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放尘心游外物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什么yisi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从太白山上下来,手机又有了信号。短信涌入。
那嘟嘟声,提醒我,你这是又回到了人间。
山上一日,地上千年。是这样的么?
2200多米的太白山高度,正是云雾弥漫的半山巅。云雾,整日里笼罩山林,缠绕相伴。一切都看不远。寂静雾林,把鸟叫和涧水声,过滤得很轻缓,似闻,似不闻。
每天的日子,就只是庭前看云。云海,时时蒸腾,变幻万千,用身姿为你演化无常、演示出离。
日子就这样过去:喝茶,聊天,讲经,说法,看云,做饭。偶尔,云海的间歇中,望一眼山峰,简单欢喜。静,真是静。静得都不感觉到静。
那是乐在其中的真清净。
不问岁月,只观晨昏。
带去的两个孩子,能随我安住这三天住山,实属难得。
女孩子大一点,善念趋向,法喜充满,对佛法能沉静倾听。过后更透露心愿,明年若有机会,想参加福慧夏令营。闻言心喜。善根深种,慧根早开菩提花。
男孩子小一点,对寂静的住山不如女孩子有耐心。偶尔,会念叨刚学会的桌面游戏。不知是不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每日轻度拉稀。我没有过分关注他,也无处寻药给他服用,只随他性子,不甚勉强。
对他来讲,此行能结个佛缘,已是圆满。能不能悟到什么,不好太要求了。还小,什么都懂不透彻,没经历,自然也就没太多人生的问题和感悟。况正少年叛逆,心里需要的是自己的验证和见解,不会轻易接受外在观念。
不过,因身体小恙不适,留屋看书,正好安心把星云法师著的《释迦牟尼传》看完,意义也相当不错。看罢,他歪头问:妈妈,为什么佛陀一说完什么什么法,人们就会立刻下跪顶礼、欢喜接受?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容易地接受了呢?
我笑笑,回答:首先因为,佛陀讲的确实是真理啊。在他们有疑问的时候,佛陀正好解答了他们,当然豁然开朗欢喜接受啦。等有一天,你有疑问,也可在佛法里找答案。如得到解答,也会一下子接受。不奇怪的啊。
男孩子不置可否,没有回答我。
也好,存疑也是求法的一种态度和路径。孩子,愿你日臻亲近善法善知识,自证自解,终开菩提智慧。
山上有缘结识一位魏居士,向佛之心诚挚。
一聊天,原来他有一位出家的母亲。他母亲出家时五十岁。那时,他约二十岁,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母亲出家时间约三十年,于三年前刚往生。
说起母亲往生之瑞相,他很满意。并没有细说,只说很好,很好。
不由得脱口而出,问他:你会不会和你母亲一样,也在这个年纪出家?
他看着我,慢吞吞地答:也说不定呢。不过我手头暂时还要先办完几件事情。老实说,回头看看,我要在你这个年纪,更年轻些,就肯定放下出家了。这条路要走的话,还是要早走的好。
我笑笑。说是这样说呢,还要看圆满的机缘才行呢。不像他,因缘圆满,妻子孩子都随喜他的向佛之心。他妻子很好玩的,早早就把话说在前面:如果他要出家,就不要他了。给他送供养去!得是前世修多好,才会有的今世好眷属啊。
记得我以前也和儿子说过,爸妈只负责到你大学毕业,然后给你留一套房子。接下来踏上社会,你的工作和婚姻,靠你自己了,我们不管。到那时,爸妈或要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住到山里去,比如,给山村学校做义务老师去等等。
有时候,也会在心里偷偷的问:孩子,等你长大,妈妈出家,可以吗?
