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做题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解析及
&&& 2008I相关能力(特别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才能解题。尤其是选择题,几乎都是材料应用型的,都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今年选择题命题的变化,说明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原则在进一步得到贯彻和体现。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改革一开始就确立的命题原则和改革方向。若干年前,问答题形式改为材料解析题,就是贯彻能力立意原则的大变化。选择题难度的增加,说明选择题命题思想也在进一步贯彻能力立意的原则。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高考命题进一步走向能力立意和能力考查是必然趋势。
12. &&& &&
&&& A. & &&&&&&&&&&&&&&&&&&&&&&&&&&&&&&&&&&&& B.
&&& C. & &&&&&&&&&&&&&&&&&&&&&&&&&&&&&&&&&&&& D.
&&& 地理题,两门学科之间有争议,就是说用历史和地理学科知识都无法解答此题,倒是语文课讲到了山、水与“阴”、“阳”关系的问题。这就是考素质,与去年的考“谥号”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正确答案为D&&
13. 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
&&& A. &&&&&&&&&&&&&&&&&&&&&& B.
&&&&&&&&&&&&&&&&&&& C.
&&&&&&&&&&&&&&&&& D.
&&& 而不是记载西康之行的姚莹。该题的解答过程中既有对所给材料的应用,又有对所学知识的发挥,设计得较好。正确答案为B
14. &&& &&&
&&&&&&&&&&&&&&&&&&&&&&&&&&&&&&&&&&&&&&&&&&&&&&&& B.
&&& C. & &&&&&&&&&&&&&&&&&&&&&&&&&&&&&&&&&&&&&&&&&&& D.
15. 1920&&& &&&
&&& ABD1920C
16. &&& &&&
&&& D. &&&
17. 19431&&& &&&
&&& 19431D
18. 1949101&&& &&&
&&& C一定的歧义,参考答案是C的是“含义之一”,其实AC
19. 1750&&& &&&
&&& A. &&&&&&&&&&&&&&&&&&&&&&&&&&&&&&&&&& B.
&&& C. && &&&&&&&&&&&&&&&&&&&&&&&&&&&& D.
& 20. 187810&&& &&&
&&& A. & &&&&&&&&&&&&&&&&&&&&&&&&&&&&&& B.
&&& C. && &&&&&&&&&&&&&&&&&&&&&&&&&&&& D.
&&& 10D的“马车”令人费解。前面的限定语是“10
21. 1932&&& &&&
22. 4196185198911&
&&& 一点的就是表现很好的学生了。
&&& 4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2002开始采用的,这种题型的优点是能与社会热点:和重大问题结合,组成专题,综合考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但它的缺点是一个专题下的知识都是同一类型的,限制了整张试卷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去年全国卷就开始部分取消了专题型选择题,今年则全部取消。所考查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泛,1212
& 12,共涉及地理常识、中国近代新思想人物、洋务运动企业性质、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制度、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与英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政策、203015
&&& 1211121322142021C
& 39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试题给的材料相当丰富,但是考生平均得分不到该问分值的一半。失分原因主要在于考生不能从丰富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归纳出回归的原因是“土尔扈特与蒙古各部之间的关系”、“土尔扈特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于从材料中摘抄相关的原话都有困难,至于说“对祖国有认同感”这样的高度概括就更难得出了。&&&
&&& 1929193313核心的《海国图志》的相关表述而直奔容易被忽略的《瀛环志略》的内容,这给我们以后的学习提了个醒。
&&& 扈特回归来考查民族凝聚力这个问题,依然是时政热点,只是换了一个角度。
&&& 一再增加阅读量,今年的客观题又都变成了材料式选择题,而且所给的材料需要考生阅读数遍才能理解。在考试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负担。其中,笔者认为第题那张繁琐而庞杂的、令考生头脑犯晕的表格设计是一大败笔。这张表格,光文字粗略计算就有600得分率偏低了。
&&& 37毕业生,和高中教学的实际是不相符合的。绝大部分考生都不会回答,这样的试题也就无法体现其选拔功能了。
&&& 13、郑观应、严复著作中的相关知识,再有能力也是无法解题的。
&&& ,它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与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转化成学生内在的素养。这种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社会文化与自然科学常识、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等等。现在高考试题的解题,已经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相关素养的综合和体现。
&&& 15剑:科学的发达,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这种认识就是一种素养。梁启超为什么说科学“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根据题目中“1920
&&& 放在一边,或抄一遍答案了事。要用心体会解答主观题的思路,注意训练审题的全面性。每年的高考都有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清而失分,如今年文综卷I37
&&& 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理念渗透的表现。几年前研究性学习曾经被炒过一阵子,不过很快就平息了下来。随着新课改的推动,高考试题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这一特点和要求。并且从全局来看,课程改革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把研究性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像今年试卷中对英国文官制度的考查,这是课本上所没有的,但平时善于钻研的同学在组织答案时还是颇有章法的。对于学习繁忙的高中生来说,这一要求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如果有老师的组织指导,效果会好一些,也更容易坚持。
&&& ,这是不科学的。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每年都会涉及楷体字内容,有的同学误认为是试题超纲,其实不然。像今年的选择题第题对《康猷纪行》和《瀛环志略》内容的考查,这两本书的书名在教材中都是宋体字表述,而两本书的具体内容却都是楷体字,但这并不是超纲。这里的楷体字内容是对宋体字内容的解释和补充,是要求掌握的。教材上很多楷体字内容都属于这种性质,考生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注意。
、注解、图表等全部内容都看熟,不是背书,而是了解,即都知道、有印象。多问(想),就是理解。不懂就问,不但问题目,而且还要问课文内容。很多学生一般只会问题目,不会问课文内容,毛病就出在不动脑思考,只有一个本事那就是死记硬背:背课文、背答案,这种学习方法是完全不适应以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的。换言之,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是记出来的,而是看出来、问出来的。多做,就是训练。训练,不是为解题而解题,更不是记相关答案,而是要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笔者相信,中学课堂教学只要根据高考命题趋势不断进行改革,就一定能够适应高考的要求,实现高考选报人才的功能,也实现我国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和目标,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9:00-18:00周一至周五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期末试卷适用省份:北京试卷年份:2016年题数:44浏览数:4081解析人:易题库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选题报错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应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难度系数:1.00-0.86浏览:608次评分:报错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51次评分:报错3.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解决了王国问题B.削弱了丞相权力C.确立了察举制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53次评分:报错4.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 )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②开始统一度量衡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④应用数学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41次评分:报错5.“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C.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30次评分:报错6.下侧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92次评分:报错7.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②“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④“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12次评分:报错8.“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难度系数:1.00-0.86浏览:369次评分:报错9.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难度系数:1.00-0.86浏览:654次评分:报错10.学者许倬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康乾盛世D.同光中兴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54次评分:报错11.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难度系数:1.00-0.86浏览:634次评分:报错12.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D.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89次评分:报错13.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80次评分:报错14.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 )A.AB.BC.CD.D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39次评分:报错15.