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S通入1L水中至不饱和脂肪酸,是指总共通0.1mol还是平衡后H2S是0.1mol/L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进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c点所示溶液中:
C.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
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减小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A、实验进程中溶液中有次氯酸生成,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错误;B、c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O-)+c(OH-),所以c(Na+)=c(Cl-)+c(ClO-),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ClO-)+c(HClO),所以c(Na+)=2c(ClO-)+c(HClO),正确;C、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发生的反应为:Cl2+SO2 +2H2O====H2SO4 +2HCl,溶液的酸性增强,但漂白性减弱,错误;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增大,错误。
试题“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著名历史学家柏扬曾说:在中国许多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国君主往往比较英明,但到了第二、第三代帝王时很容易出现危机,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危机”。下列王朝中没有出现“瓶颈危机”的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明太祖没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的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20℃时,H2S的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其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若要使溶液的pH增大,同时C(S2-)也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入适量的水②加入适量的Na2S固体③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④通入适量SO2气体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C略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化学试题答案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当前位置:
>>>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
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同时c(S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适量的水③通入适量的SO2④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⑤加入少量盐酸.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D.③④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①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促进氢硫酸电离,硫离子浓度增大,故错误;②加水稀释,促进氢硫酸电离,但溶液中氢离子和硫离子浓度都减小,则溶液的pH增大,故正确;③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氢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抑制氢硫酸电离,所以溶液的PH增大,硫离子浓度减小,故正确;④加入适量硫酸铜固体,铜离子和硫离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促进氢硫酸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错误;⑤加入少量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主要考查你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弱电解质的电离
定义:在一定温度、浓度的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到了电离平衡状态,叫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的特征:(1)等:(2)动:的动态平衡(3)定:条件一定,分子与离子浓度一定。 (4)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发生移动。
发现相似题
与“20℃时,1LH2S的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mol/L.若要使该溶液的pH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23382458487164014254099045209902本题难度:0.60&&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①处c(H+)约为②处c&(H+)的两倍B、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Cl2)C、③处表示溶液中,c(Na+)=c(ClO-)+c(Cl-)D、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2O
来源:2016o上海模拟 |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2016o和平区三模)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oL-1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B、b点所示的溶液中:c(H+)>c(Cl-)>c(ClO-)>c(HClO)C、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c(ClO-)减小D、c 点所示溶液中:c(Na+)=2c(ClO-)+c(HClO)
(2016o杭锦后旗校级二模)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进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B、a点的溶液中:c(H+)=c(Cl-)+c(HClO)+c(OH-)C、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C(H+):C(ClO-)减小D、c点所示溶液中:c(Na+)=2c(ClO-)+c(HClO)
(2016o河南一模)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B、a点的溶液中:C(H+)=c(Cl-)+c(HCl0)+c(OH-)C、c&点所示溶液中;c(Na+)=2c(ClO&)+c(HCIO)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c(ClO-)减小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其中滴加0.1mol/LK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溶液中c(O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分子有H2O、HClO、HCl、Cl2B、b点对应溶液中:c(H+)>c(Cl-)>c(HClO)>c(ClO-)>c(OH-)C、c点对应溶液中:c(K+)=c(Cl-)+c(ClO-)+c(HClO)D、实验过程中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①处c(H+)约为②处c&(H+)的两倍B、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Cl2)C、③处表示溶液中,c(Na+)=c(ClO-)+c(Cl-)D、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2O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用pH试纸测①处c(H+)约为②处c(H+)的两倍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Cl2)③处表示溶液中,c(Na+)=c(ClO-)+c(Cl-)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①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②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H+、Cl-、ClO-、OH-H2O、HClO、Cl2③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溶液呈中性则c(H+)=c(OH-)④点溶液呈碱性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结合盐类水解等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①处到②处是氯气的溶解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但不是2倍的关系故A错误B.②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无法根据pH计算参加反应的氯气故B错误C.氯气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为氯化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③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溶液呈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lO-)+c(Cl-)+c(OH-)所以c(Na+)=c(ClO-)+c(Cl-)故C正确D.曲线③④段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离子反应分别为:H++OH-=H2O、HClO+OH-═H2O+ClO-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2s饱和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