妄想和愿,是不一样的。但愿啊,但愿。。。。。不是一个妄念。
下山后,重又进入一个世界,
那感觉着热闹又疏离的世界。
看报纸、上网络,得知这世上又发生了好多事。有新鲜的,也有不新鲜的。
最经典的是儿子的那句话:哦,张柏芝和谢霆锋因为性别不同离婚了。
想想,要笑。
我不进山,世上一摊事;
我进了山,世上一摊事;
我下山了,再看看,无非仍是那一摊事。
唉。生生不息,绵远不绝。无尽的尘事。
看穿去,想着轮回,怕也不过如此。
还是山上寂静。哪天,再住山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物外书店|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下载移动端
关注最新消息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currentPage:1,pageNewMode:true,isgooglead3:false,ishotrecompost:false,visitorId:0, first:'',tag:'物外书店',recommType:'new',recommenderRole:0,offset:20,type:0,isUserEditor: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题同福作者是谁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作者:许玫】
【年代:唐朝\代】
【诗文】: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大雁塔还有个名字叫做“慈恩寺塔”,这是因为塔坐落;根据钱易《南部新书》的记载,慈恩寺当年还是长安城;不只是唱戏,慈恩寺在唐代还是个“花花世界”,寺里;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权德舆;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慈恩寺位于长安东南的晋昌坊,始建于隋朝,当时叫做;寺院的改建工程一结束,马上就装修,当时的名画家吴;《为谁风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
大雁塔还有个名字叫做“慈恩寺塔”,这是因为塔坐落在慈恩寺内西院。慈恩寺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十大古寺之一,这十大古寺的特点是寺院建造年代早,而且寺内有塔,分别是洛阳白马寺、金陵长干寺、贸县阿育王寺、嵩山闲居寺、登封法王寺、天台国清寺、洪洞广胜寺、西安慈恩寺、洛阳永宁寺、西安荐福寺。
根据钱易《南部新书》的记载,慈恩寺当年还是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娱乐场所,“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这就是说从娱乐角度来看,慈恩寺有点儿类似现在的娱乐广场或者是酒吧一条街。另据史书记载,当年的慈恩寺戏场,经常有权贵甚至公主级的人物出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和尚们喜欢蹦迪,而是因为唐朝时戏剧演出和宗教讲法尚未分家,为了让培训班的效果最好,和尚们特讲究寓教于乐,常常连唱带打地宣扬佛法,所以造成了戏场集于寺庙的奇特景观。
不只是唱戏,慈恩寺在唐代还是个“花花世界”,寺里的桃花和杏花最出名,每年春天都引得游人云集。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慈恩寺位于长安东南的晋昌坊,始建于隋朝,当时叫做无漏寺。无漏寺初建时的规模并不大,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将无漏寺扩建成一座庄严雄伟的寺院,同时更名为慈恩寺。扩建后的寺院共有13个院落,1897间房屋,可容纳300多名僧人。
寺院的改建工程一结束,马上就装修,当时的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等人在院子里画了不少精美的壁画。看看慈恩寺硬件设施足够了,李治挺满意,可又一想寺里没有能叫得响的高僧还是上不了档次,李治挺上火。这时正赶上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唐三藏的原型)历时19年,历尽千辛万苦,带着20匹马,驮了657部梵经从“西天”回来了。 《为谁风露立中宵》 Ⅰ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玄奘法师回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填补了慈恩寺无高僧的空白。
迁新居那天,千余乘彩车浩浩荡荡走在前面,级别待遇相当于现在的警车开道,玄奘法师威风得一塌糊涂!
