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成语有多少年的中国历史到底多少年

语文我国的成语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历史故事,请写出下列成语中重要历史_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牛宝宝文章网
语文我国的成语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历史故事,请写出下列成语中重要历史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语文我国的成语中有一部分来源于故事,请写出下列成语中重要历史人物,并解释成语的意思.望梅止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楚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梅止渴:__曹操__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_____卧薪尝胆:_勾践___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____四面楚歌:__项羽____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___春秋时代,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最小的儿子叫季札。其中季札的品德最为贤良 ...
张誊(),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音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早年人淮军将 ...
蜀汉在炎兴元年(公元263年)结束;魏国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被篡于司马炎。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 ...
三国时,吴国嘉禾三年,孙权向北征讨,派陆逊和诸葛瑾进攻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给孙权送报奏章,回来时在酒 ...
宫人要选民间之“良家女”,是汉代之法律制度,后汉沿袭。 ,古“算”字。《汉仪注》:“八月初为 赋,故 ...
魏人周宣擅长占梦,有个人梦见当狗(用草扎成供祭祀用),便去询问周宣。周宣说:“你该得到美食了。”这事 ...
明朝太祖朱元璋曾召中山王徐达喝酒,吃到深夜,直到把徐达灌得大醉。朱元璋命内侍把徐达送旧内宿舍去。旧内 ...
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始皇 ...
张誊(),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音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早年人淮军将 ...
名人历史故事
中国成语大全
备案号: 粤ICP备号
滚动到顶部中国历史之: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我的图书馆
中国历史之: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
&&& 春秋时期 即春秋 (前半期历史阶段) 。 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三家灭智。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中国文化的创始人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历史的史书名叫《》,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1. 简要介绍
&&& ,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相继称霸,史称(另一说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 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
2. 名称起源
&&&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 ,成为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元年(前722年)到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 春秋以后,齐、、、韩、、、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末年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的《》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3. 时期年表
& 公元前770年 周王朝东迁 东周开始
& 公元前704年 楚国始称王
& 公元前651年称霸
& 公元前642年称霸
& 公元前631年称霸
& 公元前623年称霸
& 公元前598年称霸
& 公元前584年 吴国兴起
& 公元前575年大战
& 公元前562年 鲁作三军
& 公元前559年 楚吴战于皋舟
& 公元前548年 崔杼杀
& 公元前546年 晋楚弭兵
& 公元前544年 吴季札周游列国
& 公元前541年 郑子产问平公疾
& 公元前529年 楚灵王自缢
& 公元前525年 吴楚长岸之战
& 公元前522年 伍子胥出奔吴国
& 公元前519年 周室二王并立
& 公元前515年 专诸刺吴王僚,吴王阖闾即位
& 公元前506年 吴军破楚入郢
& 公元前496年 吴王阖闾攻越,战败而死
& 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0年 晋生内乱演变为诸侯混战
& 约公元前6世纪末 各国开渠筑堰
4. 历史情况
4.1平王迁都
&&& 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镐京,所以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因洛邑(今)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4.2 王室衰微
&&& 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郑庄公带兵东征西讨,小霸中原。
4.3 五霸争雄
(1)齐桓公称霸
&&& 前685年,继位,以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的,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的制度。
(2)宋襄公称霸
&&& 齐桓公死后,、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宋襄公以拥立、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反而见辱于楚。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称雄一时,楚成王成为了有其实而无其名的霸主。
(3)晋文公称霸
&&& 在北方的,与周室同宗。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4)晋襄公接霸
&&& 晋文公死后,其子继位,成为新一任晋国的国君及诸侯的霸主。前628年,秦穆公趁文公新丧,派军伐郑。晋襄公遣军在中打败秦国,俘秦国三将。之后,秦国屡次攻晋。仍然无法打破晋国的战略封锁,晋襄公坐稳了霸主之位。
(5)秦穆公称霸
&&&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皆大败。秦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
