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不知道培养多少好孩子的标准和培养,扼杀了多少时代的伟人

中国教育体制一日不改,“创新型社会”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前言  -----------------------------------------------------  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劳民伤财”。  眼下,又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一年年的扩招,大学生也一年年的贬值。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学无术,学习能力又差。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对当前的大学生大量失业,半失业状态,都抱着一种“身在世外”的冷淡态度,矛头都指向了曾经是“天之骄子”,现在是“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学子本身。  难道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么?大学生沦落到今天这般地步,谁之过?做为“过来人”,我觉得有必要说几句公道话。  正文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区分度”的谎言  -------------------------------------------------  中国的科举制,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曾经领先世界。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形式类似于科举,而实质远逊于科举。因为科举能够选拔出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而高考的所谓“区分度”则完全是个谎言。(很简单的例子,中国这几十年有哪些拿的出手的自主科研成果?拿成果奖的都是7,80岁的老头子)  首先是地区的分数差异。北京上海两地学生,同等学力考上北大清华的几率比很多省份高出几十倍。无需我多言。  分数本身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举例,这些年的所谓“高考状元”,无论文理,女生占多数。并非本人有性别歧视,综观中外,女性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普遍不及男性。看看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可。中国的高考,却十分的青睐女性,因为女生肯“学”,肯作题;同时,有些人天生是乐意接受此种“题海战术”的,高考实际上选拔的是这些人;而有的人比如本人,天生的厌恶此种方法。最后在父亲的棍棒和母亲的苦口婆心之下,还是屈服了。我曾经发现高中物理电磁学法拉第公式有一个不能解释的现象:后来知道叫做涡流。当时向老师提问,老太太很惊讶于我的好问;想想那些状元们就是这样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过来的,使我有个可笑的想法:高考的区分度,只是一个貌似公平的幌子;和按鼻子大小选拔学生没有本质的区别。  “高考是万恶之源”----中国大学的先天不足  ---------------------------------------------  为什么说高考是万恶之源?不仅仅是他扼杀了中国学生最宝贵的时光,个性成长的黄金阶段;也不仅仅是那些堆积成山的题海和憔悴的面孔;也不仅仅是在棍棒和社会舆论重压之下过早衰老的儿童;更要命的是,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自己将来的道路一无所知,对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完全不了解;学习完全是一种被迫的过程,也就逐渐习惯于被迫。  造成了怎样的现状:大学成了对少年时期压抑欲望的补偿,大学生疯狂玩游戏,玩BT这些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可笑的是,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仅仅有字面上的理解;他们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仅仅是“这专业吃香”,“好听”,或者“父母之命”。如同强迫的婚姻一样,这样的选择最后要么惨淡而终,要么一分两散。  “中国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教育思想的严重落伍  -----------------------------------------------  老姐在美国读教育学博士,她对中国的教育有切身之痛。美国的大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思考,敢于质疑;鼓励自由式讨论和头脑风暴;所以她到美国也似乎变了一个人,从“乖孩子”变为一个经常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而中国的教育却似乎在努力培养“好孩子”,一个标准答案,一个思路,师道尊严;最后,也造就了一个个没有自己观点,缺乏思考能力的“顺民”。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教学方法的横暴  ------------------------------------------------  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简直是无以复加。大学令人惊讶的承袭着高中那种“记公式,题海,考试抓人”的传统。我曾经问一个老师,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时代,有什么必要去记忆7,8个参数,一堆根号的公式?答曰:教案里就这么要求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多只能做先贤们的传声筒罢了。  更糟糕的是,在此种高压学习环境下,学一门扔一门忘一门,没有兴趣和实际需要做支撑,这样强灌的东西在大脑中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最后似乎仅仅是为拿文凭在读书,悲哀!  “只有大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学术风气的败坏  ---------------------------------------------------  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正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堕落下去。看看最近一连串的造假案,学术腐败案;还有那些“非官非学”,“亦官亦学”的“教授,专家”们放出的惊人弱智的言论。经典语录:中国股市早晚上3000点 ;自行车比汽车污染大。  大学就是个衙门。国企有哪些弊端,大学就一个不少。学术上舞弊,造假,骗取国家研究经费;近亲繁殖,搞学术垄断;“教的好不如混的好”,“关系学”盛行,弄个一官半职,比当穷教书先生强百倍;剽窃西方学说,走捷径,不愿花工夫做研究;如此种种,使很多大学的教工人员热中于骗吃骗喝,既不教书又不育人,误人子弟,消耗着国家的教育资源,也浪费着莘莘学子的宝贵青春。  “其上不正,其下也歪”,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也怨不得学生们沾染读书无用的思想,荒废学业了。  “教育改革是成功的?”