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戒网瘾学校网瘾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网瘾”很大程度上是个伪概念
新闻爆料:finance@ 电话:(010)
免责声明:中国网科技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
电击治“网瘾”,本就奇葩;被叫停后能堂而皇之存在这么多年,更是“奇观”。
24岁河南小伙在无锡频频出手盗窃,当民警在网吧里将其抓获时,他的一番盗窃理由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竟然是为了戒网瘾而盗窃求坐牢。
点击查看更多
当前中国经济虽面临“四降一升”等困难,但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今年预定增长目标。
加快创新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正确认识形势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产能合作基金超千亿美元。
程晓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优先股并不适合新三板的挂牌公司。”
现存新三板做市商制度隐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不断暴露,特别是在当前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面临困境的情况下。
撮合中介这个看似生疏的名词,却摆着无比娴熟的姿势,隐秘又堂皇地站在新三板交投的舞台。
券商推荐挂牌或者做市业务不活跃的原因各有不同,实力强弱是核心原因。
24小时点击排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科技”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81166
传真:81900
邮箱:finance@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网瘾问题日益严重 主因现实压力
中国网瘾问题日益严重 逃避现实压力成主因天极网游戏频道 11:18
【百万玩家最喜爱的游戏娱乐媒体,把最带劲的娱乐资讯,最权威的游戏推荐,最齐全的手游礼包放进你的口袋,却不用你多安装一个APP,还等什么?赶紧就关注微信号 【kdyx91】 每日七点不见不散~】
  屋外阳光明媚,而北京某家无窗户的中丝毫不见光亮。数十张脸目不转睛地盯着成排的,许多人边玩网游边抽烟,空气十分污浊。这种不受人待见的环境似乎并不会影响网吧的客户数量,即便是非周末早晨依然人数众多。
  每天网民数量增长20万,目前全国总数已超过4.5亿人,因而网吧呈现如此景象似乎并不奇怪。网络已深深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据报道,目前全国沉迷于网游的玩家有上千万之多。
  24岁的酒店雇员李洋洋每天玩游戏5小时左右,他说道:“网游很容易让人上瘾,而且玩的时间太长会影响到健康。如果周末没什么事情,我会在前待上一整天。很多人都像我这样子。”
  过度依赖网络带来的问题在中国已经凸显,近年来发生了几桩与相关的死亡事件。游戏邦了解到,天津某青少年在玩多人在线游戏《》36小时后跳楼自杀。2007年,广州某16岁男孩因母亲不给他上网费用而将其刺死。在用早起等军事化管理和咨询课程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的训练营中,至少有二人死于非命。
青少年网瘾问题严重
  2月份,北京郊区某30岁玩家在网吧连续玩了三天游戏后死亡,据称该玩家在此期间都没睡觉而且几乎未曾进食。北京市中心东侧某网吧工作人员魏平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他说道:“有些人能够在网吧不吃不喝地待上一两天时间,确实存在上瘾的玩家。”
  1月份新加坡研究表明,9%的青年人每周平均游戏时间为31小时,其游戏习惯已呈病态。研究还调查了3千多名中学生,发现沉溺于网游使这些人焦虑并感到压抑,在学校的表现不好而且厌恶社会。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Angeline Khoo是该研究报告的撰稿人,他在采访中说道:“上瘾玩家很容易患上抑郁症,他们在学校感到孤立,而且与家人存在冲突。”
  但游戏邦认为,游戏带来的并非全是坏处。据Khoo教授所述,青年人可通过游戏提升认知能力,在与他人的配合中还能够改善社交技能。
  香港研究人员去年也发现年轻人通过网络结交朋友的益处,他们可以同世界各地的玩家一起玩游戏,社交技能和自尊感均有所提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Catherine McBride-Chang是该研究报告的撰稿人之一,她在电话采访中说道:“报告中指出,大多数有网友的孩子更快乐,而且也更容易适应社会。”然而,她也警告青少年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应该限制在1到2小时。她说道:“很明显,花在游戏上的时间与学生的课业成绩成反比。”
  Khoo教授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青少年更易沉迷于网游,因为各种希望他们在学校表现良好的压力使其选择在网游中获得喘息的机会。2009年,16岁的邓森山在网瘾训练营中死亡。他的父亲在采访中说道,之所以儿子在网游中花那么多时间,是为了逃避课业压力。
  要使中国青少年摆脱网瘾确实较为艰难,20岁的电信学学生李阳习惯每天上网2到4个小时。她表示,对许多青年人而言,电脑可以为之提供最好的奖励。她退出游戏《Rose Garden》片刻时间,说道:“在某些游戏中,玩家可以扮演帝王,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做到。”游戏邦获悉,《Rose Garden》可以让玩家在线种植花朵和蔬菜。
  她的看法与25岁的郭晓健相同,后者在网吧中工作,每天玩3至5小时游戏。他说道:“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永远都拿不到第一的位置。但在网络游戏中我可以做到,这种感觉比现实生活好多了。”
(作者:官方责任编辑:张春艳)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数码整机手机软件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11:23&&
?& 10:52&&
?& 10:36&&
?& 10:12&&
?& 10:03&&
?& 09:59&&
 当前位置:&&&&&&
专家热议: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由谁来治?