&&& 齐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年),中国春秋时国君(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吕氏,名小白。僖公三子,襄公之弟。在位时期任用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成为中原霸主。桓公晚年昏庸,信用、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和《·诸王侯表序》与中学课本中被列为“春秋五霸”。宋桓公的次子,子姓,名兹甫,谥号曰“襄”,为宋国君主,称“宋公兹甫”,简曰“宋兹甫”(先秦贵族男子用氏,故不称子兹甫)。被史料认作为之一,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因此襄公小有名气。平定齐乱后宋襄公,想继承的霸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大败,次年宋襄公因重伤而卒,其子王臣继位。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初为,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游历。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为相;为帅;、胥臣辅其政;、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制其礼;、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后世,显达千秋,与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等学派称道。秦穆公(—前621),一作,春秋时代国君。汉族,,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回到夺取君位。时出兵攻打和其他位于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楚(?—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姓芈,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楚国最有成就的,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4 晋楚争霸
(1)楚王问鼎
&&&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韬光养晦,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FONT color=#)晋楚拉锯
&&& 在前591年楚庄王死后,楚国霸业渐衰。晋国经历、两代经营,渐渐超越楚国。晋国在前589年的鞍之战与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中,分别打败齐国与秦国,国势复振。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第三次巨战——,晋国以获胜收场,楚国霸权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但不久晋国发生内乱,被弑。这一阶段,晋楚实力大体相当,形成中原拉锯战。
<FONT color=#)晋悼复霸
&&& 晋厉公死后,继位,对内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驾驭群臣,对外联宋纳吴,慑秦挟齐,三分晋军,争郑疲楚,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压倒性强过楚国,中原诸侯皆附晋,晋悼公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霸业复兴。楚国迫于晋国的再度强盛,不得不放弃对中原霸权的争夺。
<FONT color=#)弭兵会盟
&&& 晋悼公死后,君权再度下移,专擅国政,兴于内耗,意与楚国和盟。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的与发起,于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4.5 吴越争霸
&&& 当中原战争尘埃落定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重用、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率兵迎战,越大夫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继续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而内部空虚的时机,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了最后一个霸主。
&&& ,是姬姓诸侯国,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473年,历700余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越国,勾践是为美谈。而二者,,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4.6 邾分三国
&&& 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市东南12.5公里,镇纪王城村周围。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和。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
&&&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和,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4.7 走向战国
&&&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时代——战国。
5. 诸侯王国
&&&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楚国、、、、、、、秦国等。
&&&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大国——,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者,之孙,昌意之子也。颛顼第五代,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大也;融,明也)。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吴回之子,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是楚之先祖。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当成王时,封为楚子(意为楚地的),居楚地(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704年,楚君熊通自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河南一带。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历史记载在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公元前546年,宋国令尹向戎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发起和平大会,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
& 战国时期,宋国终被齐国所灭。
&&& 郑国国都(今河南新郑),在春秋初年,郑国非常活跃。甚至,一段时间之内,强大的齐国也对郑国礼让三分,曾跟随郑国讨伐宋国,甚至求助于郑国。庄公时代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叛势力,外部灭了,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小霸”。庄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儿子厉公驱逐太子自立为君。厉公在位二十八年间,郑国大乱,因此从此郑国日益衰落,齐国逐渐取得有利地位,开始控制周边小国。厉公下传两代到了缪公,以后郑为晋、楚两国威逼,几乎年年不得安宁。缪公下传两代到襄公时期,楚国曾攻占郑国,襄公忍辱存国。襄公下传四代到简公时,郑国任用为相执政,铸造刑鼎,发展经济,救助百姓,因而郑国重新富强。简公下传四代到哀公时,晋国韩、赵、魏三家强盛,郑国再次衰弱。哀公之后的幽公时期,韩武子攻占郑国,杀害了幽公。后来幽公之弟繻公复国,多次与三晋发生战争。繻公之后的康公时,再次强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率军再次攻占郑国,郑国灭亡,国土并入韩国。立国432年,历21君。
&&& 吴国,也叫、工吴或攻吾。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皖两省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部分地区。
&&& 生有长子太伯,次子和小儿子。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为。,吴国被所灭。
