇佳作。篇四:2012高考作文素材:命题作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导写
命题作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导写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 角度自选;③ 不必面面俱到;④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耕种”是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 “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突出独特的耕种之法。
“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我”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存在问题:
【议论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惊若游龙”,它的《兰亭序贴》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或许会惊叹他的惊世才情,我们或许会对他的天赋顶礼膜拜,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他的勤奋和执着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体察万物,倘若不是倾洒汗水,辛勤播种,王羲之的书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为万世敬仰的书圣?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诗圣”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诗史”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一支粉笔写冬夏,三尺讲台贯春秋”表明了了奉献的崇高意义。也许有的土地太过广袤,
有的土地太过富饶,即使只有三尺讲台,只要它属于自己,也要将它耕种的花繁叶茂。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山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领回家里教,从教30多年她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条件艰苦怎样,土地贫瘠又怎样,只要怀有一颗爱心,只要肯于奉献,就可以让石缝长出松柏,就可以让沙漠开出奇葩!王生英,不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我们要坚信,播种希望,收获理想;播种毅力,收获坚强;播种美好,收获幸福;播种懒惰,收获如梦一场。
【点 评】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 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点 评】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记叙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一个焦灼的夜晚,我无法入眠,是那岁月撞到了流星迸发出耀眼的光束,亦或是那青春的悸动让我一刻也不能安宁。
“我恨透了自己”,我自言自语,是的,我到了爱美的年龄。看到周围的女同学有高挑的身材,飘逸的长发,还有那非常秀气的脸庞——每思及此,我不得不低下头去。把自己深深埋在土地,幻想着受甘露之净化也长出风姿卓越的外貌。
我面对着镜子,希望镜子的那一端是个美女朝我优雅地笑。可是我总是被现实打回原形。矮矮的个子,黑黑的皮肤,胖胖的身形,更有一双细缝似的小眼睛,压一下,再压一下,就像一个圆乎乎是软皮球一松一缩,我的心也跟着一松一缩,不争气的眼泪也每每适时地落下……
深夜,微风乍起,寒露分降。我打开窗户,竟看到邻家的小孩——一个轮椅上的小孩,天生的腿脚畸形。他用手在地上比划着白天跳格子的步骤,讲到高兴时,眼中散发出灼人的神采,在月光下,就好像是一位翩翩动人的仙子。我大喊了一声“回家去吧!外面怪冷的。”他冲我做了个鬼脸说:“我要再玩一会?”玩?他有此处境,却依旧天真烂漫。是啊,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细心地耕种自己的土地,他那心里的荒凉的土地在我俨然已变得异常茂密。
耕种自己的土地,我的土地和他的一样荒凉,可我也可以像他那样让自己快乐幸福起来,比起邻家孩子那与生俱来的苦痛,我的那一点点青春的躁动又算得了什么。
对,要好好地耕种自己的土地,我丑陋的外貌不是我能改变的,但却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有把握凭借自己出色的才华让众人注目,成为佼佼者。
当我再次出现在镜子前,我依旧是那个圆乎乎并且透着土气的球儿,可我不以为意,我迈着较为矫健的步伐向校园走去。学校的校园里依旧是帅哥美女如云,我依旧是那只土的掉渣的丑小鸭,我勇敢地抬起头大步向前,我知道世界正在为我让路,即使我只是一只丑小鸭。
那一晚,我梦见自己正坐在长满稻谷的土地的地头,开心地笑。
耕种自己的土地。
【点评】1.从一个孩子爱美的角度反思自己,羡慕别人的,耕种自己的,非常切题。2.情节转换自然,从照镜子回到照镜子,中间经过思索,合理、自然。3.语言生动俏皮,切合一个高中生的心态,将生活写活了。
耕种自己的土地
柔柔的阳光洒在肩头,照进我生活的深处。
我手捧梭罗的《瓦尔登湖》,安静地在小院的一隅,享受美好的下午。
总觉得梭罗就在我生活的某一处,同我呼吸着同一片土地上的空气。他一直没有离开我和他共同挚爱的土地。
呼吸着瓦尔登湖畔湿漉漉的混着青草香味的空气,我在朦胧的迷雾中仿佛看见梭罗在湖畔耕耘。他播种下的东西我不得而知,但他那虔诚的表情却格外清晰地印入我的眼中,刻进我的脑海。我看见他笑着对我诉说,那无比的满足感让我为之动容。
我轻轻地合上书,站在高处,试图俯瞰这座城市,看看它到底有些什么。我与它格格不入。 喧嚣的城市挤满形形色色的人,有的高声叫嚷,试图掩饰内心的虚弱;有的招摇张扬,四处炫耀;有的上蹿下跳,让人看到他的奸邪凶恶……他们总是在城市的最中心,总是在忙碌着,有做不完的事情,仿佛那大片大片的土地根本不够他们耕种。
我喜欢一个人的世界,一杯茶,一支笔,一本书,便是我的整个世界。我喜欢一个人的耕耘,不浮躁,淡然地默默耕耘。就算我苦心孤诣耕种出的土地还是那样荒芜,那样贫瘠,我依然热爱着它,依然用我最虔诚的心耕种它——我挚爱的文字。我爱它,胜过生命!