  中国教育人博客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由谁来治?这些问题困惑着不少家长。南宁网瘾少年训练营身亡事件,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显得更加迫切。
  网络成瘾是不是病
  日,我国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了国内众多精神医学专家的论证。该标准制定负责人、北京军区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强调,网络成瘾就是精神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对网络渴求、戒断后有强烈反应、非工作原因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
  “一觉醒来,我居然变成精神病了!”有网友在得知“网络成瘾”将被列为精神疾病的时候惊呼道。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不少网友岌岌自危。
  “通常一提到精神病,人们大都会想到疯子。其实精神病的范围很广,比如抑郁症、多动症、孤独症,甚至老年痴呆,人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就是精神类疾病的表现,不必谈病色变,甚至讳疾忌医。”陶然说。
  陶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网瘾属于精神病范畴,这在世界上早有公论。对于目前“网瘾是不是病”的争论,反映了一些非专业人士在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方面的科学知识亟待普及。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将网瘾曲解为病,是带有对互联网的歧视。“社会上有赌博成瘾、吸烟成瘾等,但现在人们偏拿网瘾大做文章,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残留歧视互联网的成分。”
  姜奇平认为,网瘾是物极必反的结果,是因为青少年需求满足上“欠债”太多。“只要应试不走极端,网瘾的极端现象自然就会消失。许多发达国家不强调应试教育,网瘾也少,就是证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如果把网瘾看做心理问题,是可以接受的,但把网瘾说成精神病有些过于极端。“现在对很多学生来讲,可能就是因为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孤僻、与人交流过少、存在着交往障碍,而沉迷于网络。”
  谁是网瘾的罪魁祸首?
  熊丙奇认为,网瘾的成因可能就是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跟学生沟通太少、引导不够、关注不够,要减轻网瘾问题,还是要对症下药。
  姜奇平认为,既然网瘾根本不是病,就谈不上治疗,不应由医院出面干预。“治网瘾首先要治教育,教育机构少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多给学生一些社交、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了。”
  而陶然认为,网瘾必须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来治疗。他介绍说,网瘾孩子有近40%有“多动注意力缺陷”,这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精神类疾病。患有“多动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注意力最长为15分钟,其学习效率只是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因此学习成绩通常都很差。“有些小学还能维持,但到了中学就维持不了了,数学、物理连贯性比较长,所以许多孩子都是从初中开始染上网瘾的。”
  陶然说,这个疾病决定了这些孩子爱冲动、多动、不服管教,而不是受孩子的意志力和道德控制的。“很多孩子都跟我们说,他们很想好好听课,听大人的话,但就是做不到。”
  陶然认为,这类孩子的疾病是导致其陷入网瘾的根源。“因为学习不好,在学校受排斥,家里也遭打骂,他们只有在网上才能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网瘾到底该如何治疗
  熊丙奇认为,网瘾问题就是教育问题,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本真,才可能真正面对。而这些所谓的训练营,为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让学生跟网络隔绝,或者创造一个类似真空的环境,这恰恰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家长不要把网络本身看做洪水猛兽,而是你怎样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姜奇平认为,现在的网瘾治疗基本可以归于伪科学范畴,政府应像打假、治理不法摊贩那样,加以干预。南宁少年在戒除网瘾训练营身亡一事,突出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待网瘾的不正常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现在社会上许多不法分子打着戒除网瘾的名义骗取家长的钱,他们逃避有关部门的管理,甚至采用暴力、酷刑手段对待无辜的青少年,这是绝不能允许的。”
  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青少年网瘾应及早干预,应该在专业性治疗机构治疗。目前社会上声称能够治疗网瘾的机构鱼龙混杂,治疗方式不科学,导致许多问题,孩子不仅治不了网瘾,还可能更加糟糕,甚至导致青少年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亟待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规范。
  陶然认为,网瘾完全是一种疾病,只有具有处方权的医疗机构才能干预治疗,而让一些没有资质的民间机构来干预“肯定要出事的”。
  据介绍,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在治疗网瘾时首先要对来就诊的孩子进行筛查,如果是属于前面两种病症,就必须先用药物治疗,从生理上使这些孩子回归正常,然后进一步运用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吃了药以后,能听进去课了,慢慢学习跟上来了,再经过相应的心理治疗,慢慢就可以回归正常了。”陶然说。