&&& 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和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子吴王夫差成为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和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 古国名,。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封地在古雷泽,即今山东菏泽一带,再后来却逐次南移,在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今浙江绍兴一带。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经常与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 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养马之功,“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作为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前770年,护送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 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楚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才开始改变。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政治制度
<FONT color=#.1 中央制度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皆蛮夷之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卿之,有、司马、、司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作为一个国家最高政治象征的国君名号,有种种不同。按照西周时制度,周天子称“王”,受封的诸侯国君有公、侯、伯、 子、男的不同称号,是周时的“五等爵制”。当然,就是西周时,除周天子称王外,边裔地区一些小国君长在国内也自称王。进入春秋以后, 除周天子仍称王外,楚国国君在春秋早期楚武王时开始称王,晚期的吴国、越国国君也称王,但是在中原的诸侯国家还是恪守着周时旧制,按封爵的爵位高低以公、侯、伯、子、男相称,如宋国君称“公”,晋国君称“侯”,秦、郑国等国君称“伯”,邾国君称“子”,许国君称“男”等等。在中原国家的意识中,周天子地位虽然微弱,“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了,但“王”号还是由周天子独享。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 年)吴王夫差在黄池同晋国争当盟主,晋国向吴国提 出“诸侯无二君,周无二王”。夫差于是取消“王”号,不称“吴王” 而称“吴伯”,参加盟会①。可见,即使到春秋晚期,中原诸侯还是不能随便称“王”,也反对他人称“王”,把径自称王的国家视作“蛮荆”、 “淫名”的化外之人。 国君名号虽有王、公、侯、伯、子、男的区别,但在国内,它们都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
6.2 赋税制度
&&& 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实行,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田税的开始。鲁成公元年(前590年),作,按土地面积征收一定量的(甲),从而使税和赋合而为一。之际,地税的征收已很普遍。秦国于简公七年(前408年)实行“初税禾”的实物地税制度。战国时,各国税制不一。秦国首先实行登记制,并据以征收田地租税和接人头征收“头会”(人口税)。
7. 春秋文化
&&&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在春秋这个转型期,尽管夏商周以来的传统观念仍在人们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普遍地发生着影响。周天子及其诸侯政治权威的动摇与衰落,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
&&& 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又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某种改变,这些变化正是春秋时期思想文化转型得以实现的历史条件。
&&& 春秋时期并没有一种广泛流行的,因为是从汉代才开始出现的,也是在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春秋时期也可能有一些不太知名的。
7.2 哲学思想
&&& 中华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之一的《易经》,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
儒家:,主要思想:“”“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
墨家:,主要思想:“兼爱”“非攻”。
法家:,。
名家:邓析。
兵家:,()。
&&& 相传将其归纳总结,对反覆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著作。中华文明学术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发展起来。这时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时期。
<FONT color=#. 科技情况
<FONT color=#.1 冶铁技术
&&&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但未普及(战国时期开始普及推广),春秋时期除使用外,还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在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大批铸造陶范的出土,显示出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和采矿业的规模很大、水平很高。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已经大量使用。金属货币的流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 春秋时期,铁农具较多地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许多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农业产量大增。私田增加,崩溃,土地关系向私有化发展。诸侯们不得不陆续实行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由于战争的需要,马的数量增多。中原地区的畜牧业则基本上变了农业的附庸,专门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很少。
8.2 青铜艺术
&&&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就生活于春秋末年。铸造金属货币产生于春秋时期,晋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铸币的地区之一。春秋后期,越国的谷价,每石最贵时六十钱,最贱时三十钱。
8.3 其他方面
& 《》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理论。
& 铁器和牛耕在春秋时期得到推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春秋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的之说,将整个世界包括天文都纳入五行体系。“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察“”,改变了以往用民心去体察天命的方法。这些符应显示于“转”。显示于“五行之运”。天象的观察不但适用于国家政治,特别是异常天象,因为事关“天命”,更是备受重视。,一些精巧的医疗技术被发明并在临床得到应用。《灵枢·四时汽》记载了上最早的腹腔穿刺术。
&&& 中国传统农业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形成。春秋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以前没有的铁犁铧、铁锄、连枷、等新农具。
&&&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铸造也是这一时代的特征,以曾国和楚国、的青铜器为代表。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有多少年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