它让我在那氤氲着水气的瓦尔登湖湖畔遇到他——似乎一身风尘、满身疲惫的梭罗。可他的幸福与满足感染了我,让身心俱疲的我安静下来。这次,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宁静地耕种自己的土地,在土地的最深处走向灵魂的最高处!
那片土地,那些我挚爱的土地就是我的依靠,浅陋之辈又怎能知晓?
耕种自己的土地,坚守自己的信仰,让我挚爱的文字在笔端恣意流淌!
阳光依然柔和。梭罗,让我们在文字这片土地上相遇,让我们的灵魂相守,直到永远。
【点 评】本文独辟蹊径,以《瓦尔登湖》作为“原点”,想到梭罗宁静的耕种,想到喧嚣城市忙碌人们浮躁的耕种,再回到自己的世界,回到《瓦尔登湖》,更坚定了虔诚笔耕的信念。文字随着意识的流动跳跃:是《瓦尔登湖》,是宁静的心灵,将看似不相干的“我”“梭罗”“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要想写好散文,必须巧妙捕捉思想的“触点”,牵着情感的“红线”,才能做到“形散神聚”。
【构思示例】
示例一:议论类,旧材新用
立意:生命就像一块土地,人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耕种着。
分论点1:耕种自己的土地,需要洒脱的精神。
论据:庄子在贫瘠的生活中让自己的精神“逍遥游”,快乐地为死去的老妻击缶。
:在庄子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无垠的蒲公英,乘着风自由遨游于天际。
分论点2:耕种自己的土地,还需要亲近美好。
论据:屈原远离丑恶,亲近香草美景,追求做一个洁士。
总结:在屈原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清幽的兰花,吐露着千年的芬芳。
过渡:庄子和屈原,都是被后世景仰的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耕种着丰沃的精神土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样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分论点3:耕种自己的土地,更需要脚踏实地。(略议)
示例二:记叙类,双线结构
立意:爸爸把旱田改种水稻获得丰收,我对高三复读充满信心。(实虚结合写“耕种”) 情节一:爸爸要将旱田改种水稻,能行吗?高考考砸了,我到底要不要复读呢?