----系科,专业设置的盲目与混乱  ------------------------------------------------------  中国的大学不知是出于利益驱动还是攀比心理,你有“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我也要有,什么流行上什么;每所大学必备“机械系”,“计算机系”,“管理系”,然后大肆招生,不管自己有无这方面的实力,社会对这类人才实际需求如何;招生和就业完全脱节,完全是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书读完把你往“市场”上一推,才不管你死活。美国没有教育部,很多大学就象个企业,一切按市场规划,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名人多,这个学校就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学生说白了就是学校的“产品”,生产什么产品,怎么推销产品都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中国大学,前者是“教育部”的事,后者成了学生的事。怎么教育改革了这么多年,只是钱要多花很多,而实质却无半点改变?  “祖宗之法不可变?”----教材的极度陈旧  ------------------------------------------------  中国的教材十分可笑。基本就是“前苏联”七十年代的东东粉刷上一层现代科学的外衣。以我所学自动化专业而言,后来大量碰到的计算机控制,PLC,伺服马达,气动控制等,在大学教材里最多是一笔带过;而极少使用的齿轮(因为大量高级设备的高速化,精密化控制这东东根本玩不转),却占了大量的学时。很多科目的教材都严重存在本末倒置,和当代计算机技术脱轨的现象。大概也是那些“教授”们年事已高,没有本事消化新技术,就拿自己一文不值的老本来吓唬人吧。  另外,市面上的中国教科书,充斥着抄袭来的公式和陈词滥调,逻辑不清,结构混乱,叙述晦涩,实例奇缺,还TMD特别贵。建议大家要学东西,不要买中国的教材,最好是欧美原版,内容丰富,描述生动,实例多多:)。  “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大学之间的天地差距  --------------------------------------------------  中国的“重点大学”和“非重点”之间永远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重点大学之间也泾渭分明。差一点的大学,必然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和良好的师资,也就无法发展壮大;好点的大学,就自恃兵强马壮,不思进取,吃老本过日子;最后是两败俱伤。国家的培养目标,也是贯穿着类似印度种姓制度的概念:名牌大学学生就是婆罗门,靠嘴(当领导)吃饭;重点大学学生就是刹帝力,靠手(技术)吃饭;一般大学学生就是吠舍,靠腿(卖命)吃饭;没上大学就是首陀螺,靠脚(就是做苦力)吃饭。在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这些人的水平之低有时超乎人的想象)也想当然的用这一思路指导招聘工作,压制了很多真正的人才。  “世界是混沌的”-----线性教育思维之害  ----------------------------------------------------  我们的世界是混沌的世界。到处存在着非线性。历史也总是跳跃的发展,而非一条直线。而我们的教育却十分执着的强调着这个“线性”。强调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样的直线思维。强调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始思路。强调着“一成不变”的死道理,排斥万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本人就是一个直线思维的受害者:我父亲的思维中,“学习不好就是不努力,不努力就是想一辈子呆家里吃父母,所以要多加一棍棒”这样一条主线贯穿,从来不多问个为什么。而在天涯这样的理性论坛里,虽然那种“非黑即白,一棒子打死”的论调要少些,但还是经常可看到。使我怀疑很多人脑子里只有一根筋。这也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科教育指导思想的谬误  ------------------------------------------------------  理论上不能深入,实践又严重缺乏--这是中国大学普遍的问题。这样造成一种结果:学生既缺乏理论去指导实践,又无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永远处于一种半吊子状态。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还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经院式大学的末路  --------------------------------------------------------==============  记忆是在反复背诵中产生,还是在实践中产生?历来的教育,我只听说过前者。此种填鸭式的学习模式扼杀着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为什么中国极少自主研发的科学成果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人在近代几乎未对世界科学做出和13亿人口相称的贡献?很多专家归咎于“西方反华势力的阻挠”。这基本是放P。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早就在这“书读百遍”之中被扼杀殆尽。大学四年,到底使学生得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培养了多少技能?如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什么要读那么多年书,而不把重点放在实践环节上?我学的自动化专业,从头到尾基本都是充斥着公式和框框的一门门可怕的课程;而实习加起来不到半年时间。下面谈谈我的亲身体会。  “学习的革命”-----我的学习观  -----------------------------------------------------------  很庆幸,我一直顽固的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喜好盲从,不喜欢死记硬背,坚持在实践中领悟。由于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成绩一直不怎么样,大学除了数学成绩好,其他功课甚烂,出了校门,感觉自己还是个文盲。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大型外资企业一条重要生产线上做助工。看到清一色的日本,美国机器,随处可见的PLC,伺服,转速超过30000/分的马达,简直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更可怕的是,主管一个月后要回老家,要我代理他的职务。被逼无奈,我检起了大学四级后扔在一边的英语教材,大概看了下机器说明书,每天下班也不回家,在车间里研究机器,这碰碰那摸摸,一个月下来,无论主管还是我,对能否胜任还是心里没底。  考验的时候到了。在他走的这个月,我抱着“搞的好脚跟站稳,搞不好走人”的信念,把机器操了一遍又一遍,机器坏了两次,都被搞定;机器的程序和生产的流程被搞的烂熟。这次的成功实践,也改变了我的学习观念。从此,我几乎不再买书,无论多复杂的东西,大概看一遍说明,马上赤膊上阵。后来这种思路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有一次,有个朋友需要做个软件,要求类似市面上的“管家婆”,两个月期限,我帮他找了个人,后来那人不干了;我想求人不如求己,正好是个学习编程的机会,自己干吧。由于对编程几乎狗屁不通,开始从网上DOWN了些傻瓜书,看了一礼拜;参考流行的软件,取精华去糟粕,马上开始写方案,详细设计书;往窗体上拉控件,看在线帮助;晚上经常搞到两点多,白天还拖着疲倦的身体去上班,经常吃饭还想着某个思路如何实现的事。  