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国外表演古筝为什么在国外遇袭

海外中国人为何不安全
&&&&当地时间1月4日晚10点左右,来自中国的一家三口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街头遭持枪歹徒抢劫。父亲和9个月大的女儿被歹徒当场枪杀,母亲被打伤,身上3000欧元现金被抢走。此事引发很大反响,一些报道认为中国人在外受歧视是安全问题的主要症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出品
责编:邱天人
&&&&欧洲和美国是中国人旅游和经商较多的地区,然而也是包括本次事件在内的很多对中国人的刑事案件的发生地。2010年3月以来,意大利罗马市中心维多利奥地区的华商就频频遭到抢劫。本次事件发生后,据一位匿名华侨介绍,华人在意大利的安全状况其实一直都不令人乐观,尤其在华人区,抢劫、盗窃的事情时有发生。像他们这些在意大利经营企业的华商常常得雇佣一些非正规的保安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更多的普通人不可能带个保镖上街”。&&&&
日晚9点半,抵美仅两个月的23岁中国女留学生姚宇,在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的繁忙街区,被克鲁斯拖入后巷强暴,并被一根金属管狠狠敲打头部至脑死亡。这起案件在纽约乃至全美华人社区引发巨大冲击。同年7月17日 罗马尼亚一温州籍侨胞吴某遭人杀害并被沉尸于由他管理的钓鱼塘湖里,并在其尸体上发现多处致命伤痕。2007年全年共发生60多起针对中国人的抢劫、绑架和枪击案,造成22名中国公民被害身亡。
&&&&国与非洲许多国家有着长年的友好合作关系,外派工作和经商的也不少。非洲因而也成为中国人安全的问题区域。从2000年至今,几乎每一年都有中国人在非洲遭遇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威胁。一年中甚至发生多起。比如2007年1月,在尼日利亚发生两起中国员工被当地武装人员劫持、绑架的案件;1月到3月,尼日利亚先后发生3起中国公民海外遇袭事件等等。日,在赤道几内亚,400多名中国劳工为维护自身的权益罢工后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2死4伤。2009年春节期间,多位在西非国家几内亚做生意的中国人在中国大院的住所附近遭到了几内亚军人持枪抢劫。
&&&&对于中国人遭遇袭击事件,从表面上看,一个首要因素是,中国人在当地通常是比较富有的人群。最近几年,欧洲经济一直发展不快,失业率等问题比较明显,而当地的中国人不仅一般比较有钱,还通常会在经营上与当地人存在竞争关系,遭到一定的仇视。但是,事实上,问题也远没有那么简单。
当地华人到现场献花。
&&&&仔细考察这些发生在海外的刑事案件。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案件,尤其是在欧美国家的案件,对中国人的针对性并不是很高。而且大部分事件多发地带通常本身的治安状况就不好。例如发生本次事件的罗马地区,近一年来治安状况一直不好,2011年共发生了12起凶杀案件,36人遇害。8月份就曾有台湾人被抢。就在上个月,还有当地华人提醒同胞注意,最近已有多起韩国人遭抢劫事件。而巴黎地区同样是治安问题区域。&&&&另一个角度是,从作案手法上考虑,例如在巴黎,开店做生意的华人几乎家家都有不止一次的被上门打劫的经历。虽然从他们的主观感觉来看,受到侵犯的频率似乎明显高于社会平均。然而例如上门打劫这种方式,其它族裔不见得会比华裔更受优待。同样街头抢劫也往往是“谁有的抢就抢谁” &&&&至于非洲,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独裁、内战、政变层出不穷,局势不稳,治安更难有保证。例如,在2009年初发生中国人被抢的几内亚,在2008年刚刚发生了军人政变,非盟将其开除,局势动荡。其时军人正掌握权力,行凶作案毫无管束。尤其是在当地政治风向转变时,民族主义情绪抬头,中国人还往往因为与原政权的友好关系而被迁怒。
&&&&实际上,中国人更多成为受害者有着许多更加实际的原因。比如说街头被抢包和首饰等的频率偏高,这与华裔的较多携带现金和佩戴纯金首饰的习惯有关。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法国人早已习惯了用兰卡和支票付款,身上携带现金的平均数额明显低于华裔。除了社交场合,法国女人也很少佩戴真金首饰。这样他们就成为攻击价值不大的“瘦羊”。而华裔则成为“肥羊”。本次案例中受害人持3000欧元现金行走街上,就成为了“大靶子”。&&&&华人碰到问题喜欢私下解决.尤其不愿意涉及诉讼,不像一般美国人,只要觉得不公平或者利益受到损害,动不动就诉诸法律。而华人常常抱着破财消灾,息事宁人的想法,这就给欺诈者以可乘之机,如果数额不大,欺诈者常常可以得手。如果欺诈者不是狮子开大口,也许事主为了息事宁人,就让欺诈者得逞了。
&&&&大使馆和领事馆是母国为在外公民提供帮助的最主要机构。在外中国公民在遭遇困难时可以也应该向领事馆寻求帮助。但是事实是,中国人的这类意识很弱。甚至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2010年,俄罗斯警方发现了一个莫斯科的地下工厂,31名中国工人被一名华人老板强迫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名中国工人试图与莫斯科大使馆取得联系。