玄奘(602―663)俗姓陈,自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离开长安,行程共五万余里,途经130多个国家,最终到了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进入当时天竺佛学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进修学习。寺院的规模非常宏大,常住僧人就有四千多,加上进修生、客座教僧之类的暂住人员,总数超过万人。寺里的住持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仍然能主持重大的佛教活动。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整整十七年,年年都拿奖学金,他可不像《西游记》中描写得那么彬彬有礼。玄奘狂得很,他的毕业论文是《会宗论》和《制恶见论》,玄奘公开和主持答辩的大师们叫板说:“其有能破一偈者,当截舌而谢之。”这个毕业班的学生告诉老师说要是有人能破他的偈,把舌头割下来给你们凉拌了吃,结果“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玄奘终于成了名闻天下的大师,终于踏上了东归之路。
《西游记》中说唐僧师徒一路上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虽然没有遇到妖魔鬼怪蜘蛛蜈蚣,但玄奘的远行也可谓是步步危机,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玄奘这次出国并不像《西游记》中描述的那样风光,唐太宗李世民和他拜把子做了把兄弟,还亲自率领文武百官给这位御弟送行。其实玄奘根本就没拿到护照,他属于偷渡,官府到处派人捉他,不过玄奘的反跟踪能力还挺强,最终还是给他跑掉了,如愿以偿到西天做了佛教留学生。这次玄奘学成回国,一来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二来别管怎么说人家毕竟属于“海归”,所以之前的过错既往不咎。
为了表彰玄奘法师的这一空前壮举,也是给他找个地方译经,顺带着解决他的住房问题,于是由政府出面给了玄奘个“优秀青年”的名号,安排他住到慈恩寺去了。你还别说,这个唐三藏还真属于国际复合型人才,外语听说读写都挺流利,他在慈恩寺里潜心译经,还顺带着创建了中国佛教一大宗派――慈恩宗(又称唯识法相宗)。
唐代以前的佛经翻译家主要是安世高、鸠摩罗什、真谛等人,唐三藏翻译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三个人的总和,近二十年时间里,他总共翻译了包括《大般若经》等七十五部,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经。这期间他还抽时间写了部异国游记――《大唐西域记》。
麟德元年(644年),唐僧终于功德圆满,笑眯眯地圆寂了,终年六十三岁。据说他死后两个多月容颜不变,一如常人,摸上去还软乎乎的。唐僧后来葬于长安附近的白鹿原,入土那天,送行的队伍绵延四十余里,举国都在哀悼这位“万古风猷,一人而已”的老和尚。
唐三藏出名了,关于他的故事自然也就多起来。有人说大雁塔就是当年李治应他的请求修建的,专门用于存放他取回来的佛经。还有人说被称为“西秦第一点”的千层油酥饼也是李治和武则天为奖励玄奘法师译经达到千卷而特地研制的“象形食品”,在当时一上市就成为僧人们的至爱。
到了明代,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唐三藏虽说是个大饭桶窝囊废,可别管怎么说人家也是四大男主角之一,而且另外三个还全都归他管。
《西游记》中唐僧叫“三藏”,孙猴子称“行者”,而老猪是“八戒”,这些都是佛教名词。“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梵文意译指经、律、论,它包括素怛览藏,意译为“经”,为佛所自说,即根本教义;毗奈耶藏,意译为“律”,即述说戒规、戒律;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即经义的解释、教义的阐发。后来人们把通晓佛教经典的僧人称为三藏法师,简称“三藏”。
“行者”是佛寺中服杂役以及未剃发出家者的通称,比如《水浒传》中武松武二郎的绰号就叫做“行者武松”。《释氏要览?师资》记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沙,今详若此方行者也。”
另外,行脚乞食的僧人,梵语亦指头陀。
“八戒”的全称是“八关斋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佚、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的床座、不著华N璎珞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前七为戒,后一为斋,总称“八戒斋”,简称为“八戒”。
只可惜老猪的道行不够,空顶了个“八戒”的名儿,这几大斋戒基本上都是他老兄的至爱!结果惹得个唐僧动不动就骂他“六根不净”,这个词儿常用来形容人积习不改,老毛病常犯,源于佛教的“六根清净”。佛教认为修行佛法的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置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不染时,即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载:“第一先总明闻经得六根清净果报,第二广别出六根清净之相。” 《为谁风露立中宵》 Ⅰ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大雁塔初建时有五层,完全依照印度佛塔形式建造,砖表土心,高180尺。后来随着日久天长风雨剥蚀,大雁塔的塔身曾多次毁坏,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都曾重修或改建,所以塔的层数就有七层、十层的不同。出现十层塔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因为佛塔一般情况下都是单数。
大雁塔这高度在当时基本上就是最高建筑了,完全可以用“雄伟壮观”来形容。几乎在任何一个年代,诗人都是最为“好高骛远”的人物,所以自从号称“唐代第一高楼”的大雁塔建成以后,就与诗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章八元惊呼“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岑参感叹“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天宝十一载(752年),40岁的杜甫和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等诗人相约一起登上了大雁塔,留下了一组脍炙人口的诗篇。这次文学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名气挺大,甚至到了清朝,诗人王士G还摇头晃脑地感叹说,爹地妈咪呀,我要是早点出生多好啊,如果能参加这次聚会,就算给大家端茶倒水,跑腿买瓜子也好啊!王士G的原话是:“每思高、岑、杜辈同登慈恩塔,高、李、杜辈同登吹台,一时大敌,旗鼓相当,恨不厕身其间,为执鞭弭之役!”