就这样,两个月下来,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我做出了符合对方要求的软件(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我贴上来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大学说白了,只是个敲门砖。但是四年的宝贵时间浪费了可惜。目前的状态是,大学学好了也没用,不如打游戏,泡MM:)但如果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偶提几点建议:  书少看,害人。多动手,别怕不会。老八路指挥千军万马难道是书本上学来的?有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理工科任何东西,不管多复杂,理论上无非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流。如电流,气流,液流,甚至车流,物流;流一般都是矢量,有流量,流速等核心参数;所有的控制,都是对“流”的控制。流有分支,有节点;有源头有终端。如精密机械上的部件,有的是逻辑部件(开关,阀门)有的是控制矢量(如换向阀),有的是控制模拟量;有些精密的控制,需要传感器传递流的各重要参数做为反馈。这样思路就清晰了。  有了基本思路,剩下的就是反复实践。很多人理论上头头是道,实践上一窍不通,就是在脱离实践的情况下,对问题没有感性的认识,所谓右半脑没有开发;只有死的概念,对实际中大量活的问题没有感觉。而即便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可以在实践中自己领悟,多问几个为什么,还可以提高自学,思考的能力,自我总结出理论。以后不管多复杂的东西都能信手拈来。  “敢问路在何方?”----对未来大学模式的展望  -----------------------------------------------------------  现在国家提出“创新型社会”。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压制的就是创新,所以必须改,从现在就改起。首先就是废除高考。代之以类似西方的综合选拔模式。  其次,应适应当代计算机大发展的时机,淘汰大量陈旧观念,压缩学时,把很多不该人去记忆的东西交给计算机(简单的例子:很多课程可以完全淘汰,讲个大概思路,现在软件功能强着呢);以后用到什么学什么,按本人观点,再复杂的东西一两个月实践下来也差不多了。何必面面俱到,最后丢的一干二净。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增加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自学能力,随着认识的深入,自信心大增,学习兴趣必然浓厚。摆脱过去对公式化教学的厌恶感。  鼓励质疑,鼓励提问,变教师在讲台上念经的“单向信息输入”为学生互相脑力激荡,在讨论中不断提高的“双向”模式,培养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是中国学生严重缺乏的)  大学要走向市场化。招生与就业,应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而这样才能促使学校端正学风,更加科学的设置专业与课程,也使大学的排行不再仅仅是靠几个“百年老店”撑门面,真正的把这个“局”给盘活。  最后,大学没必要四年。浪费时间浪费钱。在我看,工作半年学到的比大学四年多的多。有两年足够了:一年理论,一年实践。以后的修行都在个人。有了好的思维方法,没什么学不会的东西。  ------------------------------------------------------------  我很赞成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差劲的老师。大学生现在这个局面,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一个国家的希望在大学生身上,如果中国不想再做“世界民工”,就是那些教育寡头们好好反省自己的时候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劳民伤财”。  -----------------------------------------------------------  不仅四个字,还要加四个字:滥竽充数  
  悲哀啊——怎么生在X国……
  也许……50年后会好些,毕竟现在还在改革阶段。贵族的培养至少要三代,中国教育,受暴发户思想的影响,目前还在唯利阶段,以后当普遍开始不逐利的时候,可能会好些吧,个人期望
  完全是扩招的错误
  俺就是受害者呀,谁敢比我惨
  mailghost兄:  多谢支持!  中国的大学教育烂到这种地步,那个发言人居然厚着脸皮说什么“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恶心到了极点。
  在岸上熟读100遍游泳的理论,还不如亲自到水里摸索1遍!
  大学应该教些什么?  以我亲身体会,只需要数学计算机和一些科目的理论框架  还有一些人文知识(哲学,经济学)  有这些做基础,没有半年内学不会的技术,其他都是废话。
  技术该怎样学?大概有个思路,马上要求自己动手,寻找一切可能的实践机会,边实践边提问总结,悟性自然就有了。  想象---归纳---总结---升华
  的确是这样,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我们的下一代不能这样下去,好文!!!!  中国的教育,不止是大学,小学,中学,都是失败的,我真不知道孩子教给谁才放心!!!
  中国的教育,古时就只是为统治者培养统治工具为目的!成为工具,才能脱离被统治的地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把学校教育看作是提升自己社会地位,摆脱自己被统治地位的最重要手段。影响至今依然。所以中国的教育存在很多误区!社会的风气也存在很多误区,唯文凭,唯考试。。。不一而足。很多培养出来的未必是人才。所以为何中国是世界上有悠久历史的文教国家,但是国民素质却一点不敢恭维。以上,我想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扯得远了点,回到现实中,今天的中国的教育产业化,其实就是大搞低水平大规模扩大,利用国人重教却不知如何为教,为得利者聚敛大量民资。如此而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世界最水的高等教育!    
  老坏猫兄:  
看过你的针砭时弊的文章,感觉你的见解确实经过深思和反映了现实!顶你!  
  最失败的还是在育人方面
  老兄的真知见识果然不一般,  不过你是学自动化的?  正好我想请教一下自动化方向到底如何?  我现在也是在十字路口,上研还是工作  多年读书思想已经变的极其僵硬,再下去真的是废人一个了?  请教请教!!!  自动化你认为到底做什么工作比较好呢?  是向控制PLC方向,还是微电子,单片机发展?  很是迷茫,发现很多东西自己都不是很喜欢,就上马了!  学的这个转也做什么的都不知道,望高手不吝指教
  TO linger99:  我认为考研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获得更多知识,那么最好不要去读,因为根本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工科实践就是金钱,,,  如果是为了镀金,研究生也在贬值,,,除非是出国,,,  自动化我认为以后必然越来越“软”,或者向工控软件发展,或者就向IC设计方向发展,现在偶已经“软化”了。。:)  IC是个好方向,不过短期就业未必看好,因为实在是落后太多,仅仅在起步阶段。。。。
  今天的中国的教育产业化,其实就是大搞低水平大规模扩大,利用国人重教却不知如何为教,为得利者聚敛大量民资。如此而已。  --------------------------------------------------------  老兄见解与某雷同!:)  真正的教育问题的根子,不是那些深受其益的人愿意改的,也是他们刻意回避的!    本来学以致用是目的;而现在,拿文凭(不断贬值中)是目的,,,目的就是这样,何论手段!  