  原文地址:
  相关专题: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中国网瘾是一种怎样的存在?【阅读需要耐心】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低头族随处可见,一天里刷微博、朋友圈次数不少。
网络游戏更是容易让人着迷,英雄联盟,阴阳师,守望先锋,魔兽,剑网三,诛仙…
网瘾,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常被家长用来形容喜欢玩游戏、接触电脑和手机多的孩子。
2016年9月,杨永信的戒网瘾中心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那么,真的存在网瘾吗?网瘾到底是什么呢?网瘾该怎么治疗?
这些疑问鲜有人尝试去寻找答案,而家长在对“网瘾”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孩子贸然“送”进所谓的戒网瘾中心,让电击疗法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一生的创伤。
什么样的人会有网瘾?我的孩子天天玩游戏算是有网瘾吗?为什么网络游戏会让人欲罢不能?
这篇文章,将从相对科学的角度,给你一个答案。
1 网瘾如何被定义
1.1 什么是“瘾”
一般意义上的“瘾”,可以分为“物质成瘾”与“行为成瘾”。
“瘾”指的是,对物质或某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人们常说的“瘾”指“过度痴迷”,但医学上的“瘾”(Addiction)却没有那么简单——严重的上瘾会造成社交、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
常见的“物质成瘾”包括,酒精成瘾、药物成瘾,而“行为成瘾”因不存在物质、药物的摄的使用,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目前“行为成瘾”这一类,精神医学上承认的只有病理性赌博(或称赌博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也就是说,“网瘾”这一词,目前不能算是精神疾病。
但“网瘾”的研究没有到此为止。
在学术界,“网瘾”使用的名词为“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即网络成瘾障碍,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游戏上,而在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 即网络游戏障碍)在附录中被提及,将其作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心理障碍,并给出了初步的诊断标准。
随着研究的增多,“网络成瘾”逐渐被“网络游戏成瘾”取代。
“网络游戏成瘾”被纳入DSM-V的亟待研究列表,也表明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需要统一的、适用于“网瘾”的诊断标准。
DSM-V 网络游戏成瘾诊断标准
以下是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 )的诊断标准
在过去12个月中,持续、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常用其他游戏在一起,导致显著的临床损害或困扰,达到以下项目中的至少5项。
■ 全神贯注于网络游戏(回想以前的游戏,或期望另一个游戏,网络游戏成为日常生活主要活动);
■ 当不能玩网络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通常表现为易激惹,焦虑或悲伤,但没有药物戒断的躯体症状);
■ 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玩游戏的时间;
■ 试图控制自己玩网络游戏但不成功;
■ 除网络游戏外,失去以前的兴趣爱好或人际互动;
■ 尽管知道可能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仍然过多玩网络游戏;
■ 对家人,或有着关系其他有关的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 用玩网络游戏来避免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聊,内疚,焦虑);
■ 因为玩网络游戏损害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
目前,这一诊断标准尚在修订之中。在此之前,世界上无一种统一的对于网瘾的诊断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过度使用网络这一行为的看法与标准也很不一致,这也导致“网瘾”是否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成为了一种争议。
1.2 网瘾的一般后果与影响
一位28岁的男子在网吧内连续玩游戏50小时猝死 (BBC, 2005),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类似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人们常常将致死率作为一种疾病是否危险的重要衡量指标。除了致死,网瘾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关系中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对于个人来说,网瘾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手部和腕部的神经损伤(e.g. 腕管综合征),睡眠剥夺,颈部不适,头痛,眼睛干涩,饮食紊乱导致的营养不良等。
在心理层面上,网络成瘾的个体会有较大的情绪改变,例如烦躁、压抑、易怒等,会总是想着游戏有关的事,在游戏时间上向家人或朋友说谎,在社会关系上与朋友疏远,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或言语,最终导致的是青少年的学习与发展问题,成年人的工作、社交及心理问题,严重的后果还包括家庭关系的问题。
如果是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可以提供尽可能的积极支持,而如果是家长沉迷于游戏或网络,则会对孩子也造成消极、不可逆的影响。
1.3多少人有网瘾?
