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辛迪 讽刺诗 逻辑巫马子,是什么逻辑

巫马子死定了?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巫马子死定了?
  易中天
  □儒墨两家怎么争论呢?
  ■当然是墨子先批判儒家。比方说,《墨子》的《耕柱》篇,就记录了墨子与一个儒家之徒的辩论。这个儒家之徒,就是前面说过的巫马子。他对墨子说,我和先生不一样。我可不能兼爱,不能对所有的人,都没有差别没有商量地爱。我爱邻国,肯定超过爱远国;爱本国,肯定超过爱邻国;爱老乡,肯定超过爱国民;爱族人,肯定超过爱老乡;爱双亲,肯定超过爱族人;爱自己,肯定超过爱双亲(爱我身于吾亲)。为什么呢?越近就越亲,越亲就越爱嘛!我为什么不救助自己,却要去管别人的痛痒?所以我只可能损人利己(杀彼以我),不可能舍己为人(杀我以利人)。
  □墨子怎么说?
  ■墨子问他,先生的主张,是准备藏在心里呢,还是打算告诉别人?
  □巫马子怎么回答?
  ■巫马子说,为什么要藏起来?当然告诉别人。墨子说,那好,那你就死定了。
  □为什么?
  ■因为按照墨子的逻辑,巫马子的主义宣布以后,人们的态度无非两种,一是赞成,二是反对。是不是?
  □不一定吧?也可能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没错!这正是墨子逻辑的一个漏洞。不过我们姑且放过它,且看墨子如何推理。
  □行。墨子往下怎么推理?
  ■墨子说,赞成的人会怎么样呢?会实践你的主张。你主张损人利己是不是?那好,他就照你说的做,也损人利己。而且,就杀你,利他自己。□这个推理成立。因为对于其他人来说,巫马子就是“别人”。
  ■所以墨子对巫马子说,有一个人赞成你的主义,就有一个人来杀你;十个人赞成,十个人来杀;如果天下人都赞成,天下人都会杀你。损人利己的结果,岂非自取灭亡?
  □这个推理好!损人利己的问题,恐怕正在这里。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巫马子死定了,不是还有反对他主张的人吗?
  ■是的。反对的人又会怎么样呢?墨子说,他们会认为你妖言惑众,也要杀你。所以,有一个人反对你,就有一个人来杀你;有十个人反对,就有十个人来杀;天下人都反对,天下人都来杀。赞成的人也杀你,反对的人也杀你,想想看,你巫马子是不是死定了?
  □不能这么说吧?
  ■为什么不能?
  □主张损人利己虽然不对,也不能就治人家的死罪呀!你把他杀了,岂非制造冤案?
  ■这是墨子的问题,他总是喜欢把话说死,说绝,结果往往留下漏洞。
  □还有什么漏洞?
  ■墨子为了证明无差别、没商量的“兼爱”是对的,有差别、有商量的“仁爱”是错的,设定了两个概念,一个叫“兼”,一个叫“别”。兼,就是人与人无差别。别,则是有差别。由此,墨子根据逻辑得出结论――兼则爱,别则恨。不兼则不爱,是爱就没商量。
  □主张无差别,不一定就彼此相爱;主张有差别,也不一定就相互仇恨。他们也可以不恨不爱、不闻不问,老死不相往来嘛!
  ■这正是道家的主张,我们以后再说吧!