  虽然垃圾但我们只能去适应。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件事情 的时候我们只能去适应。  况且现在的企业也是惟文凭是问啊  
  很有道理啊,我也觉得是,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和和失败的,有数量没有质量,不过教育有一 个好处就是,可以扩大消费!!!  
有人说,一 个农村地区考上的大学生月多,这里就会月贫困,着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在教育费用高,一 个农村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就用来供一 个大学生去了。
  绝对支持-----
  全球化的今天 农村大学不行 你可以到大洋彼岸读呀 杨振宁就是个例子    看来楼主也比较线性思维
  好文章,现在是全面审核现在的教育系统的时候了。exim@uu.pp121.biz
  深以为是!顶楼主!          作者:江心孤月 回复日期: 13:23:38 
    虽然垃圾但我们只能去适应。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件事情 的时候我们只能去适应。    况且现在的企业也是惟文凭是问啊  -------------------------------------------------------------  不得不对你说句发自肺腑的实话:正是因为像你这样想的人太多了,所以才总是走不出困境;正因为老是想着去“适应”环境,所以才总也适应不了。因为现实在不断变化,形势变得比人快,在你放弃独立思考而不顾一切地去追赶形势的时候,你已经落后了。盲目从众和无原则地哀叹对现实的软弱无力是导致人总在陷阱中兜圈子的祸根。      无论何时何地,独立思考都是必要的!形势总是变化的,一味迁就短期“现实”的做法最终都会证实为不明智的。
  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不过要是学经济管理方面的也应该学学理论,就是像楼主所说的要自己专研。老师和现行的教材的确挺害人的。
  昨晚在央视&大家&访谈中,丁石孙(北大第26任校长)说,他心目中理想大学应该是决策民主,学风自由的.可是他自己当的校长是失败的,对困难估计不足,他无法改变北大的现状,而北大学子却认为他任校长的那几年(84~88年)是北大历史上最开放,活跃的时刻!
  批阅!还是说了一些问题.
  支持,人不是机器
  全球化的今天 农村大学不行 你可以到大洋彼岸读呀 杨振宁就是个例子  ----------------------------------------------------------  ,,,我并非只谈了弊端的问题;我认为大学这么教是把人大脑格式化。,我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发展的现状证明格式化人脑将使人脑对电脑的优势=0,劣势=100;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只有来个反格式化,通过自学,思考和反复实践,最快速的学习,将大量需要记忆的东西交给计算机,发挥人脑非线形思维的优势,来逐渐将大脑受到的毒害洗净。
  自顶一下,当前的教育还是基于“刀耕火种时代”的一贯思路,而完全无视计算机大发展的事实;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大量的记忆功能,人脑应从繁复的记忆中摆脱出来,大量从事复杂的,计算机不能取代的劳动(如围棋计算机就不行)  大学招生,就业,录用,教学模式已严重落后于时代!
  大学时期也曾试图学习编程,但是失败了,看着充斥着大量术语和烦琐叙述的参考书,不知从何下手,最后还是放弃了。  而工作后为什么能在短期掌握编程要领,就是我放弃了先看懂书再上手的模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做再说,,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掌握的才最深刻,也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说大学教育失败就失败在,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着无用功之上,最后成了为读书而读书  大学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教给知识,而是学会怎样思考,怎样沟通,怎样自学。而中国教育忽视的正是这个。
  shi ya
  wo ye jue de lei le
   中国的大学教育烂到这种地步,那个发言人居然厚着脸皮说什么“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恶心到了极点。  
  LZ的工科很不错,聪明有思想,属于我佩服的人,但是人文方面似乎欠缺一些,至少在说论中没有提到政治文化方面的东西·····    1,比较多的人上大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受益,但为什么大家对上大学趋之若骛???    其实社会上的人并不都是理性的,就像LZ也被父母逼着适应高考一样,你想过你的父母为什么那样做??可能并不是他们已经把这个社会看的明白,觉得你那样做对人生发展有好处,才决定逼着你适应,而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是文化方面的,无论大学读的值不值,至少大学生的父母在这方面得到满足,受到社会承认···      2,大学要走向市场化。招生与就业,应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而这样才能促使学校端正学风,更加科学的设置专业与课程,也使大学的排行不再仅仅是靠几个“百年老店”撑门面,真正的把这个“局”给盘活。  ——————————  什么叫“招生与就业,应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不是你说应该就应该的,在大学资源紧张,大学对学生完全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招生与就业”和“学校的生死存亡”没有必然联系····    3,LZ不明白改革意味着什么~!!!不是出发点好的政策就一点能被执行,表面上看起来好的政策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改革设计到多方利益,玩的是平衡艺术,这方面LZ可以参考晁错和王安石的改革····
顶楼主!!    