尽管各地区对于网瘾定义标准不同,有一种观点是受到一致认同的:具有网瘾的人群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之内。
一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至少有3%的游戏玩家具有病理性心理症状。
中学生中具有游戏成瘾特征的个体比例更高,以男性为主,达到了15%,女性则为3%,关于亚洲青少年的研究也发现15-19岁的群体是网瘾的高峰群体,男女学生具有游戏成瘾的比例分别为8.4%和4.5% (APA, 2013; Ferguson, 2011; Turner, 2012)。
2007年BBC有报道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中有10%的人具有成瘾的现象,韩国、台湾等亚洲地区的青少年,也有相当大的风险陷入网瘾。
虽然“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成瘾”是两个概念,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在研究“网络成瘾”时将重点聚焦在“网络游戏成瘾”中,也就是说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了网络成瘾的主要成分。
2 网瘾如何产生
解决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以及精神病学提倡,不从单一的角度去解释一种心理障碍或者症状,因为每一种疾病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心理障碍这一类外表上看不见摸不着的疾病。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Biopsychosocial model) 则为心理学以及精神病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想要解释网瘾的形成过程,亦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入手。
2.1生物学原因
成瘾以及其他大多数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生物过程,便是激素与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衡。与网络游戏成瘾相关的是睾丸酮与多巴胺两种脑内物质。
睾丸酮是一种常见的雄性激素,它与攻击性、不稳定情绪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高水平的睾丸酮激素与游戏成瘾有着较高的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青少年有更高的比例具有游戏成瘾症状。
另一种起到重要作用的叫多巴胺。熟悉心理学的人应该知道,多巴胺与行为奖赏、成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在愉悦的情境下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例如某些药物引发多巴胺的升高,促发了药物滥用的发生。与这一过程类似,玩游戏这一行为同样可以导致多巴胺的释放水平 (Koepp, 1998)。
对于网瘾背后的生物学原因的探究,确实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网瘾的形成牵涉到每个人的生物易感性,有的人激素水平可能不容易改变,从而不容易受到游戏、赌博等新的奖赏类行为的影响。
然而,虽然针对网瘾的治疗可以借助药物调节神经递质或激素水平,但是目前尚缺乏药物能够完全根除网瘾的证据。这便促使研究者将视线转移到社会与心理层面的因素。
2.2 社会原因
在介绍网瘾背后的心理原因前,还是要提一下其可能存在的一些社会原因,毕竟个体心理发展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容易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就是环境、教育以及家庭。
例如,中国的大环境导致了科技化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电脑以及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相关的网络使用、网络游戏的制度存在一些疏漏,则导致了很多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尽管当前国家具有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如限制登录时间等,很多未成年人仍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跳过监管。
其他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的学生很喜欢社交,参加各种派对和活动,而中国的学生社交活动相对较少,便增加了学生日常接触网络的机会。
除了社会大环境,巨大的学习压力、老师的不当指责或批评、家长对于孩子的忽视、学生的社交问题等,都有可能将孩子一步步引入网络的深渊。当然,网络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从来不是青少年的专利,工作、社交、情感等问题的日积月累也是很多成年人具有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2.3 心理原因
尽管关于网络成瘾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努力探寻网瘾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干预措施。心理学的理论众多,而针对行为层面的心理学研究,尤其是成瘾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模型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来解释。