梁启超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该材料可为研究哪一历史事件提供素材(&&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难度系数:1.00-0.86浏览:357次评分:报错16.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列强资本输出逐渐加剧④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03次评分:报错17.晚清政府机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下列机构中出现最晚的是(&& )A.总理衙门B.农工商总局C.外务部D.责任内阁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46次评分:报错1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①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②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③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④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90次评分:报错19.1918年深受新文化熏陶的北京大学学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提出了以三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中不会列入其中的是(&& )A.工农的联合B.批判的精神C.科学的思维D.改造的修辞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75次评分:报错20.下表是摘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3个子标题应是(&& )A.同盟会的成立B.北伐与国共分裂C.日本对东北的侵略D.长征和遵义会议难度系数:1.00-0.86浏览:395次评分:报错21.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十年,它既是国民政府相对有较大作为和建设的“黄金十年”,又是共产党对国民党统治抗争的十年。这应指的是(&& )A.1912~1921年B.1922~1931年C.1928~1937年D.1938~1947年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88次评分:报错2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B.《论十大关系》C.《论持久战》D.《论人民民主专政》难度系数:1.00-0.86浏览:356次评分:报错2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16次评分:报错24.下列两张新中国建国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57次评分:报错25.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一组是(&& )A.《毛泽东选集》《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土法炼钢》《青春之歌》B.《毛泽东选集》《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农民识字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毛主席语录》《批林批孔文章汇编》《“赤脚医生”手册》《革命样板戏故事:智取威虎山》D.《邓小平文选》《政治经济学教材》《新概念英语》《射雕英雄传》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21次评分:报错26.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 )A.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B.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难度系数:1.00-0.86浏览:379次评分:报错27.下列各项中,分别属于1954年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是(&& )①“坚决避免内战,国内任何政治的、民族的纠纷,均应以政治方法寻求解决。”②“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③“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④“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22次评分:报错28.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①开发浦东是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②上海的开放将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新发展③上海定位于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④折射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建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00次评分:报错29.“希腊留下的与,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横线上应填入(&& )A.民主哲学B.平等博爱C.公民宪政D.城邦神庙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92次评分:报错30.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写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B.具有人文精神C.适用范围扩展D.体系最终完成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03次评分:报错31.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理念先于物质存在D.三段论的演绎逻辑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22次评分:报错32.以下史实中,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处于同一世纪的是(&& )A.拉马克提出早期进化论观点B.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C.牛顿发现物体运动三大定律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66次评分:报错33.在启蒙运动中,有一位思想家反对分权、反对代议制,主张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难度系数:1.00-0.86浏览:381次评分:报错34.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13次评分:报错35.某个国家“对现代国家的特点有四大贡献,成文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司法审查制度和联邦制。”这体现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创新(&&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68次评分:报错36.有学者形容拿破仑是“旧世界的女婿”。以下拿破仑的活动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编纂《民法典》B.建立法兰西银行C.建立法兰西帝国D.实行征兵制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71次评分:报错37.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D.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64次评分:报错38.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的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戊戌变法C.阿里远征土耳其D.巴黎公社成立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70次评分:报错39.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注重科技创新③确立共和政体④对外殖民扩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难度系数:1.00-0.86浏览:477次评分:报错40.历史文物能够反映历史的变迁。以下文物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难度系数:1.00-0.86浏览:553次评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解答题报错41.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时发生文化重整: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1)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  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2)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难度系数:1.00-0.86浏览:623次评分:报错42.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染病的“身体”成为“国家”的文化隐喻。(1)以上是一张虚拟的病历表,实为制作者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或阐释)。请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谈谈你对这张病历表的理解。要求:提取信息全面;运用知识准确;表述逻辑清晰。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朱自清《这一天》(日)(2)结合所学,指出朱自清此文纪念的历史事件,并简述该事件的影响难度系数:1.00-0.86浏览:1183次评分:报错43.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影响16~17世纪世界海上航线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概括1800年前后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简表 &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当代 贸易范围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世界贸易之外 国家间联系密切,参与普遍 发展速度 低 快速的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 基础设施 空运与海运成本下降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 制度化 在关贸总协定下从事贸易贸易多边协议自由化的开端 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 (3)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难度系数:1.00-0.86浏览:803次评分:报错44.文学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写照”。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在14~16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宗教音乐占重要地位,世俗音乐则逐渐流行。当时,音乐家常常用音乐手法描绘生活中的情景,多声部的歌谣逐渐成长,旋律越来越富于个性。意大利的“牧歌”是其中的代表,歌词常选用但丁和彼特拉克等人的诗作,描绘少年与牧女的爱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时,在市民的家庭中和朋友的聚会中常常有音乐活动,他们将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消遣形式。(2)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实质,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下图: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报纸、画刊对中国情形的描绘越来越多,如详细的北京城市格局、皇家园林、城市街景;科举考试、士绅家庭生活、市集摊贩、市民观看西洋镜、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中国的节日;联军进入北京城、缴付战争赔款、天津炮台、清军形象;此外还有天津的使馆、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演出英国戏剧的汉口剧院等。(下图:1879年的美国报纸,“野蛮的穷人无法理解我们文明共和国形式的政府”)(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画师笔下的中国形象”为题,解读上述现象。难度系数:1.00-0.86浏览:933次评分:试题版权声明:该试题由用户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我们核实确认后会予以删除。 -->记住密码合作方快速登录请您选择错误类型