  □显然,兼则爱,别则恨,治乱因于兼别,是说不通的。墨子的逻辑,确实有问题。
  ■但是,他和巫马子的辩论,却是一脚踩痛了儒家的鸡眼。(15)
电话:010-墨子喻巫马子启示是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web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当世即使是在现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很多考古学家专注研究的对象。而墨子
墨子喻巫马子启示是什么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当世即使是在现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很多考古学家专注研究的对象。而墨子喻巫马子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墨子像巫马子是《墨子怒耕柱子》中的一个辩论人物。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兼爱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既然都没有什么效果,您为什么就觉得我是错的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地方着火,其中有一个人端着水想要浇灭火;而另一个人却举着火把,想要将火烧个更旺盛。都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更赞同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同意端水之人想法,而不同意那个举火的想法。” 墨子先生说:“我也觉得我是对的,不认为你是对的。”虽然是很简单的几句对话但墨子用很浅显的道理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不随便和别人争论,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且认同自己的想法。上面的辩论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之所以认为巫马子是错的,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本质上的错误,墨子认为利己主义不应该得到提倡。墨子最常用的就是这样的举例论证,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就是,巫马子逻辑上时自相矛盾的。这种问答方式,也是墨子特有的逻辑方式,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意思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墨子悲丝是什么典故琴曲《墨子悲丝》,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其曲曲意深刻,音律悲凉,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激昂。墨翟在曲中抒发了洁己自爱的感慨。也可以看出他心怀悲惘怜悯之心,总是积极的针对现实问题。墨子悲丝文墨子,本名墨翟,生猝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墨家学说,在那个年代,与儒家共同被成为“显学”,现有《墨子》一书流传下来。《墨子悲丝》初见于《墨子?所染》,相传有一次墨子看到染丝,纯洁的白丝随着染料的颜色而改变,从而想到了人生。他认为,不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缪”的“不义辱人”,都不能避免不被外界所改变。并且还认为不仅仅是普通人会这样,就是一国之主仍然避免不了这样的事情发生,感叹国家随人事兴衰,社会随风俗沉浮。另外墨子还发出“故染不可不慎”的感叹。他认为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这一曲谱最早见于明末(1609年)杨抡所撰《伯牙心法》。此曲是广陵琴派大曲之一。乐曲主要反映了墨子感伤于世人多是随波逐流 ,随欲望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白丝染色,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墨子》和《墨经》是一回事吗根据历史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所著的《墨经》一书中就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甚至涉及到力学、几何学等。甚至于像一本百科全书,不得不说墨子的才学是跨越时间的。《墨经》图《墨经》大致在战国末期的时候完成,里面已经涉及了礼的论述,还有小孔成像等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可谓是涉猎极广。但是关于《墨经》的作者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有人说《墨经》是墨子的后人整理所著,因为里面有许多政治思想与之前墨子主张的思想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更多的人却是相信墨经是墨子所写,因为里面很多的知识确实和墨子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相信墨子能够写出《墨经》这般科学技术含量高,有思想有文化的书,他的却是一个全面发展,学术方面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不可多得人才,所以看来墨子不但是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在物理天文文学方面人家也是有着颇高的造诣的啊。《墨经》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伦理、心理、政法、经济、建筑等方面的条文。《墨经》作为中国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在中国的历史上地位还是不小的,《墨经》在今天依然可以让我们许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可以说,一部《墨经》不仅仅在当时的时代受到了追捧,即使是现在,里面也有很多知识、原理和胸怀天下的胸襟,都是值得后世人学习的。
责任编辑:web
- - - - - - - -您的位置: &
巫马子问道