中小学教育也是一样,现在我们还搞不清楚:到底是技能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呢?是偏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包括个人的功利性的)需要,还是偏重于个人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呢?虽然这并不矛盾,但确是两个不同概念上东西。  
说到“素质”教育,包括那些方面?他们也同样答不出来。以为唱唱歌、涂涂画,或者其它什么的,那就是素质了。呵呵!!那都不是本质的东西,只有根据个体差异(包括最重要的生理上的心智差别)自发形成 ,再配合老师、家长们的正确引导,社会的正向反馈机制。
  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说出来只会让人伤心  我才上大二一年多下来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以后要好好学了
  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劳民伤财”。    -----------------------------------------------------------    不仅四个字,还要加四个字:滥竽充数
  其实社会上的人并不都是理性的,就像LZ也被父母逼着适应高考一样,你想过你的父母为什么那样做??可能并不是他们已经把这个社会看的明白,觉得你那样做对人生发展有好处,才决定逼着你适应,而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是文化方面的,无论大学读的值不值,至少大学生的父母在这方面得到满足,受到社会承认···  ---------------------------------------------------------  赞同!我觉得这帖子有点流于表面化,正想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如您所说,家长并非某些发言人幻想中的“理性经济人”,中国的家长在“面子”方面有多大的爱好,实在是有切身之痛。    什么叫“招生与就业,应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不是你说应该就应该的,在大学资源紧张,大学对学生完全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招生与就业”和“学校的生死存亡”没有必然联系····  ----------------------------------------------------------  应试教育之所以不倒,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约定俗成,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张力,和思维惯性,以及一个庞大的受益者,食利者阶层,(包括家长也都习惯于这种模式)很少有人愿意去伤筋动骨。  二,中国人太多情况太复杂,应试教育以其简单易操作的特性,提供了一个表面公平的幌子,可以堵住大多数人的嘴。同时留下了严重简单化,模式化的弊病。  三,应试教育是最“省事”的教育模式,非常便于“批量生产”,无论教材编制者还是教师,都可以不用花多少脑筋的重复千篇一律的劳动,或者仅仅需要“揣测题意”就可;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具有高风险,难操作的特征,对教师水平,教材的科学化,教育政策的制定都有很高的要求,以目前教育界的整体素质,远远达不到。如果掌握话语权的教育部门是“理性经济人”,他们必然愿意维持目前的模式,而不管其真实效果如何。  --------------------------------------------------  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其核心---高考,很难触及,牵涉面太广。唯一途径是大学走向市场化,以社会对学生的淘汰实现对大学的淘汰,大学如同企业,一样可以兼并,破产,或者转为私立。前提是社会用人单位是“理性经济人”(这点也未必,很多单位用人完全凭偏见和一些面子上的需要)和高校本身走向市场。
  入木三分啊!
  觉得楼主说的很有道理 ,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呀. 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话,我们只能做到改变自己.
  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呀. 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话,我们只能做到改变自己  ---------------------------------------------------------  正解,改变自己的途径就是:考上大学后,视大学的学习成绩为粪土(我以前的同学,成绩好的少有出息,倒是成绩不怎么样的现在很多都混的很好),学习的要领我认为,首先是:变重视计算,为重视思维(这就是计算机能代替和不能代替的),变重视读书,为重视实践(尤其是工科,中国的教材都是在误导你),变重视听课,为重视自学(凡事以自己领悟为第一,别人灌的永远是肤浅的),变轻视人文(如哲学,经济学)为文理兼顾(这个好处很难表达,哲学我认为就是一通百通的学问)。同时,注意培养个人对问题的敏锐性和观察力(比如多上天涯发帖子:))
  不幸生在了中国
  中国在发展,普及大学就像当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这是迟早的事!你过去可以说初中生没素质,现在将来就可以说大学生没素质!这是很正常的事!
  不说什么了.顶楼主的
  哈哈。不这样能养活那么多闲人。。
  还是那句老话:不幸生在了中国。    大学生只是为了解决向资本家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人力,你观察你下你周围的那些富人,有几人是靠诚实劳动发财的呢?他们要么是政府官员,要么是资本家。都是些有背景的人。那么这些人是一个阶级,就算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人。他们订出的政策怎么可能会对你有利呢?我的原则是逃离中国。  
  顶!好帖子  也要让高层领导看看这样的贴子
  作者:老坏猫 回复日期: 10:29:00 
    其实社会上的人并不都是理性的,就像LZ也被父母逼着适应高考一样,你想过你的父母为什么那样做??可能并不是他们已经把这个社会看的明白,觉得你那样做对人生发展有好处,才决定逼着你适应,而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是文化方面的,无论大学读的值不值,至少大学生的父母在这方面得到满足,受到社会承认···    ---------------------------------------------------------    赞同!我觉得这帖子有点流于表面化,正想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如您所说,家长并非某些发言人幻想中的“理性经济人”,中国的家长在“面子”方面有多大的爱好,实在是有切身之痛。        