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侃侃而谈,学生不知所云,教学效果不理想,提出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地位,从而改变上述状况。作者以《热工基础》、《汽轮机运行》等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在多年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以期能与同行们交流!
&&&&关键词:教学方法;发挥主动性;职业教育
&&&&& 前言
  随着职业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原有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不能对重点概念有自己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学过就忘,甚至学到后面章节内容忘掉前面所学的;自我创造性差;课堂气氛不活跃等,这些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作为一名电力职业教育的教师,更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最近几年,作者在如何“突出学生主动性”方面做了几点尝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热工基础》、《汽轮机运行》等课程教学为例,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师生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我们只有设法增进了师生感情,才会有与学生交流思想的可能。《热工基础》是电力工程专业中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同学没有兴趣。如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甚至发展到放弃学习,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极不理想,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一种现象。如何改善这种教学气氛沉闷的现象呢?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而作者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使得学生一不讨厌课堂,二不从心底抵触老师才为有效,如果有一点做不到,教学气氛沉闷的现象都很难改善!
  通过关注学生所关心事、和学生一起讨论课堂外的事情、偶尔在课堂上讲点笑话活跃气氛等方法,和学生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讲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话题,如谈一下将来的生活和工作,说一些现实中的实例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确实是在为他们好,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和谐融洽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更加促进师生友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构建良好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增强师生友谊,提高学生学习自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
&&&二、启发引导式教学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关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重点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的。如果教师讲课面面俱到详细而繁琐,则既浪费时间,又限制学生的发展。而采用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准则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正确理顺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摆正了个体与全体,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具有现实性和长效针对性。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随处可用,而收到的效果也最为明显。例如:在讲解“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一节内容时,我先讲了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和一般步骤后,我仅讲解了其中的一个热力过程(定容过程),我就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上讲台自己讲解另外三个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我仅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却能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解“焓”这一重要概念时,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学生会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就用锅炉内水定压加热变成蒸汽实例启发学生,再让学生自行探讨来理解“焓”这个概念,并适时总结出正确结论,这不仅收到了预期效果,而且还在无形之中学习了后面章节的新内容,可谓收获颇丰。这样,课堂上学生自己认真分析,自然会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体现。
  三、讨论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载体
  由于传统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弊端,学校的多数课堂教学都基于是“灌输”式的教学。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讨论式教学,是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交换看法,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从而理解知识、接受教育的方法。教师是讨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当设立好讨论题后,就应当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但当学生的发言离开了讨论题时,教师要及时引上正题,做到放得开、收得拢。例如:设立“实际工程中蒸汽动力循环为何不采用卡诺循环”、“实际工程上给水泵为何通常放在除氧器下一定距离处”“保温材料为什么不能进水”等讨论题,可使得学生在实际讨论中既得到口才的锻炼,也学到了课本以外现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例如:在讲到“蒸汽动力循环中冷源损失”重点内容时,我故意讲错:既然凝汽器的造成的损失最大(占总吸收热量的近60%),我们可以把凝汽器去掉,直接把连接到锅炉;再比如:涉及到压力、温度计算时,我故意用表压力和摄氏温度计算,而不进行换算为绝对压力和热力学温度;还有涉及到“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中的各项符号正负值”计算;查水蒸气表时故意用表压力等等。很多地方都可以引用此法,都可以引导学生作出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授之以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保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环节,在课堂内容授完后,有意识的回头介绍自己的授课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真正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授之以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保障。
  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授课计划中可预先设计,在教师事例讲解时作一些特殊处理,决不可照章宣科,比如:讲“蒸汽动力循环”一章时,关于循环热效率、汽耗率、热耗率的计算公式,我也仅讲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汽耗率、热耗率的计算公式(但要详细剖析公式中各项的含义),而后面的“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热效率、汽耗率、热耗率的计算公式就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中,我不仅完全放给学生,而且还分组打擂型的到讲台讲课,结果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很多不善语言表达的同学也加入了讲课行列,为将来走向人才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不同的课程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同样也很重要,比如《汽轮机运行》这门课,在讲“蒸汽参数对汽轮机运行的影响”一节内容时,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只知道汽轮机额定参数,不知道蒸汽参数变化对汽轮机运行有何影响。讲述这节课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理论课堂讲述,二是看录像资料,三是在仿真机上自己操作。从最后学生的掌握效果看,第一种方法最差,而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仿真机房上课,上课之前首先提出问题:由参数变化对汽轮机运行有何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上课(起到启发式教学的作用)。首先请一组同学来对正常参数的汽轮机操作,而让其他组同学注意观察。先均匀缓慢的增加蒸汽气压直到超过额定压力5%,注意汽轮机功率的变化和其他参数的变化。后均匀缓慢的减小气压,直至汽轮机负荷到零。做完后,请每组同学发言,针对仿真操作过程中汽轮机及系统各参数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一、蒸汽压力升高对负荷有什么影响&&二、轴向位移的变化&&&&三&、注意末几级叶片振动有什么变化&&。通过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参与,再配上老师的启发引导,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相比纯粹的理论教学自然要好的多!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不管哪种教法,如果能和发挥学生主动性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教师既摆脱了由于满堂讲而身心疲倦的困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在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及探索比较完善的主体参与性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更系统深入的掌握所任课程所需要的知识,使自己会学习、会探究、会创新、会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会探究、会创新、会实践!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信息:
学校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华太街与神泉路交汇向北
乘车路线:
1、从长途汽车总站乘33路转乘206、211路到汤头高中下车即到2、从火车站乘车至河东车站转乘206、211路到学校驻地下车即到。
3、卫星导航,输入"临沂电力工程技术教育学校"。
4、高速路出口:日东高速(沂南站)、京沪高速(临沂站)、长深(青临)、高速(临沂东站)。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把握的问题