&&&&实际上,在中国外交部领事服务网上,有着比较完整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提示了出国的中国人应注意的要点,其中特别提到, “在偏僻地方遭遇袭击,切记保命为重,避免为保全身外之物而遭受人身伤害”。这次案件虽不是发生在偏僻处,但受害人正因为与歹徒抢夺拉扯提包,才招致枪击。其他要点还包括:&&&& 备齐证件&&&&备齐自己的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护照、旅行证、当地的居留证、工作许可证、社会保险卡等。当居住时久不便总是携带时,也建议将护照资料页复印,背面写上紧急联系方式作为 “个人信息卡”,以备不时之需。&&&& 保证有效联系&&&&建议携带《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并认真阅读相关旅行提醒及安全常识,查明目的国中国使馆或领事馆的联系方式,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络求助。同时与家人朋友保持有效沟通,不断更新自己的行程和位置。&&&& 出行小心&&&&这是最重要的一块。要点有:不露富,不炫富;不随身携带大额现金、贵重物品,有必要接收现金的要尽快存银行;避免深夜独行,至少要走明亮道路;其他还有牢记报警电话,配合警察等。
&&&&同为亚洲人的日本,并不是没有国民在外受侵害的案例。日本外务省针对国民和企业在外可能遇到的危险,制作了8本手册供安全参考。其中在在《海外赴任者安全小读本中》,提出了更多更详细的注意点。其中较有特点的有:&&&&安全的基本心理预备&&&&做好最坏的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招人注意,不对当地公布行程,始终不放松警惕;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风俗,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事实上,这正是国外很多中国人社区和团体所欠缺的,他们往往孤立与当地社会之外。&&&&对自家房屋学会构筑“防线”&&&&要学会在自家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围墙或大门,要注意是否坚固不易破坏;第二道是房屋自身的门窗,要保证每一个出入口牢固,尤其是窗;第三道是保证能有一个房间作为最后的“安全室”,将重要的东西预先存放在安全室,并保证安全室的牢固和通信畅通。&&&&出行时刻戒备&&&&开车出行时注意留心关上车窗,留意有没有跟随。事先了解路线附近的医院和警察局位置,临机应变。&&&&读本最后还附有自我清查单,自行评估有没有把读本中的每一条都做到。
您认为中国人海外不安全原因何在
&海外治安不佳
&中国人遭种族歧视
&中国人自己太显摆
&中国人习惯不好不注意安全
您认为最应该改进的是?
&所在国加强治安管理
&海外中国人增加安全意识
&中国领事馆更多发挥作用
海外中国人是受害者,但是不应该有“受害者心态”。维护海外安全不仅需要所在国的努力,也需要海外公民自身在安全防范意识上有所进步。
我来说两句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国外恐怖分子为何频繁盯上中国人?_网易出国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
国外恐怖分子为何频繁盯上中国人?
日15:12:30
……………………………………
……………………………………
……………………………………
……………………………………
各栏目合作请致电:(010)1/8503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遇袭事件频发 海外华人为何沦为夹缝中的受害者?
&&&&11日,罗马,鲜花与蜡烛围绕着张瑶的遗照。(法国《欧洲时报》/张锐 方曼青 摄)
  中国侨网12月13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网报道,12月11日,意大利遇害女留学生张瑶的父亲在女儿的遗照前失声痛哭。这位只有20岁的孩子,在前往罗马移民总局办理居留的路上遭到劫匪,此后再也没了音信。几天后,她的尸体在附近被发现,可早已是血迹斑斑,眼睛还没有闭上。
  2016年华人遭遇的暴力事件不胜枚举,华人安全问题也因这样那样的惨痛教训而前所未有地爆发出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2016年,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
  华人遇袭事件触目惊心
  回首过去的一年,似乎没过多久就会听到海外华人在当地受到暴力伤害的消息,仅在欧洲发生的就足够触目惊心:
  5月11日晚,在德国德绍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建筑设计的李洋洁出门夜跑后失踪。警方发现她生前被强奸,死因是头部遭暴力袭击。
  6月29日,意大利佛罗伦萨警方进入当地一华人工厂进行检查时,与当地华人发生冲突,引发大批华人与警方对峙,事件造成两名意大利警员和4名华人受伤。
  8月7日下午,法国华人张朝林在巴黎北郊欧拜赫维利耶市(以下简称“欧市”)遭到三名歹徒抢劫并殴打,身受重伤,于12日不幸离世。
  11月16日下午,一名在德国的中国女留学生称在回宿舍的路上,被难民拖到灌木丛并受到严重侵害。
  12月5日,在罗马留学的中国女留学生在去往移民总局办理居留的路上遭遇抢劫,此后就失去联系。几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已是血迹斑斑,眼睛还没有闭上。