情节二:爸爸辛苦地为水稻灌水,我再次进入高三拼命苦读。
情节三:爸爸为有些干枯的水稻秧苗再次灌水,我面对第一次考试失败而痛苦。
情节四:水稻丰收了,我坚定了勇敢面对下一次考试的决心。
示例三:夹叙夹议类,虚实结合
立意:爷爷离不开他一直耕种着的小花园,更离不开他为之奉献了一生的乡村小学。 开头:我想我已渐渐明白爷爷不愿搬离旧房子的原因了。
①记叙:夏至那天,我去看爷爷。爷爷告诉我旧房子是他刚来乡村小学工作时学校分给他的宿舍。平房的前面有一块空地,爷爷将它改成了花园。
描写:小花园的美景。爷爷说:“葡萄快要熟了。”
议论:我注意到了爷爷眼神中的欣喜与期待……
②记叙:40年前,爷爷师范毕业,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后来工作成绩突出,可怎么也不肯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那时老房子前面只是一块空地。
描写:爷爷说,“每年送走一批学生,就像这花园里每年都结一架葡萄。”
议论:我注意到爷爷讲那些故事时,满脸尽是甜蜜……
③议论:也许,一个人对待自己土地的态度,也就是他对待世界的态度。爷爷不愿离开老房子,因为那里有他耕耘的果实。我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爷爷拒绝调离他热爱的学校时坚决的样子。
结尾:(记叙)秋分那天,我又去了爷爷那里。爷爷笑了,葡萄熟了。
【素材链接】
1.刘亮程——“扛着铁锨”,智慧地耕种
对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在一家报社打工。有一段时间,我无法适应新环境,一向只会使锨抡锄的手,猛然间变得笨拙无比,找不到一件可干的事。好在我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编辑业务,并且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已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尊严地耕种
辜鸿铭(1857——1928),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当时西方流传着“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20世纪初叶的中国和世界,“世衰道微”。辜鸿铭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效仿孔子当年修订《春秋》之举,再次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创作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3.苏珊大妈——“我曾有梦”,坚持不懈地耕种
苏珊,2009年英国达人。她年龄有点大(47岁)、长相有点雷人(身材臃肿、相貌普通)、打篇五:梦想的国土作文
2014届高三作文评讲二:“梦想的国土”
【原题回放】
哲学家陈嘉映说:“我梦想的国土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向一个目标狂奔,差别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梦想的国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跑的,跳的、采花的、在河边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干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读了以上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相关补充】
梦想的中国,不是一个老想恢复大国梦的大破国家,不是一个因此被世界大势卷入恶性竞争的中国,不是一个要么愁眉苦脸要么咬牙切齿的中国,而是一个有主见的高高兴兴的,择善从之的中国。??(在这个国度中)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咱要是自己过得自在,中国文化就不用费心去弘扬了,人家自来观赏学习。??当然要是真有那一天,我也不想梦见全世界都采用中国制式。千人一面总是怪让人难受的,别说世界都成了一式的痞子,就是全成了一式的圣贤也一样是噩梦。
梦里的中国,人少一些,鸟兽鱼虫多一些。梦里的中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习惯为他人着想,像美国人那样不习惯赖在他人身上,像游戏中的孩子一样,满心都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忘了现实还是做梦。 ——摘自陈嘉映《无法还原的像》
【立意提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1.可从自由的角度来谈: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现代社会,正当的自由是基本的人权,任何个人和团体无权干涉他人正当的自由。
——各美其美:独特
2.可从包容的角度来谈:人各有志,只要是没有危及社会和他人权益的兴趣、爱好和言行,人们就应该尊重和包容;世界也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民族与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性。
——美人之美:尊重
3.可从多元的角度来谈:社会应该是多元的,人们的选择与追求应该是多样的,衡量人成功的标准也不应该是单一的。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样
【例文分析】