什么叫“招生与就业,应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不是你说应该就应该的,在大学资源紧张,大学对学生完全是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招生与就业”和“学校的生死存亡”没有必然联系····    ----------------------------------------------------------    应试教育之所以不倒,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约定俗成,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张力,和思维惯性,以及一个庞大的受益者,食利者阶层,(包括家长也都习惯于这种模式)很少有人愿意去伤筋动骨。    二,中国人太多情况太复杂,应试教育以其简单易操作的特性,提供了一个表面公平的幌子,可以堵住大多数人的嘴。同时留下了严重简单化,模式化的弊病。    三,应试教育是最“省事”的教育模式,非常便于“批量生产”,无论教材编制者还是教师,都可以不用花多少脑筋的重复千篇一律的劳动,或者仅仅需要“揣测题意”就可;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具有高风险,难操作的特征,对教师水平,教材的科学化,教育政策的制定都有很高的要求,以目前教育界的整体素质,远远达不到。如果掌握话语权的教育部门是“理性经济人”,他们必然愿意维持目前的模式,而不管其真实效果如何。    --------------------------------------------------    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其核心---高考,很难触及,牵涉面太广。唯一途径是大学走向市场化,以社会对学生的淘汰实现对大学的淘汰,大学如同企业,一样可以兼并,破产,或者转为私立。前提是社会用人单位是“理性经济人”(这点也未必,很多单位用人完全凭偏见和一些面子上的需要)和高校本身走向市场。    ---------------------------------------------------------------------      我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对民间办教育的彻底松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大刀阔斧的削减对设立民间教育机构的门槛。    因为教育的核心资源是“人”!!或者说“人才”!!其他的教材、设备、房屋等只是配套设施而已!只要有了人才,有了善于思考的大师级人物,就等于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其他一切外物就都是可以逐渐完善的了。当年的剑桥、耶鲁、牛津以及民国时期的北大不都是这么起来的吗?    “惯性”一说我完全赞成,此外我认为还有公办教育长期处于垄断地委的原因,人们无可选择,有志于教育的民间人士,以及一切行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人和能工巧匠等真正有用的人才却迫于种种限制无法独立办学传授知识,这才是要害所在!    所以,根本的解决之途在于放松限制,让一切有志气、有能力、有意愿的民间高人自主办学施教,从而在外部环境上对腐朽衰败的公办教育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其求新求变、求真实能力的突破。
  很有见地
  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劳民伤财”。    -----------------------------------------------------------    不仅四个字,还要加四个字:教授滥竽充数      我建议 上了50的老教授统统换掉.    老掉牙, 没新鲜.站那污染空气和年轻人的大脑啊      
  说的好对,顶了再说
   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劳民伤财”。      -----------------------------------------------------------      不仅四个字,还要加四个字:教授滥竽充数            我建议 上了50的老教授统统换掉.        老掉牙, 没新鲜.站那污染空气和年轻人的大脑啊  
  学费过高啦
  顶,本人是最大受害者
  说白了,还是靠自己,国外也好国内也好,学不学到,学到什么,都是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观察。  但是,学位是一个敲门砖。中国人那么多,你没有学位学历,门都进不了,你凭什么让别人相信你?能力这个东西,是在你入门以后才慢慢体现出来的。  也是非常同意LZ的,中国教育造就一大批背功十足,能力低下的人。往往这些就是所谓的“拔尖的”拿奖学金的学生。尤其在文科学校。  失败~!无奈啊~!
  哪位大师有以下几篇文章请发给我,谢谢您了:()    1. The exact value of the Paley-Wiener constant. Sov. Math. Doklady, 2(5):559-561,1964    2. On the Stability of Exponential Bases in $L^2(-\pi, \pi)$ ,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Vol. 100, No. 1 (May, 1987) , pp. 117-122    3 . A discrete theory of irregular sampling, Lin. Alg. Appl. 1993  
  讨厌大学 
  作者:lully_china 回复日期: 15:06:46 
    也许……50年后会好些,毕竟现在还在改革阶段。贵族的培养至少要三代,中国教育,受暴发户思想的影响,目前还在唯利阶段,以后当普遍开始不逐利的时候,可能会好些吧,个人期望  ---------------------  这种人完全就是惰性思维..整一个白痴...  你明明知道了错误,为什么不想方设法改变,还偏偏说等50年.操 中国就你这样的人多了.大家都想等50年再说.我们等50年,还可以看到结果,如果下一代也这样也把事情再拖50年,什么时候解决  
还以为自己多高明,等TM50年.等你妈个B
  确实是这样子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很吃力,不要急么,只能一点一点的来。重要的是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个弊端,这是最重要的。
  楼主的思维全面而深刻,当然,个别内容显得有点激烈
  楼主说的确实很能代表大部分人的想法,可是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顶一下楼主的贴了,呵呵。   上大一的时候,我就告诉同学我对大学很是失望,可是我同学就劝我说,大学一直就是这样,是你没来大学的时候把大学想象的太好了。现在上大二,感觉什么东西都没学到,思想上倒是消极了不少,看了楼主的贴,现在退学的想法都有了。
  说得很好,和我的感觉完全一样  虽然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没有lz想的全面。看来还是大学生没有实践的原因。
  我觉得大学关键是培养一种精神,我虽然上了一个普通的师范大学,但是我很好的适用了这个社会,也很快投身于自己从事的教育行业.  如楼主所说,大学实际上是开放型的,有很多时间可以大胆地去尝试自己的想法.现在想想自己那四年里确实错过了好多机会.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感觉自己的压力蛮大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政策和条件很不允许,只能眼睁睁的加工迎接高考的&产品&,以追求社会都以升学率衡量我们劳动成果的悲哀现实.