错误描述:
0-500字描述字数太多,请修改提交成功!感谢您对易题库的支持,谢谢:-)我的试卷清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海南卷)word解析
<font COLOR="#FF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
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A属于道家思想;B材料中没有提及;C属于儒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
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门阀制度)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B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显示;C项错在独特;D项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均田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A中信息没有反映出;B项人口增长也没有提及;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
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科举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项正确;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科举制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B项错误;D是察举制选官标准。
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波斯锦”“胡锦”“番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A说法绝对;B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C材料中没有显示比较信息。
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明朝西学东渐
【试题分析】从“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商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知识的更新,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没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
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C信息与题材料无关。
&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罗马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介绍是审判程序,故B项错误;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
审判团参与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项正确。
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宗教改革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C项正确;A与题干意思相反;B材料没有提及;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信息,故D项错误。
11.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启蒙运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BC属于二人共同主张;D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
12.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美国共和制(邦联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材料中均没有提及。
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太平天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财政调度”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行政的正常运转,故B项正确;A、C和D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体现,该政策主要是扩大美国在华的特权,故C项正确;此时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中国,故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义和团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D错在推进,与题干意思相反。
1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维新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A项时间不符合;B项说法明显错误;“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
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AC材料中均没有提及;D项中“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
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新三民主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国民大革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A说法错误,当时中共革命目标比较明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十月革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B项错在革命性质,当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20.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
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A项错在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
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欧各国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全球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是在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是20世纪40-50年代,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23.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以后,奥匈帝国瓦解,塞尔维亚等一系列新兴国家的出现等增加欧洲国家数量,故C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只是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战争,虽然后期带有侵略性质,但与国家数量增减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普法战争指局限于普鲁士和法国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与其他国家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一些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兴起,欧洲只是对德国分区占领,国家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故D项错误。。
24.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9501953A
2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中共八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开始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会议,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矛盾,故A项正确;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是中共十三大;D是1939年提出,建国后总结,不是八大内容,故D项错误。
第&#8545;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第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
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
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4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9
此【试题答案】
(1)特点: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4分)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9分)
【试题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的垦荒政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问中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中“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
“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以及“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的信息从鼓励开垦、开垦区域以及对民生角度思考作答。(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以及
“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的信息从新的农作物引进、人口与土地矛盾角度归纳背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围绕垦荒政策从社会矛盾、人口增加以及破坏环境等角度归结答案。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7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6