晚游慈恩寺
刘得仁(唐)
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
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唐代以后,慈恩寺毁于战火中,所有殿宇几乎被一把火烧光,现存建筑都是明清两代重建的。幸运的是大雁塔历经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雁塔是七层楼阁式砖塔,高64米,塔身为四方锥形。在大雁塔南门洞外两侧,有唐太宗、唐高宗为唐三藏译经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
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因成四韵
雁塔搀空映九衢,每看华宇每踟蹰。
题名尽是台衡迹,满壁堪为宰辅图。
鸾凤岂巢荆棘树,虬龙多蛰帝王都。
谁知远客思归梦,夜夜无船自过湖。
从唐朝初年开始,大雁塔又多了一件有名的事,那就是放榜后新科进士除了曲江游宴、杏园探花宴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要“雁塔题名”。《唐摭言》载:
神龙已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他时有将相,则朱书之。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或诗曰:“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诗。”
进士们越玩花样越多,既要吃喝玩乐,还希望能万古流名,吃饱喝足了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齐集慈恩寺内,推选出同年中的书法高手,把大家的姓名籍贯一一刻在事先立好的一块碑石上,以供后人参观赞叹。
当年白居易中进士时28岁,在同年中最年轻,自认为年少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他得意洋洋写了首诗,其中有一句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的意思就是说年轻就是本钱,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说法,因为这个“小青年”当年没能考第一,只排名第四。
后来有些僧道游人一看题字这活动挺好玩,也跟着起哄瞎题,因为没有专门的碑给他们刻,于是不管竹木山石,逮啥刻啥。群众运动极大地“丰富”了题刻内容,除了“我爱王小花”这类的爱情宣言外,还产生了诸如“到此一游”这种到现在都堪称最经典的旅游语言。
到了晚唐时,“雁塔题名”活动被禁止了,倒不是有了城管办,而是因为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对这帮文化人的张扬很是看不顺眼,他不但不准新科进士游宴聚会、雁塔题名,还专门派人把以前的进士题名全部刮了去。李德裕下台后,这活动又“悉复旧态”,不过没多久唐王朝就灭亡了,雁塔题名自然也就风光不再。
也有很多人认为李德裕对科举制度作出的一些改革,其实并不是完全出于私心,而是他看到了一些隐忧。当时有一种习俗,本是执行国家公务的主考官录取的考生,最终却都成为自己的门生,门生对座主的报答是终身性的,比如柳宗元就说过:“凡号门生而不知恩之所自出者,非人也。”
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很容易形成小集团,清人顾炎武说:“贡举之士,以有司为座主,而自称门生,遂有朋党之祸。”而李德裕所做的革新,其中一项就是努力消除座主和门生之间的胶固关系,在《停进士宴会题名疏》中他指出,及第进士是国家挑选的“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谓门生,遂成胶固。所以时风浸薄,臣节何施,树党背公,靡不由此。”为此他提出不要再叫座主、门生这些名号,进士们录取后可以去参见一次主考官,不过此后再也不允许成群结队地去拜谒,曲江宴、雁塔题名之类活动立即停止,及第进士“三五人自为宴乐,并无所禁,惟不得聚集同年进士广为宴会”
到了北宋建隆年间,朝廷明确下诏,不准再把主考官称为“恩门”、“师门”,被录取的考生也不准自称是某某考官的“门生”,违者就是犯法。
许玫(唐)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东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为谁风露立中宵》 Ⅰ牵引了无尽的乡愁
那来来去去的雁阵却总是牵引了无尽的乡愁别恋
大雁塔的故事说完了,接下来继续说大雁。
雁是一种候鸟,大雁在秋天由寒冷的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们又会不远万里飞回北方。南岳衡山有座回雁峰,是南岳七十二峰的主峰,传说雁儿南飞到此就是终点,在此休养一冬后,第二年再飞回北方。回雁峰雁峰寺有题联曰:
大梦忽闻钟,任他烟雨迷离,还当醒眼
浮生真类雁,看到天花乱坠,我亦回头
唐德宗年间,回雁峰下住了一位名叫王幼玉的女子,她本是名门之后,因黄巢起义天下大乱,随家人避难来到衡阳。到衡阳没多久,王幼玉的父母因病双双去世,为了生存下去,她只得凭借婉转嘹亮的歌喉和清秀动人的容貌,做了歌妓。有一天当地郡守在雁峰寺中设筵款待御史大夫夏公,召来王幼玉助兴,王幼玉唱了一曲《雁归来》,一时举座皆惊,王幼玉因此名声大振。
洛阳商人柳富是个世家子弟,风流潇洒而且还挺有才的,就是脾气不太好,因性情刚烈在家乡惹了乱子,当地官府要捉拿他,柳富只能远走他乡,最后也逃到了衡阳。柳富被王幼玉高雅的气质和动人的歌声深深吸引,而王幼玉对他也是一见钟情。两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王幼玉向柳富表明心态,希望能与他相伴一生。柳富听了后支支吾吾地说:“我南来湘潭时,因为与人格斗而误伤两命,被旅店的侍女看到了,她逼着我和她成亲,否则就要到官府告发,我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她,现在她也在衡阳。”
王幼玉听后没说话,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二百万,私下找到这个侍女,用钱把她打发回了湘潭。扫除了障碍,两个人欢欢喜喜准备成亲。然而好事多磨,这时柳富的父亲忽然去世了,消息传来,柳富要回家奔丧。临行之时,二人共同对天起誓,决不相负,没想到柳富回家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家中的亲朋为了不让他和歌妓来往,把他软禁起来不让他回衡山。柳富的脾气一上来,又收不住手了,结果打伤了一位年长的族人,官吏闻讯而来,两罪并罚,柳富被判了刑,关入狱中。
回雁峰下的王幼玉一直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柳富的归来,北方的雁阵已经飞尽了,却始终不见柳富的身影,她终于忍不住了,就派人前去洛阳打听消息。过了段时间,这个人回来了,带回了柳富被押狱中的消息和他的思念之情,王幼玉决心要等柳富出狱。没多久唐德宗驾崩,唐昭宗继位,于是大赦天下,柳富终于被放了出来,他马上准备南下与王幼玉团聚。然而这时藩镇之间的混战加剧,阻隔了交通,柳富只好先设法辗转托人给王幼玉捎去一封信,信中附有一阕词: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34同一首诗等内容。 
 四;以《题西林壁》为例练习朗诵技巧诵读方式 活动一:同曲异共:两小组为一个竞赛组,诵读同一首诗,评 委为两组之外同学,以举起手中的花束多少计胜活动 活动二...  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生必备古诗 80 首 1....64.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也有惠崇 《春江晚景》 , 但两者都是同一首诗...  首》与《青青河畔草》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好?就是因 为它能够使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读者读过之后...  (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 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  古体诗的 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 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 了。 2.一首诗中每句都...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一夸张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同样是李白的作品,甚至是同一首诗中,其意象就要新奇得多,给人的印象也要强烈...  10、无限风光尽被占 11、采得百花成蜜后 12 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诗的顺序是 五、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送别内容的古诗,它们是同一个诗人写的...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D.辩证的否定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尘物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