  谢谢大家的回复和支持!  所以,根本的解决之途在于放松限制,让一切有志气、有能力、有意愿的民间高人自主办学施教,从而在外部环境上对腐朽衰败的公办教育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其求新求变、求真实能力的突破。  ------------------------------------------------------  教育的垄断使中国大学不象一个教育机构,更象政府衙门。赞同。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感觉自己的压力蛮大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政策和条件很不允许,只能眼睁睁的加工迎接高考的&产品&,以追求社会都以升学率衡量我们劳动成果的悲哀现实.  --------------------------------------------------------  在中国目前有个严重问题,就是关键问题大家知道但谁都不愿意改,这个体制造成了公民的绝对弱势和官僚的绝对强势,官僚的惰性和顽固性是有目共睹的,,,,难道就看着国家垮掉,,,一方面我觉得舆论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对学生个人来说,期待我们这代人的痛苦经历不在下代重演(没有想象力的童年多么可怕),对自己来说,洗净应试教育的遗毒是现实的问题。
  写的不错
  :)    
  谢谢htjd兄顶贴  最近偶业余时间在做个电脑游戏,正在苦干中。。。  、离开大学这么多年才发现学习的乐趣,讽刺啊哈哈。
  我个人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也是深感痛心。但是,如果说大学生扩招是一个错误的话,我不能苟同。很多时候,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可能会发现:身边的上一代人,他们的思想是多么的落后和愚昧。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受到大学生活的洗礼,虽然没有被社会正确的导向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但是,相比较上一代,我们仍然要承认我们思想的巨大进步。至于解决楼主上面所提到的诸多问题,我觉得还是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路,然而,路虽长,却还是要走。虽然我们不能享受合理的教育。但是,我们仍然恳切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会走我们的老路,这也是我们应该为之而奋斗的目标吧。送国父一句话共勉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老坏猫 回复日期: 13:26:18 
    谢谢htjd兄顶贴    最近偶业余时间在做个电脑游戏,正在苦干中。。。    、离开大学这么多年才发现学习的乐趣,讽刺啊哈哈。  。。。。。。。。。。。。。  呵呵,好的见解应该让更多人分享。  现在都提倡终身教育了,何况我们在学校里面所学的,就一直和外部世界脱离了很远。  
  现在都提倡终身教育了,何况我们在学校里面所学的,就一直和外部世界脱离了很远。  ---------------------------------------------------  htjd兄,记得以前咱们课堂上学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一直漏了下一句: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重要 。  这样的选择性失明,也就是学校教育思路的根本问题:培养的是“勤劳的蚂蚁”而不是有思想的“人”。
  别再说了,我都快毕不了业了。各位都在说应该培养人才,可是gcd需要的是奴才。试想一下:一个人才,必定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人,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有自己的道德灵魂,不以他人的观点为转移,只以社会的公德为取向。而我国的法律规定和gcd的要求是: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拥有共产主义道德……也就是单一价值观,单一道德要求,而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任何定论与实践依据的,只由某些人来下定义,试问天底下那个组织有这么大的道德能力,可制定天底下的所有人的道德标准?
  有比较就有区别!改进才能提高!~!!!!!!!!!!!
  我不说别的,编程绝对是实践指导理论,很多东西看了肯定不懂,做过就会在某个时间突然觉悟
  瓦 我好崇拜你哦
  现在是有钱就能上大学,在我高考的时候报了一个学校要求考察家庭收入情况,喜滋滋以为是要给补助什么的,后来被告之是有钱人才会给你发通知,没钱的靠边站,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是花光了父母的积蓄,加上自己苦苦奋斗了两年的工资(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花了估计10W)
  现在大学生算什么了,只会替父母钱,    失败啊    
  就是猪熔鸡搞什么扩招
博取名声  其实就是延缓就业 顺便让教育部这个原来的清水衙门捞点钱
  中国的大学教育,我看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劳民伤财”-----经典!
  扩招伊始至少让1亿的农民和下岗工人因教育支出而变得更加贫困。
  中国富翁前50名  大学毕业的占25%  还有一半是发迹以后补的文凭    
  曾经有人问我。。。楼主的帖子算不算好贴。。。我没有回答。。。因为我想起了一位传说中的大师-古龙先生的一段话:“。。。天涯远不远?。。。天涯其实一点也不远。。。因为人已经在天涯。。。天涯还远吗。。。”
  好帖啊。。。难得一见的好贴。。。楼主的文章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图文并茂。。。嬉笑怒骂。。。指点系词。。。激扬文字。。。  带给我们的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吗。。。错特错。。。楼主的文章带给我们的是心灵深处的震撼。。。楼主的文章是宣言书。。。楼主的文章是宣传队。。。楼主的文章是播种机。。。楼主的文章带来的是读者的欣喜和系词的繁荣。。楼主的文笔实在用笔墨难以形容。。。熄了灯。。。打着赤脚。。。将整个人都倦在大班椅里。。。喝着清茶看那一个个帖子在mop之间时隐时现。。。记得一位高人说。。。好帖子与垃圾帖的区别在于。。。好帖子越看越暖。。。而垃圾帖。。。越看越寒。。。我呢。。。一开始就和普通人一样。。。不相信真有一种帖子可以让人学会忘记烦恼和所有不开心的事情。。。所以。。。我选择看垃圾帖。。。选择垃圾帖的人。。。一般都比较冷静。。觉得冥冥中一直在等楼主写这个帖子。。。我以为。。。楼主的帖子写出来。。。就应该是一部传世之作。。。到现在我才发现。。。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变的。。。惟独不变的是楼主的精彩原创。。。就好像我一直以为自己文笔不错。。。忽然看到楼主帖子。。。才发现我输了。。。因为在我读楼主的帖子的时候。。。我忘记烦恼和所有不开心的事情。。。整个人好象沐浴在4月杭州温暖的春风中。。我决定以后只会看好帖子。。。那种让人越看越暖的好帖子。。。那种让人忘记烦恼和所有不开心的事情的好帖子。。。换句话说。。。我以后只看楼主的帖子。。。苍天之下,厚土之上,竟有如此奇人异士、文人墨客!讥讽于谈笑间,笑骂于无形中,层次之高,境界之深,非我等所能匹及,偶像啊!!!仿高人此文,照作一篇,以表仰慕之情。。。在逐行逐句地看完此帖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压抑的喜悦,震动了整个生命!怎会有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贴?偶潜水网络bbs多年,自以为贴在人外,何肖评说,岂可妄动情谊呼!未曾想到今日竟有如此好贴现于眼前,激动啊!楼主,是你让偶幼小的心灵再次深深的领悟了何谓造旨之高深、文笔之挥洒。。谢谢you!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立即动手回复,因为我生怕迟到的回复不能使更多的人领悟你的圣明,以至使这等网上少有的好贴就此轮沉,我担不起这样的罪名!