成瘾的关键之处在于奖赏的探寻,认知行为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成瘾形成的过程。
成瘾的背后是一系列以奖赏为中心的行为、产生偏差的动机、对于压力的逃避等认知行为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瘾的认知行为因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对于奖赏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体显示出更高的对于奖赏的敏感性,以及更低的对于亏损的敏感性 (Dong et al., 2011),也就是说,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体,奖赏(比如金钱、虚拟装备等)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喜悦,而对于损失则会显得更麻木。这样的一种特点也说明游戏成瘾者更容易得到满足感,也指出了他们容易花大量的时间在游戏上是出于对奖赏的探寻。
执行控制系统的缺位
执行系统 (Executive system) 是一套认知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对于动机和欲望的认知与行为控制,具有高水平执行系统的人则较为容易压制不适当的内心渴求(如吃很多零食、玩游戏等),低水平执行系统的个体则相反,他们很难限制自己的渴望,而这些渴望往往是有消极影响的。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体表现出的便是较低水平的执行系统,在注意力切换测试等任务中得分普遍与正常人比较低 (Zhou et al., 2012)。
决策偏好的特征
网络游戏成瘾的人在当下的奖励与长期的积极反馈之间更优先考虑当下的利益,换句话说,他们具有较低水平的延迟满足,注重当下的欣悦,忽视过度放纵之后对于生活的消极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网瘾以青少年居多的原因之一,青少年延迟满足的能力尚在发展阶段,较难拒绝当下的诱惑。
认知偏差与错误的信念
有很多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当的认知与归因,例如抑郁症的一个特征便是过度自卑和对事物的态度过度消极。King和Delfabbro (2014) 将37项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行为研究进行归纳,得到4类网络游戏成瘾者会有的认知上的偏差。
对于游戏和奖赏的错误信念。包括认为游戏中的成就可以代表自己所有的成就,认为游戏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或者有强迫性的(闯入性的,无法克制的)关于游戏的思维。
由于游戏导致的适应不良和规划不当。尽管玩游戏的人本身知道过度玩游戏可能带来的危害,他们还是会通过一些看起来适当的理由来解释他们过度游戏的原因。例如,已经花了很多精力就应该把它玩好,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才行,玩一会游戏我才能好好学……
为了满足自尊而对游戏过度依赖。很多人认为在网络游戏中的成就可以补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自尊。他们通常会认为:没有了游戏我会是个失败的人,游戏让我有权力感,游戏能缓解我现实中的压力,如果我是个高级玩家我会很自豪……
通过游戏来获得社会认同。网络游戏成瘾的人往往认为网络游戏中可以避开很多枯燥的社会规范和责任而迅速获得社会地位和占有感。倾向于回避社会是他们的一大特征。在游戏中,他们认为自己会有足够的竞争力,可以逃避现实问题,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崇拜。
3 网瘾的心理干预方式
目前对于网络成瘾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措施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随着一些治疗取向越来越普及,治疗师的选择越来越多,大多数情况下治疗方式趋于“整合”的概念。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对于网络成瘾有效的治疗取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治疗中,治疗师一般会采取不止一种手段,因为不同疗法与取向之间,并不完全冲突。篇幅有限,对于具体的理论框架在此不多赘述。
3.1 认知行为治疗(CBT)
目前临床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是治疗网络游戏成瘾的有效干预方式。
目前CBT在多个领域被证明有显著疗效,包括物质滥用、赌博障碍等。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增强个体的执行控制能力,包括抑制负面欲望的控制。常见的认知行为训练包括引发意愿、审视问题、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生涯规划、自我管理、建立制度等。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对于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李赓 & 戴秀英, 2009; 赵婧 et al., 2010)。
3.2 动机性访谈(MI)
动机性访谈 (Motivational interview) 也称作动机面询、动机激发疗法等。