(一)我们仍需要包容
“墙角的花儿,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告别了大喇叭时代,社会由一个凝聚的点变成了无数条四向发射的射线,我们的,也随之千变万化。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如康德所言,世界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其客观本体,它已被覆上一层主观色彩。因此,唯有保持着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异己的思想,个体,才不会变为那株名为喀索斯的水仙花。
包容,是一种涵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的伟岸,在于广阔,更在于吞吐河川的胸怀。古往今来,受人尊敬者无不显示出包容的胸怀,有如卢梭:“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涵养的高低不在于知识是否渊博。当吴法天嚷着打架时,他的形象便以鲁莽的形式呈现。而包容异己者,无论出身草野,还是身居庙堂,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尊重。
包容,更是一种思想。这思想突破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束缚,于是玻尔仅用气压表与绳便想出了二十余种计算大楼高度的方法,卢瑟福也藉此赏识了这位物理逸才。倘若没有这包容的思想,生物学者便无法将美与花的器官功能兼容于一个头脑中。
须知,统一的世界并不存在。甚至,许多合理事物的存在,其起源为异类。地理起源于风水,天文起源于占星;数学始于术数,概率始于赌博。珍珠的中心不过是一颗砂砾,风暴的中心竟是宁静的风眼。由DNA编码的蛋白质构成的人类在变化万千的核苷酸序列中成为独一无二。先哲莱布尼茨曾言:“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便更没有理由去要求思想不存在异类,要求思想统一了。
俞心樵说:“世界上巨大的灾难,都是强求统一的观念造成的。”水的过冷与暴沸缘于其纯净不含杂质,没有尘杂的飘浮雨水也不再凝成甘霖。秦始皇焚书坑儒,直接扼杀了百家争鸣的局部。统一的思想,最终导致王朝的毁灭。德国纳粹在二战时期犯下罪行的根源便在于此。倘若没有索拉等白玫瑰地下组织——这些宣扬着人性的异类的存在,世界,仍将在那场灾难的黑暗中继续沉沦。
多元乃繁荣之奥秘。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其根本在于人与人、思想与思想间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除却少数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的极端外,更多的是人们瑕瑜互见,耐人琢磨。美国素有大熔炉之称号,其之所以受他国尊敬便在于对不同肤色、不同种群的接纳。唯有在包容中,人和人才不再是一袋互不相关的土豆,而社会,也才会因此进步。
诚如马克思所言,花园里的花朵有不同的颜色香味,那么你凭什么要求最广泛的精神形式——思想只有一种内容?纳博科夫在《云影·古堡·湖光》中的主角因与游客游览的意见不同被殴打致死。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我们仍需要包容。
(二)包容异己,不同而和
曾经的《云图》中那些长相相同,表情木讷的克隆人心生恐惧:想象一下当你周围的人们有着一模一样的面容,想着一模一样的事情,作者一模一样的动作??这种整齐划一便是这个复制时代的下一部最佳灾难电影。
上天让我们不同。我们有一样的身体构造,却有不同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伽利略和拜伦站在同样的山头上看同时的日出,他们眼中的太阳却不尽相同。然而矛盾便在这种不同中产生,当人们目及与自己差异甚大者时,往往将其贬为异徒。正如肤色的不同造成种族的偏见,学术主张的相悖同样在这个喧喧闹闹的时代之中碰撞出排斥的火花。而此时,包容异己,允许与自己持不同政见者的存在,才是这个渴望“和”的国家与社会应有的宽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当代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的社会大环境下,包容与善待方能使这些活动的因子在社会这个大容器中达到动态平衡,彼此相安无事。孔子希望沿周礼而不同周礼,尽管他对周礼有极高的评价:“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仍希望儒家学说包容并济,而非儒学的一家独大。而诸子学说方能在看似“独尊儒术”的大环境中仍不断发展,如脉脉潜流,在“和”的文学思想领域之中达到最为和谐的融合。而这种“驳杂不纯”,却也是文化之大幸!
当你在社会中能看到许多不一样的想法时,说明这个社会允许不同的尺度。“当一个人表现出不同的行动时,很可能他听到了不同的鼓点。”包容不同的鼓点,善待听到不同歧点的人,这个社会才可在这个多样化下蓬勃发展,在独立开放自由民主之中,缓缓向前,生生不息,而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齐步统一与缄口不言——那是死一般的沉默与苟同。
然而,似乎人的内心总有一种排除异己的本能。如今信息时代来临,当人的多样性被承认,你看到了人与人的差异,却禁不住抱团肃清异己,从而滋生了新的暴力。有时我们应反思。正如德国哲学界在奥斯维辛之后对于这种“清除异己”的所谓“理性主义”的反思一样:当世界变化得太快,我们的包容度是否跟上了差异性凸显的步伐?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兼容并蓄不同而和?或是任其随着时代的潮流慢慢适应?