  没有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大学是多么的神圣;上了大学的时候,才知道大学啥都没学到,毕业了,竟然工作都找不到.一怪不是名校,二怪不是热门专业,三怪不是人长得帅,长得高,四怪没有后门.再有能力怎么样啊,考试不行啊,文凭不行啊!哎,读个大学为什么啊?假如真有科举,我还真愿意去考啊,不说中状元,考个秀才,也有地位啊,想当年,见县老爷还不下跪啊!现在读完个大学,算个球啊,为了工作,狠不得见谁跪谁.
  我是教师平时就没多少时间备课,要当辅导员,要跟领导出去应酬,要搞论文,要搞科研,要搞学位,其实屁都不是,你说学生能学好吗?
  有道理。  我认为家长也有一定责任:如果一部分家长不要求孩子去挤独木桥,  把钱直接花在孩子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可能中国多出了不少资本家了。  生源一少,高校也会注重自己的质量了。
  教育成了替罪羊。  制度的问题。  足球就是缩影。
  也许……50年后会好些,毕竟现在还在改革阶段。贵族的培养至少要三代,中国教育,受暴发户思想的影响,目前还在唯利阶段,以后当普遍开始不逐利的时候,可能会好些吧,个人期望        ————————————————————————————————————  呵呵 那是良性发展  中国目前是在堕落
其實不僅大學教育失敗,我個人認為還有社會上有考證熱,比如注冊會計師證,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會計的人甚至與經濟一點邊都不沾的下崗工人,可以一次性通過5科考試,而有很多實際經驗豐富的大學生考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及格,簡直好笑好玩极了.  
現在的大學生我在所謂的本科生有沒有原來的大專生優秀?研究生是不是就是煙酒生了?  
前不久遇到一個網友是海南某校的文學類的研究生,交談中問她研究的目的是什麼?答:將來好找工作.問好文學和政治有沒有關係?答:沒有關係.我索性問她希望自己將來的文字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還不錯這次答的是陽春白雪.我說可以把你的論文大作讓我欣賞一下嗎?好的,發來了,是一篇綜述類的文章,看起來象流水賬和奶奶講的故事,我說論文是不是應該重在論?她惊呼,你很在行啊?暈,狂暈  
如此研究生,不是我說她,本人雖然是大專生,可是我覺得我比她優秀多了.我最后說現在的大學生怎麼這樣了呢?她強調&我是研究生不是大學生&,聽起來總讓人有點清王朝的老爺們認為自己是天下獨尊的味道.
  不但失败,而且相当失败.
  我并 不认为楼主的 帖子是好贴子
大家想过没有高考是相对的公平
我曾今听 说 过着一句话
高考是中国众多考试中相对公平的考试了, 高考比考研要公平
试问 : 如果你觉的高考不公平,你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下,要实行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呢?
  人太多了,没有办法!
  我并 不认为楼主的 帖子是好贴子 大家想过没有高考是相对的公平 我曾今听 说 过着一句话 高考是中国众多考试中相对公平的考试了, 高考比考研要公平 试问 : 如果你觉的高考不公平,你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下,要实行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呢?  ------------------------------------------------------------  只要达到两目的:一,能够出现正态分布  二,能体现出个人发展潜力  我认为高考两点都不符  现在的分布更象指数分布,在某个点达到相当密集,根本无法区分  而个人能力更无法体现。
  作者:心峰月 回复日期: 13:58:27 
    我个人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也是深感痛心。但是,如果说大学生扩招是一个错误的话,我不能苟同。很多时候,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可能会发现:身边的上一代人,他们的思想是多么的落后和愚昧。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受到大学生活的洗礼,虽然没有被社会正确的导向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但是,相比较上一代,我们仍然要承认我们思想的巨大进步。至于解决楼主上面所提到的诸多问题,我觉得还是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路,然而,路虽长,却还是要走。虽然我们不能享受合理的教育。但是,我们仍然恳切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会走我们的老路,这也是我们应该为之而奋斗的目标吧。送国父一句话共勉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你所说的“思想落后和愚昧的上一代人”正是被这种失败的教育喂养大的一代!至于我们这一代,我认为受毒害的仍然是大多数,学校里的主流是没脑子、没心灵、没道德、没思想、没主见的小绵羊,寥寥几个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人才的人大多是靠自己努力接触到真正的知识和学问感受到真正的求知乐趣的。起码我自己就是一个,所有启迪我心灵的那些传世经典都是我牺牲写作业和睡觉的时间躲着老师偷偷看的(很不幸,中学时代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在监狱一样的寄宿制学校度过),现在想来,用在这上面的这一点点时间所给予我的益处超过了所有花在教科书和练习题上的投入所产出的效益!!    这一代人仍然是被毒害被愚弄的一代,要改变现状和各自的命运只能依靠自强自立!至少我意识到了,我努力过了,结果还算满意;至于那些甚至连身处其中都没有意识到、仍然在他人安排下懵懵懂懂高高兴兴混日子而浑然不知大祸将至的孩子们,就真是一个悲哀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孩子的标准和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