  在世界其他地区,海外华人也遭遇了多起暴力袭击事件:特朗普胜选后华人遇袭、女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惨遭杀害、成都女孩在悉尼被刺20多刀致命伤等,均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关注和谴责。
  华人遇袭呈现两大新特点
  华人在海外遭遇暴力事件并不是史无前例,单从数量上看,今年与往年相差并不多。但今年之所以在华人圈子内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些暴力事件呈现出了两大新特点。
  首先,今年华人遭遇的暴力袭击性质非常恶劣。以欧洲为例,当地华人常被看作是“移动的提款机”,他们随身携带现金和贵重物品的习惯,让劫匪时常有“惊喜”,从而沦为劫匪的重要目标。
  在张朝林遇袭的欧市“出门被抢”早已是生活的日常。当地华人介绍,每天至少有两起事件发生,多则六七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孩童都是抢劫对象。而以欧市为焦点向四周辐射开的巴黎东部和北部地区,也已成为犯罪分子的乐园和中国游客的梦魇,几乎每周都有社交媒体报道的华人被偷、抢的新闻。
  不过,被抢、被打是一回事,被殴打致死则是另一回事。今年华人遭遇的暴力袭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皮肉伤”的基础上了,而是“闹出了人命”。遇害者亲人绝望的哭喊声让当地华人感到揪心。
  其次,今年多起华人遇袭事件带有明显种族色彩。张朝林在华人街区遇袭自然不必多说,欧市市长都已公开承认这起抢劫是具有种族色彩的暴力事件。据《巴黎人报》数据,仅在今年上半年,该市有据可查的遭受暴力抢劫的华人就从2015年的35起上升到105起。所有抢劫事件中,专门针对华人的比例从去年的7%上升到了16%。
  美国大选结束后,华人群体更是受到了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双方支持者的骚扰。支持希拉里的部分抗议者把败选的焦点放到了华人身上,认为是华人的选票将特朗普送上了总统宝座;支持特朗普的人则高喊着“中国人滚出美国”“F*** you中国佬”等不堪的侮辱词语。
  夹缝中的生活并不好过
  华人屡遭暴力袭击的一个原因在于,犯罪分子总觉得他们“老实”,就算受了欺负也不会大声喊叫,这种刻板印象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多华人觉得,旅居海外毕竟是身在他乡,忍忍就过去了。然而,今年愈演愈烈的暴力事件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被挤占,矛盾迅速激化,不想做西方社会夹缝中的牺牲品,就只能反抗。因而,李洋洁去世后,旅德华人发表了《反对暴力,关注共安全》的倡议书;张朝林离世后,法国华社组织举行了“反暴力 要安全”大游行;在张瑶的追思活动上,旅意华人向意大利警方讨要说法,讨要安全。
  正如意中旅游事务促进会会长史译所说,“如今欧洲(政治)整体右转,当地民众对难民群体早就多有意见,而难民、流寇则又把华人看做‘香饽饽’,使得旅意华人几乎成了刀俎之下的鱼肉。”
  华人在移民群体中往往沦为“政治正确”的受害者。一直以来,华人群体往往被视为移民融入的典范。首先,他们在事业上比较成功,根据英国研究机构“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公布的报告,由于重视教育、富于创业精神,华裔在英国中产阶级中的比例大幅增加。其次,西方社会认为华人是一群勤勉的人,从不惹是生非。这些善良的亚洲人并没有遭遇过种族歧视,因为他们并没有对此表示过不满,也没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回应。
  西方社会认为,作为移民融入的典范,如果说华人都遭受到了种族歧视,那么其他少数族裔的生活岂不是更加不公平?“政治正确”的假象很美却很虚伪,冷酷的现实是华人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政治正确”所挤压。
  不难发现,今年不少对华人进行袭击的人都带有少数族裔的背景。然而在欧洲和美国,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黑人移民的犯罪问题都比较敏感,他们认为移民增加引起犯罪率上升属于“政治不正确”,因而媒体对华人遇袭“三缄其口”。
  此外,说到“政治正确”就不得不提到平权运动。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保护少数族裔机会均等和族裔平衡,美国制订了一系列向少数族裔倾斜的相关法案,比如少数族裔身份成为了高校录取中一个隐形“加分”项目,华人也是受益者之一。然而在2014年,加州提议强行降低亚裔入学比例,为非洲裔和拉丁裔移民“腾地儿”,在华人社区引起强烈反弹,最终被退回。
  有多大能力就获得多大成就——这是很多华人移民的共同期许,然而一些国家对移民群体的不公平对待,却让他们不断受到伤害。在西方社会看来,华人有着双重身份:谈论到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时,华人是游离于社会边缘的移民群体;而谈论到社会融入的问题时,他们又成为了少数族裔成功融入的典范。
【编辑:梁异】
>相关新闻: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失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