优质期刊推荐12人探索网摘要:网站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子墨子北之齐全文及译文【图】”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子墨子北之齐全文及译文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出生并不富裕,因此从小就学会了手工艺业并且也很善于制造发明,起初他钻研儒学,后来还是放弃了儒学,并且自立门派――墨家学派。墨子像他为了向各个国家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倡导“非功”“兼爱”于是游厉了多个国家,并且一路上广收门徒,他的精英弟子们就有上百个。墨子以人民为本,提倡重视重用劳动人才,选取能贤者担当大任,因此也深受百姓爱戴,以至于墨家学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学派。子墨子北之齐这个故事讲述了墨子不信邪的事情。墨子要去齐国劝兵,却在一条河边遇到一个巫师,巫师说墨子太黑了过不了河,结果墨子果然没有过的了河,只好往回走,巫师说:“我说了你不要往北走你不信!”墨子说:“按照你这样说,那么南方人不能走北方,北方人不能走南边,人也有黑白之分,为什么就不能走动了呢?况且帝王前天在北方杀了青龙,昨天在南方杀了赤龙,今天在西方杀了黑龙,按照你那样子说的话,人就不能走动了,天下岂不是空虚了?”墨子言意是指,别人黑了一点就说是很黑,别人很黑却说白,正如烦了一点小错就知道是错了,而攻打他国,给民众带来了战争却没有发现其错误。墨子这一生都在做两件事:一是宣扬墨家精神,二是为苍生百姓的安乐而四处奔波。而现如今的我们也应该如此,不能只发现自己的一小点错误,而将自己犯的大错忽略。墨子思想认为:为人君臣,应当为民着想。以民众之利为基准,战争,不管是哪国赢遭殃的始终都是无辜的老百姓而已。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贫贱,地位不平等,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也可见墨子的思想觉悟确实很高也看出他为民众着想,有勇有谋,虽是两千年前的古人,但他若是放到今日也必定是个柱梁之栋。墨子思想对历史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后来儒墨平立。墨子言多不辩的根本原因墨子出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还写下了《墨子》一书。墨子像墨子言论很多,但都很少加以修饰,墨子的言论都是简单直接,没有太多华丽词句,这就是所谓的言多而不辩。墨子这样做的用意,不过是想要人记住他言论的用途,而不是他华丽的文采,词句直接明了,听着难听,话看着也不吸人眼球,但话意深重,认真看下去,就会深领会话中之意,不作修饰,不加华丽词句,就不会因为华丽词句,而忽略了话的本意,让人只记住了那些优美词句。就如同卖东西的,一味包装门面,但却忘了要卖的东西本质,让人只顾得观赏店面,却忘了来这里的真正用意,嫁女儿的,太过于装扮伴娘,写书人,太多描述了配角,也可以喻为太过于注重文笔,而忽略要表达的剧情,优美的文字和场景,就如同一个肥皂剧,让人只能记住那些美丽的面孔,和漂亮的场景,却忘了剧中表达了些什么。一味的顾着修饰表面,华丽了配角,就会让人将眼神投注于那些配物之上,而忽略了主角,和原本表达的意思,墨子的言论就注重避过了这个缺点,没让华丽的词句,让人忽视了话的本意。这样的言论虽然看着不顺眼,但却可以让人很容易记住话的本意,而不是那些优美的词句,这样虽是话语太过枯燥,但不会失了表达者要表达的原意。墨子说鲁阳文君译文攻打相邻的国家,杀掉他们的百姓,将他们的牛马和生活物资归为己有,将会被历史记录下来,被后人看到只会留下骂名。这是墨子在劝说鲁阳君的时候的一个问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墨子劝说的技巧。墨子说鲁阳文君图墨子的意思就是说:“郑国的统治者不好,国君屡次被杀,三年饥荒,这不都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吗?你再去征伐,杀他们的百姓,岂不是多此一举?况且,也谈不上什么正义啊!”鲁阳文君一听,便停止攻伐郑国,还说了一句传诵至今的名言“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墨子在面对鲁阳文君的时候,他没有常人的阿谀奉承,也没有顾忌到鲁阳文君的地位,他还是不忘初衷的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所以对于墨子来说服鲁阳文君,并不是为国事所做,也不是为鲁阳文君所做,他是为了心中说想,为自己所想而做,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以他一定不会看着鲁阳文君去攻打他国,让其他国家民不聊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而且墨子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敌国,只是为了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也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当然,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考虑,并不只是一味的逞强,最后他能说服他们,也是因为他事先就有所筹谋,从中也可以看出,墨子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墨子喻巫马子启示是什么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当世即使是在现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很多考古学家专注研究的对象。而墨子喻巫马子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墨子像巫马子是《墨子怒耕柱子》中的一个辩论人物。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兼爱天下,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也没有什么害处。既然都没有什么效果,您为什么就觉得我是错的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地方着火,其中有一个人端着水想要浇灭火;而另一个人却举着火把,想要将火烧个更旺盛。都还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更赞同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同意端水之人想法,而不同意那个举火的想法。” 墨子先生说:“我也觉得我是对的,不认为你是对的。”虽然是很简单的几句对话但墨子用很浅显的道理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不随便和别人争论,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且认同自己的想法。