【试题答案】
(1)原因: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7分)
(2)特点: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6分)
【试题考点】抗日战争(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找准关键时间1940年以及关键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依据材料一中“抗战展开以来,中心都市的沦陷”“民族解放伟业”“
以及材料二中“抗日统一战线”并结合所学从抗战爆发、统一战线建立、日本奴化统治以及抗日文化作用等角度归纳答案。(2)依据材料二中“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 服从于抗战”“
以及“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的信息来概括抗战文化的特点。
此28.(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9分)
【试题答案】
(1)特点: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3分)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9分)
【试题考点】德国君主立宪至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依据材料一中“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并结合英国工业化特点,从改革、资本积累以及政治条件等视角概括特点。(2)依据材料一中“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及材料二中“普法战争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等信息从政治条件、资金获取、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技术等角度来归纳原因。
此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7分)
【试题答案】
(1)原因:“文革”结束不久,仍受“左”的思想禁锢;长期封闭,缺乏信任,对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5分)
(2)作用:引进了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带来观念改变,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7分)
【试题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依据材料中时间1978年10月以及材料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的信息并结合中国当时政治状况从思想禁锢以及对国际社会认识角度思考作答。(2)依据材料中“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并结合所学从引进外资、促进国内企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对改革开放作用等角度综合分析归纳。
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8&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4分)
【试题答案】
(1)条件: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8分)
(2)原因: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4分)
【试题考点】美国的民主制(1791年宪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及“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的信息从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案例归纳和宪法要求等角度综合归结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中“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等文字信息从民主政治实施条件、民主监督以及政务公开等角度分析作答。
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2年1月,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力图维持现状,推迟媾和。1950年下半年,美国及其西欧盟友决定早日对日媾和。在美国操纵下,1951年9月,对日媾和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朝鲜等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宣布结束对日本的战争状态。苏联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对此,中国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摘编自吴廷璆《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转而急于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8分)
【试题答案】
(1)原因: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绝不单独与敌人媾和”的规定;部分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参加会议或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4分)
(2)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
影响: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8分)
【试题考点】)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旧金山和约》)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依据材料中“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中国、朝鲜等国没有被邀请参加。”“苏联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的相关文字信息进行概括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美国冷战主要目的的角度概括原因;第二小问围绕美国霸权主义在亚洲的表现从在亚洲冷战、中苏日等关系以及对日本战争结束角度思考作答。
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6分)
【试题答案】
(1)变化: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
标准:前期就书法论书法;后期以气节评价书法。(6分)
(2)因素: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6分)
【试题考点】赵孟頫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平整、圆润、妍”以及“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的关键信息从前期和后期去概括变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前期从书法角度评论,而后期从民族气节角度归结答案。(2)依据材料中“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关键信息从时代变化、抗清以及个人审美的角度思考作答。
33.(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6分)
【试题答案】
(1)原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6分)
(2)作用: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
【试题考点】灵渠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依据材料中“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的信息从历史、保存完整度以及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2)依据材料中“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关键信息从灌溉农田、管理岭南以及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角度概括作答。
此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1-&13&D&B&B&C&C&D&A&D&D&C&A&B&B&
&14-&25&C&D&B&C&B&A&A&D&A&C&D&A&
第&#8545;卷
26.(13分)
(1)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9分)
27.(13分)
(1)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7分)
(2)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6分)
28.(12分)
(1)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3分)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9分)
29.(12分)
(1)“文革”结束不久,仍受“左”的思想禁锢;长期封闭,缺乏信任,对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5分)
(2)引进了国外的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带来观念改变,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7分)
30.(12分)
(1)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8分)
(2)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4分)
31.(12分)
(1)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绝不单独与敌人媾和”的规定;部分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参加会议或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除在外。(4分)
(2)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企图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冷战前哨阵地。
影响:将日本拉入西方阵营,加据了亚洲的冷战;中日、苏日等双边关系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结束对日本战争状态。(8分)
32.(12分)
(1)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
标准:前期就书法论书法;后期以气节评价书法。(6分)
(2)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6分)
33.(12分)
(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6分)
(2)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
我的更多文章:
( 16:17:39)( 08:09:37)( 07:49:33)( 10:44:08)( 07:56:04)( 07:05:18)( 06:56:08)( 06:51:08)( 06:41:45)( 06:35:3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选择题总是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