也许历史的推移会教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在这个用同样的感官能看到不同世界的时代,更需呼唤对于异己的包容。不同让这个世界变得精彩。诚然,社会是人的集合。很多时候需为了宗派、党派与集体做出必要的牺牲而达到观念的统一,但人才是社会最重要的单位,在宇宙星河之中频频闪现。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思想组成了不同的星云,小小的它们在宇宙之中却又异常庞大。因为不同的光芒,竟可照遍了黑暗的一隅一角。
(三)宽足以容大 德足以怀远
哲学家陈嘉映曾这样描述他梦想的国土:“我梦想的国土,不是一条跑道,每个人争先恐后地跑,只分名次的先后。我梦想的国土,应是一片原野,有跑的,有跳的,有溪边濯足的,还有什么都不干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的。”
每个人之所以不同,皆因其有不同的文化思想,价值理念,而正因有了这些不同的碰撞交锋,才有了草长莺飞的多元文化宝库。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先秦诸子百家正是由于思想的碰撞,才有了为世人所称道的文化经典。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才有了学术环境宽松的沃土,为大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宁愿坐在南瓜上,也不愿与大家一起拥挤地坐在天鹅绒上。”这是梭罗对俭朴生活追求的声音。一个人若是没有跟上他人的步伐,那是因为他们听到了不同的鼓点。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以宽容之心对待这些不同的声音,感谢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倘若没有了不同的声音,世界将会怎样?答曰:连寒冰地狱又有不如。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描绘的“老大哥在看着你”的世界令人不寒而栗,千人一面的思想使精神落入虚无的渊薮。苏联的会议记录上“热烈的掌声”高达数十次,每个人都高喊“乌拉”。而这一致统一的泡沫背后,正是专制主义这双看不见的手遏住了每个人的咽喉。最可怕的不是七嘴八舌,而是鸦雀无声。历史向我们了高度统一不过是残害社会的一剂毒药。
而在思想冲突日益严重的当代,我们更要以包容的心对待异质思维。思想文化的价值,在竞争中得到彰显,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包
容,更是一种自信。面对愈演愈烈,从“笔战”到大打出手的“学术纠纷”,归根到底,终是包容思想的缺失。“不同即敌对”的观点只能反映出自身的虚弱与狭隘。
当下被人们所热议的“中国梦”,旨在每个人都活出精彩的人生,勇敢追逐心中的梦想。中国梦,美在包容,容得下不同的梦想,实现“大同”的终极目标。
在希腊,砍下橄榄枝要处以重刑,因其灭绝了大地上物种的富饶。于当下,我们包容之心灌溉,永葆思想自由之土之丰饶。
“棠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斯室远矣。”而我想说,只要个人、社会拿出包容精神,多一份关怀与理解,思想的“棠棣之花”便不再遥远。
其远乎?不远矣。
(四)千帆竞逐名利,孤舟理想抛锚
一个精神贫乏者严重的世界是贫乏的,那我们就应该感谢世界呈现给我们的丰富的美,如果你还可以去思想,就应该勇于追求不同,去坚守哪怕与众不相吻合的看法。恰如卢梭所言“上帝创造了你,然后就打破了为你设定的模子,你的人生意义就全由你创造。”
没有必要迎合他人,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对自身思想的桎梏,即使不能融入大众文化潮又何妨做我们自己,因为早有人肯定“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对此胡适先生有过这样的感慨——“我们总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其实许多人可以‘时髦不能追’,他们纵然有真知灼见,高风亮节,往往因与他人不同,就隐藏退缩,真是时代的悲剧。”追求自由,开创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必然是时代的方向,与不同观点碰撞将使你思想的浪潮一浪更高一浪。