矫治网络成瘾者的一个难点在于,当事人可能缺乏治疗动机。网络成瘾的人通常认为压力和困难是可以消退的,倾向于消极地逃避问题,而不是寻求自己与周围人的力量解决困难。动机性访谈便以人本主义为基础,通过帮助来访者探索和解决内心矛盾,增强其改变行为的内在动机。
3.3 正念减压(MBSR)
正念减压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尽管正念疗法对于网络成瘾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寻,但是压力是成瘾很重要的一方面,特别是女性成瘾者,因此以正念减压为主的减压治疗,也是干预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切入点。
3.4 家庭治疗、小组治疗、多家庭团体干预
由于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网络使用的主要因素,家庭治疗对于改善家庭环境、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功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家庭治疗也是治疗网络成瘾的有效手段之一。
此外,家庭治疗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完善的人格和社交技能,并满足青少年的沟通需求。小组治疗则帮助成瘾者建立一个安全、信赖、支持的互助团体,使之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与被需要,进一步激发改变动机,辅助治疗效果。多家庭团体干预 (multi-family group therapy) 则是以家庭治疗为基础而设计的,通过多个家庭组成团体进行活动,这一方法在一些研究中都被证明可以调整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模式,改善家庭互动模式。
4 家人与照料者可以做些什么
由于网络游戏成瘾多发于青少年,关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需要通过整个家庭的角度去干预,因此家长也需要有足够多的动机与做出改变的信念,且不能急躁和过度责怪孩子。
在引起足够重视的同时,请审视一下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回忆一下自己和孩子之间是否出现了矛盾,自己是否对孩子过于严苛,是否忽视或过度否定了孩子的一些需求,是否将足够多的决定权交给了孩子自己。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和应对措施。
首先就是确保对于网络成瘾和相关的概念有充足的了解。家长需要区分网络游戏成瘾与正常的网络游戏参与,毕竟适量的游戏是很好的休闲方式,玩游戏与有网瘾之间不应该画上等号。
设置游戏时间限制。在孩子第一天接触互联网或者接触电脑游戏开始,便需要商量好一天内游戏时间上限,玩游戏的条件,对于学习、课外活动和游戏进行优先顺序排序,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
定期让孩子放松眼睛和肌肉。适量的闭眼休息和小幅运动是预防和改善过度上网的必要环节。
反其道行之。其实现在有很多适合青少年,尤其是低龄孩子的教育类游戏,与其阻止孩子玩游戏,不如让孩子参与到这些对于智力发展、课业学习有帮助的益智类、教育类的游戏中。
挖掘其他的兴趣。孩子对于游戏的沉迷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于权力感的探求,这一方面也来自与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忽视或者过度要求。家长可以让孩子寻找其他的兴趣,比如运动和音乐爱好。掌握一种乐器给孩子带来的权力感与游戏中可以获得的权力感是类似的。
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由于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沉迷于游戏,那么家长就需要了解,孩子沉迷于游戏会不会是因为他在学校表现不好或有什么遭遇?这也是找到问题原因的一种角度。
诊断并接受家庭治疗。在正规的医院中,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会事无巨细地询问孩子的情况,对于网络成瘾的来访者,医生往往注重对于家长的指导,原因不在于孩子可能不听话,而在于孩子的很多问题行为来源于家庭内部。将孩子送往治疗中心便一走了之不管不顾的家长,无非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失去更多的东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听取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治疗,且需要家长全程参与和陪伴。
拒绝电击治疗、厌恶疗法以及任何以造成另一种身心不适为基础的治疗方式。电击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也仅仅用于对于自我和他人会造成攻击性伤害的精神病患者,借助电击暂时性地稳定患者情绪状态,但不适用于一般性的心理障碍中。而电击疗法用于网络成瘾的治疗中是没有任何研究支持的,且会造成极大的伦理问题。除此之外,以强迫或欺骗等手段将孩子、家人送去治疗中心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不论如何,我们仍需谨记一点,游戏本身并没有过错,能够合理地在游戏与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有效的权衡,更是自我控制能力与高成就动机的体现。
图文编辑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戒网瘾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