2011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明显的改善了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内涵,指出了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应用方面容易产生的误区,最后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开展启发式教学。 中国论文网 /5/view-1887558.htm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思想 误区 关键环节      启发式教学是指凡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要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学生的认知结构,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悱”是学生思维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四书集注》中朱熹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就是积极思考但考虑不通达时的心理状态;“悱”就是思考有些头绪,但语言表达还有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所谓“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所谓“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难以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其能“开其意”、“达其辞”,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启发,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了。   孔子虽然没有概括出启发式这一抽象概念,但他指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就会产生请人启发的愿望,这时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这样既强调学生学、思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孔子看来,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自己的灌输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习惯的养成与学识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主要在启发和诱导上。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不仅代表的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二、启发式教学存在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就等于是启发式教学。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运用存在的误区导致了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一)误区之一:提问法就是启发式。   提问法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最早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是对教师作用的一个比喻,他将教师比作产婆,产婆自己不生孩子,却可以帮助他人生产新的生命。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正反两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澄清对事物的理解。可是,有的教师片面的认为启发式教学无非就是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因此启发式就被当作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问一答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提出一些本来就不具备多大启发意义的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是”还是“不是”,而忽略了让学生深入思考和钻研,这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歪曲理解,也是教学实践中最为严重的误区。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实,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适时设问并指导答疑解难,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巧设问题,才能点石成金,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关键性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富有挑战性、能激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也为后来展开思维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误区之二:结果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体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之中,重点是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启发,而不是结果的启发。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方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特定的问题,教师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正确答案,于是教师就通过提出一个个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的答案接近,千方百计把答案问出来。虽然这样的“启发”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却忽略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这一重要因素,这种“结果启发式”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从而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对复杂的问题难以理解的现象发生。   (三)误区之三:启发式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把启发式看成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式”字误导。所谓“式”者,即模式或程式,就一定是一种具体方式的表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由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或若干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来体现,也必然反映一定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而启发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   启发式教学的真正涵义,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其思维、引导其独立思考、调动其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前文的论述分析,启发式不同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引导,会产生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体现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中。   三、启发式教学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教师就要启而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思考方法。   (一)注重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承认学生是教学主体。将重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出与学生当前学习内容基本相近的情景环境,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同时,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合理进行启发,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注重过程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启发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思维和理解的过程。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重点把握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和启发,通过分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落差,而后在之间架设“阶梯”,在每个“梯度”之间巧设疑难,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思维。最后,教师再把各个“梯度”之间的知识和疑问进行“组装”,让他们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启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还可以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注重把握启发的力度   准确把握启发的力度,是使学生“启而得发”的一个关键。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对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启示我们:高明的启发艺术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但不是拖着他们走;是给予激励和鞭策,但不施加压力;是稍加点拨和提示,但不是代替他们作论断。通过适度的启发,让学生面对问题能找到突破口,但又不能轻易地解决,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寻得答案。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达到“伸手不及,跳而可获”的目地。   (四)注重启发后的信息反馈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强化和调整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种信息反馈是指教师在运用启发式传播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从而掌握教学情况,看是否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便相应的调整教学。同时,教师要善于接受并利用反馈信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仅仅给予“对”或“错”的评价,而要启发学生反思其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从中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及时、有针对的校正。   (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反对“注入式”、“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归纳问题。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自己的思考寻找答案,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除此之外,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还要善于捕捉启发的智慧和时机,注意从生活中启发、从情感体验上启发。总之,要搞好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巧设情境,善用“原型”,抓住时机,把握力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启发艺术,才可称之为“启而得法”,才能激发学生的疑问,通过引导,让他们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的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将学生引向深入,从而收到“启而得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飞舟,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   [3]高英,启发性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   [4]章健跃,略论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J],西北师院学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如:全国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先让学生计算2+2+2=6,接着计算2+2+2+2+2+2+2,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了,随后刘老师把写着很多个2相加的长纸条一甩,说:“得几”。学生答不上来,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刘老师就告诉学生这道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就顺利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写有下面这道题的小黑板: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1)移动,全班口答。(2)双人抢答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前移动ú话此承颍萌嗫诖稹#?)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4)插红旗比赛。老师移动卡片,学生出示数字卡片,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引入:“嘀嗒,嘀嗒,铛,铛,铛;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了衣服用去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