对于老年人,思维模式早已定型,要中年人抛弃一切束缚做自己也颇为不妥。由我看来,个性化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以人为主力军创造的。可是我却惶恐的发现做另类的似乎也没有抓住另类的意义,难道另类就是在孜孜学子中“勇”于投毒的复旦高材生?难道另类就是嚣张晒帐的郭美美?青年人不应为创造这样的多元文化社会助力,最高层次的对不同的坚守,我想是体现在当理想主义普遍遭嘲笑的时代,依然有人为梦想踽踽前行,这已不是幼稚,当称赞为思想上的成熟与自觉。
什么是当代社会主流?是对金钱权力的疯狂追求,什么是不同于众人的?是降低物质要求,反求理想高度的选择。青年人应该是这样的不同。如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或许你们已不再相信,因为讲利益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可是不要在乎聪明的人说我们不懂圆滑,成熟的人笑我们不切实际,我们依然要相信理想,追求属于我们的人生。”世界想淹没我,我却已在心中的理想岛上抛锚。
每每翻阅《树上的男爵》一文常被主人公柯西漠感动,树上的生活象征着理想脱俗,但无人理解,他便坚决又孤独地爬上树度过余生。当众人都成了只知低头寻找米粒的臃肿的母鸡,还有奢侈的热血资本的我们是否愿意做一个不同的理想者,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的未来透着中国的未来,即使式微,依然不归。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不做随波逐流者,当象牙塔一间间倒塌,我们感谢零星无言矗立的那几座,因为那是与反复不同的高贵灵魂的坚守。
(五)成为异类是光荣
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曾讲过一个故事,当他尚在小学时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苦难展览,大家或真哭或假哭,唯有一位同学不仅不哭,反而以一种茫然无措的神态看着众人,事后先后十几人跑去向老师告密。诚然,成为异类,尤其是在全社会价值观业已扭曲的时间点上成为异类是危险的,正如《地下室手记》中所言“他们有那么多,而我只有一个。”
但在纳粹时期的德国便有这样一群“异类”,以勇气和担当成为了民族的良心,鲜血与黑暗交替更迭中一抹温情的亮色。他们身穿制服,却拒绝执行命令;身为德国人,却能够直陈:“我们,日耳曼人自己,才是害虫。”因为他们的“异类行径”,许多鲜活的生命才得以脱离厄运,无数屋宇楼房得以安然安然矗立。正如海因里希伯尔所言:“违抗命令也不失为光荣的过失。”
他们的勇气与担当构筑了他们作为异类的荣耀,他们所散发的人性为关怀和清醒的头脑将在人类历史上历久而弥新。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如此勇气成为异类,如北大才女林昭,在狱中写下血书,将民族的过失与不堪从此钉在耻辱柱上,能像那些德国人一般担当的更是少之又少,谁又能怀疑这异类的纯洁与光荣呢?
如恰达耶夫在《疯子的辩护》中所言:“唯纯理性意义上的爱才是精神与灵魂之爱,纯洁与深沉之爱。”而异类之魅力也便在于理性。
不同的看法人皆有之,但有些人一味标新立异,反叛传统,反叛主流,但最终不过是蹀躞跳荡的小丑,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湮没,与光荣的异类差之千里,其根源便在于理性。
不论是伯尔所代表的有良知的德国人,还是林昭、莫言的同学,皆是因身处价值观扭曲的社会而保持自身的清醒认知,不盲从社会主流,以理性抵抗病态的社会。失去了理性,异类便不足以成为光荣。
令人欣喜的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之下,我们仍能受“光荣的异类”所荫庇。就如当今社会功利浮夸之风渐盛,以往“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美好品格演变为如今“朝闻于道路夕死可也”的渴望成名的扭曲心态,但我们有钱理群教授直言讽刺“精致利己主义者”,有木心“社会急功近利并不代表着社会的充沛捷活,反而表现了社会的虚浮孱弱。以朝保夕,比是导致朝不保,夕亦不保”直言的警醒惕励。
故称为异类不失为光荣,因为能将理性内化于心,以勇气与担当说真话,依循良心行事为人的异类们,小则可针砭时弊,呼唤崭新的社会风气,大则成为民族的良知,在黑暗的历史中给后人以一个温情勇毅的视角。若人人都不惧为异类,将理性内化于心,散发勇气与担当的光芒,即使微弱,也能汇聚为亮光,谁又能预言将烛照出怎样的光明坦途。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静致远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