上面的辩论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之所以认为巫马子是错的,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是利己主义,而不是本质上的错误,墨子认为利己主义不应该得到提倡。墨子最常用的就是这样的举例论证,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就是,巫马子逻辑上时自相矛盾的。这种问答方式,也是墨子特有的逻辑方式,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自己的意思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是什么意思“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出自《墨子·公孟》一书,是墨子的传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这句名言以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的两个小故事为主线,向世人讲述了“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义及道理。直至今日,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墨子像故事一,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该人许以官职,让此人跟着自己学习。一年之后,此人要求墨子兑现当日让自己当官的承诺,墨子以“鲁国人葬父”的故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儿子为父亲下葬是义务,不能谈条件;学习增识也是应该的,更不能以官职为学习的前提。故事二,有一位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墨子问他为何不学习以增进自己的见识呢?此人回答:因为我家中无人学习。墨子便以“美”和“富贵”为例,告诉此人这样一个道理,“美”和“富贵”如果是自己所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又何必因为他人不追求而放弃呢。同样的,学习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能增进自己的见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学习。“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这两个小故事都体现了墨子劝人学习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道理以达到改变自身的目的。从中体现了墨子爱才、惜才的观点,也向世人道明了“学无条件”,“学不为他人”的深刻之理。墨子怒耕柱子译文墨子为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过大量书,收过许多门徒,耕柱子就是其一。墨子怒耕柱子图一日,墨子正在授课,窗外柳树上停了一只鸟儿,鸟儿羽毛油亮,毛色鲜艳,叫声婉转动听,弟子们纷纷被吸引了注意力,情不自禁地向外看去。耕柱子见其他人的视线停留在外面,出于好奇,也随之向窗外看了一眼。墨子看见了,课后将耕柱子一人留下,狠狠责骂了他。耕柱子不知墨子为何只责骂他一人,感到十分委屈,于是抱怨道:“我犯的错误根本没有他人多,老师却这样责骂我。”墨子听了,没有发怒,只是心平气和地问他:“假如要你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哪一个?”耕柱子道:“我当然会选择鞭打马。”说完,他感到十分茫然,不理解墨子这话的用意。墨子不动声色,接着又问:“你为何会选择鞭打马?”耕柱子立刻回答:“既然是要上太行山,那么马比牛要跑得快,马具有长时间奔跑的能力,而牛却没有,所有会选择鞭打马。”墨子淡淡一笑:“你选择鞭打马是因为马比牛有更大的能力,而我批评你也正是因为你像马一样,有更多的才能。”耕柱子听了,恍然大悟,为墨子的用意感到十分感动。夜里,他又想起墨子所告诫他的话,暗暗下定了决心。从此以后,他课上十分专注,课下刻苦用功,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最终也成为了一代伟人。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墨子喻巫马子》的译文
oochfovp6736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自译: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博爱天下,谈不上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谈不上什么害处.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怎么能认为只有您对而我不对呢?”墨子说:“现在有一处失火,一个人端来水,要浇灭它;一个人举着火,要使它烧得更大.都还没有产生后果,您更赞同二人中的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赞同那个端水者的意愿,而否定那个举火人的意愿.”墨子先生说:“我也是赞成我的理念,而不赞成您的理念.”感1:太简单乏味,很难激起人的共鸣.感2:类比得很不准确,“兼爱天下”与“不爱天下”是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别;“奉水”与“掺火”是见义勇为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兼爱”者因其理念会“奉水”,“不爱”者因其理念不会“掺火”仅仅会旁观.墨子若将“一人掺火,将益之.”改成:“一人袖手而观之.”才能击中要害,最后的结论方通顺.今日因网友dds54321在留言簿的指正,从新整理了原来的翻译,才有了这新的感想.特此感谢dds54321的帮助!原先我连原文都抄错了几个地方的,惭愧!以下是dds54321的见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什么结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对,而认为我错了呢?”墨子道:“假设这里发了大火,一个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对于这两人,您肯定谁呢?”巫马子道:“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墨子又道:“(如此说来)我也是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您的观点是错误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巫马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